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丢了吃饭家伙。看着这些人物生动的表情,朱厚照对于人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弘治在龙椅上,问了句“已经查实了?”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而这些御史在整个朝堂来说也算是消息比较灵通的一批人物。这位御史穿着青色的官服,显然在都察院里也不是什么长官,但是她也是有资格奏事的。

    上朝的官员大大小小几百人,也不可能人人都简在帝心,这位中年御史显然不是弘治熟悉的。等朝臣安静下来之后,他才说道“邸报今日已经送到京城,福建总共发来二十余份,皆有此事。”

    弘治点点头,微微眯起了眼睛“各位卿家有何看法?”

    刚才的上奏只是个引子,这时才算进入正题。一位大红官袍的三品大员说道“陛下,福王殿下还未之国,本应在京城,却突然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泉州,有违祖制,还请陛下明鉴。”这位算是客气的,让弘治自己看着办。

    一位四品的官员出来了“据微臣所知,福王殿下出京并没有诏命,此乃大罪,还请陛下严惩。”弘治听了不为所动,只是平静地问道“其余卿家呢?”

    阁老还兼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出来了“陛下,自成祖以来,王爷未成年在京,成年之国已是定制。而福王殿下无名出京,显然图谋不轨,若是放任不管,只怕将来”靖难“之事再现。”话音一落,奉天殿安静地像是没有人一般。各人的表情都是真的震惊了,哪怕是平静地弘治也瞪大了眼睛,愤怒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刘大夏,朱厚照看着刘大夏的眼神锐利起来,隐隐有几分杀气。

    “靖难”是什么,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禁忌,说的好听点叫做靖难,但是说白了就是皇太孙朱允炆要削藩,但是叔叔朱棣却起兵夺了侄子的江山,这可不光彩。刘大夏刚正不阿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也没有人想到他会这么大的胆子,把这个禁忌在这朝堂之上说了出来。可以说他是要把朱厚炜往死里踩了,也不知这时多大的仇恨。

    奉天殿没了声响,君臣之间就这么对视着,刘大夏倒是一副平静的样子,有人知道,这是存了死志了。阁老李梦阳出来缓和气氛了“陛下,福王殿下出现在泉州一事还有蹊跷,不如等查清之后再作计较。”

    弘治慢慢地收回自己的眼神,张开衣袖中紧握的拳头,然后有些沙哑地说道“让他进来。”何鼎点点头“传福王觐见。”一声一声,由一个个的宦官朝外喊去。不多久,带着微笑的朱厚炜在诸多惊讶的眼神中,缓缓走进了奉天殿的大门。

第229章 惩罚()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厚炜缓缓走过了文武大臣的队伍,来到了第一排,进了门之后,慢慢地收敛了笑容,换上严肃,沉重的表情,仿佛在说“我有错,我认罪。”

    大臣们非常惊讶,朱厚炜出现在泉州的消息可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才送到京城的,就算他乘船,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回来啊。显然他们对于新式帆船的性能非常不了解。朱厚炜没有发现,很多人看到他出现之后,眼神变了,有迟疑的,有了然的,个个若有所思。

    今天是朱厚炜第一次在朝会中出现,走过来的时候,心中还在想着“感觉和电视里也差不了多少嘛,顶多就是群众演员比后世的质量高了一截,算得上良心剧了。”

    朝臣的注视只是让朱厚炜感到有些不舒服,到了最前面,双膝下跪,磕头道“儿臣叩见父皇。“这里是朝堂,大明最重要的地方,这时候可不能用平时的礼节。

    弘治抬了抬右手“平身吧。”“谢父皇。”朱厚炜站起身来,微微抬头,发现龙椅上的弘治和平时大不相同。私下的弘治一般都穿颜色不同的常服,而今天则是绣着五爪金龙的黄色龙袍,在朱厚炜的眼中更具威严,头上一顶黑色的善翼冠,大方庄严。朱厚照兄弟两在一起的时候,眼神柔和,但是现在,他是一个皇帝,面无表情,眼中带着冷漠,朱厚炜感觉这时的弘治是高高在上的,和他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是一个世界的。

    “前些日子你去了泉州?”弘治的声音响起,在这高大的宫殿里感觉有些空灵,飘渺最重要的就是距离感。

    朱厚炜连忙回答“是,儿臣的确去过。”

    “怎么会去那里的?”

