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是万人敌,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这次实弹训练,神机营也是放了2个。

    最后是火龙出水,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这次的训练不说人员如何,也不说这些武器优越性如何,朱厚炜对于这些被历史远远低估的工匠感到震惊,这种想象力,创造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演武场上“乒乒乓乓”响个不停,听着非常热闹,跟许多人一起放鞭炮似得,不过没一会儿,训练就停下了。为社么呢?出事故了。

    出事的是火铳,在射击的时候朱厚照兄弟就发现不对劲,以为士兵在射击的时候根本没有瞄准,而是用手举着,把火铳放到了尽可能远的地方。一开始朱厚炜还以为是士兵受到火药发射时产生烟雾的影响,现在看来不仅如此,还因为这些火铳质量并不过关,炸膛了。7个人正在地上翻滚哀嚎,旁边的军士也只是同情地看着他们而没有感到震惊,看来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朱厚照兄弟两人面色都很愤怒,训练停下了,在高台上的官员低着头默不作声,偌大的演武场只有那7人的哀嚎更显得突兀,凄凉。

    朱厚照兄弟愤怒的盯着官员,可以没人跟他们对视,朱厚炜大喊一句“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救人!”这时这些官员才解除石化,纷纷动了起来,大部分人都像台下走去,站在朱厚照兄弟边上的只有2个内臣和2个武官了。

    朱厚照此时沉着脸说道“行了,训练就到这吧。”说完就朝营地外走去,朱厚炜一行人也跟了上去。本来朱厚照还想去军器库拿上一些火铳什么的,可以放着玩玩,但是被朱厚炜劝住了,第一,这火器的质量已经亲眼验证了,万一朱厚照出个什么事那就不好了。第二就是他们的身份不适合去那里,不然会被解读成太子殿下和二殿下是到军营查账的。大明军营面子上还都过得去,但是一旦戳破表面那层纸,里面情况会让人嗔目结舌,在没有万分准备的情况下,不要去弄破,不然大明至少一半的军队要乱起来。

    兄弟二人让刘内臣好好抚恤那7人,银子会有他们来出,不过朱厚炜对着刘内臣眼含深意地说了句“银子要到他们手上。”刘内臣立马恭敬道“殿下放心,一定到他们手上。”曹略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年,而且前些日子好几个管庄公公都杳无声息,刘内臣知道,这么多人消失,这两位小祖宗功不可没,完全可以说是“公公克星”了,对于他们两的话是不会听过就算了的。

    不过才下午2点,兄弟两带着满肚子气愤,乘坐马车赶往京城。

第五十四章 另起炉灶() 
回到坤宁宫,这时才下午4点左右,兄弟二人收拾心情,总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对自己的亲人摆出一张难看的脸吧。

    晚饭过后父子三人开始了谈话,弘治看着两个儿子有些愤懑的脸问道“今日神机营一行如何。”朱厚照恨恨说道“爹爹,你是不知道啊,今天去看的让人恼火的很,营地脏乱不堪,军士无气无力,人数也不满编制,回来的时候让锦衣卫查了下,神机营派出去的不过1000人不到,加上营中的3000人也才4000人,更可气的军士久不操练,实弹训练基本要1月一次,武器还没伤人先伤己,今天让他们实弹训练,结果有7人因为火铳炸膛受伤,这离京师保卫战不过才50多年,没想到当年立下大功的神机营已经如此不堪。”

    弘治听了也是紧皱眉头,军户卫所战力不堪这是全国上下基本都知道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抵御不住倭寇侵袭,可是神机营不一样,他是大明战斗力比较强的军队,抵御北方的袭击还指望神机营出大力的。

    朱厚炜此时眼含热切盯着弘治“爹爹,神机营已经不堪大用,何不另起炉灶,重新练一只新军?”朱厚照一听立马点头道“这个好,既然神机营不行,那就重新练一军,就由我和二弟练兵好了。”弘治看了看兄弟二人没有说话,然后继续考虑。朱厚照有些急了,对朱厚炜施了个颜色,头像弘治那里转了几下。朱厚炜对他翻了个白眼,没有理睬他。军队在任何时代都是比较敏感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急切,只能让弘治好好考虑决定要不要同意。

    弘治思考良久,才慢慢开口道“以何名义?”朱厚照先是开口“太子亲卫如何?”朱厚炜摇了摇头“不妥。”

