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斗在甲午年-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了这个本有预料的情报,登陆的日军就更加的放松下来。

    在他们骄傲的心里早已断定,除了山海关那一支追在第1军屁股后面的清军,可能有一些战力,其余在整个直隶省,大清再无任何一支真正能战的军队。

    所以,大家都放心的睡吧!

    星垂平野,很明显,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要不了多久,就是桃花盛开,柳树吐芽的春天了。

    而那个时候,大清也一定诚惶诚恐的赔钱割地投降,自己也可以带着荣耀和银子,回家看自己的家人父母老婆孩子了。

    春梦依依。

    津门。

    李经方率领着车队,在18号下午,抵达津门东北郊外的月牙河畔。

    在哪里,沿着月牙河上,集聚了数万津门的官员家属,普通寻亲的百姓。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乳儿的妇女,有待嫁闺中的含羞少女,有十来岁瘦的跟猴子一样的半大小子

    人人都是一脸的交集,惶恐,强忍着压抑的悲痛,还有渺茫的,希望出现奇迹的渴望。

    “来了!”

    “来了!”

    “来了!”

    看到漫长的车队逶迤而来,人群顿时给点燃了的油桶一般,‘哄’的一声大喊,纷纷拔腿朝着车队冲去。

    是巨大的惊喜,还是无尽的绝望,此时就要见到分晓。

    不久,泣声震天。

    不是找到尸骨的哭啼,而是对亲人死而不见尸骸的痛涕。

    抗倭军车队的归来,彻底的击碎了这数万津门军属最后的幻想。

    从今夜开始,将是满城白孝。

第七百零九章 慈禧对东洋的‘严惩’

    18号黄昏,在西方漫天如血的红霞下,车队进入津门城。

    长长的车队,沿着一条条密密麻麻挤满了人群的街巷穿过,驶向紫竹林的西洋医院。

    一辆辆马车上面,挨挨挤挤的坐满躺满了受伤待治的抗倭军,江南兵,鲁东军,芦勇,霆军士兵。

    在这些伤兵的身上,厚厚的缠着染满血迹的纱布,望之使人心寒。

    青石路面高低颠簸,在马车晃动间,一些重伤士兵每每被挤压到伤口,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死命压抑着的痛苦呻吟。

    马蹄声声,车轮咕咕。

    满城肃然。

    按着安排,这些伤兵在圣玛丽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筛选以后,医院将接收兵站分院所不能救治的伤兵治疗,其余的将被送到大沽兵站分院。

    当天,李经方一直在圣玛丽医院忙碌到凌晨,才把事情安排完毕。

    第二天清晨,李经方早早起床,想在启程大沽兵站前回趟家里,和老父亲见个面,同时见见家里的妻小弟妹。

    然而还没等李经方坐上马车,就受到北洋帮办大臣王文韶的急召,同时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日军舰群兵临塘沽。

    不久,大沽水师营务处发来第二封电报:日军舰群驶向北塘,北面传来隐隐雷霆,疑似炮击。

    顿时,直隶总督府内的文武大臣们均是满脸惊惧,难道倭兵打算像三十年前的英法联军那样,从北塘登陆,然后绕道攻击大沽炮群后翼?

    在总督府的大堂里,众人心慌气短郁郁沉闷,心里面都在忐忑的想着当年津门的兵祸,难不成今日又要重演。

    不都说了议和了么,怎么还打?

    还讲不讲道理!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第三封电报传来:倭夷军舰驶到大沽口海面,开始炮击南炮群。

    整个津门,随之扰乱起来。

    成千上万的百姓们,带着贵重财货,拖家携口的涌出津门城,四下逃难而去。

    而那些不愿离津的百姓,都蜂拥的冲进紫竹林租界,寻求洋人的庇护。

    只是半天的功夫,整个津门已经是一片萧条空荡。

    燕京,紫禁城养心殿。

    慈禧老佛爷垂帘坐在木然如泥偶的光绪皇帝后面,听完总理衙门关于塘沽的急报,在珠玉帘子后面沉默良久。

    满殿重臣肃然无声,都忐忑着静待老佛爷的对应章程。

    “有没有何长缨的消息,他的军队走到哪儿去了?”

    听到慈禧的询问,兵部尚书孙毓汶微微一愣,心想着老佛爷问这不相干的干什么?

    现在说的是塘沽怎么对付倭夷兵舰,何长缨的队伍都快跑到京师了,就是再犀利,也是鞭长莫及呀?

    孙毓汶不敢迟疑,连忙叩首回答:“启禀皇上,启禀太后,何长缨的抗倭军在16号离开乔山镇,按着军队的行程,估计近两天就会抵达京郊。”

    “打一打也好,津门有洋人的租界,那么多的产业,洋人不就是只爱钱么?哼,打烂了,哀家就不信他们心不疼,不毛炸!”

