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美国,我想谈谈正事。”查理宋摸了摸唇上的小胡子,微皱着眉头说道:“在车上,你是强词夺理,现在呢,咱们认认真真地说一说。”

    “我不是强词夺理,而是切身体会。”陈文强摇了摇头,向椅中一靠,摆出最舒服的姿势。淡淡地笑道:“不入其中,就根本不知道想起来容易的事情其实很复杂,非常复杂。钱、物资、人员三者缺一不可,还要加上持续不断的后援。不要以为满清已是枯树一棵,凑个千八百人,占几个县镇,便会有什么四方响应,枯树便会轰然而倒。”

    “难也要推,不推它会倒吗?”查理宋说道:“一次起义失败,那就来第二次、第三次。震动清廷根基,唤起民众意识,扩大革命影响,早晚会成功的。”

    “嗯。这不叫起事,叫捣乱,给清廷捣乱。”陈文强笑了起来,说道:“倒也不失为一个策略。”

    “万宁起义不是也失败了?”查理宋盯着陈文强的表情,猜测着说道:“我是不信报纸上的官样文章的,觉得复兴会似乎另有所图。是主动偃旗息鼓。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你前些日子接受端纳专访的事情。貌似公允,但褒宋贬孙,却是很明显的。同是革命团体,同是革命领袖,北辰更是首倡革命,你这样做十分不妥。”

    “首倡革命是不假,但这不表示他是正确的,更不代表他就是革命的化身,除了他,别人都不行。”陈文强反驳道:“你说我是贬,我倒觉得是善意的批评。这世上没有神,而是人就会犯错误。如果我说得不对,他可以驳斥,也可以置之不理;如果我说得对,那他就得思考,就得改正。如果连这点气度都没有,那可真是嘿嘿。”

    “这又扯到气度上了,难道贬低别人还有理了?”查理宋听得直翻眼睛,说道:“既然同是革命团体,互相排斥,互相打压,岂不称了满清的心意?同盟会,复兴会,强强联手,岂不更能将革命推向**?”

    “强强联手?谈何容易。”陈文强轻轻叹了口气,摇头道:“不说主导权的问题,就说同盟会吧,也算不得强,不过是对外声势显得不小罢了。若论组织,我看象是松散的江湖帮派的联合;若论财力,靠四下募捐,形式乞讨;若论纲领、宗旨,亦不如复兴会明确、先进;若论团结统一,其内部纷争也是我能够获得的信息。复兴会就是看到了这些,才联而不合,各行其是。革命嘛,殊途同归,现在道路不同,以后能不能走到一起,谁又知道呢!”

    “你的意思是走着瞧,以后看?”

    “嗯,目前就是这样。”

    看陈文强笃定地点头,查理宋也叹了口气,说道:“我不是代表同盟会来当说客的,只是不想看见两个革命团体互相倾轧而已。”

    “我知道。”陈文强笑了起来,“查理兄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我的身份,也未对查理兄隐瞒,只是你不问,我也不想说。这就是君子之交,各自心里明白,却并不一定要追根究底。查理兄,如果抛开个人感情,你说句实话,是不是复兴会更有实力,更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肯帮助同盟会,这形势不就反过来了。”查理宋无奈地摇了摇头,遗憾地说道:“我几次三番促成你与北辰相见

    。本希望你能追随于他,可结果却令人失望。虽然你简单说过其中原因,但却言之不详,令我十分困惑。”

    陈文强想了想。微微一笑,说道:“查理兄,你何必为此困惑?个人的喜好、性格都不同,我与北辰不投脾气,就这么简单。”

    查理宋苦笑了一下。不再言说此事。

    “听小喜说,爱琳去美国留学了?才十四五岁吧,查理兄还真是舍得,让她一个人远赴海外。”陈文强岔开了话题。

    “自己的路要自己闯。”查理宋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再过两年,庆琳和美琳也要去美国,差不多也是这个年龄。”

    “等她们学成归国,这革命也差不多成功了,正好为国家建设出力。”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嗯。我在美国还有几个朋友,如果在那边遇到难事,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麻烦事吗,已经过去了。”查理宋停顿了一下,笑道:“你说得这么肯定,我倒也高兴。革命成功,也是我的心愿啊!”

    “呵呵,我可是请大仙算过的。”陈文强歪头,冲着门口笑道:“小丫头进都进来,偷听就偷听。嘴里吃东西是个什么意思?看电影、听大戏吗?”

