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叫姑姑,你不也一样?再说了,一个黄毛丫头,我怎么可能对付不了,不要小题大做。”朱秀宁拉了拉朱厚炜的衣袖“二哥你别说话,听大哥说。”朱厚照得意地看了朱厚炜一眼,要知道这个妹妹一向是对二哥比较亲的。朱厚照立马便把路上的一些事告诉给了白玉莲和朱秀宁。车厢中传出了三人的笑声。白玉莲等讲完之后,问道“这个马三娘是谁?”朱厚炜立马说道“是个奇人,身高一米八,腰围也是一米八。武艺出众,恩,其他也没什么了。”白玉莲和朱秀宁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样子。朱厚照却是戏谑地说道“哦,怎么你说的马三娘和我见到的不一样啊。”朱秀宁再次拉了拉朱厚炜的衣袖,“二哥你别打岔。”朱厚照又开始讲起了马三娘的事迹,说实话,朱厚照对于这个高人一等的女子还是很欣赏的,况且还救过二人。果然,白玉莲和朱秀宁都是一脸神往,有些遗憾不能亲眼见到这位巾帼英雄。故事又来到了两人最后一夜的拼酒,当说到朱厚炜敬酒时喊了一句“三娘,我敬你是条汉子。”两个女人都噗嗤笑出声来,朱秀宁还打了两下朱厚炜的手臂。故事讲完后,作为过来人的白玉莲看着朱厚炜说道“厚炜,要是你对这位三娘有意,我会帮你在公公婆婆面前说话的。”白玉莲在嫁到东宫之后,相处的时间长了,很是得弘治和张皇后的宠爱,对于这个儿媳妇那是相当满意。朱厚炜一脸敬谢不敏“嫂子,你就别操那份心了。压根就没这回事。”白玉莲颇有深意地看看嘴硬的朱厚炜,不再劝说。朱秀宁一脸八卦“真的?”朱厚炜“愤怒”地掐了掐妹妹颇有质感的脸颊,嘴里说道“真的!”结果手被妹妹打开了,接到了一个白眼。在谈话声中,马车很快到了朝阳院。如今的朝阳院不像刚开办时,人数不多,现在已经有些人满为患了。在校读书的学生已经超过了两万人,这还只是一所朝阳院。在京畿地区,一共有四所朝阳院,为了区分,周围的人把这四所学校分为东南西北四院,而朱厚照他们来的就是北院。四所学校如今在校读书的一共有七万多人,一切开销平均每月要达到十万两左右,而且随着筑路队的人数直线上涨,更多的朝阳院正在修建,预计到了明年开春,朝阳院就要达到十五万人左右。大量的钱财投入,都是朱厚炜每月拨出一些,一次性到位的话天下商会将会资金断链。人数多了,每月的支出也会大大增加,但是这个包袱,朱厚炜不得不背,这是今后改造大明的精神力量,重中之重。德州遇到的刺杀跟朝阳院急剧上升的规模和名气也有关。整个大明县学,府学,国子监加起来才一共有多少人。现在这七万来人已经引起了幕后集团的戒备,等到以后,绝对会引起他们的恐慌。最恶心的事朝阳院出了自然这门学科争议比较大,其他语文,数学,音乐,绘画等科目都让人无话可说。首先语文,除了一开始要学习的拼音之外,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什么的都会学,和普通读书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朝阳院不教八股文。八股文是为了大明的科举才用的多,人家不学那就不是为了科举,你总不能逼着人家学吧,万一学好了真来参加科举,你心里更加膈应。至于其他的科目都在孔圣人所说的君子六艺范围之内,完全没什么出格的地方。总之朝阳院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全地无懈可击。而且朝阳院还不要学费,提供住宿,伙食,这么好的事情朝廷没有大书特书,点缀盛世景象就不错了,这个碰不得。现在朝廷的策略是封杀,在《明报》以及公文,诏书当中完全没有朝阳院的身影。至于《百姓报》,一个是为了不过分刺激,另一个是师资力量不足,所以也没有大肆宣传。如今,北院是四所学院规模最大的,校长是由《百姓报》的负责人白时中担任。

    ;

第165章名人() 
朱厚照一拨人进了朝阳院,开始打量里面的情形。朝阳院与大明原有的书院不同,他是对外开放的。不过平时倒也没有什么人进来,只有在杨慎和唐伯虎进入书院之后,朝阳院开始有了不小的名声,一些没有离京的甚至还有国子监的学子开始进入参观。国子监的学生对于朝阳院教授的语文那是嗤之以鼻的,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深度。普通的四书五经,竟然还不需要学生完全背诵,只要能够翻译其中的文字就行了,至于更加深奥的儒家经典那是基本不学的。在他们看来,不深入学习圣人文章,不教授八股文章,就是学一辈子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泥腿子就是泥腿子,一辈子上不了台面。