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彭加木失踪始末-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训诚说,这种报告太多了,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因为听董治宝说发现地在库木库都克,离彭加木失踪地比较近,因而他嘱咐董,先将干尸保存好;作好保密工作,不要对外扩散;现在天寒,等天暖些时组织小队去现场。

正当他们准备4月动身去罗布泊进行科考,并顺路前往现场验证干尸身份时,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干尸被运往了敦煌,而且被媒体大肆炒作。夏训诚说,探险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探险队应以科考为主,验证干尸身份不应是探险的主要目标。

据夏训诚介绍,他11日赶赴敦煌,并行进到发现干尸的第一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走访了当时发现干尸的村民。

从形态上看,干尸身长1。61米,据夏训诚说,当年听彭加木自己说过,他身高为1。72米。专家说,尸体在沙漠中风干20多年,身体会有萎缩。

经过测量,这具干尸脚长22。5公分,照此推断死者生前应穿41…42码的鞋。此干尸从骨骼上看,生前是位身材比较苗条的人。干尸的头发为短发,稍有发黄。这些特征都与彭加木相似。

4月20日,夏训诚从敦煌回到乌鲁木齐,召开情况介绍会并出言谨慎。他说,发现的干尸现在不能说是彭的遗体,也不能说不是。一切都得等待DNA测定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办公室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年都会接到“发现彭加木遗体”的报告和信件,但有的距离彭加木失踪地太远,有的特征不对,有的去世时间太短,有的穿着太时尚……彭失踪时脚上穿着翻毛皮鞋,有一个在距彭失踪地较近地方发现的尸体,我们去了一看,发现脚上穿着黄球鞋,这显然不是彭加木。

据夏训诚说,自己曾到发现尸体的第一地点看过,站在高处往发现尸体方向看,就像有一池水,这不排除彭当时也许看花眼,将这里当成水源,而前来此处。

夏训诚对没有按他意思保持干尸现场,以及敦煌方面抢先将干尸运走等影响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调查的行为表示遗憾。他说,如果保持干尸的原始形态,可以更好确定尸体在死前的活动,可以为研究提供很多的资讯。

据夏训诚说,干尸的DNA鉴定可能还要等待些时间,因为据中国科学院基因专家介绍,彭加木的DNA鉴定和其女儿比对,而不能和其儿子比对,目前彭的女儿在美国,要想尽早知道结果还得两个月左右。

应当说,在众多关于疑似彭加木干尸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提供了另一侧面的信息。

◆邓亚军博士谈干尸的DNA鉴定

那具疑似彭加木干尸究竟是不是彭加木遗骸,要由科学这位“最高法官”作出判定。这一判定的方法,就是DNA鉴定。

2006年4月26日,DNA鉴定专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邓亚军博士做客人民网科技论坛,详细谈了疑似彭加木的干尸的DNA鉴定问题。2004年,当印尼发生海啸时,邓亚军博士曾经作为中国专家领队赴印尼,对海啸受难者的遗体进行DNA鉴定。

她说:在电影《三滴血》中,用滴血验亲,看孩子和父亲的血液是否相溶来鉴定亲子关系,是没有任何的科学道理的。DNA鉴定,是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用官话说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我们检查的数据,进行父权概率、亲权指数的运算得出准确结果”。DNA鉴定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以99。99%的准确率进行亲子鉴定的唯一手段。DNA,也叫脱氧核糖核酸,简单地说就是人体的遗传物质。它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有核细胞中,除了血液中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其他的细胞都含有DNA。因为DNA鉴定是通过遗传学的原理,而父代和子代的遗传都是遵循遗传规律的,所以它比较准。

罗布泊的那个疑似彭加木的尸体尚有残留的毛发,因为时间很长,我们在对尸体进行初步检验的时候,发现尸体的风化也很厉害,我们采样了大腿骨的骨头,在疑似彭加木的干尸上提取了毛发,还有一些变质的皮肤组织以及一块骨骼。我们对超过一定年限的,用这种遗传标记检测不出来的样本,我们会换另外一种标记来做,那样准确度会稍微差一点。另外的标记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线粒体,这是母系遗传的,如果辅以其他旁证的或可以证实的资料,也可以鉴定出这个遗体是哪个人。我们这次提取的样本,我很有信心,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这次的DNA鉴定,是能够非常准确地认定干尸是彭加木或者不是彭加木。跟我同去的还有另外一个老师,我们俩对这个尸体检验的推断是一个中年男性,没有排除是彭加木的证据,我们倾向可能是彭加木。