    大明一朝自成祖朱棣以来,太子继位基本都很顺畅,没有什么太子谋反,篡位的例子,这就是因为太子手中的权利不大,而且没有什么军队支持。至于藩王那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被当猪一样的养着,到了封地就不能所以离开,每次外出还要报备,自从成祖削藩之后,藩王手中的军队就只是一些王府护卫,也没有超过3000人的。为了避免藩王和大臣交往过密,基本要3年才能回京一次。所以无论是太子还是藩王基本没有什么成功的可能,现在如果朱厚照开了个头,要练太子亲卫,这人数到军队成型时必定不会少,就算朱厚照自己没有篡位夺权的意思,也会给后来太子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

    朱厚炜想了想问道“天津卫如何?”弘治听了立马摇头“不成,动静太大。”

    弘治说的非常有道理,天津从成祖开始设卫,到如今已经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μ,而左右两位隶属于天津卫,共有兵丁1万余人,总人口在4万到6万之间。朱棣兴于北方,对于海防一向看重,而天津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上都。朝廷在天津卫城中设置了许多衙门,户部也在那里设置了分司,一旦改变天津卫,一举一动会有太多人盯着,到时候他这个皇帝也不一定能顶住压力,让兄弟两个继续练兵。

    朱厚炜想了想,忽然兴奋道“爹爹,不如这样,天津东临渤海,也可能受到倭寇袭扰,不如就立一个海防水陆营如何?”

    “海防水陆营?”弘治想了想,然后说道“那倒勉强说得过去?”朱厚照在一旁兴奋道“营地设在哪里?是京城附近还是天津?”朱厚炜迅速回答“必定是在天津,就在海岸边找一块空地,然后自己造一个营地。”弘治点了点头“海边空地应该是有的,毕竟大多数都是盐碱地,不适合耕田。好了,你们两个自己去兵部看看舆图,然后选址,不过既然是水陆营那也可以在京城附近建个路营,再到海边建个水营,不然去了天津晚上不能赶回,你们娘亲可是会来找我说道的”

    兄弟两都笑了笑,天津距离北京大概150公里,差不多是300里,即使乘坐马车,一刻不停,估计也要6个小时以上,要真去那里还真不一定能连夜赶回京城。

    朱厚炜看着弘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爹爹,这新军基本都是要使用火器的,而这工部工匠制造出来的也不堪用,不如我到工部去挑几户?”弘治微微摇了摇头,微笑道“你挑的还少吗?”朱厚炜只能傻笑充愣。

    有许多工部的工匠都被调到了朱府或是皇庄,琉璃匠,印刷匠,泥瓦匠,还有铁匠,可以说,朱厚炜已经在挖封建主义墙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以前挑选工匠是因为工部工匠的手艺好,即使在工部支出的产品不尽人意,那也是因为体制的原因,而现在的火器工匠不同,大明会制造火药武器的工匠大部分都在工部的军器司,这些人也是因为体制的原因才会造出这样的不合格产品,但是他们的手艺那是有保障的。

    第二天一下课,兄弟二人就到了朱府,刘瑾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朱厚照跳下马车,问道“人呢?”刘瑾笑着回答“一共20户,88人,各种火器制造的都有。”朱厚炜此时已经把妹妹抱下马车来到旁边,说道“那带我们去见见吧。”

    不久,来到了朱府北面的房屋,自从朱府学生搬到朝阳院,朱府一下子空出了许多屋子,这一撞以前是一座宿舍楼,现在正好来安置这些火器工匠。老远就看见一群人正在把行李搬进屋子,朱厚照兄弟观察了下,这群又是常年生活困苦的工匠,哪怕是大明比较稀少的火器工匠,生活水平也没有改善多少。

    无论是男女老少,衣服都十分破旧,脏乱,补丁也是少不了的。这些成人都是认识刘瑾的,今天就是他到工部去挑人的,见他一来,众人连忙施礼。刘瑾站到一边,把兄妹三人让了出来说道“这三位就是朱府的大少爷,二少爷和小姐。你们都上前行礼吧。”

