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娇-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寻自已娘儿仨的不是。

    可张赵氏正处在兴头上,蓝氏说啥也不管用,她只一个劲儿的叮嘱蓝氏要好好的照顾两个娃娃,常问一些蓝三哥儿的事情,又叮嘱千万可不能叫吴氏知道了这事。

    张赵氏那里说不通,蓝事又跟安平商量了一下。安平也了解自已娘的性子,现在好儿好儿好儿,等哪一天心疼给出的玉米碜了,又得明里暗里的寻蓝氏的不是。只是现在张赵氏坚持,他们也没别的办法。再说两个娃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都瘦黄瘦黄的,安平便叫蓝氏只管将玉米碜煮了一家人吃,等娘回过味儿来再做回过味儿来的打算。

    如此,乐清一家天天玉米碜糊糊的喝着,倒也着实混了个肚饱。事情才过了四五日,老张头已可下地走动,喜欢偷听别人说话的乐荣也发现了玉米碜的事情,并跟自已的娘告上了状。

    不用说,吴氏自然大闹了一场,张赵氏与她又骂又气之余,也觉吴氏说得对。这一家子三个娃娃都是些丫头片子,自已现在这可是偏心个什么劲儿?一日两碗的玉米碜虽不多,一天一天累积起来可也不少,给那两个丫头片子吃倒不如贴补了嫁出去的两个闺女。

    这件事过去之后,张赵氏果然如蓝氏所料,不但断了老2家的玉米碜,也开始寻起蓝氏的不是来。只是她寻的不只是蓝氏的不是,连吴氏也难逃其中——张赵氏因着‘丫头片子’的话又想到了家中男孙的事情,这两个败家的媳妇儿,进门这么些年了连一个孙儿也没生出来,活该被骂吃个半饱饭也是便宜了她们

    吴氏没想到自已闹这一场虽砸了蓝氏的好事,却也将自已也搭了进去。只是对于婆婆的嫌骂她也无言以对——谁叫乐荣是个女娃娃麻不过她挨骂,乐云娘也别想好受了,哪回自已被张赵氏刮刺,都要想方设法的死活要拉上蓝氏。

    而对于张赵氏的做法,蓝氏倒并未觉得奇怪,婆婆的性子她早就猜到,早知会有这么一天,再说吃了几日饱饭,眼瞧着两个女儿的小脸蛋儿红润了些,她挨些骂受些嫌也值得了,其实以前也没少挨嫌骂,现在顶多就是跟乐清开口说话之前的处境一样了。

    一家人在争吵和半饿之中又过回了以前的‘普通生活’,只是张乐清面前却摆上了个难题,大难题——她咽不下高梁黑馍,也吃不了几口噎嗓子的豆面菜包,只能喝一点玉米碜掺了黑高梁做的粥,可那粥是每人一小碗,而且这也不顶饿啊

    刚穿来时发着高烧吃的自然是好的,烧退之后娘给买的白面馍,又有姐姐去偷拿的玉米饼子,之后便是嬷嬷一日两碗的玉米碜,白日虽吃不好,但晚上多喝点玉米碜粥也算凑合得过去,可现在……才不过两日,她已饿得头晕眼花,瘦脱了形。

    马上又要进腊月门儿,嬷嬷发了话,这几日的粥里不再掺玉米碜,全家人每五日一顿的玉米饼子饭也取消,所有的好吃食全留待着过年用。

    似乎……情况不容乐观啊……

    ~~~~~~~~~~~~~~~

    嗨嗨,小紫谢过乡亲们的支持跟推荐啦,会努力码字滴,嗷~~嗷~~

 第十二章 井中落石

    第十二章 井中落石

    “文娟,听说前儿几**公公伤着了?”乐清几日不吃饭,蓝氏没办法,只得拿出准备来年买鸡娃的那几十个大钱儿,打算去村北的小货栈里换点玉米或是甘薯之类的,先凑合一阵子。路上正巧遇到也要去小货栈买东西的大生媳妇,两人便站在路旁聊了起来。

