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的幸福传说-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成了,真的成了!”圈子的旋转,让小胖妹感到十分开心,而当看着周围的人都有些吃惊的看着自己腰部飞转的呼啦圈的时候,她忽然又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似乎很享受别人的这种注视。

“都在这里干什么!”就在这时,人群突然分开,走进来一个戴眼镜的男老师,他看到那个小胖妹正在玩呼啦圈之后,立刻沉下脸,“李娟,你在干嘛?”

“我,我……”那个小胖妹立刻停下了呼啦圈,诺诺的不知道回答。

“胡老师对吧。”王乐认出来了,这是隔壁三班的班主任胡老师,“这是我下舅舅带来的体育健身器械,恩,准确的说是一种试验品,叫呼啦圈。”

“我管他什么圈。”那胡老师皱皱眉,“你们这么多人围着这里干什么?表演耍猴么?”

“胡老师,你这就不对了!”王乐突然沉下脸,“现在是下课时间,学生怎么玩,是他们的自由。再者说,你这么随随便便的侮辱人,你觉得你配当老师么?”

“你!”听到王乐这么说,那胡老师大怒,不过看到许多同学都在看自己,加上对方又不是自己的学生,于是只好压下火,“总之不需拦在这里,下课了,该干嘛干嘛去,哼。”

说完,胡老师分开人群,自顾自去了。

而看着他走开,小胖妹连忙把圈子还给沈明诚,同时,她还小声的问:“你说,这是试验品,什么时候能有正品卖?”

“很快,很快。”沈明诚笑眯眯的接过呼啦圈,“也就两三……不,明天下午吧,明天下午我就拿这个东西来学校门口卖,好么?”

“啊,那可太好了。”小胖妹一听,立刻高兴起来,“后天就放假了,明天正好,呵呵,太好了。”

说完,名叫李娟的小胖妹再次为难:“那个,这东西很贵么?”

“不贵不贵。”看见沈明诚有些为难,王乐连忙在旁边道,“这东西能贵哪儿去,说白了也就几根冰棍的钱,我估计顶多三四块,放心好了。”

“那,那就好。”那李娟听到这里开心的笑了,“那明天放学后,我一定准时去买。”

等小胖妹李娟跑出去之后,王乐跟沈明诚两人互相一笑,眼中的意味不言而明。

第【54】章 呼啦圈大作战(1)

 沈明诚果然没有食言,第二天下午就跟一个跟他年龄差不多大的男青年带着一百个呼啦圈来到了一中门口,正式开始了摆摊叫卖。当然了,这次带来的呼啦圈,已经不是昨天晚上那种“试验品”了,而是外表花花绿绿,接口衔接也很不错的“正规品”。

结果出乎沈明诚的意料,不到半个小时,他的这一百个圈子就全部卖光,并且很多没买到的同学还一直追着问有没有新货云云。

这种意外的迅速成功,无疑振奋了沈明诚,也振奋了跟他一起来的那个小伙子,他们都从这个小小的呼啦圈中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果不其然,当他们回到那面临破产改造的PVC厂,把这事儿跟厂长赵全海一说,那厂长也是精神一振,在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立刻拍板,决定以后全力生产呼啦圈。

趁着这个机会,沈明诚立刻开始跟赵厂长讨价还价,最后的结果就是,沈明诚被聘为厂里的市场部经理,专门负责呼啦圈的销售。至于销售价格么,他们的协议是,出厂价一律都是一块五一个,至于外面沈明诚能卖什么价格,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沈明诚虽然成了厂里的市场部经理,但他没有工资可拿,他唯一的收入,就是赚取出厂价跟销售价的差额。他要想赚钱,就必须把呼啦圈的价格卖到一块五以上才行。

这个协议,其实在这时候来说,厂里是有些过分了,毕竟实际上这个呼啦圈的之作成本连一块钱都不到,甚至大规模生产的话,只有五六毛钱,就算加上各种费用,出厂价定为一块五,显然利润也是过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呼啦圈这东西毕竟是新生事物,赵厂长摸不准行情,所以才打算赚个一锤子买卖,毕竟短时间卖掉一百个圈子,不等于真的能够大规模流行,他其实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毕竟此时厂里积压了太多PVC都卖不出去,现在废物利用做成呼啦圈,也不会费多少事儿。

