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府的后宅是一座后花园,夜晚值更的小厮早就在房门紧闭的值坊内睡的死猪一般。

    三名校尉中的一人摸到值坊门前蹲了下来,另外两人则是按照白天探查好的路线,沿着花园的长廊向内宅行去。

    陈圆圆所住的小院比较偏僻,离邹枢所在的主院尚有一段距离。

    邹枢因为伤势未好的缘故,白日间虽然过来探视过陈圆圆一次,但强忍着没有成其好事,只是吩咐婢女好生伺候,一切月例与大妇相同,这才留恋不舍的离去。

    正在睡梦中的陈圆圆忽觉外间似是有响动传来,她睁开眼睛慌忙拥被坐起,轻声开口发问道:“青鸢姐姐,沅芷妹妹,你二人在否?”

    没等外间的两名婢女有什么回声,避寒挡风的棉帘突然被人掀开,一股冰冷潮湿的寒气迅速充斥了原本温暖的屋内,紧接着,一道黑影闪身进入屋内。

    陈圆圆吃惊之下刚要尖叫出声,那名进屋之人已经抢先轻喝道:“噤声!不然死!”

    随即一点火光让漆黑的屋内瞬间明亮起来,那名校尉手持火折向前几步来至床榻处向里一照,一张清丽绝伦的容颜出现在他眼前。

    “咕咚”一声轻响,这名校尉呆了一呆后咽下一大口口水,定了定心神后轻声开口道:“可是陈姑娘?姑娘莫要害怕,且勿出声!更衣后跟着某走便可!”

    半个时辰过后,停泊在苏州城外运河码头的一艘客船缓缓启动,逆流向北驶去,客舱中的陈圆圆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走向了未知的将来。

第377章() 
十天之后,客船在通州码头靠岸,田畹与一路护送的校尉告别,带着陈圆圆回到了府中。

    在将陈圆圆安置好之后,田畹向田弘遇讲述了江南一行的遭遇。

    田弘遇夸奖一番后也告诫他,以后不要鲁莽行事,此次幸亏他应对得当,知道找亲军求助,要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随后田弘遇抽空去看望了陈圆圆一眼,在那张绝世容颜的面前,老田心里不由得感叹,自家儿子终于办对了一件大事。

    就在他想找个借口进宫将此事告知女儿的时候,皇帝邀约勋戚入宫赴宴的旨意下来了。

    “父亲,女儿岂是那般不明事理之人?皇上贵为大明之主,别说纳这一名妃子,就算十名百名,女儿也绝无争风吃醋之心!皇上在女色方面实是过于自律了,眼下后宫只有寥寥数名嫔妃,还赶不上大户人家的妻妾多,宫外之风评还不知怎样议论我们,保不准都在说是后宫善妒,所以才致使皇上子嗣不旺呢!”

    田妃笑着说完之后,抱着犹自在酣睡之中的儿子,轻俯臻首在那张嫩滑的小脸蛋上啄了一口,脸上和眼中都是掩饰不住地爱意。

    “哈哈!我家女儿果是知书达礼、通晓事理之人,能有此心的话何愁贵妃之位不稳!为父已经想好了,过些时日,待陈姓女子与府中熟稔后,为父便将她认作义女,从此你便是她的家姐了!等在我田府养上几年之后,便将其送入宫中,从此女儿你与宫中亦是多了一份助力,为父在宫外也会省心不少!”

    田弘遇见到女儿并不会因为自家擅作主张而气恼,心里不由得也是松了一口气。

    “父亲,此事稍后最好先告知皇上,因为此次亲军事涉其中,皇上必以知晓,故此还是坦言为好。母亲、兄长与小弟一家不知几时入宫?”

    田妃眼见时辰已至巳时末,而母亲田李氏以及兄长弟弟还未入宫,于是便关切地开口问道。

    “启禀贵妃,皇上来了!”

    还未等田弘遇回答,田妃的贴身女官绿萼由外殿匆匆而入,冲着田妃和田弘遇行礼后禀报道。

    田妃急忙将手中的婴孩交于乳娘手中,整一下衣衫后便欲出迎殿外,田弘遇也是赶紧起身,整理一下衣冠跟在后面。

    二人还未走到寝殿门口,朱由检负手跨入殿内,王承恩双手拢在袖中随在了身后。

    “参见皇上!”

    田妃冲着朱由检行了个蹲礼,田弘遇则是大礼参拜。

    “爱妃免礼,左都督平身吧!”

