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伟鸿看来,朱建国已经开始逐渐“上道”了。

在官场上混,要想如鱼得水,光有一个老大罩着,是不够的。陆大勇和朱建国是同学不假,关键时刻也会关照他,但陆大勇身为地委书记,一把手,一碗水要端平,太关照自己的关系户了,不免寒了其他同志的心。这么大一个浩阳地区,要想建设起来,可不能单单指着几个心腹手下,还得依靠大多数干部一起努力。

所以有个时候,陆大勇反倒不能太关照朱建国。

朱建国在其他地区领导那里博取个好印象,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总结表彰的时候,由曹振起提个头,表扬朱建国几句,陆大勇便能顺水推舟,将功劳记到朱建国头上。

这都是官场上行之有效的好手法。

外边的事情一多,局里的事情,朱建国就多多放手,交到陈崇慧手里。公平地说,陈崇慧这个人,搞内部管理还是有点办法的,以前在农校,也能做好朱建国的副手,让朱建国省了不少心。

既然要人家陈崇慧多干活,朱建国自然也要放些权力下去。一个单位,要紧的权力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人事权,一个是财政权。人事权比财政权更重要,但不显眼。毕竟农业局作为地区直属机关,人员编制是有职数限制的,要进个人,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几个局领导坐在一起商量商量才好做决定。虽然最终是由朱建国拍板,看上去倒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朱建国亦会适当照顾一下其他局领导,让他们也能安排一两个人进来。反正朱建国自己,也找不到那么多亲戚朋友来安置。除非他拿这个东西做交易,“卖官鬻爵”朱建国还没这么大胆子。

财政权就显眼多了。条条里的单位,通常都实行财务一支笔的制度。这支笔,自然是握在一把手手里的。而偏偏这个东西,就最惹人眼馋。人家尽管不是局长,好歹也混到了副局长这个层级,手里一点批钱的权力都没有,这个副局长的权威,如何体现?

而且谁心里都明白,单位里的工作,只要和钱沾上那么一点边,操作手法到位的话,总是能或多或少得一些实惠。

朱建国便将这个权力,也分润了一些给陈崇慧,规定多少金额以内的报销款,陈崇慧签字就能生效。

超出这个范围,才需要呈送他局长大人批示。

至于其他副职,却没有这个待遇。

这也正常,就算是在地区,真正有权批字拿钱的,也就是行署专员和常务副专员两人,其他副专员的批示,财政那边是不认账的。

“陈伟南还有点小聪明,票据都是分开报的,每次报销都在三干以下。”

庄栖凤说道。

三千,也是陈崇慧批示的上限。超过三千,就要朱建国点头了。

陈伟南这么干,很明显是要避开朱建国,在他叔侄俩手里就完成整个程序。

“庄姐,陈伟南报的那些票据,你这里存档了吧?”

庄栖凤就笑了。她知道刘伟鸿要有所动作了,当即打开抽屉,拿出一些复印好的资料,交到了刘伟鸿手里。

看来这女人对陈伟南的意见还真是不小,早就准备好了。

第105章又有人告状

刘伟鸿从财务科出来,就在走廊上碰到了吴师傅。

作为局里唯一的司机,吴师傅其实是蛮辛苦的。农业局就一台二手桑塔纳,除了局长朱建国,其他几位副局长,有时也要用车,吴师傅几乎没什么空闲。

刘伟鸿体谅他,就将原先钉子厂车间,现今的会议室附近的一间平房拾掇了一下,给吴师傅做了休息室。忙里偷闲的在那里打个盹也是好的。

吴师傅对刘伟鸿的观感,因此变得很好。

一个能体谅下级的领导,总是比较受人尊重的。

“刘主任……”

见了刘伟鸿,吴师傅迎了上来,打了个招呼。

一开始刘伟鸿还以为是偶遇,见这个架势,就知道吴师傅有可能是专程在这里等他的,有话要跟他说。

“吴师傅,有事?”

刘伟鸿和颜悦色地说道。

按照管理序列,司机归办公室管,吴师傅正经是他刘主任的下属。实则吴师傅是局长们的直接下属,农业局开张到现在,吴师傅还真没专程给刘主任服务过几回,最多是和朱建国一起下乡时搭个便车。

“呃,刘主任今晚上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吃个饭。”

吴师傅觑着走廊上没人,贴近刘伟鸿,压低声音说道。

刘伟鸿就笑了。

他当然明白吴师傅的意思。

“吴师傅,咱们去你的休息室说说话吧。好久没跟你一起聊天了。”

吴师傅微微一怔,随即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刘伟鸿办公室不止他一个人,很多话都不好说。吴师傅的休息室却是单门独户,正合适谈话。

