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嫂子后邀哥哥,女士为先啊!”小王笑喝了。小黎又邀了小马,小朱又邀了小华,于是桌上又结束了第二循酒。小王笑道:“我饿了,大家都吃一气菜,好把酒冲淡冲淡,可好?”说着就挟起鸭往嘴里送。小吴笑道:“弟媳慢点,别抑住嗓子喝不下酒。”就挟干丝炒芹菜往嘴里送。小王也笑道:“嫂子注意点:你这道菜和酒一拌,酒气就会被裹在胃里难出呢!”小燕见火候到了,就挑逗两个人比酒:“两位嫂子别耍嘴皮子,有量就比酒!”小吴道:“比就比吧!”小王道:“我早有此意!”于是两个人就一来一往各干了两杯。小吴笑道:“弟媳海量!”小王道:“嫂子喝酒象未喝似的,佩服!”这时少不得大李和小黎、小孔和小朱、小华和小马也来往各喝了两杯。小燕道:“我就陪王嫂喝一杯吧?”小王道:“还有吴嫂呢?”小吴道:“那你就喝一杯,我和你王嫂各喝一杯;你若喝两杯,我和你王嫂也各喝两杯,好不?”小王同意。小燕道:“最好!”就连喝了两浅杯红酒,小吴、小王也就连喝了两满杯白酒。待又一轮结束前,小华也照着小燕样一个人陪小吴、小王两个人。小吴佯装一本正经:“你不比小燕,得把杯倒满,要喝几杯都行。”小王笑道:“杯是满的哩。”小吴也笑:“哎哟,我喝多了,眼也糊了。那就喝四杯?”小华巴不得见识见识两个嫂子的酒量,就连喝了四满杯红酒。小吴、小王也连喝了四满杯白酒。众人都惊呼起来:“不能喝猛!不能喝猛!”大李看看小吴,见她没事人似的;小黎看看小王,见她面色平静。小华对小燕道:“两个豪嫂子!”小燕笑道:“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小孔心道:“可不能把两个嫂子喝倒啊!”便举杯邀小燕:“弟媳不嫌弃,为兄就陪你一杯吧?”小燕正中下怀道:“妹有一事,哥若应了,妹就与哥喝个来回杯,可好?”小孔道:“弟媳又来了。但说无妨,我答应就是!”小燕道:“我也已为哥哥相中一个嫂子了,只要哥应允,就一定能成。行不?”小孔道:“妹不是在耍哥吧?”小燕道:“是真的哩。”小孔就答:“燕妹相中了的人,我不会不同意。行!”就连喝了两满杯,小燕也连喝了两浅杯。小华又嘻嘻笑着,心想:“这燕妹喜欢上大小王,就要给小孔、小朱点鸳鸯谱,也不知那两个姑娘心中怎么想呢?”想到这里就凑趣道:“今天孔哥、朱哥收获可大了。来,我们大家先祝贺他俩,各与他们喝杯预祝酒吧?”小黎巴不得:“对对对,预祝早日事成!”就端起酒杯邀小孔、小朱共饮而干。于是大家都逐一邀小孔、小朱喝,小孔、小朱也不拒绝,只道:“八字还没一撇哩,就祝贺了。”小吴知小马底细:他有个同姓女友是比他低一届的同学,吴琼早在毕业前就认识这位小学妹了,就问小马:“你那个宗家现在分到哪里工作了?”小马脸带羞色地道:“嫂子问这个什么意思呢?”小吴激道:“我就知道你两个不是同届不合拍了……”小马忙打断:“她分在望城公社小学,离这里不过五六里而已,合拍得很哩!”小吴卟哧笑道:“那你为什么不带她来聚聚?”小黎道:“这怪我未通知到。不过我哪知道还有一个小马?谁叫他平时保密呢?”小华、小燕也感到遗憾不迭。小华道:“都怪我,我和他同班却不知道内情啊。该罚、该罚!我先受罚一杯!”喝干了酒,小马也只好陪喝一杯。接着小华又道:“我再受罚一杯!不过这罚给你那位小马的。”又喝干了酒。小马也只好再陪喝一杯。