看过之后,国子监的学生还把所见所闻回去传扬,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朝阳院只是“普及教育”的识字班,完全没有威胁,熟不知十年之后,这些朝阳院里走出来的学子在各行各业开始发光发热,取得巨大成就,而他们却是慢慢被时代抛弃。朱厚照兄弟找到了校长室,和白时中打了个招呼,然后慢悠悠地到教学楼开始观察学生上学的情况。朝阳院一个特色就是教师年轻化,基本年龄都在20岁左右,这也是没办法的。受到一些“正统”读书人鄙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更加融洽,处于一个亦师亦友的状态,毕竟有些学生的年龄比教师还要大上几岁。朱厚照兄弟两个身后跟着刘瑾和黄公公,单独参观,其他女性则是另外一路。朱厚照兄弟走到一间教室旁边,看到教室后门正站着三四个正统读书人,一会儿看着教室里面,一会儿小声地议论着什么,有时还低笑几声。不过这几人素质还算不错,声音压的很低,没有打扰里面的上课。朱厚照两人走过教室,看见讲台上一个十四五岁的老师正在努力严肃地讲解论语,下面坐了五十多人,其中有不少看着比这个老师年龄还大,不过没有学生不认真,都是十分专心地听着,时不时地记下笔记。朱厚照两人都是微笑地看着,过了不到两分钟,学校专门的打更人开始吹哨,基本是一栋楼就是一个打更人,当然,这里不是用的打更报时,而是吹哨。三声短哨说明下课,伍声短哨是上课,一声长哨是中午吃饭休息,两声长哨则是下午的课上完。哨声响起,台上的小教师立马停下,没张开的小脸微微一笑,说道“就讲到这里,下课。”班长喊道“起立,敬礼。”学生们都是站起身子,微微鞠躬。“礼毕”大家就放松开来。在朝阳院可没有哪个老师会说到“大家再等一下,我再讲一分钟。”这是朱厚炜特意叮嘱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时间观念,并不是当年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对于这种情况深恶痛绝,呵呵。小老师正在收拾讲台上自己的东西,旁边来了好几个学生开始问问题,小老师一边收拾,一边微笑回答。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劲头,朱厚照两人都是感到欣慰。努力的人总会让人产生好感。下了课,教室里立马变得热闹起来,有继续读书的,有开始和别人聊天的,还有三五结队走出教室的。朱厚照兄弟慢慢走出了教学楼来到了操场。朝阳院人数很多,再怎么安排,同时上体育课的也得有十来个班级,所以操场也有很多。朝阳院占地极广,倒也排的开。这时已经是在上课,朱厚照兄弟就往离得比较近的操场走去。走到快场边的时候发现了白玉莲和小丫头他们,在她们的身前还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操场上正在踢足球的两队人。朱厚炜定睛一看,正是小师妹丁莉。自丁莉进入朝阳院也已经一年多了,今年她也是长到了八岁。原先在白孝德那里众人只知道她算是学武奇才,但是到了朝阳院后,金子立马发出了闪瞎眼睛的光芒。在她这个年级里,所有科目除了语文是前十,,体育由于年纪太小,不怎么出众,其他都是第一。特别是她做事果断,性格坚毅不拔,有天赋还十分努力,渐渐让人信服,展现了属于自己的威信,如今在学院里,学生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丁木兰”,本名都没有外号响亮。现在,她正在带领班中的小伙伴,也就是女生队挑战班里的男生队伍。体育老师作为男生的教练,在场边大喊,而女生这边就是丁莉作为教练。场上的队员年龄基本都是十六七岁,虽然男生在身体素质上要占据明显优势,但场上的情况确实女生压着男生那边打。男生只能将将把球带过半场,大多数时间都在在看女生队射门。新式的足球自朱厚炜“发明”以来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民间受到的欢迎也越来越多。人多了发展就快,各种阵型,战术也开始被研发出来。不过相比于后世,还显得比较原始。丁莉使用的战术是比较少见的,朱厚炜对于足球不是很精通,但是丁莉的战术取得的效果还是可以看见的,场上比分7比0,男生队完全是在被虐杀,急的年轻的体育老师像中年大叔一样在场面大吼。突然,场边男生一片嘘声,女生这边则是兴高采烈,场上比分八比零了。白玉莲和朱秀宁,青梅小环等人都被感染,朱秀宁还特意跑到朱厚照兄弟身边,昂着脑袋,得意地说道“谁说女子不如男,看看,小莉才八岁,就能打败这么多大男人。”朱厚照说道“是是是,女子也厉害,行了吧。”看到白玉莲盯着这里,立马说道“我很尊重女子的。”