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的水兵是从天津卫本地招收的渔民,训练到现在不过半年多。京城营地来的并不多,因为都是旱鸭子,一上船就晕船。当然,目前正在训练他们,就算不能当纯种的水军,至少乘船不晕,可以成为海军陆战队,毕竟运送物资和人员,海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吴以恒大声喊道“都给我把武器拿好了,没有确定身份,就不能放松。万一是倭寇,海盗冒充的呢,一放松,损失就大了,先把船锚拉上来。”这名船长也是朱府出来的,但是当水军的船长毕竟是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一紧张就会失误。

    船锚很快被拉了上来,此时瞭望手喊道“我军的一艘海沧船和苍山船上前接应了,没有发生战斗,是自己人。”此时朱厚炜抢了船长手中的望远镜站在船头也看到了这一幕。

    朱厚炜对着吴以恒道“毕竟是新兵,慢慢来吧。水军不是短时间就能练好的,要想时间短,那就只有航行,战斗了。”吴以恒点点头,知道这次新兵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众人上了渔船,然后回到岸上。福船则是先往码头驶去,如果确认没事的话,再直接前往登州,完成训练目标。

    到了岸上,马车早就在这里准备好了,于是众人乘着马车前往码头。

    马车上,小丫头扁着嘴道“怎么不是倭寇,不然来了让他们回不去。”朱厚炜瞪了她一眼道“战斗会死人,敌人死多少我不管,但是我们这边要是有了伤亡那就令人心疼了。”小丫头紧着问道“二哥,好多人都在说倭寇怎么怎么厉害,什么刀枪不入,凶残无比,身高八尺,是不是真的啊。”

    朱厚炜笑了笑,说道“你听谁说的啊,倭寇哪有那么厉害。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刀枪不入,至少碰到火枪不可能,还有如果身高有八尺,那肯定不是倭寇。不过,凶残倒是真的。至于到底什么样的,我也没见过。”

    船坞离着码头不过5里远,很快就到了。一下马车,朱厚炜一行人都愣住了。放眼望去,都是人,或者说是难民,正在从两条沙船依次走下,来到码头,然后继续往前走着。

    这些人大概有1000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然也不会用两条600吨的沙船来运了。朱厚炜转头问了吴以恒“你们去外地招工了?”吴以恒也是摸不着头脑“没有啊,现在在外地的就是去江南,福建等地招募船匠的啊,没有招工啊。”

    此时,从船上下来几个水陆营的人,虽然穿着平民的衣服,但是朱厚炜和吴以恒都认识,也是朱府第一批学生。估计在沙船上看见朱厚炜他们了,一路小跑,从难民队伍旁边跑过来,一下子就到了朱厚炜身边。立马跪下施礼“参见福王。”这时,小丫头从吴以恒背后走了出来,咳嗽两声,引起了跪在地上3人的注意,于是急忙说道“参见公主殿下。”小丫头也不客气,直接问道“大力,狗剩,来宝,你们从哪里招来这些难民啊,对了,快起来说话。”三人脸上一阵尴尬,因为这个名字好久没人叫过了,他们现在分别叫朱远,张奔,过诚志。这三个就朱府第二批的,朱厚炜和小丫头对这三个都认识,因为朱远和他们两个说起来还有点血缘关系,他的祖宗是朱元璋的第七子,和明成祖朱棣是亲兄弟。可惜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就已经家道中落,朱远更是失去双亲。作为朱氏子孙,除非家里还有人有爵位,不然生活是很难的。朝廷只会发很少的银粮,根本养不活一家几口,但是朝廷又规定,朱氏子孙不得为四民。也就是他们不能出去谋生,种田,做官,经商,做工都不行,所以才说他们的生活很悲惨。

    三人站起身来,朱远开口道“这次到了龙江造船厂,那里早就荒废了,只有旁边一个村落,说是当年造宝船从各地招来的能工巧匠。后来船厂荒废了,到了他们这一代,就剩这么多人。村长说村里大部分的男丁都知道一些造船的手艺,但是没造过船。村长还说让他们到天津来也可以,但是要整个村子一起来,少一个人就不行,没办法,就叫了登州营的两条沙船把人给送来了。”

    朱厚炜还在思考,吴以恒却是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你们三个怎么办事的,让你们招几个工匠,你们倒好,男女老少地招来千八百的,不要钱是怎么的。”

    朱厚炜哼了一声“吴以恒,出来一年多,本事没怎么长,倒是学会玩官场的小心眼子了。我会怪他们吗?1000人,哪怕什么都不做,皇庄也养得起。这套你做给谁看啊?”

