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中篇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在国外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要么长篇,要么短篇。十万字以上是长篇,十万字以下就归类到短篇中去。

只有中国才有一个中篇的细分。三万字以下是短篇,三万字到十万字是中篇,十万字以上就是长篇。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中短篇创作和长篇创作是两个概念。能写好长篇的去弄中短篇不一定能行,反之亦然。

这个叫路恭行的专家居然在两个领域都做出成绩,拿到这两个代表最高水准的文学奖,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脚色。

不过,黄昏看他的模样却是十分潦倒,心中就觉得奇怪,这个家伙的钱都到那里去了。据他所知,矛盾文学奖有两万多块奖金,鲁迅文学奖也有一万多块。加上出书的稿费,怎么说也能混个小康。

其实,黄昏是以貌取人了。路恭行虽然看起来十分邋遢,其实还是很有钱的。见了黄昏就很豪爽地请黄昏去吃饭,说是对黄昏要拍的电影非常感兴趣。

“路先生有意思在电影上发展?”,黄昏问。

“没兴趣,我对你这个人有兴趣。”专家回答。

黄昏有点寒,难道今天遇到传说中的……

“我看了你的《大事件》,故事很有趣。但剧本非常之渣。”路恭行很不客气地说:“可惜了,好好一个故事让你手下的编剧写成这个模样。简直是,是不忍,孰不可忍。”专家拍案而起,“若要我来写,怎么会弄成这样,哪里能弄成这样?”

    第五卷 新一年

第五十章 新的故事

“给我一个故事,我可以开辟出一片天地。”作家说,“我写作的时候有一种操纵他人命运的快感。因为在书里,我就是上帝,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路恭行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只听得烟头“吱吱”地响,烟头上,长长的烟灰凝而不散。

黄昏心中骇然,好NB的家伙!这个作家简直比自己还狂。不过,矛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双料得主确实有这个本钱狂妄。就像自己在网络通俗小说圈里一样,自己承认排行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不过,也不知道他写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这个社会,名不副实的人太多。包括黄昏自己也认为自己现在有点吃老本的嫌疑。

他小心地问路恭行:“路作家,想问一问,你写的是什么书?”

柳青青和路恭行立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黄昏,就似乎搞纯文学的人不认识他路大作家,就像是打篮球的人不知道迈克乐。乔丹一样,既愚蠢且无礼。

黄昏汗颜,有点抬不起头来,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自己平时虽然写些东西,但其实不怎么看别的作家,尤其是当代作家的东西。

路恭行立即来了兴趣,问黄昏怎么不看当代作家的书。黄昏回答说,怕看了受到影响,丢了自己独特的东西。

这话说到路恭行心坎里去了,他立即击节赞叹,说:“不错,现代作家的东西的确看不行,都TAM是垃圾。他们的东西就算写上一百万字也比不上老子一篇小散文。古往今来,白话文第一是谁。第二是谁,是我。是我,还是我。”

这下,连柳青青都开始流汗了。

路恭行有点得意,说:“我只写了两部小说。一部长篇《生命中不能承爱之疼痛》,获得矛盾文学奖;一部中篇《一半是汽油,一半是酒精》,获得鲁迅文学奖。”

“厉害厉害!”

“当然当然,我是天才。我生来就是为拿奖的。”路恭行继续NB。

继续汗!

黄昏本就是一个狂妄地人,现在遇到一个比自己还自我膨胀的家伙。大起知己之感。只是自己熟悉地是通俗文学,对纯文学还是个门外汉,也不知道深浅,跟着路恭行一起开始大骂现代当代作家。除了鲁迅先生,只要是写东西的没有不被他们二人谩骂的。黄昏是敬佩鲁迅先生的为人,而路专家则是毕业于鲁迅文学院,既然从鲁迅文学院毕业。自然不好下嘴。

路恭行酒量极好,尤喜五粮液,一人对付了一瓶子。反正不是黄昏出钱,他也乐得一醉。唯一心疼的是柳老师,他是苦惯了的人,见不得浪费。

见二人越说越不像话,眼看就要扯到新诗头上。一扯到现低诗,柳青青这个《诗刊》编缉是逃不掉被人嘲笑的命运。他连忙将话题扯开。问:“黄昏,你还是将你要拍的电影故事说说,路恭行好写。然后,在说说字数和交稿日期。这才是正题。”

