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雪林·文论集-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若不改变他的作风,过去的光荣恐难保持呢。

    我所谓改变作风并不是想劝他也走上喧阗叫嚣所谓新写实主义的路,这种被歪曲被利用
的路,对中国的将来害不胜言,哪有提倡之必要?不过文艺创作的道路究竟宽阔,描写民生
的疾苦,以促政府的警惕和注意,也未尝不好。以为想拯救民生,复兴中国,非推翻现行政
制,改用某种主义不可,那是野心家的别有怀抱,是非常可怕的。

    选自《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王鲁彦与许钦文

    五四时代之后,在鲁迅作风影响之下,青年从事乡土文艺或为世态人情之刻画者很有几
个人,比较成功的则有王鲁彦与许钦文两位。王鲁彦是专在文学研究会发行的《小说月报》
上面做文章的。许钦文则为《语丝》、《北新》两定期刊物的撰员。

    王鲁彦作品有《袖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及未曾收集的短篇甚多。作品感伤
灰色的气氛极为浓厚,但其善于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心理与生活,则使他天然成为
鲁迅高足了。他是宁波人,写宁波民族气质的浇薄势利,极为深刻。像《自立》那一篇记他
父亲告诉他兄弟祖上某太公造屋子卖屋子的故事,便是一个好例。太公因有钱要造一所大
屋,被一个平日极其和睦的嫡亲哥哥王大眼去告了一状,说他墙脚放出太多,侵占了官路。
于是打了多少时候官司,他的太公不单卖完仅有的九十九亩田,用尽了现款。而且把大屋的
一半基地也卖掉了。王大眼打官司时,忽而从家里跑到县里,忽而从县里跑到家里,两条腿
跑得不要跑,渡船钱花得不要花,一个破铜钱也没有到他手中,袋袋装得饱饱的是县官!读
者或者要说这样梼杌蛇蝎一类的东西人间一定不曾有,作者未免形容太过吧?不过我相信世
上有这样人,也有这样事。要知道王大眼之所为,是为了嫉妒,嫉妒的毒焰是可以烧毁情
谊,恩爱,和理性的呀!又像《黄金》那一篇,史因为儿子一时没有寄钱,大家猜疑他破了
产,便加以种种讥嘲,种种轻侮,甚至散布关于他不利的谣言;屠夫又无故砍死他的狗,叫
花子到他家强讨,把老夫妇急得几乎想寻死。后来儿子写信来说现已任秘书主任,先汇上大
洋二千元,再亲解价值三十万元的黄金来家,以前那些刻薄过他的人立刻蜂拥到史家磕头贺
喜。炎凉的世态,反复的人情,被作者用拉杂如火的笔写来,不教人笑而要教人哭了。

    《阿长贼骨头》系中篇小说,与许钦文的《鼻涕阿二》,同学鲁迅的《阿Q正传》,而
王鲁彦比许的技术似乎更超卓。这是一幅绝妙的“小瘪三行乐图”,文笔之轻松滑稽,处处
令人绝倒,也有些仿佛《阿Q正传》。阿长是易家村一个穷苦阶级的人,自小顽皮狡狯,喜
欢说谎、偷窃、拐骗,赌博,调戏女人,作一切坏事,受了许多教训还是不改。长成后干过
卖饼,卖洋油等小贩生活。后来娶了个丑陋不堪的老婆,堕落做了刨坟贼,被人发觉,逃亡
了事。作者形容阿长好窃的天性道:“到了十二三岁,他在易家村已有了一点名声。和他的
父亲相比,人人说已青出于蓝了。他晓得把拿来的钱用破布裹了起来,再加上一点字纸,塞
在破蛋壳中,把蛋壳丢在偏僻的墙脚跟,或用泥土捻成一个小棺材,把钱裹在里面,放到阴
沟上层的乱石中,空着手到处的走,显出坦然的容貌。随后他还帮着人家寻找。直找遍最偏
僻的地方。”又写他在史家桥拐小孩项圈。他送饼给孩子吃,一面同他谈着话,“啊,你的
鞋子多么好看!比你弟弟的还好!那个——谁给你的呢?穿了——几天了?好的,好的!比
什么人都好看!鞋上是什么花!菊花——月季花吗?”他一面说着,一面就把项圈拉大,从
孩子的颈上拿了出来,塞进自己的怀里。孩子正低着头快活看着自己的鞋,一面咕叽着,阿
长没有注意他的话,连忙收起盘子走了。作者写阿长这样机警奸诈之处甚多,而且无一不写
得淋漓尽致,栩栩欲活,教我们亲眼看见一个小流氓的面影。这面影正是我们在各处社会可
以遇着的。阿长还有他种种长技:他虽然常常吃别人的亏,却也能常常教别人吃他的亏;他
偷了人家的东西被人发觉能容色不变的否认,能跪在神前发血淋的恶誓;被人殴打急时,能
吐口水,能便溺并躺地装死。甚至他母亲垂死时他也会假作疯癫假作被鬼拖入河底,在外边
躲了一日一夜将殡殓费推到别人身上。总而言之阿长是个天生的坏胚,永远改不好的下流种
子,不过在鲁彦温厚同情的笔下,我们反觉他有些可爱,正如我们不大讨厌阿Q一样。

