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娇-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就是了。

    ~~~~~~~~

    乡亲们,今天起五一长假,为时四天单更,五一那天会恢复双更。

    咳咳,这个假放的是不是很奇怪?对了,你们猜对了,这本来就是个奇怪的公司。

    好吧,再求粉红,月末了哦~~

 第一百二十二章上秋

    第一百二十二章上秋

    叫人安心的是,自亦奇娘去逝之后,镇上的魏家人倒再没闹腾,小小的张家村也得以平静度日,时候很快过了立秋,炎热的天气一天一天的凉快起来, 田间地头慢慢的程现出一种丰收的金黄色,空气里弥漫着果实成熟的香味儿。

    上秋之后,乐清小水池里那三条鱼也已经肥的可以出鱼了,叫她意想不到的是,养蚯蚓的成绩竟比养鱼好多了,那养蚯蚓的小池里满满当当的爬着一条条肥滚滚的蚯蚓,蓝氏每天都要挑一碗出来,剁碎了跟菜叶混在一起拿去喂鸡。

    原本这十七只鸡一天能产二十三四枚蛋,现在一天最少能捡三十枚,最多的时候,捡到了三十三枚。乐的蓝氏跟安平商量了好久,打算来在院子里再打个池子,养上蚯蚓,不但省了喂鸡的粮食,产蛋量还高。

    安平向来是个有眼光的人,蚯蚓自然是要养的,但是他发现乐清养的鱼更有发展前景。蚯蚓毕竟只是喂鸡的食料,养的再多也不能卖钱,可是鱼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可是很金贵的,特别是又肥又大的这种,市面上几乎都见不到,更别说价钱了。

    这鱼么,村里不是没人养过,可是都失败了。就连村南那刘和平也曾养过,鱼从一开春就养上,到上秋的时候肥是肥,也卖了不少钱,可惜这大半年里喂的粮食钱更多,到头来算算,忙活了大半年,竟然还赔了,气的刘和平直接将鱼池子扒了,再没提这事儿。

    安平原本以为乐清这丫头捣故着养鱼只是一时兴趣,眼看着她什么都往鱼池里扔, 安平还一度在心里暗笑,到底是小孩子,哪里会养鱼, 鸭粪也往池里扔,那能行么?可是没想到鱼不但没死,还顺利活了下来,整日活蹦乱跳的,到现在,竟然长的这么肥,这三条若是拿去卖,顶少要换两百文钱的。

    安平心里暗暗的回想过,乐清养鱼的时候,可没扔什么粮食进去,那么,难道它们吃的是鸭粪和蚯蚓?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鱼苗可以从河里捞,鱼食又不用花钱的话,那么养鱼几乎是零投入,高回报,这么好的事情,谁会相信无缘无故能砸在自己头上?

    想到这, 安平突的一个激灵,想到当时自家养红头菇也是乐清这丫头折腾出来的主意,虽然是歪打正着,可是又是红头菇,又是鱼又是蚯蚓的,如果都是歪打正着,这丫头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些吧?她是……安平正了正神色,眼神凝重起来。

    旁边的蓝氏见状,吓了一跳,一把捞回正满地蹒跚的乐渊,对安平道:“你这是咋了?”

    安平神色凝重:“孩子娘,你说咱乐清该不回是叫神鬼吓着了吧?还是叫黄大仙附了体?”

    蓝氏有些不高兴的:“好生生的你这说些啥话?孩子活蹦乱跳的,好着呢,哪里不正常了?”

    “你看,当时咱养红头菇的时候,是不是乐清折腾着先养出来的?你再看现在,蚯蚓是不是又是乐清养起来的?鱼呢?也是她养出来的”安平轻声的给蓝氏细细的分析:“要是说一次是歪打正着,可是这么多回,哪里可能?她一个才几岁的黄毛丫头,哪懂得这么多?要说里头没有蹊跷,谁能信呢?再说这孩子,自从开口之后,就变了个人似的,鬼灵精怪,能说会道的,现在想想,恐怕也是……”

    “呸呸呸,你可别胡说”蓝氏忙呸了几声:“要是叫鬼神吓着了,哪个能这么好心,还帮着咱家发财呀?你还没问问她呢,就在这乱说,万一是高人指点过她呢?再说,这孩子向来鬼灵精怪主意多,乐云不也差不多么?这还不是随你呀?”