朱厚炜笑着说道“老话说得好‘女子能顶半边天’,这天下也不能只有男人,对吧?”朱秀宁大幅度的点头,非常赞同。朱厚照则是疑惑地看着朱厚炜“这老话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朱厚炜似乎想起了什么,一边有些尴尬地笑着,一边说道“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反正有人说的。”只有丁莉,微微点头,眼中闪过喜悦之色,脸上的表情没有多大变化,非常平静。朱厚照兄弟对视一眼,都是微微摇头。可以说丁莉这种冷静的特质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太沉重了。朱厚炜知道她悲惨的身世给她带来的影响,说不定已经算是有心里疾病了,但是朱厚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帮助她。是福是祸尚不得知。白玉莲和朱秀宁等人继续在这边看着进入垃圾时间的球赛,反正过会儿就要下课了,这样就能拉着丁莉一起吃午饭了。朱厚照兄弟则是走开,来到一片假山池塘处,这里有他们真正要见的人。如今已是深秋,假山旁边的小树林已经有大半的树木叶子开始发黄,池塘里也只有荷叶没有花朵。偶尔浮出水面的小鱼给这里的景色带来一些生机。在凉亭里,此时正站着三个人,都是儒生长袍,头上包着方巾,在石桌上泼墨作画。刘瑾和黄公公站着远些,朱厚照兄弟两慢慢踱进凉亭,引起了三人的注意。这里本是朝阳院的偏僻之处,鲜有人来,没想到快到午饭时间,却来了两人。看清来人,三人中比较年轻的一人表情一滞。朱厚照兄弟两个拱手道“用修兄。”

第166章为啥来() 
年轻男子立马回礼躬身道“杨慎见过太子殿下,福王殿下。”一开口,旁边两人惊呆了。朱厚炜开始打量起这个很久不见的名人。作为差点成了状元的举人老爷来说,杨慎真是太年轻了。有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杨慎是弘治元年生人,今年刚好过了二十。样貌与其父杨廷和有几分相似,浓眉大眼,面庞有棱有角,有着一身的浩然正气,也就是看上去像个严肃的正人君子。但是他这次的行动却充满着叛逆,个性,和外表非常不符。个子很高,大约一米八左右,朱厚照没感到什么,作为不到一米六的朱厚炜压力还是很大的,真想快点发育,抬头看人的日子不好过啊。杨慎开始介绍两边的朋友,先是左边的微胖男子“这位是唐寅,字伯虎,江南苏州人士。”有介绍右边的“这位是张智,字仪冲,成都人士。”介绍地十分简洁,不过朱厚照等人都知道他的性格,看人不管身份贵贱,要说身份,他老爹估计明年就要入阁当阁老,而且还是太子的老师,身份着实不低。朱厚照兄弟对着两人微微拱手道“见过两位。”唐伯虎最先平静下来,也是拱手回礼。这位张智也是跟着回礼,恢复了平静。朱厚照对于唐伯虎不是很熟悉,但是朱厚炜不同,他很了解。唐寅今年三十八岁,八年前,到京城赶考,很不凑巧地遇到了考题泄露的事件,不仅状元没有了,还惹来官司,失掉名声。结果妻子改嫁,受到很大的打击。像他这种情况这辈子基本就告别出仕了,只能干点别的了。于是他就开始四处游历,去看看各地的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为生,八年来也是有了不小的名声。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当然,他现在还没有弄出他的桃花庵来,这次也是机缘巧合才到了京城游历,进入了朝阳院。三十八岁也算是到了中年了,可是不管从目前的情况,还是从历史上来看他的生活都是充满坎坷。原配徐氏本来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在唐伯虎父亲去世后,老婆孩子也相继去世。第二个老婆也就是改嫁的那个,并没有给唐伯虎留下一儿半女。就这样,唐伯虎开始了纵情山水与青楼的生涯,唯一的好处就是去青楼不但不用给钱,反而喝醉之后第二天起床会发现衣服里多了银钱,导致他去青楼的次数大大下降。从相貌来说,看上去倒是不显老,不过眼中和鬓角都带着沧桑。虽然现在身子微微有些发胖,但是依稀可以看到棱角,只要再瘦一些,必然是中年帅叔一枚。个子不是很高,一米七五不到,洒脱的笑容让朱厚照兄弟都产生了好感。另一个年轻人就是张智,官话说的还有一些口音,年纪大约三十不到,个子与唐伯虎差不多,不过肤如白玉,唇红齿白,要不是看到他的喉结,估计都会疑惑他的性别。不过眼神坚毅,阅人无数的朱厚照兄弟能看出来这是个有主见,个性执着的人。本来应该是立马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下亲切会谈的,不过被朱厚炜的一句话冷场了。