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狗?”堇娘遗憾的看向二郎问道。
“是啊,就是那天我们在树林里发现的那窝小狗,二姐你怎么…。”说着一脸惊讶的望向堇娘。还未待堇娘想好要怎么应对过去时,就被刚跨进门来的琼娘截了个先。
“这到底怎么回事,那天看着你同满头是二妹被史老爷家的二公子给送回来时,大家都吓坏了,只知道叫人打了,可到底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刚巧你二姐又伤了头还没好,许是真记不太清这事了,你到是同我们讲讲这事情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大姐拉过二郎认真的看向他问道。
二郎看了大姐一眼,才缓了缓神道:“那天我和二姐原本是想去,那片树林前的石滩地里捡些个漂亮的圆石子,准备回来给弟弟们玩抓石子的。可没想到,才找了一会儿,就听见一颗大树后面有动静,我同二姐寻着声就去了。没想到是只刚生完仔的母狗,看着就要不行了。见我们过来好容易才睁了眼,也就只看了我们一眼,连护仔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和二姐就商量着给它找点干净的水喝,等它缓过来点,我们再走。谁知我们刚拿了水回来就看见,四婶家的三郎他们三个,正拿石子丢狗玩那,所以我气不过,就顺手捡了根树枝想要敢他们走,后来…后来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原来是这样的,我说那,怎么会下那么重的手,原来是做贼心虚。”说着大姐爱怜的摸了摸堇娘的头,又说道:“以后看见他们这些不讲理的,也莫要这次如此的冲动,幸好二妹现在没什么大碍了,可记下了。”说着又对着三郎和四郎道:“你们也一样,以后看见也都远着点他们。”三人都重重的颔首应了声“是,我们都记下了”。
琼娘又看了他们一眼道:“你们都先去同我去洗了脸再过来,看看一个个,都成了小花脸了,走。”一边笑道一边赶了三人出去。
没过不久父亲萧铭柏也回来了,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开始吃午饭,这是靳澜,也就是现在的堇娘来到这里和家人一起吃的第一顿饭。看着围坐在一起的一大家子人,吃着没多少油水的一色素菜,想到家人对自己真心的关爱,堇娘却是心里却是暖暖的。很快吃完了饭,母亲丽娘和大姐琼娘收拾了桌子后,父亲并没有回房,而是等着丽娘忙完了厨房的事回到堂屋。
待丽娘亲手给他续了杯温水后,说道:“今天去看过了,地到是离的近了,不过,这地麽,就…。”
“怎么了,不是熟地?”丽娘边坐下来边抬眼望着丈夫问道。
萧铭柏点了点头,道:“原也是算得上和我们那块一样的中田,可现如今就不能算了。”只见父亲微微皱了皱眉接着道:“你还记得前任的县太爷家的亲戚把,就是在我们村西山那片地买走了好些个太湖石的,把原本好好的田地都变成了采石场了,现在不都还荒着了嘛,就是那里。”说完啜了一口水,望向母丽娘。
“原来是那里,地倒也不是荒田,可就是我们家若是要了,光收拾出来就得花费不少。”说着也轻轻皱眉。
“张婶他们家也是怕我们不答应,给了我个妥当的换法,他家愿意用两亩换我们家一亩,说了若是不够的,他们还另外跟村长一并买了那片林子的地补给我们家,我看了一下少说也得有二、三十亩…。”
听着父母亲的对话,堇娘心里也开始盘算着什么时候也去看看这地,看是不是能想到些挣钱的法子来才好。
这时就听到沉思了一会儿的丽娘说道:“我们家的上田原本就只有那么十来亩,虽说有你的功名在这地免了缴税,可就是有了产出也是拿来换钱买别的。家里的口粮原本就只能靠着这二十五亩中田过活的,四分要给佃户,加上留的种子,再加上问大伯家借牛犁地的半分就去了一半,原来孩子还小,年景又好的时候还能留点。这几年孩子们也大了,我正想着怎么也得再买上两亩才好那,叫你怎么一说我到还真有点动心了。”
只见父亲摆了摆手道:“这到不急,左右也得等秋收完了再换,我也想先回衙门查查档,这地我们可安心换得否再说,我已经同张婶他们家讲妥了,我们得想想,等秋收前答复他们就是了。”
“嗯,这样也好,那等你查完,我们再议就是了。”说着坐了过来同两个女儿一起也做起了针线来。
萧铭柏点了点头,看向几个儿子道:“我好几日都不得空了,今日刚好空了爹教你们功课,这天也热,屋子里也闷的慌,我们就都去院子里吧。”说着就带了一群孩子出了堂屋,而随之,伴着阵阵的微风院子里不时地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堇娘听着这整齐的童声,脑海中反复的回忆着自己会编的几个结的步骤,开始有条不紊的编了起来。
“咦,二妹,这个是什么结我怎么没见过阿?”说着停了手中的动作望了过来。听到这话后,母亲也跟着看了过来。
“哦,这就是双钱结阿,我不过就是多盘了几次,想做个新的花样,等我全做完了再给你看。”笑着望向了她们道。
“莫要浪费了上好的线就是了,这线可不便宜。”母亲笑着点了点头道。
“嗯,一会儿,娘,你肯定觉着好看。”说着自信满满地扬起了头,心里摇了摇头想着自己表现到是越来越适应这个的年龄了。
看了看母亲手中飞快的走着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手中的动作,在仔细的调整好了最后的造型后,将一朵小小的粉红色的玫瑰花,托在手掌中朝母亲的眼前递了过去,问道:“娘,怎么样,可还好看吗?”
