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从86年算起的话,他的收入等于降低了三分之一。虽然不至于没有猪肉吃,但除了在外宴请之外,也没什么机会肆无忌惮的吃了。
    他等那工人走了,就给自己舀了大大的一勺猪油,在锅里化开,突然想到:这小小的勘探队厨房,竟然能一天24小时供应伙食,谁想什么时候吃,就能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可真是不容易。
    一餐饭只用三四分钟就弄成了,宋志军端出去的时候又想:这要是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总会腻味吧。
    一边想,他一边喝了口紫菜汤,暗自评价:味道偏淡,估计要就着咸鱼才好吃。
    “小心!”
    不知什么时候,一辆皮卡停在了伙房门口,两个棒小伙甩开膀子卸车,另有工人过来帮忙,将箱子运到屋内。
    宋志军伸头看了一眼:黄桃罐头。
    这可是好东西啊!
    一瓶估计要2块钱吧,难道也是任吃?
    宋志军想想笑了,暗忖:怎么可能,现在到医院看病人,也就提两瓶黄桃罐头。
    “嘭!”一个工人搬完了货,当场掀开一个木箱,打开一瓶黄桃罐头,当场喝完了里面的甜水,笑道:“爽,今天我加班,谁都别和我抢。”
    “你小子,罐头都喝了,今天的加班给你,明天就没有了。”
    “嗯嗯。”工人用手刨着,把罐头吃了,一抹嘴道:“可惜苏厂长不是咱勘探队的,要是天天有这福利,谁还坐办公室啊。”
    “听说美国人的蓝领工人就是这样?咱也是蓝领对吧?”
    “可不,都蓝了。”那工人揪着自己的领子,笑道:“等这几月的野外补贴拿到手,我就弄个新自行车去,越野的那种。”
    宋志军一言不发的走回桌子那儿,暗想:苏城对工人倒是挺好,要是从他手里揽一个勘探项目,这厮估计不会舍不得钱。到时候,咱也能弄些野外补贴。
    转瞬,他心情又不好了:这厮明明有钱乱福利,竟然不花钱搞项目,这不行。
    于是,宋志军匆忙的把饭吃完,就请驾驶员开车往回赶。
    到了东营,就找到油田管理局,把这报告递了上去。
    浅海油田勘探,好些人都盯着呢。
    办公室收到报告,没等传到上面,就有三四个复印件流了出去。
    宋志军的报告写的专业,但并不妨碍领导们看结论。也正是因为他那内容专业的让人看不明白,所以领导们才相信他的结论。
    刘副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喜欢专业的领导,他用了2分钟时间,翻完了前面的19页,然后看着第20页的结论:“综上所述,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地理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勘探应选择在渤海湾东南部,并首先进行科研立项……”
    刘书记拍案叫绝:“写的好,就是要这种专家指导,我们胜利油田才能发展壮大起来。让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娃弄勘探,不是搞怪吗?嗯,你去把正式报告拿来。”
    他看的是盗版的复印件。
    秘书早有准备,几分钟就拿回了报告。
    刘副书记翻了一下,见是同一份报告,就大笔一挥,在下方写:极有见地,应予以考虑,转林书记。
    他却没有想,宋志军抵达油田才两天多的时间,写完了报告才出门一趟,在没有任何实地调查,甚至连图书馆都没有去,连胜利油田的专业地图都没有细看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泡制出这份专业报告的。
    从宋志军学霸的角度上来说,炮制这篇看似专业的报告,真正体现了他的水平。那就是用华丽的专业词汇充作论据,粉饰空洞的论点。
    刘副书记不是第一个着道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即使是林永贵,看到这篇报告以及刘书记的签名,也不免怀疑。
    好在,他的性格坚定,只是让人送了一封报告的复印件过去。其目的,也是让苏城好好考虑勘探计划。
    苏城一系列的精彩表现,对他来说,却是比一纸报告更值得重视。
    于是,苏城又认真看了一遍报告,心道:这个宋志军,内容倒是做的四平八稳,要数据有数据,要表格有表格,要图示有图示,就是结论全错了。若是真信了他,那才是作死。东南海域也许能找到几个小油藏,但以浅海的环境,估计15年后再开采,还能少赚一点。
    整个渤海湾东南地区,不管是有目标的勘探,还是漫无目的的搜索,估计都要用掉一两年时间,几千万元或者上亿元的勘探费用……当然,到了那个时候,宋志军早就回他的石油大学去了。
    对其而言,找到了油田,值得大书特书,找不到油田,也只不过是革命中的小挫折……最重要的,还是能拿到手的项目经费。
    苏城摇着头,用订书机将报告的四角定好,垫在了桌角下面。
    刚弄完,沙鸣印推门进来了。
    “老沙,怎么样?”
