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备立宪,地方自治,咨议局选举,可以看到,不管清廷是不是在顺应民意,地方权力的分薄是难以避免的。而社会力量一旦发动起来,就不是清廷想制止就能制止的了。换句话说,政治改革一旦启动,便只能前进而不能倒退,否则民众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极其可怕的。

    一九零七年十月,在宣布预备立宪前,清廷便已经公布了由宪政审查馆拟定的《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按照预备立宪的计划安排,一九零八年各省开始筹备谘议局,并举行谘议局选举。在官方文件中,谘议局和资政院都是实行议会民主的过渡机构,谘议局对应的是地方议会,而资政院对应的国家议院。由此,立宪派也就迅速行动起来。

    按照章程的规定,各省谘议局设议长一名,副议长两名,各省议员定额按“各省学额总数的百分之五为准”,均选举产生。谘议局的职责主要是议决地方上的兴革之事、预决算、地方法规、税法公债、选举资政院议员等,功能类似于地方议会,也是地方自治的基础。

    当然,对当时的民主程度报以过高的期望是不现实的。譬如选民资格,就必须具备章程中规定的以下几个条件之一:一是具有中国或者外国中学堂以上学历者;二是有举人贡生功名者;三是曾任实缺文七品或者武五品官且未参革者;四是曾在本省办理学务或公益事务满三年者;五是在本省有五千元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另外,章程规定。选民除了具备以上五个条件之一,还必须是二十五岁以上的本省男子;如果不是本省人士,参加本省选举的话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在本省居住十年以上并年满二十五岁者,二是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的营业资本和不动产者;而作为候选人。则必须具备以上条件之一,并且须是三十岁以上之男子。

    从这些规定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谘议局选举是按照教育程度、财产等来划线,而且女子没有选举权。从局限性来说,谘议局选举把大部分人划在了线外。而使之成为一场地方士绅的政治游戏。不过,对此也没必要太过苛责,毕竟用选举的办法来办谘议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遭,称它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并不为过。

    况且,从无到有,从缺陷到完善,这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各国的宪政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英国从大宪章到光荣革命,再到最后的基本完善。可是经历了上百年才完成的。

    可以想象的是,中国第一次办选举是何等的有趣和忙乱。很多地方督抚接到宪政审查馆的咨文后大都茫然无措,这些传统的官僚根本就不知道选举为何物,更别说该怎么办了。

    于是乎,宪政审查馆的人员和一些从国外学习政治的留学生立刻成为地方上的香饽饽,各省督抚都抢着延请他们来指导选举工作。

    在立宪派欢欣鼓舞,积极地参与到咨议局的选举和筹备中,陈文强这个立宪派的中坚却并没有投身其中,而是主持了广韶(广州至韶关)线的贯通剪彩仪式,然后由广东走白沙河进入湖南。在郴州乘火车前往武昌。

    韶关至郴州的铁路贯通固然是难点和重点,但陈文强此时想的却是如何在张之洞走后,能够继续稳固自己在湖湘的势力。

    人生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却总是有解决不完的事情。

    在广东凭实力可以压制总督,但在湖湘陈文强坐在火车上,还不住地发出感慨。

    清廷把直隶总督袁世凯调入中枢,又形成两亲王坐镇,显然还不放心,终于下旨调张之洞入京。明升暗降。两个权势最大的汉人督抚被拿下来,陈文强嗅到了不好的意味。

    如果张之洞坚辞不就,凭他在湖湘的十几年经营,凭他一手打造的湖北第八镇和黎元洪的混成协,清廷也是没办法的。但张之洞急电召陈文强赴鄂,显然是有入京之意,要提前做些安排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张之洞是旧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忠君爱国,这一点比袁世凯还要坚定。袁世凯被调中枢时,还左右推脱,赖着不走。张之洞呢,明面上是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样才显得是个忠臣嘛!

    但张之洞若走,苦的可是陈文强。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上新的湖广总督,对陈文强还能如此牵就,如此倚重吗?在湖湘的实力,显然还不能让陈文强象在广东那样强势,特别是湖北,汉阳铁厂、湖北军工厂是否还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生产,会不会被清廷强行收为官有?

