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举果然奏效,随后不断有宫女杂役前来检举可疑人员和事项。在上万太监宫女的大内,想保密太难太难了。

    经过查实,交通内外的太监宫女有二十八人。多为将宫内皇帝、皇后、皇子公主以及贵妃的隐私泄露给某人,以换取银钱之用。这些人大都是能接近帝后或是其身边亲近之人,然后将其见闻泄与宫外。

    天家无小事。别看他们传到宫外的都是今日皇帝与皇后下棋、皇后与贵妃不合、皇帝因某巡抚奏折发怒,太子因背错论语被皇帝责罚等诸如此类的小事,但在有心人的细致分析下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大致判断出皇帝的目的和喜好。

    就在调查期间,尚膳监和御用监突然有太监自尽。一为服毒,一为上吊,死因不明。

    尚膳监服毒而死的是一名掌司,负责掌管食材采买及宫内食用。十几岁进宫,在尚膳监二十余年。平日里寡言少语,很少与他人打交道。事后搜索他的寝室,在床下发现砒霜一包,宫外宅院一座,宅院地窖里搜出白银两万余两。宅中仆役都是京城人士,受雇于他。因他很少出宫,所以几名仆役对这位主人知之甚少。

    御用监上吊的是一名典簿,平素为人和善,人缘极好,只是不知何故突然自尽。这名典簿在京城也有一所小宅院,家中只有一名老仆,也是其花钱雇佣,平日负责看门和打扫庭院,对其主家日常行为一无所知。

    王德化听到有人自尽,立刻联想到皇帝发怒时所说的话,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这两人定是心怀叵测,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尤其尚膳监这名掌司,他的位置太重要了。他若是有了什么不轨之心,那可就是滔天大祸。

    但两人即死,所有事情就无法追查了,两人在宫内没有交好之人。

    尚膳监那名掌司一向独来独往,对人也是不假辞色,众人也不喜与他打交道。

    御用监刘姓太监虽然人缘不错,但并不与人深交,众人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好人。

    虽然这二十多人中有人是自首的,但王德化还是下令全部杖毙,并名其所在宫殿监司所有人等观刑。看到被打成一滩烂肉的前同僚,所有宫女杂役俱是胆战心惊,当场吓尿裤的、昏厥的、呕吐的不在少数,大多数人晚上都做起了噩梦。

    崇祯对王德化的处置还算满意。经过这次净化行动,宫内应当会更加安全,家人的安危得到更大的保障。

    两名自杀的太监就随他去吧。崇祯不认为会是暗地里有某个组织想对皇家不利,这些人说穿了都是利益驱使下的个人行为,他拿正德帝和哥哥天启之事作伐,不过是想敲打王德化等人,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瞎子聋子,所有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而已。

    崇祯看着满脸是汗的王德化,开口道:“事情做得不错。你是我潜邸旧人,现在贵为内相,要明白今日的荣华富贵是谁给你的!只要我朱家在,你等才能平安富贵!要是大明江山易主,你等下场如何不言自明!往后要用心做事,莫要犯了禁忌!否则朕决不轻饶!”

    “老奴明白!皇家才是老奴等的家人和依靠!那些外臣终不可信!皇爷放心,老奴今后定会教宫中如铁桶一般,皇爷一家人尽可安心!”王德化连忙保证。

    这时一名小内监来到殿内,跪下磕头后禀道:“皇爷,皇后遣奴婢来禀报,说是午时请皇爷去用膳!”

    崇祯认得他是坤宁宫的内侍,于是笑道:“回去告知皇后,朕一会便去!”

    小内监磕头后起身离去。

    崇祯道:“朕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去吧!”

    王德化磕头后躬身弯腰出了殿。

    崇祯对身侧的王承恩道:“大伴,朕想重开东缉事厂,想委你提督。你考虑好之后,朕会让骆养性配合你抽调人手。”

    王承恩闻言后既喜又忧:提督东厂后便是司礼监二号人物了。据他所知的宫中秘辛,东厂提督太监权利非常大,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皆在其监视范围之内,包括锦衣卫,也是被其监视的对象。提督太监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其他任何人无权指派他。

    他语含不舍的道:“皇爷,您让老奴做什么都成。可东厂在紫禁城外面,老奴接了差事就得离开您的身边,老奴心下不舍得!老奴要是走了,谁伺候您呐?”

    崇祯笑道:“天下之人莫不是为了名利二字。别人一听这种好事,马上喜不自胜,想着如何利用权势为己谋利!你倒好,想的是走了谁来伺候朕!东厂权利太大,若是握于刘瑾、魏忠贤之流的手中,那实是太阿倒持!你是朕最为信任之人,东厂交于你手,如朕亲临一样!”

