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死人经-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身为一国之王,忘恩负义乃是必修课。

    “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去对守城的士兵传达我的旨意:三天之内,他们可以自由离开,三天之后,留下的人只能听从惠王的命令。”

    衰老的丞相曾经是王后党徒,早在王后遇害之前,就已经掉转方向,亲自出城,到百里之外迎接太子归国。

    “陛下英明,惠国绝不应该与龙王捆绑在一起,我听说,沙王与康王也不会南渡。”

    惠王做出决定,心里却还是有点忐忑不安,他忘不了,自己有一个弟弟被扣押在龙军营中,龙王随时都能扶植一位新惠王。

    老丞相明白惠王的担忧,“陛下尽管放心,听说小王子参与兵变,龙王正要杀他,就算不杀,金鹏堡大军也不会留情,我得到消息说,独步王这回下了狠心,追随龙王者,一律杀无赦。”

    “你得到消息?”惠王明白,这只老狐狸已经抢先站队了。

    “陛下,我全是为惠国着想,龙军必败无疑,惠国得看清形势,站在强者一边,不做无谓的争斗。”

    惠王不耐烦地摆摆手,这些大道理他都懂,难道谁强谁弱他还看不出来?当他由石国返回本国继承王位时,龙军还是一盘散沙,带着这种印象,他更确信胜者会是独步王。

    “去跟你的朋友说,我要谈判。”

    “是。”老丞相躬身后退,皱纹丛生的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跟金鹏堡没有谈判,他想,所谓谈判,不过是投降的另一种说法。

    惠王已经下定决心,由此往东,沙国境内的一户人家却还在犹豫不决。

    两个儿子都应征参加龙军了,家里剩下老夫老妻、一个女儿、两个儿媳妇和五个孙子孙女。

    “怎么办?走还是不走啊?”老婆子已经唠叨了一整天,还是没从丈夫那里得到回答。

    老头儿闷闷地蹲在地上,低头沉思,对妻子的话听而不闻。

    “听说前街的谁家昨晚被抢劫了,他家也是有人当兵,强盗打着金鹏堡的旗号,说是不让儿子逃离龙军,以后还要杀全家呢。”

    “我知道。”老头儿粗声粗气地回道。

    全体龙军都要南渡的消息早已传开,这在整个逍遥引发了一次大分裂。

    一部分人因此得出结论,龙军不堪一击,早晚将退到香积之国,再也无力重返西域,这时正是趁火打劫讨好金鹏堡的最佳时机。

    于是,从乡村到都城,到处都有新兴的盗匪出没,横行无忌,不管龙军如何努力,各国还是有大量壮年男子躲过征兵,正是这些人临时改行,成为盗匪的主力。

    而那些敢与龙军交往,或是家里有男子应征当兵的,无不遭到劫掠与威胁。

    可是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受到惊扰的百姓决定追随龙王南渡,有些人家甚至在此之前就已经迁徙,不远千里前往龙王许下的土地。

    老头儿之所以犹豫不决,因为他在沙国还有不少产业。

    “那两个笨蛋干嘛要当兵?”老头儿气愤地说。

    “那是他们愿意吗?”老婆子也气愤了,“国王征发士兵,咱家倒霉摊上了,你又不肯出钱,说什么龙王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逃跑,儿子自己能走回家,你以为他俩是看家狗吗?”

    老婆子越说越气愤,老头猛地站起身,大吼一声,“行了,我这就去找丞相府的管家,求他帮忙……”

    “丞相自身难保,管家管个屁用?”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

    “反正儿子在哪,咱们全家就应该跟着去。”

    “所以我说他俩是笨蛋,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当逃兵?”

    两人争吵不休,十几岁的女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不好了,有人在咱家门上贴了这个。”

    那是一张白纸,上面写了四个大字,老两口盯着看了半天,谁也不认字。

    六七岁的小孙子跑过来,显摆自己在学堂里的成就,大声念道:“龙——王——必——死,龙王必死,嘻嘻,我全认得。”

    老头儿脸刷地白了,他家也被盯上了,“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出发。”

    即使产业再多,也没有全家人的性命重要,身为一家之主,老头儿只能忍痛做出决定,“娘的,过了逍遥海,我倒要找龙王问问,我全家都跟随他了,这些损失谁给补偿。”

    对补偿甚至利润都不感兴趣的大有人在。

    再往东是康国都城,米面店的掌柜客客气气接待几名龙军士兵,不管对方是说理还是恐吓,都只有一个回答,“没了,真没了,你看,米缸面袋全都空了。”