    “总之这事得当个事情来看,实在不行, 去请个仙生回来瞧瞧,也放心。”安平低叹一声,忧心忡忡。

    不一会儿,跑到外面去玩的乐清回来了,安平沉声道:“你过来。”

    乐清一见安平跟蓝氏的模样,心里就明了大概。她这几日心里就寻思着,等这鱼一出池,凭爹的聪明,肯定要多想,所以早有准备。她欢快的跑过去,跳进安平怀里:“爹,啥事?”

    安平扯扯嘴角,免强的笑笑:“清儿,你跟爹说说,你怎么会养鱼呢?又怎么会养蚯蚓呢?是谁教你的呀?”

    果然是乐清心中偷笑,从安平怀里跳下来,跑进里屋, 拿出一本书来,清脆的道:“爹,我哪会养鱼呀,是这农书上说的。我以前不识字,是修田哥给我念的,修田哥可真是厉害什么都懂呢”说着,将农书递过去。

    蓝氏松了一口气的:“你看你看,我说是你多想了吧,孩子本就聪明,你偏要说精怪过头了之类的话,我看是活儿轻省了,闲的你”

    安平识字不多,但书上鱼,菇之类的字还是认得的,他翻看了一下,心里暗暗放心,这才笑起来:“那你替我问问修田,他家养不养鱼,他家若是不养,咱家可就要养了。”

    乐清捂嘴一笑:“他家养不养,跟咱家有什么关系?再说,修田哥的娘不叫他看农书,他这是偷偷念给我听的,爹你可不敢叫别人知道了。”这本农书麻,书名为《农间记事》,作者 张乐清,于此时此刻的两个月前馔写完毕。嘿嘿,这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又哪里会有这种农书?她生前好说也是个网络写手,乱编一本古代农书还是不在话下的。

    “那好,那好,你一会儿好好跟我说说这本书里具体说的。”安平笑起来,又望一眼蓝氏怀里的乐渊,这小子才十个多月,就会叫爹娘,大眼睛骨碌碌的转,说起来比乐清要精怪的多。是了,是了, 他的孩子,都是这么聪明机灵,哪里会有什么问题?

    乐清见顺利过关,笑眯眯的将书递给安平:“爹,这书可金贵呢,千万不能给别人看。你先瞧瞧,我进屋玩啦~~”说着,扭身跑进里屋,跟正在做绣的乐云说笑去了。

    安平根本就没去过学堂,他小时候家里穷困,只大哥去过几天学堂,轮到他时,哪还有钱供?别人上学堂的时候,他就背着竹蒌出去割猪草了,后来他跟大哥都能做事了,安宝才得以念学。现在他唯一识得的几个字也是跟别人那里学来的,哪里看得懂这农书? 他苦笑一声,心里暗想,看来以后女儿们学字的时候,他也要多过去瞧瞧,多识几个字,总不是错,起码会念农书这一项,就足够他发大财的了。

    乐清就是故意要晾安平一会儿,她知道安平识字少,叫他急一会儿,也好说服他以后跟自己姐妹两个一块识字,这样以后也不至于叫别人坑了。以后家里生意做大,少不了要定契约的时候,爹爹再不济,起码也要看得懂这个吧?