朱厚炜十分八卦地看着唐伯虎问道“伯虎兄,你们家有家传绝学霸王枪吗?”饶是现在不拘小节,十分洒脱的唐伯虎也是脸色一黑,有些无语地看着朱厚炜。凉亭里十分尴尬,还好朱厚照开口了“我这弟弟对于武学一道十分痴迷,伯虎兄不要见怪。”唐伯虎借口道“无妨。不过家中一直以耕读传家,对于武学那是不了解的。”朱厚炜也知道问了个傻问题,有些尴尬地朝唐伯虎拱拱手。朱厚炜看到了石桌上的三幅画,有些惊讶,问道“这三幅画不知是哪位所做?”讲到这个,三人也来了精神。唐伯虎指着一张画说道“这是学生所做。说起来,学生也是因为这画法而留在朝阳院。”朱厚炜兄弟看去,原来是一副素描,用铅笔画出了这片荷塘周围的景色。十分写实,甚至可以说十分严谨,假山上的石头棱角都没有什么偏差。朱厚照说道“伯虎兄对于画技颇有造诣,进入朝阳院不到一月就能精通此道,佩服。”朱厚炜鉴赏能力不高,索性就不夸了,问道“这副呢?”张智开口道“是学生所画。朝阳院中,没想到在画技上竟然有其他画法,学生虽然对于丹青还不精通,但是对于其他两种画法倒是十分喜爱。”朱厚照也看了过去,这时一副油画,风格也是写实,但是不同于水墨画,油画色彩艳丽,给人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先声夺人。本来在朱厚炜想来,这样“花里胡哨”的画法很难在大名人士中引起反响,不过没想到碰到了张智这么个另类。另外一张就是杨慎的丹青水墨画,三张画都是画荷塘周围的景色,但是三种画法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朱厚照其实对新画法不很了解,但是对于水墨画鉴赏起来还是很有造诣的,逮着杨慎的画就是一顿夸。朱厚炜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杨慎怎么说也是明朝三才子之首(解缙,杨慎,徐渭),这种传统艺术应该不会差。几人在石凳上坐下,开始研究起了三种画法的特点。一种讲究的意境,寥寥几笔就能表现景色,人物的意,而其他的两种画法则是注重于形,看上去更加严谨,繁杂。两种都是艺术,说不上谁高谁低。交谈了一会儿,五人直奔食堂吃饭,大家都是放下身份,说些趣事杂闻,倒也非常和谐。食堂不是酒楼,没有包间,每个人都要自己打菜打饭。况且人多,有些拥挤,五人谈了没多久就回到了凉亭。周围也没有其他人,朱厚炜看向杨慎开口道“用修兄,你准备在朝阳院待多久?”杨慎嘴角抿了抿,平淡说道“我进入朝阳院本来只是为了学习画法。但是我曾旁听过教师班的课,对于物理我感觉十分有趣,我准备长留于此,专研此道。”

第167章 闲谈() 
教师班是第一批朝阳院的学生在当上老师后并不意味他们就学到这里就停了,而是由以前的朱府学子给他们上课,也就是物理。这门课是在假期的时候上,后面进来的学生还不知道有这么一门课。杨慎和张智,唐伯虎都是进入朝阳院后旁听过几次,除了唐伯虎没什么兴趣,杨慎和张智都非常入迷。这门课也非常有趣,利用物理知识来打破人们的常识,上课经常是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比如两个铁球落地,比如牛皮纸装水放在火上烤,放大镜聚焦产热等等。“下次科考基本要三年之后,若是用修兄在这里待上三年也无妨,只要下次蟾宫折桂就行了。”朱厚照笑着说道。杨慎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沉默让朱厚炜知道他内心的纠结,于是问道“杨师傅怎么说?”杨慎沉吟了几秒,微微摇头,叹了口气,慢慢说道“父亲本来对于我留在朝阳院以待下次科考是同意的,但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父亲十分震怒,但看我心意已决,如今算是默认吧。”张智在旁发问“贤弟说了什么?”杨慎转头看看,发现四人都是看着自己,然后自嘲一笑,说道“朱熹尝评之曰‘《说文》之解字,《尔雅》之训诂,上以解经、下以修辞,岂不正大简易。’至宋时,僧徒陋劣,乃作语录;儒者亦学僧家作语录。欲求易欲,反为难知;本欲明经,适以晦道矣!甚者因陋就简,以打乖筋斗入诗章,以闭眼合眉入文字,曰:‘我所述程朱之说,道理之谈,辞达意而已,不求工也。’噫,左矣!。”这里所说的“以打乖筋斗入诗章,以闭眼合眉入文字”是陈献章(白沙心学)所为。杨慎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学禅家”而导致儒学之“理”难知,圣道几晦,这是程朱理学很大的问题所在。听完杨慎的话,众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