“好。”黄昏醒悟过来,刚才只图口头爽利,还真把正事忘记了,便红着一张醉脸道:“字数不多,你们估计也不知道,我要拍的这部电影以画面为主,其实台词量并不大。我估算了一下。大约四万字左右。”

“好,四万字,也有四万块钱可拿了。”柳青青笑着说,“若不是我老了,也想干啊。”

“交稿日期?”路大专家恢复正常,一副庄严神态。看来,这也是一个工作狂。

“一周。”

“太急。”

“一天才三千多字。怎么不行?我一天可以写一万字地说。”黄昏笑了笑。

“不行。”路恭行断然拒绝:“我一天只能写一千字。”

“啊!不会吧!”黄昏说,“你这速度,等你写完,黄花菜都凉了。”

“你一天一万字,那叫码字,不叫创作。”路恭行冷笑:“那样写,还谈什么乐趣,什么文学理想啊,追求啊,都是屁话。没乐趣的事情我是不做的。”

黄昏觉得非常羞愧,哀叹:“大哥,我那么写,只想赚钱。当初,我就是靠写通俗小说起家的。”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心灵中那一份希望。”路恭行长吧:“正好郭里凯格尔说过的‘亮星,你要坚持’。”

谈话眼看就要进行不下去了,黄昏还是在哀叹:“大哥,我当初也不过是想赚钱生活而已啊!”

大概是看到黄昏的窘迫状实在可怜,柳青青看不下去,便咳嗽一声:“好了,再说说故事情节。”

黄昏此刻已经怒火中烧,只觉得眼前这个自大的作家面目可憎到极,只想拂袖而去。反正这个世界,三条腿地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遍地都是。实在不行就换人好了,不一定要在一根树上吊死。

他便以一种平淡的口气说出自己的故事。

之所以想拍一部黑白片,黄昏是受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辛格勒名单》的启示。那部电影是美国最著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作品。斯皮尔伯以前以拍商业片著名,年拍摄地《ET》、《拯救大兵瑞恩》等电影在票房上的表现一直以来只有用“恐怖”两个字才能概括。

斯氏年纪看老,突然觉悟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觉得是时候该拍一部犹太民族的史诗。娱乐片虽然能够赚钱,但终究只是一部电影,斯皮尔伯格这时,金钱已经不是能够困扰他的问题。

就算赔了,也没什么。

历史题材电影,如果用黑白胶片更能表现出其中凝滞而厚重的历史感觉。黄昏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连三个小时都被这种沉重的氛围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直到片尾出现彩色,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才骇然发现,自己屁股下全是汗水。当时正值盛夏,黄昏却是遍体冰凉。这部电影的威力竟然强大至斯,的确是可悯可怖,可敬可畏。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辛格勒名单》在票房上高歌猛进,一举夺得北美票房第一。并且获得当年奥斯卡五项大奖。可算是名利双收。

黄昏现在所需要做地是,剽窃老斯的创意。

既然他能拍一部犹太人苦难的史诗,我黄昏为什么不拍一部中国人苦难的史诗呢?

“故事开始在1937年,南京……12月13日……”黄昏说。

“我知道你要干什么。”路恭行说。

“我全额投资,先期预算十一个亿,后期需要追加多少就补充多少。”黄昏说:“我不为钱。”

“就算全赔了,也没什么。”黄昏看着路恭行,“你替我写剧本。”这已经是命令的口气了。

“对不起,我收回我以前的话。你也是一个有理想有坚持的人,值得我敬佩。”路恭行站起身,向黄昏深深一鞠躬,端上一杯酒,“我马上就写,一周出货。就算头发写掉了,手写断了也好。你可以拿那么多钱出来打水瓢,我也是一个男人。稿费我一分钱不收你地。”

“来来来,说说你的故事。”路恭行拖过椅子,和黄昏坐在一起。

“都在这里啦。”黄昏摸出一个移动硬盘,递过去。

“好,我走了。开工。”路恭行也不多说,起身就走。甚至忘记了买单。

写这个故事梗概时黄昏很是下了番心思。

他本来想照搬《辛格勒名单》的全部剧情。不过,考虑了再三,这样做有很大后患。首先,《辛》剧的故事场景是一个集中营。虽然,日本侵略中国时也建立过很多集中营,比如山西的矿山。但《辛》剧的故事内容是一个德国人救助本国犹太人的故事。如果整体移植剧情,黄昏不认为小鬼子有那种人性的觉悟。众所周知,来中国开矿山办企业的鬼子,那一个不抱着一个掠夺的心思。手上的血债只怕不比前线的军人少。