    慈禧冷哼一声,下懿旨道:“让宁河大营的军队去守津门,抗倭军不是吹嘘着没有人能攻破他们的城防么?俗话说大炮无眼,紫竹林里面可有千百号洋人”

    虽然慈禧并没有把话说透,不过满殿的大臣们却都听明白了。

    “启禀皇上,启禀太后,臣提议把滦州的8000千大军也调往津门,加上城防营,津门旅,”

    军机大臣徐用仪开口出策:“万一大沽炮台守不住,退下来还有四五千人,有这近两万大军,也足可抵御倭兵。”

    隔着珠帘慈禧淡淡的看了一眼徐用仪,对于这个太过耿直,爱多话的帝党核心,她有时也是又恼又火。

    “既然要议和,就得守着规矩办事儿,让洋人知道咱们大清的信誉;调动宁河大营这四千军队,只是为了免得津门涂炭,调动刘坤一这道菜就变了味道,成了打仗;此事无需再议!”

    听了慈禧的断论,下面跪着的很多大臣,都是瞬间若有所悟。

    好一个‘鹬蚌相争’!

    最好打完了津门旅,打残了倭夷兵,在炸得紫竹林里面的洋人们死亡累累。

    那这事儿,就是完美了!

    5000纵横在津京的抗倭军,相比于10000纵横在津京的抗倭军,完全都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谅着何长缨的胆子,他也不敢如何。

    可就怕万一战后这小子发了熊脾气,在李经方,贾起胜,江自康这些家伙的挑唆下,较劲儿要接收老李的北洋,倒也真是一个大麻烦。

    老李的大儿子李经方,成了何长缨山海关军团的后勤大总管,老李的心头肉北洋水师,躲进了旅顺港。

    李经方,丁汝昌,刘步蟾,贾起胜,徐邦道,江自康,姜桂题,程允和,夏青云,还有之前老李着重培养的接班人袁世凯的左右手唐绍仪,都聚拢在一起。

    这里面要是没有一点儿猫腻,没有老李的影子,那才真是活骗鬼!

    而且在炸了紫竹林以后,洋人和倭夷怒对,大清朝才能从中左右倒腾,渔翁得利。

    “刚毅,你去会见英国和各国公使,责问东洋为何不守约定?通知他们,在津门的倭夷退兵之前,作为对东洋不守承诺的惩罚,每日对城外倭夷兵的军粮供应,其中的蛋肉减半!”

    “嗡”

    殿内顿时一片交头接耳,都感觉老佛爷的这个旨意下得有些看不懂。

    倭夷不守承诺,悍然发兵攻击津门。

    按着例行的‘国际公理’,应该一边调大军防御,一边通过洋人运作,逼迫倭夷退兵,才是正理儿。

    现在老佛爷这个旨意一下,先不说会不会激怒城外的倭夷大军,至少给了倭夷一个错觉,只要他们每天能忍受少吃一半的蛋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继续发兵攻击津门。

    刚毅以刑部笔帖式出身,累升至刑部郎中,光绪三年(1877)以平反杨乃武和葛毕氏案受奖励,然后按察使、布政使,山西巡抚,江苏巡抚,一路官运亨通。

    直到此次因为力陈主战,被光绪皇帝替代张之万,升为军机大臣。

    刚毅这家伙历来强横跋扈,对洋人尤其强硬,老佛爷让他去通知洋人,搞不好双方就会不欢而散。

    那倭夷兵还不死劲的打津门?

    听了慈禧的懿旨,大殿里面的一群老狐狸,一个个都在心里发颤的连连叫苦:

    老佛爷,咱们可是精贵的瓷器,对付小小的抗倭军那些粗瓦坛子,还需用这计谋?

    当年三十万湘军,掌控东南半壁江山,在您掌下不还是举手灰飞烟灭!

    一切事儿就不能等签了条约,倭兵退走了再说?

    再说咱泱泱大清,就缺那几个鸡蛋,几两猪肉,跟倭夷这帮穷鬼斤斤计较?

    万一真的惹恼了城外的倭夷大军,那才是一场真正的滔天祸事!

