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云路-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统领带着一众西北退役老兵打了回去,打得那帮蛮族流亡王族哭爹喊娘,元气大伤,若不是顾及到东秦人的想法,石统领早把他们全灭了,再将他们占领的土地——包括原本属于东秦人的区域——全都收归朝廷,最后皇帝指派龚乐林与周康跟蛮族流亡王族以及东秦人进行了谈判,周康大放异彩,不但拿到了石统领打下的几乎所有土地,还让东秦人心甘情愿地将原本属于他们的领土拱手相让,并且以近乎哀求的态度自请成为本朝属国,接受本朝的庇护。


    有了这么一个大功劳,周康这辈子只要不是犯下谋逆的大错,都不用愁了,他甚至有可能达到先人们都无法实现的高度——以文人身份封侯。


    但周康经过清河的三年历练,已经沉稳了许多。他没有急着凭借功劳请调回京,反而安心待在锦东通判的位置上,协助龚乐林将谈判后续事宜一一处理好,等到大局稳定下来,方才接受了召令回京。他这份态度让皇帝极有好感,就连朝中的老臣们提起他,也都纷纷赞叹他不愧是名门之后,才德兼备了。至于他几年前在朝中犯下的小过小错,也被认为只是年轻时的一时不成熟,暇不掩瑜,无人再拿来嘲讽了。


    如今的周康,正值壮年,本就是清秀端正的文人长相和气质,鬓边的几缕白霜,不过是增添了他的魅力,整个人显得既自信,又谦和,却又不失威仪,若论风姿,确实是更胜当年。青云那一句夸奖,绝不是无的放矢的拍马屁。


    周康听了,却只是笑笑,虽然明知道青云如今的身份是一位县主,但在他眼中,仍是那个看着长大的晚辈。他回应时的语气,就象在对着一贯宠溺的孩子说话:“你这丫头,都这么大了,还象小时候那样爱取笑别人。”


    青云听了,心中暗喜,虽然自己的身份是变了,但如果连周康、周楠这些过去的熟人。也要抛开往日情份,毕恭毕敬地按礼数说话,她心里一定会难受死的。


    她笑嘻嘻地跑近了周楠的马车:“周姐姐,你哭什么呀?这么多年不见了,你瞧见我,应该笑成一朵花才是。”


    周楠哭着拍了她一记:“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几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打趣我,也不知道这几年我有多想你!”


    青云眼圈也有些发红,却只是拉着周楠的手笑而不语。猛一瞥见周楠的马车后方又来了一辆车,这回是刘谢跳下车来了,红着眼圈。双目含泪,嘴唇颤抖着要说话,但过了半晌,才叫了一声:“青姐儿……县主。”


    青云松开周楠的手,咬咬唇。忍下泪意,含笑走了过去:“干爹这是在叫谁呢?我是青姐儿,也是清河县主,可我不叫青姐儿县主呀!”


    刘谢听她叫的这声“干爹”,更激动了,哽咽着完全说不出话来。


    周康上前笑道:“老刘心里正高兴呢。他一向笨嘴笨舌的,简直不知该如何说话了。他听说你认祖归宗的事,知道你有了亲人。心里不知怎么为你高兴呢。只是担心你如今身份尊贵,便不好再见你了。”


    青云忙道:“干爹可不能这么想。若不是你认了我这个干女儿,还处处照顾我,我还不一定有今天呢。我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我只知道你是我干爹,身份什么的。又有啥要紧?京城的宗室女多了去了,光是有封号的县主就有上百个。我这样的,也算不了什么。干爹可千万别不认我!”


    刘谢一边点头,一边流着眼泪,仍旧是说不出话来。


    周楠擦干了眼泪,重新露出笑容,劝道:“这里人来人往的,说话不方便,不如回了家,再坐下说话?”


    青云笑着点头:“我跟你坐一辆车吧,我送你们回家,只是送完了,我就得回去了,今儿过节,家里有事,改明儿我再来寻你说话。”


    周康父女与刘谢都没有异议,便纷纷回到马车上,整理队伍重新出发。青云吩咐自己的随从们跟着众人走,又对刘谢道:“我给干爹在外城和内城各备了一个小院子,看您喜欢哪一个,就住哪里好了。”


    刘谢忙道:“这如何使得?在京城这样的地方,一个院子也要花不少钱呢,你有钱,应该留着自己使,不必为我破费。”


