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拉萨到日喀则有两条公路,一条北线,一条南线,孙海宁所说的地方,就在南线的途中。

李永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林东临竟然是日喀则市的常务副市长,这次市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来接他,加上司机,一共是五个人,正好能够坐下。

从拉萨出发,开始的路况还算比较好,进入碎石路段以后,路况就变得恶劣起来。

不过李永和宁小雪还是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好奇地看着那些藏民居住的房子,还有山坡上一块块梯田。

宁小雪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新奇和兴趣,不停按着快门。

虽然数码相机的两块电板在夜里都充好了电,李永还是担心这样的用法,坚持不到下一站,相机就不能用了。

路况似乎越来越恶劣,车子在颠簸,更重要的道路两侧,一边是山峦,一边是悬崖。

好在孙海宁早有考虑,将宁小雪安排在内侧,也就是靠近山峦那一侧。

宁小雪偶尔回过头,看到陡峭的悬崖,突然就紧张起来——开始恐高。

“这里就是岗巴拉山,等到了山顶,就能看到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湖,”林东临回头看了一眼,大声说道。

吉普车已经开到半山腰,山风很大,说话声音小了,别人都听不到。

孙海宁也笑着说道:“我说的地方,就是羊卓雍湖,那边鱼多、水鸟多,你们一定会喜欢上的。”

宁小雪果然神经大条,让林东临、孙海宁说了两句话,就开始憧憬羊卓雍湖的风景,忘记了自己身边就是悬崖。

环山路上,前面扬起灰尘,是一辆旅行社的中巴,吉普车只好压低速度,跟在对方后面。

环山路都是沿着山体,一圈一圈盘旋而上,所处的海拔越来越高。

山脚的海拔已经达到三千多米,岗巴拉山又是一千多米,到了山顶,海拔就达到四千多米,将近五千米。

甚至连李永也感到一丝异样的反应,更加不敢放松,口若悬河地在那边跟宁小雪胡扯,不让她有考虑的时间。

终于,前面的中巴缓缓停靠的路边,孙海宁也伸手拍了拍李永的肩膀:“下车吧,这里就是冈巴拉山山口,向前走两步,你们将会终身难忘。”

李永本来还想叮嘱宁小雪两句,没想到小姑娘已经“嗖”地窜下车。

李永也只好跟着一起下车,包括孙海宁、林东临也都下车步行。

山顶的风很大,大伙儿几乎是缓缓挪动。

山口有一块分界牌,刚走过去,就看到刚刚中巴车上下来的游客,正在那边大呼小叫。

李永他们顺着大家的视线看过去,也立马给眼前的景色震撼了。  

第一百零五章 西藏吃鱼

 只见一汪澄净的湖水,在阳光下呈现深浅不同的蓝色:浅蓝、深蓝、孔雀蓝、星空般的湛蓝……一直沁入到内心深处,恨不得沉下去融为一体。

蔚蓝的天空与湖水交相辉映,天空中飘着棉絮般的云朵,在湖面投下巨大的不规则倒影。

湖面泛着鱼鳞般的细小波浪,波光粼粼,更增添湖光山色。

湖南岸边小块不规则的农田里,青绿的是小麦,金黄的是菜花,入眼也是那么纯净。

好一会儿,宁小雪才掏出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疯狂的拍摄。

这样的景色,已经是很难用言语表达,也只有用相机,将这美好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李永也看得呆住了,心想不久之前那次升级,要拿来模拟这片羊卓雍湖,那该有多好。

同羊卓雍湖比起来,淀山湖、杭州湾、长江的水体,就显得太浑浊。

即便是水空间里的“天池”、“云梦泽”,虽然澄净,但是面积太小,不想羊卓雍湖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站在山头,一眼望过去,都看不到全貌。

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也唯有大自然才能有如此杰作。

“李子,给我拍照片,”宁小雪欢快地乱拍一通,终于想到要将自己融入画中。

李永让宁小雪站在不同的位置,摆出不同的姿态,一通狂拍。

又拉孙海宁给他俩拍了好几*影,镜头里面,天空碧蓝,羊卓雍湖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天地之间,画面中的宁小雪笑得无比纯美,就连李永,脸上也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西藏、这雪山、这湖水,就好像能够涤荡灵魂一般,让李永也变得阳光起来。

刚才中巴车上是一个旅游团,导游已经在那边催促大家快走,据说是因为海拔太高,呆得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引起高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在这么高的地方,走路都不能太快,不然体力消耗会很严重,像李永和宁小雪这么活跃的,山头上几乎看不到。

很多人都是痛、并享受着。

李永和宁小雪都不想走,不过林东临还要赶路,所以只能遗憾地暂时告别。

“走了,咱们下去靠近一点看,”孙海宁笑呵呵地说道。

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车,这会儿才注意到山顶上还有不少摆摊的藏民,在申城的街头,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着藏族打扮的人,在地上摆摊,卖的都是一些饰品、手工艺品、藏刀、牦牛爪子之类的。

