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工夫,连赢五盘了。

  这小日子过的,优哉游哉,正玩得尽兴,却听到门口的小皮叫嚷起来。

  刘军起身一看,原来是刘五奶挽着一个花筐来了。他赶忙让老人家进屋坐下,张倩那边也起身端茶倒水。

  “小浩,我们前些日子把后院那两棵柿子树打了,这是刚捂得柿子。我们老两口吃不完,就给你送一些过来。”刘五奶刚说了几句话,就把那花筐的塑料布揭开,里边露出红彤彤的膏药柿子。

  “太好了,五奶,我前两天眼气你家的柿子树呢。有两年没吃你家的柿子还真有点想了,小时候倒是常吃。”刘军浩也没有矫情,直接将柿子收下来,只是这会儿人家还在,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吃。

  “还说小时候,你这熊孩子就是个惹祸精。我记得有一回你和刘启勇偷柿子差点没摔出个好歹来,当时把你五爷都吓坏了。”听他这么一提引子,刘五奶立马说起刘军浩小时候的丑事。

  这事儿刘军浩也记得呢,那次他和刘启勇白天偷不到柿子,于是大半夜悄悄溜到刘五爷家的院墙外,谁知道刚爬到树上就把看门的黑狗惊动了。

  那黑狗拴在院里出不来,就汪汪狂叫一团,结果刘五爷以为来贼了,拎了一根扁担大声叫嚷着朝门外冲。当时全村的狗都被引动的狂叫起来,两个人一看事儿闹大,匆忙之中急急地朝树下跳,黑灯瞎火的根本看不清楚。刘启勇有点背时,往下跳的时候衣服恰好被树枝挂了一下,直接来了个头着地,倒栽葱摔在地上。

  看他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满脸粘糊糊的全是血,刘军浩也吓哭了,一时忘记逃跑。

  村里人赶到的时候都傻了眼,他妈更是差点没晕倒。

  那时刘家沟路还没有修好,而且路况更差,也没有办法赶拉车,只能匆忙的拆了一块门板,四个人抬着刘启勇往镇上的医院跑。

  后边还跟着七八个人准备等他们累了换班。

  谁知道抬到半路这货就醒了,手里还攥着一个大柿子猛啃。

  当时众人不放心,费了好大劲儿送到医院,等到了灯光处众人才发现刘启勇只是落地的时候眉毛被瓦片划了一个大口子而已。

  第二天刘五奶去看他的时候买了两块钱的热包子,这货一吃立马屁颠屁颠的出院,啥事儿也没有了。

  “还有那次……你们忘记在我家的菜园挖南瓜的事儿了?你说你这熊孩子,小时候净干些不着调的事情,现在我想起来恨不得再照着你的脑袋敲几个脑瓜崩。”刘五奶一口一个熊孩子越说越来劲儿。她笑着冲张倩嚷道:“你是不知道小浩有多捣蛋,那时候将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惹得头疼……”

  “五奶,咱们说点别的,说的别的。”刘军浩赶忙打岔,他可不想让老婆知道自己这些“光荣历史”。

  “怎么,怕我知道你干的这些坏事儿?五奶你继续讲。”张倩却很有兴致,想多了解一些老公小时候的乐事。

  “我告诉你,小浩小时候一肚子坏水。我夏天在菜园里留了一个大南瓜准备当种。那会儿每家都种的菜很少,非常稀罕。当时我家来亲戚,我才想着把那南瓜弄回家炒着吃。谁知道我刚切开,稀里哗啦一大捧臭烘烘的死鱼流了一案板。后来追查才知道是他们这帮熊孩子捣的鬼,竟然偷偷的把南瓜挖了个洞,里边塞上小鱼。那案板我刷了十几次闻着仍然有味儿,后来是用皂角泡了两天才干净。”

  “嘿嘿,那个时候太小,不懂事。”小时候这种撒尿和泥的事儿刘军浩真没少干,这在南瓜上挖洞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也是突发奇想,将南瓜挖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小刀把里边掏空填上刚捉的小鱼,最后再把挖出的那片南瓜小心翼翼的合上。

  南瓜的生命力很强,只要不从秧上弄掉,它们就可以继续长大,而且挖的那个洞也会慢慢的愈合,从外表粗看根本看不出来。

  因为这事儿,刘老头在人家找上门的时候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

  “对了小浩,你家鸡蛋还有吧,能不能给我留些?”说了半天闲话,刘五奶这才把来意说清楚。

  这个季节母鸡已经很少产蛋了,她家的鸡蛋根本供应不上两口子吃,因此刘五奶就想早点打个招呼,让刘军浩给她匀一些。

  “嗯,有,随时都有,你要多少?”现在他这院子里养了四五十只母鸡,每天下的鸡蛋根本吃不完,大部分都卖给了前来游玩的城里人。

  “先给我来四十个吧”刘五奶说着已经掏出钱。

  刘军浩说啥也不收,说以后多吃两次柿子就行。

  “想不到你小时候还干过这事儿,我说你怎么对毛孩子这么好?”把人送走后,张倩仍然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往事不可提,往事不可提。”刘军浩苦笑着摇头,刘五奶也真是,什么事儿都往外说。