    青云要再劝,周康便先笑道:“老刘,这是孩子的心意,你只管收下就是了。她如今不缺这几个钱,况且房子放在那儿又不会跑,日后你不住了,仍旧是她的,她吃不了亏。不过今儿你还是先到我家去住吧,客房已经备下了,等明儿得闲,再亲自挑宅子去。”他是世家出身,知道对青云而言,既然有财力置下两处房产,只为了让刘谢挑选,就不会觉得这点花费有什么吃力的,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青云眼巴巴地看着刘谢,刘谢只得答应下来。青云便高高兴兴地上了周楠的马车,随众人一道进城。杏儿回到她的马车上,跟在队伍后面。


    周楠好不容易有了与青云面对面坐着的机会,兴奋地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回,忍不住道:“你如今好歹也是个县主了,怎的穿戴打扮仿佛一般富贵人家的姑娘似的,从前我与楚王郡主相熟时,看见她天天都打扮得珠光宝气,宗室里身份高些的女孩儿,都没有你这样随意的。”


    青云不以为然地笑道:“今日出来迎你们,我打扮得那么华丽干嘛?衣服只要穿着舒服就好了。其实我这一身衣服的料子都是内造的上等货色,戴的首饰也都很珍贵,一点儿都不掉价,何必学别人做首饰架子?还有,我告诉你,元宵节的时候,楚王郡主在宫中失仪,得罪了太后,已经被降为宗女了。听说她如今正在楚王太妃跟前学规矩,日子过得很是辛苦呢,想要再打扮得珠光宝气,也不可能了。”


    周楠吃了一惊:“竟有这等事?我从未听说过。”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几分快意:“活该!她这样冷漠无情的人,原该有此报应!”


    青云笑了,又与她聊了几句家常,忽然想起一件古怪的事:“不是说龚大人一家会带着融君与你们一同进京吗?石统领也会同行,怎么只有你们和干爹?”


    周楠叹了口气:“别提了。龚大人跟石统领原本都与我们同路来着,谁知半路经过陵城时,融君竟然病倒了!她病得不轻,龚大人夫妻担心得不行,只得在陵城住了下来,打算等到她病好了,再起程南下。正巧,陵城知府从前是陈家门生,那里的驻军统领又跟石统领曾有同袍之谊,石统领就一并留下了。有他在,龚大人一家想要办些什么事,都方便些。”


    青云心中很是意外。皇帝从年后就开始盼着石明伦回来了,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从他那里知道东北残存的蛮族王族的确切情况,好判断要不要准备跟蛮族开战,若是局势在近几年里都会维持稳定,那他就有了时间与空间去处理几位暗地里跟旧藩王势力有勾结的将领了。没想到石明伦居然推迟了回京的日程,还是为了龚乐林的家事,虽说他与龚乐林确实交情比较好,但也别做得太过明显呀!这文臣武将关系太近,很容易引人非议的。


    不过话虽如此,青云却没打算把这些事说出口,便只是笑问周楠:“融君的病到底怎么样了?”


    “我瞧她只是风寒罢了,也不知为什么,竟然发作得这样厉害。明明在锦东时,她看起来并不象有那么弱不禁风。”周楠皱了皱眉头,“不过石统领的同袍帮忙介绍了陵城的一位大夫,医术挺好的,虽比不上小曹大夫,却也不错了,想来融君很快就会好起来。”


    “那就好。”青云笑着,心里却想起了曹玦明,他这时候已经结束府试了吧?不知成绩如何?但愿他今年能顺利通过。


    她一时有些心不在焉,没人发现周楠脸上露出了踌躇之色,似乎犹豫了许久,才将心中的问题说出了口:“你可知道,我家里……我母亲和哥哥,如今怎么样了?这几年……他们在京城过得还好吧?虽说有书信,也有下人传话,但是……”她顿了顿,“我总觉得没有你说的可靠。”


    青云怔了一怔,心情忽然变得复杂起来。




第四十五章 到家


    周康之妻周王氏,原出身虞山侯府,是前任侯爷的庶女,自幼养在嫡母膝下。大概是对娘家的感情太深了,她为了王家的利益,在周康被卷入王家的官非后,不但不救丈夫,反而还要求周康牺牲自己,换取王家脱身。周康后来平安脱罪,其实是青云和刘谢的努力成果,也有乔致和明白事理、恩怨分明的缘故在,因此他绝不会对自己这位元配妻子存有半点好感。


    就连周王氏所生的嫡长子周棣,在关键时刻,也是站在外祖家一边,宁可亲生父亲倒霉的。周康连这个儿子都不待见了。


    若不是因为嫡长女周楠从头到尾都坚决支持父亲,不惜与母兄和外祖反目,周康很可能已经休妻了。但为了女儿的将来着想,他还是保留了妻子的正室位置,只是在岳家被除爵、妻子和长子回京后,便不再关注他们的生活。


