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斗在甲午年-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长缨的内容说得激昂,然而声音平稳冷静,不见半分的情绪波澜。

    “果然还是被父亲说中了!”

    一边站着的李经方的心里,充满了深深的失望,自己终究是看错了人了啊!

    “你是要劝老夫不要签字,别当卖国贼,免得遗臭万年?你倒是好心。”

    李鸿章的声音陡然平静,如同一溪清水,缓缓而出。

    然而李经方却看到父亲抓着椅子扶手的手背上面,已经是青筋暴绽。

    “签不签字,和谈不和谈,也不是中堂所能左右的事情,中堂也不过是一个背锅人而已;既然无关于中堂,我找中堂劝什么?作为一个军人,不能抵御外辱让日军打进国门,我有何资格指责中堂?”

    “哦?”

    李鸿章和李经方均是一愣,意外而震惊的望着何长缨,一时话都说不出来。

    何长缨坦然抬头,望着李鸿章说道:“长缨不过得知中堂和李大哥要远渡重洋,为大清受辱,特来送行;中堂这一路飘摇辛苦,万望保重身体。”

    “那为何出刀?”

    停了好一会儿,李鸿章再次问到这个问题,然而所指的方向已经改变。

    李鸿章的声音微微的颤抖,眼睛就有些湿润。

    “出刀是给王文锦和所有的士兵,还有周边的百姓们看,当然主要还是给宝士德看;我何长缨不降,我抗倭军能战!”

    屋内静悄悄的,只余数道呼吸声。

    “都起来吧,难为你们还有心来看我这个要去顶缸的老头子;这些骑兵不错,才几天的功夫,还是原来就是这么的犀利?”

    李鸿章的声音变得温和起来,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

    “士兵都是好兵,人还是原来的人,不过抗倭军给了他们脊梁和精神;”

    何长缨慢慢站起来,带着一丝的骄傲说道:“所以他们已经脱胎换骨,非复吴下阿蒙!”

第七百三十五章 分兵

    “脊梁和精神?”

    李鸿章目光一凝,望向何长缨。

    在他温和的目光下面,藏着惊骇的锋利,然而却不再细问,只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就此揭过这个太过于敏感的话题。

    很多的东西知道个大致就行了,不能说太清点太透,要懂得难得糊涂,才是长久之道。

    当夜,何长缨几人并未久留,面见李鸿章以后,连晚饭都没在驿站吃,随即率军离去。

    在离开之前,何长缨和大英帝国津门总领事宝士德之间,有过一段简短的英文对话,不过除了在美国留学的唐绍仪能听懂个大致,其余人都是一头的雾水。

    而唐绍仪低眉敛目,别人也无法通过他的眼睛去看出任何的端详。

    王文锦嫌弃夜黑难行,而且去苏庄村,存属于多余绕路,就与何长缨,徐邦道他们议定,明日先去廊坊,抗倭军随后就至。

    2月23号清晨,马车咕噜,车辆重新启程,李经方,李鸿章坐在一辆摇摇摆摆的马车之中。

    经过昨晚何长缨的求见,昨夜又睡了一觉,此时父子两人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不再像昨天清晨出京时那样满腹的悲愤茫然。

    此时,李鸿章也算想开了,明白人都能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已,至于那些天下愚夫的咒骂,就全当耳边的风儿,随他们去吧。

    “父亲,儿子就知道安之不是那样的人;不过他嘴里的脊梁和精神,昨夜我想了半宿,还是没想的明白。”

    李经方看到父亲的眉头舒展了很多,心里面也是非常的高兴,更让他更加高兴的是,证明何长缨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为己一利,不惜陷天下于大乱的那种人。

    “不是想不明白,是你不愿意往那浅显易懂的地儿去想,何长缨已经把话暗示的再清楚不过,而你却总想给他找到别的解读;何为脊梁,何为精神?在咱大清向来只有主子和奴才,只有跪着的软骨头,只有混世等死,钻营狗苟,还不懂么?”

    李经方的脑海里面,如同被一道炽热的巨斧劈开里面的迷雾,露出湛青的蓝天,还有天空下如山如林的刀枪锋刃,纵横奔淌的血色长河。

    让他浑身战栗,无与述说。

    马车里面静悄悄的,只闻车外的各种行路中的声响。

    李鸿章老久没有说话,终是满脸疑惑的一声叹息:“真是看不懂啊,看不懂!这种选择,议和之后他哪里还有一条活路?真是看不明白。难道居然不是枭雄,而是一个舍己为人,坦然赴死的大英雄?”

    苏庄村,凉水河。

    在金色的晨曦中,何长缨登上一处荒芜的高坡,举着望远镜北望。

    终究还是太远了,看不到燕京那座雄城。

    不知道何时再有机会,踏进那座城池?