如果将那个老板换成中国人。中国人当汉奸,反而去救中国劳工,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一份历史文献触动了黄昏的灵感。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家德国水泥厂因为本国和日本是同盟国,日本军不能进入厂区。两个留守护厂的德国人大量收留难民,在大屠杀期间一共使两万多中国人免遭日本禽兽的毒手。

这段历史一直被时间的烟云所笼罩,近年才被人从厚厚的卷宗间挖掘出来。

辛格勒救了几万犹太人的命,被以色列尊称为义士,立碑树传,以供后人敬仰。

黄昏觉得是该为那个德国人立传的时候了。他们的名字是辛德贝格和卡尔。京特博士。

水泥厂的名字是江南水泥厂。

故事的两个主角换成中国人,美籍华人夫妻。水泥厂名字不变,还是叫江南水泥厂。因为二战初期,美国和日本还不是敌对国,双方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虽然日本的南进政策触动了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和日本一战势在必行。但长期的保守主义让美国迟迟决定不下动手的日期,并且,美国资本家有一中恶劣的品质。不问善恶,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双方交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还在源源不断的供应日本战争物资。

因为这对夫妻是美国人的关系,水泥厂的美国星条旗让这里成为南京这座人间地狱中一块小小的绿洲。

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那对夫妻大量吸收难民进厂,以职员的名义保护起来。

与此同时,日本军队也开进工厂,名义上是保护友好国国民的财产,实际上是就地监视和管制。毕竟,水泥也是一种重要的战争物资。

为了保护苦难的同胞,那对夫妻不停生产水泥,并且以及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日本军方,并且拿出自己全部财产向日本军队购买合格的劳力,以便救到更多的人,直到破产的那一天。到最后,小小的一个水泥长居然收容了两万多难民。

终于,大屠杀结束了。

南京血流成河。

水泥厂不出意外的倒闭了。

和《辛格勒的名单》上的最后一幕相同,男主角痛苦地看着外面满大街的尸体,看了看自己的汽车,说:“我本该用这车再去换几条人命地,我本来可以的。”

说完,那个男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他离开的时候,所有被他救助过和帮助过的人都默默地排成两行,目送着夫妻二人的离去。

“我写不好。”不一天,路恭行打电话过来。

“为什么?”

“太沉重了,我写得喘不过气来。”

“你进入状态了,好,就是要这样。”黄昏对着电话大叫:“我恳求你,好好写吧!”

路恭行在那头沉默了半天,说他看到黄昏发表在《收获》上的那篇《情人》,很喜欢。

作家大吼:“可恶,你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你为什么不自己写?为什么?你不知道吗,写这种剧本是会死人的?我受不了啦!”

“知道为什么选你?”

“……”

“想把你写死,然后我就是最好的。”黄昏恶毒地说,“现在放弃还来得及,我找其他人。”

“不。”

“Why?”

“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完成。”

“好,很好!”黄昏知道和这种高级知识份子打交道应该抱着什么态度。他说:“我欣赏你。如果写不下去,就摸摸你的心。头顶三尺有神灵,神会指引你的。”

“给我个片名?”

“为什么?”

“给给名字,我就有灵感。”

“《南京,1937》。”

本来,黄昏想取《血色残阳》、《血火地狱》等等空洞而眩目的名字。但想了想,这么做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在历史的面前,人类应该敬畏。

地点:南京;时间:1937。

就这样。就这样。

一周,仅仅一周,《南京,1937》的剧本就弄好了。

作家路恭行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衣服更加邋遢,头发和胡须都乱糟糟地堆在脑袋上。口角流着涎水,说话中声音带着痰音。

他面色苍白得像半年没见阳光,颧骨高高矗立,尖刻而僵硬。

那双目深邃无底,像是蕴涵着无限的悲哀。

他用颤抖的手将一大叠稿子放在黄昏手里,喘息半天才说:“写好了。幸不辱命。”

“谢谢。”

“应该的。”

二人双手紧握。

往日的狂妄和张扬都看不到一星半点。

这是一个沉重地时刻。

——————————————————————

《南京,1937》的剧本弄好,算是一块石头落地。

同期,《热血男儿》在东海大学开机。

新学期正好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过来看拍戏现场。看以前高不可及,现在却近在眼前的明星们。