吴师傅的休息室看上去还比较整洁,一则吴师傅平时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休息,二来吴师傅本身也是个爱整洁的人。一台桑塔纳尽管是二手货,吴师傅还是每天都把车擦得铮亮。这一点,局长们都很满意。车是差点,整得光鲜些也多几分面子。

一进门,吴师傅就紧着请刘伟鸿落座,又给刘伟鸿泡茶水。

这间平房以前是钉子厂的工具室,面积不算小,二十来个平房,里面搁一张床,一个书桌,都是新的,墙壁也重新刷了一次白灰,像模像样。

“吴师傅,是不是为了食堂的事情?”

刘伟鸿先递给吴师傅一支烟,自己又点了一支,抽了两口,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吴师傅见刘伟鸿问得直白,便叹了口气,说道:“刘主任,你也是知道的,当初我把我老表介绍过来搞这个食堂,可没想要什么好处。当时你也说了,就是个临时的措施,以后要改的,是吧?”

刘伟鸿点点头。

草创之初,时间很紧迫,五天内要搞定一切,很多事情都不容拖延,必须快刀斩乱麻。当时只有吴师傅是本地人,熟悉情况,刘伟鸿就让他介绍了眼下这个吴老板过来搞食堂。等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再根据情况加以变动不迟。

吴老板带了妻子一起过来,两口子都比较勤快,手艺也过得去,开始一段时间,大家都吃得很满意。刘伟鸿也就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干得不错,那就让他们继续承包下去。不料陈伟南一来,一切都变了样。

“唉,本来我老表是很感激刘主任的关照,一直想要请你吃个饭,就是你太忙了,没时间……”

吴师傅絮絮叨叨地说道。

刘伟鸿摆了摆手,止住了他,说道:“吴师傅,别的话不用多说了,你直接讲吧,是不是有人为难食堂的吴老板?”

吴师傅便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嗫嚅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毕竟他要“告”的,是陈局长的亲侄儿。如果陈伟南只是办公室的普通干部,吴师傅才不鸟他。说到底他也是本地人,坐地虎嘛。

刘伟鸿淡然说道:“吴师傅,如果你相信我,请你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就是了,不要有什么顾虑。”

吴师傅也没犹豫多久,咬了咬牙,说道:“这个,刘主任,不瞒你说,陈主任这段时间对我老表要求得太严格了些,我老表有些吃不消了,他……他不想搞这个食堂了。”

所谓陈主任,自然是说的陈伟南。吴师傅也是依照社会上的惯例,给陈伟南“官升一级”一般来说,对于机关里的人,总是要称呼一个光鲜的头衔才好,总不能叫,“陈干部”那是乡下人的水平,未免不伦不类。

听了吴师傅的话,刘伟鸿暗暗好笑。

在机关呆了两个月,吴师傅说话的水平也是见长。

听听,“要求太严格”果然是大机关的人说的话。

“吴师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告诉我吧。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刘伟鸿望着吴师傅,很肯定地说道,神情十分诚挚。如果是一个中年官员,做出这种诚挚的神色,吴师傅不会很相信。但刘伟鸿如此年轻,吴师傅马上就信了。在他看来,刘伟鸿这个年龄,就算要作伪,也做不到如此程度。

看来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年轻有时候反倒更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是这样,陈主任说要我老表每个月给他五百块,他吃饭还要全免费……”

吴师傅说道,脸上闪过一抹怒色。如果陈伟南不是陈崇慧的侄儿,他敢这样搞?以为坐地虎是吃素的?仗着有个当副局长的叔叔,吴师傅也是投鼠忌器。吴老板不承包食堂没事,总不能连累他自己把铁饭碗都丢了吧?

“他真这么说?”

刘伟鸿不动声色地反问一句。

“真的,我老表上个月给了他两百,他嫌不够,这个月加码了!”

吴师傅继续爆出猛料。

无论是五百还是两百,绝对数值都不大,至少在刘伟鸿眼里,这是笔小钱。但比照当时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这钱就不少了。陈伟南的正工资才几十块钱,加上其他补贴福利,也就一百块不到。一个月五百,相当于他五个月的工资,如果拿后世做对照,就不是个小数目。

这也太离谱了,几十个人吃饭的小食堂,每人每餐不过一块钱左右的生活费,陈伟南就敢这么要钱,比黑社会收保护费还狠。

刘伟鸿双眉一蹙,问道:“上个月给了两百?有证据吗?”

“有。他开了个收据!”

刘伟鸿本来也是随口一问,不料就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一时之间,有些不敢置信。

开了个收据?

