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的重生生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吐了他一脸,把他的眼睛给糊住了!他起夜的时候,也根本不是停电了,而是他什么也看不到!而二哥还对他干的好事浑然不觉。后来,三哥给我们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把我们全家人都笑坏了,包括他自己都笑的不行。
    由于大哥他们的所有人都要在15号出发去武汉,所以要求他们今天就去集合,以便明天准时出发,所以吃过午饭,大哥就要走了,家里的气氛有点沉重,爹妈的话都明显少了很多,二哥和三哥也都有些伤感,只有四哥,根本意识不到这种离愁,他还在羡慕大哥可以做一名军人,而他自己却要没完没了的读书呢!
    上一世,大哥当了十几年的兵,复原回来后因为没有关系,分配到了一个很不理想的单位,每个月400多块钱的工资,也没有发展前途,就没有去上班,而是在家和大嫂一起妇唱夫随做起了生意,还好生意不错,不然大哥会更郁闷。他当兵的最初想法,只是为了有一条好一点的出路,不至于想父辈一样,一辈子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而后,三年的义务兵转成志愿兵,见识增多,就希望能改变全家的处境,希望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告诉他,一切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他退伍会回之后,很是消沉了一阵子,也并不打算和大嫂一起做生意,我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心里路程,又是如何做的自我调整,相信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吧。
    老妈的情绪明显很低落,平时不是很唠叨的她,不停地在对大哥殷殷叮嘱,唯恐有任何疏漏的地方,平时不怎么抽烟的老爹,则一支烟接一支烟的抽个没完,二哥和三哥眼圈也有点红,而我,眼泪又控制不住的开始往下掉,二十几年的理智和经验,也改变不了我喜欢伤感的本质。连四哥都感受到了我们的沉重心情,不在没心没肺的嚷着要大哥回来时给他带东西。
    看的出大哥也很伤感,可是他还是强笑着对爹妈说:“爹妈,你们别挂念我,我到了部队,吃的穿的,都不会少,你们放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红生,你出去干活,要特别主意,别累着了,跟建筑队,一定要找熟人的,别被人骗了;小三,小四,你们俩要好好学习,听爹妈的话,别老是跟人打架,让爹妈操心。”大哥反而一个一个叮嘱我们,而我们,被他点到一个,就只会不停点头。大哥抱起我,说:“妮儿啊,大哥就要走了,要好长好长时间都不回来,妮儿就看不到大哥了。你会不会想大哥呀?”我红着眼点头,大哥强笑着,不抱希望的说:“妮儿,那你叫一声‘大哥’听听?好不好?”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反抱着大哥,哭的口齿不清,哽咽的说:“大哥,妮儿不让大哥走,大哥不走好不好?”这下好了,连大哥也忍不住掉了泪,一家人之差没抱头痛哭了,还是老爹最先恢复过来,故作不耐烦的对大家说:“都哭啥里,大生是去当几年兵,又不是不会来了,过两年不就回来了。好了好了,都别哭了,该干啥干啥去吧,他妈,把大生的行李拿过来,我好送他去城里,早点去打点一下,省的去的晚了,晚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哎”老妈答应了一声,回身到屋里把早整理好的行李拿出来,递给老爹,说:“到那院,给他爷爷说一声再走。”“我知道”老爹简短的说。
    就这样,我们眼看着大哥走出了家门,离开了家,从此踏上一条未知的路,开始他长达十几年的背井离乡生活。
    大哥,我以后再也不会故意气你,只叫你“大生”不叫你“大哥”;大哥,别担心,不用挂念家里,我们都会好好的;大哥,一路走好,等你回来时,我绝不会让你看到仍是贫穷的家,我一定会带着全家人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哥,请你放心,我再也不会让你带着满怀的遗憾,一腔的热血,却只能无可奈何做一件不喜欢的工作;大哥,请你相信,我们一家人一定会越过越好,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你永远是我最亲的大哥。我一定会努力改变我们的家,让它越变越好,一定!
    我发誓!  