    众人连忙跪下向朱府的三位少主人行礼,朱厚照看他们这个样子,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安慰了几句就走了。这些人刚到朱府,首先要将养一段时间,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传染病。至于工钱,都是5两银子一人,就从他们进府开始算起。至于人心怎么安稳根本不用兄弟二人费心,只要他们和府里的其他工匠交流下就没什么问题了。

    朱府的工匠现在过得都非常舒心,经过几年的工作,工钱最低也有7两银子,这还不算年终奖金以及过年过节发的福利。子女都在上学,基本都是朱府的三期生,现在住在朝阳院里,有几个已经开始帮太子做事了,甚至工钱拿的比自己家里的长辈还要高。吃穿不愁,屋有存款,现在的生活工匠都非常满足。

    武器可以慢慢研究,制造,不过人才是关键。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的如此之快,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士兵不像士兵,完全没有军人该有的精气神。大明的军队除了边境的军队还保持着不错的战斗力,其他的军队基本都是如此。最惨的就是卫所的军户,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在耕田,交税交粮,剩下的就是做修桥铺路,开山挖矿这样的徭役活,真正能上战场的一个千户所也找不出几个人。

    这次兄弟两练的新军,人员准备从朱府三期学生里挑出几十,参加训练,之后再作为骨干,低级军官来扩展军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因为北方鞑靼的烧杀抢掠才成为孤儿,继而辗转到了朱府,他们身上与鞑靼都有着血海深仇。今日早上在三期学生中的男生问了一下,结果都非常踊跃,纷纷想要加入太子新组建的军队,在京城附近的大约有200多人,结果150多人都想当兵,为家人报仇,更远的,和朝阳院里就没去问,人数已经足够了。最后在今天下午,由朱厚照兄弟挑了50人,准备开始训练,打好海防水陆营的第一批底子。

第五十五章 练兵() 
50个新兵蛋子全部被安排到了李镇北面10公里处,那里本来有个不到50户人家的小庄子,在皇庄改造之后,这里的村民被安排到了其他村庄,这里也就空了出来,这次朱厚炜招来工匠先把士兵的宿舍楼造出来,至于围墙可以慢慢来,先用木栅栏围下,防止野兽进入就行。

    这个小村庄北面一侧是一片盐碱地,大约有5个足球场那么大,现在正好用来做演武场。怎么练兵,朱厚照兄弟也是讨论了很久,朱厚照认为他们以后是纯火器军队,所以只要练习队列以及熟悉武器就可以了,这样这些士兵也可以尽早的投入战场。不过朱厚炜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个时代的火器还没有办法完全替代冷兵器,如果完全只练习火器,那以后的战争中必须要其他部队的配合,即使到了抗日战争,也是有拼刺刀白刃战的情况发生的,更不必说现在了。所以,为了以后可以独立作战,冷兵器的训练也是需要的。

    那么作为水陆营的士兵,到底要学会什么技能呢。首先是学会熟练的使用火器,然后对于冷兵器也要熟悉。火器到底用什么朱厚炜已经心里想好了,但是还没有造出来,冷兵器的阵型,武器也已经考虑好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到学习的时候。

    虽然这50人都是朱府出来的,对于队列报数基本都没什么问题,不过他们以前到底不是正规军人,年纪基本才17岁到18岁,大多数人的身体还显得有些瘦削。因此,首先要锻炼他们的体质,早上6点起来,6。15分开始围着演武场跑步,到了7点开始吃早饭,然后7点半到9点练习队列,站姿,9点之后就是仰卧起坐,蛙跳,俯卧撑等增强体质的运动,11点吃饭,12点半还是站姿,队列,到了下午2点继续运动,下午5点吃晚饭,6点半上课,学习古代的战争实例由专人来演讲,7点半下课去写心得体会,主要是写如果当时自己作为攻方或是守方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怎样排兵布阵,第二天上课时大家一起讨论得失。

    这些人是被当做军官培养的,所以战争这门专业课不能丢下,朱厚照兄弟还特意找工匠根据史书,图志制造沙盘,来供他们上课时使用。下午的课程兄弟两亲自指导,这些人写的心得体会也会亲自查看,以了解这群人的资质,用兵的性格。

    作为讲解课程的人选非常重要,最好要文武双全,要能通过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来分析战争实例,能让这50人信服,对于这50人的方法,策略可以归纳总结,最好的人选就是白孝德,不过他现在还在山东,所以只好到兵部找了个大使来讲解。这个大使听着很气派,其实是未入流的,也就是连从九品都算不上,等到白孝德回京再由他来指导就行了。