    ****************************************************************************************

    崖州基地。

    训练场内喊杀冲天,士兵们在摸爬滚打、对抗刺杀……

    匍匐、跃进、卧倒、翻滚……秋瑾做着一系列的动作,十几个从南洋、内地招来的女战士一同训练。衣服上沾满泥浆、脸上满是泥垢,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复兴会突然偃旗息鼓。一部分人撤回基地,一部分人分别在吴禄贞、徐春山的率领下,换衣“招安”,摇身一变,成了琼州巡防营。

    撤回基地的多是新人,也就是复兴会考察后决定吸引入会的。因为骨干人员更懂得服从和纪律。对此更能坦然接受,不用做太多的思想工作。

    当然,对于不理解的新人,复兴会也有相当好的说服教育工作。“大陆战略”这个新名词便适时提出,使新人明白,此次行动是战略转向,蓄力再发,而不是软弱妥协。

    热火朝天的训练,紧张的学习,很快便使这些新人打消了不满和怨言,这气氛、这架势岂是要轻易罢手?下一次的革命肯定会气势更足。

    秋瑾也是同样的想法。因为葛智初被调走前向她隐晦地透露,不出半年,革命军将在大陆展开新的行动,那时候就是坚持到底,直打到满清垮台为止。

    想象是丰富的,憧憬是令人激动的,秋瑾猜测可能在两广,也可能在沿海其他省,甚至会是她所希望的安徽、浙江。而退回到基地内,她是越来越感受到复兴会所隐藏的实力,越来越感到惊讶,也觉得革命最有可能将在复兴会手中取得成功。

    军装、枪枝、弹药、粮食、日用品等等,要维持基地的运转,秋瑾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花费,但仔细一想,也咋舌不止。而看这基地的设施,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建成的,这要多少钱财物资才能支撑?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换成秋瑾,那就是不亲身经历,不知道革命的艰难。这还只是在琼州几个县折腾,这还只是一两千的人马,这人马中还多是有理想、有信仰、肯为了革命不计报酬和得失的革命青年。如果换作江湖会党,不仅组织纪律难以保证,花费也将成倍增加。

    哨声响了,秋瑾再次获得了女兵队第一名。气喘吁吁,但她却激动地举起了手中的红旗。后面不断有完成训练项目的女兵上来祝贺,个个都滚爬得泥人一样。

    训练告一段落,女兵有自己的休息营地,洗涮换衣,女人爱美是天性,即便疲累也要先收拾干净。

    “秋瑾,马上到总部报到。”传令兵在屋外得到了回应,转身而去。

    “估计是批准你入会了。”

    “今天不是说选拔女兵队队长吗,我看是正式任命。”

    “别乱猜,等我回来就知道了。”秋瑾一丝不苟地穿好军装,结实、笔挺,再加上武装带、军帽,显得英气飒爽,她是真的喜欢这身穿戴,更希望肩上能佩戴证明自己已经是革命战士的军衔标志,然后在将来的战斗中冲锋在前,不让须眉。

    怀着有些兴奋,又略有些忐忑的心情来到总部,秋瑾报名而入,在屋中见到了基地负责人张继,也是复兴会琼州支部的部长。

    对于秋瑾,曾留学日本的张继是有所耳闻的,但他回国较早,并未能见过一面。但秋瑾自己找到了革命军,经人引荐加入了医护队,并且表现突出,这些情况张继是得到报告,知道并了解的。

    “秋瑾同志,请坐。”张继笑着倒上水,说道:“久闻你的大名,可惜未曾一见。幸好因为革命,咱们不仅相识,更将是并肩战斗的战友。”

    “张部长您客气了。”秋瑾张扬的个性已经有所敛藏,在革命军中对纪律的要求极严格,使人不知不觉便会发生改变。

    “嗯,言归正传。”张继点了点头,脸色变得郑重起来,“经过考察,组织上已经批准你的申请,决定正式接收你为复兴会会员,今晚就会宣誓入会。”看着秋瑾脸盈喜色,张继也笑了笑,继续说道:“再有一个,就是对你工作的安排,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秋瑾立刻把腰板又挺直了一些,庄重地等着张继说下去。

