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母仪天下 完结-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瑶从寝殿出来,赵佶并没有过问向太后究竟对她说了些什么,他只是想像儿子一样陪向氏走完最后一程,至于以后的事情,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太后怎么样了?”

    “用了一盏参茶,也服了药,精力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圣上如果进去陪太后说几句话,太后应该还是会跟高兴的。”

    “好,你也辛苦了,回去歇歇吧!”

    向太后对赵佶这个儿子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事实上,如果跟赵煦相比较的话,不会有人让她不满意的。

    “看来哀家是没有办法看到贤妃生下皇子!”

    “母后怎么能这么说呢,不过是天气凉了,母后有些不适应罢了,等到春天暖和起来了,母后自然就好了。”

    “你就会哄我开心,不过我倒是真想看一眼皇孙。”

    赵佶笑道,“母后岂止能看一眼,还得看着他将来长大了娶妻生子呢!”

    向氏做梦都没想过那一天,让赵佶这样一说还真觉得很窝心,她若是能亲眼看见,不知道该有多好。

    “但愿刘氏这一胎能生个男孩。”

    赵佶的心里倒情愿是个女孩儿,可是他还是顺着向太后的意思说道,“母后这样诚心的侍奉佛祖,佛祖必然大发慈悲让母后心愿得偿,到时候不仅仅刘氏能生个皇子,韦氏也一定是个皇子的。”

    向太后被赵佶说的心花怒放的,“你这孩子越发的会哄人,哀家倒是有件正经事情要交代你,如果刘氏果真产下皇子,你就立她做皇后吧!”

    赵佶绝不会让除了世瑶以外的任何女子住进坤宁殿,这根谁能生儿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哀家知道你对刘氏不是那么满意,但是娶妻当娶贤,刘氏虽然平庸无奇,但是却胜在贤良淑德。你看你皇兄就知道了,立一个称职的皇后该是何等要紧,刘氏出身虽不显赫,但是还算清白,如果有个儿子,立她为后也就合情合理了。”

    “母后放心吧,儿臣自会斟酌!”

    “哀家时日不多了,只有这么一件事放心不下,你一定要答应哀家,不可敷衍了事。”

    赵佶浅浅笑道,“是,儿臣答应也就是了。”

    如此向氏才算安心,然而赵佶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她却是永远都不能知道了。

    三日后,向太后驾崩,皇帝辍朝七日,举国哀悼。

    向太后的丧礼极尽哀荣,皇帝钦定谥号为钦圣献肃皇后,她平淡寡味的一生,却在赵佶的笔下被无限的夸张放大,以至于世瑶有时候都怀疑,他们所歌颂赞扬的那个人,还是不是这位向太后。

    “孟氏,太后遗诏可在你的手里?”还没等丧礼结束,朱太妃就不可耐的寻上了世瑶。

    “太妃怎么知道太后留有遗诏?”

    “太后亲口答应哀家的,难道还能有假不成,你成天侍奉在太后身边,不在你手里又能在谁的手里?”朱氏难得聪明一次,她深知向氏跟高氏那个老虔婆一样,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孟世瑶。而遗诏在她的手里,总是让她心里不安,因此她也顾不得什么场合,一定要赶紧把遗诏拿到手。

    世瑶面带好奇,“我的确是替太后草拟过一纸诏书,但是却跟太妃无关。”

    “你胡说!”朱氏的眼睛眉毛都立了起来。

    “遗诏是我亲手所写,我心里当然最清楚了。”

    朱氏急了,“是与不是,拿出来看过才知道!”

    世瑶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太妃确定要看?”

    “当然!”

 第二十章 末日(下)



    朱太妃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向氏死了太后明明就应该是她了,怎么会变成了陈青莲?

    况且,就算不是她,也不应该是陈青莲啊!

    “怎么会是她?”朱氏失声尖叫道。

    世瑶淡淡的笑了笑,太妃的反应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她缓缓的收起诏书,慢条斯理的说道,“陈贵仪乃是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追封为太后有何不可?更何况,这是皇太后的遗命,就算是太妃,也不便有所异议吧?”

    朱太妃眼睛都红了,歇斯底里喊道,“这绝不可能!哀家乃是哲宗皇帝的生母,皇太后驾崩,就应该立哀家为太后。”

    赵佶若有所思的看了眼世瑶,他心里很清楚,依着太后的脾气秉性,首先要尊崇的一定是这位朱太妃而不是已经过世多年的陈太妃,这各中的情由,他也只有问过世瑶才能知道。

    “太妃。”赵似沉着脸喝止他的亲娘,旨意已经是这样了,再闹也没有意义,就只是平白的遭人耻笑罢了,他上前伸手拉住太妃,“太妃也累了一天了,先回去休息吧。”

    “你……”太妃对自己这儿子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她颤巍巍的手指着赵似,“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一回!”