    在他的身后南方,一万余抗倭军士兵正在整装待发。

    昨夜何长缨一行举着火把返回苏庄村的时候,已经是夜晚22时,然后立即召开所有连以上的军官,军团驻连以上的军法官,宣讲员,书记员会议。

    在会议上,何长缨宣布组建辽东旅。

    把步兵4团,警卫连一部,侦察连一部,骑兵团3营,独立营及管辖部队,3000甘军步兵,全部打乱重新编制。

    调1团团长刘明阳为辽东旅旅长,,副团长李风瑞为辽东旅副旅长,黄博杰为旅参谋长,原1团军法长吴俊为旅军法长。

    辽东旅下辖步兵4团,步兵5团,步兵6团,及旅属各部门,总计8000余兵力。

    新组建的辽东旅,将会东进走香河,玉田,丰润一线。

    从滦州以北的棒子镇,太平乡,穿过一段山岭,走卢龙县,北绕碣石山至抚宁镇,奔赴永平府(秦皇岛),接收津门运抵的物资支援。

    何长缨给辽东旅签发的总指挥令,就是部队在永平府完成物资和兵力补充以后,立即出关作战。

    一路扫平锦州,盘锦,营口,盖州,所遇之敌,进军辽南。

    按照进军计划,部队将在2月29号抵达永平府,稍作修整等待,3月2号北上出关。

    预计在3月18号前,抵达营口城外,对其发动攻击。

    何长缨命令,辽东旅的队伍,必须在3月31号前,到达普兰店。

    因为海上力量的巨大悬殊,抗倭军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来进行这2000里的大行军。

    虽然辛苦,然而何长缨相信,等到辽东旅这些士兵出现在金州城北的时候,一路的风霜苦寒,绝对会把他们铸炼成一支铁军!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水丰军队将在3月10号开始,曲德胜的骑兵团将北上扫平辽东各城所有的日军。

    朝鲜长白山抗倭团,将携带21门克虏伯70mm管退炮和1500枚榴散弹,200枚高爆弹,4挺马克沁水冷机枪和80万发子弹,在4月1号前到达普兰店,同辽东旅会师。

    协同旅顺军团,攻击盘踞在金州,大连湾一带的大山岩的第2军。

    这样以来,在整个金大旅一带战场,即使排除北洋水师的支援,抗倭军各部在这里汇集了38000余兵力,还有大量的陆炮。

    对上大山岩第2军的20000兵力和几门山炮,完全有能力将其彻底的歼灭。

    当天上午9点,抗倭军山海关军团军部,侦察连,工兵连,骑兵团,步兵1团,3600余军队拔营启程南下,目标苏庄村正南百里处的廊坊城。

    下午13点,辽东旅随即启程东进,一边行军,一边练兵。

    而在津门,由兵站招兵处购买的大量粮食,以及部分替换的军袄,棉鞋,还有大量的新春装。

    被上百辆车行的马车拉着,出津门北城,然后在押运军队的强令下,改道东进。

    当天近晚,李鸿章的车队进入廊坊,廊坊县令侯柏林诚惶诚恐的设宴招待。

    2月24号清晨,李鸿章,李经方,李岷琛和宝士德,在一哨皖南兵和一队英国骑兵的护卫下,继续朝着津门进发。

    而王文锦,万本华,将率领剩余的四哨皖南兵,驻留廊坊。

    同日,宁河大营内的步兵3团,卞长胜营,全军进发南下津门。

    而大沽兵站新兵,收编的北塘水勇,近2000兵力,则是押运着缴获的近千支日军步枪,奔赴永平府。

    2月25号,驻守蓬莱的鲁东巡抚李秉衡,得到招远城快报,城外发现日军踪迹。

    蓬莱诸军皆是恐然大惊,立即电报通州求计。

    而在这个时候,招远城已被日军轻松拿下,队伍只是稍作修整,随即朝着蓬莱进军。

第七百三十六章 鲁东溃散

    慈禧太后下令徐用仪照会城外日军,抗议日军不守约定。

    日军燕京外交负责人,鼠公使小村寿太郎狡辩,清日尚未正式启动和谈,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即使发生让人‘遗憾’的战争,也不算是违背约定。

    就如事先清军在唐河口,无辜攻击东洋军队一个道理,都是因为消息的滞后,导致的‘误会’。

    假如大清想结束鲁东战争,可以派大臣和一队日军传令兵一起去鲁东,命令日军第11旅团停止战争。

    无奈之下,慈禧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命令总理衙门选一能臣,和日军传令兵一起,即刻快马奔赴鲁东传令。