    这些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陈文强都要想,都要琢磨怎么处理。车窗外的景色在颠簸中闪过,他却无心去看。直到火车慢了下来,陈文强才从沉思中醒来,向车窗外望去。

    火车慢慢靠近了车站,站台上挤满了农民,一个个躬背驼腰地扛着大包袱。喧哗声震耳欲聋,空气中混合着一些无可名状的味道。陈文强想看看远处的景象,但人太多了,挡住了他的视线。

    卧铺车厢的过道上一阵骚动,车厢门一下子开了,顶着大盖帽的陈得平和杨洪名迈步走了进来,对着陈文强敬礼问候。

    这两个人已经是湖南铁路巡警的帮办,铁路沿线的几百铁路巡警都归他们管辖,不仅仅是维护火车运行安全,以及火车上的治安。在陈文强的授意下,他们也正在把管辖范围向铁路沿线的村镇扩张,挤压着在乡村本就很少的巡警。

    “坐吧,不用这么多礼。”陈文强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既然来了,就说说最近的情况吧,反正到长沙还有一段时间。”

    ……………

    车窗外,乡村沐浴在阳光之中。火车咔嚓咔嚓地向前驶着,陈文强望着外面的景色。似乎在沉思,又似乎已经神游物外。

    内地的乡村是很有潜力的,铁路无疑是开发这种潜力的催化剂。当距离从以天为单位,变成以小时为单位后,输入,输出,因为流动速度的加快,经济的活力便逐渐焕发出来。

    从小看大,在车站上,陈文强看到了那么多乘客。背着大包袱的,挎着装有活鸡活鸭的篮子的,提着酒瓶和点心盒的,不管是农民,还是小商人,或者只是走亲访友,人们正在习惯利用这个能迅速拉近距离的新生事物。

    再延伸想象,便能知道铁路沿途村镇的商行、货栈、旅馆、饭店等等,生意会更好,货源会更丰富。还有因为铁路而将得到开发的矿山。因为运输方便而开设的工厂……

    要想富,先修路。或者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说法,但铁路确实打开了封闭的乡村。

    铁路公司的数据报告陈文强是看过的,作为投资方。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还有财政监管是有德国人参与的。对此,陈文强并不以为意,反倒是更相信德国人的职业操守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比预期的收回投资的时间要快啊!这并不出乎陈文强的意料,因为湖广两省的经济状况在整个中国来说,还是比较好的。生猪、粮食一直是湖南省输出的主要商品。铁路的修通,使偏处内地的乡村也能够利用汉口这个商埠。如果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北有汉口,南有广州,湖南、湖北的经济发展更会加速。

    “轻轨铁路还要加速修筑,铁路巡警还要扩充。”在陈得平和杨洪名的沉默等待中,陈文强缓缓开口说道:“干线的标准高,支线可以降低一些,一是速度快,二是节省资金,三是尽快赢利。”

    陈得平和杨洪名点着头,认真地听着,并没有急于说话。

    “争取把铁路沿线的村镇的治安权拿过来。”陈文强继续说道:“不要顾及什么权限,巡警本就势弱,特别是在乡村。现在这个世道,要靠实力说话,有上千人,连巡抚也要让咱们三分。如果治安维护得好,地方士绅也会为咱们说话,我甚至能争取把全省巡警的权力也抢过来。”

    “大人说得极是。”陈得平很自信地说道:“巡警装备不行,人数也不多,多集中在大中城镇,对于乡村,他们还顾不过来。即便有几个,也争不过咱们。”

    “会党怎么样?”陈文强点了点头,转向杨洪名,“前番遭到沉重打击,现在缓没缓过来?”

    “回大人,自龚春台等龙头败亡后,哥老会最近还算消停。”杨洪名说道:“群龙无首,属下看他们也折腾不起来。”

    “不能掉以轻心。”陈文强提醒道:“对哥老会要有打有拉,还要多派耳目,注意他们的行动。特别是有灾荒的时候,就更是他们蛊惑人心,动乱的机会,不可不防。”

    “属下记住了。”杨洪名迟疑了一下,说道:“属下听到了一点风声,说是湖北孝义会从北方招募了几个拳匪,身手很是了得。消息并不确实,属下正加紧打探。”

    拳匪,那就是义和团余众了。陈文强想了想,也不得要领。至于湖北孝义会,名字很陌生,反正会党换名字是常事。

    “烧裱吞符,刀不入的功夫吗?”陈文强有些轻视地调侃道:“现在恐怕没人信吧?”