    承袭虞山侯爵位的,是王家旁支族人,与嫡支关系一向不大好。周王氏的父亲与长兄先后去世,次兄王庆山又才能平庸,后来更是带着妻儿,卷了大部分的剩余财产逃了,王氏族人见嫡支已无力再起,索性找借口将孤儿寡母仅剩的一点产业也收回去了。周王氏的母亲和嫂子、侄儿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周王氏便将他们接到周家,收容下来。靠着周家的家财,他们的日子倒也算过得去,只是跟从前的富贵相比,差得太远了。更让他们难受的,还是社会地位的骤然下降,导致从前相熟交好的人全都变了嘴脸,几个小一辈的男孩子又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将来连个前途都难说,曾经是显赫的显贵公子。如今跟街边的小户人家已经没什么区别了。王家长孙读书天赋稍好一点,硬撑着去上学,却总是遭受他人的奚落与嘲笑,族人还要落井下石。


    所有的这些,周家仆人都告诉了周康,但他始终没有开口说什么,哪怕是他立下大功,传言都说他要封侯的时候,他的态度也没有过转变。他夫妻关系不好的事实已经是众人皆知了,周王氏也无法利用周家的势去给娘家人谋利。只能天天巴望着盼丈夫女儿早日回归,好面对面地用怀柔手段。


    青云派了人去盯周家,自然对周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只是周楠开口问,她还真不好回答。不过想到周楠马上就要到家了,总不能对家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免得被母亲和外家算计才好,便拣些自己知道的事说了说。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你们家内部的事,我在外头是不知道的,我只听说过一些传闻,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了。”青云顿了一顿,“刚开始那几年,就是锦东战事起之前。听说他们在京里的日子不大顺心,你母亲接了你外祖一家到周家住,从周家拿钱贴补他们。结果被你祖母知道了,她派了人到京城大吵一顿,闹得很不愉快。后来也不知是怎么解决的,你祖母没再派人来过,但你母亲不再拿太多银子贴补王家。除了基本的吃穿用度,就是让你表兄跟你哥哥一道去上官学。不过……”她小心地看了周楠一眼。“你哥哥的名声坏了,功名被革,很快就被退学了,你表兄一个人在官学里撑着,家里又没了爵位,因此常常被人嘲笑为难……”


    周楠目光黯淡,勉强笑道:“哥哥从前真是太糊涂了,落得如今这般,前途已尽毁,却是何苦来哉。”


    青云忙安慰道:“他会想明白的。”心里却不怎么看好。周棣开始还曾经自暴自弃,终日饮酒,后来虽然稍稍振作起来了,帮着料理些家务产业,但实在算不上能干,还出过几次错漏。周康立功后,他心思又活了,想方设法搭上从前的权贵朋友,想要重得功名,或者是进入什么侍卫部门里,从武职晋身,还真被他结交了几个勋贵子弟,不过侍卫什么的,至今还没谋到手。


    青云尽可能委婉含蓄地将这些情况告知了周楠,周楠听得眼圈都红了:“哥哥这是做什么?父亲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眼泪眼看着就要掉下来了。


    青云有些尴尬,忙提起了别的事:“对了,你家里是不是认识应天府府丞席大人?去年他曾经有意要将女儿许配给你哥哥呢。”


    周楠低头默默抹去眼泪,勉强笑了笑:“席大人本与我家没什么交情,但应天府尹却与我父亲是同窗,一向还算交好。这桩婚事我是知道的,是应天府尹觉得席家的三姑娘好,见我哥哥年纪老大还未成婚,便好意作媒,还事先写了信给我父亲。父亲说,席家三姑娘出身书香门第,虽是庶出,但自幼养在嫡母名下,教养极好,配给我哥哥这样无才无德之人,实在是委屈了。不过父亲并没有反对,还说若哥哥能得一位贤妻辅助,将来说不定能回到正道上来呢。只是不知为何,过了三个月,应天府尹便写信过来,说我哥哥与席家三姑娘八字不合,这门婚事只能作罢了,请我父亲不要见怪。父亲与我说起,还常常叹息哥哥命里没福呢。”


    青云吃了一惊,忙道:“你们知道的,跟我知道的也差得太远了,京里的传闻可不是这样的!”


    周楠讶然:“这是怎么回事?”


