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这飞行员。”顾海健陪着哈哈大笑。
    “都是空军退役的飞行员,起飞的时候,呼啦一下,就把飞机给拉起来了,吓的我啊,好悬没有心脏病。上天了也是,我看他就不想好好飞。”
    “还好,总算是早到了,否则非得被飞机上的噪音吵死。”
    “要说上面的餐,味道不错,还送一个软盒的中华。不过,搞化工的老帽那次,送了一个金利来的领带……”
    “人家坐的是中航的飞机,济*南航空的没法比。”
    两名高工和一名助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也不理顾海健了,话里话外,都在说飞机。
    就算是蔡顺,也不是每次出来都能坐飞机的,他们这次是因为要与胜利油田合作,增加气势,才申请了4个名额。1500多块钱,是好几个月的工资不说,名额也紧张。
    这也就是国企的研究员,要是纯粹的研究所,现在都穷出淡魂了,哪舍得上天,那不得把研究所一个月的经费给漂没了。
    以前,蔡顺等人见到别的单位的研究员,多是用安慰的语气。这次来和大华实验室打擂台,用的就是嘲讽加炫耀的方式了。
    不料,顾海健态度不变,安静的听着,竟然不时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另一位高工裘富话比较少,瞅见顾海健的笑容,不由生气的想:你知道什么啊,还点头,你这辈子坐过飞机吗?
    他狠狠心,从兜里掏出那包飞机上的软中华,像是撕包皮似的,痛苦的撕开封口,然后递到顾海健面前,不忍的道:“兄弟,来尝尝济*南航空的软中华,机上的红酒不能带下来,就没办法分享了……”
    “别客气,别客气,抽我的。”顾海健80年代初就去了葡萄牙,家庭条件自然不错,此时也撕开一包软中华,用80年代人特有的热情说:“你们都是客人,一定要抽我的,来来来,一人一根。”
    裘富终究接过了顾海健的软中华,用食指和中指夹在中间,突然有种悲怆的感觉,就好像,别的孩子说“撕开了包皮就和你玩”,等撕开了才知道,疼的玩不了啊!
    顾海健返身到柜子里,拿出一个zpioo的打火机,“刷”的一声打开,给众人点烟的同时,笑道:“我们经常出现场,研究院以外尽量不抽烟,苏董送我的打火机,就用来待客了。”
    美国人的打火机和酒瓶是北*京城的抢手货,四人虽然看过,却没机会用。
    裘富坚强的走出痛苦,将那包……中华烟收入怀中,才问:“顾总抢购到的烟?”
    这个话是有说头的。1988年7月28日,国家放开了13种名烟的价格管制,实行市场调节,允许适当涨价。这里面就包括了中华烟,茅台酒等知名烟酒,于是乎,烟酒价格也是蹭蹭的上涨,中华烟先是从40元涨到60元,后来又涨到72元。就算这样,依旧被人抢购一空,不找关系,就得在上海等大城市星夜排队。
    当然,涨价的不光是烟酒,据说,从7月到10月的3个月里,全国居民储蓄减少了300个亿,一进一出,是个极庞大的数字。
    当时,广*东人编了一首打油诗,流传甚广:中华大地无“中华”,“牡丹”四季不开花,“前门”香烟后门卖,“凤凰”几时到我家。
    所以,裘富不光是稀罕自己十分之一的工资,更稀罕中华烟本身。
    凑几盒未拆开的中华烟,再配两瓶看得过去的白酒,可是能办大事的。
    顾海健慢悠悠的抽了一口中华烟,吐了出去,笑道:“前段时间熬通宵,翻译外国文献,苏董看见了,就给了我们一人一条中华烟,我没舍得抽,平时还抽春晓,七毛二一盒。中华就揣在兜里,当招待烟。”
    这个年代,身上揣两包烟不丢人,只会让抽到招待烟的人高兴。想也知道,不管是85年还是88年,一条中华烟的价格是春晓烟的10倍,都比普通工人的薪水高了,像是教师和乡镇干部,一个月的薪水都买不起一条烟,不能也不舍得每天抽两三包中华烟。
    那助理听到了重点,问:“每人一条?”