    王承恩垂泪道:“老奴说句大逆不道之言!在老奴心中,皇爷便如老奴亲弟弟一般!乍一离开,老奴实是不舍!老奴也非贪恋权势之人,老奴且把厂子开起来,等皇爷寻到忠心可靠之人,老奴便交于他,还是回到皇爷身边伺候您!”

    崇祯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向殿后行去,边走边道:“都随你!朕也舍不得大伴!李二喜暂且跟着朕,你那个外侄王世勤做东厂掌刑千户!”

    王承恩急忙跟上,二人出了乾清宫后门,径往后面的坤宁宫而去。

第109章 家人() 
坤宁宫离乾清宫很近,崇祯带着王承恩从两宫之间的长廊行了片刻,便已到了坤宁宫的侧殿。

    路过侧殿时,殿里传出吱呀做响声,这是周皇后在里面放置的纺车发出的声音。

    周皇后是苏州人,家境清寒,她自幼便学会了操持家务。父亲周奎以给人算命得来的银钱养家糊口,一家人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

    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周氏沉默刚烈但不失温婉的性情。

    十二岁时举家迁到京城,周奎依旧于闹市设摊算卦。

    天启六年信王选妃时,十七岁的周氏被懿安皇后张嫣选中成为了信王妃;第二年崇祯即位,周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宫皇后。

    由于周后家境出身一般,又在潜邸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至今未失平民本色。她知道朝廷财政拮据,自己的丈夫忧心国事,为了省下银钱剿贼安民,一向节俭自律,就连内衣的袖子磨破也不愿花钱置办新衣。

    所以周后买来二十余架纺车,在偏殿教宫女纺纱织布,用以制作一家人的衣服所用。

    周后不仅亲手纺纱制衣,就连洗衣烧饭也是亲力亲为。

    天启七年,崇祯刚刚入宫登基,宫内形势波谲云诡。懿安皇后曾严厉告诫朱由检“勿食宫中食!”

    当时的崇祯是带着饼子入的宫。登基之后,还得提防魏忠贤的人在饮食中下毒,所有饮食全部由周后亲自下厨烹调。

    崇祯不由想到,要是换了自己,上了台也会把魏忠贤干掉!并不是因为魏忠贤权势太大,而是他太危险了!

    让皇帝吃饭睡觉都不安心,不干掉你干掉谁?

    其实魏忠贤未必真敢下毒,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先下手为强,不然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走到正殿门前,崇祯迈步而入,还未走到后殿,便听到里面传来太子朱慈烺的声音。

    “刚教你的,转眼即忘!跪下!把这几个字识了再起来!”这是朱慈烺在说话。

    又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小秦子你笨死了!太子哥哥教本宫认字,本宫一学就会!你赶紧学,不然不让你吃饭喽!”

    崇祯笑着转过屏风走进后殿,开口道:“烺哥儿何时成了小先生了?”

    坐在地上的朱媺娖抬头看到是崇祯,把手中的风车一扔,爬起来喜笑颜开的朝着崇祯跑了过来,嘴里叫道“父皇!父皇!带我出宫玩!”

    崇祯弯腰一把将她抱在怀里,笑道:“外面炎热,等天气凉爽一些,父皇带你去摘果子吃!”

    朱媺娖亲昵的双臂环住崇祯的脖颈,高兴地道:“好呀好呀,明日就凉快了!父皇,明日咱们就去!”

    朱慈烺过来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然后对崇祯怀中的朱媺娖皱眉道:“媺娖,下来!还没给父皇行礼呢!”

    朱媺娖赶紧挣扎着从崇祯怀中下来,矮身行礼道:“媺娖拜见父皇!媺娖明日摘了果子先给父皇和母后吃!”

    崇祯哈哈大笑,牵着她的小手走向锦墩,坐下后将她抱坐在自己腿上,看着前面跪着的小内监,笑着问道:“太子因何罚你?”

    这名小内监就是刚才去禀报让崇祯来用膳的那位,姓赵,今年十一岁,看上去老实憨厚。

    听到皇帝问话,小内监磕了个头后道:“回禀皇爷,适才太子殿下教奴婢识字,一共三个字,奴婢都记得了。可看到公主殿下在耍风车,奴婢一下子就把字给忘了!”

    崇祯顿时乐不可支。这么大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这小内监肯定是记住了朱慈烺所教,但看到朱媺娖的风车好玩,顿时就分了神,朱慈烺再一催,就什么都忘了。

    他笑着对小内监道:“朕请先生放过你怎样?”

    一个声音佯嗔道:“皇上如此也不怕坏了学规呢!”