第七百一十章 慈禧,棋局

    虽然隔着帘子,慈禧还是把下面群臣的神情,一一都收进眼底。

    自从昨天先是被倭夷大军围了京师,然而却是围而不打,接着倭夷兵又让出了通州电报局。

    慈禧就知道,这场清日战争算是真正的该结束了。

    说句实话,自从知道倭夷到了山海关以后,一直都是夙夜难寐的慈禧,这回却是真正的放下心来了。

    从昨天开始,这些天茶饭不香的慈禧,连吃了几顿有滋有味儿的饭菜,昨黑一觉香甜的睡到了天大亮。

    手下的太监,女官,包括李莲英这个老东西,一个个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模样,看得慈禧都想笑。

    然而,她却不能把自己心中深处的东西告诉别人。

    在这之前,甚至在东洋对英国公使开出了他们的条件:让出朝鲜,三亿赔偿,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在长江,珠江水系拥有自主航行权,开放通商口岸,东洋拥有西洋同等的通商权利。

    都不能让慈禧放下心来。

    这些条件中,朝鲜,割让海外之地的台湾,澎湖列岛,开放通商口岸,东洋拥有西洋同等的通商权利。

    这在慈禧的眼里,都不是事儿。

    至于在长江,珠江水系自由通航,只要别碍着大清的事儿,别坏了大清的规矩,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是辽东半岛,三亿银两,这两条真真正正的是让人叫肉疼。

    三亿两银子,小倭夷也真敢狮子大张口,也不怕活活的撑死他们?

    不过大清朝有三四亿百姓,合着一人头上还不到一两,也不是不能商量。

    唯一麻烦的地方就是辽东半岛,虽然那地儿现在是一片荒芜的野山岗子,可毕竟是大清龙兴的地方。

    太祖太宗的皇陵都在那里,怎么可能轻易交给蛮夷?

    不过正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只要愿意和和气气的坐下来谈,在慈溪看来,总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媾和。

    在之前,慈禧真正害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害怕这些‘狮子大开口’,其实只是倭夷的障眼法,目的就是破坏西洋的干涉调停。

    而害怕东洋的真正目的,就如他们在《告豪杰书》里写的那样,推翻八旗的统治,回归华夏。

    这些天里,慈禧一直的寝食难安,尤其是得知倭兵破关,竟而打下了乔山镇,而舰队又拿下了威海卫以后。

    在夜晚睡觉,慈禧都是满身大汗,浑身颤抖。

    然而,自从昨天倭夷兵围了京师,却又放开了通州电报局,慈禧一直吊在半空要死的心,立即就妥妥的落地安生了。

    “原来倭夷的最终目的,就是他们之前在条件中所说的那样,不过是银子和土地而已。”

    那么毫无疑问,倭夷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就绝对不会轻易的对大清皇室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来保证紫禁城对中国的控制力。

    老道狡猾的慈禧,此时已经完全看清了东洋手里的‘牌’和底线,所以她敢让强硬的刚毅去通知西洋公使,减半城外倭夷的蛋肉供应。

    就是为了逼迫日军发兵,借力打掉何长缨手里的津门武装。

    对。

    现在在看明白东洋手里的‘牌’以后,慈禧已经完全不怕倭夷兵了。

    在此时开始,她就已经在进行着更加长远的考虑,提前布局战后的事情。

    比如这个异军突起,渐显示尾大不调的抗倭军!

    在三十年前的太平祸乱中,长毛祸害了大半个大清,好不容易剿灭,却在上面诞生了湘军,淮军,楚军,这一大批实权地方势力。

    然后朝廷费尽心力,左右倒腾,扶持淮系,楚系,压制湘系,然后再步步分拆,到最后通过津门教案,彻底的搞垮搞臭了曾剃头。

    谁知道李鸿章这家伙却借着湘系的助力,凭着洋务运动这个虎皮,在京师侧畔长成了一头超级猛虎。

    这些年,北洋日渐桀骜,朝廷控制的越来越力不从心。

    只是慈禧想着李鸿章已经七十多了,早晚也蹦不了两天,而他的儿子又都不成器,所以也都捏着鼻子认了,只是苦等着这棵老树倒下,然后树倒猢狲散。

    然而,李鸿章却想培养北洋下一代的接班人,这一点无异于触到了朝廷的底线。

    所以光绪借着战事打击北洋,慈禧也是装着视而不见。

    现在好不容易搞垮了北洋和老李,慈禧当然不愿意看到,何长缨,李经方,这些北洋余孽借势重新崛起。

    在慈溪看来,旅顺诸军,进入旅顺港口的北洋水师,之前在山海关集结的何长缨,李经方,贾起胜,徐邦道,夏青云。

    这里面的步步安排,都是如此的老道,充满了李鸿章的影子。

    她绝不相信,只凭着何长缨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大半年前还是一个芝麻哨官,就能有如此泼天的能量!