    到了下午,乐清指着书,仔细的跟安平讲了用冬日暖屋养菇 子的技术,然后又讲了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至于养蚯蚓,这个实在太简单了,没什么好讲的。关于养鱼和冬日养菇的事,显然对安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两样如果能搞好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一条好财路,若是两条都能成功,他们家在七八年内成为能配得上杨家的家户,就不成问题了。

    乐清讲完,安平就沉默了,连晚饭也没吃,跑出去不知去了哪里, 直到半夜才回来。到了第二日一早,又跑出去了,直到快中午了才风风火火的回来, 他兴奋的跑进院子,指着院门口对蓝氏道:“孩子娘,我用买地的钱买了咱们院前这一片河岸地,从咱家门口到新水叔家门口,这一溜儿都是,约摸有半亩地大小,才花了二两银子。”

    “啥?”蓝氏忽的站起来:“河岸边可全是石头,那地也不肥,你买这种地做什么?你咋不跟我商量商量呢?”

    安平‘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凉水,一抹嘴巴:“我买来不是种粮,我要开池养鱼的,池子都是在咱家和新水叔家门口,也不怕人来偷。又临着小水河,换水也方便,乐清说书上还讲了可以养鸭子,咱就在池头留块地养上十来只鸭子,另一头再开出个小池来养蚯蚓。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咱们院子里空着的地方都养上鸡,反正蚯蚓管够,产了蛋还能换不少钱。”

    “叫你这么一说,要是成了,要不了几年,咱家也要成地主户了”蓝氏笑起来:“可是万一养不成咋办?你做事向来稳妥,咋不想想这个呢?”

    安平也笑起来:“我咋没想过?我做事还用得着担心么?要是最后没养成,这块地再平回去,种不成粮食,养上鸡鸭也是可以的麻。反正鱼苗子也不花钱,鱼食有蚯蚓菜叶和鸭粪,也用不了多少粮,总归本金不过二两银子。成了咱就发大财,败了只亏二两银子,这个险,值得一冒。”

    秋收过后,各家都在忙着晒粮时,安平家已经开始忙着开池了。他请来两三个帮工,再加上大斗得顺几个,总共四五个膀实的庄稼汉子,挥着膀子就在安平家门前的那块河岸地上忙活开了。

    趁入冬前开好了池,围好栅栏,盖好鸭舍,等来年一开春,就可以引水养鱼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两年之后

    第一百二十三章两年之后

    两年前,安平在自家门前开池时,还受到不少村民的耻笑:“开玩笑么,村里多少人养鱼都没养成,不是赔就是个赔,你安平就能耐,你就养得成?就算你能养成,顶多也是跟那刘和平一样,白忙活一场——现在的粮食,贵呢那鱼肚子就是个无底洞,填多少,就赔多少,你安平不就卖菇子发了几个钱吗?那就往里赔吧”

    现在,人人却眼红起那半亩河岸地来。

    那半亩地,现在整个儿的用栅栏围了起来,外头人根本看不见里头是个什么情景,但是人们却知道,每年从入夏开始,里头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出鱼,到了上秋,更是大批量的出鱼,还有鸭蛋,鸡蛋,而且安平家也不知喂的什么,他家鸡蛋的下蛋量高的叫人砸舌,每天要捡七八十个鸡蛋和七八十个鸭蛋,安平每天什么都不做,光往镇上送货就够他忙活的了。

    这小半亩的河岸地,倒比十亩肥田赚的还要多了不知多少倍。

    再加上他家的养菇屋也一直没停过,连冬天都可以产菇,有心人粗粗的算了笔帐,这两年,安平家至少要攒起百来两银子了,天啊,那可是上百两银子啊,都可以堪堪赶上万家了,若不是万家这两年在镇上的木器铺子又开了两家,恐怕安平家就要超过万家,成为张家村的第二富户了。啊啊啊,安平家可真是发了大财了,

    是的,这两年里,安平家实实的攒了百来两银子,俱体说,应该是两百三十两。

    赚的钱多,但活计也累人。虽然不再种地,但光菇子,鱼,蚯蚓,鸡,鸭,东一头西一头的忙活,还要去卖,算帐,数钱,蓝氏跟安平两个这两年来也没少受累,刚上秋,就把那两百多两银子换了二十亩的上等肥田,佃给别人种。家里还剩三十来两银子,足够用的。

    在庄稼人心里,没有什么比手里有十几亩肥田更叫人心里满足的了,以后就算是赚不到钱了,就算是安平夫妇一年到头光在家玩, 一年下来光佃地的收入也足够一家人过上一般家庭的生活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可愁的呢?

