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网,无弹窗!

第202章 朝阳三人组() 
cpa300_4;几人往里面走了一会儿,三女又出手几次,拿了四盏花灯,由于花灯比较大,三女都有些拿不下了。朱秀宁回头一看两手空空的朱厚炜,于是过来把手里的花灯一递,朱厚炜只好无奈接过。朱秀宁还说道“二哥,你要好好努力了,到现在怎么连一个花灯都没拿到,羞羞。”说着食指放到眼下,做了个鬼脸,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到王娟他们那里,然后接过了两女手中的花灯。王娟小心地瞟了一眼朱厚炜,然后小声对朱秀宁说道“这不太好吧,让二少爷拿着花灯。”朱秀宁无所谓地回答“那有什么,一个大男人手里空空荡荡地,也不知道来帮我们拿着点,还要我送过去。没事的。”

    旁边李青看着王娟的眼神越发地怪异了,王娟却是只做不知。继续往前走着,没多远,朱秀宁三女停下了脚步,看向了一盏巨大的玉兔花灯,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兔身还绘画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画面,手法精湛,不是凡品。这盏花灯前引来不少人的驻足围观,朱秀宁“嚣张”地对朱厚炜说“咱们再来比一次,二哥,这次可别又输了哦?”

    朱厚炜微笑点头,正要转头看向谜面,倒是发现了身后走来的三人。正是杨廷和杨师傅之子杨慎,还有江南才子唐伯虎以及蜀中举人张智。三人结伴走来,隔了两三米也发现了朱厚炜,于是来到身旁,刚要行礼,被朱厚炜打断“原来是师兄,伯虎兄,仲高兄(张智字仲高)。没想到在此地遇上三位,还真是缘分。”三人明白朱厚炜的意思,也是微笑道“见过朱公子。”

    朱秀宁三女和朱厚炜相隔不到两米,看见朱厚炜碰到熟人,朱秀宁也上前看望。朱厚炜看到突然窜来的妹妹,于是像三人介绍道“这位是家妹。”三人拱手一礼“见过朱小姐。”朱秀宁也福了一福回礼。朱厚炜开始介绍三人“这位是杨师傅之子,我和大哥的师兄,杨慎师兄。这位是江南人士,唐兄,这位是蜀中人士,张兄。”在这个场合,旁边到处都是士子佳人,万一说什么四大才子之首那无疑是在为唐伯虎树敌了,所以除了杨慎,都是简单介绍。朱秀宁还是第一次见到杨慎,所以朱厚炜才多说了一些。

    杨慎看到走过来的王娟两女,问道“这两位是?”王娟,李青福了一福,嘴里大方说道“小女子王娟(李青)见过三位公子。”三人又是回礼,朱厚炜看了王娟李青一眼,才回过头来说道“这两位是家妹的手帕之交。”朱秀宁三女都是露出了笑容,特别是王娟,眼神有些放光。

    朱秀宁是个不怕生的,对着三人道“三位兄长,我们正在猜那盏玉兔花灯的谜题,不如一起来猜吧。”三人笑着答应,于是几人都看向了谜面。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猜一字”仅是过了半分钟,唐伯虎便露出了微笑,看来已经猜出来了,回头望去,正好看见杨慎也是展露笑颜。朱厚炜看到两人的表情,于是说道“两位兄长看来猜出来了,那就快快上去领灯吧。”

    唐伯虎先开口说“升庵(杨慎字升庵),你去吧。”杨慎也是个爽快的,于是上去几步说道“我已猜出。”

    周围的人给他让了一条小路,让他走到牙人面前,在牙人问了之后,杨慎给出了答案“是一个姓字,姓名的姓。”牙人连带微笑“这位公子答对了。”这句诗出自魏文帝曹丕之《燕歌行》,写女子怀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缠绵悱恻,是一篇言情名作。题面即采自其诗的结尾两句。今将底字拆为“女”、“牛”、“一”三部。“牵牛织女”别义作:牵来“牛”字,交织“女”字。“河梁”乃以物体状摹为“一”。“尔”代指“姓”字中的“牛”与“女”两部分,谓独限于“一”之隔阻,只落得“遥相望”也。

    周围的人都是紧紧盯着杨慎,特别是一些大家闺秀,眼神都在发出灼热的光芒。像杨慎这样年纪轻轻,身形挺拔,气质儒雅,相貌俊朗的读书人,魅力无意识巨大的。

    杨慎面色平常地接过花灯,走回这里。然后发现朱秀宁紧紧地盯着自己手中的花灯,于是笑着说道“这盏花灯不如就送给朱小姐吧。”