    崇祯转头望去,只见一身布衣的周后站在后殿门口,身旁的宫女端着一道菜,见皇帝望来,那名宫女赶紧顿身屈膝行礼。

    朱媺娖赶紧从崇祯腿上溜下来,父皇喜欢和自己亲;可母后最重规矩,一见到她缠着父皇撒娇,过后都会训斥她。

    崇祯起身笑道:“孩童吗,规矩不能坏,但也要因材施教才好!这五香排骨做的好,几步外便闻香气扑鼻,令人胃口大开衙!”

    周后笑道:“既然皇上开口,小秦子起来吧!下去用饭吧!”

    小秦子赶紧磕头谢恩,起身退下。

    待宫女将盘子放到案几上离去后,崇祯和周后以及几个孩子分别净手,次子定王朱慈焕也来到殿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起来。

    周后的苏州菜做的很地道,虽是家常菜式,但是色香味俱全。崇祯今日胃口大开,吃了两碗米饭方才作罢。

    周后开心的望着吃的香甜的丈夫,幸福感油然而生。自去年避居武英殿以后,丈夫好像变了很多。

    原先急躁易怒的性情彻底改变,言行更加深沉稳重,举止间充满自信。平素时常紧皱的眉头也日见舒展,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崇祯漱口之后来到锦墩之上坐下,周后跟随而来,与他对坐一起。

    崇祯开玩笑道:“皇后手艺越发精湛了,要是哪天你我流落民间,皇后的手艺开间饭馆亦可养家,哈哈!”

    周后佯嗔道:“要真有那一天,皇上与妾身还能得活?”

    崇祯看着还没吃完的几个孩子,郑重的道:“皇后放心,朕不会让那一幕发生的!若是有那一天,也是朕自愿去民间体验市井之乐,绝非是丢了江山被迫如此!”

    周后从案几上的果盘中拿起一个桃子递过来,笑道:“东宫适才遣人送来鲜桃,皇上尝尝!”

    崇祯接过后看着周后笑道:“莫不是田妃有事自家不好意思张口,所以请托与你?”

    周后笑道:“还不是前番田国丈与人酒楼纠纷一事!田妃怕皇上训斥,故而让妾身从中缓颊!”

    崇祯啃了一口金黄色的桃子,赞道:“这桃子好吃,甜美多汁!让几个孩子多吃一些!”

    周后笑道:“烺哥儿历来不喜此物,可今次却拿走一筐送去宫外!妾身不知烺哥儿宫外还有熟人不成?”

    崇祯自知是送于二丫,对此事他一直是顺其自然。遂笑道:“烺哥儿慢慢大了,不去管他!田国丈一事,朕已令骆养性去办了。皇后可告知田妃,祖宗家法不可废,田国丈要是再不知收敛,祸恐及她矣!”

    周后轻叹一口,皱眉道:“田国丈确实有些过了,依仗皇亲之名横行无忌!此次皇上若能开恩,但愿其以后稍知收敛,不使田妃再受难为!”

    崇祯笑笑没回应。

    田妃的的父亲田弘遇原是扬州卫所一名把总,平素游手好闲,结交市井混混,在当地名声不佳。

    后田妃被选入宫中,田弘遇父凭女贵,一跃成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平日里带着一帮地痞横行京城,仗着自己皇亲的身份四处惹是生非,经常被御史弹劾。

    这次是因田弘遇被手下的混混撺掇,看中了一间东城生意极好的酒楼,想要以低价盘下,一边经营赚钱,一边凭借酒楼结交关系,也顺便作为自己吃喝玩乐的一个据点。

    这家酒楼一年纯利足有万余两,已经经营数十年。田弘遇出价五千两便要人家转让给他,酒楼老板当然不肯。

    田弘遇拿出皇亲和锦衣卫的名头吓唬酒楼老板,并安排几十个混混露出满身刺青坐于酒楼大堂之中,几人一桌,点上一碟小菜后,拿出自带的酒水就开始猜拳行令,搞得酒楼乌烟瘴气,一连数日都是如此。很多老客户也不愿登门,酒楼生意一落千丈。

    老板无奈之下,带着两千两银子摆放田弘遇,请他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

    田弘遇听说酒楼年赚万金,哪肯让这块肥肉从嘴边溜掉。

    银子是收下了,也慷慨大度的表示此事了了,可没过几日那帮混混又如前番一样来闹事,酒楼老板一怒之下告到了巡城御史那里。

    巡城御史李佳奇早就听说田弘遇的诸般行径,对其恶感甚深,一只向找个机会收拾他一下。但苦于很多苦主不敢告官,民不举官不究,自己总不能因为风闻就将田弘遇逮治入狱吧?

    接到酒楼老板首告,李佳奇立刻派人将那帮混混抓了起来。一顿板子打下,那帮混混就把田弘遇拿出来做了挡箭牌,满以为皇亲和锦衣卫双重身份能让他知难而退。

    他们不知道的是,御史都是些看发丧不嫌殡大的主。

    遇到这种既能为民做主,又能博得朝官们一致好评的事岂能轻易放过?

