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听到这种话了吧?
邓仲和、徐文浩与王化文的脸色都黑沉沉的,孙文阁与李学智则是满脸讶异。
稍顷,邓仲和缓缓说道:“慕书记,这个是很严厉的批评。我想应该慎重。”
应该说,邓仲和还是很讲究规矩的,纵然对慕新民的说法完全不以为然,反驳的时候,依旧用词谨慎,时时刻刻记着慕新民县委一把的身份,不肯僭越。
“这个当然,我对刘伟鸿同志本身,并没有成见。在林庆工作之前,我都不认识他嘛。但他在夹山区这个搞法,确实不对。第一个,他们区里,前不久也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这个没什么,正常工作嘛。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奖钱?我们党历来讲究艰苦朴素,讲究精神荣誉。比如我们县里搞总结表彰,也是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只是象征性的。而且主要是针对单位给物质奖励,对个人,基本上都是精神鼓励,最多是发个保温杯、公文包之类的。但是刘伟鸿在夹山区,却大发奖金。他们的先进个人,每个人奖励四百块。先进单位,奖励几千块。这是什么行为?夹山区今年都还在吃救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发干部工资。怎么到了年底,他们就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搞奖励?好几万块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夹山区的全年财政收入才两万多。他这么搞,谁批准的?完全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物质至上的搞法。好,夹山区总结表彰都奖励了几万块,那我们全县的总结表彰,是不是也应该奖钱?是不是应该比夹山区奖得更多?照他们那个标准,全县表彰,少说也得花几十万吧?县财政受得了吗?所以,刘伟鸿这就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拿公家的钱做人情。说他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不算冤枉吧?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这种东西。”
慕新民侃侃而谈,临了又加上一句。
“同志们,要警惕啊。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可不能含糊!”
邓仲和等人俱皆神情严肃,孙文阁本来端起茶杯准备喝水的,又放了下来,双手棒住茶杯,慢慢摩挲,似乎也有了些想法。
慕新民这是直接上纲上线了,一顶大帽子硬生生的扣了下去。
会议室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稍顷,李学智咳嗽一声,说道:“慕书记,夹山区搞经济类奖励或许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这么严重吧?”
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大帽子,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第392章各执一词
李学智忽然开口质疑慕新民,出乎大家的意料,但略一深思,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李学智是去年七月底,接替米克良出任林庆县委副书记的。年纪不是很大,四十岁出头的样子,来林庆之前,是地委办公室的副主任。
朱建国和刘伟鸿斗倒以米克良、陈文东为首的本土势力,陆大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他将李学智放到林庆县来担任县委副书记,自然算得是心腹亲信。朱建国虽然走了,李学智维护刘伟鸿,也说得过去。
谁知道刘伟鸿是不是也和陆大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慕新民望了李学智一眼,似乎对他这个时候“跳出来”早就在意料之中,淡然说道:“学智同志,看问题不能单看表象,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我也不是说刘伟鸿同志就犯了路线错误。他毕竟比较年轻嘛,少不更事。二十来岁就担任区委书记,缺乏必要的经验,那我们县领导,就有责任和义务指点他,帮助他,防止他继续犯错误。夹山区一边吃着县里的财政饭,一边向上面伸手要钱,要扶贫资金,还搞了银行贷款,结果呢?他却把这个钱都发给了干部。这样子肯定不合适!”
邓仲和皱眉说道:“慕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夹山区确实是享受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待遇,也确实从上面要到了扶贫资金,但他们也没有乱花这笔钱。饲料厂和机械厂不都建起来了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两个工厂的效益非常好,这个可以去调查。刘书记前不久跟我谈过,从明年开始,夹山区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县财政转移支付了他还计划,要扩大饲料厂和机械厂的规模,争取更大的盈利。他们以前做过一个夹山区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计划在五年之内,夹山区做到村村通公路,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脱贫。坚决摘掉国家级贫困乡和省级贫困乡的帽子。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不瞒大家说,一开始,我对他们这个五年规划也是持怀疑的态度。夹山的底子太差,基础太薄弱,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五年之内要做到村村通公路,让百分之八十的群众脱贫,难度很大。但是现在看起来,却很有希望。夹山区今年一年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觉得夹山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至于说到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我也了解过了,完全走出自饲料厂和机械厂的盈利,并没有加重群众的负担。而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做奖金。慕书记,同志们,还有一个事实,我也想告诉大家,夹山区的总结表彰,没有刘伟鸿同志自己的名字,他一分钱奖金都没拿。因此,就算夹山区的做法比较激进,大方向我们还是要肯定的。做出了成绩,就应该奖励。这样一来,今后干部们才更有干劲。在这样的事情上批评他,我觉得很不公平!”
