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苦心栽培,文强莫齿难忘。”陈文强颇有些动情地起身深深一揖,迟疑了一下,才沉声说道:“大人可能还不知道文强急于返粤的原因,实在是澳葡似有异动,文强不得不赶回去坐镇。西南暴乱,广东军队几被抽调一空,维护治安、抵御外侮就只能指望下官所统领的警察了。”

    张之洞不由一惊,盯着陈文强半晌,皱起眉头,问道:“澳葡异动,可是要动兵开战西南暴乱尚未平息,又与洋人冲突,恐怕不是善策,你可要谨慎小心,不可孟浪行事啊”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返粤布置() 
真的要与澳葡开战吗?陈文强并没有十分确定,但他必须做好准备。…≦。…≦

    在广东,袁树勋比张人骏要软弱,唯朝廷之命是从,惧怕洋人,更惧怕由此影响他的前程;李准,也缺乏血性,更是在**下不敢造次;吴禄贞在两广交界处领兵,也不太可能抽兵返粤。

    这样一来,能与澳葡一战的只剩下了陈文强的武装警察。这还只能应付陆上的战斗,如果需要水师配合,他不到场,李准也不会听他调派。

    如果澳葡真的想用武力实现扩张,那陈文强便只能以牙还牙。尽管他安抚了张之洞,保证不轻举妄动,但实际上,陈文强已经发出电报,命令广东的武装警察秘密集结。

    葡萄牙,一个欧洲的三流小国,远隔万里,能派出多少人马远征?就凭在澳门的那两三艘称不上船坚炮利的军舰,就凭澳门那不到一千的驻军,要真打起来,肯定不是大清国的对手。但历史上的澳葡就是凭这么点微薄的武力,却了路环血案和浚海交涉两大事件。

    抵御外侮,满清是太软弱无能了。陈文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再加上“二辰丸”事件,已经对这个所谓的朝廷彻底丧失信心。

    凭一己之力与澳葡开战,陈文强当然不是莽撞冒失,而是有倚仗,有谋划的。最大的有利条件便是他是革命党,他与西南革命军暗通款曲,这样他便能调动吴禄贞手下的人马,而不用担心革命军趁机来攻。

    当然,没有人知道陈文强的通盘打算,也不明白与澳葡打一仗,对陈文强有着怎样有利的作用。

    一个强势的人物,不仅仅是官职众多,也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和名望才能,还有着敢于迎战的勇气和魄力。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美、德。或者更多列强的刮目相看,才能得到美、德更有力的支持。

    而陈文强与另一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袁世凯还有着很大的不同:袁世凯的官位是比陈文强要高,势力也要大,但他在**制度下却依然是清廷可以随时废弃、甚至处死的卑微臣子;陈文强呢。却远离朝廷中枢,在琼州有自己的退身之地,在广东有举足轻重的实力,清廷想处置他,谈何容易?

    换句话说。陈文强再加上吴禄贞,在西南革命军的威胁下,是清廷不敢轻易触动的地方实力派。袁世凯能明升暗降,调入中枢;张之洞也能用同样的手段,拿下他的湖广总督;陈文强呢,却可以奉召而不至,领旨却不遵,清廷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陈文强还有一个要挟清廷的筹码,应该是百试百灵的。只不过他现在还不想用。很简单,他只要稍露出不满,稍稍表示要转投革命党,清廷便只能安抚,以稳定西南战事。

    辞别了张之洞,陈文强便乘火车立即南下。在湖南长沙、湘潭、衡阳、郴州稍作停留,视察并安排产业和警备军的诸项事宜,然后才由水路进入广东,由韶关再乘车,风尘仆仆回到了广州。

    ……………

    在日本的“抗议”下。清廷外务部会同粤督袁树勋严禁粤商抵制日货,日本驻广州领事也照会两广总督,允撤销“二辰丸”案的赔款要求。

    但抵日运动并不因官方的反对而终止,甚至范围还在扩大。民情依然激愤。

    其时,抵日运动正越来越广泛、深入,早已经不是局限在广东,但两广同乡会最是热情,不仅仅是国内,海外粤籍华侨也积极响应。从南洋到美洲,华商不订日本货,华人不用日本货,以香港方面组织“振兴国货会”开始,国内各商埠、城市也纷纷成立类似团体,将抵日运动推向更加持久化、有序化。