    赵似觉得自己已经够明白了,换了他是太后那个位置,也不可能让太妃作太后的,只不过,突然之间提起陈贵仪,多少还是有些突兀。“好了……”他温和的拉住太妃,“我送太妃回宫歇息。”

    “我不回去。”朱氏怒冲冲的嚷道,“这一定是孟氏搞的鬼。”

    赵似低声劝道,“旨意上有太后金印,不管是谁搞鬼都是没用的。”

    “你才是个没用的!”朱氏咬牙切齿的说道。

    世瑶冷眼瞧着赵似把朱氏拉出去。心知她下一步一定是要去太庙哭先帝,她现在是希望一切闹开了之前,赵似能够离开京城。

    “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皇太后的丧礼一结束,世瑶就找到赵似问到。

    “怎么听你这意思,倒像是迫不及待的要赶我走呢?” 赵似最近被折腾的精疲力尽,对世瑶也没有个好态度。

    世瑶并不否认,而且她希望赵似走的越远越好,毕竟,想让皇帝放过太妃是没有半分可能了,“你难道不觉得赶紧离开京城。对你和太妃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赵似心里也明白,他离开了太妃就闹不起来,还有那个李二眉。应该也能消停一阵子,但是,太妃毕竟是他的亲娘,眼下这情形,他有些放心不下。

    “不知道蔡王听说了没有。近日李二眉姑娘手执圣瑞宫的令牌频繁的出宫,而且,她的目的地好像不是蔡王府吧?”

    赵似当然知道她去了哪里,但是他没办法跟世瑶说,他娘为了太后的位置,几乎都要崩溃。李二眉在旁边出了多少的馊主意,就连他这一向不问世事的人都觉得是在瞎胡闹,可是他娘偏偏信服的很。两个人成天再起胡琢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走得了。

    “蔡王可想过,再这么下去会是个什么结局?”世瑶不忍心骗他,告诉他你走了之后皇帝会善待你的亲娘。可是他要是不走的话,搞不好要跟太妃一个下场的。

    “要不我先把李二眉送走?”

    世瑶笑了笑。“太妃是否同意暂且不提,你觉得李大姑娘能跟她妹妹分开吗?不如这样吧,你去跟李大姑娘商议商议,我瞧她十分住不惯宫里的样子,她现在怀着身孕呢,你总该顾及她的想法。”

    赵似许久都没能跟李大眉说几句贴心的话了,太妃从旁干涉是一方面,他自己也有些躲着李大眉的意思。他害怕李大眉开口要求离开,他无法拒绝,又不能扔下自己的母亲不管。可是现在李二眉越闹越出格,他也不能再听之任之了。

    李大眉困在宫中的这些日子,都快要恨死赵似了,她眼看着自己的妹妹越来越离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可就把邪火都撒在了赵似身上,至于赵似有多少为难,她是顾不上也管不了。

    “眉眉,你就别生气了。”赵似小心的陪着不是。

    “我哪儿有什么资格生气,不过是烂命一条,任人摆布罢了!”

    听说孕妇的脾气都不好,赵似只能跟自己说要忍耐,他调整了一下面部表情,谄笑着说道,“眉儿你千万不要这么说,你也知道的,皇太后的事情刚刚过去,我们是想走也走不了啊!”

    赵似说的虽然是实话,可是李大眉的心中仍然懊恼,“你就留在这里好好的做你的王爷吧,送我跟二妹离开。”

    “这怎么可以?”

    “怎么不可以,我在这儿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我现在就要离开,马上就要走!”

    “你是我的妻子你能上哪儿去?”赵似也急了,抓着李大眉是暴跳如雷。

    “我是你的妻子?”李大眉冷冷的笑道,“我不过是个卑贱的船娘,如何配做蔡王殿下的妻子!”

    “不是的,不是的!”赵似慌乱的解释着,“你就是我的妻子,我心里只认定你一个人的!”

    “你少拿话哄我,太妃怎么可能让你娶一个船娘。”

    “你知道就好。”太妃冷漠的声音却从假山后传了过来。

    世瑶站在榴花冈上远远地瞧着,唇边浮上一抹淡淡的笑意。

    “蔡王现在已经够头疼的了,娘子为什么还命人通知太妃呢?”云纤见风起了,替世瑶紧了紧斗篷,一边随意的问了句。

    “除了太妃,你说还有谁能让蔡王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娘子为了蔡王还真是煞费苦心!”