    “一个安排是派你回上海,创刊并主办《中国女报》。”张继沉吟了一下,“你很有文才,又在日本主编过《白话》月刊,提倡女权、宣传妇女解放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得心应手、轻车熟路的。”

    如果是以前,秋瑾肯定会答应下来,但现在,她仔细地想了想,问道:“另外的安排呢?如果不影响我入会的话,我更想在军中,哪怕是当一名普通战士。”

    张继愣了一下,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在宣传阵地上,你应该更能发挥特长。但你既然有这样的坚持,我深表敬佩,也通融一下。”说着,他从抽屉内取出一副士官军衔,起身郑重地捧给秋瑾,“秋士官,明日去军校报到,你将是革命军中第一位女性士官,希望你能在战斗中成长,在革命中淬炼,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秋瑾端正敬礼,接过军衔,直觉得身上发热,而这,距离她冲锋陷阵的铁血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内部支持,德国外债() 
梦想、理想、信仰,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它们的存在,才激励着无数忧国忧民的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殒身而不恤。。。

    但革命道路是不同的,思想理论也各异,要想使更多的人聚集到复兴会的大旗下,就要取得成绩,用实际的胜利来证明自身的正确,用强大的实力来显示革命成功的光明前景。

    所以,一方面武装斗争要进行,这是最吸引人心、鼓舞士气的手段;另一方面,则是经济的发展、资金的积累,干革命没钱不行,革命者也是要吃饭,要生活的。而且,后一方面应该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不能是搞够钞票就干,没钱了就散。

    修筑粤汉铁路也是类似的情形,陈文强有启动资金只是第一步,而没有持续不断的投入,却只能成为烂尾工程。

    依照芦汉铁路每公里三万五千两银子的造价,要修成粤汉铁路便需要至少四千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这个时候就看出银行的重要性了,如果没有中侨合资银行,陈文强是不敢接手这个巨大工程的。

    而中侨合资银行的业务一直是稳健发展的策略,发行钞票的数量也很保守。虽然因为陈文强的交际和运作,以及甬商本身的人脉和影响,钞票已经在上海、江苏、广东等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进行流通,但一九零五年的发行额却只有五十万。

    显然,这个数额与陈文强所希望的差之太远,不能够支撑起修筑铁路的资金供给。因此,借外债不仅势在必行,且是唯一的办法。但银行必须支持陈文强,为其提供启动资金,并在以后充当借外债的担保方。

    “张香帅既然答应用官库银子换钞票,在两湖地区建立分行,并且发行五百万的钞票应该是可以的。”

    “一千万也未尝不可。如果能使银行发行的钞票在两湖成为官、民认可的流通货币,获得的利益将是巨大的。为此。由总行及各分行调运准备金也在所不惜。”

    “风险也要考虑。张香帅能坐镇两湖多久,万一离任,咱们把摊子铺开了,却没有了官方支持。恐怕会有麻烦。”

    “货币的信用是靠实力保证的,现在是以钞换银,咱们占了天大的便宜,即便日后张香帅离任,只要不滥发钞票。信用依然保持,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完全在可承受之列。而钞票能在两湖大量流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银行业务大规模拓展的良机。”

    “江苏、广东,再加上两湖,银行发展到这个程度才叫银行,而不是换个名字的钱庄。文强以一己之力,使银行得到了在广东、两湖拓展业务的机会,又得到了官银换钞票这样的优惠条件。你们还瞻前顾后,真是不可理喻。如果全力支持文强修筑粤汉铁路的决议不能通过,那我将建议宁波股东从银行撤资,相信南洋侨资也会选择文强,这样的资金实力重建一家银行又有何难?”

    “是啊,文强在外奔波忙碌,为银行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让大家都发财。现在需要银行的支持,所投资的又是中外瞩目的大工程,若干成了。银行的实力和名声将会与国际银行比肩,这样的好处你们看不到吗?风险,干什么没有见风险?关键是衡量风险与收益孰大孰小,你们觉得有张香帅支持。有官银支撑,这个大工程还不值得投资参与吗?”

