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靳燕柔的双颊慢慢的潮红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争取
    “王永庆回台湾了。”李琳浑身汗津津的,将一份繁体报纸丢在了小会议室的桌上。
    她的面前是霍昌、闫学灿、张超和杨明四个人。他们全都属于苏城的核心圈子,也可以算是苏城面前的一道防火墙。即使是李琳作为公关事业部的部长,也要首先通过他们,才能向苏城报告,否则就是越级报告。
    四个人依次看过报纸,闫学灿最后拿到,略略一扫,惊讶的道:“一口气拜会了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和当局领导人。这么厉害?”
    “台塑一年创造了台湾15%的GDP,投资额占台湾的60%,三个人拜见他还差不多。”张超是留学生,对外国民主嗤之以鼻,道:“以台塑现在的规模,不光能左右经济,左右政治都是轻而易举。什么黑金政治,有几个黑社会大佬能拿出台塑资本的1%出来。”
    李琳接口道:“王永庆下一站就是大陆,我探访了几个人,他们说国内官方的态度可能又变。”
    “还变?他们不闲累吗?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多久了,2年了吧。”杨明吁了一口气,道:“投入这么多,要是不能拿下海沧计划,大华实业就要被耽搁两年啊。”
    “做能源企业就是这样,你看到的快速上升,是过去两年,五年乃至二十年的耽搁垫出来的。”霍昌已是副总裁了,说话也有了高屋建瓴的意思:“我们的难处是要保住海沧计划的同时,接手海沧计划。这个太难了。”
    “苏董认为台塑会主动退出的。”杨明补充了一句。
    张超反问:“他们要是不退出呢?海沧计划改为100%内销了,如此一来,就能随着中国的市场建设获取利润。70万吨的乙烯,每天都是上千万元,印钞机想印这么多钱,它也得先盖两年的厂房。”
    李琳似乎觉得好笑,“扑哧”笑了出来,花枝乱颤。四个男人眼睛盯着鼻子,不敢转移丁点的视线。
    在李琳手上吃亏的男人多了,互相之间熟悉了,大华的高层全都知道带刺玫瑰是什么概念了。
    李琳很满意自己建立的威慑,洒漫的笑好了,正容道:“官方态度对我们很重要,既然不能决定,交给苏董如何?”
    霍昌想了一下,点头道:“就现在吧,你和我来,张超也来。”
    闫学灿、张超和杨明的地位都比不过李琳,但霍昌是远远超过的。所以,前三者参与讨论,最终决定的则是霍昌。当然,如果李琳坚持认为信息有必要让苏城知道,她也可以直接打电话。
    减少直接报告人数是大华整合的目标之一,在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人数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穿过长长的走廊和一间秘书室,就到了苏城的办公室。和平常不同,今天的苏城伏案工作,表情凝重而认真。他让两人等了片刻,完成了手上的活计,才抬起头笑道:“浦东的地产价值增加很快,有很多建筑公司想承揽我们的业务。嗯,什么事?”
    李琳将报纸和一份单独的报告交给了苏城,有些担心的道:“官方的态度反反复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很难支持下去了。我们公关部的费用已经超支了。”
    “我已经增批了20%,一定要稳住局面,媒体和部委执行单位要首先保障。”苏城说完,开始认真的看报告和报纸。
    霍昌等他看完了,开始说明问题和己方的意见。之后,道:“政府热衷招商引资,70亿美元的外资实难拒绝。就算我们能够拿出70亿美元,估计也敌不过台塑。”
    “咱们的钱是锅里的肉,台塑的钱是外面的肉,当然是外面的肉比较香了。国内政府如此,台湾不是也一样,否则的话,他们何必对六轻挑三拣四。王永庆也免得搞海沧计划的把戏。”
    李琳听苏城这么说,觉得抓住了什么,忙道:“我们干脆也在台湾投资好了?也学台塑的方法。”
    “台湾是单向投资,允许台湾企业向大陆投资,不允许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
    “我们注册一个美国公司?”