    世瑶面带苦笑,“我也是为了我自己,只有把这件事情了了,咱们才能回去。”

    云纤叹了口气,“眼看着就年下了,娘子肯定走不了。”

    “再晚也晚不过明年春天。”世瑶神色复杂,有憧憬,也有些失落,“回去叫魏紫准备准备,这边的事儿一完,咱们就回瑶华宫去,明天春天就可以回家了。”

    “娘子不回府上去住吗?”云纤老子娘都在孟府,自从跟着世瑶进了宫,就算是把家人抛在脑后了,如今娘子出家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提起,在她看来回孟府去也是理所当然,而她,也真有些惦记家人了。

    “还是算了吧,瑶华宫清净。”莫名的,世瑶就是不想回去,她心里总是觉得自己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连累家人,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见的好。

    “娘子担心少夫人?”

    “她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不连累忠厚,我就是她的小姑子,现在忠厚有了前程,她谢我还来不及呢!”世瑶瞧了瞧云纤,“知道你想家了,你先回去住几日,我有一样东西送给你老子娘,到时候替我带过去。”

    “奴婢怎么敢当娘子的赏赐。”

    “跟了我这么多年,没什么担不起的。”

    云纤虽然没有问,但她心里一直很奇怪,给府上的东西,从来都是写好签子让人送回去,有时候就是下人也有份,她老子娘一向都有这个脸面,这是这一次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还值得这样郑重?

    世瑶但笑不语,只命人去请了姚古过来,除了他,也没谁能帮助赵似离开京城了。而赵似这次一走,想要回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姚古一直把赵似送出了河北,世瑶后来听说李二眉是被打晕了带走的,她醒来的时候闹了起来,又被打晕了才肯安静。赵似让姚古给世瑶带回来一封信,世瑶不用看也知道是请她照顾太妃的,这是她没办法做到。

    赵似这一走,太妃几乎都要气疯了。向太后去后,宫中皆以秦太妃为尊,两人仇怨不浅,这朱太妃的日子就可想而知。而那朱氏从来都不是能够忍耐的性子,她这辈子也就受过宣仁皇后几天的气,可是到了最后,她还是赢家。秦氏不过是个才人,原本给她提鞋都不配,现在反而要受她的气,这让她如何忍得下去。

    “娘子,不好了,太妃出宫了!寿康公主敲响了登闻鼓!”

    云纤慌慌张张的,也不知道她是说哪件事不好了,不过,世瑶却知道这二者是大有关联。

    赵佶一直都想要除掉太妃,但是因为赵似,他并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让她暴毙就算完了,寿康公主为此还找过世瑶,她坚决不肯让太妃这么便宜的死去,世瑶劝了几回,她虽然没听进去,但是也不敢贸然行事,此番敲响了登闻鼓,想来也是得到了赵佶的首肯。

    登闻鼓自太祖皇帝设立到现在,鼓院的规定是一再的更改,如今,只有敌国围城及皇太子薨才能敲响,寿康公主,这是要让朱氏跟赵煦永不得翻身了。

    “朱太妃是往太庙去了吧?”

    “应该是的。太妃一身缟素,还让宫人把守门的侍卫打了。”

    朱氏还真是不知所谓,不过,她倒也省了赵佶许多麻烦。寿康公主这一状告下来,赵佶就算是接了也不能审问太妃,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祭告了太庙,打着宣仁皇后的名号行掩耳盗铃之事。

    “咱们也准备准备,这出戏可少不了咱们。”

 第二十一章 送别(上)



    有人敲响了登闻鼓,很快就传遍了各个衙署,没多会儿的功夫,皇亲贵胄、王公大臣就都急忙的往大庆殿赶。可是还没到大殿呢,人们就看见寿康公主高举着奏章跪在殿外。有几个还算是熟悉的,上前劝了两句,“公主,有什么话上殿去说吧,您这样圣上也为难不是?”

    寿康公主流着泪摇了摇头,“圣上要是不接我这诉状,我就跪死在大庆殿前。”

    吕大防七十多岁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若不是有重大事件,他根本就不会上朝。而他这一路着急忙慌、担惊受怕的,没想到竟然是寿康公主在闹脾气。这老头儿岁数也大了,脑子不如年轻的时候好使,他也不想想,寿康公主这身份,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能这么委屈自己吗?

    “您这是何苦,您可是圣上的姑姑,有什么话不好说,擅自敲响登闻鼓,这罪过可是不小,赶紧随老臣上殿去吧,我们一起给公主求求情。”吕大防也是好心,谁的面子都不看还得看宣仁皇后的面子,宣仁皇后就剩这么一个女儿了,可不能再出什么差错。

    “国老,本宫是真有冤枉!”