小燕笑道:“我虽不知两个马的这层底细,却认识那个小马的相貌,长得水淋淋的,象画上的美人啊!估摸是这位小马细心描绘的结果。”说得众人开心大乐。小王道:“哪天见识见识这小美人。”小孔打趣道:“燕妹给我和小朱相中的人也有那位小马美吗?”小燕笑答:“你想反悔?情人眼里出西施哩!哪天你们两个自己去相相。”小朱笑问:“到哪相去?”小燕不慌不忙答道:“在报上找答案。”小孔不觉笑弯了腰:“燕妹给我们捉迷藏。我们喝酒,喝酒!”他就与小朱碰杯喝干了。
众人放开挟菜、舀汤,待小黎要挟鸡时,小孔止住道:“这个我作主了。”就把两翅各送一只给小华、小燕碗中,把两胯各送一只给小吴、小王,又把鸡脯分成四份分别挟给大李、小黎、小朱和小马,然后笑道:“这凤爪就由我独吞了,谁也别想抢去!”大家也只得听从。小吴、小王吃了几口便又匀给大李、小黎吃了。小王对小吴道:“咱们两个姐妹再喝几杯?”小吴道:“好呀,咱们就喝给大家看看!”小王问:“怎么喝?”小吴答:“你说怎么喝就怎么喝。”小王道:“先碰三层楼吧!”小华听了又一惊:“她两个较劲了。”连忙各补斟了两杯酒。就见小王把三杯酒提起来就倒进口里吃了。小吴也是同时提起三杯酒倒进口中吃尽。大家喝采不迭。而她俩都没事人似地面带笑容,挟着菜吃哩。小吴吃毕对小王道:“咱姐妹换个法儿再喝,好不?”小王道:“好极。但不知换什么法儿呢?”小吴道:“猜拳、敲杠,任你选。”小王心想:这两个玩意儿我都会玩,倒是猜拳熟些。不过还是先敲杠,试试小吴的能耐吧。便道:“我俩先敲杠、后猜拳,三局定输赢,输一局喝一杯,谁输谁喝。好不?”小吴道:“最好!”小华为他们倒满三杯酒,两个人便敲着筷子呼喝起来了。第一局,小吴以“杠子”击败了小王的“老虎”,小王喝了酒;第二局,小王以“鸡”击败了小吴的“虫”,小吴喝了酒;第三局,小吴以“老虎”击败了小王的“鸡”,小王又喝了酒。吃了一气菜以后,小王道:“咱们猜拳,依是三局定输赢,如何?”小吴道:“我也正有此意。”小华又为他们斟满三杯酒。于是两个人就旁若无人似地又呼喝起来了。第一局,小吴以“姐妹俩好”获胜;第二局,小吴又以“八月桂花香”获胜;第三局,小吴存心想让小王,结果小王以“五月榴花红似火”获胜。小吴又只喝了一杯,而小王又喝了两杯。小王想:这吴姐真不简单,既能喝,又能猜。便道:“吴嫂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哩,你们哪个须眉汉子敢与她比?”小吴微笑道:“谁来比得有个条件:先与王弟媳比,王弟媳败了我就上。”多数人就推小华比:“你是神拳,就试试吧?”小华赶忙推辞:“李哥和黎哥才真是神拳哩!”结果小黎和小王猜三局全输,喝了三杯;大李先和小王猜全赢,小王喝了三杯;小吴就和他猜,他又全输,喝了三杯。小燕咀就辣起来了,道:“李哥、黎哥都怕老婆啰!”众混然大笑。小吴、小王都红着脸对小燕啐道:“这小蹄子,该撕烂她的咀!”小王就离座待要撕,小燕就求饶道:“好嫂子们,我是说李哥、黎哥心疼嫂子哩,一下子就说漏咀了,饶我这次吧!下次不敢了。”又招得众人笑一场。