    沙鸣印摇头,道:“没出油,进尺到位了,还打吗?”
    “再打500米,不行的话,咱们就换地方。”苏城表情不变。他非常确定,埕岛油田就在不远处等着自己,只需要再多几次尝试。
    “任何花言巧语,都不动摇。”苏城闭眼默念。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压力
    三支勘探队,从埕岛7号井,一直打到了10号井。
    宋志军的报告也在胜利油田转了三个圈,直到人都回北京了,报告依旧在转,不仅让油田高层议论纷纷,也让许多中层领导心生疑惑。
    苏城的勘探计划并未受到阻挠,但他知道,这已经是林永贵所能做的极限了。
    胜利油田成立40年,始终未曾进行浅海油田的大规模勘探,一方面是海洋采油技术不成熟,一方面也是保守思想作祟。
    “如果勘探不出油田来怎么办?”
    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胜利油田不像是大庆、长庆,它的底子薄,探明储量少,全靠着每年新增的探明储量过活。重点移向浅海,一旦两三年未有消息,整个油田都要面临危险。
    在此期间,各种福利和晋升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不仅是领导,即使是普通机关干部,遇到苏城的时候,也免不了关心两句。
    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晚探出油井来,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整个8月,唯一能将苏城从沉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就是与舒兰一起到海边玩。
    两个人可以拉着手在海滩上散步,可以看太阳,捡贝壳,爬岩石,玩抱抱,玩亲亲。
    17岁的少女,清新,靓丽,弹性十足。
    遗憾的是,埕岛离东营市着实不近,舒兰来往辛苦,苏城也不舍得她每天踩着露珠出门,赶着夕阳回家。
    由己及人,也让苏城充分体会到了勘探队员的辛苦。他有汽车,并能请到司机接送舒兰,普通工人却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且,许多勘探队员的家属不仅要上班,还要带小孩,照顾老人,埕岛尚算靠近城市的了,更远的荒郊野外,不同公路的地方,才是勘探队员们常去的工作现场。
    苏城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尽量增加勘探队员的返家频率,并提供班车和快艇接送。
    有一些工作,本身就蕴含着奉献。勘探队员、井下矿工、边防军人……如果说21世纪尚有职业选择的权力,那么,80年代的奉献者,往往是没有机会选择的。
    国家选择他们奉献,他们就奉献,没有跳槽,没有辞职,没有奖励。
    他们只能不停的干下去,直到自己爱上这一行为止,至少,辛苦四十年,临退休的时候,总会有些不舍,有些眷恋,哪怕是一瞬间。
    9月7日,又有快艇来。
    早有准备的10名队员笑呵呵的背上包裹,准备返程休假。苏城补充的勘探队员,正好能让队员们轮休的时候,还能保证效率最高。除此之外,三支勘探队也可互相调配人手。油田会战时期,往往一声令下就有几十台车,几千人奔赴平原,任何队伍之间,都能很快配合完善。
    这种会战特质是油田的传家宝,直到90年代中期都未消亡。
    苏城和沙鸣印一起将队员们送到岸边,就见船上已有五人淌水过来了。
    “何厂长?”苏城认出来人,是采油4厂的何根生,老资格的厅级干部,管辖区域就包括埕岛油田。不过,这种浅海地区向来不入他的法眼,早些年设定的那些勘探井,他都没有打完。这也是一位老古董,向来是不喜欢浅海作业的,觉得不经济。
    “苏董,我老何来看望你们了。”何根生热情的挥手,艰难的迈步。
    旁边的人一手扛着箱子,一手搀着他,几个人互相扶持,才不至于摔倒。
    看他们走的又慢又危险,苏城与沙鸣印只好到水里去接人。苏城扶住何根生的胳膊,笑道:“何厂长辛苦了,跑这么远过来,这是要慰问我们?”
