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樟饺艘彩抢戳颂感裕私ソシ畔戮嗬耄冀恍模旖p的教养,知识以及语言技巧让兄弟二人好感大增。

    三人之中,朱厚照年龄最大,是91年的,朱健杙是94年的,朱厚炜是95年的,不过朱健杙和朱厚炜是同岁的,前者是弘治7年十月,而朱厚炜则是弘治7年十二月,年岁差不多,三人相处地也非常融洽。

    鲁王宫位于鲁王城的正中,主要由公务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组成。公务区的建筑物由南向北分别为“承运殿”(面宽十一间),“园殿”(面宽九间)和“存心殿”(面宽九间)。“承运殿”两庑还有左右二殿,五殿两侧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间。四周建有围墙,前设承运门”,后设“存心门”,成为一个封闭的院落。生活区的建筑物由南向北分别是“前宫”“中宫”和“后宫”,各面宽九间,三宫两侧各建屋九十九间,外建围墙及前后宫门,形成另一个院落。苑内花木楼台,极胜人间佳境。

    走了大约10分钟,今天鲁王招待他们的地方就是在中宫,王府会宴宾客多半都在此地。进了宫门,只见正殿里已经摆好了圆桌,一位老人端坐于正北的位置。在明朝,一般家宴什么的都是圆桌,但要是严肃的,正式的场合,还是一人一案的古代礼节。

    老人正是鲁王朱阳铸,今年已经62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是高寿了。鲁王保养的不错,虽是古稀之年,但是须发还没有一半是黑的,相貌慈祥,一双眼睛有几分沧桑,看向朱厚照两人的眼神带着笑意。

    朱健杙笑着拱手道“爷爷,客人孙儿领来了。”朱厚照兄弟快步走到鲁王跟前,跪下一礼“晚辈朱厚照(朱厚炜)见过太爷爷。”鲁王早已站起身来,哈哈一笑,声音中气十足“好好,快起来。赶了这么远的路也累了吧?快坐下歇歇,立马开宴。”

    朱厚照拱手说道“晚辈初次登门,来的仓促,些许礼物还望笑纳。”跟来的3个京城护卫小步过来,打开了3个箱子,其中一个放着玻璃的文房四宝,一共两套,还有一口箱子里面放了差不多大小,10公分长短的12生肖玻璃工艺品,最后一口箱子里面放了一套宜兴紫砂壶以及茶杯。

    鲁王对着礼物只是看了一眼,不过看向朱厚照两人的眼光中更透着几分亲切,嘴里说道“京城的水晶斋我也是早有耳闻,府里也淘换来几个,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山东地界也能开上一家啊,我可是听说了,如今应天府也开了一家了。”朱厚照恭敬地说道“再过1;2年吧,如今人手不足,这东西做起来也十分繁琐。以后兖州肯定是要开的。”

    鲁王点点头,先坐下了。长辈坐下了,朱厚照他们这三个晚辈也就坐下了。圆桌不是很大,四个人也只是坐了半桌子。鲁王的左手边就是朱厚照,再是朱厚炜,最后就是朱健杙。鲁王的正妻早在10年前就去世了,后来就没有再立王妃。今天的场合,几个侧妃也不适合在场。

    鲁王一共有10子6女,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如今还健在的有7子,5女,不过早就已经成年,到自己的封地去了。朱厚照兄弟来的很突然,所以也不可能通知到其他人。

    在王府太监的一声令下,各色菜肴络绎不绝地端了上来,很快,桌子就被铺满了。鲁王对于美酒非常执着,虽然量不大,但是每顿还是要喝上几口的。朱健杙没有喝酒,所以只有朱厚照陪着鲁王喝几杯,毕竟是已婚人士,算是成年了。

    朱厚照端起酒盅,朝着鲁王恭敬说道“如今济宁聚集大量贫苦百姓,如不是太爷爷开仓济粮,后果不堪设想。晚辈万分钦佩,先干为敬。”说着,酒盅举到嘴边,微微一仰头,喝了下去。鲁王点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漕工的事儿我也听说了,京城那边能自给自足是好事。如今又大量招收人员去筑路,也非常不错,只要再过一段时间,问题就能解决,可惜了。”朱健杙严肃地接口道“不仅如此,山东不少地方田税,杂税颇高,很多百姓都弃耕或是投献,甚至不少人来求到王府,请求投献土地。不过都被爷爷拒绝了。”