    “嗯,从石油学院请了8位年轻教授,从两院借了五六个年轻人,都是无偿帮忙到半夜,苏董看不过去,就送了中华烟。”
    虽然是干活以后的补偿,那助理还是眼馋的不得了。他大学毕业才几年时间,一个月是62块钱,比不上一条中华烟。
    他非常精心和仔细的抽完了这根烟,暗自哀悼:等我做了高工,我也买……至少买牡丹抽。
    一时间,助理的情绪有些低落。
    其他三人也受到感染。裘富愣了半天,才开始抽烟,一口气抽完剩下的三分之一,拍拍自己的胸,豪迈的道:“等回去的时候,我在飞机上抽自己的,免得耳朵痛。”
    “飞机上耳朵疼,嚼口香糖有用。”顾海健回忆似的道:“我这个月去了两趟上*海,一趟北*京,都是飞去飞来的,全靠口香糖……”
    裘富猛的咳嗽,然后不好意思的说:“被烟呛了。”
    “中华烟仿美国烟叶的,是有点味重。”顾海健再笑。
    四人互相看看,只觉得士气都丢光了,气势更是消失掉的东西……蔡顺无奈的转移话题:“房间挺温暖的,你们用的燃油锅炉房吧?这么早就烧暖气了?”
    “咱们研究所用的是中央空调。因为经常做实验什么的,得保持房间内温度固定。”顾海健的笑容,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蔡顺彻底抑郁了:这家伙,就这么爱炫?你能停下两秒钟吗?
    1988年的空调,也是极不容易的东西。首先是没有国产货,其次是两三千元的“电力扩容费”,此外,许多地方还需要购买空调指标,全部弄下来,需要一万到两万元。与之相比,电费几乎不算什么。
    这个年代,国家公务员哪能有一两万元。
    至少地区一级的政府,是没办法在办公室里装空调的。胜利油田内,也只有小会议室里才有一台。几位书记都无此待遇。
    蔡顺无奈的说了一句:“怪不得这么暖和。行了,我们谈正事吧。”
    他终于不想搞比拼了。
    顾海健随着他的步调,笑道:“好的,我就去找苏董,估计他也该回来了。”
    大约10分钟左右。苏城出现在了会客厅中。
    蔡顺注意看向这个年轻人。牛仔裤和浅蓝色衬衣,只留了短发,衣着可以说是相当时髦,但是看不出研究者的味道。
    这让他非常怀疑,聚合物驱的技术,莫非是这小子冒功?但是,胜利油田的三次采油所,做的也太快了些。
    苏城轻轻的坐了下来,笑道:“蔡总工,终于见面了。”
    “副总工。”
    苏城笑着点点头,道:“浅海石油技术,要是能开发出来,也就该叫总工了。”
    蔡顺听的心里一动,又道:“那估计要10年吧,到时候我也该退了。不过,苏董手下人才辈出,要是能配合我们,我觉得,5年就能做出来。”
    “那你觉得,多久能挖出第一口位移井?”
    “那要看位移多少。”
    “3000米吧。”3000米位移井,意味着能从陆上的油井,打到3000米外的浅海油藏,难度已经不低了。
    蔡顺没有做过估计,一下子僵住了,仔细想了会,才道:“6个月肯定没问题。”
    “我只要2个月。”苏城乍起了两根指头。
    蔡顺怀疑的看着他,暗道:2个月,只够施工的时间吧。
    苏城却轻轻的笑了,道:“只要蔡工配合,我保证3年内,就完成浅海油藏技术的开发。”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方式不同
    蔡顺不相信苏城的话,看在中央空调的份上,多问了一句:“浅海钻采是一个系统工程,3年时间,你准备怎么完成?”
    “只要把关键技术做出来就行了。”苏城一本正经的道:“我们用2到3年的时间,将几十个关键技术完成。剩下几百几千个小技术,自然会有人去做的。”
    “谁去做,难道又要从外国人手上买?”焦刚不屑的道:“早几年就遇到过你这样的人,什么造不如买,现在的技术是好买,但咱们自己能做出来的,干嘛要买?崽儿卖爷田心不疼。”
    苏城失笑道:“我几时说要从外国人手上买了?”
    “那你还能从哪里买?”
    “我们搞一个投资公司,向各个学校发布任务,他们只要愿意承揽,那我们就资助,完成的技术专利归我们,论文归他们。”苏城与好几个人交换了意见,才得出这样一个方案。
    任何国家的大学经费都是不足的,在80年代末,尤其如此。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只能做理论研究,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非常少。这并非大家都致力于做基础教学了,而是因为缺钱。
    在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浪潮下,大学就像是岛屿一样,只会受到冲击,并不会因此而壮大,更别说富裕了。
    但是,正因为大家都在做理论研究,所以,实用技术更容易出彩和受到关注。若是想发表一篇好文章,拉赞助就成了必行之道他们现在更多的还是通过学校来寻找资金,假如苏城拿钱送上门,根本不会有人拒绝。
    至于专利,更是不会有人关心。
    蔡顺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目前在学校的朋友,不由点头道:“这确实是个可行之道,等于增加了研究人数,而且支出也少。不过,你得用多少人来检查呢?”