    …………

    虞洽卿和张榕轩的表态是决定性的,一个代表甬商集团,一个代表南洋侨商,恰恰是中侨合资银行最大的两个支柱。

    抛开陈文强在两湖所争取到的优惠,投资铁路虽然数额庞大、收益期较长。但在稳妥上并不比商业差多少。何况陈文强已经与虞洽卿和张榕轩私下商谈过,取得了共识。

    虞洽卿不仅觉得此项投资能有收益,银行业务能迅速拓展,更有陈文强所答应的在“会审案”中的大力支持。说到底,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借助此次华夷相争事件,如果能以胜利的结局收场,虞洽卿声望大增,便准备向租界工部局提请增设华人董事,使个人地位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张榕轩的目的则相对单纯一些,希望能使自己家族所开设的日里银行能把业务或投资从南洋分流转向国内,另外便是出于华侨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对于中侨银行的决定,陈文强并不意外,他当然还有备用的方案,只是还未谈成,不好泄露。甚至,他也有与张氏兄弟联手,以张之洞所承诺的官银为准备金,重建一家更能如臂使指的银行的想法。

    但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虽然一家自己说得算的银行会更方便快捷,但要建立起信用和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而他的资金有着或明或暗的很多用途,并不想被银行所占用,也嫌这种收益太少。

    “接手粤汉铁路不仅仅要看到眼前的吃亏,还要看到日后的收益,这其中不仅有铁路营运的利润,还有银行业务的扩展,路权所带来的地方矿产、商品的收入。”陈文强在表示了对股东们的感谢后,又分析着给他们鼓劲,“张总督担心路权为洋人所据,但却可以容忍路权为国人所有,这就是能够预期的好处。想想那些列强,一闻筑路要借债,纷纷前来兜揽,便是看到了这一点。再看芦汉铁路,自建成后,营业发达,余利很多,且很稳定,这就是一个乐观的前景嘛,值得我们去做。”

    其实,也不怪有些股东犹豫迟疑,甚至是反对。因为,要接手粤汉铁路,就要把广东、湖南、湖北这三省所成立的铁路公司解散或吞并。而这三省铁路公司的路股按本发还自是应有之意,但民办铁路公司由于自己经营不善和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亏损呢,陈文强也决定予以偿还。

    这就是观念上的差别,眼光长远的差异,胸襟气度的大小。而用自己的钱填补别人亏空的部分股资,显然令人感到不快。但陈文强更看重的大局,为此他认为不能斤斤计较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而且”陈文强停顿了一下,谨慎地说道:“借着修建粤汉铁路,我还有一个设想。如果成功,中侨合资银行就不仅仅是在国内名列前茅,更可能成为国际性的大银行。请恕我暂时保密,不能透露具体的细节。也希望诸位股东相信我的能力。相信我的眼光。”

    “对文强,我是相信的,而且信之不疑。”

    “要论纵横捭阖,要论干工商实业,文强在国内可数第一。我对他所说的设想是抱乐观态度的。”

    虞洽卿、张榕轩相继表态,其他人见决议已定,也乐得顺风推舟,即便将信将疑,也不强。

    ……………

    得到内部盟友的支持,无疑使陈文强增强了接手粤汉铁路建设的信心。而另一个好消息的到来,更让陈文强的设想落到了实处,也彻底解决了修筑粤汉铁路的资金问题。

    商办商还,不涉路权,息扣从轻……不仅张之洞所提出的接受外资贷款的条件被德国人全盘接受。连陈文强所附加的条件也在谈判中一并应允,比如取消从铁路收益中分红的“余利制”,只需支付现利,同时也不再以铁路本身作抵押,而以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厘金作担保,并且明确规定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

    出乎意料吗,有点。陈文强若有所思地看着已是第二次见面的德国驻上海领事柯达士,而柯达士则故作镇静,心中却急切希望陈文强快些签字。以完成这项能使他获得殊荣的工作。

    陈文强猜到了借债可能会成功,但却不是很明确地知道德国政府内部对此的反应。

    当柯达士将陈文强携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授权书和亲笔信,希望在粤汉铁路的修筑上向德国借款,并得到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后。可谓是大喜若狂,称之为“德国资本在和平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进展”,德皇威廉更称之为“突破了英国对长江流域的独占权的伟大胜利”。

    显然,陈文强在与青岛总督会面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促成此事,还意味着中德美联盟的构想充满希望。对此。德国政府立刻训令柯达士,为表示诚挚合作的意向,要尽最大努力达成协议。

    陈文强通过探悉而放下心来,拿出钢笔,在协议书上认真地签字

    已经写了两个字,在柯达士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时,陈文强突然停下了笔,想了想,抬头问道:“领事先生,我还有一个建议,虽然不影响这份借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