徐文浩和孙文阁都有点诧异地望了邓仲和一眼。
传闻中,邓县长对刘伟鸿是很不感冒的,刘伟鸿不止一次地顶撞过邓仲和。在某次书记办公会议上,邓仲和还提议让刘伟鸿和米克良当面“对质”挑起“事端”的意图十分明显。徐文浩与孙文阁都是亲眼目睹的。
但现在,邓仲和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完全站在了刘伟鸿的立场上,竭力为刘伟鸿辩护,态度之激进,远在李学智之上。因何如此,着实让人颇费思量。
徐文浩双眉微微蹙了起来。
邓仲和的态度转变太快,幅度太大,徐文浩完全没有想到,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邓仲和得到了某种暗示?
朱建国忽然调离,升任省城组织部长,大家原以为这顶县委书记的乌纱帽,顺理成章的会落在邓仲和的头上。不料事到临头,却是慕新民大老远的从省里跑过来,摘走了这个大桃子。
邓仲和的郁闷可想而知。
徐文浩基本清楚,邓仲和之所以能成为全地区最年轻的县长,主要是搭上了前青峰地区地委蔡书记的线,获得了蔡书记的赏识。青峰地区“意外分裂”让邓仲和顿失靠山。蔡书记鞭长莫及了。这大概也是邓仲和两次竞争县委书记两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蔡书记指望不上了,为了自身的前途,那就必须改换门庭。那么在浩阳地区,还有谁的大腿最粗呢?当然是地委书记陆大勇了。
尽管还不清楚刘伟鸿是否和陆大勇有很深的纠葛,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真要是有那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在关系,朱建国调离之后,陆大勇给邓仲和某种暗示,让他关照刘伟鸿,那是极有可能的。
徐文浩不愧是官场老手,转念之间,就能猜到个大概。
慕新民严肃地说道:“邓县长,四项基本原则里面,有一条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不应该忘记吧?刘伟鸿同志去了夹山之后,一门心思搞工厂,搞外资,身为党委书记,将党建工作放在了后面,他这是唯生产力论。再有,他擅自和辽东的煤矿搞承包,这是谁给他的权力?我们林庆的矿山,凭什么让外边的人来承包?我们自己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他搞这个事情,县里、地区、省里,有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同意了?什么手续都没有,什么批示都没有,他就擅自搞了起来。难道这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他自己不要奖金,发扬风格,这个不错,值得肯定。我们对待一个同志,从来都是一分为二来看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做错了,我们就应该进行批评,对他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这次全县表彰,我看夹山区暂时不参加了。这也是给他们提个醒,必须时刻和上级保持一致,不要标新立异,自行其事。不然,我们还怎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慕新民不愧是搞宣传出身,讲起话来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自始至终紧扣主题,将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戴到刘伟鸿的头上。
邓仲和皱起了眉头。
有关司州煤矿去夹山区承包矿山的事情,邓仲和一直觉得心中不托底,对刘伟鸿也从未公开表态支持,只是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最终也没什么大问题,没想到省里却将这个“极品”的慕新民派了下来,一上任就搞起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邓仲和身为县长,对政治大势还是比较敏感的。如今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确实都存在“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只是林庆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基本上和这个争论挨不上边,所以平日里大伙也不是很在意,大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
一个不小心,这种争论竟然就发生在眼了。
面对着慕新民毫不犹豫地扣下来的顶顶大帽子,邓仲和需要仔细衡量一下利弊得失,才能确定应对之策,不能随便开口。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若是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可是不小的麻烦。
会议室里再一次陷入了沉寂。
与司州煤矿的合作,却是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辩护的。
不知不觉间,邓仲和的眼神落在了孙文阁的脸上。他和孙文阁年纪相差了二十来岁,可以说是两代人。孙文阁说起来,是他的老上级,对他还有些知遇之恩。只是近些年走动得不如以前那么勤密了。关键时刻,邓仲和还是习惯性的想看看孙文阁的反应。
孙文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声音低沉地说道:“慕书记,邓县长,我说两句吧!”
