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马踏天下-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有令,迁国尉颜聚为雁门郡郡守,统管雁门郡一应大小民政军事事务,三日后离国北上,不得滞留。”宣旨官向为首的男子转达旨意道。

    “臣领命!”颜聚从宣旨官手中接过写有王令的圣旨,恭谨的稽首而拜道。

    “颜大人不必如此多礼,平身吧!宣旨官扶起颜聚,出言约定道:“既然颜大人接到了旨意,那就赶快收拾东西吧!记得三日后,邯郸北门汇合,一起前往雁门郡。”

    ”一定!一定!“颜聚满面微笑着说道:“还请兄弟路上照应照应。”

    “好说!好说!”宣旨官闻言亦谦虚的说道:“既如此,三日后再见,兄弟我现在走了。”

    刚送走了宣旨官,颜府随即便来了个到访者。“郭兄,什么风把你给吹来啦!”颜聚热情的欢迎来人道。

    “还能有什么风啊!天下间能将我郭纵吹起来的风除了钱风,还会是什么?来访者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也对!说吧,想要我帮忙干什么?”颜聚暗自揣度了一番后不确定的问道:”你不会是也想在榷场的盈利上分一杯羹吧!”

    郭纵摇了摇头道:“我确是想涉及一下在北地平城县开办的榷场,不过我不会插手最后的盈利分配,我想控制的是榷场贸易的源头,即阻断商人前往榷场的道路,垄断榷场的货物来源,而要想做到这些就必然需要您这位未来的雁门郡郡守的帮助。”

    “那我能得到什么,我们派系能得到什么。”颜聚奸诈狡猾的笑着说道:“你要知道,如今的榷场总管是平原君赵胜的儿子,而平原君在宗族派中根基深厚,这一次我们冒着与宗族派关系断裂的危险拿到了雁门郡郡守的位置,我们不能不要一大笔的补偿。

    ;

第65章 李牧的反应() 
“只要你帮我垄断了货物来源,贸易所的、得利润我分你三成,另外我将由支持宗族派转为暗中全力支持你们后派。”

    “那感情好,颜某在此多谢郭兄青眼相看了”颜聚得逞的笑着继续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郭兄的事包在我身上了。”

    交易达成,双方俱是满意无比,高兴的颜聚强留郭纵于府上用饭,郭纵推辞不过便不得不答应了。

    饭桌上,颜聚与郭纵饮着小酒,在酒精的作用下畅快的相互寒暄着。

    ”郭兄此去雁门苦寒之地任职雁门郡守,可算称的上是大大的屈才了。”郭纵爽朗的声音传入了颜聚的耳中。

    “哪里!哪里!”颜聚摆摆手,欣然的说道:“如今我已为国尉,想要在上一步,按例必须要出国任职地方,此次任职雁门,就当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吧!”

    “你到是很开朗吗!”郭纵继续关切的说道:“听说每年秋天,匈奴都会入雁门劫掠,而起雁门郡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颜兄还是要多多注意一点。”

    “郭兄多虑了,匈奴入境那是因为无过冬之物,只要我们以榷场为节点,以财物利诱那些草原上的贵族头领们,他们就一定会保持克制而收拢臣民的。”颜聚信心满满的回答道:“君不见,去年由于榷场的开办而使得匈奴未攻入赵境吗?”

    郭纵闻言依旧感觉有某些地方不对劲,但也说不出了,于是他依旧耐心的提醒道:“还是小心点为好!”

    “我明白!放心吧,我会注意的!”颜聚口中应声信誓旦旦承诺道,但心中却暗自嘀咕:别装了,我知道你一定都羡慕抱住一棵摇钱树。”

    与此同时,在距离颜府不远处的王宫中,赵丹也正在饭桌上与赵胜亲切的交谈着。

    “叔叔,今日颜聚在朝堂上出言诬陷李牧,你为何不加以阻拦呢?”赵丹疑惑的询问道。

    赵胜笑了笑,然后顾左右而言他道:“君上听说过最近邯郸上层社圈中的流传的一首歌谣吗?”

    “没听过,不清楚!”赵丹摇了摇头,然后继续说道:“什么歌谣竟如此神秘?叔叔快快与我说来听听。”

    赵胜闻言于是摇头晃脑的吟诵道:“邯郸城,二朝廷,颜聚府,邯郸宫,前者令,后者行,君不见,平原君,务谨记,慎勿言。”

    赵丹闻言拍案而起,怒气冲冲的说道:“太不把孤放在眼里了,我早晚要跟这个颜聚算算账。”

    赵胜闻言劝慰道:“大王莫要生气,颜聚只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如今横亘在大王面前的山不是颜聚,而是太后!”