    按着行程,就算是一路换马快行,估计等传令士兵抵达莱登一带,也已经是3月上旬了,那时候还不知道整个鲁东乱成什么样子。

    当天中午,李鸿章一行抵达津门,着手组建东渡乞和使团。

    当天下午,宁河部队抵达津门,随即和城防营交接西城,北城两面城防。

    同日,由大沽炮台启程,十五辆马车带着从大沽炮台军资库搬出来的60万发步枪子弹,兵站储备的36万两白银,在一连士兵的护送下,朝着永平府进发。

    2月26号凌晨4点,日军13联队2大队残部600余兵力,兵围沧州,趁夜登上城墙,随即开始内城内的一营城防兵发动攻击。

    当日清晨,沧州沦陷,日军击毙清军31人,俘虏118人,其余清军从三门逃散,沧州府台刘永德被俘。

    日军遂占领沧州。

    清晨6点,日军第11旅团本部,第6骑兵大队3中队,第23联队,攻击蓬莱城。

    战斗一度激烈,在日军登上城墙时,鲁东巡抚李秉衡亲自上城墙督战,终于打退了日军。

    下午16点,日军炮兵抵达蓬莱城外。

    17时,炮兵临时阵地布置完毕,随即开始发动猛烈炮击。

    80口径高爆弹,和75口径榴散弹的合击齐鸣,炸的城墙上面毫无防备的清军成片死亡,下饺子一般的坠下城墙,城内的大量茅草屋,引燃了熊熊的大火。

    城内到处都是凄惨的嘶嚎,如同烈火炼狱。

    这种恐怖的炮击,瞬间打垮了城内两万清军的防守意志。

    随即,清军开始弃城突围,想趁着夜色逃离死地。

    被日军一路追杀,尤其是200日军骑兵,整整追杀了十余里,原野上到处都是尸骸,日军骑兵的战刀都砍得卷刃。

    蓬莱城陷!

    2月27号,经过近5天的走走停停,何长缨率领着4000军队进入廊坊城,开始全面接管廊坊城防。

    而万本华的4哨皖南兵,则是分驻四门,控制廊坊的进出。

    2月28号,日军第13联队3大队,抵达济城外,和城内鲁东副将曹凤仪3营新募练军,1营襄字军,济城城防营对持。

    负责济城防御的曹凤仪虽然心惊,然而济城城墙高大,城内有3000名士兵防守,日军又全是清一色的步兵,所以并不万分惧怕,发誓死济城。

    而这个时候,英国浸礼会在烟台广智院的负责人怀恩,拿着通过燕京公使欧格衲,拿到了日军第1军司令黑木为桢发的明码电令,找到了日军大队长师冈政宜少佐。

    要求日军不得攻击,进入济城。

    “东洋第1军司令黑木为桢电令,帝国已在与大清商谈东亚和平,见此电文,所部不得主动攻击济城内的清军,即不得进入济城。”

    看了电报的师冈政宜,随即表示虽然无法断定电文的真实性,然而帝国相信英国朋友,军队将遵守电令,绝不进入济城,也不会主动进攻城内的清军。

    然而师冈政宜也开出了他的条件,城内的4营非城防兵,必须主动离开济城。

    怀恩表示虽然无法做出承诺,不过将会劝说城内的4营野战部队,撤离济城。

    得到消息的曹凤仪,和烟台联系,莱登青道台刘含芳回电,鲁东巡抚李秉衡并未随溃兵到达烟台,将把电文转呈通州,报总理衙门。

    当天下午,刘含芳的电报传到紫禁城,满殿震惊,其一是蓬莱两万大军皆溃,鲁东巡抚李秉衡依然下落不明,其二是倭夷兵居然已经打到了济城。

    经此一役,鲁东已然无兵可战!

    随后,经过激烈的争论,又得到了欧格衲来自城外日军保证的确认,日军绝对不会进入济城。

    慈禧随即下旨,同意曹凤仪撤离济城,驻防齐河县城,监视济城外的倭夷军队。

    同时电谕津门李鸿章,需尽早启程。

    当天晚上,东渡乞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在津门福满楼设宴,宴请东渡成员。

    随同前往的随员有,参议江苏存记道李经方,参赞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罗丰禄、二品顶戴候选道马建忠、随从医生四品街直隶候补同知林联辉,随员同知衔候选盐大使陶大均、五品衔河北试用县丞张柳、前美国副领事毕德格,共三十三人。

    此外,还有管厨、厨子、茶房、打杂、轿班、剃头匠等仆从多人,李鸿章又聘请法国驻华使馆的慈巴茨斯医学博士作他的随从医生。

    随员及随从人等共一百三十五人。?