    朱厚照两人看看朱健杙,再看看鲁王,鲁王脸色平静,只是眼中闪过几分忧虑。朱健杙虽然才学不错,但是到底是少经历练,这样的话说出来其实会让朱厚照两人有些尴尬。皇室是有封地的,而这些封地都是不用交税给朝廷的。成化年间就开始有人把田地投献在皇室名下,以此来逃避税收。当然,明朝不交税的不止这批皇族,还有就是有功名的人。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到了明末,福王,周王都是良田数十万顷,相当于几千万耕地了,而有功名的读书人,特别是江南出了许多读书人的家族,哪一个不是家有良田万顷的。而这些田地最大的来源就是农民,小地主的投献。

    鲁王没有出口阻止孙子,看来是要和朱厚照两人坦诚以待,只是朱健杙的突然开口让气氛有些尴尬。

    突然,一个太监快步走进大堂,到了鲁王身边,低声说道“王爷,郡主回来了。”话音刚落,只听一个清脆欢快的声音,传了过来“爷爷,来什么客人了,要让您和大哥一起招待。”来人踏进正殿,发现所有人都注视她,心情十分好。可是突然看到朱厚炜这张印象深刻的脸,脸色一变,声音愤怒中带着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破音了“怎么是你?”

第144章姑姑() 
朱厚炜十分郁闷,没想到世界这么小,就这么碰到一起了。刚说话的女孩大约十三四岁,看上去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个子大约一米五出头,样貌俏丽,特别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看一眼就觉得心情舒畅,小嘴微张,更是添了几分顽皮。身着一袭淡粉色的胰梗胫纬跄甑呐苑我话愣际巧隙滔鲁ぃ律澜鲅谌寡实姆尉褪侨绱耍还搅巳缃瘢捎谂宰非笫鄙校弦陆ゴ螅柜藿ザ唷7凵囊裙下面露出白色的裙摆,裙摆下方均匀的褶皱还有精致的花鸟图案,梳着时下流行的少女髻,充分展示着青春的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不过,朱厚炜现在的心情十分“沉重”,没想到上午才结仇,到了傍晚天还没黑呢就“重聚”了,这现世报也来的太快了。朱厚照没认出来,以为朱厚炜是和女孩以前认识,所以给了他一个问询的眼神。朱厚炜微微低头,轻声说道“食为先”,朱厚照一下就明白过来了,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鲁王倒是有些惊异“洛雪,你和客人认识?”少女此时也恢复了平静,转而变身成了淑女模样,笑不露齿,眼神和煦,嘴里说道“洛雪不识,还请爷爷介绍。”

    少女的变脸功夫炉火纯青,有些惊到了朱厚照兄弟。鲁王爷孙脸色十分平静,看来少女不识第一次表现变脸功夫,只不过朱健杙看向朱厚炜的眼神中带着同情,让朱厚炜更加“预感不妙”。

    果不其然,鲁王对着朱洛雪慈祥一笑“他们是你堂兄之子,也就是当今的太子和福王,不过今日都是自家人,不必太过讲究。”朱洛雪嫣然一笑,小小年纪已是姿色不俗,只是眼神中的“不坏好意”让朱厚炜一阵头皮发麻,只见她小步走来,速度不慢,头上那简单的一根珠钗却晃动不大,兄弟两个刚站起身来她就福了一福,温婉大方地说道“原来是贵客登门,姑姑这厢有礼了。”着重讲了“姑姑”二字,兄弟两都是一阵膈应,不过还是立马恭敬地鞠躬,嘴里说道“侄儿朱厚照(朱厚炜)见过姑姑。”

    朱洛雪笑着对朱厚照一点头算是见礼过了,然后微笑地看着,而且还用一种“好久没来了,没想到这孩子已经长这么大了”的长辈眼神看着朱厚炜,清脆的声音也传到了朱厚炜的耳中“姑姑不常出门,对于各地的风俗人情不甚了解,厚炜侄儿可否为姑姑说些个?”

    朱厚炜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张口“姑姑”闭口“侄儿”,要不要这么狠,再一看大哥朱厚照,此时已经坐下和老爷子继续喝了,“这个不讲义气的。”朱厚炜心里暗叹,再瞟一眼朱健杙,发现这个厚黑的家伙已经不知不觉地移了一格,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妹妹,也就是等会朱厚炜将和小姑娘亲密接触一会儿了,朱厚炜无语问苍天。内心戏很足,但是脸上还是带着微笑说道“侄儿也很少出门,恐怕也没什么可入耳的。”