    “这点我明白,可母后秉承先王遗命,以我年少为由执掌朝政,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赵丹垂头丧气的说道:“母后不还政,我也不能去抢啊!毕竟国家以忠孝治民嘛!”

    “大王你过虑了,其实你不必去抢,只需再忍耐个一段时间就行了!”赵胜神秘的压低声音说道:“据我所知,太后得了不治之症,近来身体已经越来越不行了。”

    “哦,你哪来的消息?”赵丹神色暧昧的低声问道:“还有什么人知道这件事?”

    “太后几乎瞒住了所有人,我也是通过为太后诊病的医者之口才知晓这件事的。”赵胜顿了顿,然后继续回答道:“他告诉我太后的病是老病根了,一旦发作起来就断无生还之理,如果不是这些年学会了太子殿下告诉先王的养生之法,估计早就去天界见先王了。”

    “如果你的消息属实的话,我等确实应当暂时蛰伏,积蓄力量以待来日。”赵丹思考了一番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

    “殿下,不好了。”赵殷慌慌张张的将赵捷从睡梦中吵醒。

    “一大早嚷嚷什么呀!”赵捷揉了揉眼睛,睁眼看了看赵殷,然后慵懒的说道:”发生什么大事了呀!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赵殷面色焦急,毫不犹豫的说道:“天大的事情!李牧将军被邯郸朝廷调任了。”

    “什么?”赵捷闻言惊的睡意全无,不敢置信的大叫了一声:“你再说一遍!”

    “赵盈赵公子传信:李牧大人被朝廷免官了。”赵殷将情报重新说了一遍。

    “赵殷,你快去备马,我要去善无城一趟。”赵捷一边穿衣,一边吩咐道。

    “卑职这就去办!”赵殷回应了一声,随即离开了赵捷的卧室。

    一天后,赵捷赶到了李牧的郡守府。“赵大人,我们大人在书房等你,你快去吧!”府门前的护卫一见到赵捷便说道。于是赵捷便急匆匆的往李牧的书房赶去。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赵捷冲进书房不由分说的问道:“为什么朝廷要调你离任。”

    李牧苦笑了一声,然后说道:“如果我所虑不差的话,此次招来祸患的乃是榷场的巨大盈利,邯郸的那些肉食者是不会让必然是看上了榷场产生的好处了。”

    “你不是我父王的心腹吗?平原君不是很器重你吗?他们为什么不阻止?”赵捷怒气冲冲的质问道。

    “据我所知,大王在朝会上为我据理力争,方才保住了我的性命。”李牧不温不火的回答道:“至于平原君,据说他在朝堂上未发一言,但我想他应该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谋划。”

    “深层次的谋划?”赵捷怀疑的说道:“我看他是害怕自己的官位不保吧!”

    “不要这样说平原君,他是一个君子,断然不会为这种小人行径。“李牧反驳赵捷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就知道平原君不会因为阅历的变化而变化!”赵捷侃侃而谈的解释道:“为了国家而前往秦国,被扣咸阳一年有余,回国后为昔日同僚所排挤,只得了一个‘太宰’的虚职,而且还处处受人打压,经历了这些人情冷暖之后,你确定一个人不会有所改变吗?”

    见赵捷越说越离谱,联想起自己不公的遭遇,李牧不由的也发怒了。他怒斥赵捷道:“别忘了,你能在雁门郡安定下来是受了平原君的恩惠的。”

    ;

第66章 父母官() 
一声怒吼,将赵捷拉回现实,赵捷想要说些什么,却突然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李牧拍了拍赵捷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解释说:“来接任我的是国尉颜聚,他是后派与宗族派的纽带,同时也是平原君重新掌握宗族派的障碍。一旦他离开邯郸,宗族派与后派就即将面临分裂的局面,这将大大改善朝中任人唯亲,排挤贤才的局面,对我赵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猜测,具体的谋划只有平原君自己知道。”

    “以一地之牺牲而成全大局,这道理我明白也能理解,但我心中就是太舒服。”赵捷垂头丧气的说道。

    “也不能说是牺牲,我听说颜聚还是有些本事的,也是个知晓兵事的将领,你不必太过担忧了。”李牧劝慰赵捷道:“也许今年也会如去年一样没有战事,一切平安呢!”

    “匈奴不入侵就必须让榷场贸易保持稳定,可我看不到稳定的希望。”赵捷悲观的解释道:“那颜聚本就是为了榷场的巨额利润而来,如此贪得无厌之人又怎么会甘心只拿雁门郡的分红呢?”

