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娘无须操心。保重自己才是要紧,月辉公子的事情。还得娘娘想办法才行!”
“我有什么办法,连面儿都见不上?” 苗氏务必疲惫的说道。
焕春顺着窗子瞧了瞧房顶上的积雪,轻笑着说道,“娘子忘了,圣上每年下雪的时候都回去伫风殿赏梅,前些日子刚刚下了雪,圣上恰好没空,但是,早晚他会去的,娘子只要把握好时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是去怀念孟氏跟林氏的,我去做什么?”苗氏也算有自知之明,不愿意自讨没趣,而没了贵妃的教导,她也还算是自重身份,更不像辱没了自己的高贵的血脉。
“现在还顾得了这些,总得先见到圣上在说。贵妃娘娘……”
“好了!”苗氏烦躁的打断了焕春,她是真心不愿意再听贵妃娘娘的丰功伟绩,她初入宫时那么多的周折,大半出自贵妃之手,而后莫名的非要害死献愍太子,也是贵妃一个人的坚持,可是,如今在承受苦果的却是她!
然而,焕春并不知道苗氏的心里是在怨恨贵妃,她心里知道在对待献愍太子一事上,她们的意思都是一致的, 因此,她还是滔滔不绝,把贵妃昔年的经验传授给她。
“我知道了,我会看时机去做的!”
焕春这才满意的退了下去,眼中都是阴狠之意。
苗昭仪心里虽然不情愿,但是却没办法不去见伫风殿,毕竟这是唯一的希望了,脸面什么的,都是多余的东西。
“娘娘,圣上的规矩娘娘是知道,没有宣召任何人都不得踏入伫风园啊!”守门的太监们拦在了苗氏的身前,任凭苗氏说什么,他都不肯放行。
“本宫有急事要见圣上,你快点让开,圣上怪罪下来,自有本宫承担。”
“这……”那太监可是一脸的为难,这几年擅闯伫风殿的嫔妃可是不少,当然了,圣上虽然震怒也不会把她们怎么样,最后倒霉的都是看守的太监,然而,这位苗昭仪虽然失了宠,但是却是宫里除了贤妃位份最高的嫔妃,他也不敢轻易开罪。 “还请娘娘恕罪,实在是圣上有旨,奴才不敢违背啊!”
苗氏正要说话,却又个太监突然看见了端王赵佶,他忙上前几步,行了个礼便说道,“参见端王殿下,陛下正等着您呢!”
“好!”端王和煦的笑道,“简王到了吗?”
“回王爷,简王殿下还没到,奴才还以为简王跟您一起呢!”
“本王今儿也没见到他,你们赶紧在派人去找吧!”赵佶说着话,却看见了在门口纠缠的苗昭仪,随口问道,“昭仪有什么事?”
那太监摇了摇头,“奴才也不知道,可是却不敢违背圣旨放昭仪娘娘进去。”
“行了,你下去吧!”那太监像得了大赦一般,可算是把这烫手的山芋交了出去。
“见过昭仪娘娘!”
这种事情让端王撞见,苗氏这心里可是又羞又恨,可是她面上还不能流露半点,只能还了半礼,叫了声“端王殿下”。
“昭仪娘娘到这里,是否有要事求见皇兄?若是紧急之事,我倒是可以替昭仪通传一声。”
苗氏心里暗想,端王既然在这儿,很多话她也说不得,可是现在,要是说没事,显见她是为了争宠而来,她也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那就劳烦殿下了!”苗氏无奈的说道。
“举手之劳而已,还请昭仪稍候!”
赵佶心知她是为了苗月辉,虽然他的死活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能卖苗氏一个人情,他又何乐而不为,即使苗月辉当真因此而无罪开释,那也跟他没有关系。
赵煦自然也知道苗氏是因何而来,哪里有心情见她,在想起若不是她,自己的儿子也已经四五岁了,心里就更是烦的很,“好好的日子你要提她,可不是扫兴!”
赵佶可是把赵煦的心思摸得透透的,知道他虽然是这样说,还不至于真的生气,因此,他笑的越发的温和,“臣弟在门口看见昭仪甚是着急,又不知她所为何事,臣弟不便询问,所以这才替她通禀一声。”
“你倒是对谁都好!”赵煦不耐的说了一句,随后对身边的太监言道,“去传旨给昭仪,让她先回宫去,朕有空就过去看她。”
太监们自然领旨去了,赵佶却说道,“皇兄就不问问昭仪所为何事吗?”
“她能有什么事儿,还不是为了她那个哥哥!”
“苗侍讲的事情臣弟也是略有耳闻,他的过错虽然不小,但是毕竟是昭德郡主的儿子,还请皇兄就从轻发落了吧!”