    士兵们知道掌柜在说慌,他们已经听到传言,说璧玉城孟氏许诺,所有拒绝与龙军做生意的商人,战后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反之,就永远别想跟孟氏的钱庄和商号有来往了。

    金鹏堡与孟氏在逍遥海经营多年,一不留神,被龙王摘走果实,但是根基仍在,尤其是孟氏,对诸多商户影响巨大。

    要不是龙王有令,士兵们真想把整条街放火烧掉,他们奔波了一整天,竟然连一粒米也没买到,比街上的叫化子还惨。

    “慢走,不送,明天您再来,没准又有货了。”掌柜说的全是套话,听上去却像是讥讽。

    走在街上,士兵感受到两边店铺里传出的隐隐敌意,只有一位掌柜,在士兵经过时,好心地小声提醒,“你们还不跑?康王可是要为王子报仇呢。”

    士兵们何尝不想马上离开,但康国都城里的驻军正在等待命令。

    南渡逍遥海不是简单的事情,得一批一批地进行。

    逍遥海北岸一共有五个港口,如今正全力以赴,无数船只昼夜不停地往返,运送物资与人员。

    最东面的港口位于石国境内。

    石国决定追随龙王的百姓最多,港口因此也最拥挤,忙乱多日,才有不到一半人离港,偏偏在这个时候,传言说金鹏堡先锋军已经抵达边境。

    “不怕,龙王还在北边。”这是百姓们唯一的安慰。

    (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百七十四章 架桥

    上官建翼盯着桌上的大幅地图,心思并不在上面,余光瞧向一边的上官云,对这位侄子的轻松态度感到不满。

    上官云似乎根本就没将战争当回事,斜身坐在椅子上,力求让自己舒舒服服,手里拈着酒杯,却又不喝,只是轻轻地晃来晃去,脸上永远挂着那副超然物外的微笑,好像事不关己,他不过是看戏的观众。

    许多将领,尤其是年轻将领,支持甚至崇拜上官云,上官建翼却没办法对他产生太多好感。

    叔侄二人的相貌差别颇大,上官云酷似父亲独步王,神情却大不相同,上官建翼不像是上官家的子弟,没有微陷的眼窝,也没长着标志性的长脸,但他阴沉狠辣的气质,跟堂兄几乎一模一样。

    上官建翼承认侄子是个很有能力的领袖,只是希望他能认真一点,“看来,打算跟随龙王的逍遥海百姓还不少,据说港口和船只都不够用了。”

    “这样也好,南岸的人支持龙王,北岸的人倾向金鹏堡,是敌是友,一目了然。”上官云可以熟练运用各种语气腔调,但是在堂叔面前,他不打算装模做样。

    见侄儿有意回避问题,上官建翼决定有话直说,“你就不应该策划那起兵变,你的任务是取回《无道书》,没必要节外生枝,反而给了龙王机会凝聚军心。”

    上官云长长吐出一口气,像是羞愧的哀叹,更像是太舒服时的习惯性反应,“胜败乃兵家常事,他怎么也是龙王,让我偶尔失败一次,就算是对他表示尊重吧。”

    “哼,他算什么龙王?不过是金鹏堡……”

    “金鹏堡里逃出去的奴才,对,我知道,可这不影响他现在的地位,这个年轻人很有趣,非常有趣。”

    “你是小宛王,不是几岁的小孩子,管他有趣没趣。”上官建翼的语气严厉起来,他相信上官家的野心不是寻找趣味。

    “我这个小宛王——”上官云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恐怕跟龙王也差不多吧,有名无实,否则的话,你也不敢这么跟我说话。”

    上官云的话听上去像是开玩笑,上官建翼心中却是一凛。

    上官建翼对侄儿并不熟悉,关于上官云,他只听说过几次大胆的胡作非为,那也都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侄儿能得到独步王的重用与信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家族内部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倒下一位孟夫人,又起来一个三少主,上官建翼甚至怀疑侄儿之所以能从地牢里被放出来,是独步王为了平衡自己的势力。

    “有名无实的不只是你,上官家的整个事业都还没有奠定坚实的基础。”上官建翼小心措辞,“这一战因此非常重要,不仅是剿灭龙王、占据逍遥海,还要向天下人证明,金鹏堡军队具有强大实力,不只是北庭的跟班。”

    “所以啊,龙王越强大越好,消灭弱小的敌人,怎现强者本色?”