    《许是不至于罢》是写王阿虞财主在战氛紧急时娶媳妇,请亲邻吃喜酒的情形。《菊英
的出嫁》,系写冥婚之害,但写法极特别。先用隐约的笔法写菊英的母亲怎样爱女儿,担心
女儿,要替她定一头亲事。又接着写如何办嫁奁,如何送嫁,直写到送亲的仪仗中,一口十
几个人抬着的沉重棺材,我们才知菊英是已经死了多年的,这大排场的婚礼也不过是冥婚罢
了。点明了冥婚之后忽然倒转笔锋写菊英患病和死的情形。这篇小说的章法是完全倒装的,
是作者故示“匠心”的所在。菊英冥婚前,她的母亲,怎样呢?

    她进进出出总是看见菊英一脸的笑容。“是的呀,喜期近了呢,我的心肝儿,”她暗暗
对菊英说。菊英的两颊上突然飞来两朵红云。“是一个好看的郎君,聪明的郎君呢!你到他
家去,做‘他的人’去!让你日日夜夜跟着他,守着他,让他日日夜夜陪着你,抱着你!”
菊英羞得抱住了头想逃走了。“好好的服侍他,”她又庄重的训导菊英说:“依从他,不要
使他不高兴。欢欢喜喜的明年就给他生一个儿子!对于公婆要孝顺,要周到。对于其他的长
者要恭敬,幼者要和蔼。不要被人家说半句坏话,给娘争气,给自己争气。牢牢的记
着……”

    我们未读到仪仗中的菊英的棺材,而先读这些描写时谁不被作者巧妙的笔所欺蒙呢?然
而他这段东西似乎从俄国梭罗古勃《未生者之爱》蜕化而出。

    《秋雨的诉苦》,《灯》,《秋夜》,《狗》,《微小的生物》,都是小品性质文字,
都是阴森幽丽的散文诗,与鲁迅《野草》风味相似。《狗》的那一篇涵着极显明的“人道主
义”,正是五四后青年受俄国文学影响的表现。《小雀儿》是一篇童话,借一个麻雀看出人
类的虚伪,奸诈,凶恶,自私,及战争的罪恶,写得似乎不怎样好。

    沈雁冰曾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王鲁彦论》,誉之为“现代典型作家”。那时沈雁冰
尚没有用茅盾笔名发表文章,他的批评也没有多少人注意,真正有着创作才能的王鲁彦竟未
曾因茅盾这篇论文提高他文坛的地位。作者在《毒药》那篇小说里假设作家冯介检查他自己
的小说:“他觉得也还不十分粗糙。在这些小说里面,他看见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快乐和
痛苦,泪和血,人格与灵魂。”然而这些小说集虽托书店出版,书店经理回答他说销路很
坏。“这使他非常的愤怒,对于读者,他眼看着一般研究性的或竟所谓淫书,或一些无聊的
言情小说之类的书,印了三千又三千,印了五千又五千,而对于他这部并不算过坏的文艺作
品,竟冷落如此。‘没有眼睛的读者!’他常常气愤地说。”我们假如略略知道过去八九年
文艺界的情形,便知道作家发这种牢骚并不算什么过激。

    许钦文是浙江绍兴人。作品有《故乡》,《赵先生的烦恼》,《鼻涕阿二》、《一樽
酒》、《若有其事》、《仿佛如此》、《幻象的残象》、《蝴蝶》、《毛线袜》,《西湖之
月》、《回家》等。他的著作世活开始于1922年间,当他的第一集小说集《故乡》发表
时,鲁迅便说:“描写乡村生活上作者不及我,在青年心理上我写不过作者”;并在《彷
徨》集中《幸福的家庭》那一篇写明‘拟许钦文’字样。鲁迅以文坛老宿的资格,不惜如此
借奖一个后进作家,读者对许氏自然会另眼相看,而许氏也从此文名卓著了。

    他果然长于描写青年心理,尤其长于描写五四运动后青年男女恋爱的心理。像《理想的
伴侣》,《博物先生》,《凡生》,《请原谅我》,《毛线袜》,《于卓的日记》,《后备
夫人》,《病儿床前的故事》,都是。还有其他小说不及备引。男性的自私,见异思迁,对
女子外崇敬而内轻蔑的心理,女性的多疑,善妒,偏狭,卖弄风情,喜欢新鲜强烈的刺激的
心理,均有细微的刻画,亲切的描写,冷峭的讽嘲,但最优秀的作品则可推长篇小说《赵先
生的烦恼》。这本书体裁是作者惯用的日记体,借赵伟唐,石英,振东三个男女的三角恋爱
关系,写出一篇趣味浓郁的故事。

