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要说到公司的管理,李永并不是很担心,养殖公司不像休闲公司,更不是餐饮公司,从采购到市场,从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还有不同的分店,养殖公司说到底就是一个养殖基地,而且员工也比较简单,采购、市场基本都是内部流转,结构相对简单。

李永之前确实没有独立管理过一家公司,好歹他也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参与过鱼味馆、小区鱼塘,乃至后来陶然居的创办,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管理这样一个结构简单公司,外部还有海悟生、海鹏飞、梁嘉亮等人的帮忙,没有理由做不好。

李永担心的是会从此陷入这种经营公司的杂务当中抽不开身,他苦笑着望着海鹏飞一眼,后者马上笑着说道:“李总要是过来,我可以做你的助手。”

“呵呵,以后少不得要麻烦你,不过让海总来做助手,我可不敢,”李永无奈地摇了摇头,反正这个养殖公司,他不管也得管了,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海悟生高兴地笑道:“小李你就放手去做,反正你主要的工作还是陶然鱼这个项目,公司里面的杂务,可以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鹏飞这边也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海总是搞餐饮出身的,餐饮公司今后的发展很重要,就让海总来掌舵,我协助好了,”梁嘉亮笑着说道。

海鹏飞摇了摇头:“那怎么行,梁总你做了这么长时间,餐饮公司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你要是看得起我,就让我来协助你。”

“那就太委屈海总了,”梁嘉亮笑了笑,陶然居餐饮算是他一手弄起来的,虽然说有很多机缘,但是他心里是不想放弃的,当然该要的姿态还是要有的,海鹏飞过来做副手,他也很欢迎,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经验确实太少,不像海鹏飞是在海天集团中打磨过的,经验阅历和眼界,都很值得肯定。

梁嘉亮抬头看了看海悟生,也没有跟海鹏飞过多谦让:“餐饮公司下一步主要是两件事,主要业务也包括两大块,以陶然鱼为特色的高档特色餐饮,以及不依赖陶然鱼的大众餐饮,分别由陶然居、天然居两个不同的品牌负责运营。”

“我的意思,海总对餐饮这一块比较熟,特别是曾经在海天大酒店任职,对中高档餐饮的了解比较透彻,就由海总还负责陶然居这一块,规范公司管理,倾力打造陶然居这个高端品牌。而我则负责天然居这一块,看看能不能再为公司打造一个大众化餐饮的品牌,”梁嘉亮道。

海悟生露出意外的表情,如果说陶然鱼是根基,那么陶然居餐饮就是公司的核心,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成就,没想到梁嘉亮竟然愿意让出来。

“梁总,陶然居一直是你在做,还是让我来负责天然居这一块吧,”海鹏飞连忙道,从两个人的背景上来说,海鹏飞出身富豪之家,对高档餐饮这一块确实更了解,不过他并不想从梁嘉亮手上夺权,有他在旁边协助,同样可以搞好陶然居,他本来的想法,就是担任餐饮公司的副总,并负责天然居这一块刚刚开始做的业务。

梁嘉亮笑着摇了摇头:“海总,你就不要推辞了,我也不是说的客气话,咱们合作这么久,也算是亲密无间,希望以后还能一直这样下去。”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知之明,另外还要说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敢拼,能折腾,这样的性格,更适合创业,现在陶然居到了升级提高的时候,还是海总你来负责,更合适一些,”梁嘉亮爽朗地说道,让人都感到他话里的真诚。  

第一百八十一章 寻找帮手(上)

 这次会议结束以后,梁嘉亮、海鹏飞就分别担任餐饮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陶鹏飞负责陶然居的品牌,而梁嘉亮则另起炉灶,创办天然居为品牌的大众餐饮。

虽然说是大众餐饮,天然居餐饮的定位依然还是中高端,主打的品牌特色就是绿色天然,即将开办的第一家店就是在金山休闲农庄的天然居滋味馆,原本想叫蔬菜馆的,现在也改了名字,显得更加大众化。

公司将要面临的一系列调整,并非马上就能调整到位,会上确定的只是一些发展方向,具体要怎么做,还需要拿出更具体的计划,并且逐步实施。

李永也将要告别清闲的日子,负责养殖公司和基地,并且尽快将陶然鱼规模化、产业化这个项目搞定,拿出成果,海悟生、宋妮娜、特别是梁嘉亮他们的目光都在盯着,由不得他不抓紧。

