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听见了赵捷那熟悉的声音,李牧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口中也不再发出声音,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不到一秒钟,愣神的李牧迅速的恢复了过来,他走上前打量了一番赵捷,然后拱手道:“拜见——”
此情此景,赵捷迅速⊕⊕⊕⊕,m☆开口,毫不犹豫的打断了李牧的话:“在下赵默!”
李牧闻言顿时明白了过来,他挺直胸膛,一把抱住赵捷道,口中呵呵的直笑道:“默兄,好久不见啊!”
赵捷趁机在李牧耳边低语道:“此次我的身份不宜让太多人知晓,还请李将军代为隐瞒!”李牧闻言微不可查的了头,然后面带欣喜的松开了赵捷。
就在这时,那个拿着信进府禀报的护卫也跑了出来。“卑职拜见大人!”兵士目不斜视的单膝跪地的禀报道:“这是门口处的一位少年公子给您的信,他他是您的老朋友赵默!”
李牧接过信件,一边揭开了火漆,一边道:“我已经知道了,你退下吧!”兵士闻言随即起身,眼睛恰巧瞥见赵捷。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赵捷,眼神中不在有轻视的意思,而是充满了郑重的意味。
迅速的看完了平原君赵胜所写的信,李牧的声音再次打破了沉默:“从今天开始,你就先在我身边做我的参谋吧!”
“固所愿而不敢请尔!”赵捷闻言面露欣喜之色的回答道。就这样,赵捷开始了他的北地生涯。
—————————————————————————————————————
时光飞逝,月亮不知不觉又圆了三次,暑气渐退而凉意走进雁门郡。经过了这段并不算长的时间的适应,赵捷一行人彻底的融入了雁门郡高速运行的行政系统中。秋风送爽,但赵捷却没有机会享受,他陪伴着李牧再一次将雁门军中的大城池巡视了一遍。
“秋天到了,按照往年的规律,匈奴人必然寇边,守备不足必然会导致城池陷落,所以我们此行要重关注各城的武器装备情况。”雁门郡的官道上,李牧激励众人道:“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但还请忍耐一番,我们今天的一分苦是为了让百信少受十分难,他日百姓必定会以百分的忠心与支持回报我等!”
“郡守大人,你就莫要拿这些大道理教育我等了。我们的妻儿在这里,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这里。不为国家,不为百信,就算为了他们,我们也一定会撑下去的。”赵捷放荡的笑着道:“否则我们还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与他们再见,大家对不对。”
“对!”、“道好!”……各式各样的应和声此起彼伏,百十来人发出的声音响彻整个原野。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赵捷用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敏捷锐利的才思征服了几乎所有人。提起赵捷,整个雁门郡的上层人物无不是是竖起大拇指称赞。
“烽火!”不知是谁突然大喊了一声,随后所与人闻言不约而同的向四周张望起来。
“匈奴寇边了。”李牧大声的叫喊道:“大家莫慌,一切按照旧例行事!”
“谨受命!”众人纷纷回应道。话音刚落,大约一半的人迅速脱离了队伍有秩序的四散而去,队伍中顿时只剩下了赵捷和李牧的贴身侍卫和一群掌管文书的属吏。
“郡守大人,我等现在该去哪里?回善无城吗?”一个管理粮草的属吏问道。
李牧摇了摇头,然后道:“不必时间来不及了,我们现今只能到最近的城池里躲一躲了。”
“郡守大人不回治所,善无城能守住吗?”又一个主掌财务的属吏不无担忧的问道。
“此行我并未带司马尚将军出来,有他坐镇治所,必定可保善无无忧。”李牧耐心的解释道。众人闻言于是纷纷安下心来
“我们现如今离哪座城池最近?”李牧问道。
“平城!”赵捷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好,那我们就去平城!”李牧宣布决定道。
五十余骑向着平城飞奔而去,扬起一阵阵尘土。
第53章 民心可守城()
当李牧与赵捷一行人抵达平城附近时,平城四野的良田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整个原野上一个农夫的身影也没有。
“看来此地的老百姓已经将粮食抢收回城了。”李牧情不自禁的头夸赞道:“看来平城的城守做的很不错嘛!”