又吃了一会菜,小黎道:“咱们行酒令吧,好不?”大李道:“好啊!这样大家都同时玩了。”小孔道:“行酒令得立个规,违了就喝一杯。”小马道:“你且说一说什么规?繁很了我不玩哩!”众都希望简一些。小孔道:“别怕,简易可行:任你随口说句话,但下家的话必须含有上家话中的一个字。说得有意义,能逗人笑更好。”小华道:“那就试试?”小燕笑道:“我先说,王姐听好了……”小王抢道:“我先说。”小燕就让她了:“好,就由王姐先说。黎哥,你可不能听错了!”小王就道:“我说了”。小黎以为有正文,便等着听。谁知她不再说了。小黎急道:“你说呀!”小王心想:他还不是只鹅哩。其实小黎真的不知这“我说了”是正文。下家的小吴何等精明人物,便不慌不忙道:“看把你急出汗来了!”下家大李道:“我是等不急啊!”下家小孔道:“我也如此急哩!”下家小朱道:“急就成了吗?”下家小马道:“我们大马、小马两个的事就成!”下家小华接道:“并马千里多浪漫呀!”下家小燕笑道:“你家燕儿笑,人家马儿俏。”小王接道:“你说啥?”小黎摸不着头脑,一边笑、一边看小王道:“我并没讲话。”于是小王道:“呆鹅,喝酒吧!”小黎会意了,他如果把“讲”字换个“说”字,也就过去了,只好喝酒认输。小黎喝罢罚酒道:“我看这也未免简单了些,不如加一条规:每句话不得少于五个字。”大家同意就这么办。于是小黎便开令道:“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小王低笑道:“这只鹅又酸溜溜的了。”下家小吴道:“人民当家作主可好了。”下家大李道:“国家大事都关心哩!”下家小孔道:“朋友相处就要心心相印。”下家小朱道:“印在脑海里忘记不了。”下家小马道:“记住我们共聚这一天!”下家小华唱道:“天上星星笑,地上人儿闹。”下家小燕笑道:“呆鹅焉会闹?”下家小王道:“会闹啊!”小燕笑:“王嫂喝酒吧!”小王道:“为什么?”小黎道:“你只说三个字,违新规了。”小王笑道:“这酒令怪迷惑人的,又要对出上家一个字,又要不少于五个字。哎呀我可头痛了!”小吴吃吃笑道:“那是王弟媳酒喝多了,头疼了吧?”小王一口喝干杯道:“再来,我倒不信这个邪呢。下家听好了:我开令了你喝!”下家小黎顿了顿催道:“你快说呀!”小王道:“呆鹅,喝酒吧!”众人大笑。小黎才会意她说的是“我开令了你喝”,只好笑着喝下罚酒了。小黎接着开令,一传二、二传三。这以后笑声不断,几乎都有失误的。有说话口误的,有吟诗口误的,有作对口误的,也有唱歌口误的。大家越觉得有兴趣了。直玩到九时还不忍歇哩。大李便说道:“时间不早了,三斤白酒没了,一瓶红酒也连底朝天了。我们就来个大团结后散席吧?”众人都附议,小华和小燕也只得同意。于是小华、小孔把瓶底滴干倒入各杯中,大家站起来齐道:“为团结干杯!”随后吃菜、用饭,尽饱而席终。
散席后,各相道别。小燕对小吴道:“愿你早日调来巢县工作。今后多保持联系。珍重!”小吴紧紧拉住小燕手:“妹子,珍重!青山不老,谊情长存啊!”小燕依依见着小吴和大李去了。她就忙对小华道:“我们到戏场接妈去吧!”小黎和小王也要同去接。小燕笑道:“黎哥,王嫂喝了不少酒,你早些送她到居室睡去吧。”小华也竭力相劝,小黎才拉着小王也去了。随后,小华和小燕也便到戏场,把燕母接往卧牛山居室了。
