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世天骄-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哥们说的是清水,这地名陈维政知道,想当年他老爹就在这里当兵,母亲就是这地方的人,虽然对母亲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可是对于母亲的家乡还是有一种亲切感的。
    “我也去看看”。带着这个想法,陈维政离开南城,不过他没有钱坐飞机去平南市,只好坐火车硬座前往平南。
    火车到平南需要差不多十个小时,一上车,陈维政就跑到车厢接口处,看身边没人,一闪身进了空间,在这里面,比一般的卧铺还要舒服。把手机调好提醒闹钟,安静的休息、吐纳。
    清水虽然军警人员很多,而且盘查也十分严格,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这里还是处于一种无政斧主义状态中。
    上班八小时是政斧的,下班十六个小时是自由的,走私通关,送货接头,都在下班十六个小时中发生。这里的警察下班后基本没有人穿制服,因为不穿制服遇到事可以不理,如果穿了制服不理就会被人投诉。想当年多少人以穿制服为荣,谁曾想现在穿制服完全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清水口岸很大,从越南过来的物资最多的是红木、橡胶、特色食品和欧洲假货。从这边过去的则是以曰用品为多。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农资肥料,应有尽有。
    陈维政在口岸走了一天,就买了一条红木的痒痒挠,买的时候是想着买给爷爷的,买下来之后才记起爷爷已经不在了。
    口岸不远处,就是三十年前的战场,这是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陈维政无所谓住宾馆,什么宾馆也比不上他的空间来得舒服。就信马由缰的走去。
    走过一个山头,时间接近黄昏,天开始有点黑,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军事堡垒,陈维政决定到那里住一晚。走进堡垒,发现里面居然很干净,没有太多的杂草,堡垒四周,有两条光溜的大道,一条通向清水,一条通往越南。显然平时很多人从这里走过,如果不出意料,这里应该是一个地下边贸互市点。
    陈维政看看地形,觉得这里最安全最优势的地方应该是堡垒的顶部,堡垒很大,内部直径有五米来长,在里面完全可以召开小型会议。三米多高,从外面根本看不见堡垒的平顶,也很难爬上去。陈维政取下搬指,轻轻抛上堡顶,默念“进去”。再出来,就在堡垒顶的平台上了。这里视线开阔。全无遮挡,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地方。夕阳已经完全西坠,晚霞也变成墨色,几颗星星开始出现在天空,好久不见星星了,在城市里,看见星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在这里。星星的出现是那么的当然。
    四周静下去了,山风吹来一阵阵暖意,热带的风总是吹得人想睡。
    没有电,只能吃一些空间里的干粮,空间的东西很经放,怎么放都不变质。估计是无菌的原因。两瓶啤酒,几条火腿肠,几片面包,涂上果酱,袋装牛肉粒和怪味豆都不错,送啤酒无敌。虽然没有酒友,陈维政一个人照样吃得酣畅淋漓。
    酒足饭饱,陈维政拿出一张瑜伽垫,铺在堡顶,躺了上去,舒服!这是多少人追求的生活方式,陈维政觉得自己很容易就达到了。区杰去美国,读博士,学管理,然后呢?学成回来,开大超市,然后呢?当大大老板,挣多多的钱,然后呢?出去旅游,找个地方象自己这样躺着。
    城市人的生活真累,乡里人又见不到世面,县城人最差,论钱多不如农村养鱼的,论见识不如城市扫地的。县里生活的人,把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弄到城市里去买一套房子,想把自己弄成城里人,可城里人并不接纳,结果就成了一个县的人去城市里集中在一起,上班一起在县城,周末一起在市里,其实身边的人还是那些人。
    自己想成为什么人呢?陈维政还没有想得十分清楚,就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有人!”远远的脚步声把陈维政从梦中惊醒。伏在顶上一望,两边山下都有一些人往堡垒走来,手电筒的光线在黑夜里一闪一闪。
    两班人马走近了,很快汇合到一起,走进堡垒。看来是熟悉人,呼朋唤友,很是热闹。
    先到的两伙人在堡垒前后左右认真检查,一边四处乱照一边讲一些听不懂的土话。检查完后,为首的打了个电话,从两边又各走上一拨人。各提着一个精致的皮箱,看来这是一场黑市交易,陈维政没想到,还会看到一场现场交易。
    来到堡垒前,双方打开各自的皮箱,准备交易。一箱是钱,这个陈维政认识,都是百元大钞,一箱估计有两百万。另一箱打开,不认识,塑料袋装的白色粉末。
    双方互相递过,互相检查,估计是经常交易,检查得并不是十分细致,粉只是随便闻闻,人民币也是信手翻翻,盖好,放在一旁,握手,交易成功。
    从双方交易开始,陈维政就眼睁睁的看着那红彤彤的人民币,就在双方交易完成,把箱子放到地上握手成交的那一刹那,陈维政对准两个箱子轻轻喊了一声“收。”箱子顿时不见。紧接着,陈维政自己也钻进了搬指。
    至于外面是争是吵,是杀人是放火,已经完全与自己无关,正所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陈维政第一时间打开装满人民币的箱子。一张一百,一叠一万,一层三十叠,一共八层,二百四十万。这么多!这完全超出陈维政的认知。这么多的钱,换一小箱的粉,这些粉,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白粉!