    朱秀宁顿时可怜巴巴地看着朱厚炜,朱厚炜一想也没什么,于是点点头说道“还不道谢?”朱秀宁顿时喜笑颜开,向杨慎福了一福。那表情变化之快让周围的人都露出了微笑。

    在朱厚炜的邀请下,三人与朱厚炜他们一道,结伴而行,赏灯猜谜。王娟李青和朱秀宁一起,朱厚炜也不好过去一块聊,逛了些时间也就有了点无聊。杨慎他们三个来了,朱厚炜也就找到了可以说话的人。七人走走停停倒也得趣。

    朱厚炜和三人闲聊,突然问道“张兄怎么有空一起前来?”这话问的意思三人都知道,于是张智有些赧然说道“自上次与唐兄,杨兄一别,一段时间以来,仲高也是有所得。未踏入官场,那些有用哪些无用虽然还不知晓,但是日常生活,朝阳院所教授的却是已经用到。说来惭愧,以前仲高对于钱财不太熟悉,一个鸡蛋是五文还是五十文也是不知。后来在集市上转了一圈,就大概知道了价格。回到家中也自己看了一遍支出,然后才能排除一些蛀虫。然后仲高就想,万一哪天有幸进入官场,若是对于物价,算数一窍不通,那有人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也无从得之。而朝阳院一些其他科目也可能在今后用到,于是仲高厚颜向两位兄长告罪,两位兄长不计前嫌,小弟也是铭感五内。”唐伯虎和杨慎同时说道“贤弟言重了。”

    朱厚炜倒是对张智高看一眼,嘴里赞道“张兄光明磊落,倒也不失为正人君子,与这两位一起,正是恰好。”三人对视一眼,露出了微笑。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对错分明。上一次张智失态只是朱厚炜的论语无用论一下子把张智的信仰打击到了,但是他能放开偏见,接触新事物,也不死要面子,倒也是个不错的人。

    讲了这个之后,四人的谈话更加轻松。朱厚炜也了解到,唐伯虎因为上次朱厚炜说的桃花庵,于是在朝阳院投入更多精力,学习教授也更加认真,朝阳院给他涨了工资,虽然想要建造桃花庵还太早,但是唐伯虎的生活也有了新的目标,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随意而安。

    众人走到一盏花灯前面,发现这里聚集了许多士子,放眼看去,发现是一盏大鹏展翅造型的花灯。造型精巧,形态生动,两个翅膀伸展开来起码要三米长短,很是威武。而且其中也有鹏程万里的好兆头。纸上的书法似乎是宫廷里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丹青,都有其独到之处,就连唐伯虎看得也是微微点头,赞叹不已。

    于是几个男人也来了兴致,看向谜面“关河不可共相叙,分定三秦入汉中,猜一字”

    众人开始了思考,这道题看来是和历史有关,女生队那里都开始皱起了眉头,对于这样的题目实在是有些手足无措。大约几分钟后,杨慎停止了思考,而朱厚炜也有了答案。杨慎给了朱厚炜一个眼神,朱厚炜只好上前走去,嘴里说道“我已猜出。”

    在牙人问询之后,朱厚炜淡淡说出一个溆字。题面似说楚汉相争之事,又似说光武西击公逊述之事,其实却是在反复演绎底字。上句“关河不可”意谓去“河”字之“可”部,馀“氵”;“共相叙”乃指“氵”相共一“叙”字,成“溆”。下句“分定三秦”犹言去“秦”字上部之“三”笔画,馀“余”;“入汉中”则作“余”加入“汉”字中间解,此亦成“溆”。在牙人验证之后,也终于拿到了那盏花灯。不过这盏花灯太大,经过和牙人商议,朱厚炜付了一百文,直接送到了朱府。

    旁人羡慕,赞叹的眼光朱厚炜并不在意,但是看到朱秀宁恨不得开心地蹦起来,朱厚炜心里也是充满了满足感。

    众人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朱厚炜看见了朱厚照小夫妻,于是和其他几人说了声就分开了,带着妹妹与家人汇合,一起寻找弘治和张皇后去了。

    在分开之后,李青和王娟相伴而行,李青皱着眉头欲言又止,王娟看到她的表情,微笑说道“不用担心,我自由分寸。”李青也放松地笑了“姐姐别怪我多管闲事就行。”王娟摇摇头,没有多说。灯会依然那么热闹,不过王娟的心思却不在上面,心里染上了几丝忧愁。

第203章 开春航行() 
cpa300_4;二月初一龙抬头,渤海的冰层还没有化开,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水陆营的航行。

