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帅,吴帅您回来了。”陈文强刚在城门处弄了几张有烟雾背景的插着战旗的照片,赶到这里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开口询问。

    “王绪祺。大坏蛋一个。”刘中造表现出痛恨地介绍道:“县令空缺,这家伙可是把县上祸害得够呛。光这赋税,他就加了多少种,什么盐税、渔税、护路税、灰石税、商贩税、船网税、山林税,还有女子出阁捐、祠堂捐……”

    “既是贪官污吏,那就明正典刑。砍头示众。”陈文强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告诉老百姓,咱们会清查府库,把官府多收的苛捐杂税都还给老百姓。另外,从今天起,那些乱加的赋税一律不收了,该收的赋税一律减半。嗯,大概就这么个意思。我会找文书把告示写好,张贴出去的。”

    刘中造的嘴巴张成了o型,用力咽了口唾沫,好似明白了陈文强的意思,连连点头恭维,“吴帅真是仁义啊,咱们这个,中华复兴革命军真是仁义之师啊。自古以来……”

    陈文强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把王绪祺的家人都带下去,咱们不搞株连。而且,这里马上要成为刑场,我要杀一批人。”

    一批人?刘中造打了个寒战,但见陈文强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情。

    不管择机退出后。郑鸿名这帮人的结果如何,陈文强都决定要给老百姓点好处,让他们知道打着那复兴会大旗的部队不伤民、害民。因为这里可能要暂时放弃,但早晚还会卷土重来。让老百姓消除恐惧,支持拥护。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陈文强只带着几个护卫走进了县衙,在内院被郑鸿名的亲信挡住了。也不是挡,就是带着难堪的笑容,语意含糊地表示郑鸿名现在不方便。陈文强面无表情,他从卧房的窗子那儿,听到了里面男人的笑声,还有一阵女人的抽泣和**。

    “不是抢的,是吴绪祺的女人”郑鸿名的亲信嗫嚅着解释着,“还没等动手就自己往上凑,他娘*的当过**。当家的说,玩玩他家的女人,能让他难受,他的账也就清了……”

    陈文强哼了一声,转身带着人走了。这样的家伙,真是没出息,刚得了个县城,就掉进温柔乡了。看来,得尽快扶持徐、李两家,把这复兴会的大旗换个人来扛了。

    ……………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对于陈文强来说,时间很宝贵,以致于他有些分身乏术。看看他正在进行的事业吧,一边指导着强卓实验室的研发;一边在各项工商业经营上抓总负责;一边还要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起义造反,并扩充自己的忠实人马;间或还得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让公司为他赚进更多的钱。吼吼,真是比鸡起得还早,比狗睡得还晚,当然,吃得要比猪好很多。

    一口吃不成胖子,谁让咱根基浅,底子薄呢。当然,陈文强现在已经为复兴会打出了商标,这就是装璜门面的招贴,革命的商标,不仅能表达出复兴会的革命原则,更是标记出了复兴会革命的领先和主导所在。

    而以坚实的法学为基础,再结合中国的实际,争取对革命之后的情形做到系统而具体、周到而详尽的描本述,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从这本著作中看到自身的前景,也就是革命以后的将要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则是以宋教仁为首的理论团体所承担的任务。

    这还只是设想中的第一步,在这本著作中,还应该有复兴会为未来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及法律,从而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并使其具有实践意义。

    雄心勃勃的设想,呕心沥血的作品,绝不是那些空洞而抽象,每到革命的关节眼上就要将其不厌其烦地重新解释修改一遍的理论所能比拟的。

    没错!这应该是畅想,应该是指导,革命,就是要象著作中所写,不仅要打倒**的皇帝,还要摧毁各种封建的社会关系,如此由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相对于复兴会专业分工的细密运作,刚刚成立的同盟会显然是稚嬾的。声势不小,却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来支持。而在复兴会策动起义,打响商标的时候,他们正在群起而攻之,与立宪派的旗手之一梁启超,展开着一场大论战。

    历史,究竟是凭借什么东西,才能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传之久远?你读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口头的传说,那自然是可靠的碑碣,然而,事过境迁,添添去去,叫它完全保留当时当地和当事者的心情,也会有些困难吧?也可能是很久之后那些真正的大手笔,苦心孤诣的网罗旧闻,在别人雕成的本来朴质的石像上,进行不必要的打扮和堆砌,给它戴上大帽,穿上漂亮的衣服,登上高底靴子,使人们看来,再也不认识那座雕像;还是身临其境,听到的就是一支小曲儿,一支用笛子吹奏的小曲,而不是之后动员整体的乐队,经过改编而复杂化了的交响乐?