    陈维政小心翼翼的打开另一个箱子,塑料袋装的白色半透明结晶体,六边型截面,长条状,比起味精的样子还略显粗糙。有一包打开了,陈维政凑过去闻了闻,有点酸酸的味道。可以断定,这是白粉海洛因,这两拨人在这里做的是毒品交易。
    这么大量毒品和毒资失踪,肯定会造成大乱,堡垒一带,起码要有十天半个月的不安宁,陈维政决定,这半个月里不露头,在空间里练吐纳。
    果然,两拨人在毒资和毒品失踪后,互相指责,继而大打出手,继而发生枪战,最后警方出手,一举成功。继而开会表彰,继而升官提干,皆大欢喜。
    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堡垒顶部飞出一个搬指,搬指又随即飞出几次,最后落到口岸检查站的后面。
    不一会,从检查站后面走出一个年轻人,正好有一辆出租车经过,年轻人招招手,上车走人。
    有钱了!这回是相当的有钱了!有钱了陈维政的第一件想办的事就是回老家安葬祖父,让祖父入土为安。


第七章 龙山陈村
    第七章龙山陈村
    陈维政的老家庆山县离省城平南约两百公里,离古宜市也有五十公里,是一个崇山间的谷地,谷地的一边是龙山山脉,另一边是庆山山脉。平南通往庆山县城的二级公路经过龙山乡,从龙山脚下经过,一棵巨大的龙眼树下有个三岔路口,陈维政就在这里下的车。
    通往老家的路并不比县道小,而且是铺装得很好的水泥路面,这是前两年县上搞村村通工程的成绩,这几年,国家扶助农业,大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很有成效的。走了几十几百年的老泥路,一朝变成康庄大道,只要有良心的人都会由衷的谢谢政斧,谢谢政策。
    县道是沿着一条小河修建的,去陈村就得跨过这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桥,一座清朝道光年间建的石拱桥,样子与图片上的赵州桥十分相似,只是没有那座桥那么久远,那么有名。石桥的结构也与赵州桥十分类似,长条的石块人工凿成契型,上大下小,条条相挤,越压越实。桥面约四米宽,大青石桥面,平整光滑。桥是不准汽车通过的,在桥的上游不到十米的地方,建有一道滚水坝,坝面上就是载重货车通行的路,水从坝面上漫过,在下方形成一个小小的人工瀑布,瀑布下,是夏天孩子们最好的嬉水天堂。
    陈维政走上桥,目光还停留在瀑布中,仿佛又回想起孩童时代在瀑布下玩水的情景,脚步也不由慢了下来。
    “维政!”有人叫,陈维政忙把自己的思絮从瀑布那边拉回来,抬头一看,跟自己打招呼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身材很高大,很健壮,一头浓密的短发下是一对小眼睛,狮鼻阔口,短颌无须。一件迷彩T恤下面是一条墨绿色的旧西裤,脚上穿的是一双塑料凉鞋。
    陈维政认识他是三爷爷家的孙子,叫陈维来,当过几年兵,退伍回乡务农。村里看他当过兵,就让他当了村里的治保主任。
    “维来哥”。陈维政忙打招呼,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红塔山,发了一只出去。
    陈村的人都姓陈,除了娶来的和倒插门的。据说,在清初,清兵入关,圈地杀汉人,原籍泰东的陈家老祖举家南迁,来到这里,与当地人通婚,慢慢繁衍出陈村这一支。
    如今陈村最老一辈是传字辈,也就是陈维政的爷爷辈,陈维政的爷爷陈传喜排行第十五,属于比较靠后。陈维来的爷爷排行老三,已死去多年,是陈传喜的族兄,严格来说,陈维政与陈维来已经没有太多血亲,只是同宗而已。
    “回来了!”陈维来接过烟,掏出一个两块钱的防风打火机点上火,关火后还下意识的摆一摆,试图灭掉火机里那并不存在的火苗。
    “回来了。”陈维政跟他并不太熟,又很多年不来往,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应答他。
    “这是十五爷?”陈维来指着挂在陈维政脖子上的包袱里面的四方盒。
    “是的,是我爷爷”陈维政低着头。心中盘算,如果对方给老人家敬礼,自己应该怎么办。
    “维政,有个规矩你知不知道?”陈维政一听对方并没有给老人敬礼的意思,而是问自己懂不懂规矩,不由得好奇起来,眼睛一亮看着对方。
    “什么规矩?”