海鹏飞已经将基地那边的情况向李永作了介绍,李永现在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早有预谋,所以才会介绍得那么详细。

既然推脱不掉,李永也只好将这份工作承担下来,不过他也想好了,一定要找几个好的帮手,公司里具体的事情他都不管,他就管陶然鱼苗的繁殖这一件事,这件事做不了,必须要他做,但是也不会那么繁琐。

李永其实很希望海鹏飞能够继续留在养殖公司,不过基地这边堆积两个,甚至加上宁小雪就是三个股东、董事,似乎也不合适。

李永也看得出来,海鹏飞也已经不想留在那个岛上了,他们都是喜欢在商海中搏击的好战份子。

说实话,去过一次养殖基地以后,李永对那个白茫茫一片都是水的地方,其实还是很有好感的,既然是推不掉,那么去那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永现在想的就是找些合适的人手,来帮自己分担一下。

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李永并没有急着去履新,反倒是想要抓住这个空当,先逍遥一段时间再说。

趁着这个时间,李永和宁小雪一起回到了黄海的老家,李爸和李妈住在镇子上,小卖店继续开门营业,李爸的身体现在恢复得很好,虽然说每个月都还要去医院做检查,每次得到的都是好消息。

李爸和李妈看到李永他们回来,都非常高兴,李妈笑个不停:“这次回来了,就在家里多住几天,老妈……阿姨多弄点好吃给你们吃。”

看着老爸老妈脸上的笑容,李永就觉得自己平常应该经常回来看看,不过嘴上还是说道:“妈,你就别折腾了,我们什么东西吃不到,随便吃吃就行了。”

“这孩子,怎么说话的,你在外面能吃到老娘亲手做的东西?”李妈对李永的话显然有些不太满意。

宁小雪笑呵呵道:“阿姨,我们要多住两天呢,所以不要急啊,一天就弄一两样行了。”

宁小雪这妮子,知道让李妈不弄吃的是不可能的,就很巧妙地换了一种说法。

李永以往回家有个经验,每次回家,李妈都会弄出很多好吃的东西,不过那些东西往往是吃了一顿,往后就再也不想吃了,因为第一顿就都吃“多”了。

“就是啊,你慢慢弄,不要一下子就把我们吃伤了,”李永也连忙说道。

“好好好!”宁小雪的这个办法,果然没有让李妈产生抵触,不过她好像还是没有将这些话听进去:“你们就放心吧,不管在这里多少天,哪怕天天都在这里,也有你们喜欢吃的。”

李永无奈地翻了翻白眼,老妈弄出来的饭菜,他确实喜欢吃,不过他能吃下去的毕竟有限,看老妈的样子,是不会让他轻松了。

“李子,这次回来有事情?”李爸不怎么说话,不过他一开口,往往都能直击事情的本质,现在就张口道出了李永回来的目的。

李永和宁小雪从西藏回来以后,已经回来过一次,李爸和李妈也去过申城一次,相隔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李爸认为李永他们这次回来是有事情,倒也合情合理。

李永笑了笑道:“主要是回来看看你和妈。”

“拉倒吧,以前怎么没看到你这么勤快?”李爸看了李永一眼,不以为然道。

李永还没说话,李妈那边已经不干了:“我说老头子,你怎么说话的,李子和小雪回来看看我们,有什么不好的?”

“是很好,不过你问问他们,这次回来有没有事情?”李爸瞪了李妈一眼,他俩似乎经常这么说话,不过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却非常的好,这让李永体会到一句俗话说得特别好:骂是情,打是爱,当然了,打是不存在,是例外。

李妈狐疑地看了李永一眼:“真有事情?”

“也没有什么事情,主要还是看看你们,不过呢,有个小事正好看一下,”李永笑了笑说道:“我在申城那边不是跟人合办了一家公司么,公司下面有些鱼塘,还有一个养殖公司,需要的人手挺多的,不知道舅舅、还有表弟他们,有没有想要出去做工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取得了成就,周围的人都能跟着沾光。

李爸李妈之前知道李永在做公司,不过他们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清楚,还以为李永只是开了个饭馆,他们不常在申城,虽然知道鱼味馆很火,但是火到什么程度,却不是他们能够想象的。

“你什么时候又搞起鱼塘来了?”李爸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

李永挠了挠头,这件事说起来话长,告诉他们也没有什么意义,只好长话短说:“我们那个餐馆里面吃的,食材的要求特别高,所以需要自己来做。”

李爸这样问,也是想知道李永公司的具体情况,听了以后就点头说道:“哦,是绿色蔬菜?那个东西从外面采购确实不放心,不过既然是这样,对员工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吧?”