    上官建翼微扬起头,假装认真思考侄儿的见解,“嗯,有道理,这么说咱们应该找机会再败给龙王几次,或者让两万士兵给他。”

    “哈哈哈……”上官云的大笑像是发自内心,“叔叔总是不肯忘记我这次失败,你好像忘了,年前你也曾经亲赴石国,策划了一系列暗杀,结果全都无疾而终,说是失败也不为过吧。”

    上官建翼重重地哼了一声,这正是令他对侄儿极为不满的事情之一,“还不是你,说什么龙王手里有《无道书》残章,非要停止一切争斗,耽误我的后续计划,否则——哼,我希望你拿到的东西是真的。”

    “只有独步王才能判断真假,而且,他很愿意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上官建翼发现,三少主提起父亲时总是称其为“独步王”,尊重之中显出一丝生疏,“那你还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带着残章回石堡,请王主过目?”

    “不急,独步王说我还年轻,需要向叔叔多学习,我想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吧,一个月?八万人对三万人,肯定势如破竹。”

    上官建翼忽略侄儿话中的讽刺意味,淡淡地说:“战争这种事情永远无法预料,北庭占领整个疏勒国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可是有两座小城,围攻一年多,到现也没拿下来,龙王不肯在石国决战,退到逍遥海南岸,又得耽误我不少时间。”

    “那也用不上一年半载吧?”

    上官建翼真想告诉侄儿:你不是监军,没资格问东问西、说三道四。可他说出口的却是,“用不着,夏天到来之前,战争就会结束,然后大军就会挥师东进,与北庭一道向中原开战。”

    “龙王特意选择退守地形狭窄的安国,这是为了应对咱们的几万铁骑,而且咱们手里没有船,也是个问题。”

    上官建翼不喜欢“咱们”这两个字,虽然骑兵名义上属于小宛国,但是从建立到训练,他都全程参与,那时的上官云还躲在地牢里无所事事呢。

    “我自有办法。”上官建翼的手指在地图上划来划去,以此显示自己很忙,没工夫跟侄儿闲聊天了。

    上官云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不仅没有识趣地闭嘴,反而站起身,凑到上官建翼身边,看了一眼地图,笑着说:“叔叔打算架桥渡海?”

    上官建翼大吃一惊,这个计划只有极少数知道,他保证没人敢泄密,而他的手指与目光,都远离那个关键位置。

    “可以试一试。”上官建翼轻描淡写,不再多透露一句,他相信侄儿不会背叛独步王,只是不想与其共享战略,他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八万大军的统帅,上官云不过是一名特殊的客人。

    “呵呵。”上官云却打定主意要插一脚,指着逍遥海唯一适宜架桥的地方,“不知道龙王是不是已经发现这里的重要性,只需几百名士兵驻守,也会是大麻烦。”

    “那就让龙王再胜利一次,给他一点甜头。”上官建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松口的人。

    上官云笑了笑,知道叔叔早有准备,龙王这回不会再有好运了。

    顾慎为的确没有多少精力关心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这半个多月,他一直忙于将能运走的一切都搬上船,同时还得防备着金鹏军的袭击。

    当初他与独孤羡对南渡计划一直保密,是不想太早引起争议,也不想让对面的金鹏军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可是保密也产生一个副作用,所有人都没做好准备,尤其是那些决定追随龙王的百姓,将南渡看作与故土的永诀,恨不得将房子也拆了带走,结果极大地影响了运输进度。

    军民双方因此产生不少冲突,有一次龙王甚至得亲自出面,才让一名固执的农夫放弃自家那头老得不行的黄牛。

    “是我给它接生的,它比儿子还亲哪。”农夫的感情是真挚的,虽然接受了一大笔补偿金,对老黄牛仍然依依不舍。

    那时钟衡还没有渡海,就站在龙王身边,对他说:“人心是资源也是羁绊,龙王,你可没办法再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了。”

    顾慎为不是第一次得到人心,但是大雪山居民能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龙王的保护,可眼前的这些百姓不一样,没有龙军,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龙军也不能抛弃他们,南渡的百姓大都是士兵的家人,是全军士气的重要支撑。

    不过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再有一两天工夫,百姓就能运送完毕,剩下的就是一万多名龙军。

    金鹏军前锋已经攻到边境,先是西边的柳城,接着是东边的关隘,都发生了规模不小的战斗。

    两边的龙军遵令坚守不出,三天后,他们将弃城,赶往最近的码头,在后方军队的保护下,乘船渡过逍遥海。

    只需三天。

    龙王会是最后上船的人之一。

    前方又发生了争执,顾慎为拍马赶过去,龙王的权威再加上一点金钱补偿,总是解决纠纷的极佳手段。

    争执的一方是几名士兵,另一方显然是一大家子,一对老夫妻带着女人跟小孩,与许多家庭一样,没有青年男子。

    “我两个儿子都给龙王卖命,全家人被迫背井离乡,这也不让带那也不让带,难道过海之后喝西北风?还是龙王养我们全家啊?”