“这事儿你别问,朕自有分寸。今天朕叫你过来,品茶论诗,不可被这些俗事搅扰。”
这皇帝每年也就是落雪的时候会有品茶论诗的雅兴,并且还不许嫔妃打扰,赵佶不愿去想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小心的应对着皇帝的问话。
“她一切都还好吧?”赵煦突然的问到。
“都好。”赵佶知道皇帝问的是谁,也没想隐瞒,“每天跟着住持师太诵经,倒也清净自在,三公主养得也好,每次去都长高不少。”
赵煦给自己斟了杯茶,淡然说道,“也就是你跟老十三,还肯去常去看她!”
赵佶坦然笑道,“毕竟小的时候受她颇多照顾,臣弟不敢忘恩。”
这是赵煦喜欢听的,而不敢忘恩的弟弟,他也喜欢。当然,他也不怕世瑶会跟赵佶说什么,他相信世瑶一定希望赵佶好好活着!
“你是个懂事儿的,老十三那个专门让朕头疼的家伙,居然也肯常去看看世瑶,也都是你的功劳。”
皇帝叫这声世瑶,让赵佶听着十分的别扭,不过,他的脸上却没什么变化,“十三弟虽然爱玩闹,却是最有情义的,当年冲真真人在宫里的时候,照顾老十三最多,别看他从来都不说,心里都记着呢!”
“你们说我什么呢?”
第三十六章 小人报仇(下)
不等通报就敢进来的也就是赵似了,他笑嘻嘻的见了礼,随后又问道,“你们在说我什么呢?”
“夸你好呢!”赵煦似笑非笑的的应了句。
“哦,那多谢皇兄。”
赵似也不就追究赵煦说的是真是假,很自动的坐了下来,马上就有宫女过来上茶,不过,却被他一把推掉了,“爷不要这个,命人筛酒来!”
赵佶笑道,“老十三如今益发是无酒不欢了,皇兄叫他来品茶,实在是找错了人!”
“茶有什么滋味,你们还总是一边喝一边讲出那么一大套的道理来,我听着云里雾里的,还不如吃酒来的痛快。”
赵似的脾气众人都知道,笑笑也就过去了,赵煦叫了宫人给他煮酒,特别嘱咐了不准喝凉的。“老十三虽然爱酒,酒量却差,这么多年都没有进步,简直就是每饮必醉!”
赵佶笑道,“这老十三从来都不饮烈酒,却也醉的那样快,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十一哥酒量却好,还怎么喝都不会醉似的。”
赵佶心里却明白,他不是不会醉,而是不敢醉,对于他来说,大醉一场也是奢望。
“你十一哥就是醉了,也不过是自己倒头就睡,哪儿像你,闹起来胡天海地的!”赵煦假意的申斥道。
赵似被取笑惯了,也没什么感觉,他反倒对赵佶说道,“我要是真的醉了,劳烦十一哥送我回府,十一哥可千万记着了!”
赵佶没有说话,赵煦的脸却沉了下来,“你还是不愿意留在宫里!”
“皇兄又不是不知道太妃,每此看到我都要生气!我躲着点太妃。那也是一片孝心。”
赵煦被他这无赖说辞堵得愣住,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你若是真有孝心,就该好好陪陪太妃,成天这样躲着,才是让太妃生气!”
“皇兄放心好了,太妃每天那么多事情要忙,顾不得我的!”
“真真是胡说,太妃哪天不念叨你几回,就是你不懂事。见了太妃总是不肯顺着她的心!”
“太妃不念叨我,我就去念佛了!”
赵煦就这么一个嫡亲的弟弟,拿他也没办法。更何况赵似混是混了点,但是让他省心。他在看看赵佶,同样也很省心,这样的弟弟,他自然是要多宽容些的。
赵佶笑看着他们兄弟拌嘴。自去低头饮茶,真是举止优雅、风度翩翩,赵煦比较了一下自己的亲弟弟,简直是货比货得扔!
“皇兄也不用要总是说我,我可是比十一哥要好些的!”
赵煦正觉得自己这个弟弟差赵佶太远,他却能说出赵佶不好的话来。更何况他这弟弟向来都是护着赵佶的,这么说可不是让他奇怪?“你到说说看,你哪里能跟你十一哥比啊!”
“他必是又见到来氏了。”赵佶淡淡的说道。
赵似忙点头。“我在怎么胡闹也是有分寸,不像十一哥,把那个来氏弄回了府上,成天鸡飞狗跳的。”
来凤骄住在了端王府里,赵煦也是有所耳闻。他听了赵似的话也不由得点头,“这的确不像个样子。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打算的?”