    这场历史上持续时间很长,影响极为深远的大论战,到底留给后人的是思考,还是几句短短的评述,或是简单地以胜败而论呢?

    从结果来看,同盟会成立之前,北辰一派革命党在留日学生中原本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这场论战极大提升了革命党的整体形象。通过与名满天下的“言论界骄子”梁启超过招,汪精卫、胡汉民等党中秀才脱颖而出,革命党从此不再被读书人视为无知无识的市井游民与帮会暴徒。以此而论,说革命党是论战的胜方,似为确论。

    但从思想的深度来看,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一桩桩、一件件的历史事实,又分明验证了立宪派梁启超们所言非虚,其先见之明、后判之准,实胜其论辩对手千百倍。

    以此而论,百年前那场革命与立宪的大论战,其历史意义是颇为可疑的。有道是,真理愈辩愈明,但有些时候,却也未必。有些辩论者并非把辩论当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的机会,而是为了“统一思想”、党同伐异,为了伤人感情、损人颜面,一味夸大分歧、激化矛盾,不惜以“投枪匕首”恶意伤人,不惮造谣中伤、污言谩骂。如此辩论,则愈辩愈明的必不是真理,而是人与人、党与党之间的仇恨与敌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冰冷现实,感触() 
在那场大论战中,同盟会一方参战人数众多,可谓群起而攻之。汪精卫、胡汉民是论战主将,朱执信、汪东、刘光汉(即刘师培)是重量级作者。北辰亦在幕后参与论战,有些文章是直接按其口授纲要而写。

    也就是说,同盟会攻梁启超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行动,其动机当然也并非真诚的理论商榷,而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全力阻挠当时国内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的“预备立宪”和“国会请愿”运动。简而言之,攻梁启超是为了矮化立宪派、抬高同盟会,批立宪主义是要唱衰清末新政、为“排满革命”造势。

    客观地说,梁启超以一当十,形只影单;同盟会声高气壮,略胜一筹。但同盟会将《新民丛报》的停刊和保皇会的改名全都当成论战的功劳,这自然不是全部事实《新民丛报》停刊的主要原因是梁启超事务繁杂,精力不济,致该报一再愆期,“定期出版的信用已失”。

    而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康、梁“大喜欲狂”,认为保皇会宗旨已达,遂更名为帝国宪政会。不过,那场论战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长了革命党和《民报》的志气,灭了立宪派和《新民丛报》的威风,扩大了同盟会及其“主义”在留学界、知识界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

    但值得指出的是,梁启超虽然坚决反对革命党的“种族革命”与“社会革命”,却并未完全否定革命的正当性。他的意思与陈文强差不多,就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不要互相妨碍。一党向政府请愿要求立宪,一党预备军力以备将来革命,若实在是和平立宪不成,到时再暴力革命不迟。

    正如大论战洋洋洒洒百万言,可核心论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拯救中国。虽然因为人分两派、道分两途。但都认为国家现状不可维持、必须改变,也都认为中国应该有、也能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政体和政府。在方向和远景上,其实双方是相同的。

    然而,处在论战中心的人们往往宁愿炫耀本党与他党之绝对不同。而故意将差异放大,将对立凸显,视之为“根本区别”,却将相同之处全忽略不计,或视之为细枝末节。

    其实。要在论战中击败对手、取得优势,按照陈文强的判断,无非是扩大影响,然后再争夺资源的手段而已。同样是“海外上市的公司”,保皇党与同盟会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比如,北辰在首倡革命的根据地檀香山,辛苦经营了多年,其间多有志士毁家纾难,卖房子卖地支援革命,才能勉强得到三万元;可是康、梁举手投足之间。就弄走了二十多万。

    改良与革命,是当时中国前途的两大选择,均属“风险投资”性质。但“保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显然高于后者,又是投资地产酒楼,又是办书局报刊,圈到了不少钱,甚至康有为还能“娶日本老婆,炒墨西哥地皮,做加拿大股票”,奢侈“拟于欧美帝王”。“公款私图生意”。

    而“革命公司”虽然成功实现了“收购合并”,在财政上却是举步维艰,与康有为、梁启超这两个捞钱天才相比,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所以。才非得在理论和气势上先压住保皇会,为的也是日后的筹资发展。