    “这个”杨洪名苦笑了一下,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在风气比较开化的地方,自然没多少人信这个。但在偏僻乡村,愚民愚妇还是很多的。”

    陈文强眨了眨眼睛,对于农村的了解,杨洪名显然比他更加深入。在他看来可笑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湖北孝义会并不算什么人多势众的会党。”陈得平说道:“大人要灭他们,应该不是很难。”

    “先不急,我要见过张之洞之后,把诸项事情敲定,才能决定如何行动。”陈文强沉吟着说道:“你们只要牢牢把住铁路巡警,不管是谁接任总督,也都奈何不了咱们。”

    “大人放心,铁路巡警谁也抢不去,从上到下,都只认得大人,只听大人号令。”陈得平比较自信地保证。

    “属下也如此认为。”杨洪名附和道:“凭大人的能力,换了新总督也无妨。何况,张之洞若走,也得给大人安排好啊!”

    “这话说得对,张之洞急召,肯定会有所安排。”陈文强淡淡一笑,说道:“我在湖北的势力要弱一些,湖南嘛,有长沙、衡阳正在编练的两个标新军,是谁也得给本官几分面子。”

    “是啊,离了大人,他们没钱没,可就玩不转了。”

    “说不定张之洞会委大人湖南巡抚,那可就更好了。”

    陈文强听着恭维,只是微笑,并不表示谦虚。从个人的前途考虑,作领导的强势,有自信,属下自然会忠心跟随。

    车窗外,是颠簸而过的乡村;收割过的田地里显得很荒芜,还有土坯村舍的残垣断壁,叶子稍微变黄的树林灌木;一片光秃秃的小石山,旁边好象有一座庙宇……

    阳光斜射进来,陈文强微眯起眼睛,映入他眼帘的似乎并不是田野和村庄,而是他自己,象一个勇士,行进在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第二百四十七章 貌似坦诚,漫天要价() 
资本运作,金融控制,货币战争。

    这些名词现在或者有,或者没有,但在重视程度上却都没有陈文强深刻。特别是清廷,以及地方官府,并不知道默许的代价。

    随着铁路的修筑,随着陈文强的运作,合资银行发行的钞票正以准官方货币的形式进行流通。凭借着坚挺的币值、良好的信誉,随着经营网点的扩张,合资银行不断挤压着旧式钱庄的生存空间,更逐渐被民众所接受、认可。

    强者恒强,合资银行的发展再次验证了这个道理。

    先是湖南、湖北的官银存入银行,充实着发行钞票的准备金;然后是民间的吸储,包括商人的存贷,百姓的储蓄等等;随着西南战事的持续,合资银行慷慨借款,在支持朝廷的表象下,货币的流通又一下子扩展到数省;而为了费钞票,各地官府又要默认钞票的价值和准官方货币的性质。

    准备金越充裕,发行的钞票越多,虽然是保证兑换,但入的多,出的少,硬通货金银的积累、增资扩股的经营,使合资银行的实力快速增长。

    而具有里程碑发展意义的事件首先是德华银行的承兑,其次是与张榕轩、张弼士在爪哇开设的日里银行的合并,然后是在新加坡、马来亚、暹罗、婆罗洲吸收侨资设立分行。

    为了方便在南洋扩张,合资银行再次更名,称为“中华银行”。名字很霸气,更容易被海外华侨所认同。

    而陈文强由于对银行巨大的贡献,例如在湖南、湖北、广东扩张中的关键作用,与南洋华侨的融洽关系,被中华银行推选为特别董事。不仅是话语权增加了分量,还有无息无抵押的贷款权,额度为两百万。

    对于这两百万贷款,陈文强暂时只动用了一部分,投入到氨化肥厂。以及制药厂的扩大生产。剩下的额度,陈文强准备作为流动资金,以应付意外的销。

    其实就整个陈文强的产业来说,由于使用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又有他争取的诸多政策优惠,还有他所掌握的原材料(矿山等),也就不存在晚清时最常见的“经营不善”这样的状况。

    所以,陈文强所开设的钢铁厂、纺织厂、化工厂、制药厂、水泥厂等都是赢利的。如果不是支援革命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如果不是还担负着编练新军的费。如果不是向投资大、见效慢的黄埔船局和潜艇进行投入,如果不是还在大举修筑铁路,陈文强的资产和金钱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看吧,兵工厂的产品不管是给了革命军,还是用来编练新军,都不是马上见到的收益,甚至大多是无偿的;钢铁厂生产的钢轨大部分都投进了铁路,成为积压的资本,只有其他铁路公司的钢轨和钢铁厂的民用产品能够带来眼见的经济效益;铁路呢,借债贷款。要收回投资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欠了一屁股债啊,张总督走便走吧,又给我压了一堆担子,光编练新军、支撑西南战事,便让我不堪重负,濒临破产啊!”见到张之洞,陈文强便是倒不完的苦水,诉不完的辛酸。