    李佳奇二话不说,派人拿着票证去让田弘遇到堂质询,是否确实是他指使他人谋夺良民财产。

    田弘遇哪里肯去过堂受审,要是去了以后还怎么做人?

    他不想放掉这棵摇钱树,但又无法左右的了巡城御史,于是就进宫找到田妃,让女儿出面求皇上帮忙。

    只要皇上一句话,李佳奇就得放人,其他官府中人自然也不敢再插手。

    只要这帮手下再闹上几日,酒楼在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只能乖乖转让给他了。

    骆养性早就把此事报给了崇祯,因为田弘遇的双重身份在那摆着。

    崇祯对这个便宜丈人如此卑劣之事实在是瞧不起。

    你要好好的求到朕这里,想要正经做生意赚钱,朕把海盐送你一处分销之地,你就坐在家中等着收钱就是了,何必动用这种恶心人的手段谋夺他人财产呢?

    搞得现在御史弹劾,百姓戳脊梁骨。

    但田弘遇也没做的太过分,至少没因为谋财而害命,还是有点底线的。

    他要真是遣人放火杀人,皇帝也无法保他。

    考虑过后,崇祯招来李佳奇,对他坚持公平正义,对抗权贵的做法大加赞扬。之后温言相劝,说自己老丈人也非作恶多端之辈,可能是受人蛊惑下,才起了贪念。此事就此作罢,就当没发生过,算是给朕一点面子。

    李佳奇当然是知情识趣之人,见皇帝姿态如此之低,立刻顺坡下驴。表示此事定是有人假冒国丈之名行的恶事,自己回去定会秉公断案,将冒名之人惩治之后就此结案,于是这才作罢。

    崇祯吩咐骆养性,借此机会在京城开展一场严打行动,将那些大恶不做,小恶不断的城狐社鼠彻底清理一遍,让深受其害的百姓过得更加安心。

    锦衣卫在顺天府的配合下,经过半月整治,逮获平日看场护院,敲诈勒索良民,拐卖妇女儿童的地痞混混一千余人,然后将其全部送到门头沟的煤矿服劳役,视其日常表现决定劳役长短。

    崇祯把田弘遇招来大骂一顿,严厉警告他,以后再不收敛,就将其打发到前线与流贼作战。

    田弘遇被吓得不轻的同时,心里也埋怨这个便宜女婿,一点情面不给。自家又不懂经商,没法像周奎一样靠着皇亲名义,靠经商赚了大把银子。

    崇祯知他心中所想,毕竟是亲戚,打一巴掌还要给个枣吃。便将准备做海贸一事告知他,让他拿钱入股,等着分红利就行。

    田弘遇闻言大喜,他在扬州多年,自然知道海贸利润的丰厚。听到只要拿钱入股就坐等红利,心中当然高兴。

    于是他兴高采烈的拜别皇帝回了家,也忘了顺便告诉女儿,不用求情了。

    这事前几日发生之事,周后和田妃都还不知情,所以才有了适才田妃委托周后求情一事。

    崇祯简单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周后这才放下心来,等田妃再来请安时告知她边可了。

    两人又闲聊片刻,崇祯小憩半个时辰后,带着王承恩回了乾清宫。

第110章 盐商() 
景春楼是一座位于京师西城的酒楼,由于菜式花样繁多,又美味可口,所以生意非常红火。若是不提前预定,楼上的雅座根本没有空闲的时候。

    时近午时,景春楼热闹非凡,楼前宽阔的场子上已经停了各种各样的马车,并且还有马车不断的赶来。

    来自顺天、保定、真定、河间、永平、大名以及宣府的各府大小盐商,或被胁迫,或自愿来到景春楼,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像雪一样白,且价格更低的食盐。

    真定府的盐商赵四海下了马车,举目四顾,没看见几个相熟之人。正要举步往酒楼行去,突然闻听有人喊道:“赵兄!且等下小弟!”

    赵四海回头望去,一辆刚停稳的马车上下来一人,身穿褐色布袍,头戴六合一统帽,手拿折扇,满脸笑容的向他走来。

    赵四海笑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李老弟!哈哈!”

    来人叫李有金,是保定府的盐商,二人数年前去两淮盐场进货时相识。真定和保定相邻,但两人各自在府内分销,不存在竞争关系,加上言谈投机,故而成了朋友。

    此次来京师与会,赵四海本想着顺路约着李有金一同前来,到了保定才知道,李有金已经提前数日进京了,没想到自己刚下马车就碰到了老友。

    两人拱手见礼之后,赵四海看看四周没人注意,小声说道:“李老弟,跟哥哥我说实话,此次前来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