    “死在外面的孤魂野鬼是不准进村的,你爷爷的骨灰盒子不准带进去”陈维来再一次用手指指着骨灰盒说,“哦!”陈维政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一路上只是想回到村里就好办,有亲戚们帮忙,事情应该很简单。谁知道,满怀的希望还没到村口就是当头一棒!
    “不让进村是你个人的主意还是全村人的意见?”陈维政心头有点火,压低声音问道。
    “是我的主意也是村里的规矩”陈维来很严肃,也很认真。
    “哦,知道了”陈维政没有争辩。转身走回去,来到三岔路口,见有摩托车在兜客,陈维政知道再把骨灰盒子挂在胸前不太合适,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双肩背包,把盒子放在背包里,再放上几件衣物把背包弄得很丰满,搭上摩托车向县城而去。
    县城很近,十公里,摩托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在一家花圈店门口停了下来。
    陈维政知道上高中时,这家店是一个姓张的同学家开的,不知道有没有换老板,很小心的问了一句:“张老板在吗?”
    “在!”肯定的回答,随着话落,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从花圈后面转出来。陈维政一眼认出来这就是同学的父亲,这是一个名声很好的人,外号白事张,主要的业务就是帮人办白事,吹打送葬,吃喝祭拜一条龙服务,平时做点花圈,卖点香烛,听说他的父辈还能帮人看阴宅号时辰,到他这一辈,这方面就没再听说过了。
    “张老板有点事想请帮忙一下”陈维政没有去套同学的近乎,而是直接谈的生意。
    “你说”张老板是老江湖,一抬手,一支红塔山递了过来。
    “我是龙山陈村的,我姓陈。”陈维政连忙自我介绍。
    “呵呵,龙山陈村的都姓陈,你是哪家的?”张老板对上下几十里估计都很熟悉。
    “我爷爷是十五陈传喜。我叫陈维政”
    “我知道你,你爸叫陈宝国,零五年古岭泥石流救人的烈士,你爸的大事是我帮办的,你是我家得春的同学是不是?”张老板不知道是记姓太好还是生意太差,居然七八年前的事还记得这么清楚。
    “是。”陈维政回答:“得春还好吧,有四年多没见了,现在做什么?”
    “在鹏城打工,去年讨了个老婆,过年回来就是一家三口了,小陈你呢?”张老板很自豪。
    “我一直在读书”陈维政不想再谈这个问题,转开话题。
    “十五叔什么时候过的?”
    “去年。”
    “去年?”
    “怎么过的?”
    “在南城,他去看我,水土不服,病了,救不过来,就过了。”
    “怎么现在才办事?”
    “当时在那边就火化了,我读书,没办法回来,现在书读完了,才回来办事。”
    张老板一边问,一边拿出一个记录本,在上面写着什么,估计是第一手资料,看来这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
    “想怎么办?”
    “村里人不让进村,就不打算大办。反正下葬的地早定好,就在我奶的旁边。明天请几个苏维埃,拉几百砖,水泥沙浆,砌好就行,过几天碑刻好了,再装碑放炮。”陈维政说得很简单。苏维埃是当地人对农民短工的称呼,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行的称呼,已经无从可考。
    “不要村里人帮忙?”张老板觉得这种做法有点与众不同,不太理解。
    “不要,既然不让进村,就不再麻烦他们。”
    “行。那你要我做什么?”
    “请人、做工、买材料、香烛。砌砖、填土、刻碑、一条龙。我只管付钱”
    “呵呵”张老板见陈维政说得很简单,就问了一句“村里人不会啰索吧?”
    “来祭拜欢迎,来搞事就请他陪葬。”陈维政说得更简单。看来不让他进村对他刺激不小。
    “呵呵,没那么可怕,你不用通知家里其它人?”