    陈文强回到广州,拜见了总督袁树勋,对其立场不表赞同,但也没说过激言语,模棱两可地应付了一番,便告辞而出。随后的日子里,他坐镇黄埔,一边继续暗中支持抵日运动,一边开始针对澳葡进行布置。

    虽然作了打的心理准备,但军事并不是唯一的手段。陈文强与智囊所制定的是“军事与商业并举”的掣驭澳门的方案。

    在军事方面,陈文强以武装警察接管了北山岭的湾仔炮台,并进行加强,使两处互为犄角,同时对各隘口亦加派军队驻扎;在商业方面,陈文强则以劝业道的官职名分,鼓励和支持华商加强香洲埠建设,并在湾仔开辟商场,动员澳门商民移迁其它地方开业,以抵制澳门商务。

    香洲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东水连香港,南接壤澳门,背倚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而更吸引人的是陈文强公布的优惠政策,比如免官税三年;在香洲建厂所生产的商品在粤、桂、湘减免厘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盖房、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排污、通排洪、平整土地)达一定额度者可直入选“香洲”管理委员会,除维护治安、打击犯罪外的香洲日常事务全部交由管理委员会管理,官府不予插手……

    总之,香洲与后世的经济特区比较相似,比当时上海的城厢自治更加宽松。而陈文强在此时推出诸项优惠政策,一是为了抑制澳葡商业,其次则是为了欢迎受邀而来的南洋、美洲两大华商总会的诸位华商富豪。

    外资和侨资,是陈文强招商引资的重点。外资中以德资为主,因为陈文强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侨资,对于陈文强来说,则是更感安全可靠。

    从南洋到美洲,这两大华侨最多的海外地区,能够建立华商总会,能够应陈文强的邀请回国考察、投资,并不只是陈文强一个人的影响,各地区的复兴会支部也得到总部命令,号召侨商回国参与建设,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复兴会本身的思想、理论建设,以及会员的眼光、见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变得不那么狭隘、偏激。

第二百五十一章 招商引资,军人责任() 
欢迎海外侨商的大会是在黄埔召开的,除了宣讲广东鼓励工商的诸项优惠政策外,还有南海诸岛展览会,展出了李准巡海照片、地图及南海珍贵海产等,也引起了侨商的很大兴趣。¥f,

    在茶话会上,陈文强特别说明了自己清乡的办法和成效,在保护社会治安的同时,还要解释针对会党的打击,以及成立时间不长的旅粤华人公会对旧式会党的改造思路。

    毕竟海外侨商多有洪门人士,虽然性质与国内的会党已有很大不同,但释其疑、安其心还是必要的。

    “从目前来看,清乡的效果是显著的,原来盗匪横行的珠江三角洲的治安情况已经大为好转。而且清乡将是长抓不懈的行动,不彻底扭转‘广东盗匪甲天下’这个恶名,本官是绝不罢休。而诸位在广东的投资建设不仅能使经济飞速发展,达到强国富民之目的,更能使百姓摆脱贫困,绝盗匪之根源。”陈文强的态度是诚恳的,并没有摆出什么官架子,甚至连官服都没穿,“照本官想来,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诸位能放心投资,参与国家建设的基本保障吧?”

    “敢问陈大人。”檀香山商会会长钟木贤恭谨地拱手,说道:“发展工商皆有优惠政策,农业垦殖是否也受到官府鼓励和提倡呢?香州自展之地,广东其他地方,比如潮汕地区,是否也有同等之惠?”

    陈文强想了想,说道:“开发香州埠的本意是抑制澳葡商务,这一点本官也不避讳。但整个广东,都是欢迎诸位爱国人士,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也可以与诸位认真商议。至于农业垦殖。诸位想必也知道广东地广人稠的特点,在人多田少的情况下继续发展传统农业,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对此,本官还有些想法,那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再由外购米粮,以解决食用。”

    停顿了一下,陈文强伸手把身旁的人介绍给大家,“这位是留美归国的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唐有恒先生,自前总督张大人聘请而来,便负责规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其附设的农业讲习所,并考察了广东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拟定了广东发展蔗的计划书。本官是深为赞许,也请唐先生到会。为诸位答疑解惑。”

    唐有恒起身向四面拱手致意,客气地说道:“陈大人谬赞了,兄弟才疏学浅,当尽所学,为诸位解答疑惑,并在日后农业技术上的咨询和帮助。陈大人已有规划,明年春天便在全省范围内向民众小额贷款,技术服务。以大量种植甘蔗,并包收全部……”