    朱由检笑着受了二人之礼后,大步行至锦榻前坐了下来。

    “唔,冬日饮一口热茶,身子里之寒气顿觉消解不少。爱妃与左都督且坐,运哥儿尚在睡觉?朕闲来无事,带着坤兴四处走走,那丫头正在池塘边饲喂锦鲤呢,呵呵!左都督家人尚未入宫否?”

    朱由检端起绿萼奉上的热茶品了一口,笑着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微臣家人正在准备给贤哥儿的贺礼,估摸着稍后便能入宫,有劳皇上挂牵了!”

    很少能见到朱由检的田弘遇诚惶诚恐的站起来躬身施礼道。

    “左都督且坐着回话,都是自家人,何必拘礼!朕与左都督虽是甚少谋面,亦知汝虽偶因任侠之气而犯下小错,但于大节上却甚是令人称道,而田家上下亦是甚为自律,所行并无太过出格,此等种种朕自是心中有数!”

    朱由检示意田弘遇坐回原位,之后笑着将其夸奖了几句。

    田妃与田弘遇闻言都是喜从心来。

    能在皇帝心中得个大节无亏的评价,这已经算得上比较荣耀的事了。

    “左都督于西城承建之宅邸进展如何了?自朕下旨裁撤南京留守有司之后,其职权尽皆收归江苏行省以及新设之南京府,预计年后就会有官员陆续抵京,其住所可是要紧之事,须得抓紧修建才好!”

    南京有司规模庞大,所辖事物繁多,而江苏行省加上南京府都为新设,有关官员的赴任、所属部门的人员重组、与原南京有司事物的交接,都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依着大明官员的办事效率,想要完成这件浩大繁巨的工作,至少也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

    朱由检在考虑到这一点之后再次下旨,将本身部务轻省的吏部、刑部、大理寺、太仆寺等有司列为了北迁的第一波,要求他们务必与崇祯十一年三月之前完成交接搬迁之事,否则将以自动放弃官职论处。

    其他诸如户部、工部等相对重要的部司,也要在明年六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北迁一事。

    李若链与李邦华奉旨俱是留在南京督促北迁之事,以防有不谐发生。

    “启奏皇上,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一年有余,西城已修建大小住宅三十余所,按南京各有司主官人数计算,应已差不许多。臣与嘉定伯、袁都督所组之施工队正在加快施工进度,按照目下情形来看营伍问题。臣在此要谢过皇上对我等之关怀,能让我等受益匪浅!说到此处,臣尚有一事想禀告皇上,此事虽乃臣擅自为之,但初心却是为天家着想,还望我皇勿罪!”

    “哦?何事?讲来听听,朕岂是无故罪人之君?”

    朱由检故作不知的笑着开口道。

    陈圆圆在通州下船后还没进入田府,朱由检就已经获悉了此事。

    对于这名后世广为人知的大美女,他还是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的。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句充满了艺术夸张的诗句,说起来也是和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后世的野史上来看,能让手握重兵的大将冲冠一怒的女子,那该是有着何等的绝世之姿?

    但前面那句虽说是在叙述前世思宗驾崩的事件,可是貌似与后一句毫无关联。

    难道是两件事的叠加,才导致了吴三桂的开关降清?

    但从正史以及后世的综合分析来讲,吴梅村的这首诗描述的是大明灭亡后那种悲愤不甘的心情,所谓的冲冠一怒只是一种情景联想而已,属于创作中的惯用的夸张手法。

    不过既然能让很多文人名士所称颂,那看来陈圆圆的确有着足够强大的魅力,虽不致倾国倾城,但倾人无数还是有可能的。

    田弘遇自是明白皇帝早已知晓此事,但还是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但并未直接说这是为了帮田妃固宠。

    “呵呵,左都督有心了,朕于女色上并无过分之思,再加上后宫诸位爱妃也俱是秀色可餐之颜,故此朕并未着重于此。但既是左都督有此心意,那就先于府上将养着看吧!”

    朱由检的表态让原本生怕他不喜的田弘遇彻底放下心来、

    不管这几年间皇上选不选别的嫔妃,等将来陈圆圆进宫之后肯定会艳压群芳、独得恩宠,田家的富贵从此就又多了一层保障。

    三人坐着闲话一会之后,有太监来报,说是阳武侯、新乐侯等人俱已入宫,朱由检遂起身前往了乾清宫,后宫的客人自有周后与太子招待便可。

第378章 新年() 
阳武侯薛濂等人虽然身份尊贵,但因着性别的关系,他们的亲眷可以去后宫,他们本人是没有资格进入乾清宫往后的宫殿的,而周奎等人倒是在得到准许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出入。

    这就是勋贵与勋戚的区别。

    勋贵再怎么着也是外人,而勋戚是亲戚,与宫内的贵人们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讲究亲亲的过去,这就等于是半个天家人了。

    “呵呵呵呵,朕的妹子进来可好?朕那几个外甥你可得找人好生教导着,将来朕会有所安排。还有薛卿你等亦要牢记,于家中子女之管教且不可放松,若有材质可堪造就者,不论文武,说不得会有一番前程!”