    因为渤海到了冬天不能行船,所以水陆营挪了一部分到了登州长山岛,这样就能在不结冰的东海继续训练航行。现在的登州可以说是水陆营的地盘,只要不进登州城。

    自从董青海做了登州营指挥使之后,立刻安插了从水陆营带来的大量军官,经过半年的整合,如今的登州营与大明其他卫所完全不同。首先就是裁撤兵员,原先的卫所兵十个里面九个都不能达到董青海心中的标准,干脆拆了重建。而裁撤下来的士兵转成了卫所里的屯田兵。董青海刚来的时候,虽然登州营已经被腾空,里面的军官全部被解职,但是登州营里面的兵痞却依然不少。甚至有些人看着董青海年轻,还不是本地人想要给他来一个下马威。没想到董青海直接来了个考核,不达标的人全部卸甲归田,登记在册的一千三百多士兵,实际人数只有八百出头,然而最后被董青海留下的却不足百人。这么大刀阔斧的动作却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人出来制止,于是众人不由地开始重视董青海这个空降而来的人,这登州营邪乎的很。

    登州营在名义上是由很多土地的,于是董青海下令组织属于卫所的人一起开荒种田,学习皇庄的经验。这样一来大量的劳动力就被消化了。属于登州营管辖的人口竟然有十一万人之多,然而连养一千三百人都不能做到。被退下来的士兵以前都是过的苦日子,现在不用上战场,只要能干活,每月都有二两银子的保底工资,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于是整个登州营就这么安稳地变化着。至于那些不好好干活的人,不到一个月全被辞退,只能留在家里每月拿着三千银子过活。在这十一万人当中,董青海又重新招收了八百多人,使得登州营又恢复到了千人之数,这些人都是粉嫩的新人,年轻,身体底子好,有胆量,血性,最重要的是还没有被污染过,管理起来也方便。不管底下的人对于董青海或好或坏的观感,董青海已经在这里站稳了,登州营也牢牢地打上了水陆营的烙印。

    通过了半年的训练,水陆营的水手总算熟悉了新式帆船,在二月初一这天开始了第一次航行。这段时间以来,水陆营的水手可是吃了苦头,特别是操帆手,可以说是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每天几乎都要被打骂,回到军营还些人连饭都不吃直接睡觉,可见训练有多苦。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训练所用的新式战舰,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盖伦帆船。盖伦帆船主宰了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其优越性不言而喻。朱厚炜根据后来裁剪掉上层建筑的盖伦帆船,与大明的造船技术相结合,造出了这样的新式战舰。

    今天出海训练带队的是朱远,自从吴以恒调到了京城,天津水陆营的大头领就变成了朱远。今天出海的船是去年下半年入水的最大一条海船,排水量达到了八百吨。朱厚照给取了个名字,叫做威武大将军号,朱厚炜吐槽不少,因为这个名字不怎么样,而且朱厚照养的一只蛐蛐,一只斗鸡都是叫这个名字。

    船长五十米,宽为十六米,一共是三层甲板。船只使用了东方特有的水密仓技术,给船只远航增加了安全性,船底甲板和龙骨也增加了厚度,抗浪性也更强。船只的续航能力很强,可以带着三百船员持续航行三个月。船上有四根桅杆,其中三根桅杆有十八米高,然后就是让水手们深恶痛绝的船帆了。

    船只的船帆是使用的软帆,也就是西方的帆。与大明船帆不同,他没有撑条,比起来软帆的造价更高,像这艘威武大将军的船帆成本就将近八千两银子,这还没算人工。不仅如此,操作所需要的人数也要多于硬帆,光是操帆手就需要四十多人。虽然有着这样的缺点,但是朱厚炜还是选择了它,因为以后想要真正的远航,软帆才是最合适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硬帆无法做大,不能适用于大型船只。虽然以前有过宝船,但是根据调查以及龙江船厂的船匠所说,宝船的速度并不快。作为战舰,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是逃不了也追不上的尴尬局面。

    经过半年的测试,这种新型帆船基本可以保持在八节的船速,最快可以超过十节。除了船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火力了。在船的两层甲板上,左右两边各有三十六门火炮,而在最上层也有船首炮与船尾炮。每门炮除了自带的炮耳,准星,炮车和其他一些设备也配置齐全。不仅让大炮射击地更为精准,也让火炮发射的后坐力减轻,减少船只受到的伤害。

    船上的火炮分为两种,一种是震夷炮,全铁打造,长两米五,口径为十二点七厘米,重三百四十公斤,有效射程为两千五百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四千米。炮弹重量可以达到五点九七公斤。另外一种叫做先锋炮,同样是全铁打造长两米三,口径十一点七厘米,重三百公斤,有效射程二千米,最大射程三千五百米,炮弹重量五点四四公斤。和后世的火炮虽然没法比,但是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冠绝中西,让别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李氏朝鲜的瓮津郡,这里处于边缘地带,而李氏朝鲜的水军则是主要集中于江原道,只要不登陆,基本不会引起朝鲜的紧张。

    第一次航行,也不好离的太远,从长山岛出发到达瓮津郡只有不到五百公里,以威武大将军的速度,基本两天就可以到达。

    即使是训练了半年,乘坐新式战舰出海的时候依然免不了出错,船刚刚离开港口,船上就传来不停的叫骂声“马三,谁让你把帆降下来了,现在吹的是什么风你不知道?平时怎么练得?”“江春,我让你放的是哪张帆?你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我的话听不懂?猪脑子吗?”

