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异姓王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司参昨天得了府尹大人王拱臣的吩咐,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岳明做一下介绍。当初他还担心这个深得府尹大人器重的读书人会是一副孤傲清高的模样,如今一看这个年轻人甚是谦恭,对他也颇为客气,于是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就打开了话匣子。

岳明听完陆司参的介绍才知道,如今年关将近,西北边塞告急,宋府、庆、环等州已经相继失陷,朝廷已经决定明年大举反攻。就在上个月,各地厢军的精锐和十五万禁军已经相继开拔到延州一线布防,以后还会有大量的军队陆续北调,所以驻扎在西北前线的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便成了朝廷的当务之急。

如今朝廷从南方各路提调的粮草都要经过金陵一带,然后顺着运河大举北运,他和王司参的职责就是和经过江宁的各路押粮官打交道,让朝廷的粮草能够顺利北运。

岳明听到这里呵呵一笑,说道:“那咱们的职责就是为他们保驾护航,让那些运送军粮的官船顺利北行也就是了。”

陆司参一看他的这番话丝毫引不起这位岳公子的重视,苦笑道:“岳公子有所不知,这其中的是非千头万绪,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昨天我就得到禀报,因为镇江到金陵这一段的河道年久失修,漕运不通,如今在镇江渡口已经屯集了上百艘大船和几十艘商船。那些押解军粮的官兵们闲来无事,到处惹是生非,他们抢劫商船、骚扰乡里,已经成为地方一害;如果短时间内不能疏通河道,那些押粮的官兵祸害乡里不说,恐怕就要耽误朝廷明年在西北的战事了!”

听陆司参这么一说,岳明就想到那天在苏家织坊听苏琪儿说漕运即将堵塞,没想到还真有其事,于是问道:“王大人,那河道什么时候才能疏通?”

陆司参颇为无奈地道:“眼下年关将近,一年一次的劳役早已征过,总不能让百姓大过年的还下河做苦力去吧!眼下惟一可用的就是当地的厢军,可是动用厢军去修河道不同于抓贼缉盗,那是要由府尹大人和通判大人联名上报路转运使大人,然后由转运使大人再告知安抚使大人,安抚使大人和走马承受大人商议后,才能给当地的厢军都指挥使下令,然后厢军都指挥使大人还要派人核实情况,最后才会派兵来!”

岳明听得头脑发涨,当地有了困难请求当地的驻军援助,在岳明看来这只不过是芝麻绿豆的一件小事,没想到竟然牵扯出这么一堆“大人”来,要是这样“大人开会”般的推诿扯皮下去,恐怕就是到了明年这时候,那帮人民子弟兵也过不来。

陆司参一看岳明听得哈欠连天,于是就凑过来颇为神秘地说道:“岳公子你有所不知,咱们王大人其实早就上报转运使大人了,可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信;不过,依我看归根结底是安抚使吴奎大人那头过不去。当年咱们府尹大人就是因为上书反对枢密使王钦若大人才被贬到江宁的,这吴奎大人就是枢密使大人的亲信,他在这个时候能不看咱们府尹大人的笑话?”

原来如此,看来是王拱臣深知这其中的是非恩怨,远远躲了起来。岳明一看此事如此棘手,背后还牵扯着朝廷官员之间的是是非非,叹了口气道:“那些押粮的官兵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让他们闲来无事,惹是生非,何不将他们聚到一起来疏通河道,这样岂不是更好?”

岳明满以为自己这个注意不错,可是这个陆司参还没有听完就大摇其头,以一副教训晚辈的口气说道:“这些押粮的官兵都是各地厢军中的老弱病残,说白了就是干活的役兵,让他们干点活儿也是天经地义的,还不用费那许多的周折!可是这些人天寒地冻的还要押解粮草,听说他们现在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早就怨声载道了,何况那些押粮的将领也不会同意!虽然他们在自家的地面上忍气吞声,可是一出了家门,谁要是小看他们一眼,他们说不定就敢上去和谁拼命!”

陆司参话音刚落,忽然就听见大门外一阵嘈杂之声,中间还夹杂着一帮人的大声喝骂。岳明站起来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还有人敢跑到公堂上撒野不成?”

陆司参细细一听,不仅没有大惊小怪,反而打了个哈欠,拖着长音道:“岳公子你看,这下可热闹了,我估计是那帮兵痞子们找上门来了!——走,咱们看看去!”说完起身就往外走。

岳明跟着陆司参刚一出门,就听见府衙的正堂上有一个人在咆哮:“快让你们府尹和通判大人出来!如此推诿下去,延误了运粮的日期,耽误了朝廷的战事,你们谁能吃罪的起?”