    大生媳妇跟蓝氏是一个娘家村儿的,都是蓝家庄人,两人年纪又相仿,在蓝家庄时关系就顶不错,自嫁来了张家村儿,两人关系也一直相好。蓝氏没有姐妹,有什么体已话儿就爱跟大生媳妇说说。

    “嗯的,伤着了呢。”蓝氏应道:“在杨家做活儿时叫倒了的砖块砸了头,倒是没有大碍,这些日子养在家里,已经能下地了。”

    大生媳妇抬头望了望左右,带着几份担心的压低了声儿:“我是听大生说的,那日他正赶上,在你家门口看了个透呢。听他说乐云爹那日正不在家,你那婆婆是个爱挑理儿的,她后来没再寻你的碴子呀?”

    蓝氏摇摇头:“那倒没有。安平那日是上蓝家庄接我们娘儿仨去了,可大哥却是出去寻酒去了,我婆婆只是训了大哥一通,倒没数落安平。不过,这事儿也多少沾了文陵的光。”提到蓝文陵,蓝氏嘴角浮起一丝笑意:“那日多亏文陵来送我们娘儿仨,遇上家中没有主事儿的,他便给安排了,事后我婆婆可是把文陵好一顿夸,还送了两斤白面去我娘家家里呢。”

    “啧啧,这事儿我也听说啦。”大生媳妇不屑的扯扯嘴角:“你那婆婆可真是会过日子,这么大的事儿,就送两斤面白,也真有脸跟我婆婆那可真是一样儿一样儿的”说完,气愤的眨了眨眼,又转了话音儿,脸上也带了喜色:“说起来,你家那蓝三哥儿可是个好人才那脑瓜子灵活,嘴又能讲,人又长得俊,啧啧……”

    听有人夸文陵,蓝氏只是抿着嘴轻轻的笑着,并不言语。

    大生媳妇又道:“哎,我可听大生说了,那日围在你家院外的乡亲,可有不少打听你家文陵的呢。我估摸着呀,是瞧上他,想叫他当女婿那哈哈”

    听大生媳妇这么说,蓝氏眼中也浮起一丝喜气,眼神也亮了起来,随即又暗了下去,长叹一声:“唉,就我娘家那光景,别的不说,连个屋子都没有。人家一打听,还不都吓跑了?”

    叫蓝氏这么一提,大生媳妇也顿住了,半晌,拍拍蓝氏的肩:“文陵是个好娃娃,家里虽然光景不行,兴许他自已能闹腾着折腾出个好光景呢?”

    “他做个只出苦力不见大钱儿的白役,能有啥好光景?”蓝氏完全陷入到对于娘家一家的贫穷困境的忧愁中去,眼角即刻便挂上了泪珠。

    见蓝氏这副模样,大生媳妇忙安慰:“得啦,得啦,你这是干啥?还没有的事儿,想那么多做甚哩?兴许那日在你家院外打听文陵的人里头,就有不嫌穷,愿意跟着文陵的姑娘那,你急个啥?”

    蓝氏刚抹两下泪,身后就传来吴氏的声音:“哦哟,乐云娘。”说着,人已到了眼前,抬眼瞅了瞅前面不远处的小货栈:“你咋在这儿哩?要买什么啊?”

    “我不买啥,正路过这儿,遇上大生媳妇儿就说两句呢。”蓝氏忙紧了紧身上的钱袋,可不敢叫吴氏知道她身上还有娘家给的钱,要不这多事的大嫂不定要闹出什么妖娥子。

    “啧啧啧啧”吴氏‘啧’了半天,来回瞟了瞟大生媳妇儿和蓝氏,又道:“你这是在家里受了啥委屈,出来诉诉苦啊?瞧这眼角还挂着泪花儿呢,这要叫咱娘知道了,她可不让的”

    “安民嫂子,你这是说啥哩”大生媳妇见吴氏又想寻事,忙开口道:“我跟乐云娘这是正说到她娘家的蓝三哥儿娶妻的事儿那,那娃娃长得俊,也肯吃苦,可是家里穷,都十六了至今连处屋子都没有,乐云娘这不是愁得才落泪麻”

    “哦~~”吴氏点点头,一副明了的样子,可回头到了张赵氏面前,就打上了坏心眼儿:“娘,这回爹受伤,我可是从娘家拿了我哥编的两个竹蒌子回来,咱家的竹蒌子烂了正要换,这也是省了钱,算是我一份心意哩”

    张赵氏点点头:“是省了竹蒌钱,你哥的手艺越来越好,这竹蒌比一般的耐用”

    吴氏紧接着又道:“那乐云娘没意思意思?”