    昭仁殿里,君臣见礼分头落座之后,朱由检笑呵呵地开口道。

    大明的勋贵子弟众多,因为条件优渥的缘故,所以长大成人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了废材,浪费了祖上优良的基因。

    可能会有人说,那是因为朝廷对勋贵的限制,不允许他们的子弟出仕为官,这才造成了这个群体醉生梦死的状况。

    其实大明的历代皇帝并未对勋贵子弟出仕有过明确的限制。

    所谓的不准出仕是文官集团出于对勋贵们的忌惮,生怕出现既掌军权又有在朝为官的世家出现,从而形成一种不可控的态势,威胁到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才渐渐有了这种众人皆知但不说破的局面。

    实际上,就算文官们不去想方设法限制勋贵集团,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世祖们也根本没打算去读书做官。

    因为根本没必要。

    依照大明对勋贵们的优待以及自身的特权,哪个勋贵之家不是家资千万,生活豪奢?

    就算你是庶出,或者是婢生,那至少也能衣食无忧的过完一生。

    再说,勋贵之家都是起于行伍之间,对于子女的教育基本都是放养式的,并没有一套很系统的家教方式,这也导致了大明的勋贵集团几乎从未有人才出现过的状况。

    朱由检是想尝试着改变这一状况。

    在他的计划中,只要是人才,无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应该有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广撒网之下,说不定就能网得一条大鱼。

    “回皇兄的话,臣日常之间从未放松对子女之教育,就算他们成不了才,但也绝不至给天家蒙羞!蒙皇兄遣名医相助,乐安的身子依然是大好!前几日乐安有胸闷欲呕之状,经郎中探脉而知,乐安已是有了身孕,来年皇兄说不得又要破财多给一份压岁银了!呵呵呵呵!”

    近几年来,从一个不被重视的小小驸马都尉,一直到现在的宗正府大宗正,门客也成为了皇家商行的总掌柜,皇帝对自己的亲厚也是众人皆知,心情大好之下,向来文雅宽厚的巩永固也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好好好,喜事,喜事!呵呵呵呵!这段时日可谓是数喜临门啊!驸马你今日可要不醉不归才成!乐安那里自有朕去知会一声!到明年的年夜,朕会亲手将压岁银发于几个外甥之手,免得被你短下留作私房钱!哈哈哈哈!”

    本来心情就不错的朱由检,听完巩永固的话之后心里更觉舒畅无比,竟是极为罕见的放声大笑起来。

    “启禀皇上,臣等自是明了我皇之心意,平时对府中子女管教也是甚为严苛,决不允有纨绔出于府上!我皇于臣等之关切,臣等俱是感怀于心,只恨无以报之!”

    待朱由检大笑过后,阳武侯薛濂率先站起身来,冲着朱由检弯腰拱手行礼,新乐侯刘文柄、宣城伯卫时春,还有巩永固也是一同起身行礼。

    “诸卿且坐、且坐,今日乃是过年小聚,亦是家宴,卿等俱非外人,切勿拘礼过甚,现下已是临近年节,左右无事之下,诸卿须放开畅饮才好!”

    崇祯十一年正月二十,长达近一个月的年假终于结束了,京师各衙门纷纷燃放鞭炮以示开衙,所有官吏也开始了正常上值,新的一年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景象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辰时整,紫禁城皇极殿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正在等候参加崇祯十一年第一次大朝会的各级官员云集于此,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处小声谈论着各种话题。

    而内阁诸人以及正三品以上的高官、阳武侯等勋贵们则是文左武右,立于殿门台阶下前排位置,各人都是神情肃穆端庄,并无人交头接耳。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突然响起,一百二十名身高体型相差仿佛、身着鲜亮盔甲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手持各种卤薄仪仗由大殿两侧列队而出,沿着殿前的平台开始,一直向下排到了内阁诸人面前几步的地方,之后个个昂首肃立、双目直视前方。

    紧接着一名御马监的太监登场亮相,挥动长长的静鞭迎空一甩,“啪”的一声炸响过后,广场上的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

    “百官整肃仪容,入朝觐见!”

