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太后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明明已然透露出风声让裴逸担任了,现在倒装起来了。不过该走的流程还得走,该装的纳谏还得装,要不人家就会骂你是独裁暴君,这就是政治。
谢安此时也持象笏站了出来说:“河东之民,皆是随河东裴家南迁而来,故而臣保举裴逸任南河东郡太守。”
“众卿可有别的人选?”褚太后看周围沉默不语之后,于是说:“好,那就任命裴逸领南河东太守之职,都统侨置事宜,务必尽快恢复农产,安定民心。”
“臣裴逸领旨谢恩。”看来一切都按照褚太后的计划,这次自己真得要去当G自治区主席了。不过就算真让别人当,谁有愿意去那苦暑之地呢?
“众卿,提起湘州,如今僚人和荆蛮已然为乱数月,许多官员惨死其手,而南蛮校尉一职也空缺数年了,你们谁愿意南下,前去平定僚人和荆蛮之乱?”
褚太后此言一出,众大臣都噤若寒蝉,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他们就像是上数学或英语课时,老师在点名回答问题一样,都低着头,不敢抬头。唯有谢安不动如山,气走游龙。裴逸知道谢安是得到了褚太后的暗示,要任命裴逸为南蛮校尉,但是反差还是太大了。究竟这个南蛮校尉是个多么苦逼的差事,让大家避之不及。为何裴逸自己也感觉恐惧呢。
褚太后明知故问道:“看安石如此处之泰然,莫非安石想去?”
谢安配合说:“然也,臣已领中护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臣举荐一人可以。”
“何人?”
“吾的义弟,裴逸。”
虽然裴逸一点都不意外,但是周围的朝臣们都一下哗然了,纷纷议论了起来,无非是裴逸太年轻,裴逸没什么能耐之类的。
“咳咳……”褚太后轻咳了一声,随后朝堂之声戛然而止:“众人谁有反对的意见,提出来。”
“臣高武反对!”一个带着武冠的武将站了出来厉声说:“裴逸只不过是一黄口小儿,分封湘乡侯已然是宠爱有加了,再封南蛮校尉如此重官,只怕力难胜任。”
还没等被人反驳,另一个武将也如疾风骤雨一般跟了出来:“臣周成附议!裴逸只不过靠着奇技淫巧之术窃取爵位,封为弼马温或者太医,臣倒没意见,但是南蛮校尉关乎边疆安宁,统领番邦事宜,派一个弄臣过去担任,岂不是贻笑大方?谢中军,你如此任人唯亲,难道不怕为世人诟病吗?”
弼马温?周成,你可知我们大中国最牛逼的神仙就是弼马温吗?
“臣殷师附议。”
“臣殷仲文附议。”
“臣王国宝附议。”
……
看着一个个附议的人,裴逸都忍不住想要自己的站出来说附议了。明明你们一个个不愿意干这个差事,现在轮到裴逸,又开始反对。那就反对呗,刚好这个苦差事裴逸也不想干。
“哈哈!”谢安此时忽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下打断了所有朝臣多米乐骨牌一样的附议,众人皆面面相觑疑惑不解,谢安说:“那好,这湘州地区确实险恶,去的人往往九死一生,蛮族也是凶猛异常。我也担心我义弟的安全,那么这样。高武高将军,你可是威风凛凛,素有威名,何不你来当这南蛮校尉如何?我谢安第一个保荐你!保证让你当上南蛮校尉。”
高武立刻摇手说:“嘿嘿,我不行,我还身负统兵之职,不能擅离职守,另请高明。”
谢安大袖一挥,转身看向了周成:“那虎贲中郎将周将军,你一定可以了,毕竟南蛮也不过几万之众,武器落后,组织涣散,只不过靠着湘西、湘南的险山恶林,毒虫瘴气凭险而守而已,你的虎贲军装备精良,应该平定他们不成问题吧。我保荐你当南蛮校尉。”
周成自冒冷汗,然后急忙慌张地后退几步说:“虎贲军身负江防重任,不能如此,谢中军,还是让别人去吧。”
“那殷师殷参军?”
结果谢安眼睛一扫过去,殷师就连忙后退,直接撞到了后面的官员:“我我也不行。”
谢安的眼睛接着像是机枪一样扫了过去,顿时扫退了一片大臣。谢安一揽宽大的衣袖,笑着直摇头:“既然都不愿意,你们反对什么?唱曲的不累,听曲而嘴疼。”
褚太后看所有大臣都服服帖帖了,于是说:“那就这样,擢裴逸为南蛮校尉,都统荆、湘、交、广四州番邦事务,务必尽快平定僚人和荆蛮之乱。”
“臣裴逸领……”
“慢着!”当裴逸还没跪谢完毕,王珣此时从队伍的末端站出来了说:“臣中军长史王珣,愿领南蛮校尉之职!”