    “无法通过的。而且,这种手段瞒得过台湾政客,但会惹恼所有的国内官员的。台塑有资本斗牛,咱们可不行。”苏城嘴上说着话,思路渐渐清晰了,道:“你们其实想多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官方态度这种东西,任何措施都是有赞成者,有反对者的。再严厉的政府也是如此,最多是一些反对者藏的比较隐秘……”
    张超灵光一现:“对,就像是恩来总理。”
    霍昌年纪大,瞪了张超一眼,道:“别胡说。”
    “不说这个。”苏城立刻结束了这个话题,对李琳道:“你觉得,谁会反对台塑,赞成大华实业继续海沧计划。”
    这是企业战略的部分了,李琳有点心虚的道:“我没有确切的消息……”
    “随便说,不用确切。”
    “我想,苏老是支持的。他下属部门的职员都挺和气的。另外,我觉得周老好像也有一定的倾向。”
    周老自从看过大华实业的“盈利表演”以后,对大华实业就非常关注,说是关心也不为错。至于苏振国,他支持大华实业几乎是肯定的。
    不过,苏城仍然不愿和苏家牵扯上关系。找苏振国帮忙虽然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问题,但联络他也许会开启一个更麻烦的问题。
    因此,苏城很快决定道:“我们主攻周老,如果他能支持我们,此事就好办多了。”
    “我去收集资料。”李琳的紧张感消失了,有种找到主心骨的感觉。
    “还有其他国务委员的。”霍昌说了一句,又轻声道:“70亿美元的投资案,肯定要在国务院进行讨论的,说不定要投票。一共有11名国务委员,我们需要争取半数票,假设有人投弃权票的话,我们最少要争取五个人,最好是6个人。”
    即使是张超,听霍昌说到争取国务委员的投票,也是一阵愕然。
    须臾,四个人都笑了出来。
    ……
    (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 零成交
    争取国务委员的票,说起来困难,做起来并不难。首先要有一个契机。若以苏城的身份,一个个的拜见过去,别说人能不能见到,付出的代价也会大的惊人。相反,请一位有资格的人代为周旋的话,成功的几率就高的多了。
    在美国有职业说客,只要给钱就能帮忙。国内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只好自己想办法。做政府公关就像做半掩门的生意似的,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偏偏不能说开了。因之,熟悉行情的嫖客就能少花些银钱,多得些服务,否则只好便宜了里面的人。
    苏城手捏着电话,想了一会,打给了贺雨薇。
    贺家和高层有姻亲关系,本身的实力虽不强,门路却很广,有点像是古代的勋贵世家,贺雨薇也许不能和周老等人直接说上话,但她总能通过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把话递进去。
    电话很快接通,苏城把要求说了,贺雨薇果然答应的很痛快。这对她不是太难的事,又能还苏城一个人情,乃是最正宗不过的双赢。
    等了不到一个星期,周办的工作人员就联系苏城,称有半个小时的会面时间。
    这一次,可是苏城主动发起的邀请。既没有苏家的因素,也没有战争和期货的联系,能得到周老的同意,除了贺家传话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华实业的实力和苏城的影响力。尽管远远比不上台塑,至少是入了高层的眼帘。
    7月6日。
    苏城早早的来到鉴湖。
    这是一座碧绿色的人工湖泊,内里没有老宅院常见的假山亭台,而是围湖盖了一排高大的平房,坐北朝南,上有明媚阳光,下有潺潺流水,落地的玻璃窗内,窗几明亮,简直像是童话世界一样。
    苏城却是看着那落地窗发呆。这可是1991年的落地窗啊!也不知是不是国产的玻璃,自上而下有四五米的高度,与后世大型商场所用的差不多了,此时确实少见的很。
    等待中,李琳介绍道:“周老是水乡长大的孩子,据说在芦苇荡子里入的党。到了京城后,他不太适应本地的天气,就想办法住在人工湖边上,听说当年关牛棚的时候,也要求关在靠水的牛棚里,也不怕晚上的蚊子多。另外,周老喜欢河鲜,爱洗澡,有一天洗五次的时候。据说有一次,周老奉命接见外宾,大中午的热的不行,还偷偷跑去洗了个澡,因为太匆忙,弄错了领带……”
    高层轶事可以说是严肃的活动中,唯一的心理调节了。
    李琳姑妄言之,苏城姑妄听之,打发无聊的时间。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有人抱歉的通知:“周老的会议没有开完,也许要多等一会,你们没有吃午饭的话,可以买些东西掂掂肚子。”
    李琳忙问:“要等多久?”
    “说不上。”
    李琳又问:“里面的是谁?”