    “儿臣奉命去往天津视察皇庄,应差阳错跟随水陆营的船只到了泉州。”朱厚炜回答的简单明了。

    这下子,一个问题被解决了,朱厚炜出京是奉命出京,谁的命令,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那么,皇子私自出京这条基本就可以过了。毕竟皇子去视察皇庄,自家的产业,也是可以的,虽然少了朝廷的各项公文,但也不算是大罪。

    突然,队伍中的刘大夏又走了出来,冷冷地盯着朱厚炜“敢问福王殿下,殿下到底是怎么应差阳错就到了泉州。”

    刘大夏在朝中的威望很高,资历也深,这样单独出来质问一个闲散的王爷,众人也能理解,至少符合刘大夏的性情,敢说话。

    反正朱厚炜知道群臣肯定要刨根问底的,所以回答“当日,本王去了水陆营停靠在码头的船上游玩,之后有些困乏就在船上安歇。没想到有人来报发现海盗势力汪泉出现,往南逃窜,水陆营立即出发,追击海盗,当时没有发现本王,等本王出了船舱,船已经到了海外。”

    “那为何水陆营的将官没有立即护送殿下回来,而是继续南下?”刘大夏年岁虽然大了,但是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这次比上次更高。

    朱厚炜感觉耳朵有些难受,不过还是平淡说道“当时情况紧急,水陆营将官判断汪泉可能要逃亡南洋,若是不立即追赶,恐怕很难在茫茫大海之上将其抓获。而且当时水陆营船只较少,只有数艘,若是分出船只护送本王,恐怕与敌交战,胜负难料。”

    大海之上,自然是船只越大越安全,所以兵部出身的刘大夏也没问为何不用小船接送。

    刘大夏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先殿下送归,至于海寇,未必要这次就清剿,毕竟刚才殿下也说了,水陆营船只不多,遇敌胜负难料,而殿下千金之躯,怎么行此险事?”

    朱厚炜转头盯着刘大夏,眼里出现几分愤怒“刘阁老,你可曾见过海寇上岸的所作所为,可知道百姓会遇到怎么的惨事,被俘虏的女子壮丁又是怎样活着的?难道去年山东的惨事已经忘了吗?以前海寇毫无踪迹,上岸侵扰之后迅速离去,官军毫无办法。而此时海寇正是狼狈逃窜之时,若是放任不管,难道等他们重新恢复元气,卷土重来?到时又有多少百姓将会妻离子散,惨死在屠刀之下?父皇爱民如子,用我一个换得千万百姓,难道不行吗?”说着越来越愤怒,到了后面几乎是喊出来的,偌大的宫殿只有朱厚炜的声音在回响着。

    刘大夏面色一僵,知道自己似乎说错了话,一时不得开口。另一位阁老出来打岔了,这位朱厚炜也认识,正是李梦阳李阁老。李阁老面色平静“据邸报得知,殿下进入泉州之时已是贼首被擒,当时何不立即北返,为何又进入了泉州城?”

    朱厚炜立刻说道“当时虽是擒住贼首,不过许多士卒伤势过重,而大海之上,风浪颠簸不利于养伤,这才进入泉州,安置伤员,等他们养好后,再把他们接回天津。至于本王,不惯舟船,再加困乏,是打算歇息一日,明日出发北返的。”

    似乎合情合理,李阁老也做不得声。不过朝臣这么多,总是有人会想到其中的不妥之处的。这时,一直装作木头人的朱厚照开口了“当日在泉州,福王遭人刺杀,这才被人认出,何以众位大臣只知责问福王擅离京城,却对逍遥法外的凶手不闻不问。难道诸位认为这是小事?还是。。。。。。”

    话没说完,但是这些人已经明白朱厚照的意思,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去问,难道是有人与凶手有勾连,故意避重就轻。

    众人连忙说道“福王遇刺必须严加排查,不得放跑凶手?”“甚是,甚是。”

    弘治看了看朱厚照,这才说道“刑部尚书何在?”“微臣在。”“立即查清此案。”“是”

    紧接着,弘治朝着何鼎看了一眼,何鼎心领神会,大喊“退朝。”龙椅之下所有人跪下磕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弘治转出大殿,朱厚照当先往大门走去,朱厚炜连忙跟上,两人没有交流,默默行走。而大殿里此时再次热闹起来。

    李梦阳和几个与刘大夏关系好的走到有些发愣的刘大夏身边,关切地小声说道“时雍(刘大夏的字),孟浪了,怎么说出此话?”他们对于刘大夏拿靖难说事儿也是感到惊讶与后怕,没想刘大夏这么豁的出去,对着当今圣上说他祖先不光彩的事情。此时,刘大夏已经平复了心情,洒脱地说道“事已至此,何必多言。如今已过古稀之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周围几人听了他的话,只是叹气。其余的大臣在出去之前,都来到刘大夏身边,或是真情,或是假意地行礼,表示对这位硕果仅存的“弘治三君子“表达敬意,毕竟人家敢直言,敢死谏,这是什么,这是文人的风骨,士林美谈啊。