尽管小雪已过,但不冷不热,气候宜人。11月24日天气晴和,大有小阳春味道。这日一早,小华、小燕携着行李拥着燕母,搭乘开往无为的汽车班车,翻山越野,一路风尘,两个小时后便抵达终点无为汽车站了。穿街过巷约莫走了半个小时就进到无城二小,然后迳至宋依珠在校的一间居室。正碰上她讲过课回来,见到干姐和干儿、干女,喜出望外,连道:“想着就来了!”又道:“不须在这里停脚了,我们回家唠嗑去。”原来校方照顾她,每天只在上午上一节语文课就可自便了。小燕道:“妈妈现如今清闲些了,担子轻了不少吧?”宋妈答:“当然了。要不然你姨娘在我家不急出病来?”小华听得,就问:“姨娘也到这里了?”小燕跳起来:“那太好了,又是干姐妹,又是干儿、干女,又全都聚一起了!”燕母道:“看这孩子乐的。”宋妈道:“我上午上课前就象有预感似的,老想着你们也会来。二姐已来两天了哩。”说着就已到了宋依珠的两层小楼院门前。小燕曾在这个家住了十天,当然透熟。见门开着,就跑进去大喊:“二妈,二妈!我们来了!”就见陈母从里屋走出来欢笑道:“燕儿?我不是在做梦吧?”说着已看见燕母和小华走在宋干妹后边,大喜过望喊:“哎呀呀,都来了!真又见到你们了!”小华连忙上前请安:“姨娘安好?”陈母道:“好,好!”又对燕母道:“姐好吧?”燕母也连说“好”。待母子们坐下,小燕就去厨间沏茶。宋妈道:“这孩子,初来咋到,如何能摸到锅灶?你们都是客哩,还是我来操持吧!”小燕笑道:“女儿上回来家住了十天,你这小楼上下,旮旮旯旯都被女儿熟透了,有什么摸不到的?再说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还谈什么主呀、客的?”燕母道:“燕儿勤哩,又会张罗,妹子就让她去忙吧。”说得小华心里甜丝丝的,站起来道:“燕妹也教我两手吧,好让我也熟悉熟悉。”小燕道:“你先来把茶端送去,待会子我带你楼上楼下跑,让你熟悉环境,开开眼界。”三位老姐妹坐在厅堂桌边,一边品茶、一边聊天。这边小燕就带着小华咚咚上了楼。小华从楼上远望、近望,觉得四周蛮开阔,后边有个小花园,有道后门可以进出;前边是个小院,进深不过十米便是大门了。大门常敞着,因为此处较静雅,又极少闲杂人,来走动的多是邻里。院里有口老井,水质优良,邻里们都爱吃这井里的水,如何能关门拒之呢?平素宋依珠上班,也只是略锁了厅堂门也就是了。小华在楼上中小厅沙发上坐下来,心想:这真是座好住宅呀,干妈有幸住在这里,也是福份啊!小燕也坐下道:“这幢两层楼的住宅,可是宋妈唯一欣慰的居室了。二楼厅堂虽小些,可东西两间居室可大哩,可以说设备很齐全的。而且家俱古色古香,现在市面上已少见了。楼下东边也是一间居室,虽设备齐全,但小一些的。而西边,便是半间厨房、半间浴室和卫生间了。听干妈说:这住宅当年起造前,还是在南京设计来的图纸哩。”小华问:“干妈家世可算奇特了吧?”小燕道:“那次来,我只听干妈说过,她小时是孤儿,并过着吃讨生活。别的我还没来急打听,便赶着回巢县见你了。”小华又问:“妈妈、姨娘该知晓了吧。”小燕道:“也不一定啊!我这次来,也想解开这层迷哩。”小华点点头道:“儿子、女儿,岂可不了解妈?相信她一定会全盘托出哩。”两个人在楼上坐了一会,又看了东西两间居室,都觉得华美而雅适,心中很是喜爱。小华打趣道:“咱未婚夫妻若能在这里变成已婚夫妻,一定更快慰哩!”小燕啐道:“你这鹅,这时节就也不呆了。”谁知四年后他俩真地就在这小楼里结婚了。这是后话,暂且打住。
第十六章