    船上吵杂的声音没有影响到朱远的好心情,在船的上层,船尾的位置就是舰长室,这里处于甲板之上,房间的三面也装上了玻璃,为朱远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这艘船的副官叫做马升,年纪和朱远差不多,是水陆营进来的第一批士兵。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肤色微黑,由于长时间吹到海风,皮肤上也有明显的印记。给朱远端上了一杯茶,朱远顺手接过,喝了一口,继续微笑望着前面甲板上忙碌的景象。马升看了看舰长室只有他们两人,于是轻轻问道“头,咱们水陆营的水军到底准备弄多大啊,今年明年都有这么多船下水,训练的水手还在继续招收,得要多少人啊?”

    朱远转头瞄了她一眼,淡然说道“你管这么多做什么,反正你只要好好做事,早晚能当船长的。”朱远对于马升的印象不好不坏,为人比较聪明,性格外向,似乎和谁都能打成一片,有时也会泛起小心思,寻找捷径。不过也能吃苦,上进心很强。刚进水陆营大字不识一个,后来不仅战斗水平过硬,文化课也大有长进。到了天津之后开始学习航海知识,学的也很快,这才当上了副官。

    二月的天气还很冷,海面上也没有飞鸟的踪迹,海面上也没有鱼类的踪影,不过清澈的蓝天,纯净的白云依然让朱远心情舒畅。经过一开始的忙乱之后逐渐步入正轨,风向变化不大,操帆手也不需要太过于忙碌。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桅杆上方的瞭望手突然大喊道“看见陆地了,看见陆地了。”朱远走出船长室,点头微笑,这次航行也算快要完成一半了。

    瞭望手没有下来,而是继续观察,突然,他又大声喊道“船长,东南方向有一支船队,共有一大两小三艘船,距离大概在五海里左右。”话音一落,甲板上的众人也开始严肃起来。朱远平静问道“是什么船,可是朝鲜的?”瞭望手立刻重新拿起单孔望远镜观看,然后说道“距离太远,无法看清。”

    朱远沉吟几秒依然平静说道“全员做好战斗准备。”“是”众人都是大声回答,然后开始站到了自己的位置,原本有一些拥挤杂乱的甲板也变得井井有条。不管来的是不是敌人,对于船员的反应,朱远还是很满意的。

    朱远看向身旁的马升问道“你觉得回事那里的船?”马升想了一下“要么是朝鲜的船,要么就是走私船。倭寇的可能性不大。”朱远来了兴趣“怎么不会是倭寇?”马升说道“这个时节百姓也不富裕,能抢到什么。而且往东除了贫瘠的瓮津郡,再往东就是仁川,虽然朝鲜水师不强,但是附近就是汉城,周围陆军很多,倭寇若是上岸说不定没抢到什么东西还会有被围剿的危险。这里不是好的登陆点。”朱远点点头,拿着望远镜站在船头,看向远方船队的位置。

第204章 走私船() 
“大人,我们要不要靠近?”副官马升问道。>》8‘。·y…a…w…e=n‘8…。‘朱远点点头,大声喊道“右转舵十五度,保持度。”“是。”

    威武大将军号慢慢转移了方向,以平稳的度驶向那只不明船队,现在吹的正好是西南风,朱远他们处于上风口。

    随着距离的接近,肉眼也能看见海绵远处的小黑点,那只不明船队也现了朱远他们。瞭望手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对方船队甲板上船员的慌张,叫来一人指向朱远这边。没多久,那只船队似乎也改变了方向,不过朱远处于上风口,而且船只度远远快于他们,双方的距离正在慢慢接近。

    双方都顺着风向,往东北方向航行,经过了半个小时,朱远已经追上了他们,相隔不到五百米,在望远镜中,对方的脸部表情都看得十分清晰。

    这支船队似乎装载了很多东西,导致吃水很深,由于是普通的福船,朱远一看就知道船上大概装了多少东西。有趣的是对方虽然往海里扔了一些东西,不过不多,本来很慢的船并没有上升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