    鲁王开口了“行啦,都坐下用膳吧。”朱洛雪闻言点头坐下,不过朱厚炜却发现小丫头依然用余光看着自己。朱厚炜本以为这顿晚饭会比较“艰难”,不过朱洛雪却是很少和他交谈,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对着众人告辞,出了中宫。只不过到了门口突然回头瞪了一眼朱厚炜,朱厚炜心里知道这个小姑姑是跟他耗上了。

    鲁王今天很高兴,因为王府人不多,子女全都在封地,而王府只有朱健杙兄妹和他,有些冷清,今日来了两个后辈,不免多喝了几杯,酒意上头就去休息了。陪着朱厚照兄弟的是朱健杙,吃过晚饭之后,三人到了一座凉亭喝茶聊天。天色已黑不过周围点了煤油灯倒是亮堂,凉亭就建在池塘旁边,亭子一面似乎是悬在水面之上。池塘里有假山,锦鲤,还有遮住半个水面的荷叶,荷花。清风拂过,荷花微微点头,远处传来的虫鸣蛙声,近处是锦鲤露出水面游动激起的水声。朱厚炜听着不觉有些沉醉了。

    朱健杙带着好奇问道“前些日子,这登州地面来了倭寇,不知朝廷是怎么捉住他们的?”朱厚照有些郁闷“我也不太清楚,具体的要问他了。”两人看向闭着眼睛的朱厚炜,朱厚炜慢慢睁开眼睛说道“这里面就是一笔糊涂账。”于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地把他到了登州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其他两人不禁有些唏嘘,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倭寇袭扰,没想到还有这些缘由。海盗是有人引路,通报消息才来的,然而这些人也是可怜人,被逼的没办法了。文官也损失很大,因为他们全都被俘虏了,把他们赎回来的银子基本都是他们自己家里出的,可以说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了,就算想要再积累家底也不行了,最差也是夺官贬为庶人,没了官职在身,哪来进项。

    卫所的人也不好过,战斗不利,救援不及,还让文官被俘虏。文官可是看不起武官的,这次的事件肯定要拿他们顶缸。但最直接的原因也是这些卫所的官员搜刮太狠,导致这一悲剧。

    听完朱厚炜的叙述,两人心情都不怎么好,于是朱厚炜开始说些这次出来碰到的趣事,还把吴以恒将要成婚的事说了,倒是让朱厚照心情好了不少,还表示到时一定去参加婚礼。大概9点多,朱健杙告辞让两人去休息了,毕竟一路骑马而来,说不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向鲁王和朱健杙告辞,朱洛雪也前来相送。出了兖州,再次前往济宁。

    到了中午刚过,一行人就到了济宁。来到码头附近,发现已经少了许多人。找到马三娘和朱远才知道,选出去皇庄的3千户总共12250已经在水陆营的带领下,前往东平县西北的梯门镇。

    这里5;6年前是一个比较繁荣的镇子,可惜后来来了一群响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数大概在300人,但是人人骑马,异常凶悍。梯门镇大概3;5000人的样子,组织了500壮丁防御,可是被响马攻破,损失惨重。活下来的人都走了,原本繁荣的梯门镇就此荒芜人烟。有人肯定要问,官府呢?东平县的知县说了,兹事体大,不得轻举妄动,还要等上级批示。结果梯门镇被打破了也没个动静。最奇特的是一个镇子被打破了结果官场上十分“镇静”,没有激起一点水花。至于附近百姓,知道了也就知道了,没用!

    有熟悉那里的人知道,梯门镇虽然没了人,但是建筑倒是保存的还好。有响马在,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冲出山里,于是附近也没人敢去查看,搬运有用的建材。

    这个地方倒是挺适合新来的百姓的,至于响马的威胁,有水陆营在,倒是不用害怕。

    梯门镇离着济宁大约300里,这百姓大多数都要走着过去,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根据朱厚炜的估计,一天也就是走30里路,需要10天才能到达。

    码头上有了粮食,再加上破坏分子都被抓了,或是杀了,人心也就稳了。昨日下午,两条沙船就带着1000人到北直隶的筑路队报到去了。

    朱厚照一听有响马就来劲了,准备立马赶到梯门镇去,不过被朱厚炜拦下了。昨天抓的人还在济宁的百户所里审讯呢,为了得到有用的情报,特意从兖州府那里连夜调来千户所里的专业人士,相信他们的成果应该会让朱厚照他们满意。

    到了锦衣卫百户所,早有小旗在这里等候,迎着兄弟两人进了大堂。两人也不心急,坐下喝茶。马三娘没有来,虽然她不爱红装爱武装,但是对于残忍的审问就敬而远之了。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从后堂快步出来几人,一边走着一边还在用布擦手,看上去倒是像刚做完手术一般。到了二人跟前,还没行礼就被朱厚照打断“问出什么了没有?”