    吴以恒脸色一阵尴尬“我。。。。二少爷,小的错了。以后绝不再犯”朱厚炜这才脸色平缓,转头对朱远三人说道“让你们出去做事,肯定有突发事件,来来回回地传报也麻烦,这事也不算什么,只要这些人中有手艺高超的船匠,你们三个就算立了大功了。”然后转头看着吴以恒说道“至于你,以后少跟天津卫的官来往,好的不学,哼。”说完头也不回地向营地走去。小丫头看的是一阵云里雾里,本来以为朱厚炜要骂朱远三人的,没想到一转头却是骂起了吴以恒。

    朱厚炜被她烦的没办法只好解释道“他们三个这次的事情最多就是自作主张,虽然有些犯忌讳,但是也不是不能原谅,吴以恒听着是骂他们,可是确实说他们花费钱粮多了,他又不是不知道,皇庄不差这点钱。这才出来一年多,就被官场腐化,看来要好好收拾一下这些人了,不然到时候好好的战士就变成官油子了。”

    小丫头听完郁闷地说道“你们说话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的,没劲。”朱厚炜摇了摇头,然后又笑了笑,低声说了句“这小子还挺护短的。”

    朱厚炜几人是走在前头的,后面吴以恒和朱远三人则是隔了30度米,远远跟着。一边走还在一边说话。朱远低声埋怨道“吴大哥,怎么在少爷面前还玩这些小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这位少爷异于常人,什么阴谋诡计在他老人家面前全得显出原形。”旁边两人也是一个劲地点头。吴以恒怒了,在三人脑袋上都拍了一掌“你们三个混球,你哥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们三个混球,自作主张,哪个上级会喜欢,还有,离着那么远,二少爷也听不到,你小子拍什么马屁。”朱远三人对着吴以恒憨憨一笑,过诚志说道“要不怎么你是我们的哥,没说的,今晚我们三个请客,好酒好肉随便吃,不差钱。”吴以恒砰的一下又打了过诚志一掌”今天不好好陪着二少爷,你请哪门子的饭,还有没有脑子?“朱远和张奔在旁幸灾乐祸的笑着,吴以恒瞪了他们一眼,倒是没在出手了。

    四人动静不大,前面的朱厚炜也没听见。倒是小丫头看到四人的小动作噗呲一声笑了出来,然后问道”二哥,当了兵就会动不动打人吗?怎么被打的还这么高兴的?”

    朱厚炜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四人注意到朱厚炜看向他们,立马规规矩矩战好,脸上露出微笑,很和善。朱厚炜回过头,对着小丫头“别管他们,打是亲骂是爱,爱的不够估计他们还会用脚踹。”小丫头平时“博览群书”,现在看他们四人的样子,立马打了个寒战,似乎被恶心到了,上前两步,拉着朱厚炜的衣袖一起走了。留下四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为啥小姐是这幅表情。

    ;

第九十七章 龙江往事() 
最终吴以恒等人还是没有陪着朱厚炜吃晚饭,毕竟一下来了1000多“难民”,几人也只好先把这些人安顿下来。幸好,水陆营为了明年扩大水军规模,建了不少营房,倒也安置得下。

    朱厚炜和小丫头等人吃过晚饭后,吴以恒带着3个老头来到中军府和朱厚炜见面。三位老人都是年近70,估计是生活比较困苦,脸上的皱纹那是沟沟壑壑,深不见底。三人衣着破旧,上面还打着许多补丁,倒是浆洗的还算干净。

    到了大堂,三位老人还准备给朱厚炜跪下施礼,被朱厚炜拦住了。让小环,青梅还有红菱给三人搬了把椅子,然后让三人坐下说话。大堂里除了小环等人全部坐下,朱厚炜拱了拱手“不知三位老丈怎么称呼,今年高寿啊?”三位老人起身拱了拱手,其中一个回道“回王爷的话,老朽黎汝清,70有2,这位是邱润,今年60有8,这位是杨铁,刚过花甲。”

    朱厚炜点了点头“三位不用如此多礼,坐下说话,今日咱们就闲谈几句。”三位老人点点头,坐下了。朱厚炜笑着说道“本王对龙江船厂很感兴趣,不知三位可否和本王说道说道。”

    说道龙江船厂,三位老人眼神顿时一黯,黎汝清还是笑了笑然后缓缓道来“既然王爷问了,那老朽就说说。说起这龙江船长,从开国皇爷(朱元璋)那辰光就已经开始成立了。为了准备造船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特在南京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数万株。当时的龙江船厂就在城西,皇爷下令从各地调来400户能工巧匠,负责建造海用船舶。我们仨人的太爷爷就是那辰光从其他地方来到龙江船厂。到了成祖皇爷(朱棣),再次下令从南直隶(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迁来工匠800户,此后每年还在迁一些过来。”