    寿康公主虽然没有前朝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样的盛名,但也不是那软弱可欺的,她能有冤枉,任谁听了都不敢相信啊!众人正要细问,就听见有内侍出来传旨。

    赵佶只叫了几个年长的宗室和最信任的大臣,其他的人,又都给遣了出去。而内侍也没宣寿康公主,她依然在殿外跪着。

    吕大防一上殿,就想开口给寿康公主求情,可是他还没有说话,赵佶就先说道。‘寿康公主所述之事,让朕十分为难,请众卿进来就是商议商议,怎么把公主给劝回去。公主擅敲登闻鼓的事情,朕不会追求,众卿也不必求情。‘

    皇帝这样一说,众人自然就要问了,寿康公主所诉之事究竟是什么,否则,茫无头绪的。也不知道从何劝起!

    赵佶沉默良久,仍有些难以启齿,吕大防渐渐看出些不妥来。出班跪奏道,‘启奏圣上,寿康公主所诉之事,如果只是圣上的家事,臣等自不便多问。若是与国有关,那么,还请圣上明言。‘

    赵佶似有些许无奈,过了半天,才对内侍说道,‘请寿康公主进来。‘

    寿康公主跪的久了。脚底下都有些不稳,赵佶也没让她行礼,反而命内侍给她看了座。

    “公主。此时众卿皆在,公主可要想好了再说。”

    寿康公主淡淡一笑,扶着内侍的手臂跪了下去,“臣有天大的冤情,请圣上明断。”

    赵佶叹了口气。“姑母定要如此吗?”

    寿康公主抿着嘴唇,用力点了点头。“父母大仇,不共戴天!”

    大臣们一听就都吓傻了,她的父母是谁呀,英宗皇帝和宣仁圣烈皇后,这两位若是有什么冤情,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不过,很快众人就缓过神儿来,都是久历朝堂的老人儿了,自然不可能忘记宣仁皇后的那点旧事。

    宣仁皇后的死因从来都是很令人怀疑,然而,那时候哲宗皇帝尚且在位,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后,对此事只字未提,朝臣们自然也不会滥言生事,可是,寿康公主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事情就不可能不了了之。

    寿康公主从绍圣八年宣仁皇后生病,一直说到了皇后过逝,这中间诸多疑问,倒也没有夸大其词,然而,不管她怎么说,都没有证据。

    “当年的事情,朕跟太后心中都存了个疑影,寿康公主这几年也反复申诉过了,可是,终究是没有凭证,朕也不能因为这些疑惑就认定太妃有罪,所以,公主还是回去吧!”

    “当年崇庆宫的宫人虽然全部遇害,但是哲宗皇帝的乳母窦氏还在宫中,甚至圣瑞宫的旧人也都知道内情,圣上一审便知。”

    “太妃乃是先帝的生母,朕如何能够审她?”

    “赵煦纵然生母毒害祖母,罔顾人伦,天理不容,哪里还配做皇帝,又有什么资格供奉于太庙?”

    “姑母,此事毕竟没有凭据,不可诋毁先帝。”

    “圣上既然不便审问太妃,但是有一人也是亲历此事?”

    赵佶心里一紧,他本意并不想把世瑶扯进来,可是寿康公主话一出口,想拦也拦不住了。他神色微微有些不满,淡然问道,“不知道公主说的是何人啊!”

    “被朱太妃逼害离宫的前皇后孟氏。”寿康公主知道赵佶袒护孟氏,但是她如果不把孟氏牵扯出来,事情可未必能如她所愿!“赵煦宣称是因为孟皇后落水惊了宣仁皇后的驾,倒是宣仁皇后旧疾复发不治而亡,当时的情形,请孟皇后来了一问便知。”

    谁都明白宣仁皇后不可能因为一个孙媳妇落水就给活活吓死,世瑶把前因后果说完之后,众大臣的脸上可就都太好看了,认真追究起来,已经过世的哲宗皇帝也是有罪的,那么,这事情可是该如何了局呀!

    “孟娘子。”吕大防拱手施礼,“你说的可都是实情?”

    “自然!我落水之后很快就救了上来,御医只说受了点惊吓,醒来就没事了,随后宫人们把消息禀报给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还命人赏了些药材,可是,报信的宫人还没回到北五殿,就传出太皇太后驾崩的消息,这可不是大有蹊跷?”

    世瑶刻意隐去了是童贯救了她,她不能让赵佶跟这件事情扯上半点关系,陈贵仪的死因是最可疑的,可是赵佶却半个字都没有提起,为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众大臣商议了半天,都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可姑息,太妃虽然是先帝的生母,也不能不对宣仁皇后有所交代。而要审问太妃,当然得先祭告列祖列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