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由于大明两年来持续的禁运,打井修渠所用的铁料器件成了制约建州抗旱的主要因素,在消耗掉一定数量的铁料之后,打井事项被迫中止。

    剩余的铁料还要作为军资使用,要是全部农用,一旦发生战事该当如何?

    粮食减产就减产吧,到时候让那些尼堪少吃点就成,饿死了是他们活该,到时候再去大明抢人就行。

    但长久这么下去可不是个事,皇太极在考虑再三之后,决定必须尽快派兵南下,寻求从大明那边得到足够的物资补给。

    皇太极下了决心,这回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抢劫了,而是要遣重兵大举压上,力争把松锦等城池全部拿下,彻底将明军压回到山海关以内。

    “八哥,铳手的事已经了结了,也算不得是何大事,斩了几个领头闹事的之后也就无事了,军心未见不稳,八哥宽心好了!这五千人可都是两白旗打朝鲜带来的,自是还由我两白旗统带着。有咱们八旗军纪镇着,上了阵谁敢不听号令?”

    多尔衮敷衍的冲着皇lingdiankanshu。太极拱了拱手,轻描淡写的回了几句,并未将皇太极的威胁之意放在心上。

    前着十几天,由于两白旗的一个牛录章京醉酒之后鞭打了一个朝鲜铳手,结果引发了铳手的众怒,那个牛录章京和几个八旗兵也被铳手们仗着人多围殴了一顿,最后那个受伤牛录章京手下的八旗兵要与铳手火拼,被闻讯而来的阿济格制止。

    最后的结果就是参与殴打的二十几名铳手被斩首,牛录章京和几名手下则是被罚了一些银钱了事。

    阿济格这种处置手段在其他族人看来实属正常,但却引起了朝鲜铳手们内心的强烈不满,只是出于对八旗的惧怕,这帮朝鲜军不敢发作而已。

    “哼!两白旗处置此事何其粗疏,就不怕使人心寒吗?!明军火器已非汉军旗能敌,这些朝鲜铳手将是我八旗对付明军之利器!要好好待他们,如此方能让他们卖命!郑亲王,稍后你带上三万两银子去朝鲜军营地,除却抚恤一下死者之外,其余的根据官职将银子发放下去,就说是朕的犒赏!”

    皇太极可不是阿济格那种莽夫能比的,他自是知道军心是如何凝聚的。

    这次明摆着是阿济格处置不公,如果不及时化解朝鲜军队心中的怨气,真要上了战场,难保不是一触即溃的局面。

    “臣遵命!”

    不等多尔衮出言反驳,济尔哈朗已经起身接旨。

    多尔衮冷哼一声没再言语。

    毕竟是面临大战,他虽然对皇太极收买人心的举动有些恼怒,但还是忍了下去。

    反正这群铳手还在两白旗的控制之下,将来打完了他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回去,到时候直接归到两白旗名下,你老八再想对付咱们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此次攻伐明国之战关乎我大清气运,是为我大清立国以来最为关键之一战,军令一下,须得全军用命,不得有丝毫违逆!若有不听令者皆斩!此战功成之后,我大清不但实力剧增,且随时可进逼明国京畿一带,逼迫明国皇帝将重兵集于山海关一线。到时明国西北防线将会如同筛子一般,处处皆是漏洞。而我大清兵马可趁虚直入边墙,攻略明国宣大、延绥等边镇,拔其城镇、掳其人口钱粮,或许不过十年,我大清便可借路西北之地,直驱明国京师,大明之花花江山说不定就是我大清的了!”

    此时此刻,御座上的皇太极神采飞扬,仿佛现在就坐在紫禁城里那张真正的龙床上一般。

第387章 狭路() 
“把总,咱们这得胜堡在松山城南面几十里地了,为啥子还要出来哨探?建奴要是打过来,前面的堡城不早就传出警迅来了?俺看啊,咱们再往前哨探个十里八里的,赶紧找个背风的地方烤烤火吧!你说这都打春都快两旬了,这关外咋还是这般冷啊!”