    “乐清刚病这一场,她手里啥也没有,咋意思?”张赵氏望向大儿媳,预感到向来爱搬事的乐荣娘这回又是捉到了乐云娘的错处。

    “她咋没有了?刚我还看见她去货栈买东西那”吴氏扭了扭身子:“而且还站在个街头上,跟大生媳妇抹泪儿呢,她那是嫌咱家丢人丢得不够,出去显摆了呀?”

    张赵氏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吴氏见火候差不多,扭身便回东厢去了,心中暗暗高兴着今晚儿蓝氏回来可有她好受的反正她每日里也没少挨骂,叫蓝氏多挨些,她心中还能好受点儿。

    吴氏的算盘打得好,只是她与张赵氏的对话却叫乐清听了去,乐清忙拉着乐云便出了门儿,将娘亲堵在回家的路上。

    天将入夜蓝氏才带着两个女儿回来,家里的男人们早就下了工,饭也备好了,张赵氏正气冲冲的坐在堂屋里,吴氏坐在一旁兴灾乐祸的笑着。

    蓝氏见了,不紧不慢的领着两个女儿进了门,将手中两只纸包搁在桌上:“娘,我爹受这一场伤,我也没啥好给的。这是上回乐清发烧时娘家给的几十个大钱儿,我寻思着换点金贵东西叫我爹吃,诺,今天趁空儿就去买了些点心,你也别嫌弃。”

    原来是这样张赵氏脸上顿时缓和了许多,又转头剜了吴氏一眼,喜滋滋的收起点心:“还是你有心,诺,饭都备好了,赶紧去洗洗,要开饭了。”

    “嗳”蓝氏转身出了堂屋,眼中却带着心疼和愁苦,自已手里可一共就那么点钱啊,这回一下子换了点心,明儿可叫乐清吃什么呀几天里,她都饿得瘦了一圈儿了。

    吴氏没想到会这样,自已搬石头砸了脚,只恨恨的剜着走出门去的蓝氏。

    蓝氏心里根本没空儿去怨吴氏,她再不给小乐清弄点东西吃,小娃娃可要饿死了吃过饭一回屋,蓝氏便与安平商量着,安平明日就请一天假,就算是借,也得去弄点细粮回来。

    只是张家村儿本就是个穷村儿,这时又已然进了腊月门儿,各家的存粮都已吃得差不多,剩下的一点也要留着过年关用,哪有富余的再借给张安平?

    两人忙活了一上午都没借下一粒粮,正急着,整一上午不知跑去哪里的小乐云从外面回来了,举着一只小荷包:“米”

    那小荷包是蓝氏用布头给她拼的,平日里装个小物件儿用,装不了多沉的东西。此时接过小荷包掂在手里,竟也有个小半斤沉打开袋口,里面果然是白花花的大米

    蓝氏与安平同时狐疑的望向小乐云,两个大人忙活半天都没弄来一粒米,她一个要过了年才到七岁的小娃娃,去哪弄来的半斤白米?

 第十三章 米从何来

    第十三章 米从何来

    白米是正经的细粮,虽然张赵氏允许开小灶,但也不能太张扬,何况若是叫吴氏看见了,她顶少要把乐荣塞过来跟着吃一碗的。

    蓝氏拉着乐云和安平进了西厢,寻了只木盆盛着,才将小荷包整儿个的翻过来,翻出的米在木盆里零零散散的占了挺厚的一层,约摸着得有大半碗米,足够熬两锅稀米粥的了。

    “乐云,你这是上哪家去借的?等咱有了米,也好还人家。”安平拉着乐云又问了一声。

    “嗯,再说人家借咱东西,也算是个人情,得知道是欠谁的呀。”蓝氏也道。

    小乐云自进门家之后,只说了一个‘米’字便再不言语,此时更是闷头不吭声,任蓝氏和安平怎么问都不再张嘴。

    安平只好叹口气,拉过蓝氏悄悄道:“我看她怕也是上门去哭求人家才得来的,不好意思再对咱们讲。这样吧,这米你先叫乐清吃上,等我从别处筹借来,再给乐云,叫她从哪家借来的再还到哪家去,不就成了?”