    “如果匈奴入侵了,那你就尽量减少损失吧!不必顾忌什么手段,哪怕是在战事前或战事中贿赂匈奴将领也在所不惜,总之一个词——不计代价。”李牧压低声音,神色冷漠的继续说道:“倘若善无城有朝一日不保,汝就不必听令去救了,能保住新建的平城就保住平城吧!。”一句话,展现出了李牧罕见的一面。

    “明白了!我尽力而为!”赵捷回应道。随后赵捷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继续问道:“那颜聚在邯郸的时候见过我几面,如果我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应该就能认识我,我要怎么避开他了?”

    “我看你从今天开始就隐身幕后吧,让你的那个名叫赵殷的贴声护卫在前台见人吧。”李牧想了想,然后提议道。

    “不错的办法,就这么办了。”赵捷淡淡的说道:“如此便不用担心身份泄密了。”

    —————————————————————————————————————

    两日后,邯郸的宣旨官抵达善无城,同行的还有郡守的继任者颜聚。

    “雁门郡郡守李牧镇守雁门郡多年,忠心为国,仁爱百信,使我赵国不必北顾而戮力向南,其功甚大,今降旨调任邯郸,听候任免,以酬其功!”宣旨官当着李牧的面宣布王令道。

    “谢大王恩典!”李牧接过圣旨,恭谨的继续说道:“在下这就与颜大人交接郡中事务。”

    “那我就再等李将军一日,明日在一起回京。”宣旨官微笑着回答到。

    隔日,整个善无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聚集在道路两边,一起为李牧送行。

    “百姓皆来为您送行,李将军看来很得民心吗?”宣旨官保持着永远不变的笑容说道。

    “忝为雁门郡郡守多年,不敢不尽心尽力,得一众百姓爱戴,也算无悔了。”李牧环顾四周,语重心长的感叹道。

    “李将军为官多年,爱民如子,当是我辈楷模。”颜聚面带谦恭之色的求教道:“将军去职,在下继之,何以教我?”

    李牧闻言仔细的思考了一番,然后回答道“在下在这雁门郡为官多年,查雁门郡有二弊,一为民少而地广,二为匈奴之入侵,此二弊非一朝一夕可改之。将军要想做好雁门郡郡守的位置,我送将军16个字:‘勤休战备,与民休息,不争寸土,不让尺疆’。”

    “多谢李兄赠言!”颜聚拱手谢道:“在下一定李规颜随,不易将军治理之道,将雁门郡治理的更好。”

    说着说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李牧一行人便抵达了善无城南门。门口,善无城的三老捧着送别的酒水等待着他们敬爱的郡守大人。

    “大人为官雁门,如百姓之父母,护一方平安,这碗酒是我们雁门郡百姓的心意,望大人满饮此碗。”三人为倒满了一碗酒水,然后递给李牧道。

    “多谢诸位的抬爱,李某恭敬不如从命。”李牧一边拱手向所有人行了一礼,一边大声的喊道,礼毕后爽快的接过三老递来的酒水,呼呼的一口饮尽。

    饮完满满一碗酒后,三老又递给赵捷一个罐子道:“此罐中所存乃我雁门郡之土,望郡守大人能够不吝收下,盼您勿忘雁门百姓,愿您永远福泽相伴。”

    “谢诸位赠土,我一定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李牧稽首而拜,激动的热泪盈眶道。

    说完,李牧转过身走出了城门,身后传来了百姓们的齐呼声:“一路顺风!”

    —————————————————————————————————————

    李牧走后,颜聚继任,为防身份泄露,赵捷独自一人连夜赶回了平城。而赵殷则在李牧和赵捷的诸多同僚的帮助下代替了赵捷,成为了新的平城县县令,被赵捷勒令留在善无城听候颜聚的召见与安排。

    “殿下,您吩咐制作的斩马巨剑和马槊已成,请移步至兵器所一观。”兵器作坊的负责人赵启斗至县令府邸拜见赵捷道。

    “哦!带我去看看。”赵捷来了兴致道:“如果真的成功了,我重重有赏。”

    兵器制造所因为保密的需要就建立在了内城当中,不一会赵捷便被赵启斗带到了兵器制造所的储存兵器的仓库之中。

    “殿下,这是按照殿下所言制成了第一批马槊,现如今可用的共有100根,虽然不是很多,但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制作的技艺,运用殿下教授的生产方式,成品制作的进度很快。”赵启斗取过一根马槊递给赵捷道。

    赵捷接过马槊原地试着挥舞了一番,轻盈灵巧,虎虎生威,不禁赞叹道:“不错,不错!”