    刘大夏平静地点头回礼,然后慢慢走出大门,李梦阳几人从他身后看去,刘大夏的脊梁依然挺得笔直,只是,他真的老了。

    朱厚炜的诏书在三天之后终于传到了重建好,已经搬进去的福王府,罚俸两年,闭门思过,不得踏出福王府半步。朱厚炜拿到诏书之后微微一笑,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朱厚炜一不靠俸禄过活,二不靠皇庄,而是凭着装修队大赚特赚。如今的装潢队工匠超过两百,工人超过一千,可以同时给十户人家装修,每家起码可以赚到万两以上,至于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生意红火的不行,而且已经有别的省份的大户人家与装修队接触,准备邀请他们装修。至于闭门思过嘛,那就更不是事儿了,天下商会和水陆营基本不需要朱厚炜操心,而皇宫里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秋佳节,到时候肯定可以去宫中探望父母的,然后这个惩罚就结束了。朱厚炜正好可以休息两三个月,顺便让黄公公也把伤养好。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230章 小事() 
新的一天,朱厚炜起了个大早,打了一套拳,出了一身的汗,没办法,如今京城的天气越来越热,一到中午的时候,即使最繁华的地段也要比往常冷清不少。

    朱厚炜是在朝会前一天赶到了京城,至今已经四天了。这四天在重建的福王府呆着,着实有些不得劲。除了不能出去的郁闷还有就是青梅的转变。

    自从回来之后,突然发现以前那个活泼的青梅变了个人似的。“青梅,去泡杯茶。”“是。”“青梅,去拿块毛巾来”“是”“青梅,来笑一个。”“呵呵”这廉价的演技。。。。。“青梅,来唱首小曲。”“啦啦啦”魔音入耳,哪怕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朱厚炜也有些吃不消。

    朱厚炜的命令全部照做,但是除此之外便是一句话也不肯多说,朱厚炜知道,小妮子生气了,任凭朱厚炜怎么逗也是毫无效果。黄公公在养伤,身边就跟着青梅小环,只是对于低眉顺眼的“淑女”青梅,朱厚炜实在是感到不便。

    不过,事情总要有个了结,这不,放假在家的第四天,新的福王府迎来了第一个客人,也就是朱厚炜的小妹朱秀宁。

    王府是重新造的,但是人还都是老人,看着朱秀宁板着小脸“杀气腾腾”地走进来,那是没一个敢拦的。

    朱厚炜坐在客厅里,正在读书养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至于书名似乎是叫做《书剑xxx》,“嘭”大门被踹开了,朱厚炜本来还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结果被吓了一跳,书本直接从手中掉落,有些懵地看着大门,发现原来是自家小妹,非常生气的小妹。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几个月不见,有没有想二哥啊?”

    朱秀宁腾腾腾走到朱厚炜面前,冷笑道“甚是想念啊,就是不知道二哥有没有想我啊?”

    朱厚炜笑的有些尴尬“呵呵,小妹,这次出行那是事出突然,你在场也应该知道的。总之,下次有机会,二哥一定带你一起去,行不行?”

    朱秀宁却是毫不动摇“我就不信让我上船的时间都没有,二哥你就是不想带我去。还下次,以后你出京都困难,还怎么带我去玩?我是这么好糊弄的嘛?”

    朱厚炜有些讨好地说道“那什么,我这次出去买到了不少好东西,好多都是给你的。”转头喊道“青梅,青梅?”

    “王爷。”朱厚炜回头一看,原来青梅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朱秀宁的身边,给小妹增加气势呢。

    朱厚炜此时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连忙说道“去我房间把桌上那个盒子拿来。”“是。”表情带着不甘,但还是去了。

    朱秀宁斜眼看着天花板“二哥,我可不是小孩儿了,别以为随便拿些东西就能让我顺气。”

    朱厚炜这才捡起地上的书籍“怎么会呢,我可没有这么想。对了,谁跟你说我出京困难,我以后肯定可以出去的,到时候一定带上你。”

    “什么时候,去封地的时候吗?”朱秀宁很是不屑“大哥都跟我说了,这次的事情一出,你以后想出京就困难了。”