    说道这里,三位老人的眼神都有些迷离,特别是黎汝清,黝黑的脸上似乎泛起潮红,很是激动,声音了大了几分“那辰光是龙江造船厂最辉煌的时候,各色工匠足有5000余人,生活在船厂,靠着船厂过活的人有2万人左右。基本上每月都要挖新船坞,由于船坞很大,一个没挖完,另一个新船坞又开始挖了。各种造船材料吧仓库堆得满满的,老朽小时候也曾见过,光是那木料,堆得比人还高,放眼望去,都看不到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整个船队大大小小几百艘海船基本都是我们船厂建造的。最厉害的就要算是宝船了,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120米左右),阔一十八丈(60米左右);中者,长三十七丈(100米左右),阔一十五丈(45米左右)(明代的单位数据并不精确,数据越大,误差越大)。老朽先父对老朽说过,当时数百艘大小海船遮天蔽日,声势浩大,整个船队足有27000多人,从刘家港出发,航行数万里,到访大小国家30余个,回来的时候,每次宝船上都是一船一船的金银财宝。”

    这时,大堂里所有人都听的有些痴了,以前只是听过郑和下西洋,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都不太了解。至于查找过皇室资料的朱厚炜则是想着100年前的大明航海技术竟然如此发达,远洋舰队竟然如此庞大,可以说当时大明的舰队世界最强,没有之一。

    黎汝清突然音调下降,声音带着悲凉,沉重“三宝太监之后没多久,朝廷就说要禁海。于是龙江船厂就变得人人敬而远之,没有人再来找船厂造海船,朝廷也只是让我们造河船。河船也越来越少,最后这么大的龙江船厂竟变得无船可造,以前堆在仓库的各种造船材料一车车地拉出船厂,也不知送到那里去。当时老朽年纪尚小,还不懂事,只知道材料一车车被拉出去的时候不少人都围着路边哭泣,几百人,几千人,到最后整个船厂都是哭声。后来,船厂周围的匠户越来越少,不少都改行了,有的直接带着家小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当时的2万多人渐渐变成了我们这1000来人。”话说到这里,黎汝清不满有些情绪激动,眼睛里也有了泪花,只得停下拿衣袖擦擦眼角,旁边的两位老人也是不停擦着眼泪。

    心肠最软的小环也是陪着哭泣,其他人则是表情沉重,龙江船厂的兴衰史让每个人都感触颇深。朱厚炜心中却是感触最深的,从船厂的兴衰史想到了大明的兴衰史,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久久不能言语。

    过了良久,三位老人心情基本平复了,黎汝清有些不好意思地施礼道“老朽失礼,让诸位见笑了。”朱厚炜回过神来,连忙摆了摆手“黎老不用在意,人之常情,我们都能理解的。不知道现在村中可以造船的工匠有几人?”黎汝清立马说道“王爷放心,村中有406个男丁,基本都会一些造船的手艺,都是家传的,虽然没用过,但是给我们一些辰光,一定可以造出海船,至于老朽这一辈的,基本都造过河船,就算直接造大富船应该不成问题。”朱厚炜一听,顿时有些激动地问道“那宝船呢,宝船可以造吗?”三位老人顿时脸色暗淡,然后杨铁开口道“王爷,村子上的几百男丁祖上负责的造船各不相同,但是都保留一些宝船的各部分船图,只是这些加起来不是完整的,缺失至少有一小半,毕竟这些年村子的人少了很多人户人家。如果说要造出宝船,老朽估计最少要5年,甚至10年。”

    朱厚炜顿时有些泄气,后世对于宝船到底有多大,争论颇多。船只大小不能确定,导致各个部件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毕竟也没人重新造过,要是按照后世一些推测的资料,能不能造出来都是个问题,所以朱厚照也给不了多少帮助。客观来说,宝船并不适合今后的海战,但是由于宝船体型巨大,抗浪性较好,绝对是性能优秀的补给舰,医疗舰,最重要的是这是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里程碑,若是遗失了,那就太可惜了。

    朱厚炜想了想说道“如今这里的造船厂里的工匠水平不是很高,管理船厂也有些混乱。不如就有你们三位负责船厂,开始从大福船造起,慢慢复原宝船,本王这里还有一些其他船型的船图,这些将是以后水师的战船。至于银钱,人力,物料,本王保证充足,只要你们能造出让本王满意的船只。”