    
    8、小吃摊正式营业
    
    大哥走了,二哥也出去干活了,日子平静如水般一天天滑过,偶尔起一点微微的波澜,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家里的小吃摊终于开业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总算是迈了出去,真是可喜可贺。由于老爹老妈对这个生意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小吃摊做的很简陋,只做了两张长桌子,八个小凳子,这个没有花钱,自家的木头,央熟人做的;三轮车也是家里现成的;花了钱的只有一个煤火炉,一个大铁桶,几个锅,又新买了二十个碗,几十双筷子,还有就是买凉皮和米线花了点钱。凉皮和米线做起来很简单,凉皮是那种整张的,大概直径四十公分的圆形,先切成两公分左右宽,吃的时候,往碗里一放,撒点葱花,浇上芝麻酱,在淋上适量的醋,直接就可以吃了;米线稍微麻烦一点,先将干的米线在冷水中泡软备用,吃的时候,用网状的勺子放上一碗的分量,放进烧开的鸡汤或排骨汤里煮一下,三分钟即可出锅,盛进碗里,撒上韭菜,花生米,同样浇上芝麻酱,再根据个人口味放辣椒酱,白色的米线,绿绿的韭菜,看着就很有食欲。
    第一天的时候,因为不知到东西卖的到底会怎样,老爹老妈没敢准备太多,怕卖不完剩下就糟蹋了,结果情况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说实话,就连我虽然对此抱有极大地信心,也没料到生意会如此火爆。我们带了二十张凉皮,只切好了五张,做好的话可以盛二十碗,泡好了三十份的米线,老爹老妈的目标是能把这些卖完就可以了。学校是十二点放学,我们大概十一点四十到离学校门口五十米左右的一颗树下面(没敢在学校大门口,怕门卫赶人,不过幸好现在没有城管之类的,收管理费好像现在也没有开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鸡汤放上,两张桌子摆好,差不多就已经放学了。一开始,出来的都是些走读的学生,他们都是要回家吃饭的,看了我们一眼,匆匆走了,老爹老妈有点失望,十几分钟后,终于有两个男同学过来看,很感兴趣,问过价格后,各自要了一碗米线,坐下开始等。老爹老妈赶忙下了两碗出来,两个男生先尝了口汤,接着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边吃边问,“你们这米线是怎么做的?怎么比平时吃的要好吃呀?”老妈说:“别的都跟别人一样,就是汤不一样,是用鸡汤熬得。”
    “怪不得,汤喝着这么好喝呢!”正说着,又过来七八个人,远远就问“你们俩不是说要上街上改善生活吗?怎么才走到这儿?”其中一个说:“看见新来一家卖米线凉皮的,就过来尝尝。哎,你们也尝尝呗,挺好吃的。”其他人一听,纷纷说:“你们俩吃东西够挑的了,既然连你们都说好吃,那可真得尝尝。”几个人落座,有点凉皮的,也有点米线的,老爹和老妈一下开始忙了起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可以说人们都是跟风的动物,只要有人聚堆,其他的人就绝对也要挤过来看看,所以紧接着,就不断有人驻足在我家的小吃摊前,两张桌子就没有空过,老爹做饭,老妈收钱,还有点忙不过来,我纯粹是个看热闹的,一点忙都帮不上,还好三哥和四哥也出来了,帮着把饭端上桌,才让老爹老妈喘了口气。直到所带的二十张凉皮全部卖完,三十份米线也销售一空,还另外把带的米线又泡了二十份,就这样,还有人没有吃到。
    下午时,由于受到中午热烈场面的鼓励,老爹老妈不但多带了五十份的凉皮和米线,另外还多熬了一大锅绿豆粥。可能是中午的同学们有人回学校进行了宣传吧,五点半放学,不到五点四十就有人开始过来吃饭,场面一点也不比中午差,还有人没有地方坐,就站在一边等候。这种火热的场面可把老爹老妈高兴坏了。
    晚上,老爹老妈收拾好一切,开始清点白天的收获,把钱全部点了一遍,老妈说:“明发,你猜今天咱卖了多少钱?”
    “不知道,应该有十块了吧?”老爹不确定。
    “这是二十八块六毛钱!一碗饭一毛,咱一天卖了二三百碗!”老妈激动。
    “真的?”老爹不敢相信。“钱就在这,我还能骗你不成?”老妈说。
    “不是不信你,是不信能卖这麽多。”老爹解释。“照这样说,一天卖二十八,一个月三十天,能卖……我算算是多少……”老爹开始算,“是840块钱!”老妈看不过去老爹的蜗牛速度,抢着说。
    老爹大吃一惊,“这麽多?!能卖八百多块钱?除去本钱,这不是说咱能赚四百多?”