    这时,青梅已经拿着盒子小跑过来,对于公主教训王爷的戏码,青梅是不会错过的,装乖这么长时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朱厚炜接过盒子,一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串项链,上面串着二十一颗黑色的珍珠,肉眼看去,每一颗都是同样大小,每一颗都是同样的圆滑,而且珍珠上似乎有反射的亮光,光彩夺目,哪怕是生气中的朱秀宁,眼睛也不由自主地往项链上瞟了又瞟。

    “别以为我不生气了,这项链放你这也没用,我就勉强拿了吧。”朱秀宁小手一伸,接过了盒子,突然发现青梅幽怨的目光,朱秀宁尴尬地笑了一下。

    朱厚炜喝了一口凉茶,对着已经坐下的妹妹问道“今天特意来看我的?”朱秀宁扁了扁嘴“是娘亲让我来的。你出去这段时间,不知道娘亲有多担心呢,现在悠然居里娘亲改了一个静室,里面放着佛像,整日吃斋念佛的。”

    朱厚炜收敛了笑容“当时情况紧急,我也没考虑那么多。你回去的时候把我从南方带来的东西拿着。”朱秀宁点了点小脑袋,然后说道“我听大哥说,这次出海凶险万分,二哥你以后千万别这么做了,害得我也跟着担心。”

    朱厚炜连忙点头“我记下了。”

    小丫头走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带来的几个宫女差点都拿不下。送走了小丫头,福王府再次宁静了,除了小丫头之外,基本没人上门拜访。倒是几天之后,黄德良,李言闻,南瓦组团来过一次,如今南瓦才来没多久,但是独特的南方少数民族的医术与李言闻,黄德良等人的中医产生了互补,促进,三人惺惺相惜,倒也快活。三人前来是说一下工作上的事情。

    如今黄德良负责培养医生,护士,产婆,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产婆,在京城里已经成为了产妇生产的首选,就是现在人数还不够。李言闻则是在便民医院里处理疑难杂症,顺便和黄德良以及其他人编写医书,至于南瓦,在朱厚炜的授意下,近期就要启程,随着水陆营清剿土匪山贼,去当军医,还顺便要培养一些人,处理山里遇到的种种伤势。

    唐寅,张智还有杨慎也组团来了一次。唐寅来朱厚炜并不意外,现在唐大官人在朝阳院日子赛神仙,反正也挤不进官场,就一心一意教书育人,顺便完成京城郊外桃花坞的设想。而张智,杨慎就令朱厚炜意外了,与唐寅不同,他们两人可是有机会在下次科考大放光彩的,但要是现在拜访这个离经叛道的王爷被人知晓,那么他们基本就和科考绝缘了。要知道现在大臣看不惯朱厚炜的人可多了去了,一个闲散王爷不过安稳的圈养生活,整日出些幺蛾子,这样的人一定要严防死守,让他消停。

    朱厚炜也是推心置腹地问了,结果是出乎预料,但也情有可原。

第231章 中秋() 
时间过的很快,熬过了炎热的夏季,已经到了中秋。这时节,秋老虎还在散发最后的威严,不过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

    这两个多月,朝堂再次恢复了平静,朱厚炜的事情也已经渐渐平息,至于刺杀朱厚炜的案子,最后确定有十几个“穷凶极恶”之徒人头落地,以大明官府的办事效率,而且案发地点还是在遥远的泉州,能在一个多月就能结案,实属罕见。至于这些凶手的身份,有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之这件大案子结了就皆大欢喜。

    明面上的事情告一段落,但是暗地里,一些小小的变动就不可避免了。朱远作为带着福王满世界撒欢的罪魁祸首就被免职了,这时弘治亲自下的诏书,朱厚炜心里明白,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然后朱远就在一个月前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然,人肯定还活着。反正最近天津的港口繁忙的很,说不定就是乘船出海了。

    朱厚炜在新福王府修养了两个月,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自己制定的锻炼任务,整个人强壮了不少,嘴角也长出了细细的绒毛,看上去成熟了些。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赏月,这是传统,小到寻常百姓,大到皇室贵胄都会尽量聚齐一家老小,在这月圆之夜,一起赏月,享受天伦之乐。

    已经关了两个多月禁闭的朱厚炜终于重出牢笼,总之就是出来了。今天过来宣旨的是弘治身边的大太监何鼎,当他出现在福王府门口的时候,许多有心人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小儿子还没有失宠呢。

    朱厚炜很高兴,总算能出门了,别的不说,对于张皇后和弘治还是非常想念的,这段时日,朱厚照带着太子妃来过王府,但是作为长辈的弘治和张皇后却是没有理由来的。

    上了马车,很快,朱厚炜就再次来到了大明皇宫。身边已经养好身体的黄公公还有青梅小环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