    一早,安平吃过饭,便奔到门口的那半亩地去了。整块地密实的用竹栅栏围起来,里头开了两个一米见方的小池,是养蚯蚓的,又开了两个大池是养鱼的,最头上留出来十来米长的地方盖了鸭舍,里头养了三四十只活蹦乱跳的鸭子。由于外人见不进来,也就不知道安平养鱼的技巧,这两年里,倒也没有别的家户养鱼而造成竞争,安平的鱼卖的相当好,是各大酒楼竞相争抢的对像。

    现在刚上秋,正是池里鱼儿需要添加营养,上膘的时候,他几乎一天到晚都恋在这里,连菇屋那边都顾不上,全靠蓝氏照顾。安平一边给鸭子剁着菜叶,一边暗忖,以前家里赚钱虽少,但孩子娘跟自己至少不会这么累,没道理赚钱多了倒更累了。要不,等秋忙过去之后,跟孩子娘商量一下,顾个小工来帮忙。

    安平家这两年赚的钱多,也并未忘了老院儿的父母,逢年过节该有的钱和礼都不缺,时常还送条鱼回去叫二老吃吃,家里做点好的也不忘老院儿。

    这两年老院儿里发生了不少事,安宝再考举人屡次未中,他今年已然十五了,不打算再考,呆在家里下地务不了农,家里又没钱给他弄学堂,倒不知该何去何从了。安英已是十九的姑娘, 至今未嫁。安红那边,二丫头天天病着,拖的家里更穷了,她在公婆面前的处境更加坚难,天天回娘家来哭。安霞那里,家里四个小子还有老的,光靠安霞夫妻哪养的过来,要不是安平时常接济,恐怕她也要天天回娘家来哭了。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对张赵氏是个不小的打击,她如今变了不少,脾气不再像以前那么得理不饶人,有时候还会跟蓝氏拉几句家长,悔一悔她以前做的事。

    蓝家那头,一年前方氏跟蓝文有夫妻双双辞了在酒楼的工作,夫妻两个在镇上盘了一间小店,生意做的还行,现在赚的钱是以前在酒楼时的几倍有余,而且前景很好,最近也正寻磨着要雇个人帮忙呢。文陵那边,他做捕快的成绩显而易见,整个弯月镇的治安比两年前好多了。而且他说的两年之内不提亲事的期限现在也到了,乐云姥娘正忙着给他说亲,除了孟氏为着蓝进上学堂的事经常闹一闹之外,蓝家现在也是一片喜气滋滋的气氛。

    至于新水家,虽然张素遗憾早夭,没就成与文陵的婚事,但这却造就了他家与安平家的关系。由于新水没有兄弟,而安平跟安民的关系又不好,再加上张素的事,现在这两家人好的真如亲兄弟一般,张家忙起来的时候,都是新水家在免费帮忙,新水家有个什么事情的时候,安平也是二话不说就跑过去,最近新水正托安平给张宇寻个活计。这娃娃念书念的,做不了农活,又不肯独自进镇揽工,他又不像安宝那样有秀才的名号在身,实在是愁坏了新水夫妇。

    安平跟蓝氏正商量着,家里请的短工薪水不错,自然要用自己人。可是家里都是些重活,张宇实在太小了些,不如就用大姐夫周一丁。有他来帮着照看鱼池和鸭舍, 安平腾出来专门负责往镇上送货,然后再略帮帮蓝氏,这样三人都轻松。而大姐安霞跟几个孩子足可以照看家里那几亩佃地,抽空儿周一丁还可以回家去帮帮安霞的忙,这样一来,周一丁的薪水就算是个额外收入,安霞家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至于新水家的张宇么,正好方氏那里要请个机灵的跑堂,正合适张宇。这孩子虽然大大咧咧,但做事却是妥妥实实,从不溜奸耍滑,正合适这工作。