与申城街头那些相比,这里的东西应该更正宗。

孙海宁将他俩的表情看在眼里:“别看了,等会咱们去藏民家,我给你们讨两样正宗的藏族工艺品。”

吉普车沿着山道缓缓而下。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回依然是一边峭壁,一边悬崖,看着就让人发晕。

李彦一直挡着宁小雪,使得兴奋的小丫头不能够看到悬崖这边。

等到车子下了山,就沿着湖边的公路一直前行。

一边行车,一边观赏风景,周围的雪山倒影在羊湖上,湖边的牧场,无数的牛羊群在草原悠闲自得的吃着草。

这边的道路虽然还是碎石路,但还算平整,加上车辆较少,吉普车开起来的速度就挺快,迎面而来的湖风刮在脸上,真是——太舒服了。

宁小雪再次举起相机,这次只高兴了一会儿,相机就没电了。

宁小雪换上第二块电池,就不敢随便乱拍了。

毕竟,这才是刚刚上路呢!

偶尔,还能听到牧民唱的民歌,声音洪亮高亢,跟那首著名的《青藏高原》有得一拼,听着挺有味道,不过是藏语,听不懂。

“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孙海宁虽然来到日喀则也不久,但是听过这首民歌,就给李永他们介绍。

“羊卓雍湖就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里面的鱼虾数量惊人,过去牧民都不吃鱼,而且反对捕鱼和打鸟,所以这边的鱼和鸟都很多……”

孙海宁说话的时候,李永就看到好几群飞鸟掠过湖面的上空,宁小雪也兴奋得大声乱叫。

吉普车沿着羊卓雍湖开了一会儿,李永都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吉普车向左一拐,拐进一处湖汊。

“羊卓雍湖的汊口较多,就像珊瑚枝一般,这些湖汊可都是宝贝!”孙海宁嘿嘿笑道。

吉普车弯弯曲曲,沿着湖汊开进去很深,才停靠在一座藏民的小院子外面,院墙使用石块垒成的,看着很简陋,不过院门的檐子却雕画得很精致,颇有古风。

这是一对中年夫妇家的院子,男主人叫泽多,女主人叫米玛,名字也算容易记住,待他们也很客气。

林东临打过招呼,坐了会就坐车走了,将孙海宁和李永他们扔在这边。

孙海宁跟泽多似乎挺熟,两人的友谊,也是因为鱼。

泽多喜欢吃鱼,这是藏民中比较罕见。

藏族人的传统就不怎么吃鱼,虽然说现在风俗有所改变,但是吃鱼的人还是不多,泽多就是个异类。

据说孙海宁当年投身水产品的研究,就是因为他比较爱吃。

孙海宁来日喀则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并与泽多结识。

泽多擅长捕鱼,捕了鱼主要是自己吃,孙海宁则比较会吃,两人立刻相见恨晚,很快熟络起来。

李永这次来,用孙海宁他们研究室用的塑料水箱,装了一箱云梦鱼苗,还有通过冷库弄过来两条冰鱼。

到了泽多家,孙海宁就将冰鱼取出来,就说要泽多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鱼。

泽多也从水缸里捞出条一尺多长的大鱼,据说叫作“高原裸鲤”。

看样子,跟鲤鱼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外形有点像,纺锤形,头部钝而圆,不过没有嘴须,也没有鳞片,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身上还有些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呈淡红色。

“高原裸鲤也叫湟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不过跟陶然鱼比,还是有些差距,”孙海宁有一阵没吃上陶然鱼,今天兴致很高,一边打理鱼,一边跟李永闲聊。

“西藏的人也开始吃鱼了,不过羊卓雍湖是圣湖,里面的鱼虽然多,却不能正大光明地去捕捞,泽多这个小湖汊可以说是个福地,鱼多、味美!”

孙海宁做鱼的法子很常见,冰冻的鱼没有鲜鱼那么新鲜,解冻以后,剁下鱼头,从中间剖成两半,用料酒、姜片、细盐给腌上。

等到锅里的水烧开,再将铺了一层跺椒的鱼头放进去蒸熟,做的是有名的剁椒鱼头。

另外鱼肉切段,先下热油里炸熟,炸到外皮金黄,再放辣椒、佐料爆炒。

话说泽多家的生活水准其实挺不错,这边虽然就他一户人家,却也通了电,据说这边搞了个户户通电的工程,泽多因此而受益。

泽多家里的电器也不少,厨房里还有高压锅,高原上这玩意用了最方便。

不过泽多并没有用这些,他杀了一条湟鱼,用藏刀挖去内脏,扒掉鱼皮,剔了鱼骨,剩下的鱼肉剁成肉酱。

泽多也会说汉语,虽然挺蹩脚,但是沟通没有问题。

他一边剁鱼,一边跟李永闲聊:“这是我们西藏的传统吃法、很好吃,等会、你就知道。”

“你的妻子、很漂亮,”泽多向李永竖了竖大拇指。

李永也竖了竖大拇指:“你们很热情,谢谢了!”