哗擦,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吗?哦,不对,程胖子这会还没登场呢。这个王珣,之前勾结司马综栽赃谋害自己不说,现在居然来跟自己抢饭碗,是可忍孰不可忍。
裴逸于是也站了出来说:“陛下,太皇太后,臣裴逸领旨谢恩。王长史,太皇太后金口已开,您还是另寻他职吧。不好意思了!”
王珣却说:“臣不服,臣今年已然20岁,且在荆州军中服役多年,深知僚人和荆蛮情况,而臣定品为上下品,而裴逸只不过是中上品,此说明臣之才能胜于裴逸,于情于理,此南蛮校尉,都应该非臣莫属!望陛下、太皇太后收回成命。臣愿毛遂自荐。”
此时高成那一帮官员纷纷附议道:“臣附议,由王珣任南蛮校尉之职。”
“臣附议!”
……
裴逸此时看到褚太后脸色铁青了。裴逸猜这个王珣只不过是想跟自己的赌气而已。毕竟除了自己这种想要去发大财的人,其他当官的谁愿意去湘州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平定蛮族,这可是苦差事。
不过王珣脑子一根筋啊,裴逸知道王珣之前为什么会在荆州当差,因为你小子是桓温的副官啊!褚太后就是想打击桓温,你还提桓温统掌荆州之时你跟过桓温,这官铁定归不了你了。做官?你还嫩点,先站好队再说吧。
正当双方僵着之际,忽然黄门郎拿着一个奏章跑到了褚太后面前,褚太后打开奏章脸色直接从铁青变成了黑色,裴逸感觉怒火已然笼罩了整个朝堂。但是褚太后却努力压制着怒火,威严但却说出一句无奈地话:
“桓大司马举荐王珣担任南蛮校尉。众卿有何看法?”
146。第146章 天地有多大()
♂,
“臣等赞同桓大司马意见。”此时朝廷之上一半的人行礼赞同。但是另外还有一半的大臣却如同傲雪之松一般挺立。
褚太后此时说:“王坦之,你是大中正,掌管定品之事,你怎么看。”
王坦之此时可以一点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虽然他有心帮衬裴逸,但是桓温都发话了,自己也不好说啊,毕竟现在是韬光养晦之际:“既然桓大司马有心推荐王珣,可以适当考虑。”
褚太后不易察觉地瞪了王坦之一眼,然后又问王袆之说:“王祎之,你怎么看。该不会也赞同你兄长的意见吧。”
王祎之笑着说:“我看我姑父……哦不,裴逸其实挺好的,不过王珣才能也不差。这个……”
“臣尚书仆射王彪之认为,王珣并不合适担任南蛮校尉!”此时一个颧骨很高,两鬓虽然带满风霜却依旧神采奕奕的老臣站了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王珣涉世尚潜,不可但当此重任。”
褚太后脸上写上了意外之喜,王彪之虽然名字和王坦之相近,但是并不是同一个王家。王坦之是太原王氏,而王彪之琅琊王氏,可是王珣的族叔。有了琅琊王氏的支持,这样的反对可是最有利的反对了。桓温暂时也不敢对琅琊王氏动手。不过下一句话立刻给褚太后也泼上了冷水。
“不过臣认为,裴逸虽然有巧退燕兵、训练精锐步军的功绩,但是依旧过于年轻,经验不足,只可辅佐南蛮校尉,而不可担任。南蛮校尉臣推举谢安之侄,谢玄。”
不过此时谢安说道:“不可,湘州恶劣,多瘴疫。我考虑推荐裴逸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对瘴疫得心应手,又兼有治军治国之才,故而担任南蛮校尉乃是天造地设。当副职反而屈才了。而谢玄他身体羸弱,常常卧床养病,不适合去湘州蛮地。”
两个人说到这里,裴逸就感觉不对,这么听着有一种保护他们自己族人,然后要把裴逸推向火坑的感觉啊。自己也身体羸弱啊,自己也涉世尚潜啊。我怎么就被钦定了要去湘州呢?要不是为了钱和远离门阀党派的中心,自己才不会去晋朝的湘州呢。
王珣此时站出来奏请说:“既然如此,臣请太皇太后选定一个人来评判臣和裴逸之才!看谁才华更高!更应该获得南蛮校尉之职。”
“那你们看请谁评判?”