“呦,我家二丫头,这是开窍了,这是什么花,还真是好看…。”说完笑着拦过堇娘的手来。
“嗯,娘,我也觉着好看的紧,二妹你怎么想出来的,我可是从来没见过这个花样。”说着边拿起了又仔细的看了几遍,将花放还到了母亲的手中,道:“娘,你看这个新花样拿去成衣铺,他们可会要?”
“姑且,试试就是。”说着也仔细看了起来,转头问道:“堇娘,你是怎么想到的?”听着这话后,堇娘不禁愣了一下,总不见得说是自己是看视频学的吧,这个也不是传统的样式,该怎么说哪…,想了想后,抬起头认真的看着母亲说道:“娘,我原先也就会几个简单的样式,老看姐姐编的也都差不多,总想着要是有个新的就好了,这个也是我无意中编出来了,兴许是我在那里看到过,只是我真的不记得了。”说着拿了起来看着想了想,又看向了母亲道:“娘,你说将这个花绑在木簪子上戴可使得?”
“这个主意好,还可以添在荷包上也好看。”母亲摸着堇娘的脸笑道。
“娘,我们还有没有不同粗细的盘结的线阿?”堇娘又想了想问道。“还要别的,家里也就只有这样的了,等赶集的时候,刚好你跟你爹爹去看大夫的时候,让你爹爹给你买些来就是了。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阿?”
“嗯,也没有想到别的新花样,只是想着做些个大小不同的,将他们都在一起会不会更好看啊,呶,若是在这样的梳子上都添上一溜,插在发髻上,是不是会很好看?”边说着边那起了一旁的木梳子,用手指在上面比了比。
丽娘想了想,眼睛跟着亮了一下,才笑道:“我看成,也不知道你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突然就开了窍了,原先让你跟你姐姐学的时候,老大不愿意的,现在倒是比谁都行了,都能想新样式了。”
看着一直听着两人说话的琼娘也接着道:“我在络子上也添上这个,肯定比原先的要好看上许多,这下就可以拿去成衣铺卖了,嘻嘻。”说着,大姐也跟着开心了笑出了声来。
“娘看你们两个都是能干的。”一并拉起两个人的手说道。
“可是,娘,这做底的簪子、梳子用木的,竹的倒是都行,可就是我们上那去买这些个便宜又合用的那,我们要的又不是寻常的样式?”说着堇娘一脸担忧的望向了母亲。
丽娘笑着用手比了比院子的方向,道:“喏,这不是现成的木匠师傅就在家里吗?”正说着,只见父亲领着家里的男孩子往堂屋里来,看见母女几个正一脸灿烂的望着他,便问道:“这都在说什么,就这么乐?”
正文 第六章 赶集去
丽娘笑着说道:“我们娘几个,正找木匠师傅那,刚说你就来了,可不正巧,也省得我们再去请了。”
“你们不是在女红吗,怎么就要请木匠师傅了?”父亲不解的看了过来道。
“这不,我们家二丫头想了个新样式的结花,想要做在木簪子、竹梳子上,就是在簪子头上留个孔,你可做得。”说着将那朵结好的玫瑰递了过去。
“这个有何难的,”说着看了看手中的花,又不太相信的望了一眼女儿后,才妻子问道:“这,真是我们二丫头做的,不是说这丫头的女红不通吗?我看这就不错了。”
“谁说不是哪,这也不知是怎么了就突然开了窍,也省得我担心了。”丽娘满是欣慰的答道。
这时,堇娘似又想到了什么,既然父亲自己就能做簪子的,何不…就道:“爹爹,我想做个不一样的木簪子,可使得?”