陈伟南居然给开了个收据!

这人要不是过度狂妄,相信他叔叔能一手遮天,要不就是脑子进了水,彻底坏掉了。收受人家的好处,竟然敢给人家开收据。

神经病!

“那个收据,你带来了吗?”

刘伟鸿轻轻摇了摇头,问道。

“有,就在我身上。”

吴师傅说着,果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收据来。看来他今天成心告状,什么都准备齐全了。

那是一张餐厅里用以记录菜单的薄纸,圆珠笔笔迹,写得歪歪扭扭的。可以想见,这就是吴老板在宾馆餐厅请陈伟南吃饭时,陈伟南给他开的收据。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收到吴老板两百元。

望着这张莫名其妙的收据,刘伟鸿倒是有点明白了。

“他亲手写的?”

其实刘伟鸿能够认得出来,这确实是陈伟南的亲笔。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陈伟南经常要报销些款子,需要写个报销凭证请刘伟鸿签字,刘伟鸿对他的字迹比较熟悉了。

“亲手写的。当时他喝了些酒,我老表说要有个收据,他就写了。”

吴师傅答道。

果然和刘伟鸿猜测的一模一样,陈伟南当时确实就是脑袋进了水——酒水!

刘伟鸿纤细看了看那张收据,问道:“吴师傅,这收据可以给我不?”

吴师傅略略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应诺。

对他而言,留着这张收据的用处并不大,他又不是农业局的领导,不能凭这个把陈伟南怎么样。交到刘伟鸿手里,吴师傅还是比较放心的。他觉得刘伟鸿是个正派人,大气,不贪小便宜。

“刘主任,那你看,食堂那个事……怎么办?我还得给我老表回句话呢!”

吴师傅试探着问道。

刘伟鸿说道:“吴师傅,放心吧,这事我会处理的。你让你老表安心搞下去,不要理会陈伟南的敲诈。我就只有一个要求,伙食要搞好,既要便宜又要实惠。咱们不能在局里同事嘴里去揩油,是吧?招人恨的。”

“对对,还是刘主任说话在理,听起来就让人心里舒服……”

吴师傅赶紧给刘伟鸿拍了一记。

“吴师傅,这事,除了我,你还跟别的领导汇报了吗?”

“没有,没有,我只相信你!”

吴师傅连忙说道,有点赌咒发誓的意思了。

照说他是局里的司机,有很多机会单独和朱局长在一起,朱建国对他印象也很不错,他完全可以直接向朱建国告状。之所以找到刘伟鸿头上,一个是因为他守规矩,觉得刘伟鸿是自己的该管上司,也是食堂的该管上司,向他汇报比较合理。另一个,吴师傅对朱局长和陈局长之间的关系也有点拿不准,表面看,朱局长对陈局长信任有加,直接向朱局长告陈局长的侄儿,只怕不妥。

而刘伟鸿曾经和陈局长发生过冲突,却是大家都听说了的。

吴师傅可也会盘算。

第106章刘伟鸿到底什么来头?

刘伟鸿和陈伟南之间的冲突,是骤然爆发的。

和吴师傅谈过话之后,刘伟鸿回到办公室,等着陈伟南回来。不过陈伟南这人,行踪不定,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办公室。

当时又没个移动电话,连传呼机都是奢侈品,几百上千元一个。

那会能在腰间别个扣机的家伙,就是大款了,生意忙,不得不配这样一个传呼工具。比后世的手机,牛叉多了!

刘伟鸿泡了杯茶,打了省城的长途,传呼李鑫。

李鑫是时尚一族,公私兼顾,做着单位的处长,生意上也不落下,传呼机早就配了的。

不一会,李鑫的电话打了过来,笑呵呵地问道:“伟鸿,什么事啊?”

两人之间已经是很要好的朋友了,上次刘伟鸿借李鑫的丰田车送云雨裳去江口,在宏利县冲关,撞断木栏杆,车头也受了损伤,尽管在江口修好了,刘伟鸿回去之后还是跟李鑫说了这事。李鑫压根就不在意,只是关心刘伟鸿没有受伤,那就放心了。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现在李鑫和刘伟鸿说话,口气就十分的随意。

“李哥,和省报的人熟不?”

“怎么,想要我人帮你吹一吹?”