    说白了,还是老李在后面出鬼主意,跟朝廷较劲儿,扳腕子而已。

    然而,假如只是这些,慈禧倒还犯不着急着逼迫倭夷兵攻击抗倭军的津门军队。

    而是在之前,东洋陆军大臣山县有朋的那个‘辽东,朝鲜清军’,这几个字眼,让慈禧看出了一丝别样的东西。

    从而产生了深深的警惕。

    年轻人血气方刚,热血冲动,蔑视礼教,无法无天。

    这慈禧都知道。

    她也曾今年轻过,明白那时自己心的大和野。

    现在执掌着辽南,直隶数万抗倭军的将领,都是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一旦将来数万倭夷兵撤回东洋。

    在整个直隶,朝廷军力空虚。

    津京这上万的抗倭军精兵,还有能通过海运,从旅顺快速投放到津门的几万抗倭军,北洋军。

    只是想一想,慈禧都遍体发寒。

    不得不防啊!

    “给王文韶发电,倭夷兵舰兵临塘沽,李鸿章为大清国柱,不可临险地,立即把李鸿章全家老幼,一路安全护送到京师;传旨张之洞,旅顺副统领何长缨于国大功,立即将他的父母接到金陵好生安顿,等到倭夷退兵,哀家要亲眼见一见这两个老人家,询问他们的养儿成材之道。”

    殿堂里面,几头修炼成老妖的老狐狸,在心里都是微微一凛。

    太后,还是当年的好手段啊!

    不久,刚毅抵达东郊民巷,面见英国公使欧格衲,刚毅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数落教训埋怨。

    双方不欢而散。

    近晚,消息传到通州城内的第1军司令部,山县有朋先是愕然,然后沉思很久,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是逼迫联合舰队退兵?

    可是惩罚也太儿戏了!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要第1军少吃蛋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攻击津门了?

    这是什么道理?

    之前,通过通州电报局,山县有朋早已就知道联合舰队炮击塘沽,其实就是兵力牵制,为了方便陆军第11旅团登陆唐河口。

    而且在登陆以后,第11旅团也不会进攻津门,而是直接奔向燕京,和第1军汇合。

    虽然在山县有朋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多此一举,不过来就来吧,反正大清管饭。

    可是大清朝的老佛爷,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山县有朋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

    当然山县有朋也没有给欧格衲说明联合舰队的真正意图,以防大清知道,阻止陆军登陆。

    这样,一直到深夜,山县有朋这只老狐狸,勉强才算是恍然大悟。

    他‘佩服’的拍着床板叹息道:“这个老女人,对外一团浆糊,内斗倒是真行家!”

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鸿章,观柯不语

    在19号这一天的直隶省,对大清的各方势力而言,均是极为漫长难熬的一天。

    这是光绪皇帝被剥去权利的第二天,在经过了头一天的惊恐和羞怒以后,他终于回复了一丝理智和冷静。

    开始强忍着内心对慈禧如火的恨意,老实实的演好木偶,憋屈的等待着未来的新时机。

    帝党大佬们看到在老妖婆‘离开’大清政坛小半年以后,重新驾临居然依然是如此的迅猛雷厉,也都是变色的选择了雌伏,和皇帝一起等待着未来的新时机。

    而老佛爷慈禧则是坐镇大清中枢,开始摆棋盘,邀请李鸿章全家进京,要和老李纹枰一局‘野狐’。

    在这个时候,津门潮音寺旁边的李家小院内,李鸿章,张佩纶,李经方三人,也是相对而坐。

    明月皎皎,洒落满院清辉。

    三人特意坐在春寒料峭的小院里,围着一盆熊熊的炭火,品读着朝廷的旨意。

    “还是不放心我这个糟老头子啊!”

    李鸿章抽着烟袋,搭眼望着大儿子说道:“把何长缨那边的差事都辞了吧,明儿一早跟我一起进京。”

    “父亲”

    李经方满脸讶然的望着李鸿章。

    “你是真看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懂?”

    李鸿章望了身边的女婿一眼,有些话作为李鸿章的身份,让他没法说出口。

    “刚才听了伯行的话儿,才知道抗倭军居然有这么多的隐秘,而且”

    张佩纶笑着望着李经方说道:“这下面一定还藏着更多,更深的东西!”

    李经方的嗓子有些嘶哑:“有些事情,只有旅顺过来的那些人才知道,不过他们的嘴巴都很紧;我主管后勤,东一鳞西一爪的拼凑,才得出来这些东西,连徐邦道贾起胜他们,都不会比我知道的多。”

    “旅顺合军,辽南抗倭军接近两三万的兵力,还有直隶这上万人,还有朝鲜;啧啧,真是看不出来啊,何长缨这小子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和野心。”

    张佩纶的脸上似笑非笑,带着淡淡的嘲讽。

    李经方听着张佩纶阴阳怪气的声音,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