王坦之此时说道:“车胤,车御史如何,此人刚正不阿,博文广识,我相信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
众臣皆摇了摇头,于是褚太后问道:“车胤何在?”
“微臣车胤在。”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人走了出来,裴逸注意到,这个人穿着的官服是当朝所有人中最旧的了,颜色已然褪色不少。
“那你来评判一下吧。”
车胤此时走了出来先问王珣:“且问王长史,致何经典?”
王珣说:“儒学十三经,诸子百家,玄理清谈,兵法韬略凡所有之,无所不学。请车御史出题。”
此时两个人就开始一问一答,虽然裴逸基本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玩意儿,不过看周围大臣们连番符合点头,就差不多猜到了这个王珣回答的肯定是标准答案。那个车胤现在可是满意的笑得跟朵牡丹花一样。
裴逸知道这个车胤是历史上著名的勤奋好学的代表,小时候没少被他的故事洗脑。这个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为穷,没钱点油灯,所以就捉萤火虫当灯学习。和凿壁借光匡衡有得一拼。
随后问完了王珣,车胤便到了裴逸这里,车胤问到同样的问题:“且问裴君侯,致何经典?”
四书五经?没学过,就知道几句常用的。唐诗宋词元曲?你们这个时代没有。自己一个文科生就学过语、数、外、政、史、地,而理化生也就知道一些会考的,不精,这些算经典吗?显然不是。
“我不致经典。”
裴逸此话一出,朝野震动,议论声再一次响了起来。车胤有点不相信,当今这个时代,士家大族你可以说你学得经典少,但是不致经典这不可能啊。更何况河东裴家也多少算是北方名门。于是车胤问道:“一本都没学过?”
“如果说是什么《论语》之类的,没学过。就知道些常用的。”
车胤脸上都露出一些不悦之色,裴逸看得出来,这是来自学霸的鄙视:“那不就是不学无术了?”
“请恕晚辈冒昧,不致经典和不学无术并无关系吧。这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也没有致过什么经典吧,不照样可以安邦定国?”
“那裴君侯的意思你还学过别得什么?”
“算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天文和一点的物理、化学、生物。”
此时朝堂之上目瞪口呆,这说得都是什么东西,这帮古人们听都没听过。车胤努力保持着儒士的淡定:“这算学、历史、地理我还懂,这经济、物理、化学都是什么?”
裴逸说道:“所谓经济,就是如何帮助国家和自己更好的挣钱,这物理乃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而这化学,乃是世间万物变化之理,不过晚辈这两门勉强入门而已。所擅长之学还是算学、历史、地理、政治和天文。”
“虽然不是经典,但也算是另辟蹊径。”裴逸看得出来,车胤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写满了不屑一顾,毕竟这些东西在古代是最不被重视的:“但不知裴侯通晓到何种地步?”
通晓多少?作为一个为全年级理科生提供政史地会考答案的小能手,这些现代的知识比起你们古人,还怂个毛:“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是比朝野之上所有人都通晓。”
裴逸此言一出,朝野又是一阵哗然,这口气太狂妄了。这朝堂之上,谁不是当今大晋的人中龙凤,这个少年居然口出狂言,在这方面比任何人擅长,自然引来许多不满。
车胤此时也忍不住怒火说:“君侯,你切莫闪了舌头。”
“那请车御史随便提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车胤此时一卷袖子问道:“今天是中秋,我且问月亮有多高?”
“768804里。”
“月亮有多宽?”
“6952里”
“月亮有多重?”
“我们世界的八十分之一。”
“月亮为何物?”
“沙粒与岩石组成的荒芜球体而已。”
“你怎么知道,莫不是你去过月亮?”
裴逸笑道:“荆州皆称我为小神仙,神仙如何不知?车御史,你问这些你不知道的知识,如何判断我说得对?”
“这个……”车胤想了想,确实自己对于这方面不甚了解,即便是书上所著,也都是模糊不清的语言,哪本经典都没有讲月亮有多远啊。
裴逸此时反问道:“那车御史,你可知汉朝有多亩地吗?”
“这个……不知道……”
“一共约91万万亩。”裴逸当时因为好奇,查了各个朝代的土地面积,知道汉朝最鼎盛时期有609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一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地:“那您知道大晋现在还剩多少亩地吗?”
车胤此时冷汗直流:“不知道……”
“只有45万万亩,只剩下了一半了。车御史,连自己国家的土地面积都不知道?”