李鑫马上就明白了刘伟鸿的意思。

刘伟鸿笑道:“我现在还不够格。帮我们局里吹一吹吧,咱们搞了个菜篮子工程,初见成效了。这个东西,值得在省报上冒个头,还是比较有新闻价值的……”

刘伟鸿简单将菜篮子工程介绍了一下。找省报的记者宣传这个事,也早就在刘伟鸿的计划之中。身在官场,想要向上,有几个重点是一定要牢记的。

第一个当然是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后台。没有一个硬扎的后台,想要上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后台这个东西,主要得靠自己去找。就像他刘伟鸿,老刘家嫡孙,招牌够大了,后台够硬了,却还是不够。这个大招牌和大后台,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用上去的。无论多厉害的“绝招”用多了就不灵。所以刘伟鸿现在要找的,就是能随时在浩阳地区派上用途的后台。朱建国是最直接的后台,用好了,效果不小。李鑫背后的省委组织部长李逸风,偶尔也能派上用场。

第二个就是政绩。政绩分两种,一种是真的,硬邦邦的政绩;另外一种就是虚的了,官样文章,好看。但甭管哪一种政绩,都必须会操作。

这就是第三个重点:舆论宣传。

做出了政绩,还得有人帮你摇旗呐喊,将这个好事情公之于众。这样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提拔重用你的时候,也有了理由。

刘伟鸿原本想这个菜篮子工程一开始的时候,就联系省报记者,仔细思考过后,决定往后押。等见到了真东西,再惊动省报的大记者不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人家看,这样的报道比较扎实。

所有的领导,都是“操作”的高手。甭管报纸上、电视上宣传得多热闹,事情的本质到底如何,道行高深的领导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某种政绩,是不是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主要取决于这个政绩能给领导本身加多少分。但实在的政绩还是比虚的东西更受欢迎一点。至少这个经得起调查,没有穿帮的危险。确实拿不出真家伙,才不得不用假货凑数。

菜篮子工程本身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也值得推广。

李鑫八面玲珑,聪明得紧,听了刘伟鸿的介绍,马上就意识到这个事情确实有新闻价值,当即说道:“好,我帮你联系一下。应该没问题,我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就来大宁一趟,见个面,喝个酒,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常来往。”

这个就真是将刘伟鸿当自家兄弟看了。一般的交情,李鑫不会说后面那一段话。刘伟鸿直接和新闻部梁主任拉上关系了,往后就有可能将李鑫撇开了。但他们之间,自然不是一般的交情。

刘伟鸿在体制内打拼,能够和省报新闻部的头头搞好关系,助力是显而易见的。

“行,那我请示一下局长,尽快过去一趟吧。”

“好啊,我等你。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怪想的。”

刘伟鸿笑着和李鑫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便起身前往朱建国的办公室。这个算是大事,得第一时间向朱建国汇报。辛苦了两个月,不就是等着这最后一锤子吗?只要上了省报,这个政绩就出来了,功劳也就扎实了!

也真是巧了,刘伟鸿刚走到朱建国办公室门口,正碰上陈崇慧从里而出来。

“陈局!”

刘伟鸿礼貌地给陈崇慧打了个招呼。

陈崇慧脸色有些不好看,似乎刚才在里面和朱建国的谈话,不是那么愉快,听到刘伟鸿打招呼,停住脚步,板着脸望了刘伟鸿一眼,微一点头,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便径直去了自己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刘伟鸿分明在陈崇慧眼里,看到了一抹浓浓的恨意。

这倒是有点奇怪了。

自从上次在陈崇慧办公室顶牛之后,两人之间再没有发生正面冲突。由于刘伟鸿依照陈崇慧的意见,安排陈伟南分管了后勤,陈崇慧似乎对刘伟鸿的顶撞也一笑置之,揭过去了。日常相见,也有说有笑,看不出什么隔阂。

刘伟鸿恪守本职,该为陈崇慧服务的,一样把服务做好。不管怎么说,陈崇慧是局领导,办公室就是为局领导服务的,本职工作不能马虎了事。

怎么今天陈崇慧是这种眼神?

难道他刚才与朱建国之间的不愉快,是因为刘伟鸿引发的?

没有道理啊,这段时间,刘伟鸿确实没有和朱建国谈到有关陈崇慧的任何事情。

刘伟鸿摇摇头,也不去胡乱猜测,伸手敲了敲朱建国的房门。

朱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抽烟,脸色也比较凝重,听见敲门声,抬头一看是刘伟鸿,便点了点头,示意刘伟鸿进去。

刘伟鸿走进办公室,顺手带上了房门。

“伟鸿,什么事?”

朱建国板着脸问道。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局长,我刚才和省城的朋友联系了一下,他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看我们是不是抽个时间上趟大宁,和省报的记者见个面?”

“弄报?”

朱建国的心思显然还在刚才和陈崇慧的谈话上头,脑子一时拐不过弯来。

省报跟咱们农业局什么事?

刘伟鸿笑道:“局长,菜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