不管赵厂长是怎么想的,沈明诚这次可是兴奋的不得了,雄心勃勃的准备大干一场。

一开始,所谓的市场部,就只有俩人,一个就是市场部经理沈明诚,另外一个则是副经理放进。

放进今年才二十五岁,是PVC厂的本厂职工,也是最早帮着沈明诚生产出呼啦圈的人。他一米七出头,身材有些小胖,就因为身材的缘故,到现在都没有处过对象,这也是他当初听到沈明诚说这圈子能减肥之后那么热心制作出来的原因之一。

放进跟沈明诚的相识,说来简单,就是两人都喜欢打台球,因为性子相近,年龄也差不多,一来二去就熟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不管怎么说吧,放进也是一个头脑很灵活的人,而且也因为年轻,十分有闯劲儿,也渴望干出一番事业,而随着那一百个呼啦圈的迅速卖光,他跟沈明诚一样,都是对这个事业充满了信心。

当然了,俩人虽然都很有信心,但毕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对于今后怎么卖,出的主意虽然多,但还是都不确定。最后,沈明诚一拍脑袋,再次拉着放进找到了王乐,要他这个呼啦圈的最早引进人给他们出个主意。

其实对于呼啦圈怎么卖的好,王乐一开始还真没多少想法,他只是知道这呼啦圈当年曾经火热过一阵,不过那是在1991年,先从南方传过来的。至于怎么卖,他就知道许多小卖部都有卖就是……对了,小卖部!

想到这里,王乐连忙跟他们说,呼啦圈这东西,先期最重要的是让这圈子流行起来,因此他们可以拿着货去文化宫这些青少年聚集的地方,现场解说现场表演顺便现场卖货,就跟街头卖大力丸那种情况差不多。这样搞个一两天,等流行趋势起来了,再去跟文化宫附近的小贩商量铺货问题。

紧接着,王乐还说,这东西很容易仿造,因此要赚钱,就要一个快字,所以在这东西开始流行的时候,要在最快时间占领本地市场。也就是说,要在最快时间去那些文化宫啊、电影院啊、还有公园之类人多的地方,先联系好附近的小贩,要他们卖这个呼啦圈。而在铺货方式上,也要改变过去的先付款后铺货的模式,改为先铺货,卖掉之后再付款,用这样的方式来让产品最快的面向市场。

再之后,等这呼啦圈开始街知巷闻,开始出现仿冒品的时候,一定加快速度跟百货商场谈好,争取尽早把这呼啦圈打进百货商场,让百货商场也卖自己的呼啦圈。

自然了,尽管呼啦圈是个便宜货,但也最好想一个品牌名,搞一个商标,以后呼啦圈上都印上这个商标,也算搞一个品牌,起码在先期争夺市场的时候,能争多少是多少。

“最后。”说到这里,王乐继续郑重的道,“当仿冒品接连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放弃本地市场转移阵地的时候。也就是说,这呼啦圈应该是蝗虫,走一片吃一片,这边吃光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吃,至于去外地卖的模式么,就跟我先前说的那样,复制就好了。总而言之,对于呼啦圈这种容易仿冒的东西,讲的一个快字,只有永远走到别人的前面,你才能赚取最大的利润。”

对于王乐的这番话,沈明诚跟放进都深以为然,并且放进还拿着小本本详细的把这些内容记录了下来,说以后就照着这个方案执行。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沈明诚跟放进果然根据王乐说的那样,在国庆节第一天,就用一个三轮车,拉着一堆五颜六色的呼啦圈来到了文化宫门前,然后两个人配合,一个表演一个解说,打着新产品试销的旗号,就在门口卖起了呼啦圈,甚至都承诺了所谓的三包服务!

那么这个好玩又健身的呼啦圈价格多少?您听好了,是两块五一个,想要就买,绝不讲价。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矜持,可等一个人买了,就有了第二个,有了第二个,就有了第三个第四个……结果,不到一上午,一车二百多个呼啦圈就销售一空,销售额达到惊人的500元!

看着那在三轮车边乐呵呵点钞票的沈明诚跟放进,旁边卖文具小吃之类的小卖部老板那个眼红啊,都打算回头就叫在公安局当联防队员的表哥去捣乱了。幸好这时候还没手机,他不可能马上就打电话过去,而就在他准备这就去找他那表哥的时候,沈明诚乐呵呵的走到了他面前:“老板,跟你商量个事儿……”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电子书,请登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