“是有一些要求,不过经过简单的培训以后就能胜任,不是太难,”李永道。

李爸点了点头,他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李永的事业:“你舅舅他们这些年做得都还不错,小勇也跟着你二舅跑销售,他们家里的鱼塘也弄得不错了。”

李爸说的小勇,就是李永二舅家的孩子,他比李永小两岁,大学学的就是水产专业,去年毕业以后就失业,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回家做事。

李永二舅从事水产养殖和销售,也已经有些年头,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乡镇里,也算是份不小的产业。

小勇本来就是学这个的,回来帮他父亲,倒也算不错。

“那小勇是准备接过二舅的事业了?”李永笑着问道:“那倒也不错,毕竟是自家的产业,总要比别人打工好,说不定还能搞起呢!”

李永心想什么时候去二舅家里看一看,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你二舅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小勇那孩子还不甘心,他还想取大城市工作,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李妈唠叨了两句。

李爸瞪了李妈一眼:“你又在说什么,城里当然要比乡下好,别的不说,就说小勇他以后有了孩子,是在镇上读书好,还是到城里读书?”

“镇上读书也没什么不好,想我家李子当初还是在乡下读的书呢!”李妈道。

李爸摇了摇头:“李子那个时候,跟现在能一样吗?再说了,要不是李子能干,办起了公司,他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够在城里站稳脚跟?难道还要让他们的后代重复这样的事情?”  

第一百八十一章 寻找帮手(中)

 看到李爸、李妈又因为一件小事争了起来,李永只好道:“乡下有乡下的好处,城里有城里的好处,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想到城里工作生活,城里的人又都想到乡下享受惬意的生活,倒真像《围城》里面说的,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李子,你要是有办法,就帮小勇看一看,”李妈刚才还说小勇做得不错,这会儿又帮着开始说话。

李爸瞪了李妈一眼:“你就别瞎掺合了,李子心里有数,最重要的还是把公司搞好,不要因为人情关系,对公司带去不好的影响。”

“那倒是的,李子你看着办,还是自己的公司要紧,”李妈这一次罕见地没有跟李爸顶牛。

李永点了点头:“放心吧,我有分寸,不过我这次回来,也确实是想看看,小勇能不能帮上忙,如果他愿意的话,就跟我去申城试一试,在那边未尝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那是最好,”李爸点了点头。

“二舅家在海边承包了一片滩涂,搞滩涂养殖已经很多年了,”在去二舅家的路上,李永给宁小雪说起那边的情况,要说养殖的经验,李永这个二舅非常丰富,他这边滩涂,从养鱼开始,先后养过螃蟹、对虾、龙虾、泥鳅、黄鳝,甚至还养过鸭子之类的水禽。

不过,或许是因为一直不停地养这养那,他们家的养殖场虽然规模也不小,不过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李永的二舅名字叫唐德峰,是个很精干的中年人,十几年搞滩涂养殖,他得到最大的经验和教训就是知识不够,所以养殖场一直都不能发展,后来才送儿子去读了水产专业。

不过,大学毕业的唐晓勇却不愿意呆在乡下养鱼,他在建邺读大学的时候,还谈了个女朋友,现在也在江南工作,唐晓勇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家帮忙,不过两个人还保持着恋人的关系,这也是唐晓勇一直都想进城的原因之一。

这些都是昨天李妈给李永介绍的大致情况,李永对这个表弟还是挺熟悉的,那时候他在建邺读书,李永在申城读书工作,经常在网上联系,倒是李永有了水空间以后,上网的时间不多,今年又去了西藏半年,有很长时间没有怎么联系了。

“是李永啊,从申城回来的?”李永二舅一看到他,就热情地招呼:“你是小雪吧,听我大姐说过很多次了。”

“二舅好,李子也常说起您,说是您经常照顾他,吃了你不少好东西,”宁小雪落落大方地打了个招呼。

听了宁小雪的话,唐德峰很高兴:“哈哈,二舅这里别的没有,就是不缺吃的,你们说喜欢吃什么,等会二舅就去塘里弄点,包你们满意。”

“就不要那么麻烦了,随便什么鱼虾,有什么就吃什么吧,二舅这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李永连忙说道。

“小勇呢?”李永又道。

“巡塘去了,”说起自己的儿子,唐德峰脸色就有些阴郁,强笑道:“这小子说我这塘太原始,想要改造一下,规范管理什么的,由得他折腾去。”