    得胜堡西侧的大山丛林中,一只十余人的明军夜不收小队牵着战马在林中蜿蜒穿行着。

    这是奉命出来哨探的一只秦军夜不收小队,带队的是年过三旬的把总崔行云,他牵马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一双明亮的眼睛不停地来回扫视着两侧,两只耳朵也在仔细聆听并分辨着周围传来的各种动静。

    按照夜不收的规矩,十余人分成了前中后三组,每组间隔约有二十步左右,这个距离之内如果前队遇袭,中间一队的短弩可以就地进行支援,而后队也会很快做出反应。

    刚才说话的是跟在崔行云身后的总旗高进,年龄比崔行云略小,身材高瘦,长着一张与身材相匹配的长长的马脸。

    两人原先都是陕西镇的夜不收出身,俱为从军十余年的老行伍,都有一身的好武艺,但因为边军里派系林立,他们几个虽然也立过不少功劳,却都被上司抢去按在了手下亲信的头上,最后不过是落了些许赏功银完事。

    崔行云等人虽然也是非常不满,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憋在心里。

    直到孙传庭赴任陕西后开始编练新军,在打听到新军缺少老兵并且粮饷按时发放的消息后,崔行云与高进等人一合计,干脆带着战马兵甲连夜出走,投奔到了孙传庭的麾下。

    孙传庭虽然正直,但却不是迂腐之人。

    他对大明边军的腐烂早有了解,在得知了崔行云等人的情况之后,孙传庭对此并无丝毫反感之意,反而采取了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态度。

    而像崔行云他们这种情况的事情真是不少,随后的日子里,不断的有边军低级将官和士卒闻讯投奔了新军,最后总人数多达了近两千人之多。

    事情发展到了后期,这些军镇的总兵大将也知道了这一情况,但谁敢去陕西巡抚门上要人啊?

    无奈之下,这群兵头们只能下令各部严加防范,所有士卒不得外出之后,情况才得以缓解。

    这些来自与陕西镇、宁夏镇、延绥镇,甚至更远的甘肃镇的逃兵,大多数都是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卒,他们的到来让秦军的骨架迅速地建立了起来。

    这批老卒中虽有不少人的军纪确实差了一些,但在秦军严格地纪律、每顿管饱的饭食、足额发放的军饷、表现出色便能拔擢等数项举措之下,这些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也被慢慢地纠正了过来。

    正是在这群老卒的带领和示范下,作为新军的秦军却是迅速成长为了一只强军。

    在随后秦军的几次征战中,崔行云和高进等人先后立下了几次功劳,但这次却再没有人来抢他们的功劳,而是升擢赏功一并发下,崔行云也得以积功升至把总的职位,高进也落了个总旗的职位,终于迈入了大明官军军官的行列里。

    “你懂个屁!前几日俺从参将哪里得知,义州那边已是来了大队建奴,且每日都在不断增兵,锦州、松山都已封闭城门!参将还告知俺,松锦城外咱们官军哨探已是与建奴哨探交过几次手了!看建奴之意,这是想一路往南探查咱们的军情,要不然为何遣咱们出城查探?”

    崔行云一边跟高进说着话,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在崇祯十年秋日抵达京郊休息月余之后,部分秦军便奉命分批开赴关外,越过宁远城后进驻了几座堡城之中。

    崔行云和手下的五十余名夜不收隶属于参将雷声辖下,他们这一部共计三千余人驻扎在了松山西南方向的得胜堡。

    “把总,恁说,这建奴真是有传言中那般厉害?俺们可是跟西北马贼、土匪、流贼都交过手,那些马贼可都是扎手的紧,最后还不是给俺们给宰了个干净?建奴能比马贼还强?比高闯王那些番兵还强?”

    高进虽是长了一副吓人的模样,可天生就跟妇人一般的话痨,他和崔行云在一起的时候,崔行云只需出个耳朵就成,剩下的话题高进自己就包办了。

    因着前后都是在自家地盘上的关系,精神放松的高进话匣子一下子又打开了。

    “敌袭!”

    已经养成了一边听他唠叨一边观察四周的崔行云突然低喝一声,身体同时迅速向旁一闪,随后矮身钻进马腹下。

    “嗖”地一声轻啸过后,一只三棱重箭插在了刚才他身体所在位置的地面上,长长的箭杆还在轻轻抖动中。

    十余年的夜不收生涯,使得崔行云耳目灵敏度远胜常人,身体的急速反应也几乎成了下意识的动作。

    刚才那一声轻微的弓弦响动声被他那敏锐的听觉捕捉到了,身体立即作出了相应的躲避动作。

    而他后面有些大意的高进却没那么好的运气,听到崔行云的示警声后他下意识地身子一歪,一只闪电般飞来的长箭透过他身上的棉甲深深地扎在了他的肩头,一股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的身子带倒在地。

    高进倒地之后忍着剧痛顺势一个侧滚藏在一棵大树后面,他迅速翻身爬起后背靠着大树坐下,几声惨呼和战马的悲鸣声传来,然后是重物倒地压断幼树发出的声响,他能听得出悲鸣声是自己的战马发出来的。

    高进一只手摁在受伤的肩头,口中大喘几下后让心绪放平,然后由树后稍微露头看向长箭射来的方向。

    崔行云躲过第一只箭之后,顺手将短弩从战马的兜囊中摸出,然后迅速从马腹下躲到了一棵树后。

    跟在他和高进后面的两名夜不收没来得及躲开重箭的突袭,一个被射中脖颈仰面倒地,手捂住伤处挣扎几下后便悄然无声,大股地鲜血顺着被长箭撕开的口子汩汩而出,很快便将一小块地面染红。