    每天这些学员都有着巨大的运动量,如果营养没跟上,很容易把人给练废了,所以朱厚炜下令这50人每2天就能吃上一头猪。其他的蔬菜和米饭都是不限量供应,但是还是老规矩,吃多少拿多少,不能剩下。

    兵营有了,兵器也要制造了,目前这些火器工匠还在朱府中,不过朱府并不是一个制造火器的好地方,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就太大了。京师北面也不保险,在英宗时期,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还很强的时候,瓦剌也打到了京师附近,对于现在大明的军事实力,朱厚炜可不敢放心,所以只能放到南面了。

    最终选择在京城和保定府之间的一片山中建立武器研究制造基地,现在已经派出一部分的工匠在山中建造一些必要的建筑。这片土地在两座山之间,大概长2000米,最宽处有300米,最窄的地方就是南北两个入口,只有4;5米宽,工匠将会在这里用水泥建造关墙。等到里面建好一些宿舍之后,火器工匠才会入住。

    所要制造的火器图纸朱厚炜已经交给了匠户,让他们先研究一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这次的图纸只有一种火器,那就是燧发枪。欧洲现在使用的火绳枪因为天气的原因,一到下雨下雪,大风的日子就会被影响到,而燧发枪所受到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以大明现在的冶炼技术,造出火绳枪是没问题的,燧发枪与火绳枪的区别就在于火药是由燧石击发,照理说应该也没有问题。朱厚炜让他们先研究这种单兵武器,至于战争之神大炮只能慢慢来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一个月过去了,50个水陆营战士已经强壮了许多,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有了运动量和营养,身体变化是很快的。这一个月不仅是这些战士,就连朱厚炜兄弟二人也强壮了许多,在指导他们训练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朱厚炜兄弟二人也是跟着一同训练的。朱厚炜年纪尚小,身上的肉只是紧致许多,还没有明显的线条,朱厚照倒是练出了腹肌,手臂和胸肌也是粗壮了不少,现在三天两头的脱了衣服秀肌肉,引得朱厚炜白眼无数。

    现在水陆营的队列,身体都没有什么问题了,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有了现代化军队的样子。每天的军事课程也让他们收益良多,朱厚炜决定进入下一阶段,练习冷兵器。

    冷兵器时代,阵型,兵种间的配合十分重要,为了让他们能在小部队战斗时爆发强大的战斗力,朱厚炜无耻地“发明”了“鸳鸯阵”。这个鸳鸯阵在明朝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他的发明者戚继光戚少保凭借这个小部队阵型,打的来犯倭寇胆战心惊。

    卫所的战斗力那是有名的低,到了嘉靖朝,经常会发生几十倭寇追着几百甚至上千的卫所军砍杀,而倭寇的伤亡却低的可怜。戚继光的部队不同,凭借精锐的部队和鸳鸯阵,有时杀敌2;300而自身伤亡不足十。

    鸳鸯阵是可随机应变的,他适应山林、道路等狭窄地形近战,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小部队战斗和万人以上的对阵都非常实用。以前在历史上也有过不少有名的阵法,最有名的要数诸葛亮的八卦阵了,还有什么偃月阵,锥形阵,雁形阵,不过这些阵型在后人看来有点玄乎。鸳鸯阵则是明确的规定了人数,每人的职责,武器等等。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在这种阵法上,朱厚炜有了一些改变,那就是去除伙食兵,全部变为战斗人员,伙食将会专门安排人员组成炊事班,负责几个小组的伙食,除了这些朱厚炜以后还会加入火枪兵,来保证鸳鸯阵拥有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

    至于他做的这些改变究竟十号是坏还要经过实战才能得知。现在一共有50人,每组有1个队长,长牌手和藤牌手个一人,狼筅手2人,长枪手4人,短兵手2人,还有5人为火枪手,有两个组是6个火枪手,一共分为三个组。

    根据士兵的的身体素质和特长来分配个人在小组中的职务,每个兵种都只要机械地训练几个动作,比如长枪手,那就训练左刺,右刺,前刺。大规模的战争,个人武艺能发挥的地方很少,所以动作就需要简单,快,准,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