第一天的拍摄就很不顺利。

因为是一个小成本电影,总投资也不过一千多万,其中明星们片酬占大半。所以,场面并不是很大。大多数的场景都发生在东海大学。为了压缩成本,杨柳将剧本中的那只小球队改成了一只大学生为主的职业队,也不管什么国情不国情,合理性有多少。反正是编故事,正好适合在这里拍摄。

演员们都很职业,也不需导演多说,该做什么做什么。

只黄启发有点麻烦,他虽然武打出身,篮球比众人都打得好,可就是不懂得该怎么拍戏。一对着镜头就心慌,心又跳了,脸也红得像一只烂苹果。张中看到他那副脸红脖子粗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大骂:“启发,你怎么回事情。再这么干下去,以后你只能做特型演员了。”

“什么特型演员?”黄启发问。

“干脆以后只演红脸的关羽好了。”张中挖苦,“对了,猴子屁股也可以去客串一下。”

“你……”黄启发不干了,捏着拳头,“导演,你这是欺负人。”

“怎么你还想打人?”张中大怒,他这个导演做得憋屈,虽然手下有一批当红明星,可个个脾气都不太好。很多人都跟黄昏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说又不是,骂又不是,完全没有做导演的快感。

他骂道:“我是什么导演,不过一个管家婆而已。你们都是大牌了,爱怎么演就怎么演好了。我不管了。”大家都上来劝解,说导演您也太过了点,人家不过是一孩子,犯得着生这么大气吗。

黄昏正好看到这一幕,上前笑道:“大家都别闹,说句实在话,我对这部电影没什么期待。大家来拍这部电影,不过是给大家找点事情做做。一来是锻炼队伍;二来陶冶情操;三升华精神境界。”

    第五卷 新一年

第五十一章 镜头感觉

“可黄启发的镜头感太差了,完全没有做明星的自觉嘛。”孙芊芊检举。虽然多一个异性追求者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可被一个废物缠是也件让人烦恼的事情。

“是啊是啊。”花泽类推波助澜,心中暗爽。

至于镜头感,在黄昏的理解中就是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让摄影师捕捉到适合影片所需要的画面。

科班出身的演员通常都知道自己在一个影片中应该扮演何等角色,应该有何等得体的举止。

半路出家的演员刚开始拍电影时很多人都摸不着北。因为篇幅限制,电影不像电视剧那样有大量的篇幅让演员去表现自己。电影上,很多演员总共才几个场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确需要很强的镜头能力。

有的演员非常有天分,刚拍戏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这种人通常受到导演的喜爱。

不过很显然,黄启发属于后者。

在《热血男儿》中,东海大学的体育馆作为主要拍摄地点,有大量的镜头都在这里拍摄。其中包括大量的日常训练镜头,主场比赛镜头。日常生活镜头。

今天的分镜头剧本的故事是,黄启发被原效力的球队交换到这个小球会之后,他第一次来到体育馆报到。正好碰上球会在孙芊芊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其时。队中第一主力。中锋花泽类地一个朋友因为黄启发地到来而丢掉了主力控球后卫的位置,心怀不满,决心给黄启发来一个下马威。

当时的镜头是这样。正到孙芊芊领着一群队员在体育馆练得热火朝天时,黄启发进来了,四下顾盼,问:“哪一个是教练。”

其时,花泽类迎上去,挑衅,“小子。你新来地吧,后卫?可惜我是中锋,你们后卫的天敌。要不,我们玩玩。赢了我,就让你进队。”说完话,就约黄启发一对一斗牛。

对话应该是这样。

“小子,想加入我们必须有实力,来打败我。”

“没兴趣,我找教练。”黄启发扮演的是一个懒洋洋的即将退役的球员,对这种年轻人之间的义气之争没什么兴趣。

“这个队没教练。教练已经走了,现在只有代理。不过,没有人能够帮你。赢了我,你才能被承认。”

于是二人开始斗牛。

然后,短期代理教练孙芊芊出场。她本是队中的队医。因为实在找不到教练,她只好短期代理。

……

可就怎么短短两句台词,黄启发念起来味道极其古怪。

生硬且带着一丝微微地颤抖。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认为他不过是带着地方口音的缘故。也不在意,实在不行,将来有配音演员。

问题是,黄启发大概是太想演好这个角色,那副认真的表情简直让人感动。虔诚得好像一个面对GOD的教徒。只差流下几滴热泪。

完全和黄启发要扮演的那个人物性格不对路。本来,那个角色不过是一个准备在一个小球会混上一年就回家混吃等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