慕新民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用难得的温和语气说道:“孙主任请讲。”
孙文阁缓缓说道:“刚才慕书记说得对,对任何同志,对任何事务,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刘伟鸿同志在夹山区搞得这些建设,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我看现在暂时可以不必争论。但是,刘伟鸿是刘伟鸿,夹山区是夹山区。就算刘伟鸿有错误,也不能因此将夹山区的干部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这样不利于团结。我个人建议,夹山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还是应该表彰的。不然会影响整个夹山区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说我们县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也不好嘛。呵呵,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吧。”
孙文阁一般不说话,但他一旦开口,却是谁也不能轻视他的意见。
资格摆在那里呢。
大家的眼神,都落在了慕新民的脸上。
慕新民双眉轻蹙,沉吟稍顷,才微微颌首,沉声说道:“嗯,孙主任的意见很值得重视。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吧。”
第393章高高在上,屁都不懂!
元月二十日,林庆大礼堂彩旗飘扬,巨大的横幅悬挂在礼堂大门正上方。
林庆县九零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有近一半位置上都坐了人,全县各区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县直属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这个表彰大会。
大会的组织工作一如既往的完备。
主席台上,布置了五排座椅,这是为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同志和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准备的座次。主席台下前面几排,则是为县直属单位和各区镇党政一把手预留的座次。
几个重量级的县属单位,如公安局、财政局等和城关镇、十个区的一把手,被安排在正中位置就坐。县公安局局长蒋大正以及县检察院检察长、县法院院长,均是副县级干部,在主席台上有座次的。坐在台下的,是这些部门的第一副职。都是林庆县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刘伟鸿被安排在最靠近中央的位置,紧挨城关镇党委书记,很是显眼。
对于这个座次安排,一些有心人便感到很耐人寻味。
有关夹山区是否应该得到表彰的争论,早已经悄然在林庆县官场传开。据说县委书记慕新民对夹山区和刘伟鸿提出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并且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严重的评语。而县长邓仲和、县委副书记李学智乃至徐文浩等人,却都并不赞同慕书记的意见,在书记办公会议上吵得很凶,听说还拍了桌子。
官场上的事情,总是最敏感的,纵算是书记办公会议也无密可保。至于“拍桌子”之言,就有点以讹传讹的意思了。小道消息在传播的时候,总不免会被一些人添油加醋地夸大。似乎这样就更有趣味性了。
不管有没有拍桌子,起码新县委书记不待见刘伟鸿,是确定无疑的了。从前而在《楚南日报》上发表的那篇通讯,到这一回的不许表彰,都明白无误地将慕书记的心思表露了出来。
看来,林庆县的风向要变了。
只是,怎么听说那县长帮着刘伟鸿和夹山区说话了呢?这个可是令人费解啊。
邓县长竟然会帮刘伟鸿说话!
还有徐文浩和李学智,都不赞同慕新民的意见,据说连“孙菩萨”都为夹山区说了几句公道话。要知道孙文阁几乎是从不在书记办公会议或者县委常委会议上发表意见的。这个可真是难得。
林庆县一正四副五位书记,四名副书记居然都不赞同书记的意见,这在林庆官场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吧?