    “给你们带了点清凉油,蚊不叮,还有红烧肉罐头,我从军工厂换来的,用火烧热了,香喷喷的,就是盖子不好撬,要用刀子。”何厂长絮叨的上岸,把布鞋脱下来在岩石上晾晒,人就直接坐在石块上了。
    苏城见他没有去工地的意思,拍拍沙鸣印,道:“给何厂长和师傅们弄点水,再拿马扎子。”
    “不用,不用。”何根生客气的说,语气一点都不坚决。
    沙鸣印心领神会,一会儿,遣人送了东西过来,何根生带来的人也去工地板房里坐着休息,留下苏城和何根生商谈。
    两人寒暄了一阵,何根生才说出主题:“我看苏董下面有三个勘探队了吧,能不能借我一个用下。我那两队矮矬子忙的不可开胶,结果设备又坏了几台,焦头烂额啊。”
    “我这里人手也紧张。”苏城笑着。
    “借机器就行。”何根生毫不掩饰自己的目标。采油厂是大单位,往往编制数千,他怎么会缺人。倒是苏城用的勘探机械,属于管理局特批的局属财产,是何根生平日里弄不到的好货色。
    他借到机器,就能勘探自己属意,但以前难以勘探的地区,而不必通过管理局的审核。
    其实,从根子上说,还是他不看好浅海勘探,想自己弄一摊子陆上勘探。
    苏城总共要来了三个勘探队,他要借走一个,估计归还也就遥遥无期了。
    虽然不想得罪人,但苏城还是坚决道:“何厂长,我们的勘探任务很重,估计不能借机器给你。”
    “人不给借,机器也不给借?你总得借一样吧,其实最好是借一整套,我用完了就送回来。”何根生死皮赖脸的笑,他既有老工人的保守,又有老农民的狡诈,向来是油田中的难缠人物。
    苏城头痛的道:“何厂长,现在的情况你是看到了,我要是借给你一组机器,我手上的事情就没法做完了,到时候,板子要打在我的屁股上的……”
    “年轻人,打板子怕什么!像是埕岛这地界,哪里有什么油田,否则,我能勘探不出来?”何根生的小眼睛闪着光芒。
    苏城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厮就是不想自己在埕岛勘探。因为采油厂本身就有勘探任务,若是他们自己探出油井了,属于正常作业。要是让苏城给勘探出来,不免有失察的指责。
    换成别的厂长还好,何根生却是把面子看的比官帽子还重要的人,这才巴巴的跑过来。
    苏城再次拒绝道:“何厂长,我得先把自己的任务做完了。”
    “那你说个时间吧,我看这一组人,最多五天就能探完这个井,我就带走去用?”何根生说着,起身就往工地走。
    “何厂长,我没人借你。”
    “小苏,你这就太不给面子了。”何根生脚步不停,到了工地,从手下那里接过一只高音喇叭,这才看了苏城一眼,扬声喊:“兄弟们,我是采油四厂的何根生,我这里有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大家支援。现在,除了操作机器的人之外,所有人整理行装,和我出发。”
    苏城登时大怒,跳起来要说话,声音却被钻机的轰鸣声给掩盖。
    好在这支勘探队精干,虽然有的人疑惑了,但并没有人和何根生走。
    这厮又喊:“采油四厂勘探队的,带队出发,紧急任务,三天时间再回来工作。”
    三天以后,他自然还有留人的办法。
    何根生用他的老工人手段搞管理,用他的老农民手段搞好处,驾轻就熟。他的手下早就配合的围在其身边,以免苏城上前抢夺高音喇叭。
    苏城怒气值蓄满,反而平静下来。眼下,勘探队员们没有动,那就是安全的。
    他也不去动那喇叭,就站在高处,竖起中指,比向何根生。
    众人发出轻轻的笑声。
    勘探队员们和他已经是混熟了的,国际通用的手势,也早就熟记于心。见到他的动作,再看何根生周围的一圈人,自然知道情况,互相高喊几句话,就散去了。
    何根生莫名其妙的看着人群散去,然后看到了苏城的手势。
    这下,轮到何根生怒气上涌了。
    他气的点名道:“老麦,老楚,带上你们的人,快点。”
    被点到名的工人,机灵点的,就装听不到,性格硬的,扭头就走了。
    国企工人向来帮理帮亲不帮权的,就算何根生再牛,他也没有开除一名工人的权力,最厉害的手段就是调职。但是,遍寻采油厂,还能找到比勘探队更偏的岗位吗?
    不管何根生怎么喊,到底没有一个勘探队员跟他走。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闲着的工人干脆去板房那边吃饭休息去了。
    这不仅是何根生不地道,也是苏城许久以来建立的好名望。
    看着何根生涨红了脸,声嘶力竭,苏城唯有感慨一句:在体制内做事,真难!