    有问有答。听着唐有恒的解说,诸位侨商都有些明白了。垦殖在广东或许不可行,但榨业却有利可图,特别是用新式机械的榨厂,还可以有附属的酒厂。而陈文强也为想发展垦殖的侨商留出了地方,那就是琼州和西沙、东沙的岛屿。且没有种植何种作物的限制。

    陈文强的准备是充分的,不仅有农业专家,还有工商实业专家,项目咨询和技术服务。亲信陆耀宗则以劝业道帮办的身份进行总管,从而又可以把陈文强的精力解放出来。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陈文强在陆耀宗等人的陪同下,按照地区分批接见了海外侨商,为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措施作了更细致的解释,并利用职权应侨商的要求为他们了尽可能的便利。

    ……………

    广东的冬天与北方比并不算寒冷,但阴冷却令北方人也吃不消。

    五百精兵整齐列队,带队军官何燧陪着陈文强观看了士兵们的操演,脸上露出不无得意的神情。

    作为与澳葡作战的准备,吴禄贞应陈文强的要求,派出了这支援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是在琼州训练出来的,十分可靠。

    “兵不错。”陈文强却是淡淡地说道:“先派少量人员上路环岛侦察地形,若澳葡欲用武力解决划界问题,路环岛必是首战之地。”

    何燧想了想,微微躬身问道:“敢问陈大人,为何不全军登岛,以武力迫澳葡不敢轻举妄动?”

    陈文强微微抿起嘴角,冷笑着说道:“如果说本官想诱澳葡动武,你信吗?澳门划界久拖不决,早晚是祸患。武力有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本官可不想长期驻兵防备。”

    何燧犹豫了一下,又问道:“若与澳葡开战,属下应如何指挥,战斗程度应是如何?”

    哼,陈文强横了何燧一眼,不悦地斥道:“有些一问,可见你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战争,难道不应该是竭尽所能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吗?还控制战斗程度,真是可笑。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犹豫和迟疑便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士兵要为此付出无谓的死伤,这是一个指挥官应该做的事情吗?一旦开战,那便如猛狮搏兔,必尽全力,那才是合格军人的本分,才是军人的血性。在没接到上峰的命令之前,你只管猛冲猛打,别的方面不是你应该考虑的事情。”

    何燧脸腾地一红,他以为是谨慎,但被陈文强一番斥责,有理有据,却不容他辩驳。

    “是卑职错了,请陈大人见谅。”何燧收起了心中的那点傲气和对陈文强的轻视,恭谨地躬身一礼,“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卑职便亲率兵丁全力作战,不彻底消灭敌人绝不罢休。”

    “军人应该渴望战争,渴望饮敌之血,瞻前顾后不是军人应该具有的性格。”陈文强稍微放缓了语气,但话说得依然很重,“特别是抵御外侮,更应该视死如归,把为国捐躯当作最为光荣的责任。”

    “卑职受教了。”何燧这回是挺胸抬头,庄重地敬了军礼。

    陈文强轻轻点了点头,加上武装警察,作战的步兵应该是够了,下面就是如何指挥李准的水师了。

    ……………

第二百五十二章 避责巡海() 
**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对人的控制和压迫达到了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就说袁世凯吧,曾经身兼九大要职,曾经编练了北洋新军,现在又位列中枢,历史上大中国由帝制转向民国时代的创新,近乎完全是出自此人,可是朝廷,或者说慈禧太后,却能够在谈笑之间,就轻易地摘下他的首级。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几千年的封建**,人们的思想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和事情。不遵,不服,似乎就只有举旗造反或者逃亡两条路可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造反和逃亡是不大会选择的,而对陈文强,却可以无所不用。当然,逃亡是最下策,他不认为会走到那个地步。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有退而保全的后路,陈文强才少有顾忌,才敢胆大妄为。

    权倾朝野的袁世凯不敢忤逆朝廷,一个广东水师提督就更不敢逆命而行了。这与奉朝廷之命巡视南海,有与法国人作战的准备是不同性质的。

    “屈辱?当然有,你以为我没心没肺?”李准叹了口气,“朝廷旨意,总督之命,我是无能为力。连百姓都引以为耻,又何况是水师官兵?”

    “如果我在呢?”陈文强审视着李准,沉声问道:“如果我要你托病休养,由我代行水师提督之权呢?”