    三位老人互相看了看,然后微微点头。黎汝清这才开口“王爷看重我们这些人,老朽倍感荣幸,只是老朽等人初来乍到却要掌管整个船厂似乎有些不妥。”朱厚炜皱了皱眉头,然后微笑道“黎老说的在理,但是如今你们也算是皇庄的人,皇庄不看重资历,只看重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所以几位也不用有什么顾虑。这样吧,现在船厂比较的的船坞有2个,本地船匠负责一个,你们三位负责一个,谁先造出合格的大福船,以后船厂就由谁负责。至于能力出众的,都会担任较高的职务,并且给与奖赏。”

    黎汝清三人站起身来,躬身一礼,笑着说道“王爷此计甚好,成不成的还得拿船说话,我等三人绝无异议。”

    “那这样吧,你们刚来,先安顿下来,船厂也将重新划分一些力工,使得你们两组人数相同,3日后开始造船。你们来的每个男丁先发3两银子用于安家,至于月钱,就跟本地船匠相同,等到大福船造好,再酌情增加。时间也不早了,三位去休息吧。”

    三位老人施礼告辞,由一个水陆营军官带着他们回到刚分发的营房。众人也累了一天了,吴以恒和小丫头都去中军府后宅休息。朱厚炜心里有些火热,于是走到了大门口。夜风习习,冻得人浑身一个激灵,脑袋也一下轻松了许多。有些咸腥地海风却让朱厚炜心情很好。明月当空,周围的星星看上去暗淡不少。侧耳倾听,似乎还能听到微微的海潮以及若有若无的说话声。朱厚炜的心中慢慢一片宁静。

    ;

第九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二天朱厚炜起的很早,虽然想象中听着海浪拍打岩石,沙滩似乎很浪漫,但是朱厚炜却是难以入睡,昨夜是实在熬不住才睡去的。到了清早,却是早早醒来了,只好起床练拳。这些年自从拜师白孝德,练拳基本就没有间断过,朱厚炜求得不是成为武林高手,而是强身健体。

    没过一会儿,小丫头也起床了,看到院里的朱厚炜正在练拳,于是也跑到旁边练了起来。两兄妹师出同门,练得拳法也相同,不过朱厚炜却没有和妹妹对练。

    其中当然也是有缘由的,一年前,兄妹两个对练,没想到小丫头一下没收住手,一掌打在朱厚炜肚子上,直接把朱厚炜打的腾空10厘米左右,往后退了好几步,跪在地上久久不起这可吓坏了小丫头还有其他人,还好白孝德在场,过来看后说了句“并无大碍”才让众人放心。朱厚炜心里很不是滋味,两辈子加起来快50了,结果竟然打不过一个11岁的女孩,这得多丢人。朱厚炜开始怀疑是不是白孝德和白玉莲是不是给妹妹开小灶了。白孝德朱厚炜没去问,只是私下问了问大师姐白玉莲,得到的答案自然是没有。个人资质不同,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更不用说朱厚炜被俗事缠身,没有办法一心一意练武。小丫头则不同,除了读书认字就是练武,水平自然很快就超过了朱厚炜。一次闲谈中得知,朱厚照曾经跟白玉莲比武,只撑了30回合,要知道朱厚照是个不肯服输的性子,他说撑了30回合自然是尽了全力的。闲谈的还有白孝德,于是朱厚炜问向白孝德,师兄妹5人,到底谁最厉害。白孝德沉吟一阵,才说道“以目前来看,玉莲的武艺是最高的,毕竟练武的时间最长,接下来就是太子了,然后就是公主殿下,最后就是福王和小莉了。”朱厚照来了劲了,问道“白先生,我和玉莲年岁稍长,但是其他三人都身子还没张开,自然算不得数,我想问下将来5人排名如何?”白孝德开始不愿意说,朱厚照又是个死皮赖脸的性格,在朱厚照的纠缠下,白孝德总算说出了另兄弟二人郁闷不已的答案“5人之中,小莉的天赋最佳,只要她不放松练武,将来必定是成就最高的。公主殿下进展很快,天赋不俗,将来的成就不下于玉莲。”话说到这里就停了,兄弟二人也听出来了,5人之中将来武艺最差的就是他们两个,至于谁更差,反正肉都烂在锅里了,还分那么清做什么。

    两人练了半个时辰总算练完了。小丫头开口问道“二哥,咱们今天做什么去?”朱厚炜想了想,二号福船刚下海,大福船还在准备之中,至于船厂的运作自然不用他去亲临指导。什么事都要他来,累死了也做不了多少事。

    至于水陆营的训练,相信吴以恒等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水兵,除了出海的,剩下的全在营地训练理论知识以及认字,没什么好看的。福船刚出发不到一天,等他们从登州返回骑马还要7天。这么一想,自己好像也没什么事了。于是对小丫头说“咱们去海上钓鱼怎么样?”小丫头听了有些气馁”钓鱼有什么好玩的,在皇庄里还不是一样。“

    朱厚炜却是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