    “由学校去检查,我们根据进度给赞助,而且要求正规的会计手续。同样的,无论是手续违规,还是进度未完成,那就结束资助,重新资助另一个人。我的想法是,资助别的大学。”
    大学也是有竞争的,光是为了留住苏城的大笔资金,学校自然会负起责任来,对老师们进行监督,他们奖惩起来也比较方便。
    蔡顺品咂着苏城的提议,思考良久,不得不承认,从制度上来说,已经没有多少问题了。难得他想的如此清楚,竟是没有自己等人,这个计划也能做下去的样子。
    回头看看焦刚和裘富,蔡顺不由问道:“那我们总公司和贵公司的职责分配……”
    “我们不以这种方式合作。”
    “嗯?”
    “任何想要参与这个项目的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报名,我已经请人在总公司范围内下发文件通知了。”
    苏城的釜底抽薪,立即把蔡顺给烧昏了头。
    以蔡顺等人为首的总公司研究院,处心积虑的想要压倒苏城,因此愣是延迟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到济南来见面。
    在此期间,苏城的确如他们所愿,有怀疑,有生气,又气馁,有退缩……但是,苏城手上的牌太好了,远比蔡顺他们的牌要好的多。用在大学里的招数,同样可以用在研究所里。
    助理研究员评副研究员,再评研究员,都需要写论文做实验……要是经费里露一点出来,那更是偌大的诱惑。
    蔡顺压下心里的震惊,道:“我是代表总公司和你谈的,你不能和下面的研究所谈。”
    “我能。”
    “好吧,你没有必要这样做……”
    “文件和通知已经发现去了。”
    如果总公司和苏城谈,双方的规模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自然优势多多。但是,苏城如今已经拿到了名义,所以,他更多的是把自己当作总公司下属的一个研究所,然后找其他的研究所合作。
    这种平等合作下,必然是苏城占优势,且让总公司无法干扰。
    “那先看看你们的研究进展吧。”蔡顺彻底失去了局势的掌握,态度也变好了。
    苏城向顾海健示意,让他将目录先拿出来。
    翻译出来的论文都是资源,原文是要花美元的,译文是要花中华烟的,都不便宜。目录则是整理过的,差不多就是苏城预备复制的技术了。
    蔡顺看了里面的内容,就知苏城已经选定了方向,他心里的最后一点坚强,也别敲的粉碎。
    “我们能做什么?”蔡顺语气诚恳的道。
    埕岛油田将是中石油的浅海钻采实验场,搞海洋钻钻探的研究者,不能失掉这个机会。
    苏城并没有被他的诚恳所迷惑,而是指了目录的一行,道:“你就搞可变径稳定器吧。”
    蔡顺大怒,“可变径稳定器”只是位移井的旋转导向技术中的一个小系统,根本不符合他的身份。
    苏城一副爱要不要的模样,笑道:“再过几天,这个项目也就有人报名了。”
    焦刚听了,有些焦躁的道:“蔡工,要不就先要下来。”
    “要下来,得做好,这么小的项目都弄不好,也说不过去。”
    “研究经费你出?”蔡顺心想,我非给你用空了钱不可。
    苏城轻轻摇头,道:“我只出三成,另外7成由总公司支付。”
    如此一来,蔡顺等于连点汤汁都没喝到。
    他愤而起身,道:“我们先去吃饭,之后再和苏董谈。”
    “也好,我送你们出去。”苏城满不在乎的样子,将他们送出了大华研究室的小楼。
    正值下班时间,几个人一出门,就被堵在了门口。
    宽阔的街面上,一辆自行车挨着一辆自行车,所谓自行车王国,自然使将汽车挤的无路可走。虽然路中央象征性的空出了一些位置,但那自行车大军,就像是夜市里的小贩一样,总是要不断的挤压空间。
    许多汽车干脆就停在路中央,等着自行车大军离开。
    “苏董。”
    “苏董!”