    张之洞听着直翻眼睛,到底是有涵养,一直等陈文强说完。才缓缓开口说道:“广韶线通车,武昌至郴州的铁路也开始运营,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已是指日可待。可惜本部堂要奉旨回京,怕是看不到这一日了。”

    “大人可等些时日。下官加紧督促,争取一年内便全线贯通,以偿大人心愿。”陈文强委婉地说道:“湖广的经济发展正日新月异,若是换了总督,怕是要功亏一篑。”

    “改弦更张,人亡政息?”张之洞沉吟了一下。说道:“本部堂也有所担心,方才召你前来,要安排妥当。”

    “大人坐镇湖广,便是最好的安排。”陈文强皱着眉头说道:“京师那潭混水,大人难道非要去趟?难道在京城蹉跎,眼看着您在几十年的建设成就和心血付出被庸才毁于一旦,大人能够安心?”

    张之洞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恋栈,这样的名声本部堂不想要。至于你的担心,本部堂也理解,自会尽力为你安排。”停顿了一下,他又颇为自信地说道:“本部堂经营湖广十几年,门生故吏遍湖湘,不是说换个总督,便能把本部堂的既定章程全废掉,毁弃本部堂十几年的心血的。”

    “恋栈便恋栈,大人过于在意个人声名,却不为属下考虑。”陈文强忿忿地说道:“总督就是总督,名分在手,若不任其捏圆捏扁,何等罪名不可加身?反正文强已经决定,大人一走,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或或迁,所兼湖湘职务一并交还,自此以后便以琼州或广东为基,再不管湖湘诸事。”

    搬迁工厂并不全是陈文强随便一说,相对于湖北,他在湖南的实力更大,把湖北兵工厂迁到湖南也是经过设想,有计划的。

    随着铁路进入湖南,特别是延伸至郴州,陈文强的目光便盯上了那里的矿产资源。湘潭的铁矿,郴州的丰富矿产资源,为了独占这些,陈文强偷偷聘请了留美、留德的华人工程师,悄悄地在郴州附近进行了矿产勘察。到目前为止,除了已有的煤、锡矿山之外,勘探工程师还发现了锌、银矿资源。

    可以说,一个聚宝盆已经被半搂在了陈文强怀里。只要再加把劲,借着张之洞临走的安排,陈文强便要争取拿在手中。至于开发的资金,一百多万无息贷款是能马上投入的。如果不够,有息贷款也是完全可以,并能赚取巨额利润的。

    “何必如此性急呢,你先听本部堂的安排,再做决定嘛。”张之洞知道陈文强说的是气话,耐心劝解道:“在广东,袁树勋身为总督,不也要对你容让三分?怎么在湖湘,你却没有那份自信了?”

    “广东是广东,湖湘是湖湘。哪能一概而论。”陈文强摇着头,对张之洞的说法不表赞同。

    “在湖湘的实力确实不比在广东。”张之洞捋着胡须说道:“在广东,你是巡警总办,维护治安、剿匪清乡全由你来承担。而且干得相当不错。那个吴禄贞与你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从琼崖兵备道,再升任广东省陆路提督,也都是靠你运动举荐。再加上西南革党作乱,袁树勋确实只能依靠你来筹措钱粮。编练新军,清乡平乱。如果本部堂也予你大权,再加上故吏门生的帮衬,我想新总督也不敢轻易动你。那工厂产业不受影响,修筑铁路、编练新军的章程也可依旧实行,你又有何顾虑呢?”

    “权力大人可以给,新总督难道就不能收回?”陈文强叹了口气,说道:“大人一番苦心照拂,可未必会如大人所愿哪!”

    “可也未必就象你想得那么严重。”张之洞淡淡一笑,说道:“广东匪盗猖獗。湖南会党亦是众多,你在广东干得不错,本部堂便委你巡警道,与铁路巡警一起,维护治安,剿匪平乱。另外,湖南的两标新军,编练的速度要加快了。到现在为止,你的投入并不多嘛!是不是有别的想法,有别的担心啊?”

    “大人所料不假。文强确实有顾虑。”陈文强坦然说道:“吴禄贞与我的交情莫逆,我出钱出武器,帮他充实武力,倒不怕他因为官禄的**而对我不利。湖南的两标新军呢。我知之太少,挂着教练处总办的职衔其实也没有什么作用。平时呢,需要我的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