    李准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陈文强,犹豫着问道:“你能背得起这责任吗?虽然你在广东的势力雄厚,但到底也是臣子。朝廷若真狠下心来,你,你难道”

    “退回琼州,自在逍遥。”陈文强淡淡一笑。说道:“即便远赴海外,我依然是个富豪。”

    李准暗自松了口气,缓缓说道:“日本海军实力强大。又与我国离得甚近,你肯定是不想与之动武。否则。在交涉时,你不会一声不吭,暗中却布置抵日运动吧?所以,我估计你是要对澳葡采取强硬,以利划界谈判。或者你还有别的意图,我也不想费脑筋去猜了。”

    陈文强微笑不语,只是颇含意味地看着李准。

    “你调兵的事情还瞒不住我。”李准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步兵是差不多够了,缺的是水师,是兵舰的助阵。这件事,委实令我为难啊!”

    “正是知道李兄的为难,文强才要李兄托病,把这责任由文强来背。”陈文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文强的为人行事,李兄还不了解吗,岂是少谋寡虑之人?又能惹出多大祸端?”

    “你”李准撇了撇嘴,“不保准。有时胆大包天。谁知道你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那李兄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呀?”陈文强呵呵一笑,说道:“要不这样。李兄继续出去巡海,或者打着巡海的名义,去崖州休养段时间。”

    李准沉思良久,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说道:“还是出去巡海吧,日人占着东兴岛,总要进行监视震慑,再用交涉解决。”

    “可有实据了?”陈文强问道。

    “广东按察使王秉恩博览群书,以康熙间有高凉镇总兵陈伦炯著《海图闻见录》中有东沙岛之图。已送外务部与日本公使,证明为中国土地。”李准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想来,据理力争之下。日人交还东兴岛还是大有希望的。”

    “若朝廷凡事都能据理力争,那便好了。”陈文强有些鄙夷地冷笑,“庸碌无能,畏洋如虎,实是难以指望。”

    “你看看你,凡事都要叫真。”李准好心地劝道:“国家贫弱,有些事情也是无可奈何嘛!”

    陈文强翻了翻眼睛,不再多说,又与李准商议了一下水师舰只的分配问题,才告辞而出。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伙呢?

    日本驻广州领事佐藤微微眯起眼睛,透过马车的车窗看着不远处的大门。六个武装警察威风凛凛地在门口站岗,美国驻广州总领默为德正被陈文强亲自送出,两人握手寒喧告别,态度既亲密又热情。

    一个即便在广东也算不上官位显赫的家伙,竟然让佐藤连吃闭门羹,实在是一件奇怪又令人恼火的事情。但也让佐藤意识到,陈文强与他见过的满清官员是截然不同的,用日本人惯用的手段,恐怕无济于事。

    而且,陈文强的职权范围并不包括外交事宜,对佐藤屡次不见,顶多是没有礼貌,是轻视,却让佐藤也找不到别的理由。

    就如同正在持久化的抵日运动,一个民间自发,便使官方的禁止成了一纸空文。没办法,人家就是不喜欢日货,不买不用,你还能强迫不成?

    而抵日运动的是在广州点燃,但现在上海却是最积极、最热情、最有声势,也是使日本商品损失最大的中国口岸。

    谁在上海既有族沪华人公会,又有兴义堂;谁在上海的影响力最大、人脉最广,能动用黑*白两道的力量,使下至码头苦力,上至商行货栈,都参与到抵日运动中来;谁又能在湘、鄂两省振臂一呼,便把抵日运动在内地展开?

    没错,就是陈文强。他既是宪政派的中坚和智囊,与中国的商绅有着良好关系,又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的资本,在侨商中名声极好。抵日运动由中国扩散到海外,没有陈文强的策划联络,是不可能造成如此声势的。

    还有美、德两国,对抵日运动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甚至是唯恐时间太短,力度太小。他们一边与陈文强频繁接触,扩大资本输出的渠道;一边又加大商品输出,与中国国货一起抢占日货被抵制后空出的市场份额。

    看吧,看默为德那满脸春风的样子,不知道与陈文强又达成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协议。

    美国佬,佐藤皱紧了眉头。

    日俄战争后,日本已经逐渐摆脱了作为小国对列强的依附状态,开始与美国这样的世界强国处于准平等的地位。而日本与美国这两个在太平洋上迅速崛起的大国的紧张关系也从此开始,成为帝国主义阵营中的不稳定因素。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