    许多人研究员从研究室里出来回家。只见一位30许的汉人,推出一辆铃木,跃马翻身,一溜烟的走了。
    然后又是一辆铃木,接着是一辆长江750,以及雅马哈125和幸福250……从大华研究室里出来的年轻人,用咆哮的引擎声,加入了茫茫的自行车大军,引来了无数关注。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穿一件半旧不新的皮夹克,用慢吞吞的速度,在自行车中风驰电掣,感觉实在太好。
    这就相当于坐在宝马的车顶上,从一堆的奥拓和QQ身边驶过。
    虚荣心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尤其是从女工车队边经过的时候,年轻人们无一例外的会催动手柄,发出悦耳的引擎轰鸣声。
    “长江750是有宝马血统的。”苏城像是感怀历史似的,说道:“最早是纳粹德国装配宝马R71,然后苏联人也生产了同样的偏三轮,接着转让给盟国。我们就做了长江750出来,性能卓越啊。”
    “大华研究室真有钱。”蔡顺讪讪的。
    “凡是加入浅海石油的研究员,都能得到一项福利,我们研究所免息借钱给大家,购买摩托车或者自行车。”苏城瞥了一眼蔡顺身后的助理研究员,笑道:“没结婚的研究员优先。”
    “啊?为什么?”
    苏城哈哈大笑,道:“还有比这更好的红娘吗?”
    大华实验室和动力机厂都没有国企血统了,换言之,所有研究员都是私企研究员。此时的普通市民并不歧视私企,但还是有各种疑惑。
    自行车和轿车一样,都是最好的解除疑惑的东西。
    想要结婚吗?有车有房就好了,从80年代到21世纪,这条准则都没有变过。区别在于,以前的年轻人必须身在好单位,才能弄到房子和车。以后的年轻人,只要赚到钱就可以了。
    从难度系数上来说,后者比前者简单的多。
    而在国企系统,由于大家的工资水平都差不多,单位福利就变成了比拼的唯一标志。
    能发福利的单位,年轻人趋之若鹜;没有福利的单位,结婚都是困难。
    由于80年代的大学生和中专生都不能谈恋爱,毕业进入单位,就必须迅速解决个人问题,而且是迫不及待。
    如孙立宪等年轻的研究员,早都如狼似虎的嗷嗷叫了,苏城因此联系了不少人,各处弄一批摩托车来,贷款让大家买。
    这份贷款协议,也就等于工作合同了。
    蔡顺等人虽然不能理解里面的曲曲弯弯,但对摩托车的威力是非常相信的。
    焦刚的儿子正好就在谈婚论嫁未能决定的时间,此时再也忍不住,问道:“那我们要是到了济*南,多久能买摩托车?”
    “副高级职称,等三个月左右,高级职称,优先。”副高级职称就是副研究员,如焦刚等高级工程师,都是高级职称。
    “那个……自己不骑可以吗?”
    “给子侄,给任何人都行。”苏城笑笑,道:“但是,项目必须按期完成,否则贷款也要提前归还。”
    “不会的,不会的。”焦刚高兴的,好像已经拿到了摩托车似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并行工程
    苏城提着两瓶茅台,两条中华,站在了华中理工大学的家属楼前,问门口的传达室道:“大爷,我想找钟志根。”
    “钟志根?”大爷用心想了一下,道:“是从外国留学回来的?”
    “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回国的。”
    “3号楼4楼,右边的那家。”大爷记的非常清楚,还站在马路上给苏城指点后,道:“你别是找他办事吧?他个年轻娃,能办什么事?”
    苏城笑笑,说:“我们亲戚。”
    “哦。”大爷拖了个长音,还是把他放进去了。
    苏城慢慢的找到了3号楼,见是只有四层的小楼,不由轻轻笑了一下。华中理工大学就是后世的华中科技大,钟志根早在81年,就从这里获得了硕士学位,远赴美国求学。用了6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今年是他回国的第二年,按照中国的职称规则,只能是讲师。
    不过,20年后,钟志根就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向包括了数个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并行工程”领域正是苏城现在最需要的。
    “并行工程”是一种管理方法,既可用在大型制造业中,也可用在学术领域。在具体实施中,它要求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初期,就组织多个项目组,并行进行研发和生产,使有关人员了解到大量的相关要求和信息,从而将许多问题在开发早期就解决,保证了设计的质量,避免了大量的返工浪费。
    就开发浅海石油技术而言,采用并行工程,能够同步的进行各个项目,最大效率的分配攻关项目。
    实际上,最多几年时间,钟志根将成为863计划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专门主持分配资源和项目组。与之相比,海洋石油技术的项目分配,只是小儿科罢了。
    苏城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房门。
    里面立刻就有回应:“来了。”
    钟志根披着外套,手上拿着一卷书,打开了房门,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