    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说,走了。
    苏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李琳就顺着门出去了。领导的日程表并不是什么绝密,只是需要一些门路来询问。
    十多分钟后,李琳快步回来,道:“是金融系统的会议,有银行的行长和股票交易中心的总经理,本来是要谈股票市场的。”
    “股票市场?股市最近发生了什么吗?”苏城对股票市场了解不多。前世,他只是个穷学生,虽然听说股票市场在八九十年代的热炒,终究了解不深,不像是石油期货市场,那是读书时的课程,是与期末考试切身相关的。
    对现在的大华实业来说,中国股票市场危险多于机遇。在1991年,只要拿出几亿元人民币出来,就能完全的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丁点的难度都没有,以大华实业的资金量,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但是,中国股票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有操纵股市罪的。以大华今天的豪富,若是粘上这种名声,不光要赔钱,说不定还要坐牢。如果为了几千万美元的利润这样做,那就是标准的得不偿失。
    因此,苏城始终没有参与进入中国股市里去。对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关注也少之又少。
    李琳却是90年代的白骨精,身为大华实业公关事业部的部长,薪水比普通的小老板多的多,也是股市的大户之一。她都不用问,就道:“最近发生的大事就是深交所的零成交,我猜是要救市吧。”
    苏城听的大跌眼镜,道:“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还跌过?”
    “多新鲜啊。股市哪里有只涨不跌的。”李琳教育苏城道:“股市和期货市场差不多,就是波动没有那么大而已。有涨的自然就有跌的,您没有买股票吧?”
    苏城傻傻的摇头,问:“零成交是怎么回事?股市不应该火的要命吗?”
    “去年是挺火的。后来,五月份的时候,有一个人民日报的记者发了一份内参,说深圳的办公大楼里,上班时间没有一个人,干部们都去买卖股票去了。政府后来就开始调控。先是有了10%的涨跌版,6月份开始停发新股票。接着又将涨跌版限制到1%……”
    “原来这个时候就有调控了。这个1%的涨跌版太坑了,这不是等于不让涨吗?”苏城暗骂,幸好自己现在已经有了积累,否则一失足踏进股市,可真是要命的事。
    李琳琢磨了一下“坑”字,摇头继续道:“更厉害的在后面呢,我记得是6月26号,政府就规定,1%就涨停板,5%才跌停板,然后把印花税加到6%……”
    这就是摆明了只允许跌不允许涨了。苏城听的头都木了,20年后的股民,要是看到这样的规定,估计直接就疯掉了。
    李琳见苏城听的认真,接着道:“后面的措施还有好多,我记得的是去年10月份,深圳规定处级以上干部不允许买卖股票。那时候,好多处长就羡慕科长,他们家里能买股票继续赚钱。再后面,又是一堆的限制条令,最后到今年的4月22号的时候,深圳股市零成交,一手成交都没有,大家都不买卖股票了,接着开始阴跌,又传说深圳要救市……”
    “你的呢?”
    “套牢了。”李琳撇撇嘴,道:“说要救世,但还是在跌。”
    苏城赞叹的想:91年的中国股市真坚强啊。各种打压之下竟然还撑了半年。
    不过,这种铁汉只要被打倒一次,就会留下病秧子,以后自然是越来越软了。
    关于股市的念头,苏城一闪而过,他接着盘算起了会议本身。周老延长会议,意味着里面的内容更重要……苏城皱了一下眉,问李琳道:“你确定是要救市?不是继续打压?”
    “当然,肯定是要救市。打压哪里用的着开会,只要说不救世了,股市立刻跌下去。”
    算算时间,1992年的股市暴涨,似乎就发生在救市之后。中国的股市,大跌再大涨,向来玩的很愉快。
    苏城一边想一边站起来,道:“我要过去看看,如果确实是救市的话,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李琳脑筋一转,问:“你有办法解决股市问题?”