  不过张倩说的没错,他确实从毛孩子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这些熊孩子做的坏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说刘军浩小时候挨得打并不比毛孩子少,别看刘老头平时挺心疼他的,每次赶集都要给他带吃食儿。可是只要做错了事情,那绝对不轻饶,小时候刘军浩的屁股经常是青一块红一块的。

  记得因为往二麻子家的水缸中丢沙子的事儿,他的屁股被扫帚打得肿的像馒头,一个星期都不敢坐凳子,只能站着听课。

  不过那个时候他和毛孩子一样皮实,根本不记打,打过之后不到两天,指定又要闹出事儿。

  “是不好意思提吧”

  “不说了,吃柿子,吃柿子”看张倩还有继续追问的意思,刘军浩赶忙从桌子上拿了几个膏药柿子端到电脑桌前。

  人家已经捂好,他们就剩吃了。

  完全成熟的膏药柿子就是和一般的羊尖柿子不同,那颜色红彤彤中带着光洁的玉泽,光看看也让人口中生津。捏到手中软凉软凉的,轻轻用指甲在表皮掐两下,立刻露出晶莹透亮的柿肉。这个时候你只要把嘴凑上去用力一吸,一股冰凉的甜润立马就会滑入腹肺,滋润透底。

  来回吸上这么几口,那柿肉就吃个精光。

  张倩吃了一个过后,大呼过瘾,直说这柿子是一包蜜,吸上一口。流到嘴中,凉到喉咙,甜到心里。

  “这是柿灰儿,就刘五奶家的膏药柿子可以做,别人家的柿子做不成。”刘军浩说着,又拿了一个柿子。

  “那咱们明年也在院里种两棵柿子树,等秋里做些柿饼,指定好吃。”这一吃,张倩算是彻底对柿子产生兴致了。

  一会儿的工夫,她吃了五个,而且是意犹未尽。

  看张倩手还要往竹筐里伸,刘军浩赶忙挡住了,说等下午再吃。

  柿子虽好,可是这种天气,吃多了胃里指定受不了。

  在吃的方面,他们两口子性子相同,都是逮住好吃的想一次吃个够。

  “柿子一般都是两三年挂果,哪能当年就摘柿子。”对种植柿树,刘军浩还是有些经验的。柿树和别的树木不同,属于“一年栽树,百年收益”的类型,很多柿树能活上上百年,而且是一直挂果。

  “没事,反正咱们有的是时间,最好再种几棵苹果树”说到种植水果,张倩来了兴致,开始为明年春上院子的规划动起脑筋来。

  结果从苹果树说到石榴树,再说到鸭梨、葡萄等等。照她的想法,自家的前院那么多空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全部栽上果树算了。

  那样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想吃什么都不用到街上买。

  第一百九十九章 采蘑菇

  吃了不少柿子,晌午的时候两人都不怎么饿,干脆摊了几张鸡蛋煎饼了事。

  吃过饭,精神头十足,刘军浩泡了大半壶菊花茶,往里边加上几粒蜂蜜,然后开始满院子转悠。

  上午那阵儿和张倩谈论果树的事儿,因此他就把目光投向院角。

  嗯,春上在水沟边插下的那株桃树现在已经有一人多高了,照这个样子明年说不定会结果子呢。

  自己明年找个机会儿也在石锁中扦插一些,那里边种棵桃树肯定长的更结实。

  转了一阵子,没啥别的事儿,他和张倩打了一声招呼,到村里看看。上午刘五奶过来的时候说刘启华家准备这两天翻修房子,他想问问什么时候开始动工,到时候早些过去帮忙。

  到人家一问才知道后天准备动工,不过刘启华和他一样,不想麻烦村里人,而是直接包给镇上的建筑队。

  至于为什么没请村里人,自然是没人家专业,那些升降机、兜子车等等建筑工具村里根本没有。他这边包出去一步到位,也不用操太多的心。

  “你小子,想过来吃你家的酒席都不让。”刘军浩笑着捶了他一拳。两人的年纪差不多,小时候也是一起撒尿和泥的主儿,长大了反倒生分不少。

  “怎么不让,今天晚上我儿就有酒席,到时候我喊你过来。”刘启华倒是不含糊,说着又递上一根烟。

  “好呀,你准备怎么盖?”刘军浩应了一声,反问起房子的事儿。

  “和你家一样,两层,直接盖四升四了。”四升四就是上下两层各四间。其中下边的有两间并在一起当客厅。这么算下来有一百多平方的空间。

  要说以前这么盖是想都不敢想,不过这两年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刘启华又开了一个小卖铺,手里边自然宽裕起来。