我们希望得到彭加木的直系亲属样本,或者是兄弟姐妹,或者是孩子。我们听说彭加木的儿女都在,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做出最终确认的结果。

印尼海啸受难者的遗体是比较新鲜的尸体,我们拿到的样本是死亡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次疑似彭加木遗骸的干尸,风化了26年,鉴定难度要大一些。DNA鉴定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和老百姓最密切的是DNA亲子鉴定,这是大家最关注的。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DNA鉴定还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说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刑事犯罪的DNA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建成以后可以破获一些陈年旧案,也就是说在很多年前发现的一些证据,因为没有DNA技术不能做出鉴定,现在可以用DNA技术来认定,把十几年前的积案破获。DNA鉴定可以用到各行各业,除了用在人身上,还可以用在狗、猪等动物身上。

在2005年,华大方瑞司法鉴定中心大概做了3000例的DNA亲子鉴定,还有一些特殊的样本鉴定。通过我们这三千多例,我还有一个统计学数据,大概22。6%的结果是否定的,排除了父子关系或者是父母关系。现在我国的亲子鉴定量每年在10000到15000例左右。进行DNA鉴定的机器,是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我们现在用两种机器,一种是16根毛细管,另外一个是48根毛细管。一根毛细管对应一个样本,16根毛细管的机器可以走16个样本,48个毛细管可以走48个样本。对于一个家庭的亲子鉴定,一台机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让这个结果显示出来。

按照比较传统、经典的DNA检测方法,从我取了当事人血液到DNA的提取、扩增到用机器显示结果到分析,一个流程做下来大概需要24个小时左右。但是,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我们有不同的人分不同的批次,对每一份结果进行复核,这也是按照标准化程序来做的,之后还要进行计算,我们要出检验报告,附上相关的材料,这样下来就大概需要7个工作日左右了。常规的鉴定样本,比如说血液、血痕,一个样本的鉴定费用是800—1000元人民币。如果父子两个人要进行鉴定,大概需要1600—2000元人民币。

为了使DNA鉴定有一个确证的结果,必须和直系亲属进行比对,我们已经在积极与彭加木的亲属协调沟通。

常规DNA检测样本有很多种,比如说血液、口腔试子(口腔细胞)、带毛囊的毛发(拔下来的毛发)、肌肉、骨骼、胎儿组织或者是绒毛组织都可以做,准确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提取方法不同。个人可以在家采样,也可以到鉴定中心由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采样。比如说在家里采样比较好的、一种无痛的采样方法,拿根消毒棉签在口腔内侧靠脸颊处刮20—40下,取出后,阴干,装于纸质信封中邮寄即可。或者是拔自己的头发3—5根,要在头发的根部看到清晰的毛囊(发根部的小白点),装于纸质信封邮寄即可。DNA鉴定根据选用不同的标记,准确率是不一样的。使用核杂栽砸这个标记准确率可以达到99。99%以上。

对于疑似彭加木尸体究竟是不是彭加木,DNA鉴定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公布。

◆2006年罗布泊又传车手失踪

罗布泊真是多事之地。就在疑似彭加木遗骸的DNA鉴定尚在进行的日子里,罗布泊再度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那是在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两名上海车手在环境恶劣的罗布泊失踪!

“上海”、“罗布泊”、“失踪”,这三组关键词,不由得使人们又记起在罗布泊失踪的上海科学家彭加木。

2006年4月29日,110多辆汽车、摩托车,浩浩荡荡驶出乌鲁木齐市,向罗布泊进军。这支车队并不是前往罗布泊寻找彭加木,而是参加“2006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本次比赛赛程达4000公里,其中竞赛路段分六个赛段,总计1100公里,最长赛段为430公里。赛段复杂艰险,包括砂石路、沙漠公路、沙漠腹地和戈壁滩。其中最为险恶的是罗布泊地区,那里四处分布着雅丹群,气势宏大而诡异,而且罗布泊地区气候极其复杂恶劣,夏季最高地表温度记录为88℃,并时有沙漠风暴发生。

就在越野赛紧张进行的时候,5月3日晚上,“2006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组委会宣布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上海奥林极限创佳车队一辆编号为B219的赛车在罗布泊失踪,已有30多个小时未与组委会联系。

“他们偏离了赛事预定的路线,车上没有GPS定位系统,只有无线电台,采用的是139。100频率,不能发射,只能接受组委会的信号”,组委会人员称,“而且,罗布泊没有手机信号,他们打不出电话。”