    “你找具体的资料给我。看了以后再说。”苏城也不是很有自信。但是,股市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周老他们讨论的肯定是股市的机制和运转系统等大而化之的内容,只要了解后世股市的运行机制和运转方法,再倒推90年代的股市,自然能够看出端倪来,也能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
    另一方面,股市绝对是一块大石头。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像这样的大石头,摸错了绝对没关系,是难得的安全的政治投机时刻。如果要说危险,也就是“姓资姓社”的讨论了。但苏城知道这个讨论很快就会终结,也没有放在心上。
    苏城捡了一支笔,又要了一叠纸,就开始趴在窗台上写东西。
    李琳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找来了资料,让苏城临时抱佛脚。
    深圳股市确实陷入了阴跌的状态。
    从4月到7月,深*圳股市已经进入到了比较危险的停滞期。对这个新生事物,方方面面都抱有各种担心,政府对下跌最大的恐惧是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市政府已经召开了数次救市会议,但如何施行,总没有一个定论。
    现在看来,讨论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周老的意见,将很大程度上左右股市的发展。
    但对周老来说,这也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苏城想到此处,定了定心,往秘书间走去。
    李琳追了他两步,低声道:“里面都是金融系统的专家,还有国外回来的,您可别露馅了。”
    连股市涨跌都不清楚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的了解股市呢?李琳只当他有什么政治手段,完全没有指望苏城有什么金融妙招。
    只见苏城点点头,就进了秘书房间。他左右张望着找到了上次见过的秘书,寒暄了两句后,递给他一张纸条,道:“如果里面是在讨论如何处理目前深交所的危机,我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写在上面了。请你交给周老。”
    ……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银行股
    周老的秘书万泉对苏城印象深刻。谁要是看着别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赚到数亿美元,也一定会对此人印象深刻的。
    他看了看苏城的纸条,略作思考道:“你等一等。”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万泉身为秘书之一,却是实实在在的厅级干部,比七品官还高两品。他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去判断苏城的价值和纸条的价值。
    万泉轻轻的推开了小会议室的门。
    周老正对着门坐着,一如既往的用手托着腮,手肘撑着沙发的扶手。他的眼神明亮,让人觉得他似乎听的很认真。
    但是,无论在场的银行、深交所以及深圳市政府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官员讨论的有多激烈,周老始终不发一言。他只是观察,不断的观察,继续观察,直到获得某个他认可的结论出现为止。
    万泉将纸条交到了周老的手上,立在一边等待指示。
    其他人也停止了说话。
    周老思考了一两分钟,问万泉道:“你觉得可行?”
    “很有操作性,而且,苏董在金融市场上的天赋令人惊叹。”万泉给苏城说了好话,但“天赋”一说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周老那天说出来的。苏城用10亿美元的利润,坐定了自己的金融天赋,如果谁有意见,首先就要破除这10亿美元的迷信。
    下面的人也都知道苏城,听他写了条子,不由低下头各想各的。他们要么是金融系统里的,要么是管理金融系统的,对海湾战争中的中国大赢家怎能不了解。1991年的银行还穷的很,尤其缺乏外汇,就是银行行长也批不出10亿美元。这么大笔的款项,只有国家领导才能批出来。
    周老深思熟虑后,道:“那就让他进来说说吧。”
    万泉出去了,周老抬头道:“大华实业集团的苏城,你们估计是知道的。他有一个关于交易所救市和机制改革的问题。”
    苏城通过会议延长想到了银行系在讨论救市,并且遇到了问题。里面的人也很容易就想到,苏城很有可能在等待周老的接见。这种认识,让他们说不出反对的话。
    一会儿,苏城就走进了会议室。
    没有寒暄的时间,周老笑道:“苏城来了,坐下吧,把你的意见说说看。”
    苏城坐了下来,却道:“我能看看之前的讨论结论吗?”
    “给他会议记录。”周老这样说了,万泉从助理手上得到了未完成的会议记录,交给了苏城。
    来自人民银行的管行长不言声的点起了一支烟。接着是深交所的童经理和深市的农市长。会议室内的气氛相当之压抑,他们就像是一群狮子看着侵入自己地盘的老虎似的。
    他们在观察老虎的状态和招数,假如老虎表现普通,狮子们就会扑上去,把老虎连皮带骨的吞下去。
    苏城不得不要求阅读之前的讨论结果,他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并没有多到侃侃而谈的程度。眼前的几个人,虽然酸软的像是面包似的,实际却了解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点点滴滴。
    苏城只想找到一个突破口,而非挑起一场泛泛而谈的学术论战。
    为此,他就只能承受沉默的压力。
    五分钟的沉默,几乎能把人逼疯。
    苏城却看着会议记录,有些忍俊不禁。深交所提出的救市方案是“发行新股”,放在20年以后,赫然是结结实实的利空消息。人民银行要求“鼓励分红”和“打击内幕交易”,深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