“来氏虽然有诸多的不是,但是毕竟是个弱女子,她被逐出家门也是因为我,我不好不收留她!”
赵似却急道,“你还说她是弱女子,敢跟我犯横的她可是头一个!”
“来氏的品行的确是不好,你也是太过心软了,接她进府容易,想要往外送可就难了。”
“臣弟当时只是不忍心见她流落街头,哪想到竟然这样难缠!”
赵煦心里满意,嘴上却说道,“你刚刚出宫,年轻不经事,有些错失也在所难免,只要要想好怎样处置。来之邵虽然把她逐出了家门,但是骨肉血缘也不是能够轻易割舍的,看在来之邵的份上,这件事情也要慎重才是。”
“圣上所料半分不差,来御史为了她求见了好几次了。”
赵似不以为意,赵煦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来氏确实不是良配,但是她在你府中住的日子不短,再嫁旁人也不可能,改日我请太妃留心给你挑一个名门淑女做夫人,就把她收做侍妾吧!”
赵佶目前最怕这个,他转念一想,便对赵煦说道,“皇兄好意,臣弟心领!只是来氏虽然有诸多不是,但是她对臣弟一往情深却是不假,臣弟实在不忍辜负,所以……”
“你不是真的吧!”赵似怪叫道。
“来氏的本性并不坏,只不过是骄纵过度,她终有一天会明白过来,我也不着急。”
来之邵是赵煦倚重的臣子,之前为了他这个女儿闹出了多少笑话,赵佶若是真肯娶她,也算是帮了他的忙。赵煦这会儿倒是不在意来氏的品行了,他忙笑道,“朕倒是没想到你能中意来氏,果真如此,朕就给你们赐婚好了!”
“多谢皇兄,只是臣弟觉得来氏应该好好磨一磨性子,她若是不能改过,臣弟也实在是不敢娶她。”
赵佶说的也算有理,赵煦不好逼他,两人就把此事揭过不提,就只有赵似心中不满,他只要一想到来氏要做他的嫂子,就浑身都不自在,心里琢磨着无论如何也得把来氏赶走!
赵似一边喝着酒一边想办法收拾来氏,便不再开口说话,赵佶跟赵煦品着茶闲谈,少了某个俗人的打扰,一时倒也风流惬意。说得高兴,赵佶便亲手点了茶来品,他这手法是日胜一日,赵煦看得是赞不绝口。
“昔年贵妃点茶的技艺最为精湛,朕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喝茶聊天,她在世的时候也没什么感觉,她走了朕反而十分的怀念!”
“皇兄是常情之人,自然对贵妃难以忘怀,臣弟也是看了贵妃点茶才欣羡不已,练了这么多年,也不知有贵妃几成功力。”
赵煦端起来品了一口,“看形式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是口感上还是你点出来的更醇厚悠长。”
“皇兄谬赞了。”
“也不是朕特意要赞你,毕竟女子腕力不足,无法将茶香完全激发出来,你却能做的恰到好处。宫外传言端王乃是当世卫玠,朕倒是觉得,卫玠不如端王远矣!”
赵佶谦道,“怎么可能有那样好,不过是自家兄弟,圣上不嫌弃而已。”
赵似喝的晕乎乎的,却是还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含含糊糊的说道,“十一哥就是有那样好的,京里的姑娘都是争着抢着要嫁给端王,所以,你千万不能娶来氏。”
赵煦跟赵佶相对失笑,都不去理会赵似。赵煦其实更想问一问世瑶的近况,但是却总是说不口,绕了半天,也没说到正题,而他却不知道是,赵佶的精明早就才的明明白白,可是,他就是要把话题带远,一句也不肯主动提起。
赵煦这茶自然是越品越没味儿了,而另一旁的赵似却早就喝的晕晕乎乎,于是,赵煦便让赵佶送他回去,可是,还没等赵佶带着赵似告退出去,就用宫人慌慌张张的进来通报。“刘贤妃小产了!”
赵煦气得半天都没说出话来,宫人们跪了一地,都哆哆嗦嗦的,赵似的酒也吓醒了,而赵佶心里却暗恨他怎么就没早点走。
“圣上请息怒……”
“好了,你先带着老十三出宫去!”
“是。”赵佶临去之时却还得劝他,“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也是那孩子于皇家无缘,还请皇兄不要过于悲伤了!”
“恩。”赵煦艰难的点了点头,“朕没事,你们先回去吧!”
赵似跟赵佶坐着同一辆马车回去,赵似半醒没醒的,含糊不清的说道,“十一哥千万不要娶那来凤骄,不然的话,你的府里就跟皇兄的后宫一样了。”
赵佶把他背后的毯子重新垫了垫,让他倚着能舒服点,“你都府里没半个女人,如何知道这些!”