众人闻言也是随声附和,心中不住的羡慕着那个还未见面,更不知名的平城城守。在雁门郡,赵王给了李牧很大的自主权,所有官员的升迁调职完全由他一言而决,只需事后上表禀奏即可,因此只要能得李牧的赏识,那么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五十余人沿着官道一直向着平城飞奔而去,马匹践踏着土地掀起一大片的尘土,城上的守军望见而直以为是匈奴军队快来了,于是便敲响了警示敌军来临的钟声。城下的士兵闻声丢弃了一些还来不及运进城中的粮草,护着滞留在城外的百姓进入了城中,然后关上了坚固的城门。
“平城城守何在?”来到城下的李牧驻马于万箭之的,指着城上的守军大声的呼喊问道:“我是雁门郡郡守李牧,快开城门让我等入城。”
“对不起,这位将军,一旦警钟鸣响,没有城守大人的命令,我等不能开门!”城上的传来了不卑不亢的回答声:“所以请李将军于城下暂待,我已派人去寻城守大人了,只有等他确定了您的身份,我们方才会放您近来!”
不知过了多久,城上再次探出了一个脑袋,一个声音传到了赵捷等人的耳中:“请问城下的哪位是李牧将军,请现身一见。”
显然,那探出脑袋的人正是平城城守,于是李牧骑在马上,仰起头,看着那人的面庞道:“我就是李牧!”
不一会儿,城门开了一个口子,一行人陆陆续续的进入了城池之中。李牧最后一个进城,看着神色尴尬,口中告罪的城守道:“你做的很好!”
李牧进城后不久,远处的烟尘再一次被卷起。“匈奴人的前哨来了!”李牧凭着直觉断定道。
正如李牧所预测,为了后路的安全,匈奴£↖£↖£↖£↖,m↖的大部队不得不在长城脚下与赵军的长城守军纠缠,此次入境的乃是匈奴的前哨部队,大约两三万人。平城地处雁门郡东北部,因此共有大约两三千的匈奴勇士骑着马匹袭来。
“射!”当匈奴的入侵者进入守军弓箭射程之时,平城城守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发,一阵并不猛烈的箭雨向着匈奴军袭去。刹那间,马匹中箭的嘶鸣声与人中箭的惊呼声的在城下响起。
面对城上飞来的箭矢,城下的匈奴士兵也本能的做出了反应,密集的队伍开始向城池的四周四散,高速奔跑的马匹迅速的将其背上的勇士带到了反击的阵线。城上的弓箭手们仅仅射出了三轮箭矢后,城下的骑兵们便借助着马匹的速度,用手中的弓将箭射到了城池上。匈奴人自幼于马背上练习射箭,其击中目标的准度相当的高,不多时,城池之上便多出了上百具尸体。
“郡守大人,城池之上流矢纷飞,匈奴人箭无虚发,这里太过危险,还请您暂到城中的民居中避一避。”平城郡守俯身走到李牧与赵捷面前劝道:“您放心,我是不会临阵脱逃,离开这里的,否则此战过后,我还有何面目见相亲父老们。”
李牧闻言没有拒绝,他心潮澎湃的道:“也好,若是我离开了这里,你就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反击了。你是个人才,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此战过后,你就到善无城去帮我的忙吧!”
“谢大人赏识。”平城城守激动的恭送李牧道。缓缓的行至下城的阶梯,李牧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转过头往回看向平城城守,大声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平安!”远处传来了平城城守回答的声音。
—————————————————————————————————————
“啊呃——”一声老鹰的叫声在平城上空响起,李牧身边的训鹰人闻声走出室内。不一会,训鹰人拿着一张卷起布条交给了李牧。“匈奴破口而入了。”李牧看完布条后,神色不慌不乱的道:“接下来的一两天将是最难熬的。”
正如李牧所,接下来的两天里,平城外的军队逐渐增多,守军守的是越来越吃力。平城并不算大,因而士兵也并不多,随着伤亡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被城守平安组织上了城墙。赵捷曾亲眼看见一个不到二十岁的男孩被一支箭钉死在城墙上,也曾亲眼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被敌军拖住翻下了城池,残酷的战争再一次丰富了赵捷的眼界。
两天里,赵捷不时的望着战场上升起的袅袅青烟,最终还是情不自禁的询问李牧道:“把老百姓送上城墙,将他们送上死亡的路口,我们是不是太过残忍了。”
“战争就是战争,生死为赌注,为将者容不得有一丝仁慈。”李牧闻言不假思索的解释道:“百姓守城并非为赵家而守,也非为郡守而守,而是为了自己的财产与生命,所以也算不上是我等送他们去死。”
两天,鬼门关前的百年,对于城墙上的每一个人来,每一秒都是煎骜;两天,黎明前的两三个时辰,对于城下的匈奴人来,无时无刻不需争分夺秒。两天后,平城依旧牢不可破的屹立在雁门郡东北地带,并在匈奴人的脑海深深的烙下了坚城的印象。
“强弩已至末,三鼓气已竭,反击的时机到了。”李牧巡视了一遍平城后吩咐身边的手下道:“发出命令,让所有的军队离开驻地,开始就近反击匈奴入侵者。”
身处平城的李牧遥控着整个雁门郡的兵马调动,遭到反击的匈奴军队不得不调整兵力的分布。站在平城城池之上,看着城外人数渐渐减少的敌军,赵捷不禁感叹道:“民心能守城,古人之语诚不欺我!”