唐德峰正说着,桌上的手机突然乌拉乌拉叫了起来,唐德刚拿起手机,不由皱了皱眉头,旋即笑道:“这小子,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都打电话过来了。”

“喂,小勇啊,有什么事情,你大表哥过来了……”唐德峰接通手机,就大声嚷嚷起来。

也不知道电话那边说了什么,唐德峰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好,我马上过去。”

“李永、小雪,鱼塘出了点事情,我先去看看,你们要不先在这里坐一下,没有什么事情我们马上就回来,”唐德峰道。

李永看到唐德峰满脸焦急的样子,知道这个时候也不便询问是什么事情,连忙站起来道:“是鱼塘出了事情?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那就一块去,反正也不远,”唐德峰道。

唐德峰从院子里拖出摩托车,带上李永和宁小雪,发动以后,就沿着外面的土路疾驰而去。

滩涂这边不像别的地方人口稠密,这里看上去要空旷得多,有很多人家在这边承包滩涂,搞养殖或者特殊种植业,算是地方上的主要产业。

据说黄海的海岸线每年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像大海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陆地浮出水面,这里的陆地都是滩涂的形式。

而且这些年黄海的地方政府,也在搞滩涂围垦,通过人为的手段,加快造地的速度。

唐德峰家承包的滩涂所在地段,已经是比较靠近内陆,距离真正的海边还有一些距离,这里开发已经比较成熟,常见的产业就是水产养殖,以及盐地种植。

摩托车驶出唐家的院子以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片广阔的旷野,而在头顶之上,蓝色的天空清澈澄明,白云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不过李永这时候并没有心思去欣赏眼前的美景,坐在疾驰的摩托车上不方便交流,唐德峰的样子又比较焦急,李永就在猜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唐德峰刚才说的几句话来看,估计就是鱼塘出了问题,应该是唐晓勇发现了,赶紧打了电话回来。

李永现在对养鱼这件事,也算是知道一些,鱼塘里会出现的问题,无非就是那几种,而且出了问题,一般都会比较危险,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酿成危及整个鱼塘的大祸。

也就难怪唐德峰这么着急了。

李永头脑里还在想着,唐德峰骑着摩托车一路疾驰,身边很快就出现大片大片的水面,都是用来搞水产养殖的,其中也包括唐德峰家里的鱼塘。

到了自家鱼塘那边,唐德峰将摩托车停下来,来不及下车,就已经摘下头盔,急急问道:“小勇,现在是什么情况。”

“表哥、嫂子,”正在水边摆弄增氧机的唐晓峰看到摩托车,就已经向这边走了两步,跟李永和宁小雪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对唐德峰道:“我把增氧机都开了,就怕作用不大,估计是水质的问题。”

“水质问题,怎么会是水质问题,不是水里缺氧吗?”等到李永他们下来以后,唐德峰迫不及待地跳下摩托车,急匆匆地扑到水边,焦急地望着水面。

“缺氧也是水质造成的,而且我怀疑不仅仅是缺氧,水里硬度也不行,成份可能有问题,”唐晓峰道。

李永他们也站到水边,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里的情况,水面已经出现不少的鱼浮在上面,现在是下午两点多钟,这个时候出现大量的鱼浮上水面,显然不是正常情况。

确切地来说,李永对鱼比较了解,但是像这种高密度的养鱼就不是太懂了,虽然说水空间里的鱼虾密度也很高,不过在那里养鱼,完全不需要李永过问,所以对这些浮头啊什么的,就不是太懂,只是知道那么一个情况而已。

李永对这个虽然只有大概的了解,不过听唐晓勇在旁边分析现在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准备采取的应变,就觉得这个表弟几年的大学也没有白读,姑且不说对不对,起码分析得挺有条理。

“不会那么严重吧?”唐德峰听到自己儿子说了那么多,就觉得有些夸张,他养鱼这么多年,以前碰到类似的情况,也都对付过去了,虽然有时候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那也是极少数的情况,反正唐德峰觉得现在还没有那么严重。

“宁愿想得严重一点,也不能等到情况恶化以后无法挽回,”唐晓勇态度很鲜明,明显跟他父亲的意见不合。  

第一百八十一章 寻找帮手(下)

 唐德峰虽然觉得儿子的想法有些紧张过头,过于严重,不过还是按照唐晓勇说的,将增氧机开到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