    那千户答道“回太子,总共有三拨人,一拨是弥勒教,还有两拨就不清楚了,不过其中一拨供出了几个商人,都是山东地界的粮商,还有一拨嘴里喊着‘无生老母,真空家乡’。”话音一落,朱厚炜震惊地站了起来。这句口号实在是太熟悉了,后世电影《黄飞鸿》就有。

    朱厚照问道“怎么了?你听过?”朱厚炜点点头“可能是白莲教。”

    说道白莲教,朱厚照也是皱眉。为啥?因为这个势力太难根除了。

    白莲教脱胎于摩尼教,从宋朝就有,到了清朝依然存在,生命力极其顽强。

    与净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期往生西方净土。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以佛像、图形和比喻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作《白莲晨朝忏仪》。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茅子元则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明初严禁白莲教。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后来开始分化,变成了几十种小教派。但是他的主干没有消失,而是躲到了朝廷管不到的村庄之中,很让人头疼。

    ;

第145章身份() 
兄弟二人出了百户所,直奔食为先,从早上到现在,两人还没吃饭,早已饥肠辘辘。

    到了三楼,马三娘已经在那里等着了,看见兄弟二人来了之后对着等在门外的小二说道“快上菜吧。”

    朱厚炜瞪着眼睛,有些吃惊“你到现在还没吃?”马三娘爽朗一笑“你们不也一样?”三人相视而笑。

    少顷,各色菜肴被端了上来,三人也不客套直接开吃。一番风卷残云之后,马三娘问道“如何?有什么线索?”朱厚炜就把千户得到的情报说了一下。马三娘皱着眉头道“这口号倒是不新鲜,运河有许多纤夫,力工信这个,不过不是白莲教,而是罗教。”

    “罗教?这是什么教派?”朱厚炜显然没有听说过这个教派,即使有了两世的经历。于是,马三娘便娓娓道来。

    罗教是罗梦鸿创立的,其实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在成化十八年(1482),到如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罗教还有一个名字,叫无为教。

    罗梦鸿是山东即墨人,原本是直隶密云卫的戎兵。14岁从军,28岁让子孙替了,自己一心修行。苦修13年,创立了教派。然后便在崂山一带一边传教,一边撰写教义。开始的时候称为无为教,依附于宗门临济宗,教众颇多。三年前,神功大成,写出了《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证钥匙卷》上下册、《正信除疑自在宝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5部6册经书然后加以刊印。知名度大大提升,教众范围也从崂山一带发展到了山东运河沿岸。

    出书之后为正道佛门不容,称其假托佛教禅宗,而所倡是邪,“彼口谈清虚而心图利养,名无为而实有为耳。人见其杂引佛经,便谓亦是正道,不知假正助邪,诳吓聋瞽。”

    不过他的教义延伸“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与信赖。这些人主要是运河的水手,纤夫,还有部分商人。如今罗梦鸿已经到江西去传教了,山东这一块是由他的大弟子常青管理。为什么这个口号这么容易被接受呢?因为在罗教教义中,真空家乡就是天堂,而人类是真空家乡流放过来的,所以要过着生死不定,命运未卜的生活之中。无生老母就是这个真空家乡的管理者,只要信了她,就能去往真空家乡。在劫难降临之时,受到“无生老母”的拯救,免遭劫难,并且可以回归“真空家乡”,得到“永生”,不再受四生六道轮回之苦。无生老母已经开了两次法会,第一次渡了2亿人,第二次也是2亿人,现在是最后一次,要渡96亿人,所以大家要抓紧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都会觉得自己活得很辛苦,很艰难,所以生活在底层的水手,纤夫加入得非常积极。

    现在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济宁这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临清,德州还有许多人聚集,再加上没人控制局面,没有粮食,这些百姓有很大可能被煽动。

    然而水陆营的兵力不足,无法控制几万不稳定的群众。现在只能派人送粮食,尽可能维持秩序,还有就是给当地官员施压,开仓济粮。

    当务之急是先把山东皇庄的人手安置好,在这段时间内,把京畿地区的水陆营还有京营调过来。

    三千户人不可能全部送到梯门镇,人太多一旦响马到来就会引起大乱。所以在过诚志的调解下,三个县城的皇庄各去了300多户,剩下的两户不到一共八千来人才去往梯门镇。

    古代百姓迁徙一向比较麻烦,最大的问题就是慢。若是没有马车,一天30里就是极限,而大多数情况下,能走个一半就已经很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