    席家有意与周家联姻时,周康已经立了大功,虽然周棣有不孝的坏名声,功名已革,前程暗淡无光,但嫁个庶女给他,却搭上周康这位能臣,并不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反正应天府丞是四品官,周康当时还只是个六品的通判,嫁个庶女给后者的嫡长子,又是没了功名的,也算是低嫁,周家应该没有立场嫌弃才对。席家请了上司应天府尹出面为媒,就是想要再增添几分胜算。


    但谁也没想到,应天府尹的太太跟周王氏提了亲后,周王氏还真的嫌席家三姑娘是个庶女了,又觉得周康既然已经立了大功,人人都传说他要封侯的,周棣成了侯爷的嫡长子。也就是稳稳当当的世子,还怕娶不到高门大户的女儿为妻么?虽然他犯过错,但周康是他亲老子,父子哪有隔夜仇?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儿子多哄一哄周康,周康一定会原谅他的,到时候一家人便又能回到过去的和乐融融了。


    不过周王氏虽然看不上席家三姑娘,但也认为席家是门不错的亲事,席家大姑娘与二姑娘都是嫁的实权官宦人家,应该对周家、王家有所助力。便跟应天府尹的太太说,想将联姻的对象从周棣改为她的娘家侄儿,也就是王家嫡长孙王路达。王路达既然已经失了爵位。就彻底成了平民,想要寻门好亲事不容易,若能娶到应天府丞的女儿,日后考中功名,仕途上就有了助力。周王氏没想过王路达配不配的问题。她觉得席家三姑娘只是个庶女,而王路达毕竟曾经是侯府的嫡长孙,如今还有周家在背后撑腰呢。


    应天府尹的太太简直是哭笑不得,心里清楚这门婚事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了,随便搪塞几句,便寻了借口告辞。事后席家知道实情十分气愤,又觉得周王氏曾经是侯门女,也许眼界太高、看不清现实也未可知。便又通过别人,向周王氏旁敲侧击一番,暗示这桩婚事是周康同意了的。谁知周王氏却油盐不进,反而开始为儿子寻摸别的婚事,而且看中的不是勋贵人家的千金。就是高门世家的贵女,还没有一个是庶出的。那些人家不知道她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见周康前途大好,虽然不大看得起周王氏,却也愿意与她虚与委蛇。席家见状,就知道事情不成,改而打起了周康庶子的主意,想着庶女配庶子,总该没问题了吧?


    周康的庶子周槐是侍妾所生,自幼与同胞妹妹一同养在周康老母跟前,当时还在乡下住着,据说已经考中了秀才功名。周王氏对这个庶子很是忌惮,当场就拒绝了,拒绝得很不客气。因当时还有别人在场,席家人自觉丢了脸面,就彻底死了这个心,请上司应天府尹写信给周康,再不提这桩婚事了。应天府尹倒罢了,他太太却觉得自己好心作媒,却得到这么个结果,就等于被踩了脸面,私下向人抱怨了好几回,这桩婚事的内幕便慢慢传扬开来。世人都笑话周王氏眼高于顶,连那些高门大户也嫌她母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肯再让她上门了,因此周棣的婚事至今还没有下落。


    周楠听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几乎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她哽咽着拉住青云的手,道:“好妹妹,多谢你告诉我,否则我还不知道母亲都闹出了什么笑话,将来出门见了人,被人背后耻笑,我还不知道原委呢!我只不信,我怎的就这么命苦,摊上这么一个母亲!”


    青云只得好言安抚她:“你也不必太担心了,她就是没在你父女两人身边,所以有些看不清形势,周大人和你现在回了京城,有事多多提醒着她,她应该不会太过分的,如果她真的太过分,有周大人在,也会阻止她的,不是吗?”


    周楠含泪低头不语。


    青云又安慰了她好一会儿,便听得外头车夫禀报:“快到家了。”青云本来就只打算出城迎接众人,却没打算今天上周家拜访,忙叫车夫停车:“我要走了,过两日你们收拾好了,我再上门找你说话。”周楠忙拉住她:“进门坐一会儿,喝杯茶吧?什么事这样急?”青云只得实话实说:“今日过节,太后要我进宫陪她呢,都快到饭点了,我本来该早点过去的。”周楠闻言吓了一跳,不敢再拦她:“你去吧,过两日千万要来看我。”


    青云笑着给她说了温郡王府后街小宅的地址,让她有空过来玩,便下车了。杏儿早就叫人将马车驶了过来,跳下车扶青云上车。忽然间,周府中门大开,仆人鱼贯而出,一名老家人带着一众仆从婆子迎了过来:“见过老爷,老爷、姑娘一路辛苦!老太太到京城来了,这会子正在前院等着老爷呢!”


    当下周康、周楠与青云都大吃了一惊。周母居然从乡下进京了,这事儿他们可从来没听说过!


    ps:  (有点少,咳……祝大家中秋快乐,人月两团圆~~~)





第四十六章 团圆


    周老太太其实是今天早上才进京的,只比周康一行人早了不到两个时辰。青云一大早得了消息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