    而二品顶戴候选道伍廷芳,东文翻译候选直隶州罗庚龄、分省补用知县卢永铭,将在长崎等待李鸿章使团的到来。

    席间,李鸿章言说国事不堪,数度哽咽,拜托诸位齐心协力,为大清早日赢得和平。

    出席宴会的英国津门领事宝士德,烟台领事阿林格,美国津门总领事李德,法国津门总领事杜士兰,俄国津门总领事王厚,德国津门总领事司艮德。

    均是称赞李鸿章身为大清国柱,为大清谋求和平无私的令人敬佩,当为世界和平之楷模。

    2月29号中午,抗倭军辽东旅经过6天半的急行军,到达永平府的汤河口。

    远远看到大军前来,早已杯弓蛇影的永平府内一片惊嚷,西门,北门,顿时大开,已经存人不多的城内,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就全部跑得空无一人。

    “唉,造孽啊!”

    辽东旅旅长刘明阳站在汤河又岸,远望着北2里的永平府,满脸的痛心叹息。

    在他的面前,浅浅的汤河已经提前解除了冰封,月初离开这里跨过河面上,那大片大片冻结的鲜血已经融化南流进渤海。

    然而在热烈的阳光下,北面到处新起的新坟,让人看了心寒。

    “队伍就此歇宿,等待宁河,津门,大沽的军资,不进永平府。”

    刘明阳下达了命令,低声说道:“身为一个军人,我也没脸进入!”

    而在此时,在西南700里处,驻防济城的曹凤仪部4营2000练兵,开始撤离济城。

第七百三十七章 兵不厌诈和言而背信

    济城北。

    日军第13联队3大队长师冈政宜少佐,站在济城北城墙汇波门外的护城河边,望着碧波水面上的残荷,还有护城河对岸的济城城墙。

    2月底的济城天气,气温已经一天一个样子的急速回升,师冈政宜穿着厚厚的军袄,站在热烈的阳光下,被晒得额头都冒出了汗渣子。

    “此城易守难攻,不过幸好我们不打算攻下它。”

    师冈政宜抬头望向城楼里的几个清军,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帝国在鲁东,除了威海卫,其余没有任何占城掠地的必要;天皇陛下给英国的通告早已经说得非常的明显,战争赔款,东北,台湾,朝鲜的土地,同等于西洋的外事通商权利。对于鲁东的土地,至少现在帝国还没有如此大的胃口。”

    第11旅团随军参谋原田松次郎大尉,并不赞同师冈政宜的这次作战决议,然而师冈政宜的强硬命令,使得他只有保持沉默。

    师冈政宜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怒气,他没有再搭理原田松次郎,而是举目继续观看济城护城河。

    济城四面环水,一条宽四十余米的护城河,碧波绕城而过。

    因为城内泉眼众多,北面更有着一座大明湖,所以城外护城河的水位常年盈满,只有数座石桥能够通过。

    假如军队进攻济城,就算是队伍强行通过设置了路障的石桥,随即却要面临着大量的兵力拥挤在狭窄的河岸和城墙根之间,勉强立足。

    仰头举枪,去和高达近10米的城墙上面的清军对射。

    这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的战斗优势,更别提假如清军丢滚木,浇‘金汁’。

    可以这么说,假如师冈政宜率领着他的3大队1200兵力,不用诡计突袭,而是光明正大的来攻击济城。

    只要城内的清军敢战,日军几乎看不出来有一丝的胜算。

    此时,按着双方约定,清军曹凤仪的4营2000练兵,正在从西门泺源门撤出济城。

    然后朝着西北行军30里,到达黄河右岸,在马家园渡口渡河。

    4营练军将在黄河左岸边的祝阿镇,还有祝阿镇北10里的齐河县城,分兵驻营。

    而大清督办军务处的这个驻营命令,其实也是为了保存这支军队,用来扼控黄河,防止日军渡河进逼直隶。

    日军第11旅团之前从东营登陆,很巧妙的避过了东营北30余里黄河这个问题。

    除了轻装渡过黄河,攻击沧州的2大队600余兵力,其余所有日军部队,都在黄河右岸进行作战。

    “哒,哒,哒”

    几匹战马绕着护城河外环,从西面跑来。

    “报告,清军已经出济城西门;队伍押运着大量的骡马,车辆,上面驮运着粮食肉蛋等各种物资,以着缓慢的速度,朝着黄河边行军。”

    听到侦察兵的报告,师冈政宜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对身边的原田松次郎大尉说道:“怎么样,至少困扰部队的粮食问题,现在已经得到完善的解决。”

    “少佐,只是怕引起英国的不满,得不偿失。”

    原田松次郎今年不过二十六岁,在英国留学过几年时间,知道英国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