公堂上的那些差役平日在百姓面前一个个耀武扬威的,可是到现在对这些大兵们也不得不点头哈腰,一边在旁边小心谨慎地劝说着,一边派人赶紧到后面去送信。

岳明和陆司参一进来就看见十几个士兵簇拥着一位将领,这人年纪在四十岁左右,身材瘦削,皮肤黝黑,根根似箭的胡须大概有半个月没剃,不过倒也增添了许多威武之气,听他刚才所言,想必就是朝廷的押粮官了。

陆司参在这知府衙门里常年居于人下,自然就养成了一副谦恭的模样,倒是岳明今天是第一次进这知府衙门,虽说是面对一个耀武扬威的将军,可是从心里也并没有多少畏惧之色,让人一眼就觉得陆司参在他身边只是个陪衬。

这位将军一看来了两个人,只是拿眼瞥了一眼陆司参,然后居高临下地冲着岳明问道:“你是这知府衙门里的什么人?”岳明环顾四周,说道:“这位将军是哪位?来到这知府衙门有何贵干?”

这位将军还未开口,就见他身旁的亲兵厉声喝道:“休得放肆,这是我们的胡都尉胡大将军,还不快快上来回话!”

 

第三十二章 自有妙计

岳明一听是朝廷堂堂的正牌将军,心里还真是不敢小瞧他,上前拱了拱手笑道:“在下岳明,见过将军!”陆司参也上前笑道:“这位岳公子就是府尹大人刚刚请来帮着处理政务的,将军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胡都尉眼睛一瞪,“忽”的向上一扬手,岳明还以为这家伙动手就要大人,吓得急忙向后一跳避开,惹得堂上那十几个亲兵全都哈哈大笑起来,陆司参也在一旁忍俊不禁。岳明勃然大怒,心想你一个破都尉在老子面前耍什么无赖,可是仔细一看这个胡都尉和那十几个亲兵的狼狈模样,怒气顿时就消了一半。

只见这位胡都尉冷笑道:“既然你是府尹大人的幕僚,那就赶快将你们的大人叫出来,本将要当面问问他,这镇江到金陵一带的河道什么时候能够修好!我们辛辛苦苦地为朝廷向前方运送军粮,因为你们地方上漕运堵塞,难道还要我的那帮弟兄们在这里饿肚子不成?”

岳明一皱眉头,纳闷儿道:“这怎么可能?运送粮草的人还能没粮食可吃?”

陆司参一看岳明是个外行,急忙过来给他小声地解释道:“岳公子,他们虽然是在运粮食,可是那都是朝廷的军粮。按照朝廷的法纪,就是他们饿死,那粮食可是一粒都不能动的!”

岳明一听原来如此,想想这些当兵的也怪可怜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师看着自己做出的美味佳肴,硬是饿得头昏眼花,那滋味也真是不好受,于是说道:“这怎么能行,你们的船只停靠在镇江,难道他们就没有给你们提供粮食?”

胡都尉恨恨地说道:“我和几位押粮的将军找到镇江府,说因为漕运堵塞,耽误了行程,让镇江府给弟兄们提供一些补给,可是他们却说堵塞的这一段河道是镇江和江宁两府共同治理的范围,所以只给了我们一半的粮食,说另一半让我们来江宁府要!”

岳明一听也是气得无话可说,就是这样互相扯皮推诿的官员和政府,还想指望着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于是拦住了喋喋不休地胡都尉,朗声说道:“你们这些人肩负着为前方将士运送粮草的重任,朝廷本应该额外补贴不说,怎么还能让你们饿着肚子,这道理在哪儿也说不过去!——这样吧,各位远道而来,我看你们先在这里用些饭食;粮食的事你们尽管放心,就是镇江府一粒粮食也不出,那我们江宁府就全包了!”

岳明话一出口就把陆司参吓了一跳,此时也顾不上害怕了,走过来拉住岳明的袖子,埋怨道:“岳公子,你让这位胡将军和他手下的人吃点儿喝点儿也无大碍,可是你怎么能答应给那些押粮的官兵出粮食呢,你知道他们足足有好几千人,每天就要上百石的粮食啊!”

岳明心想,既然府尹王拱臣故意躲避此事,将他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请来帮忙,还让他和王司参专门来处理这押运粮草一事,那就自有其中的道理,此时不替他做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何况他心里也真是同情这些官兵,于是一甩袖子,说道:“难道府尹大人能忍心看着这些兄弟们挨饿不成?这天寒地冻的让他们运送粮草就已经是够辛苦了,再让他们吃不饱,那些粮食又怎能如期送到?——再说了,咱们这是一家出了两家的粮食,等漕运疏通后,这些粮船顺利北上了,难道镇江府还会欠了我们的粮食不成?”