“我怎么就不知道,皇嫂那样好的人都被逼走了!宫里的女人成天斗得死去活来的,我可不想将来也那样,我宁愿一个人逍遥一辈子,也不愿意看着她们自相残杀。”
“又说醉话了!你我不过是一辈子的闲王,哪有那么多的争斗,你喝了不少的酒,还是别说话了,好好养养神吧!”
“我要跟你回府去,简王府冷冷清清,我不想回去。”
赵佶失笑道,“人多了你嫌烦,人少了你又嫌冷清,真不知道将来谁能伺候得了你!”
“若是一直都能像在崇庆宫那样就好了!”赵似喃喃说道。
赵似竟然也有不如意!赵佶不由得心生感慨,大概就没有真正顺心如意的人吧!
当然了,就连皇帝也是不如意的!赵煦好不容易才盼来一个孩子,却又莫名的失去了,这样他倍感愤懑,然而,查来查去也没个结果,那可不仅仅是不愤懑那样简单了。
刘氏遭此变故,都已经不会哭了,任凭旁人怎么劝都是不言不语的,更不要说略进饮食。这反而让赵煦更加怜惜,每日尽量的陪在她的身边,自然而然的,他就想起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第三十七章 月冷
翌日;皇帝下旨,昭仪苗氏谋害皇嗣,罪不容诛,废黜封号,幽禁冷宫;苗月辉藐视皇族,流放岭南;昭德郡主及郡马教养子女无方,有负皇恩,一并废黜封号,同往岭南。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却是无比平静,毕竟苗氏的罪名不小,皇帝这样处置已然是留了情面,不管是仁宗皇帝的女儿还是外孙女,都不能逃过这样的重罪。
念君听了消息似有不信,跑过来见世瑶,“娘子?”
世瑶见她站在门口想进还不敢进,便招她进来,“你想问我苗家的事情?”
念君犹豫忐忑,她实在不知道该不该再问。
“有什么疑虑你就尽管问吧!”世瑶心里很清楚,不问不代表不关心,问了也不一定就是放不下,很多事情都要靠她自己,不是刻意回避就能解决的。
“娘子,奴婢听说苗氏全家流放,可有此事啊?”念君低着头,小心的说道。其实她也很明白,她根本就不应该再关心苗家的事情,然而,让她不闻不问,也实在是狠不下那个心。
世瑶能够看得出她心底的挣扎,她也不想逼迫念君,只希望她能够自己放下。
“是童贯过来说的,想来不会有错。”
念君瞧着世瑶,却是欲言又止,过了许久,她才黯然说道,“也许我更应该问一问娘子晚上想要用点什么!”
“我用点什么都不要紧,而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你不必如此为难。”
念君把头低了又低,“我也不是想要怎样,只是心里难免还有些牵挂,娘子。我只是想知道苗家这一次是否还有翻身的可能!”
世瑶虽然看不见她的神情,但是仍然注视着她,淡然反问道,“你觉得呢?”
“我!”念君眼神愈发黯淡,答案其实也早就在她的心里了。
“你心里也有数是吧?”世瑶又问道。
念君抬起头,自嘲的笑了笑,“虽然是这样,也总还是希望能听娘子说出还有转机的可能。”
“苗氏犯的罪几乎等同于谋反了,流放已然是最轻的处罚。”
念君忙说道,“可是。刘贤妃小产的事情扑朔迷离,怎么就能断定是苗昭仪做的呢?”
“是谁做的并不要紧,圣上为的也不是这一桩。我所指为何,你应该明白吧!”
念君叹息点了点头,“奴婢知道,可是当年都不曾深究的事情,为何过了这么多年圣上反而要重罚苗氏呢?”
世瑶觉得还是把话说明白的好。也省得她再抱有任何的幻想。
“当年的事情,就只有苗贵妃的口供,所有相关的证据,其实都已经淹没。那时候太皇太后当政,她无论如何都得顾着大长公主的情面,所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不可能动苗家分毫。可是你也该明白,到了这个时候。仁宗皇帝实在是太久远的故事了,真宗皇帝对仁宗的女儿礼敬三分,神宗皇帝对仁宗的皇后更是畏首畏尾,甚至太皇太后那样刚烈的性格,也要顾惜大长公主和她的女儿。可是,到了今上这一代。哪里还会记得谁是仁宗皇帝!”
“娘子,这么说来,苗家就真的无望了吗?”
世瑶点点头,“我敢断言,这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念君大吃一惊,在她看来这就是最坏的结果了。“郡主跟郡马都流放了,圣上还要怎样呢?”
“圣上忍了这么多年,岂会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