    赵启斗闻言道了声谢,继续解释道:“殿下手中所拿乃是第一根成品的马槊,其槊尖所用乃是卓氏所提供的天降玄铁,正配殿下的身份。”

    “好!好!好!”赵捷连声赞道:“本殿下有功必赏,你此行过后就去县令府账房领赏银百两。”

    ;

第67章 兵器() 
“好了!好了!快起身吧!这是你应得的,不必谢我!”赵捷微笑着继续说道:“带我去看看斩马巨剑吧!”

    赵启斗站起身来又带着赵捷去了仓库的另一间房间中,与前一间房间差不多,屋中的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氛。

    “殿下,这斩马巨剑的制作相比马槊来说难度更高,如今成品的数量并不多,耗时多年也不过制成30柄合格品。”赵启斗取过一柄寒光闪闪的斩马巨剑递给赵捷道。

    赵捷接过长达两米多的武器,略微的端详了一番,然后疑惑的说道:“剑为两刃,而这武器只有一刃,而其其形似刀,似乎这不是剑。”

    赵启斗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殿下的吩咐我等自然应当遵循,可工匠们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总是不能制成达到要求的斩马巨剑,其中最大的问题都指向剑刃的硬度,工匠制成的剑实际测试时轻则产生巨大的豁口,重则发生断裂。”

    赵启斗指了指屋子角落的断刀,神色有些黯然的继续说道:“那些是还没有及时处理的部分废品。后来卓氏的工匠加入到了作坊当中,他们提出采用制作骑兵所用的骑刀的工艺来研制满足殿下要求的兵器,无路可走的我们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卓氏是负责了部分我赵国骑兵部队兵器的制作,他们能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奇怪!”赵捷仔细的扫视了一番,然后劝慰道:“汝等不必妄自菲薄。”

    赵启斗闻言精神一怔,随即指着最高处的斩马巨剑继续说道:“在卓氏的帮助下,工匠们仿照骑刀造出了一柄巨刀,实际测试过后效果显著,只是接触马骨的刃部因为剧烈的撞击而直接出现了一小块并不影响兵器再次使用的豁口。成功在望的工匠们继续改进了这把巨刀,经过无数次的加热、燃烧、锻击,巨刀的利刃越来越锋利,刀身越来越坚固,劈砍效果也越来越好,最终定型品就是殿下手中的这把战马巨剑。虽然他实际上是一把刀,但工匠们依旧把私下里将它称作是斩马巨剑,以纪念它的最初设想。”

    “多长时间可以制成一把,成品率多少?”赵捷关切的询问道。

    赵启斗面露纠结之色,然后吞吞吐吐的回道:“制成一把合格的斩马巨剑至少需要上百次加热,上千次锻击,五六名工匠整日整夜的轮班打造四五日方能制成一把,每三把制成品中至少有一把不合格,需要回炉重炼。现如今每旬大约可以有五到十把成品入库”

    “这效率太低了,你多多召集工匠们仔细研究研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废品量。”赵捷思考了半刻,然后说道:“另外再将现有作坊扩建一倍到两倍,找个时间去我府上领取资金。”

    “诺!”赵启斗应了一声,随后便皱着眉头说道:“资财之事倒是好办,只是这平城位居北地,人口匮乏,吾恐熟练之锻铁工匠不足也。”

    “此事艰难,孤亦无可奈何,汝且招揽百姓,以旧带新,勉励而为吧!”赵捷思考了一番后无奈的回答道。

    “卑职尽力而为。”赵启斗神色有些哀怨,但仍爽快的继续说道:“卑职还有一事需禀报殿下:如今铁器作坊之原料皆来源与数百里之外的邯郸,路途遥远且沿路盗匪拦路,损耗颇多,望殿下派出人马沿途保护,不知可否?”

    赵捷淡淡的回答道:“在坚持一段时间吧!孤已派人入匈奴之地寻找铁矿,也许不日便有消息传来吧!”

    赵捷怎么也没想到,他口中的“不日”最终足足增加到了两年的时间。直到两年之后,派去河套之地的人才在后世包头所在地找到了铁矿石。

    参观慰问了一番作坊中的工匠后,便到了离开的时间了。临走前,赵捷吩咐赵启斗道:

    “记得这几日将合格的马槊和斩马巨剑送到我府上。”

    “谨遵殿下之命!”赵启斗拱手领命,神态谦卑。

    —————————————————————————————————————

    春日,阳光明媚,温暖的光线洒落在道路两边的店铺里,四五十岁左右的掌柜神色疲倦的坐在门边的柜台上,眯着眼睛向道路上张望。

    “许大郎,你店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