车胤低下了羞愧的头。
裴逸说:“这世界有多大,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文明,每个国家风土人情如何?海有多宽,路有多远,星辰如何运作,气候如何变化,凡所这些,我都勉强知道。汉朝时,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而现在,我们是去平定荆蛮,不是去讨论儒学经典,你们尽问一些致不致经典的问题?岂不是贻笑大方?只懂得致经典,而不恪物致用,如何保得江山,匡扶中原?”
此时王珣嘀咕了一句:“只不过是奇技淫巧之术而已,不懂经典,你是怎么评上中品的?”
“奇技淫巧?王珣,当你拿着青铜剑,而我拿着铁剑;当你拿着铁剑,而我拿着钢剑;当你拿着钢剑,我百步之外就可以取你性命时,你就知道你你所鄙夷的奇技淫巧,就是你失败灭亡的原因。”
此时再也没有一个人发话了。褚太后看到百官哑口无言,也心满意足的微微一笑说:“好,看来你们没意见了。那就依所比结果来吧。吾想诸位卿家也没有意见。裴逸,吾正是擢你为南蛮校尉,统领四州番邦事宜。”
147。第147章 中秋祭()
♂,
抱着两方大印,裴逸感觉上了次朝堂脱了层皮。明明知道南蛮校尉是个苦差事,自己为毛还这么拼了命的抢,自己就是脑子一冲动就傻。让给那个王珣不就好了。
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办法了,就随遇而安了,好歹是个四品官啊。
王祎之此时走背后一把搂住了裴逸说:“怎么样,小姑父,当四品官是不是很开心?”
裴逸等着王祎之说:“你再叫我一个姑父试试?”
“行,不叫,反正是迟早的事。不过你今天一句‘不致经典’,可是威风凛凛,出尽风头,羡煞旁人。”
裴逸冷笑道:“呵呵,王兄,您哪只眼睛看见我羡煞旁人了?我看您把‘羡’字去了,比较对,我是大煞旁人了。每个人都鄙视我了好吗?”
“没有,绝对妥妥的仰慕,不过你真得一点儒家经典都没读过?”
“恩……还是学过一两句的。什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类的。”
王祎之瞪大了眼睛,吸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更佩服你了,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还被评为中上品?不过都没关系,就是你发明的那个香皂,都能够养活你了,话说拿东西真得好用。现在虱子都不找我了,那是一个舒服啊。我推荐应该让秦国的那个王猛用一用,这样他就不用扪虱而谈了。话说……”
王祎之现在是开始嘚啵嘚啵自己说了起来,裴逸这一路上难道都得跟王祎之走了吗?自己的大哥谢安似乎和王坦之他们去别的地方了。裴逸跟着这些中下级官员要去宗祠等候,然后等着皇帝他们来了,念祷文,告英灵。然后又是去建康的皇家耕地去参加什么收获的祭典,说破天就是晋帝司马奕带着妃子们去体验生活。
就这些破事他们一直折腾到了晚上,而裴逸不得不一直忍耐王祎之的话唠。不过晚上才是正式的拜月祭奠。
而现在的裴逸很是疑惑,为什么和平常的祭典不一样啊!说好的祭台呢?怎么大家现在都在一个大坑里。而且大坑的坑底还装饰了一番,祭品是羊和猪。莫不是祭月要在坑里祭奠?
“祎之兄,我们为什么在坑里祭月?不应该是祭台吗?”为了解决疑惑,裴逸不得不问一旁还在和滔滔不绝的王祎之,身边也就他一个算是认识的人了。
王祎之又瞪大着眼睛说:“你说你不致经典,我这下真相信了,你连《礼记》都没读过?《礼记》中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只有祭祀太阳才用祭坛,祭祀月亮就是在坑里啊。”
“呃……哦……您前面说到哪了?”
“我说到西口市的豆腐西施,她那可是……”
继续把王祎之的唠叨当了背景音听了好一会,终于晋帝司马奕带着皇族们进入祭坎。此时一天没见的云阳公主司马道苓也在其中,当路过裴逸前面时,司马道苓开心的偷偷给裴逸招了个手。而裴逸发现,这个小丫头居然把脸上的红二团给擦掉了,不过这样才好看嘛,真不明白古人为什么喜欢涂个红二团。
不过之后的祭典裴逸基本就是学校升国旗的那一套。别人跟着跪,他就跟着跪,别人跟着念,他就滥竽充数,随便“呜呜”几声。反正现在千号人,裴逸还只是个四品南蛮校尉,没人在意他。
听完了无数个类似“国旗下的演讲”,打了无数个哈欠,丢了无数个盹之后,终于祭奠完成了。在场的每一位官员发了一樽桂花酒,表示驱寒之意,喝完了就可以离场去吃皇家宴席了。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