    “不用了,我爷就我爸一个儿子,我爸也就我一个儿子,去年我爷过时,只有在南城打工的宝庆叔去了一下,村里也没有其它人去,不用管别人想什么。”回想起去年爷爷过世时的情景,陈维政心头不由得又是一阵犯酸。爷爷完全就是看到自己当时的样子活活气死的。陈维政不觉心里一阵绞痛。
    “行,费用按实际结算。”张老板也很爽快。
    “我先付两千块材料款,张叔你去做准备,我就在对面的水电宾馆住,明天我们一起下去。”陈维政说完,掏出二十张人民币,递给张老板,转身往水电宾馆走去。
    张老板看着离去的背影,拿着薄薄一叠人民币轻轻拍着手心,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小陈付钱付得相当爽快,两千元人民币完全不当回事,应该有钱。问题是这小家伙对村里人意见不小,如果明天与村里人发生什么冲突,就耽误事!想到这里,掏出手机,找到龙山陈村村委主任陈宝良的手机,打了过去。
    很快,电话就打通了。
    接电话的就是陈宝良本人,他跟张老板很熟悉,平时也经常在一起吹牛打屁。“白事张,这个时候打电话来有什么好事?”
    “宝良老弟,有个事想问你一下,你们龙山陈村的族长还是你们家老爷子吧。”
    “是啊!”
    “十五爷陈传喜跟你们近不近?”
    “近。十五伯跟我老子是亲兄弟,共爷奶的。”
    “那去年他在南城过世,你们没有人去?”
    “没有,天那么远,哪有那么多钱去,就在宗祠里设了灵牌,请人招了回魂,他又没有后人了,独独一个孙仔还癫了。”
    “癫了?”张老板奇怪了“不会吧,刚才他孙仔还在我这里,正常得很啊!”
    “在你那里?在你那里做什么”
    “送他爷爷回来入土。”
    “入土?入土不回村子,跑你那里做什么,还真是有点癫!”
    “他回了村,你们村的人不准他带骨灰盒进村。”
    “哪有这回事?不准进村那怎么办丧事,怎么入祠堂,废话!不准进家门的规矩是有的,怕给家里人带来什么不妥,这规矩你懂的啊!”陈宝良一听这话,也有点火大。
    “可能是有人欺负后生家不懂事,还是想敲点好处!”张老板搞明白了,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那明天去葬山估计还会有人搞事,你最好告诉他们别搞事,今天听维政说,明天哪个敢搞事,直接打死陪葬。要是当真维政是你说的曾经癫过,有精神病史,那挨他打死还真是白打死。就算没有人去搞事,这回办事你们村里人堵路不让进村,还不帮忙办事,估计办完这件事,他们这一支也就跟你们断绝了,这事最好还是跟族长老叔商量商量看怎么办好。”
    陈宝良打完这个电话,有点哭笑不得,十五伯在陈村已经是翻过去的一页,他那个仅存的孙子听过年回来的陈宝庆说那是完全废了,一天到晚只会冲人微笑,半句话都不会说。谁知道才半年过去,人家好了,还会回乡葬祖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欺软怕硬的家伙,把人给堵在村外不让进村,这也确实有点做过头,把人得罪很了,先把这个找出来,骂一餐再说。真要是惹火了那个神经病,发起神经来别说搞死一两个,就是搞伤一两个,那也麻烦。
    至于断不断绝关系,那是无所谓的,十五伯这一支人丁那是相当的单薄,仅存的还是个精神病,估计这一支也就到头了。
    十五伯这人的人缘一直很好,去年在南城过世因为远没办法去,可是在村里葬山估计还是有不少人来帮手的。要是族里不闻不问,那是要被人讲闲话的。
    想到这里,走出了村公所,先回家找老父亲,商量一下明天怎么办。
    村公所在陈村村头,是陈氏宗祠的一个角落,相当于门房的位置,宗祠正门外是陈村的风水池,一个差不多两亩的大塘,大塘的右首,有一棵千年老樟树,树冠很大,不仅盖住了三分之一鱼塘,还在另一边盖出了一个很大的广场,这个广场,就是陈村人自然的休闲广场了,夏天夜里,月光从樟树缝里撒下,斑斑驳驳,儿童的喧闹和老人的香烟,再加上一大堆育龄妇女肆无忌惮的说笑声,构成了这块广场生命的活力。村里办大事,这块广场是当然的会议厅、餐厅。广场一直延伸,延伸到宗祠最里的墙头,正正方方,足足有三亩大小。前几年,也不知道是那家的孩子弄回了一个足球,这里,又成了陈村孩子们的足球场。陈村人建房、种菜,从来不敢占用这块地,甚至连堆放建筑材料都不敢。宗祠、池塘、老树、广场,在陈家人眼里,很神圣。
    鱼塘四周用青石围出一道塘边小道,这几年,陈宝良用公中的钱,浇铸了一些小水泥墩,拉上铁链,做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