第54章 赏罚()
相比较在战争中获取胜利,战后的重建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赵捷一行人没有留在平城与民同乐,而是迅速的赶回了雁门郡的治所善无城,毕竟那里是雁门郡的政治经济中心,资源最丰富,信息最全面。
十日后,战争的所有信息被全部汇总统计出来。
此战雁门郡可谓是伤亡惨重,匈奴兵锋一路南下,最远已至马邑城,可以说几乎整个雁门郡都遭受了兵乱浩劫。约一成的城池被攻破,约万人或死或伤,财产损失更是不可胜数,可以称的上是近年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了,而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大城市失陷,所以损失还在李牧等官员的容忍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此战的战果也是相当的巨大的,近万人的匈奴勇士丧命雁门郡,尸骨曝于荒野而不得归乡。雁门郡内各城均将军队集中在坚城之内,从而凭坚城而守,而匈奴军队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则不得选择攻城,这无疑使匈奴骑兵速度上的优势无用武之地,也造成了很大的兵员伤亡。其后城中军队出城反击,正打了个匈奴军队措手不及,军队的突然溃败使得伤员不得已被抛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这才有了大量首级战果。
“把受伤的百姓都集中起来救治,把失去父母的孤儿集中起来养育,把匈奴人的尸体都一把火火化了,把府库中的钱粮拿出一点分给遭难得百姓。”李牧神色伤感的继续说道:“百姓受苦受难,我等为为官者难辞其咎,汝等要引以为戒,以保护百姓安危为己任,发奋图强,报仇雪恨。”
“我等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报君王,下安黎庶。”赵捷等人闻声具俯身而拜道。
几天后,代郡与云中郡的消息也传至了雁门郡,郡内的各级官吏闻听而后方才得知:此次匈奴入侵之事,唯雁门郡损失最小而战果最大。于是乎大多数人均虽依旧面色低落,但心中却不甚欢喜,毕竟这就意味着升官有望了嘛。
与此同时,李牧为郡中诸人奏功的奏表也抵达了邯郸,与李牧的奏表一同抵达邯郸的还有赵捷写给平原君赵胜和自己的亲信赵殷的两封信。
—————————————————————————————————————
一个月后,邯郸朝廷的封赏令送到了雁门郡,李牧随即召集诸将以及各城城守聚集于雁门郡治所善无城。
李牧一手握着邯郸送来的封赏令垂于腰下,一手轻握而藏于背后,神色古井不波的站在郡守府内高高的台阶上,用凛冽的眼神注视着台下的众人。几乎所有的雁门郡内官员都整齐的站在堂前空地上,鸦雀无声的望着他们的郡守大人,目光中不止是崇敬敬,还带有一丝的畏惧。所有人都知道,就在不久前,五十几名在战争中表现不佳的同僚,被以‘守城不力’、‘临阵脱逃’、‘通敌叛国’的罪名枭首与城中所有百姓的眼前,而他们的家人也全被罚作奴隶,永生不得翻身。李牧毫不留情的行事风格再一次让人为之震撼与畏惧!
李牧目光炯炯的扫过每一个人,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提高声调道:“这些天,你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对我讲,今年匈奴人的进攻比往年要凶猛许多许多,因而今年要比往常几年难熬许多!你们是不是都这样觉着呢?”