    “是呀,我也吓一跳,看不出来这小生意还真赚钱!”老妈说。
    “可不是,明福他们夫妻俩在城里上班,一个月也才百十块钱工资,俩人加起来不到两百块,咱要是能挣四百,可比他们强多了。”老爹说“就是,你还别说,这倒是个挣钱的门路,以后咱可得多用点心了。”
    “嗯,”老爹想了想又说:“田里的麦子也种上了,这时候正是农闲,咱们也有时间去忙这个事,这倒也是个营生。”
    “哎呀,有个事我给忘了!”老妈猛然想起一件事。
    “啥事?”老爹问。
    “咱中午晚上都去卖东西去了,妮儿他爷爷奶奶咋办?”
    老爹寻思了一会儿,说:“没事,这好办,中午我先推着东西去学校,你给爹妈做好饭,在骑自行车过去,耽误不了,晚上学生们放学早,卖完饭再回来做饭吃,也晚不了一会儿。”
    “嗯,就按你说的办。”老妈赞同。
    我听着老爹老妈的对话,很是无语。老爹老妈真是没做过生意,在过几天,他们就会知道,现在的想法到底有多乐观!
    凡是新店开张,肯定会有很多人,好奇也好,凑热闹也好,会把生意衬托的很好,但其实这种繁荣只是一种假象,最初的新奇过去之后,就会有一个回落,客流量大概会回落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后才会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也就是说乐观估计,我们家大概一个月能挣到二百四到二百八十之间,情况再好,也不过三百块钱。在加上,学校是有星期天的,元月份还要放假,这个金额还要再打一个折扣!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就让他们抱着这种美好的误会,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吧,反正,能挣二百多块钱,估计也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吧?只要肯努力拼搏,总是会有收获的。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果真如我所料,第二天生意比第一天还好,卖了足足有34。2块钱,第三天33。6块,前三天的火爆,也大大振奋了老爹老妈的精神,从第四天开始,吃饭的人慢慢减少,客流回落期到来,只卖了24快多,一直降到一天卖十八九块的时候,客流开始稳定,每天的营业额基本在17到19块之间,不再有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老爹老妈也不再发生准备的材料不够或是剩下很多的错误。
    虽说情况与最开始的估计略有差异,不过,就这个结果,老爹和老妈已经很满足了,不但越干越有劲,另外又做了两张桌子,可以一次接待跟多的客人,还想方设法的在小吃的品种上下功夫,晚餐不在只有绿豆粥,新增加了小米稀饭,并且在我有意无意的暗示下,蒸了一锅的包子带着试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也越来越冷了,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温室效应还没产生的缘故,我觉得现在的冬天比21世纪到来的要早得多,也冷的多。凉皮已经不能再卖了,好在老爹老妈的头脑也灵活了许多,添加了其他的热食,生意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两个人也知道,学生过星期的时候,推着车子到街上去卖,虽说生意没有学校门前好,毕竟,赶集的人大都是农民,很少有人舍得花钱在外面吃东西,不过大人都会给带的小孩子叫上一碗,(还真是应了后世“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每天也能卖个十一二块钱,从来不会空手而回,多少都会有所收获。
    还有一件我们都没有想到的事,就是,因为要帮老爹老妈照顾生意,每天一放学,三哥和四哥就到小吃摊上报到,无形中减少了两个人出去惹是生非的机会,这两个人倒是安分了许多,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了。
    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寒冬腊月正式到来,而我重生后的第一个新年,也一天天临近。
    
    9、过年了
    
    进入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过年的气氛一天天浓厚起来,从腊月二十开始,街上赶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现在有没有全年无休的超市,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基本上没有商户开门营业的,如果不在年前把东西置办齐全,可能会发生客人来了想买棵白菜都买不到的囧况发生。
    “二十三,放小鞭;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面鼓;二十六,炸猪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灌黄酒;三十儿,捏鼻儿。”
    唱着过年歌,数着日子,大年三十一步步就走到你跟前了。