“我们西藏人,都很好客!”泽多咧开大嘴笑了笑。

泽多在平底锅里放了点酥油打底,将鱼肉酱倒进去,加点辣椒粉,在火上熬,最后给熬成了粥状,浓郁的香气渐渐从锅里飘出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米玛则在一边用酥油茶和青稞面,搅拌以后,摘成团,然后摊成饼状。

这玩意在西藏很常见,就是著名的“糌粑”,藏民为了方便携带,通常就是团状,要吃的时候,随便捏成啥形状都可以。

米玛的汉语没有泽多那么流利,不过她和宁小雪两个人似乎也沟通得挺好,米玛不停向宁小雪微笑,似乎在夸“她”做得也不错。

宁小雪平常连饭都做不好,不过小姑娘手也挺巧的,包饺子什么的又快又好看,捏两只糌粑,肯定不是问题。

米玛做好糌粑,却不招呼李永他们品尝。

等到泽多这边弄好了,米玛用勺子舀一下粥状的鱼肉,包在糌粑里面,再捏成团状,才送到李永他们面前。

李永接过来咬了一口,粉粉的,味道很香。

吃到里面的“鱼粥”,跟糌粑混在一起,面香、鱼香、酥油香、奶香,还有辣椒香,真正的五香味儿,立刻让口舌情不自禁地搅动起来,并开始分泌大量的*。

李永三口两口吃掉一只包了鱼肉的糌粑,在嘴里大嚼特嚼,越嚼嘴里越香,那香喷喷的味道,似乎怎么也不会变淡。

不过,可能是吃的有点急,感觉有点干。

泽多似乎早就料到这种情况,给他们每人倒了一碗酥油茶。

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李永他们之前已经品尝过这种西藏风味的酥油茶,这会儿就比较适应,端起来两口喝掉一碗,口中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第一百零六章 藏民

 等到孙海宁将剁椒鱼头、炸鱼段端上桌,加上泽多弄出来的手抓羊肉、大烩菜,都用大盘子装了,满满一桌子。

另外还有藏族特有的青稞酒,酒味醇厚,馨洌绵甜,感觉度数不高,有点像南方的米酒,甜甜的,很好喝。

孙海宁对吃的很有研究,一盘子剁椒鱼头,上面铺了一层红红的剁椒,看着就刺激食欲,用筷子拨开上面的剁椒,露出下面乌黑滑溜的鱼头,随便夹一筷子,滑滑溜溜的鱼肉细嫩*,味道鲜美,辣味也很足。

炸鱼段皮焦肉嫩,吃嘴里就一个“香”字,特别是最外面的鱼皮,炸得脆脆,牙齿一碰就碎,满嘴都是香味。

里面的鱼肉雪白*,吃嘴里鲜香无比,混着油香、鱼皮,美味好吃。

不过最让李永和宁小雪感兴趣的,还是几道藏式风味的特色菜,那盆手抓羊肉,充分体现高原的粗犷与实在。

一大盘羊肉层层叠叠、热气腾腾,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

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李彦和宁小雪入乡随俗,用刀割下一块,直接抓在手里,蘸点酱吃。

羊肉吃在嘴里,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吃得李彦大呼过瘾。

看到客人吃得高兴,泽多夫妇就很热情地招呼他多吃多喝,一会儿又端上两碗煮羊肉的原汤,色泽清亮,里面放了点香菜末,热气腾腾的,喝了以后,只觉得浑身发热,舒爽得很。

一顿饭吃得宾主都很尽兴,泽多直夸孙海宁做的鱼好吃。

李永也吃了包了鱼肉的糌粑,味道还不错,李永也特地挖了鱼肉单独品尝,要说泽多弄的这条鱼,鱼味十足,没有什么腥味,鲜味、香味都很充分,也算是上品。

就像孙海宁说得那样,这里的鱼味道确实纯净,但还算不上通透。

与空间鱼相比,似乎也要缺那么一点境界。

“这个是冰冻的鱼,要是鲜活鱼,味道还要更好,”孙海宁在海天参加试验,不仅吃过陶然鱼,还吃过品质更加神奇的天池鱼、云梦鱼,嘴也变得很刁,一般的鱼都不入法眼。

泽多给孙海宁说得两眼冒光:“真有这样的鱼?”