一时间,就一消息被全国大报小报和众多网络所转载。据报道,这辆编号为B219的赛车上有两人,一名是车手浦永生,另一名是领航员赵力学。车上备有GPS定位系统和车载电台,并有沙漠救援工具等。该车于5月2日中午12时左右从第二赛段出发,准备穿越罗布泊赛段。从两人出发之后,至比赛组委会宣布失踪消息,在30多小时中未发出任何信号,也没有经过赛段打卡点。这一期间,救援车曾一路开过,也未接到任何呼救信号。组委会估计这两名车手比赛中走错了路,陷在沙漠里了,也可能是车辆抛锚了。在前面的比赛中,这辆车曾抛锚过,组委会叮嘱过车手检修,对方表示已进行过检修。

据介绍,奥林极限创佳联合车队由三辆车组成,4月21日从上海出发。比赛原计划4月28日开赛,但因天气等原因,推迟到5月1日。第一赛段中,奥林极限创佳联合车队有两辆车出现故障,耽误了到达时间。第二赛段从5月2日中午12点开始,从红柳井3号营地到36团团部4号营地,沿途多为盐碱地,车辆颠簸很厉害,容易损坏。按一般情况,晚上6点左右,比赛车辆应到达打卡地点,但浦永生和赵力学的赛车一直没有到达。

失踪的赛车驾驶员浦永生是奥林极限越野汽车俱乐部的总经理,导航员赵力学是经理。消息传出,浦永生在上海的妻子黄美飞女士焦急万分。她说,最后一次和丈夫联系是4月30号,当时浦永生说那边是无人区,没有信号。她还说,丈夫浦永生此前曾去新疆参加过两次比赛,2005年的环塔赛也参加了,所以她相信比赛经验丰富的丈夫会没事的。

5月4日凌晨,组委会已派出四辆丰田柴油越野车组成的救援车队,携带足够2000公里行程的燃料,展开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搜救工作,希望在天亮之前赶到可能失踪的地点开展搜救,但由于当地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视线受阻,搜救行动并不顺利。

据估计,可能的失踪地为一片沼泽。由于这一赛段的路线途经罗布泊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春季阿尔金山融雪导致洪水下泄,形成沼泽。赛车误入后可能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新疆传奇车队车手付强说,他曾在比赛途中见到B219车,该车并未按照组委会指定路线,而是试图沿直线走捷径到达赛段终点。付强也欲跟进,但前进20米后,赛车便陷入泥中,经过两个小时才将车驶离泥沼,重回比赛规定的道路。

按照比赛规定,为了避免意外,车上必须装有可供三天的饮用水和干粮。但是新疆赛车手车队车手高铭举说,选手为取得好成绩往往会尽量减轻赛车重量,大多数选手车上只带两瓶矿泉水及少量干粮。失踪的两名上海车手是否只带了两瓶矿泉水及少量干粮,不得而知。

当记者采访B219失踪赛车的领航员赵力学的妻子时,传出令人担忧的消息。赵力学的妻子说:“我知道他们只带了一天的食物。”

另外,罗布泊地区温差较大,失踪车手的衣物较为单薄,不知在夜间能否御寒。

若羌县罗布泊镇镇长郭高潮介绍说,若羌县城近日风力达7…8级,沙尘弥漫,能见度在50—100米左右。人在风中感觉站立吃力,尤其是沙尘让人难以睁眼,张嘴说话时细细的沙尘就进入口腔,呼吸比较憋闷。在罗布泊,沙尘暴更加严重,能见度只有四五米。

若羌县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罗布泊南缘,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境内罗布泊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镇级行政区。

两名在罗布泊失踪的上海车手的命运,牵动着新闻神经。多次穿越罗布泊、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野驼伙伴俱乐部领队王涛说,在罗布泊地区几乎没有参照物,一旦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停止行进,确定自己所在位置,判断出发地的方向。“罗布泊地区雅丹和地表盐壳久经风蚀基本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迷失方向后可爬上雅丹台面,以自己行进路线和雅丹走向估算夹角,再以行进速度和出发后的时间计算与出发地间的距离,大致确定自己的方位,求救并等待救援。”