    钱哪,革命党人也要吃饭,更要买武器起义暴动,充满铜臭却又难以逃避。同盟会不象复兴会,有陈文强的工商业在背后支持。就只能走海外筹资这条路,与保皇会的竞争不可避免。

    同盟会如此,连机关刊物《民报》的维持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对普通会员的资助和照顾了。

    要吃饭,要住宿,革命的激情解决不了这最实际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正摆在回到国内的几个留学生面前。

    因为《取缔留学生规程》的事件,留学生们闹腾了一阵,便再也无人理会了。这情景让秋瑾失望之极,她认为中国人办事总是虎头蛇尾,从此反出同盟会,不与留学生共事。

    女侠秋瑾,与同学姚洪业等人回国,他们取路上海,本打算在上海办一所学校,可资金不足。时日一多,连生活都成问题,不得不先谋生路,再求革命大业了。

    “……当我八岁时,我父母把我卖给了一个地主。我苦干十年,分文未得,所取食物,仅可果腹……”姚洪业无聊地停下来,读着乞丐的告地状。

    一个接一个的告地状,一个接一个的悲惨故事,那广告式的词句让人觉得他确实倒霉,而那些悲惨的事许多人一辈子也许都碰不上几件。他又走了几步,看着另一个悲惨的故事。

    “乍到上海,老天开恩,有一好人娶我为妻。可是不久后我夫为匪盗所害,我一文不名,丝厂和棉纺厂更嫌我身体瘦弱而将我拒之门外。我只好流落街头,忍饥挨饿……”一个憔悴不堪的妇女坐在地状旁,无精打采地低着头。

    一个洋鬼子扔下几个铜板,这让姚洪业有些无地自容,赶紧避开了那妇女抬头注视的目光。

    洋鬼子向前走,看着另一个地状,这人的叙述方法与其他人不同,状子的末尾写了一句既愤世嫉俗又乐天达观的格言:“多难之时的贫穷是那些有钱人买不到的。”

    姚洪业听见女洋鬼子笑了,并扔下几个铜板。那矮小的男人满脸皱纹,却非常敏捷,用鹰爪般的手一把将那几个铜板抓住,塞进怀里。他与其他蹲在路边的人不同,不是将钱留在原地以激起过路人更多的同情和施舍,而是保证那几个钱不会被人偷去,真是个地道的务实主义者。

    务实啊!姚洪业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开这里。回国前想得简单,但现在连肚皮也成了问题,眼看着便要各奔东西了。那满腔的雄心壮志呢,那如火般的革命热情呢?

    “号外,号外!”报童大叫的声音响了起来,“琼州暴乱,复兴会起兵造反,拥兵上万。已攻下万宁县城……”

    姚洪业猛地抬起头,被这突然的消息震得目瞪口呆。复兴会虽然成立得早,但入门很严,且宗旨显得温和。并不很投多数热血青年的心意。现在呢,同盟会风头正健,正猛攻保皇会的旗手梁启超。而复兴会看似中允、客观,低调之中却一下子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报童,报童……”姚洪业醒过来。快步追上,掏出兜一个铜板,“来份报纸。”

    “两个铜板一份报。”报童晃了晃手里的报纸,显示着厚度。

    “给。”姚洪业把仅有的一个铜板也掏出来塞进报童手里,一把抢过报纸,瞪大眼睛看了起来。

    有照片,有描述,但上面说得清楚,是转载于日本东京《二十世纪之中国》,也就是复兴会的机关报。

    旗帜在万宁城头飘扬。硝烟还未散尽;从硝烟中冲杀而出的壮士手擎大旗,拧眉瞪目……这宣传手段,可谓是有图有真相,比道听途说,或者是文字描述更让人信服。

    在妙笔生花的描述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动传神的战斗经过:在血色火光之中,敌我双方在这座古老的县城里进行着殊死拼杀。攻守双方,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寸土必争;一个是气势汹汹、有备而来,一个是拼死抵抗、顽强拒守……

    到处是疾风暴雨般的枪弹尖叫声、义军士兵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清军垂死挣扎的哀吟声……只有战场。才能发出这种声响,只有战地之声,才能如此动人心魂……

    就象一只庞大的乐队,战斗员们操纵着不同的乐器。弹拨着不同的音符,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这个露天舞台上,齐奏着蔚为壮观的战地交响曲……伴随着令人心碎胆寒的乐曲,是千百颗绚丽的流光往来穿梭、交相辉映,衬红了那灰蒙蒙的天际……