胡都尉一听岳明说的如此义正严词,还有些不相信,怔怔地问道:“岳公子此话当真?”

岳明没有理会,回头冲着门口待命的人吩咐道:“你们听见没有,这位将军和这些弟兄们一路鞍马劳顿,你们快快去准备酒饭,让他们先吃饱了喝足了再说!”

那两个公差已经知道这位公子是府尹大人请来帮着处理政务的,一听让他们去准备酒饭,于是答应一声领命而去;岳明这才回头对着胡都尉笑道:“胡将军,请吧!”

那些亲兵几天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一听这位公子已经派人给他们准备酒饭去了一个个,顿时眼冒绿光,来到胡都尉近前怂恿道:“胡将军,我们还是先吃饱饭再说吧!”

这位胡都尉盯着岳明看了半晌,突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岳明说道:“在下岳明,刚刚被王大人请来帮着处理政务!”

胡都尉点了点头,眼睛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然后一字一顿地道:“岳公子可要说到做到啊!不然——”说到这里,回头对这他的亲兵一招手,一伙人就出了大堂到下面吃饭去了。

今天一早这位陆司参就得到了府尹大人王拱臣的吩咐,如果今天那些押粮的官兵前来闹事,就让他和岳公子看着应付一下。如今他一看岳明大包大揽,一开始还以为这位岳公子书生意气,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可是等胡都尉那伙人一走,一看岳明气定神闲,仿佛对此时早就成竹在胸,心里一时更加琢磨不透,既然事已至此只好上前问道:“岳公子,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即使咱们冒着被王大人怪罪的危险给那些人出了粮食,可这河道一天不通,咱们就脱不了干系啊!”

岳明此时已经有了注意,回头笑道:“这不是都打发了吗?这些人吃饱喝足之后,你派人到粮仓里给他们调粮食不就完了?”

陆司参一听急得“咣咣”直跺脚,原来这就是你带好主意,这王拱臣是哪根筋错位了,怎么请过来你这么一位小祖宗来,一时急道:“岳公子,那河道疏通不了,我们的粮食出多少也是白搭呀,况且这些兵痞子看着我们好欺负,那过两天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

“哦”岳明一看这陆司参急成这样,笑道:“那就赶快想办法疏通河道啊,你在这里跟我着急有什么用?”

陆司参心里暗叫“罢了,罢了”,回头就想去找府尹大人,岳明清了清嗓子,笑道:“要说这疏通河道吗,这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陆司参一听“忽的”一下就转过身来,问道:“只是什么?岳公子你快说啊,不然我们就给这知府衙门闯下大祸了!你知道虽说王大人是这江宁的知事,可是要调拨那么多的粮食不知要费多少周折!”

岳明一看差不多了,郑重地道:“陆大人,你刚才不是说镇江和金陵渡口都聚集着好多商船吗,现在你自带人去把那些商船上管事的给我全部请到知府衙门来;另外速速去临时筹集一些粮食来,我有急用!”

陆司参含糊地支吾了一声急忙跑到后面来件王拱臣。王拱臣皱起双眉听了陆司参的汇报,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走了两圈,点了点头,吩咐道:“你一切听从岳公子的吩咐。”

陆司参诧异道:“大人,你就不怕他给你惹出什么乱子来,到时候可不好收拾啊!”

王拱臣意味深长地笑道:“即使他惹出了什么乱子,京城里也自会有人替他收拾!”

 

第三十三章 愿者上钩

江宁知府衙门的客厅里熙熙攘攘,一伙身穿罗绮、心宽体胖的豪商巨贾们济济一堂。

“谢老板,你说知府大老爷请我们到这衙门里来,到底是为了何事啊?”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人向坐在他身旁的一个老者问道。

这个老者衣着华丽,面色红润,看起来也是个生意人,见这个年轻人问他,端起桌上的酽茶喝了一口,不紧不慢地道:“郭少爷稍安勿躁,既来之则安之,反正咱们都是合法的买卖,别说是在这江宁府衙,就是到了金銮殿上又有何妨?”

这位郭少爷一看从这个谢老板的口中打听不出什么,又走到一个满脸麻子的中年人身边,猴急猴急地问道:“郑管家,你说咱们这都来了半天了,怎么知府大老爷还不露面啊?”

这位郑管家也是一脸的焦急,附和道:“是啊,你说咱们的商船被困在镇江十多天,那损失有多大呀!昨天我已经派人回苏州去禀报我家老爷了,实在不行我看咱们就得在镇江卸船,然后把货物从旱路倒运到金陵来!”