    一名年轻太监行至台阶处,尖着嗓子对阶下的百官高声唱喝道。

    随着唱喝声落下,广场上的百官稍稍整理一下仪表,在内阁首辅温体仁及阳武侯薛濂的率领下,亦步亦趋的沿着台阶迈步向上。

    而直到四品以上的高官们全部进入宽敞明亮的皇极殿后,广场上的中低级官员尚在排队等候攀登台阶。

    “皇上驾到!”

    等殿内的高官们站稳身形之后,随着王承恩的高声唱喏,一身衮冕的朱由检自殿后转出,大步登上御阶,转身坐在了龙床上。

    随着教坊司的鼓乐齐鸣,殿内殿外百官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诸臣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承恩的呼喝声,殿内却是鸦雀无声,并无人出列奏事。

    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一条规矩,大朝会只是一种庄重肃穆的礼仪,用以彰显皇帝的威严以及朝廷的气度,并不是用来商议国事的地方。

    大明的大朝会制度都是依着皇帝的性情而再三修改的,朱由检穿越过来时正值内外交困之际,所以从未举行过这种大场合的见面会、

    直到今日时局彻底稳定住之后,朱由检才在温体仁等人的劝谏下举行了这场大朝参。

    “退朝!”

    “恭送我皇!”

    随着王承恩的喊声以及百官们的称颂声,朱由检起身下了御阶回到了后殿。

    文武官员躬身目送皇帝走后,这才相继转身退出了皇极殿。

    一场规模盛大的朝会就这样结束了,没有资格进殿的中下级官员们,甚至连皇帝什么模样都没看见,但也只能随着人群出宫而去。

    而内阁首辅温体仁以、孙传庭、陈奇瑜、侯恂、范景文等四位新晋大学士,都察院临时主持院务的右都御使施邦曜、兵部尚书杨嗣昌及两位侍郎、司农寺左右少卿等重要部司主官则是奉命留了下来。

    皇帝有旨,留下的众臣齐聚乾清宫昭仁殿,开始新一年第一次国事会商。

    “启奏圣上,崇祯十年一整年,我大明各方面之状况比之从前都有了较大变化,无论是北地各省灾民安置还是江南税赋上缴,均有较好之改观。太仓去岁入库银钱物资总计约值四百万两,而因流民拓田开荒已是初见成效,受灾各省府州县下拨赈灾钱粮物资数量也是大大减少。现在北地各地方官府正全面展开打井筑渠、兴修水利之工程,以使朝廷之施政能惠及更多百姓,督察院以及亲军亦是大量进驻各地方,对其间是否有贪贿怠政之举进行严格查访。如此多策并举之下,若无大规模天灾生发,预计今年各方面应能比去岁更佳!臣以为,此全赖我皇英明神武、睿智果决之下方能有此建树,长此以往,盛世大明将在不远之时日重现!臣为我皇贺!为大明贺!”

    随着重臣们相继起身高声颂贺施礼,首辅温体仁结束了对去年的简单总结,以及对新一年的展望,昭仁殿中的气氛变得庄重起来。

第379章 修改() 
“诸位爱卿平身!适才温卿所言之状况确实令朕欣慰不已。现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大明正在朝着一个更好之方向大步前进!而今日之所以能有此成就,皆赖诸卿以及全体官吏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之结果!新的一年还望诸卿戒骄戒躁,以更强之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动力,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目标,勤勉职事,勇于担当,早日将我大明建成民富国强之国度,使我汉家文明之光照亮此世界之每一处角落!诸卿,努力吧!”

    朱由检本想做一番让人血脉偾张的慷慨陈词,但毕竟前世身份的局限性摆在那里,脑子里缺乏相应的词汇,情感表达上也是乏善可陈,所以只能勉勉强强的发表了一通感言,心下却是尴尬不已。

    “臣等谨遵圣喻!”

    站立着的群臣却是个个表情沉肃,之后异常郑重地齐声应诺施礼,以示将皇帝的嘱托记在了心中。

    虽然朱由检觉得自己讲的不好,但在群臣的感知中,这番话已经是很能鼓舞人心了。

    大明历代皇帝从未有人用如此方式对群臣发表过这样的演讲,也从未有人说出过群臣们应该具有的使命和担当,更无人提及过要将汉家的文明照亮世界。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能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这句话听上去让人振奋不已。

    “崇祯十年已成过去,而新的一年最为重要之事当属两件:一为关外与建虏之会战,二仍为屯田安民之事;此两项一内一外,事关社稷江山之安危,故此须置于首要位置,诸卿可围绕此两件大事建言献策,统筹布局、全盘谋划,以使其早日功成!下面先由杨卿开始吧!”

    待群臣纷纷坐定,朱由检为今天的会商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