    巨大的气浪冲天而起。搅得天地间一片昏暗……那血汗泥尘所散发出的蒙蒙薄雾……那绚烂的、黑红的、剧烈开放的、瞬间熄灭的火焰,火焰中倒下去的是人类的**,火焰中矗立起来的是反抗**的尊严和旗帜。

    不仅仅战斗写得如小说般引人入胜、心旌震动,复兴会的宣传部门把自己的宗旨、原则又同时重申了一遍。什么“五族共和”、“建立民国”、“耕有其田”、“扶助工商”……这些以前也有宣传,但与这次起事联系起来,影响自是大不相同。

    姚洪业本来是属于激进型青年,对“排满”、“杀满”最是热衷,可此时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心境。看吧,人家嘴上说得温和,干得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实事;自己呢,连带那些激进的革命者,喊得倒是调子高、气势足,却是光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废物?

    再联系实际的境况,姚洪业感触就更深了。自己这帮人还在为吃饭奔波,更别提什么“革命行动”了。与其就这么眼高手低地混着,倒不如……对,自己就算是死也不应该安安静静地死,这就是革命的目的,这就是真正的革命党为之奋斗和牺牲的目的。

    …………

    浔溪女校的聘书就摆在桌子上,秋瑾紧皱着眉头,不知该如何向同伴说明这件事情。是的,他们应该是响应自己的号召而归国的,现在却要撇下他们,自谋生路,这话着实难以开口。

    有这样心思的可能不只自己,都在等着实在挺不下去的时候吧?自己向本门帮派也投了拜贴,可却没有回复。秋瑾烦闷地抚着额头,现实的残酷啊,就这么真切。

    “痛死我了,痛死我了。”外面有声音响了起来,越说越快,却越来越小。

    “你们不能住在这里了,她吐得到处都是血,都草都糟蹋了,她要死咳,大家都睡不成觉,你赶紧把她拖出去!”恶狠狠的声音响了起来,秋瑾皱起眉,走了出去。

    “我能把她弄到哪去?”一个瘦骨嶙刚的男人在院子里哀求着店主,角落只是一个草棚,却是他和女儿租住的,“她病得很厉害,要是打扰了,那实在是对不起……”

    “对不起有什么用?”店主穿着一件蓝长袍,戴着个瓜皮帽,脸上有几个浅麻子,这是一张令人生厌的脸,“要是你姑娘死在这儿,不仅晦气,也影响本店的生意。人们看见这样的事,还会住在这里吗?”

    这不公平,不正当!秋瑾的脑子里翻滚着这些念头。而革命能彻底消灭人间的罪恶吗?那个可怜的女孩,即便在小棚子里,她也有权象一个人那样死去。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还得赔我的草。”店主脸上的麻子跳动着,“这草本来可以用一个礼拜,可现在我不得不换掉它,这都是你们的过错,你们欠了我的草钱。”

    瘦弱的男人双手抱头蹲在了地上,他完全没有办法了。小老板的嘴不停地动着,嚷嚷着,唾沫星子乱溅。秋瑾盯着这家伙的细脖子,不禁握紧了拳头,她有些激动起来,好象掐住这细脖子,并且使上浑身的力量,就能把看到的、受到的所有委屈都发泄出来……

    “我会付钱给你,让他们住在这该死的破棚子里。”粗豪的声音响了起来,一个盘着辫子的大汉迈进了院子,直走到店主面前,盯着他的眼睛。

    “这不是钱的事情。”店主的嘴有棱有角,表明他不会让步,“她不能死在这里。”

    大汉咧了咧嘴,冷笑起来,说道:“那就只有去找兴义堂的大哥说理了。那是俺的妹子,俺是旅沪华人公会的。”

    店主的眼皮跳动了两下,脸上的表情既害怕又怀疑,但最终却咬了咬牙,默然低头,转身走开了。

    “你们爷俩儿光这么挺着也不是个事儿呀?”大汉凑近了瘦弱男人,压低声音说道:“去旅沪华人公会吧,俺看你那闺女是在缫丝厂干活,累出来的病,那厂子得拿点钱负责吧?再说这痨病啊,也有得治,不过……”

    ………………(未完待续。)h211

第一百一十六章 排水救人论() 
满腔侠气,一身烈性,却如龙困浅滩,无从施展,甚至要为五斗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