这个局势当真诡异。
有的琢磨了。
今后可得小心点,不要一步不慎,就被卷入了大漩涡之中,搞不好就是灭顶之灾啊。
今天开会,刘伟鸿还是被排在城关镇党委书记的身边,这里面又有讲究。这个会议的座次是由县委办主任王化文敲定的。无疑,王化文是以这种方式表达他对刘伟鸿的支持,对慕新民的不满。
县委办主任居然都会和县委书记“离心离德”慕新民上任之后,对班子的团结工作,很显然并不能算是做得成功的。
离正式开会还有点时间,领导们尚未入场,下面的干部们自然七嘴八舌在交谈着,整个大礼堂里回荡着“嗡嗡”的响声,煞是热闹。
今天一到会场,情势就有点“诡异”碰到的熟人,脸上的笑容大都有点僵硬,只是匆匆朝刘伟鸿点个头,便装作和别人聊天,避了开去。自然是大家知道风向变了,刘伟鸿不再是县委书记的“心头肉”而变成了“臭狗屎”还是避之大吉。省得表现得太过亲热,被慕书记知道了,只怕要倒霉。
与刘伟鸿一同前来开会的马吉昌等人一个个气得要命,涨红了脸,只想找人吵架。刘伟鸿却很是平静,脸上一直带着微笑,似乎压根就没有察觉任何异样。见了书记这般镇定,马吉昌等人也只好强压火气,黑着脸进了大礼堂。
“刘书记,你现在可是财大气粗啊。”
坐在刘伟鸿身边的,是荆湾区区委书记邱德远。老邱是个炮筒子性格,也是公认的邓县长的亲信,一刻也闲不住,不住和刘伟鸿说话聊天。
刘伟鸿笑道:“邱书记,你就损我吧!谁不知道你邱书记是大户人家?咱们林庆,除了城关镇,就数你们荆湾最富裕。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田有田,上坪也比不上你们荆湾。你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站着说话不腰疼。”
邱德远连连摇头,说道:“不对不对,这个都是表面现象。你只看到荆湾有点田土,交通方便一点,就以为很来钱。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那里,人太多了,光是发工资,就够我头痛的。哪像你啊,不声不响的,就搞起来两个工厂,全是来钱的门路。听说你们这回搞表彰,一家伙发了七八万块钱的奖金,我的个乖乖,这得是多大的老板啊?”
邱德远就惊叹起来,啧啧有声。
刘伟鸿不由有点好笑,说道:“哪来的七八万块?就是三四万块钱好吧!夹山的干部,能跟你们荆湾的干部比?你们工资从来没拖欠过吧?每个月发了多少福利津贴,别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夹山的干部,历年除了几个死工资,基本上就不知道奖金津贴是什么东西。苦了那么多年,发几百块钱奖金过年,不算过分吧?要不明年,还想不想有人干工作了?”
“不过分不过分,谁说过分啊?也就是有些傻吊,高高在上,对基层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屁都不懂,光知道坐在主席台上满嘴喷粪,照他那个搞法,下面的干部都不用管了,管得住吗?没一点好处,谁他妈的跟你干啊?有些人光知道放屁,别理他!”
邱德远说着说着,便忿忿不平起来,一副很仗义的样子。
刘伟鸿依旧脸带微笑,却并不接邱德远的话头。
邱德远这个人,刘伟鸿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只知道他是“邱大炮”邓仲和的亲信。为人到底如何,并不深知。有些人看上去十分仗义,很够哥们,实际上未必就是那么回事。邱德远更像是一个老官油子,光听嘴里说什么,可不靠谱。
在这样的场合,附和着邱德远“大骂”慕新民一通,绝对不是成熟的行为。所谓隔墙有耳,何况这里根本就没有隔着一堵墙。
至于邱德远,摆明是邓仲和的亲信,脑门上早就刻了一个大大的“邓”字,而且一贯为人粗俗,大骂慕新民,却是不要紧。反正他的前途已经牢牢和邓仲和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他再讨好慕新民,慕新民也绝对不会将他当心腹的。
见刘伟鸿不接话,邱德远也不尴尬,打了个哈哈,提起了另一个话头,说道:“刘书记,跟你商量个事”刘伟鸿笑道:“邱书记,你别给我下套啊,我怕了你!”
这种老官油子,是真的浑身机关算计,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拿小布袋装了,还不好反悔。
邱德远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你也太小瞧我老邱了,我老邱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吗?我就琢磨着,要给咱们荆湾的老百姓也办点实事。老实说,我没你那个本事,能到上面要一百万,只能扶着墙壁走路,听说你们夹山搞生猪养殖,三四个月就能出栏,那猪仔能长到两百多斤,真有那么神奇?”
刘伟鸿微笑点头:“两百多斤倒是没有,四五个月养个一百八九十斤左右,还是可以的。比单纯喂青饲料要长膘快得多。”
“好啊,四五个月能有一百八九十斤,那就很不错了。哎,刘书记,咱们打个商量,你那里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