    安平夫妇商量好这事,便各自行动去寻人商量了。安平去周家埠子找安霞商量,蓝氏则去寻方氏商量。周一丁和安霞听说这事,都高兴的不知该怎么才好,这等于是安平伸手拉了这个家一把,而且这些年也没少受他的接济,周一丁把这个妻弟看的比自己亲弟弟还重要,一再的保证,去了之后绝对勤勤恳恳,帮他弄好鱼池。

    而方氏也痛快的答应了蓝氏,这个张宇她也知道呢,就是那个没缘份的弟媳的亲弟弟,弟媳是个好姑娘,她弟弟又能差得到哪里去?再说又是蓝氏开口,方氏给了不错的薪水待遇。

    得了方氏的话儿,蓝氏才敢去跟新水提这事。新水夫妇当下高兴起来,这张宇今年也十五了,那个大大咧咧豪爽的男孩也该娶妻生子了,可是他一没工作,二不能下田种地,这么在家呆着人家谁会来说亲?这回去方氏那边做跑堂,也算是寻了份不错的工作,娶亲的事情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至于乐清, 她今年已经七虚岁了,眼看着入冬过年之后,就八虚岁。姐姐乐云现在十一虚岁,已经练得一手漂亮的女红。她此时正坐在炕上趁着安平和蓝氏不在,悄悄的绣一个绿底绣牡丹花开图的荷包。

    乐清在旁上好整以暇的戏道:“ 姐姐,这是给我做的么?真漂亮”

    乐云没好气的啐道:“小孩子家家的,一边儿玩去”

    “哦~~ 不是给我的”乐清笑嘻嘻的拱拱乐云肩膀,朝正在脚地上玩耍的乐渊挑挑眉:“乐渊,看来是给你的, 还不赶紧谢谢姐姐?”

    快三岁的乐渊小身子一下子扑向乐云:“姐姐,好姐姐……”

    乐云瞪一眼乐清,脸上终于染了一丝绯红,哄着乐渊:“乐渊乖,这不是给你的,等过几日姐姐再给你另做一个。”

    小乐渊不高兴的嘟起嘴:“我知道了,又是给那个人的姐姐你偏心”

    乐清心里狂笑,面上装作不知的:“哪个人呀? 乐渊,我咋不知道呀?”

    “张乐清” 乐云终于爆发,扑上去把乐清揉进怀里, 使劲的呵痒痒。

    姐弟三人正笑闹的高兴,刚下学堂的万修林从外面急匆匆跑进来,一边喘着气的一边道:“来了,来了一个大好的‘坏消息’”

    乐清跟乐云面面相觑:“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是谁?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万修林笑嘻嘻的一咧嘴:“你们猜”

    万修林正得意洋洋的吊张家姐妹的胃口,张明亮从外面跑进来:“乐云,乐云,有个大好的‘坏消息’,你们听说了么”待他进了院子,定睛一看,奇道:“修林你咋在这儿哩?”

    万修林笑嘻嘻的一歪脖子:“你是为什么在这儿的,我就是为什么在这儿的。”

    两人正说着话儿,外面又跑进一人,很是欢快的:“天大的好消息哎”

    ~~~~~~~

    29号了,把手里粉红扔出来吧~~

 第一百二十四章大好的‘坏消息’

    第一百二十四章大好的‘坏消息’

    修林正跟张明亮说着话儿,外面又跑进一人,很是欢快的:“天大的好消息哎”进院儿一看院子里这么多人,怔了一下,随即‘刷’的一下闪到张明亮眼前去,怒目而视的:“你来干啥?”

    张明亮拧着眉头毫不避让:“少爷了不起啊?你管我”

    杨世仁不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