小燕又带小华下楼走出楼后门进入小花园。花木并不多,但很整肃。进深约二十数米,一株老桂挺立在东,一株老梅盘根在西,梅树南北栽有翠竹,高低不等,上下相迎。菊花、月季、牡丹应时而放。所谓名贵花草则聊聊无几,唯有两盆兰草,倒是宋依珠十分珍爱的哩。他俩顺着砖径直到园后门,打开门走出去,便是一横小河流水淙淙,河对面又是人家,再过去便是又一个街市了。若想到对面街市走动,便只好顺外墙走一段沙石路,然后穿过一座小桥了。他俩又回转关好门,发现后院墙旁边也有一眼古井,水虽不常汲,但也是清清沏沏的。“好个双井!”小华赞道,“这地方地基又高又实,三间两层小楼砖木牢结,前院、后园两个井泉长年不枯,真是个风水宝地啊!”小燕道:“我上次来时就被吸引得五体投地了,它虽避道,却又不远离繁华之地,虽幽静,却也不避尘俗,依然置于民间,可见这是个雅俗共赏、人见人爱的好去处了。”两个人进了楼后门,也顾不得就掩,就又走出楼前门进入院中,把前井仔仔细细观赏了一阵,又抬看小楼,就觉是一个有脊的大钢盒稳当当地垛在地上似的,十分严实哩。两个人心内更加称颂不迭了。
这时候,三位老姐妹谈天说地,好不亲热。燕母趁便把华儿、燕儿已双双录取南大文学系而且还是状元和榜眼的事告诉了两个妹妹,他们这次是来暂时告别的。原计划在元旦来探望,履行前约,现在提前了,喜得宋妈和陈母连声称祝:“好样的一双奇儿女!”宋依珠又道:“我早估摸我这一对儿女必是敢争人先的有为之辈,他们或许不是凡胎哩!”说的燕母、陈母两亲姐妹朗朗畅笑。写书人在这里交代一笔:这两姐妹本姓范,嫁后(一嫁芝城、一嫁严桥)因无本名,皆被称为范氏,为了区分起见,又被称燕范氏、陈范氏,久之便随夫姓而舍去本姓了,上辈人、同辈人习称他们为燕家的、陈家的,有了后代以后,加之公婆已没,自己父母又早死,又无叔伯兄弟,也便称道燕母、陈母了,那是随子、女姓了。偏巧燕家只出一女燕秋颖,陈家只出一男陈志明。姨表兄妹虽生于旧社会,却长在了新中华,是禁于婚配的。如今,表兄妹俩的母姓已淡忘了,而且家父也都早已相继故去。
且说小华、小燕正在院中观赏,忽听厅堂传出畅笑声,便进厅问:“什么好事乐成这样呢?”就听宋妈喊:“我的宝贝心肝,可给为娘争面子了啊!快来、快来,让我再看看是不是比前阵子苦累瘦了?”小华、小燕两个人就走到宋妈前顺势跪下,让她仔细观瞧后,才说:“还好、还好,我的儿子、女儿是累不垮的。”小华、小燕齐道:“就是,我俩再累也不会垮的。”宋依珠就要把两个人扶起来,小华道:“儿子、女儿还有话秉知妈。”宋依珠道:“儿们,有话起来说吧。”小燕道:“这是婆婆交待的,要跪着告诉您老人家哩。”宋妈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知道有正经事要转告她了,便道:“华儿你先说吧。”小华随急从怀里拿出红绸布包呈给了宋妈,道:“这是孩儿亲母让我俩转交妈妈的,并说这是她的传家之物,交由您老人家处理呢。您老人家前次让儿们带交给亲母的戒指、耳环,她已一一处理好了,深深感谢您的高情、厚意哩。”宋依珠打开一看早已明白了,道:“儿啊,你两个起来吧,为娘已全知就里了。为娘派你两人上百货商店走一遭,给买五尺红色金丝线带来,回来后听为娘处理这两件传家之物便是。”小华、小燕起身去了。这里宋依珠便将一对玉龟胸佩让两位干姐传看,两姐妹见一只镶金龙、一只镶金凤,都惊奇非常,道:“好宝物!那华母还藏有这等稀物,可见她祖上是个有来历的了。”宋依珠道:“岂止有来历!我听母亲在世说过,在清盛时,只有大官宦家儿女才能配戴这宝物的。可见,华母的祖上必是个不小的官家哩!”说着,就见小华、小燕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