    这还是他有油田管理局书记的支持,自身又不惧何根生的刁难,换成一个普通的勘探队负责人,要想在人家的地盘坚持下去,真是不容易。
    至于后勤供应不稳,装备维修迟钝等这种小鞋,那是谁支持都没用,只能靠自己解决。
    瞅着何根生的老脸,苏城暗骂:这种人,真是守成不足,败事有余。他不愿意勘探开采的地区,竟然还不愿意别人来勘探开采。
    等了几分钟,苏城不再理会何根生,由着他向空气呐喊,却是拽住沙鸣岩,大声道:“咱们加快速度,不能让老鬼坏事。”
    何根生丢了面子,恐怕要绞尽脑汁,讨回来。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井涌
    灰色的钻杆,飞快的旋转,让枯骨般的井架,显的不那么孤单。
    距离板房很近的净化池中,有一股股泥水流淌出来。
    隔着板房的玻璃,沙鸣岩忧心忡忡的看了眼苏城,道:“苏董,还没有油气的迹象。”
    “能做地层测试吗?”苏城期盼的问了一句。
    “现在的情况,没有意义。”沙鸣岩重重摇头。地层测试又叫中途测试,是在中途通过钻杆末端的钻杆测试器进行取样,能够提前发现油气。但是,12井连基本的瓦斯层都不具备,中途测试也不可能得到好的回馈。
    苏城抹着下巴,觉得棘手之极。
    他没有预料到,油井勘探的难度这么大。7号井失败,8号井失败,9号井废弃,10号井失败……同时开钻的11号和12号井也不容乐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出油的几率仍然很低。
    短短两个月,6口井的成本超过了2000万元人民币。因为苏城“滴油不下海”的政策,这其中超支了近百万元人民币的环境管理费。
    便是这样,跟前的渔民还来找过麻烦,有认为他破坏渔场的,有担心他破坏渔场的,还有认为他破坏风水的,不一而足,某些情况下,不免要用财物才能打发。
    像是何厂长之类的官面与企业人物,亦如走马观花一般,从各自利益出发,或是搞销售,或者捞好处……冲突,只是小事。
    真正让苏城焦躁的,还是油田未见踪影。别说是原油了,就是瓦斯气都没有见到。这让他不禁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正确,是否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误解?
    但是,在出油之前,一切都无法证实。
    就时间上来说,两三个月仅仅是勘探初期。然而,由于苏城信心满满,又急于求成,三个勘探队的钻探进度都很快,每口井都增加了打钻的深度……这样一来,成本就飙的很快了。
    多亏了国内的打井开支便宜,苏城用的又是胜利油田自己的勘探队。要是还在两伊中东地区,6口井非得花掉上亿元不可。即使如此,在国内经济大环境整体衰弱的情况下,胜利油田对现金流的控制也无比严格,苏城猜测,林永贵估计也要绷不住了。
    12号井,兴许就是他能顶住的最后一口井。
    想到这里,苏城将目光收了回来,问道:“老沙,10号井的勘探队,收拾好了没有?”
    “倒是准备好了……”
    “让他们搬家,速度快一点,到12号井,立即开钻。”
    “真的继续打下去?搬家加准备,又是好大一笔钱。”虽然用埕岛1号,埕岛10号的名字做标识,但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口勘探井的距离都不近,没有公路的地方,运输起来非常麻烦。
    苏城摇头,道:“必须打下去。”
    沙鸣岩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只有继续打下去一条路了。
    如果继续,只要出了油,以前的付出都将得到报偿。
    如果停止,前面的投资,就变成了纯粹的亏损。亏损2000万元?那是林永贵都不敢掩盖的事情。
    因此,苏城必须打下去,直到再也筹措不到一分钱资金为止。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赌博,在没有揭开底牌之前,只能不停的下注,赌注会越来越大,而且看不到结束的趋势……许多人,在看不到底牌之前,就在源源不断的下注期被拖死了。
    即使是世界油田最密集的中东地区,也会出现数年挖不出油,从一口勘探井打到20口勘探井的情况……如果坚持不到出油的那一天,无论地下有多大的油藏,都只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而破产的勘探公司不在少数。、沙鸣岩做了这么多年的勘探队长,他也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压力了。看着水泥哗啦啦的灌下去,看着钻头换了一个又一个,看着钞票流水价的花出去……可是,不管遭遇多少次,这种坐吃山空,日出斗金的感觉,仍然让人心惊胆战。
    沙鸣岩很佩服苏城的坚持,但他也说不出安慰的话。
    “没有一颗大心脏,就不要插足石油采掘业。”苏城实在忍不住,才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排解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