    “也行。”蓝氏点点头便急匆匆淘洗了一半,放在火炉上煮上了,乐清立在一旁眼巴巴的望着还未冒热气的锅。唉,她也是没办法,从锦衣玉食的现代一下子穿越到这么个地方,穿的也就罢了,吃的她实在是适应不了。

    不是乐清娇情,她已经努力适应这里了,可这高梁面,豆面菜包子的,吃上一顿两顿的还行,若是顿顿这么吃着,甚至连个玉米饼子都见不到,那嗓子整日里就跟划着了火似的,又痒又痛,她实在是咽不下呀,要是再这么‘适应’下去,怕是不死也要去了半条命。

    现在有了米粥,再掺着那些黑面馍馍嚼着吃也还能好些,等她渐渐适应了,再慢慢的减少米粥,以后就可以跟着一家人一起吃粗粮饭了。

    “我说孩子爹。”趁着煮粥的工夫,蓝氏拉着安平进了里屋,又悄悄的说开了:“你说乐清这是不是开口说话以后,嗓子就变娇情了,再吃不得粗粮了呀?”

    “那谁知道的,左右现在总是开了口,以后就算是天天日日的米粥伺候着也愿意。”安平拧着眉掏出旱烟,点上一锅,抽了一口又道:“这点儿米就算是只给乐清吃,恐怕吃个两三天也就没了。今儿下午我再出去跑两家儿试试。要是实在不行,明儿我就去趟周家埠子,要是周家埠子也没有,那就再跑趟临月村”乐清的两个姑姑,大姑嫁在与张家村隔了一个村子的周家埠子,二姑嫁在临镇的小村里,名唤临月村。

    蓝氏悠悠叹口气:“现下咱们都没分家,挣的都是家里头的,借的却是顶着咱们的名头,到时咱拿什么还呀?”

    “呼~~”安平长长的吐出一口白烟,将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开口道:“等安宝成亲了就好了,安宝一成亲,咱就分家……”

    蓝氏不再言语,颤动的睫毛缓缓垂落下去。安宝,安宝,安宝今年才十一岁呀,等到他娶妻,少说得四五年,若是拖上一拖,六七年也是有的,那时候,乐清也都长大了……

    这一日,乐清在堂屋里吃了几口黑面馍,回西厢又喝了一碗米粥,这才终于感到小身子有了些力气,饱饱的舒服的睡了一觉。她也知道爹娘跟小姐姐都在为她的事情操心着,可干着急也没用,她只能尽快使自已适应这里的生活。

    因为已请过一天假,不好再去请,再说请一天的假就得扣一天的工钱,请多了张赵氏也不愿意。所以第二日一大早,张安平便起了,他要在上工前去一趟周家埠子,然后再赶回来直接去上工。不管借没借到,中午头儿都会回一趟家跟蓝氏说一说。

    到了中午,蓝氏焦急的等来了安平,他却两手空空——大姐安霞那儿也紧巴得很,筹不出什么来给他。

    安平搓搓手:“先别急。我今儿下了工就去一趟临月村,上安红那儿看看去。估摸着得酉时后才能回来了,你叫娘给留点饭就行了。”

    “安红那儿……我瞧着你还是别去了”安红与蓝氏的关系一向不怎么好,蓝氏犹豫着:“要不,我去大生媳妇那儿瞧瞧去。”

    “大生媳妇?她家的光景比咱家还烂哩”安平叹气的工夫,看见小乐云从东头过来了,手里依旧提着那小荷包,小荷包鼓鼓的,沉甸甸的样子。

    “米”依旧是一个字,小乐云将荷包递与蓝氏便闭嘴不言了。

    这次的米放在手里依旧是小半斤沉的样子,蓝氏与安平对视一眼,觉出些不对劲儿来,安平拉住乐云:“这米……你上哪借来的?”