  其实他家人口简单,四口人本用不了这么大的房子,刘启华的算盘打得精明,所想的自然是多出的房间租给前来游玩的城里人。

  村里有这个想法,准备秋后动房子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看到的都是来刘家沟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多盖几间住房自然多一些收入。

  刘广聚原本前些日子开会想组织村里人盖宾馆,可是最后这事儿村民纷纷表示反对,其中也有这个因素在里边。想想也是,村里盖宾馆是公,自家盖楼房是私,这年头谁还没有点私心。再说了等农户家里的房子翻修后,外人游玩时住处紧张的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而村里盖那个宾馆估计也就五一、十一的时候用一下,平常都闲着,这完全是资源浪费。

  最后盖宾馆这事儿不了了之,那笔租地的资金大家一致同意等过年的时候按户头发放到村民手中。

  这边正和刘启华说这话,毛孩子却来找他了,说是张倩喊他回去。

  “啥事儿?”刘军浩很有些纳闷。

  “张老师喊你上山采蘑菇。”听他一回答才知道,雾气刚散,大梁村和三棵树的学生已经过来了,这会儿在自家院里聚集着。

  于是乎,刘军浩也将自家的大竹竿抗在肩膀上,然后牵上赤兔马,领着小皮和豆豆朝山中走去。

  赤兔自然是当免费劳力的,等下采了蘑菇和核桃要用它驮运。至于小皮,则完全是为了应付突发情况。豆豆这货纯属添头,它看一帮人热热闹闹的朝山上走去,也死皮赖脸的蹲在刘军浩的肩膀上。

  刚走到山脚下,就听到有人远远地叫刘军浩的名字。

  他赶忙停下脚步回头看,却是郑建学夫妇。

  这两口子真是的,这么大的雾气仍然没有忘记过来玩。

  “你们这大部队进山干啥?”郑建学等走近了看到浩浩荡荡的人群,顿时吓了一跳。

  “上山采蘑菇,打核桃”张倩笑着解释。

  “那好呀,一起走,我们进山也是打核桃”文霞兴奋地扬了扬手中的塑料袋。

  “打核桃?”刘军浩很是诧异的看了他们两眼,接着反问道:“你们用什么打?”

  “直接爬树呀”文霞的回答理直气壮。

  无知者无畏,刘军浩差点晕倒了,感情这两口子以为打核桃和摘榆钱吃是一样呢。不过他也没说啥,反正看他们的样子就图个乐子,能不能打到核桃并不重要。

  和前些日子相比,山间的落叶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地方都是厚厚的一层,踩在脚上咔嚓咔嚓作响。

  进山开始,张倩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四散开让他们在这片山上采蘑。

  当然害怕学生们采到有毒的蘑菇,她是来来回回叮嘱了几次,让他们碰到不认识的蘑菇先不要采,询问老师后再做决定。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群孩子哪个不是常年在山中转悠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学生们认识的蘑菇比她还多呢。

  郑建学两口子这会儿也不再提打核桃的事儿,反而一溜烟的在前面采起蘑菇来。不过他们两人的技术是在不怎么样,虽然手中拿着蘑菇样品,但是都半个小时了布袋中刚刚采了五六个,连那些跟在他们后边捡漏的小学生都不如。

  “我们怎么找不到蘑菇,人家跟在后边都捡那么多”捡了一阵子,郑建学郁闷的跑过来讨教经验。

  “呵呵,捡蘑菇也是需要技术的。”其实说起来真不怪他们,任谁第一次进山采蘑菇都会这么郁闷。

  采蘑菇需要眼睛瞪大,前后左右上下都要兼顾。尤其是要注意周围的树木分类,这样才能发现目标。

  拿杨树来说吧,一般它根部或者枝干上肯定有杨菇子。这东西虽然便宜,但是量特别大,尤其是那些已经枯朽的杨树,基本上只要找到了一棵树上就能采一大抱子,而且多伴随着木耳之类的东西。

  至于松树林中的松菇,则完全被地上那层厚厚的松针覆盖。只有极少量的破土而出。因此找的时候需要拿一根树枝。只要看到松树下有鼓包的地方,用树枝一划拉,指定能够看到松菇。