    另一名夜不收被重箭命中胸口处,一声金属之间碰撞地闷响过后也是被冲击力带到在地,但他随即翻身藏到了树后。

    关键时候,护心的铜镜救了他一命。

    崔行云身子紧贴着树干探头向侧前方看去。

    数十步外,七八道身影正借着树木的掩护迅速向他们逼近。

    这些人身上的盔甲样式与大明官军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帽盔顶部的盔尖细长,如同竖着一根长长的铁条一般,上面飘扬的白缨显得很是孤单。

    “是建奴!用铳!”

    虽然秦军并未与建奴碰过面,但出现在这里袭击官军的只有建奴。

    尤其是那一张张丑陋且冷漠的面孔上散发出的嗜杀的神情,与传说中的建奴形象别无二致。

第388章 勇者胜() 
胡舍里手提着一具五六斤重的连枷,借着树木的掩护向着不远处的明军小队疾奔。

    东北地区所谓的密林只是相对而言,其实树木间距还是相当宽阔,并非密不透风的那种。

    胡舍里是镶白旗中的一名白甲兵,虽然还不到四旬的年纪,但已经参加过与明军大小几十场的战斗,死在他手下的明军将官士卒足有近百人了。

    他手中的这具连枷便是从一名被他杀死的明军夜不收手中缴获来的。

    此次胡舍里奉命带着十名八旗兵前出哨探,意图从官道两旁的群山密林中,绕过明军的堡城后一路南下,探查明军粮草辎重的所在,以便给八旗精锐的突袭提供精确的情报和位置。

    在胡舍里的心目当中,明军就是一群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虽然明军的火铳施放时动静吓人,被铳子打中不死便是重伤致残,但这帮如妇人般胆小的明军根本没有勇气与八旗兵正面相峙。

    每每临阵时,还不等自己的族人进入射程之内,惊慌失措的明军已经纷纷将火铳打响,然后扔了火铳转身就逃,自己和族人只需撵上去从背后宰杀即可。

    偶尔有个别勇悍的明军翻身迎战,但结果却是独木难支,在勇悍的八旗兵围殴下转瞬便会命丧当场。

    接到主子派下来的哨探将令后,胡舍里从心里根本没当回事,当年他曾经跟随大队打到过宁远,对这一带的道路并不陌生。

    在深山老林中长大的他惯于翻山越岭,在林中辨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加上对明军心理上的蔑视,胡舍里对这次哨探任务充满了信心。

    在从西侧的山林中绕过松山城后,他带着这只小队人马一路向南疾行。

    胡舍里判断,明军存放粮草辎重的地方应该在宁远城附近,那里据松锦两百余里,位置上足够安全,给前方输送粮草的距离也十分地合适。

    从他以往的经验上判断,明军不可能会在官道的两侧布置哨探。

    第一,明军不会认为清军敢派人往南渗透。

    第二,按照那些明军大将的怂包样,知道战事临近时只会令全军龟缩城内,根本不敢出城哨探。

    但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才绕过两座明军的堡城,没想到竟然在深山密林中与一队明军遭遇。

    虽然崔行云也是老军伍出身,但论起在密林中的经验,还是比胡舍里要差上少许。

    自幼随着族人入山围猎的胡舍里,在崔行云他们还在一里开外时,便敏锐的捕捉到了一匹明军战马偶尔发出的响鼻声。

    胡舍里在判断出崔行云他们的前进方向后,随即决定伏杀这小股明军,最好能逮住个活口问出一些有用的军情来。

    尽管他不清楚明军的具体人数,但这不妨碍他得出这是明军哨探的结论。

    大队明军不可能出现在复杂难行的山林中,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他带着的十个人中有三人携带威力巨大的步弓和重箭,这三个人分别寻找有利位置准备射杀明军。

    不管对面明军有多少人,在被弓箭杀伤之后,自己带队一冲,没人能逃得掉。

    但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一只小股明军居然极为精锐,三名弓手只有有一人连续射出两箭,其余二人只来得及射出一箭后,前面的四名明军或伤或倒地或避开,竟然在瞬间做出了最为及时的应对。