    赵伟唐是一个中学教员,曾和他所教的女生名石英的举行无仪式的结婚,后来石英和赵
先生一个男学生振东发生恋爱,每夜必写一封情书,星期六和星期日必费去许多时间招待
他,赵先生虽是思想颇为新颖的人物,对于这种情形积久也难忍耐。但石英已经入了迷,干
涉之则不听,离婚则事实上又难办到。于是他便陷于极深的烦恼中。后来石、振二人因年龄
悬隔关系,又以事发生误会,恋爱遂告断绝。石英与振东恋爱时对赵先生特别献媚,现在虽
然安静了,却好像减了生色,也就使赵先生减了生趣。

    书中关于男女恋爱时心理有许多警辟绝伦戛戛独造的解释。好像赵先生对于石英的爱写
情书,起初莫名其妙,后来得到一种觉悟道:

    就是石英爱写情书,接不到情书,就要难过。这倒确自我使得这样的。自从我们入恋以
后,我就要她天天给我写情书。她的国文,于给我写情书的时候才认真用了功,这可由我拿
出她写给我的信来证明。前几封错字很多的,几乎每张信纸免不了白字,后来不但字句流畅
起来,思路也很清楚了。三天不见她的信。就要迫切地催促她,自己也是接连地写给她甜蜜
的信。

    情书是什么?青年接到情书的时候,心弦是怎样的?在情书中表示爱情的固然比用言语
来表示可以格外详细,周到,而且可以自由地幻想未来的幸福。

    情书不是敷衍地写成的平淡的东西,写一封就须进一层,所以,多少哲理是从情书中出
来的;多少真理是从情书中发见的;多少文学家由写情书而成功;多少头脑,因写情书而精
密起来。

    一经结婚,情书就告终。现在我已读遍了石英的组织,她也已读遍了我的。我已看穿了
她,她已看穿了我。

    我们间再不能互相找出神秘来了,怎再写得成情书?这在石英好像早就感到,她的那天
的话已表明了这一点,她说:“你想不许我写信给振东,难道再来写情书给你?试问你还能
写情书给我不能?我写信给振东,原是为着他的回信呀。我实在不能够天天沉闷着。”

    是的,她实在已经受惯了拆阅情书的刺激,是不能平淡地生活的了。譬如抽鸦片烟的,
既已抽惯,断不能一旦就断瘾的了。

    赵先生又看出石英发狂般的爱小白脸,原来是有点母性作用的。

    他说;一个人初次求爱的时候,总是喜欢比自己较大的异性,把自己投在对手怀里,以
求安慰,像石英对于我,振东对于石英原也是这样的。等到自己长大了,就要改变兴趣了,
总是喜欢比自己较小的异性,把对手抱在怀里以求快乐了。像我对于石英,石英对于振东原
也是这样的,现在振东对于LWC女士原也这样的吧。振东的体格虽然并不见得伟大,可是
和LWC女士比较起来,他好像委实是伟大的了。