    乐云只是不作声。

    安平见状,顿时火了,举起厚大的手掌来:“你……你是不是去偷了?啊?”

    乐云依然不作声,气得安平举在半空的手就要往下落,正巧叫刚出门的乐清碰上了。乐清一见蓝氏手里的荷包和几人的架势就明白了七八分,忙上前拉住安平:“爹,我来问姐姐”

    “唉”安平长长的叹一口气,抱住头痛苦的蹲到一旁去,都是他没本事,娃娃吃不上饭,连个米都借不来,倒叫乐云小小的年纪整日里也跟着操心。

    “走”乐清拉着乐云跑进了西厢:“姐,咋回事?”

    “反正不是偷的。”乐云只有跟乐清在一起时,才舍得说几句话。

    “那咋来的?你跟爹说说不就得了,瞧把他气成那样儿,下午还得上工去呢”乐清也觉得这米来得蹊跷,但她决不相信这是乐云去偷的。

    乐云却依旧不肯说出真相:“反正不是偷的,你吃就是了。”

    乐清知道若是问不出来,不但爹娘要生气,乐云还有可能要挨打,她不想因为要给自已寻吃的,一家人却产生了矛盾,咬咬牙:“你若是不说,我就不吃”

    哪想到乐云却伸手捏住她的两腮,使劲儿往外拉:“爱吃不吃”

    “啊~~~哎”乐清痛叫一声,无奈的看着乐云转身出了屋子,心里盘算着,乐云即然不肯说,那这米指定不是借来的,她又不可能去偷,这么小的人儿也不可能是出去做活儿赚来的,那到底是哪儿来的??

    又转念想到,这个家实在是穷啊,为一点米都要折腾成这样儿,自已虽然要过了年才满三岁,现在就拿现代人的金手指来发财虽是有点太早了容易引人怀疑,但就算冒险也得弄点小财路了,哪怕稍微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呢?

    ~~~~~~~~~~~

    喜欢本书的乡亲们就请收藏吧,嗨嗨,顺手投投推荐小票子~

 第十四章 乐云的办法

    第十四章 乐云的办法

    当日下午,安平下了工又去了一趟临月村。不出蓝氏所料,果然是两手空空的回来了,而且还一脸的阴沉,显然是安红又不知说了些什么。

    无奈之下,蓝氏只好先拉安平进了屋,先去主屋跟老张头和张赵氏打过了招呼,才进了西厢,安平一边吃着热在火炉上的留饭,一边沉着脸与蓝氏商量这米该去哪里拆借。

    “要不,明儿我去大生媳妇那里瞧一瞧,有没有的,去一趟总也是不亏。”蓝氏一边说着,一边从锅里盛了一碗米粥递给旁上的乐清,总共就那么点点米,做的米粥都是紧着乐清喝的,安平和乐云两个从来连手都不沾。

    “嗯……”安平长出一口气:“安红那儿是指望不上了,而且我听她那话头儿,这事儿指不准就能叫大嫂知道,到时还不知她要怎样闹哩。这事若真是叫大嫂知道了,那倒也就豁出去了,我就直接去跟咱娘要粮大不了就当是借下的,以后再想法子还上。”

    乐清在一旁见父母都为着自已的事发着愁,心里也不好受,忙童声童气的安慰:“爹,娘,乐清肯吃饭呢那黑面馍现在也能吃上几口,再过些日子,也能与你们一样,顿顿都吃黑面馍”

    “好孩子”蓝氏欢喜的抱过乐清进怀中,就如安平说的那样,只要这孩子能开口说话儿,哪怕是叫他们天天价儿的细粮伺候呢,他们也愿意

    第二日,蓝氏便去了一趟大生家。出乎意料的是,大生媳妇那儿正好偷存了点细粮,听说了这事,二话不说便借给了蓝氏,总共有两斤白面,五斤的玉米面,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