  听刘军浩这么一解释,两口子顿时觉得受益匪浅。

  “这个是什么蘑菇,颜色这么鲜艳,没毒吗?”文霞这个时候从筐中拿出一个颜色略微暗红的蘑菇问道。

  “的确,颜色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这个是肉蘑菇,颜色不算太艳,可以吃的,用它炖鸡、鸭、鹅肉最香,最有味道。不过你们碰到不熟悉的蘑菇最好不要采。”找蘑菇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碰到被虫子咬过的蘑菇可以使用,其他的最好不要采。

  粉里透着几分红的松菇,洁白如玉的草菇,更有淡灰润泽的杨菇子……这杨菇子是刘军浩在一棵半死的杨树上发现的,层层叠叠爬了大半树,足有二十多斤!他让张倩在树下等着,自己立马的爬上树,一大片一大片的往下扔。

  这树还没有被人采过,那一朵朵又嫩又鲜的杨菇子肥的都要流出油,让他很是欢喜。

  整整大半天的时间,几十个人漫山遍野的钻树林、爬山岗,筐中都采满了各种各样的蘑菇。

  “张老师,张老师,你们快过来看”这个时候毛孩子气喘吁吁的声音从山梁那边传来。

  “出什么事儿?”张倩赶忙和刘军浩一起朝那边跑。

  “我们发现了一个大蘑菇,你们过来看看”几个同学一起站在那里叫嚷。

  “有多大,有多大”等刘军浩跑过去看到那个蘑菇时,也吓了一跳。好家伙,这个头的确惊人。

  这东西从外观上看有点像平时吃的平菇,不过那灰白色的菇体大的有点离谱,足有五六十厘米长,扇形的菌盖分了十好几层,一层层有序的簇拥着,散发着蘑菇特有的清香。冷不丁一看,和玲珑宝塔有些相像。

  其中最大的那个直径超过三十厘米,有二十厘米高,好像一柄大伞一样。

  “这是啥蘑菇,会不会是灵芝?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可发了。”郑建学看到这东西显得非常兴奋,他前些日子才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个老汉上山游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朵价值百万的野生大灵芝。

  “可能是平菇”刘军浩从小就在这山上转悠,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蘑菇呢,因此有些不敢确认。

  “采不采?”张倩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后问道。

  “采,当然采了,弄回去让赵教授看看。”刘军浩上前使劲把这东西从树根底部抱了出来,用手掂量几下,有八斤多重。

  如此一闹腾,学生们都绝了采蘑菇的心思,围着那个蘑菇议论纷纷,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

  张倩看天色不早,干脆收拢队伍下山。

  等所有的蘑菇收集到一起,刘军浩称量一下,怕有百十斤重,不过晒干后估计也就四五十斤的重量。

  有了赤兔帮忙,众人下山非常轻松。

  回去后赵教授看到这么大一个蘑菇也很惊讶,老爷子专门翻了半天书,最后点头确认道:“这的确是平菇,不过是其中的扇形侧耳,又名北风菌。这东西和其他蘑菇不一样,天气越冷它长的越欢实,冬天的时候在多数。它一般是长在树干的腐朽裂缝中,是丛生类型,在吉林、山西、云南等省份比较常见。”

  第二百章 草豹子的厉害

  郑建学对这个结果相当失望,他一路上都念叨着这东西肯定不同凡响,没有想到它长这么大的个儿,仍然是平菇呀。

  张倩回家后打开电脑,把自己拍摄的几张照片用邮箱给上次那报社编辑发过去。人家说了,提供新闻线索者有奖,这几张照片如果登在报上,有一百元的奖励呢。

  那点钱虽然不多,也是一笔意外之财不是。

  老婆在电脑上忙乎,刘军浩这边则把采摘的百十斤蘑菇统统倒在楼顶上,然后仔细分类。

  如果明天天气好的话,晒到下午就可以放在网上出售了。

  这可是真正的野蘑菇,比有些网店那种名不符实的东西品质好多了。等进行销售的时候最好再传些采摘时候的照片,这叫有图有真相,可信度更高。

  这么瞎琢磨一阵子,刘军又想着把蘑菇在石锁中种植一些。

  等真正开种时候才发现白瞎,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种,只知道这东西是孢子生殖。所谓的孢子就是蘑菇菌盖下面的菌褶表面含有的那种粉末,这东西成熟之后用手轻轻一弹会起烟雾。

  孢子倒是找到了不少,可是具体如何操作,刘军浩并不知。

  应该和竹荪的种植方式一样吧,最后他只能大略的弄了不少成熟的蘑菇扔到沙岸的细发草丛中,然后就不再管。收拾完蘑菇,他又开始摆弄下午在山上收集到的种子。这趟山真没白上,刘军浩几乎是来者不拒,只要看到山上稀罕的植物都一股脑的弄些塞进石锁中。

  蒲公英种子、映山红根苗、苍耳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