    作者描写石英招待振东时兴奋情形,以及石英受赵先生责备而打滚撒泼,旋又破涕为
欢;或卧病数日不食,终则说明自己是做假,都极其有趣。作者似系一个“女性憎恶者”,
对于女子常有过分的贱视的态度,和不公平的判断口气。看他如何借赵先生的口来说:“石
英是什么?原是个女性十足的女子;这种女子,可恨的时候实在可恨,讨厌的时候,实在讨
厌,可是有趣味起来,实在是有趣,趣味丰富,终究是可爱的。”“石英是什么?原是个女
性十足的女子;这种女子,原因是原为不懂事而能忍受如今社会上很有多妻而相安无事的。
她们这种女子大概自认是弱者,以为只好受人保护,听人指挥,不知道妒忌也不知道别人妒
忌的。把她们放在应该妒忌的地位并不会挣扎,一给她们自由活动就会任意地把别人放在妒
忌的情景中的。她们并不明了所做的事,只是妄作妄为。石英原也是这种女子,我的大错是
在不压制她而反顺从她!”“我原是不愿意把女子当作玩偶的,我原不愿意有玩偶般的恋
人;我也是不愿意用旧礼教对付自己恋人的,我实在不会用旧礼教的手段。但照现在的情形
看来,石英实在只配做玩偶,因为她实在只有个做玩偶的原料。”许钦文又是一个乡土文艺
家,他的《这一次的离故乡》、《回乡时记》,《父亲的花圈》,《怀大桂》,《已往的姊
妹们》,《珠串泉》等是记叙自己家庭琐事的;《疯妇》,《一生》,《鼻涕阿二》等篇则
描写故乡的人物。《鼻涕阿二》是个中篇小说,记述故乡松村一个不幸妇人的一生。鼻涕阿
二——松村人重男轻女,凡第二胎的女孩皆加以此称——幼时在家庭中已备受祖父母,父
母,姊妹兄弟之厌恶,及不平等的待遇。长大后在私塾式的夜校读书,拒绝青年木匠龚阿龙
的亲吻,反被全村谣传为:“被木匠阿龙自由恋爱了。”家人则呼之为“滥人的贱小娘”,
后来嫁一半白痴的农夫为妻,不久即成为寡妇。再嫁为钱少英师爷之妾,不数年又寡了,大
妻向之复仇,郁郁得病而亡。这是个自幼在冷淡,轻视,侮辱,虐待的空气中长大的可怜
人,然而她并不知道自己可怜,并且自己地位稍优时还将她所受的一切,施之于别人。“自
从身为姨太太以后,她是时时刻刻想快乐,时时刻刻在求快乐的了。当在这种时候,她总就
和海棠——她的婢女——为难,打她,骂她,有时在她底脸上用劲地扭一把,使得她脸上底
皮肉有一部分变成青色,正如鼻涕阿二自己幼时被姊妹扯的样子……鼻涕阿二委实好像想在
海棠的身上报复一切,她的不留口的骂,不留手的打,有时很像她幼时她祖母底,有时很像
她幼时的她母亲底,有时又像她幼时的她姊姊底。更其在骂海棠做‘贱小娘’的时候,眼睛
一钉,眉头一皱,‘贱小娘!’地大嚷以后,她的脸容宛如她幼时的她老祖母底。”

    作者所有作品的技巧不能算如何完美。一则重复语太多。像《鼻涕阿二》:“自从拒绝
龚阿龙的亲吻和被人传做‘被木匠阿龙自由恋爱了’以后”一共重复了八次。又,“某人委
实是个松村人,原也是由禀着松村人的特性的种子发育起来的”也重复了好几次。这种重复
用之得当,有时可以加重语气的力量,成为文调的节奏,但像许钦文这样用法却觉得可厌。
二则措词拖沓。如:“难免张冠李戴模糊印象杂凑之一”,“说说女人评头评脚之一”,题
目尚如此不简净,文词之拖沓更可想而知。三则尚有主观口气。尤其不该对人物行动的原因
自加解释,像鼻涕阿二之打骂婢女,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心理问题,使读者自己去思索,才
觉有趣。作者写完之后又加上几句“这样行动的报复,确也是松村人特性之一”云云,便觉
味如嚼蜡。又,布局空气不紧张;说话不甚合自然语气;拙于写景,文字缺乏鲜明色彩,均
是他不及王鲁彦处。原载《现代》,1934年6月,第5卷第5期


《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

    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用不着我再来介绍。
关于他作品的批评,虽不说汗牛充栋,着实也出过几本册子,更用不着我再来饶舌。不过好
书不厌百回读,好文字也不厌百回评,只要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意见,就说浅薄,也不妨倾吐
一下。

    闲话少说,我现在就来着手我的评论。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
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
位了。他的《呐喊》出版于1922年,共收文字14篇,其中《一件小事》、《头发的故
事》体裁属于杂感;《兔和猫》,《鸭的喜剧》体裁属于小品;惟《风波》,《阿Q正传》
才得称为真正的短篇小说。

    在这14篇文字中,《阿Q正传》可算是鲁迅的代表作。听说已经翻译为好几国文字,
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博得不少国际的光荣。最早批评这批文字的人有周作人、胡适、陈西
滢、沈雁冰等。又有人将它编成戏剧。现在“阿Q”二字还说在人们口头,写在人们笔下,
评论文字若着意收集起来,不下数百则。自新文学发生以来像《阿Q正传》魔力之大的,还
找不出第二例子呢。

    《阿Q正传》这样打动人心,这样倾倒一世,究竟是什么缘故?说是为了它描写一个乡
下无赖汉写得太像了么,这样文字现在也有,何以偏让它出名?说是文笔轻松滑稽,令人发
笑么,为什么人们不去读《笑林广记》,偏偏爱读《阿Q正传》?告诉你理由吧,《阿Q正
传》不单单以刻画乡下无赖汉为能事,其中实影射中国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传》也
不单单教人笑,其中实包蕴着一种严肃的意义。《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论者
已多,但从没有具体的介绍。因为这篇文字涵义深广,譬喻灵活,指实一端而遗其余固不
可,刻舟胶柱将活的变成死的尤其不可。所以无人愿意尝试。但这篇文字如此脍炙人口,到
今没有具体的解释,究竟有些闷人。这就是我现在不揣冒昧写这一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