“噢,怎么个不一样?”“就是,这个光用嘴也说不清,不如我画给您看吧。”
刚想问大姐琼娘要了笔墨好画样子,谁知旁边的双胞胎弟弟已经跑去里屋了,琼娘忙喊道:“就拿大郎用过纸的过来。”就听到传来了一声‘我省得’,才一会儿功夫就看他夹着一卷纸,双手抱着个砚台出了里屋,小心的放在榻几上,又将夹在腋下的废纸和插在腰上的毛笔也都一并递了给大姐,边问着:“大姐,这些个都是大哥用过的可对吗?”见大姐轻轻地颔首,才开心的笑了笑。
堇娘不及不慢的将一张略有留白的纸平铺在榻几上,稍微沉思了一下,提笔在留白处画了下去。却不是一般所见的样子,在簪子的顶部描了个打横折扇开屏的样子,又在其中均匀的点了数个小孔,最后在扇形的一边和扇坠出个加多了一个孔,待又看了一遍后,才将画成的样子给父亲递了过去,说道:“爹爹,看这样子可还做得吗?,娘,你也帮着看看,这个样子外面可是不多,若是不妥,女儿再换个别的才好。”
听了这话,萧铭柏拿起了画稿看了一遍后与妻子对视了一眼,有点惊喜的对自己的妻子说道:“不错,想不到,我们家的二丫头,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这画的倒是真不错的,比例也合适。”“我看也是,样子也好看,还是我未曾见过的。”母亲也同样的笑道,又将手中的画稿递给了大姐看,这下子,一大棒子小子都围了上来看。
“你们小心着点,别给弄坏了,等下爹爹还要用那。”说着,大姐忙将画稿又送还到父亲手里去了,才又道:“我也觉着好看,二妹,你现在就教我盘吧,我们也好赶在爹爹做出木簪来之前将要的花都盘了,晚上就能全都装上了。”堇娘应了一声‘好’。到是不急着盘,又画了几个样子出来,给父亲看。
“嗯,这些个新样子都不错,即使不在上面做别的,也都还好看,你们开始盘,爹爹我现在就去院子里给你们娘三个做木簪去。”说着拿了画稿站了起来,“爹爹,我也帮您一起给娘和姐姐们帮忙做木簪子。”“我也去,我也去…。”同时响起了好几个声音。
“好,都去,都去。走,小子们都给爹爹我帮忙去。”大笑着逐个摸了摸他们头,这才领着几个儿子出了堂屋。
娘几个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先是跟着学,原就是会盘的结,只是加多了几道,并不怎么难,很快就上了手,到了是时辰该去做晚饭前竟然就已将所需的都盘完了。
等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过了晚饭后,一家人都坐在堂屋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姐妹两个开始将盘好的玫瑰花结仔细的绑到簪子上,并用自己做的米浆糨糊又细细的粘和好;而几个男孩子则都认真的用细砂纸将下午来不及打磨好的木簪子磨去毛刺;母亲在一边忙着给做好的簪子捋穗子,整花形。
待父亲看完了大郎的功课后,大郎忙不迭的过来这边,拿起了一支做好的看了起来:“爹爹你也教我做这木簪子吧,我白日里要上学堂,等我以后晚上温习完功课,也可以帮着家里点。”
萧铭柏欣慰的轻轻颔首道:“嗯,原本还担心你整日里只知道读书,到头来倒成了个迂腐酸儒,现在你能想到帮着家里做点力所能及之事,为父也是颇感欣慰啊!”
“好了,你自己也别酸了,大丫头看看做了几个,明天可还够买吗?”说着倒了杯水放在丈夫的手中道。
“哎,一、二、三、四……十五、十六,有十六那,可我们的花结不够了,还剩了些木簪子。”琼娘答道
“也够了,今天已经晚了,娘给你们打热水,大家都洗洗,早点睡。明天到时候,你们爹爹好去赶集,等卖了这些个簪子和家里的鸡蛋好给你们买糖吃,可好。”听了这话,几个孩子都开心的跟着娘去了厨房洗漱完后,便都歇下了。
说实话,这虽不是大伏天,可对习惯了几乎天天洗澡的靳澜来讲,还是很难受的。心里默默地想着,一定要尽快的改善家里的现况,不然现在这个温度还好,等到了伏天可怎么办啊!冷水澡到是可以天天冲,可这热水澡就难了,想到这里不由的叹了口气。
翻了个身看到,明亮的月光透过半开的轩窗,隐隐的投在一旁大姐的身上,又听着大姐均匀的呼吸声,自己也跟着闭上了眼睛,渐渐感到了睡意袭来。
“二妹,二妹,堇娘,快醒醒。”翻了个身抬头迷着眼问道:“大姐,什么时候了?”