    关于过年的风俗,好像各地并不太一样,比如小年,我们这里是大年二十三,但有的地方是二十四,不过这影响并不大。从二十三开始,每天都要做一样事情,而且,每天做甚么,都是有讲究的。二十三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年”的到来,从这一天开始,做的一切都是为过年准备的了;“二十四,扫房子”,要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不管哪个犄角旮旯,全部要打扫到;“二十五,敲面鼓”,所有的素食要在这一天准备好,炸花生米、素丸子、莲菜、麻叶(一种面食,薄薄的面叶上撒一层芝麻,可以做成甜的,也可以是咸的,放油锅里一炸,又酥又脆,好吃极了),“二十六,炸猪肉”,指的是把所有的荤食准备好,鱼要炸出来,猪肉炖好,以备随时可以使用;“二十七,杀小鸡”,要把养了一年的鸡鸭杀掉,用来款待到家里串亲戚的客人们;“二十八,贴年画”,这一天,年货准备的也差不多了,只用把新对联贴上就可以了;“二十九,灌黄酒”,顾名思义,要买几斤的黄酒(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最小十斤装的油壶,所以才叫“灌”),年三十守夜的时候喝;“三十儿,捏鼻儿”,“捏鼻”就是包饺子,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是必须吃饺子的,所以饺子要提前包好,随时吃,随时下锅。
    过年,是小孩子的最爱,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上学之后,过年还意为着可以放假,可以不用写作业,可以光明正大的玩;过年,对于大人来说,代表一年的工作告一段落,休息一下,新的一年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今年的收获如何,还有明年可以期盼。
    在后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经济发达了,生活越来越便利,随着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的大型超市的普及,很多人都没有了年前备年货的习惯,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热热闹闹的气氛,好像春节已经沦落成了一个在普通不过的节日,就好像只是可以多放几天假一样。
    后世的我已经好久没有期盼过年的心理了,不只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自从我老爹去世后,每年春节,都是老妈和我两个人冷冷清清过的,看着别人合家团聚,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煎熬。
    虽然现在的冬天,要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没有暖气,也没有漂亮衣服和精致的食物,更没有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可以观看,但是,这种浓厚的欢乐气氛,和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的幸福感觉,却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
    今年过年,我家跟往年不太一样(和我记忆中的也都不一样),虽说学校早就已经放寒假了,但是由于过年前赶集买东西的人很多,尤其是因为过年,许多平时舍不得花钱的人也大方起来,毕竟,对于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来说,存了一年的钱,就是为了过一个好年。所以,我家的小吃摊一直在街上摆到了大年二十九,晚上睡觉前,听老妈和老爹算账说,年前十几天卖的钱比平时一个月的都多,把老爹老妈给忙坏了,但同时也高兴坏了。为了多挣几个钱,老妈就一直摆着小吃摊,二哥、三哥、四哥就换着班的去帮忙,老爹一个人在家准备年货。不过,因为家里人多,虽然多了一件事情,倒也不至于忙不过来或者是顾此失彼。
    好像是眨眼间,大年三十就到了跟前,老爹老妈,二哥三哥四哥,再加上小小的我,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围坐在一起,生一盆炭火,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漫无目的的聊着天,开开心心在一起守夜,熬年。我躺在老妈的怀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大人说话,恍恍惚惚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早起来就是大年初一,先给老爹老妈拜年,看着哥哥们说“爹,过年好,妈过年好”,忙有样学样,脆生生的说着同样的话,老爹老妈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妮儿真聪明”,还给了我一块钱的压岁钱,我毫不客气装在了自己的兜里,呵呵吃过早饭,老爹老妈带着我们一家人,全部到三叔家去拜年,本来应该先去大伯家的,因为爷爷奶奶在三叔家,所以先去三叔家,给爷爷奶奶三叔三婶拜完年,又的到了两元的压岁钱,同样装经自己的口袋,谁要也不给他,没办法,独立了十几年了,实在是不习惯经济大权不在自己手里的滋味,怎么的也要有两个零花钱花花吧。这也是因为今年老爹老妈手头宽裕了,不然,根本别想压岁钱能在过完年后还在自己手里。自从开始做小生意之后,老爹老妈对我们明显大方了许多,三哥和四哥上学的话,每星期还有一块钱的零花钱,也会时不时的给我买个零食吃吃,不过现在的零食种类太少,我也并不爱吃。这在以前可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家里实在是没钱。也由此可见,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尽可能该孩子最好的。
    从三叔家出来,我们一家人就到了大伯家,给大伯和伯母拜过年,大人们就在一块家常里短,天南地北的聊,哥哥和堂哥坐在一起打扑克牌,三个哥哥和大堂哥,四个人一起打对家,我和小堂哥只有坐在一边看得份。中午时,爷爷奶奶三叔三婶也都会过来,我们一大家子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