    在下令弓手将明军战马射倒然后从两侧迂回包抄后,胡舍里闷声不响地带头冲了过去。

    其余七人则是分散开来,准备兜住这小股明军,将他们全部杀死。

    三名弓手射倒明军战马后将长弓斜背,抽出兵刃从远处迂回了过去。

    崔行云的前队遇袭不过是瞬间之事,后队的四人见状迅速抽出兵刃,向前队靠拢过来,他们的坐骑则是自己溜达到了一旁。

    崔行云将从战马兜囊中摸出的短弩上好弦,从腰间的插袋中抽出一支弩箭搭在短弩的凹槽中,根据建奴沉重的脚步声判断着。

    在心中默数三下之后,崔行云从躲藏的大树后面一闪而出,手中短弩与眉眼齐平,手指一扣牙发,弩弦轻响声中,短小锋利的弩箭闪电般激射而出,十余步外一名手持虎牙枪的建奴甲兵应声而倒。

    崔行云射出的弩箭命中他的眼窝,巨大的冲击力使弩箭直接透脑而出,将他红白相间的脑浆带了出来。

    一名清军见状猛蹿数步向崔行云扑来,转瞬之间已经奔至他面前数步之外,手中的铁鞭已经有举起之势。

    崔行云将手中短弩砸向这名清军,趁着对方身形略微一滞的当儿,右手迅即自怀中掏出燧发手铳,搬起龙头之后扣动了扳机。

    “轰”的一声大响,白色的硝烟在密不透风的林中凝聚不散,崔行云扔掉手铳抽出了腰间的长刀。

    几步外,手持铁鞭的清军被近距离火铳激发产生的冲击力击飞数步后仰面摔倒,手中铁鞭坠落在地。

    他的胸口被炸出了一个大洞,鲜血如泉水般涌出,嘴巴大张着,圆睁的双目之中满是惊恐之色,身子略略扭动几下后便去了另一个世界。

    仅仅十余息之间,崔行云便连杀两名清军健卒。

    而此时后队上来的四名明军,以及被射中护心镜的那名士卒已经与胡舍里等三名清军发生了激烈的打斗。

    胡舍里连枷挥动横扫,身前的一名明军无法躲闪,只能用手中长刀竖起格挡,结果长刀被砸飞后,连枷也砸中他的肋部,一声闷哼过后,这名明军被砸倒在地,张口呕出大块的血肉。

    这一下重击已将他的内脏击碎,眼见得已是不活了。

    数步之外的一名明军对着胡舍里射出了弩箭,因为距离太近的缘故,胡舍里躲避不及,弩箭直接钉在了他的左肩上。

    胡舍里疼痛之下怒吼一声,手中连枷奋力掷出,正中这名明军的头部。

    随着咔嚓一声脆响,那名明军的铁盔被砸的凹陷进去,半边脑袋也被砸的稀烂,身体如同树桩一般直直的倒在地上。

    一名清军手中虎牙枪用力一摆,将对面一名明军的长刀挡开后顺势直刺,正中这名明军的小腹部,锋利的枪头破开棉甲深入腹中。

    这名清军将枪头用力一搅,那名明军口中发出不似人声的惨嚎,花花绿绿的场子顺着棉甲里面流淌出来,对面的清军一脚蹬出,那名明军身子飞出,后被撞在一棵大树上后向前一趴,随即疼的在地上打起滚来。

    “轰”

    “轰”

    两声大响接连响起,剩余的两名明军手中的燧发手铳趁机打响,那名用虎牙枪的清军脑袋被铳子击的稀烂,身体硬硬的砸在地面上,连惨呼声都没来得及发出便已身亡。

    另一名清军也被手铳命中胸腹倒地,但短时间内还未身死,扔掉兵刃的双手捂着伤处一边嚎叫一边打滚。

    打完手铳的两名明军分别将手铳砸向被两名阵亡清军遮挡着的胡舍里,顺势抽出长刀一左一右向胡舍里冲来。

第389章 惨胜() 
眼见两名明军持刀一前一后向自己杀来,赤手空拳的胡舍里却是丝毫不惧,他侧身避过砸来的两把手铳,接着一个虎扑向冲在最前面的明军扑去。

    那名明军揉身举刀直刺,胡舍里身子一侧避开刺过来的长刀,未等对方收回长刀做出下一个动作,胡舍里垫步上前发力一拳捣在他握刀的右臂上端,巨力之下,那名明军的右臂顿时软软垂下,手中长刀掉落地面。

    那名明军左手捂着右臂,脸上冷汗直冒,短时间内已经失去了抵抗力,胡舍里紧接着一脚踹在他的小腹上,那名明军噔噔噔后退数步后委顿在地,殷红的鲜血从嘴角溢了出来。

    另一名明军趁着胡舍里侧身相对的空档,挥刀横砍向他的肋部,胡舍里急切之间错步闪身欲要躲开,但还是被上半段刀身部分将他的棉甲划开,并且肋部也被切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瞬间将他的半边白甲染红。

    剧痛之下的胡舍里口中嘿然出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