“快寅时二刻了,娘说了今天我们一起去,你快着点阿,我先去喂喂鸡。”只见大姐边放下了手中的梳子说道。
“我知道了,姐,这就起来了。”说着一股脑的爬了起来,待穿好了衣服,这头受了伤到也简单,随便给自己绑了个辫子,就去了厨房洗漱。等给自己收拾停当,那边父母亲也已经带了二弟出了堂屋了。
“爹爹早,娘早,我们这就走吗?”堇娘边说着边迎了上去。
“还等一会儿,我们今天都去,家里也得有人看着这几个小的,我昨天已经托了隔壁的刘婶过来,帮着照看一下了,我们等她来了就走。”母亲道。
“咦,二弟你抱着个包裹干吗?”“这就是我们昨天忙活一天的新簪子呀。”堇娘顿了一下对着双亲说道:“爹爹,娘,我们这个新簪子,是要买给成衣铺的,用包裹就这么包着是不是会显得有些…”
只见爹爹沉思了一下道:“是有些个寒碜,像是不值钱的东西。”“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二丫头说的对,二郎啊,你去将你哥哥装纸的那个藤篮取来。”
刚说着就见大姐,挎着个篮子出了后院。
“大丫头,这鸡你都喂了,今天我们家还有几个鸡蛋可以换钱阿?”娘问道。
“昨天我给爹爹装了十六个,这天热也放不了,加上今天也就只有二十二。”正说着就听见,有人拍院门。大姐当即放下了篮子,开了院门,就看到一身粗布的中年妇人领着个刚睡醒的小男孩进了院子。
刚一进来就说道:“东家,你们就放心去吧,这里我帮您看着一准没事。”又转手将一个盖着粗布的篮子交给了大姐后又道:“大娘子,这是我搓的四捆麻绳和家里这两日存的鸭二十个,托给换五十个大钱,可使得。”“使得,刘婶你还有什么要带的吗?”大姐接过了篮子细细的拉开粗布数了一遍后问道。
就看见刘婶麻利的取下了身上的布包后,递给了丽娘才解开包袱道:“东家,这是我这几个月才纺好的一匹细麻布,你给看看能换多少银子?”
丽娘仔细的翻看了一遍,道:“他刘婶的手艺真是不错,我看这上尚好的,又细又匀,按现在的时价至少也能买个二百文,刚好我今天也要去成衣铺,看能不能帮你在那里卖,也好多得些个银子。”
“那就多谢东家了,我会好好的给您看着家的,您就放心吧。”只见刘婶一脸的笑意满满地往外溢了出来。
“好,时辰也差不多了,我们也走吧,二郎你去把书案边的窗台上爹爹我上个月才做好的四个竹笔筒也都带上吧。”
一家子五口人,带上东西向着村里赶驴车的张把式家赶去。
“哟,萧师爷,您今天这是带着一家子去赶集阿。原本该拉着你们一家就走的,可那个许老爹昨天就跟我说了今天让我等他,他就一个人去,我这个车虽说不大,这多一个人…不会挤着您的,您看这,成吗?”
“行啊,那就等等吧。”才说道,就见匆匆赶来的许老爹,身上背了好些个竹编的篮子,右手上还套着好几捆的粗麻绳。一边喘着粗气边道:“对不住,对不住阿,张把式,叫你等了。”
“好了,你来了就好阿,我们上车吧,你也坐下缓口气,那个萧师爷我们走吧。”
随着一群人上了车,也就只有一个简易棚子的木板驴车缓缓的开始行进了起来。
正文 第七章 换银子
坐在这晃晃悠悠的木板车上真是不怎么舒服,原本打算边赶路边欣赏风景的心情也没了,到是这没有污染的空气和着微暖的风让人倍感清新。
“眼看着就要立夏了,许老爹你怎么不象往年那样,编点草帽那去卖阿?这些个篮子你今天在集上卖得完吗?”这时,赶车的张把式问向和他隔着车辕并排坐在另一边的许老爹。
“喏,这不是十五那日赶集的时候,刚好碰见了李记杂货铺的大掌柜的,他跟我订了这三十个精编的篮子,我这不是紧赶慢赶好容易才赶出来的,这草帽看来得赶下月初五集咯。”
“那敢情好,这都有人订了也不用犯愁卖了。”“可不是,不过今天这个集还是要赶的,”说着,抬了抬手,比了比腕子上套着的麻绳道:“我家老婆子搓的麻绳还得卖了去。”
听了这话后,张把式转头看向了父亲问道:“萧师爷,你们这是直接去西面的集市那,还是有别的地方要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