具有丰富越野赛车经验的新疆摩托车俱乐部领队刘建元说,参与越野拉力赛的车手一旦偏离比赛路线,切不可莽撞驾驶,这会给救援增加难度。“迷失方向时最怕乱了阵脚、坏了心态、丧失信心。”已有近十年户外探险经验的马志军说,在绝地遇险又缺少导航设备的情况下,避免消耗体力最重要。“要计划用食和用水(包括车水箱中的水),节约饮食,平静心态,等待救援。”车赛组委会表示,等沙尘暴过去,如果仍未找到失踪的上海车手,将展开第二套预案——直升机救援。

就在众人担心、两车手失踪50小时的时候,在5月4日15时50分,从若羌县党委副书记杨银林那里传出好消息:失踪的上海籍赛手已经找到,两人均安然无恙。

杨银林说:“两名赛手因为电瓶故障,弃车步行50公里,遇到路过的一辆便车,就搭车前往60公里外的罗布泊镇镇政府驻地求救,罗布泊镇党委副书记赵惠安接待了他们,帮助购买了电瓶,并雇车将两人送到故障车处,等车修好后,再开出罗布泊。”他们预计在两天后跟大部队会合。

就在失踪的上海车手终于被找到的时候,按照比赛日程,5月4日举行的从若羌到且末的203公里汽车、摩托车集结赛,但由于当日出现沙尘暴天气,最低能见度仅有四米左右,一辆切诺基工作车在上午十时出发后,在距离若羌县城不到70公里的315国道翻车,两名新疆环塔汽摩运动俱乐部工作人员受重伤,下午被送往若羌县人民医院。在翻车事故中一男性伤员是司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一女性伤员头部受伤严重,但思维清晰,因医院设备简陋,经过四个小时观察,于下午六时半转往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库尔勒市。

由于道路艰险,且加上大风和沙尘天气的影响,40多辆汽车或摩托车退出比赛。

从“2006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的种种报道中,众多读者体会到罗布泊自然环境的险恶,又勾起对于30年前在那里为科学而献身的彭加木的无限怀念……

◆六次寻找彭加木

在彭加木失踪之后,曾经有过六次大规模的寻找。

第一次寻找是在1980年6月18日、19日,亦即从彭加木失踪的翌日开始。寻找者是彭加木所率领的科学考察队员和司机等九人,分坐三辆越野车分头找。沿着脚印连续找了两天,队员马仁文在离营地东北十公里处的一个芦苇包上发现有彭加木坐下休息的印记,一张椰子奶油糖纸夹在芦苇秆上,这正是他在米兰农场买的那种糖。当他们打算沿着彭加木脚印追寻的时候,遇到了坚硬的盐壳板,脚印消失,失去了追踪的线索。

第二次寻找是1980年6月20日至26日,在收到呼救讯号后,当地部队和科学考察队员出动员36人次,在出事点东西30公里范围内反复寻找。空军还出动九架直升机、三架安…2型飞机,在出事点东西50公里范围内进行离地三四十米的耕耘式、地毯式低空搜索,未能找到彭加木。

第三次寻找是1980年7月7日至8月2日,出动员17人,汽车48辆,飞机29架次,搜索飞行员00多小时,搜索范围达4000多平方公里。公安部还派出公安人员,带着六条警犬赶往罗布泊。可是警犬来到这滚烫的罗布泊,失去了嗅觉,没有找到彭加木踪迹。

第四次寻找是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20日,69人、18辆越野车,总共搜索41天。寻找地区以彭加木失踪前的宿营地——库木库都克和脚印消失处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东到科什库都克,南北宽10—20公里,总共搜寻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无功而返。

第五次是在彭加木失踪24年之后——2004年4月6日,中国记者组成“寻找彭加木活动”探险团,一行十人,分乘两辆丰田越野车从乌鲁木齐市出发,进入罗布泊,未能找到彭加木。

第六次则是2006年4月,诚如前面引述的新华社报道中所说,“一支科学探险队员3日在距罗布泊东5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14日一早将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确认新的发现是否为彭加木的遗体。”这支科学探险队由专家、媒体记者和志愿者组成,共30余人。

除了这六次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搜索之外,民间的、个人的搜索也持续不断。从2001年起,唐守业等人每年都到库木库都克附近搜寻,并且开始使用地下金属探测器等先进工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线索。他的做法得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得到了一些企业的热心捐赠。唐守业说:“我们目前使用的探测器可以‘探’到地下1。5米,下一次我可能用上能探测10米深度的探测器。也许某天我将在彭加木留下最后活动痕迹的地方住下来,以此为中心,用探测器对周边区域分片扫描,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