人群发出一阵阵笑声,不时的有人回答说是,显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承认今年是近几年来最难捱的一年。
“我承认今年得战事比往年更难熬,因为本郡守也是这样觉得的,但让本将军很感动的是,你们能一直坚守城池,保民于安危之间,幸的神灵的庇佑,我们最终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李牧高声道:“如今,你们的功劳上彰显于朝廷,下闻名于草野,终不负昔日之奋勇与坚持”
众人闻言不由的挺高了胸脯,高高的昂起了头,表情很自豪。
”大家与我李牧共事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众所周知我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李牧嘴角弯起了一定的弧度,高声的说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今该罚的已经丧命于刀斧之下,现在当赏还是当罚呢?”
“赏!赏!赏!”众人的心不知不觉中全部被李牧抓住了,他们兴奋的高喊道。
“好!赏!”李牧一声喝道,随后将手中的竹简展开,开始诵读邯郸发布的封赏令。
“雁门郡守李牧公忠体国,……。”
“雁门郡司马司马尚骁勇善战,……。”
“平城城守平安干练聪敏,……。”
……
李牧一一唱名,宣布封赏,众人闻听均是喜笑颜开。
“也许有人这一次官职上升不大,也许有人这一次赏金不多,但不必太过担心,下次建立更大功业就是了!”李牧哈哈大笑道:“只要你奋发图强,奋勇杀敌,相信我,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遵命!遵命!”郡守府内成了欢乐的海洋。
—————————————————————————————————————
欢乐过后,众人四散而去,赵捷被李牧单独的留了下来。跟随着李牧的脚步,赵捷走进了内堂,随意的坐了下来。
“你知道我单独留你是想干什么吗?”李牧安坐于主位之上,神色不定的说道。
“孤明白你找我所为何事。”看着李牧不可捉摸的神情,赵捷实话实说的点头道:“如果我所虑不错,应该是为了邯郸城给予我的奖赏。”
李牧点点头,表示承认,随后他将邯郸送来的封赏赵捷的封赏令交给了赵捷。赵捷翻开一看,也是不由的一怔,原来邯郸朝廷将雁门郡东北部的一块紧邻代郡的地域被划分为了一个县,名字称为平城县,治所就设置平城,而赵捷便是邯郸朝廷属意的平城县令人选。”
;
第55章 平城大改造()
“平城县距离边境不远,处于与匈奴对抗的第一线,按惯例凡往彼处为官者均可向我提出一定的要求。”李牧微笑着开口说道:“平原君也曾吩咐我在雁门郡好好的照顾你,所以无论是从公心还是私心,你都可以向我提一些要求。”
“谢将军关爱,孤不甚感激!”赵捷闻声稽首而拜道:“既然将军说了可以满足我的要求,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牧闻言呵呵一笑道:“只要我能做到,且不违道义、规则和法律的要求,我一定答应。”
赵捷闻言也哈哈大笑的起来,随后一一的列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我希望郡守你可以给予我平城县境内的自主决策权,免除我每年需上交的税赋。
二、我希望郡守你可以允许我在长城外建立榷市,作为与草原民族商品市场。
三、我希望郡守你可以允许我在平城县境内编练军队,打造兵器铠甲,大兴土木。
四、我希望郡守你可以给予我平城县境内的官员任免与罢免权,并派出一支军队去报护平城县。
五、我希望郡守你可以帮忙封锁平城县开发与建设的消息,以防心急叵测之人的可以干扰我对平城县的经营。
“你说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我现在就可以决定都答应你了。”李牧豪爽的回答:“这两天暂时休息一下,后天你就去上任吧!
—————————————————————————————————————
平城,每天赵捷都会站在它大约五米高的城墙向南方眺望,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黄昏时分,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逶迤达数十米长的车队。
“应该就是他们!”赵捷低声呢喃了一语,而后喜不自胜的跑下了城楼,好像是要迎接什么重要的人物似的。
不知过了多久,车队来到了平城的城门前,打头的正是赵捷在楚国招揽的亲信赵殷。“草民拜见默公子。”赵殷下马拱手而拜道:“在下不辱使命,将公子所需之物大多都备齐陆续的带来了!”
“那真是太好了!此行你居功至伟啊!”赵捷赞赏了一声,随后迅速扶起赵殷道:“你也不必多礼了,上马跟我入城吧!”
十几辆马车陆陆续续的开进了城门,不禁引起了平城百姓的侧目,所有人均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披着神秘面纱的车队。
“按照殿下的吩咐,我将这两年来邯郸翠微轩所赚得的金银财物先行带来了,殿下于邯郸卫城所建的铁器锻造所设备应邯郸卓氏的要求也先行搬迁而来,两样东西全部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