“这你就要问小李子了,”孙海宁将指了指李永。wωw奇Qìsuu書còm网

李永客气地笑了笑:“这里的鱼也很不错,各有千秋,鲜活鱼确实要比冰冻的更好吃,就是不方便携带,以后去申城,我请你们吃全鱼宴。”

“你们这个鱼更好吃!”泽多挺实在地承认差距,又摇了摇头:“申城太远,怕是吃不到了。”

“怎么会吃不到?”孙海宁嘿嘿笑道:“小李这回带了点鱼苗,打算找个地方养着,等长大了,就让你尝尝鲜活的陶然鱼,是怎样的味道。”

孙海宁几句话就将泽多忽悠得晕乎晕乎,都不用他开口,泽多已经主动提出,就在他家屋后的水泡里养着。那边也是羊卓雍湖的湖汊,可以截断了,用网隔开,在里面养鱼。

如何养鱼,孙海宁是个专家,很快提出一些细节上的要求。

泽多对孙海宁似乎很佩服,对这些要求没有丝毫怀疑,全都答应下来。

宁小雪对这些显然不感兴趣,她跟米玛去外面挤羊奶。

泽多家养了不少的牛羊,全都散放在外面的山坡上,悠哉悠哉地晒着阳光,看上去很惬意。

虽然不是在水空间,宁小雪对动物的亲和力还是不能小视,本来挤羊奶这样的事情,陌生人并不合适。不过宁小雪跑过去摸了摸那头奶羊的脑袋,奶羊就“咩咩”叫着,用头上的角轻轻蹭了蹭宁小雪,那模样就像喜羊羊一样乖顺。

米玛有些惊愕,就同意让宁小雪试试,并手把手教她挤奶的方法。

奶羊很配合,宁小雪很快就挤了半桶奶。

女孩很有成就感地双手叉腰,扬起娇俏的小脸,脸上还挂了两滴羊奶,晶莹发亮。

“李子,晚上喝我的奶啊!”女孩甜甜地笑道。

“呃!”李永的目光在女孩胸前扫过:“好啊……”

宁小雪很快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嘤咛”一声,转过身去:“大坏蛋,不给你喝了!”

孙海宁和泽多下午就去湖汊那边,动手将湖汊截断。

孙海宁对此早有准备,从申城那边要了必须的装备,包括一块细密的隔网,既能保持两边水的流通,又不让鱼苗漏出去。

这样一来,湖汊里的云梦鱼苗,就能生长在天然的环境中。

孙海宁一直致力于解决云梦鱼苗性状的退化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就可以规模化养殖生产要比“陶然鱼”更好的“云梦鱼”。

对于孙海宁的研究方向,李永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本来“陶然鱼”就是个逆天的存在,谁知道水空间之外,到底能不能自然生长出这样的鱼来?

孙海宁自个儿也没有信心,只是当做一种研究的方向。

倒是泽多信心十足,他觉得这都是佛祖的意志,羊卓雍湖是西藏的圣湖,云梦鱼苗当然能够生长得很好。

李永和孙海宁对此都不置可否,但也没有说什么,三个人一齐动手,就在湖汊那边动手施工,其实也简单,就是将两三米的沟口用土填了,在中间埋上那块隔网,使两边的水还能够自由流动。

弄得差不多,孙海宁和泽多还在那边折腾,李永和宁小雪就跟着米玛去山坡那边,那里有好多的牛羊,都在阳光下面悠闲地吃草。

这些牛羊都长得挺有意思,有的羊明明浑身都是雪白的鹅羊毛,偏偏头上长了一对黑色的羊角;还有那些身上黑乎乎的牦牛,却有一张白色的牛脸,就好像唱戏的一样。

所谓白脸的曹操,想来也不过如此了。

宁小雪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牛羊的欢迎,李永则不受待见,那些牛羊都不怎么理会。

李永白了一眼这些家伙,对他们也不敢兴趣,倒是泽多家还养了两匹马,李永很想骑上去遛两圈,不过那匹杂色的丑马也还是不鸟他,这让李永十分生气。

李永想了想,知道同这些畜生也没啥道理可讲,偷偷从水空间里摘了把菜。

这一回,丑马很主动地凑了上来。

李永就给丑马吃了菜,摸了摸丑马的脑袋,这回变得很乖。

不过,他发现这匹马的身上根本没有马鞍,这个样子可没办法骑。

李永就不再理会这匹丑马,爬上山顶,找了个合适的位置,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从这边可以看到羊卓雍湖的一角,幽蓝的水面澄净逼人,就好像是宝石一样,让人迷醉。

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李永陶然欲睡,他总觉得就这样躺着,实在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与水空间比较起来,这里的天地更加广阔,有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让人心静开阔。

李永突然就有一种想法,要是就留在西藏,似乎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晚上就在泽多家睡觉,泽多给李永和宁小雪安排了一间客房,不过按照老规矩,李永还是给撵进水空间。

香香甜甜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李永他们早早起来,就跟着泽多一家不停忙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