这位郭少爷唉声叹气地道:“实不相瞒啊,刚开始我见河道都被官船堵塞,就派人回去禀报家父,看看能不能先将船返回,等这些官船走完了我们再向金陵这边发货,唉,谁知道家父在回信中将我臭骂了一顿,竟然说我是猪脑袋。老爷子说如果我们这几船的货物再返回杭州,来回的运费得搭进去不说,到时候不但那些织工的工钱、向我们供货的货款我们无法支付,弄不好连金陵这边的大主顾还得丢了!”

郭少爷的一堆牢骚顿时引发了一些人的共鸣,大家凑起来七嘴八舌地就开始怨天尤人了。

“你说这朝廷早不运晚不运,偏偏在这年关口上开始大运军粮了,真是倒霉!”

“就是,就是,我们这每天可得损失上百两的银子啊!”

“刚才你们都说实在不行咱们转走旱路,可是镇江到金陵的那条官道年久失修,就连一般的行人也难以通行,更别说我们在上面托运货物了!”

这些人在这大厅里你一句我一句,一会儿齐声埋怨,一会儿又大喊倒霉,只有当初和郭少爷说话的那个谢老板面不改色地坐在椅子上,喝着衙门里给提供的劣质茶,一言不发,看起来心平如水,没有半点儿着急的样子。

岳明在隔壁的暖阁里听得一阵暗笑,一看天已将近中午,这些人喊得也差不多了,于是在陆司参的陪同下,笑呵呵地就来到了客厅。

众人一看来了一个如此年轻的公子,一件圆领青襟大袖长袍,头戴四方巾,身材修长,气宇轩昂,俨然是一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看得众人全都满脸的疑惑不解,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陆司参急忙上前给大家解释道:“这位岳公子就是来替府尹王大人处理大家的难处的,现在让岳公子给大家训话!”

岳明知道跟这些商人说多了没用,环顾四周,然后就开门见山地道:“眼下的情形大家想必都清楚,我就不再废话了。金陵至镇江这一段的河道淤塞,渡口年久失修,耽误了大家的生意,我代府尹王大人向各位致歉了!”

这年头虽说生意人不受歧视,可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代表知府大老爷向各位致歉,这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间大家全都愣住了,蓦地就见刚才那个一直都纹丝不动的谢老板忽然站了起来,向众人一使眼色。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急忙站直了身子,一起弯腰施礼道:“多谢府尹大人!”

岳明摆了摆手让大家站好,清了清嗓子,说道:“河道淤塞、渡口损坏是以前经常遇到的事儿,大家也不必怨天尤人。我大宋在西北的战事大家都很清楚,朝廷向北方提调粮草这是军国大事,更是耽误不得。如今我们只有尽快疏通河道,方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疏通河道、修渡口那就需要大量的民工,可是今年的劳役已经征过,如果要想着再加征调民工,那就需要朝廷付工钱了!”

众人一听这位岳公子说了一通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可绕过来若过去还是等于什么也没说啊,于是有个人站出来喊道:“那你们官府就赶快拿钱出来征调民工,抢修河道吧!”

岳明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刚才那个一脸麻子的郑管家,微微一笑道:“目前江宁府库为了给前方的将士筹集粮饷早就入不敷出了,哪有这笔钱来征调民工啊!”

此话一处,这些人全都纳闷儿了,只见刚才那个猴急猴急地郭少爷喊道:“官府没钱,总不能让我们这些人出钱来给朝廷办事吧?”

陆司参一听此话,不由得看了岳明一眼,心里暗自赞叹:“果然不出你所料啊!”

岳明上前一步,不紧不慢地反问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这些商人也是大宋的子民,怎么就不能拿出一点儿钱来急朝廷之所急,同时也为你们自己行个方便?——我给诸位算过一笔账,你们的船在渡口耗上一天,就要损失几十两、上百两,甚至更多的银子,如果你们将货物返回或者另转其他的渠道,那损失就会更大,可是眼下河道疏通无望,照此下去,各位可就亏大了——”

这时那个谢老板突然站出来,笑着说道:“那以岳公子之见,此事该怎么办才好?”

明白人终于出现了!

岳明呵呵一笑道:“各位宁可让银子白白损失掉也不愿意拿出来替朝廷分忧,这怎么说能算是我大宋的子民?依我看,诸位将这前前后后这么多天损失的银子拿出一些来,让官府用这笔钱以平时双倍的价格征调劳役,尽快疏通河道,岂不是更好?”

说到这里,岳明环顾四周,一看这些生意人终于有些明白了过来,于是朗声说道:“现在聚集在镇江和金陵的官船只不过几百艘,如果河道通常、渡口修缮完毕,那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通过,到时候各位的商船不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吗?”

商人重利,按照岳明的指引,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