    士兵们只是苦笑,见到龙王,全都恭敬地退到一边。

    老头儿不认得龙王,见士兵们只是后退,没有下跪,由此判定这名年轻人是个小官,于是气冲冲地说:“小伙子,你来评评理,到哪都得居家过日子,我带这些东西不可以吗?”

    顾慎为明白士兵们的难办之处,这一家人赶着两头牛拉的大车,从锅碗瓢盆到各式器具,应有尽有,甚至还载着一张大床,连上船都困难。

    “老人家,这些东西安国都有,用不着带去。”

    “说得轻松,买东西不要钱吗?”

    顾慎为示意身边的卫兵拿出一张凭据交给老者,“拿着它,到了安国,你能领到所需的物品。”

    老头儿接过凭据,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可是一个字也不认得,叫来女儿跟孙子,三个人凑在一块辨了半天,终于确认这东西有用,于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看了一眼满车的东西,还是拽出来几件拎在手里。

    “唉,全部家当啊,早知道这样,不如从西边过海了。”

    老头儿连声叹息,顾慎为这时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点点头,放他们过去,这是他与金鹏军交锋的最大失误之一。

    “见着龙王,替我告诉他。”老头儿走出几步回过头来,“一定要赢啊,我们全家人的性命都搭在他身上了。”

    (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百七十五章 封王

    顾慎为站在船头,能看到远处扬起的大片烟尘。

    在舍弃一部分重要物资之后,最后一批龙军登上船只,驶往逍遥海南岸。

    敌人似乎并不急于在北岸决战,不远不紧地跟随,发生过若干次小规模战斗,没有全面接触。

    不管怎么说,龙军暂时获得喘息机会,顾慎为可以稍微松口气。

    他想不到,这个暂时会有多短。

    船只刚刚在安国港口靠岸,就有消息传来,一队金鹏军正在逍遥海最西边的狭窄地带架桥,已有部分军力占据南岸的一小块地盘。

    顾慎为这才明白那个无名老者所谓“从西边过海”是什么意思。

    逍遥海大致呈椭圆形,中间宽阔,两边狭窄,东西都是崇山峻岭,成为天然屏障,一般人的观念中,想过逍遥海必走水路。

    但是在最西边的群山之中,却隐藏着一条羊肠小路,湖面宽度不过两三里,对岸清晰可见,这条路由于崎岖难行,不便牲畜行走,因此知道的人极少,而且谁也不认为那条路能够通行一支庞大的军队。

    金鹏军做到了。

    上官建翼的优势是拥有大量忠心的当地顾问,这些人大都是当年金鹏堡与孟氏培养的支持者,逃到璧玉城的安王,也派出自己的儿子,充当领路人。

    当上官建翼听说龙军准备南渡避战的时候,立刻召集这些顾问商议对策。

    安国王王子从来没听说过这条路,反而是一名商人随口提起它,但不认为有用,金鹏军派几十名奸细过去还有可能,八万人的大军,花一整年时间也渡不完。

    上官建翼初时也没有在意,直到惠国派来代表,他才改变想法。

    惠王要与金鹏堡谈判,上官建翼感到好笑,八万大军,足以令逍遥海天翻地覆,惠王不过是其中较肥的一只虫子,竟然想提出条件。

    惠国老丞相自然明白,想跟强者谈判,手里必须有点对方需要的东西,他提供的就是逍遥海最西边的通道。

    “惠国有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宽那条通道,并架起桥梁,让大军顺利通过,翼帅若是不感兴趣,惠王就只能南渡逍遥海,彻底投向龙王了。”

    惠国代表能说会道,只此一句话,就让上官建翼态度发生转变。

    多年以前,惠国曾经试图开发一条通往南岸的最短道路,为此派出大量人力,凿石移山,工程进行到一多半,乌山里的部族发生大规模战争,战火燃烧到安国,安王逃到北岸,才得以保住性命。

    虽然战争最后无疾而终,但是却提醒当时的惠王,道路既能生财,也会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