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如果能找到完颜阿骨打的尸体,洪涛非常愿意还给完颜麻颇,人都死了,留着一具臭皮囊有个毛用。但真是找不到了,就算不还给金人,带回朝廷献给皇帝,也能吹好几年牛逼不是。

    现在自己的善意已经做足了,剩下的就得看金国皇帝和种折几家识不识时务,如果他们非要鱼死网破,那就接着打呗。

    别看在河北路这边新军的人数不足矣打一场大决战,可千万别忘了湟州省和凉州省的战争潜力。那地方的百姓和内地完全不一样,不光一点不怕打仗,还把打仗当做重大节日。

    后世不是有句话,车轮一响黄金万两,改一改就适用于湟州省和凉州省,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每次战争都能带给他们财富和发展空间,富姬的新军已经开始往银州集结,银州的新军则正在北上前往黑山威福军司。

    名义上是要剿灭西夏残余势力,收复河套地区的膏腴之地,实际上稍稍一迈步就能进入金国境内,从西边威逼大同府。

    金国刚刚建立政权,还来不及整合辽国的地方势力,在原本的西京道也没有派遣太多兵力。要是把大同府丢了,河东路的禁军随便往北一活动,整个西京道也就别待了,再想靠近黄河流域都很难。

    五月底的开封骄阳似火,但金明池沿岸确实人声鼎沸,湖面上还有几十艘龙舟奋力争先。皇帝赵佣在此举办盛大的游园会,三日内允许开封民众随意进入。

    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与民同乐,还是庆祝他自己的生日,另一方面也是庆祝摄政王在儒州一举歼灭金兵南侵主力,杀敌十万!

    对外作战胜利,不管是谁、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非常令民众喜闻乐见的大事,同时也是一件非常能增加朝廷凝聚力的大事。

    当战报正式传到开封时,连一向和朝廷唱反调的东京日报都不得不单独辟出一个版面,废了不是笔墨,只是没怎么为摄政王吹捧,而是把功劳都扣在了皇帝脑袋上。

    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次出征毕竟是摄政王代皇帝御驾亲征,赢了就该是皇帝用人有方,输了必须是将领指挥失误。

    有人高兴就必须有人哭,金国皇帝死了个儿子,估计得哭,宋人里照样有人哭。就在战报抵达开封的第三天,远在京兆府养伤的种鄂背疽复发,当夜就死了。

    两天后,折家家主的弟弟也坠马而亡,远在幽州驻守的种谊叔侄上书朝廷,请朝廷派遣能臣接任,他们要申请回家吊丧。

    几天后皇帝的圣旨就下来了,准奏!但没有任何安慰,也没有追封和赏赐,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新任的幽州兵马都总管也是名将之后,王厚。

    同时接受任命的还有六个人,皆出自新军,分任保德军、岢岚军、宁化军、代州、广信军、安肃军都监,领整军之责。

    这六军兵马一半留在原地接受整军,一半儿调防去积石军、西安州、怀德军、定边军、保安军、绥德军,被替换下来的禁军全部去大名府就地整军,将领保持不变。

    动静不可谓不大,基本把河东路和河北路的边军与西北各路的边军撤换了一半儿,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种家、折家、姚家和杨家这些世代在西北地区戍边的武将世家。

    他们手下统辖的兵马被抽调走一半不说,还掺和了一半儿河东路的死对头,就算心里再明白皇帝要向军制下手了,想短时间内捏合起来有什么动作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信任这玩意需要时间培养,时间上不太够了。

    另外还有新军在湟州、凉州、银州、兰州驻扎,南边的川陕四路也在苗奎的新军控制下,想动都没有辗转腾挪的空间。

    但这两份圣旨出奇的顺利,既没有在朝堂上引起群臣反对,也没有将领表示不满。大家好像提前沟通过一般,圣旨一下就全部闭嘴不出声。

    不是不想出声,是不敢。随着战报一起回到开封的还有五辆箱车和一个营的新军,说是装着金兵的首级向皇帝报功,实际上里面绑着十多名金兵高级将领,还有他们签字画押的供状和一封摄政王的亲笔信。

    当皇帝赵佣看完了这些供状和信之后,御书案上基本就不剩啥,负责在紫宸殿里值班的太监全都吓得不敢进屋,生怕皇帝手里没准,一家伙再把自己脑袋砸开花。直到王二闻讯赶来,才算让皇帝没继续拆屋子。

    太伤心了,国家最依仗的几家人居然和外敌勾结谋害为国出征的新军,赵佣此前不是没动过类似的脑子,也知道这几家人不很可靠,但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如此丧心病狂。

    除了伤心之外还有浓浓的恐惧,要不是姑丈强令王大带着新军进入开封,把原本的禁军都替换下来,这封信和这些俘虏抵达开封之时,说不定就是自己这个皇帝送命之日。

    他们能豁出命去害摄政王,也能什么都不顾的把自己这个皇帝干掉,只要是妨碍了他们的人,不管坐在什么位置上,都必须除之后快。

880 不甘心() 
这样的军人留着何用?他们的战斗力越强对自己的威胁就越大,对国家的危害也就越大。按照赵佣的意思,都不用通知各位宰相商议了,直接命令湟州省、凉州省、川陕四路和银州的新军一起上,把这几家人全都抓回来,有一个算一个,咔嚓了事。

    可他又不能这么干,先不说新军听不听自己的指挥,姑丈为啥要写一封亲笔信带回来,就是让自己不要这么做,就算他们真的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那也不能从自己这位皇帝口中说出杀,脏活儿累活儿全交给姑丈去办,等他和金人完成和谈之后,再回来处理这些奸佞不迟。

    “当年父皇就和我说过,这世上唯有姑丈可用可信……可是朕不明白,姑丈为何还要保护这些人,于情于理也该绳之於法才对!”

    见到王二之后,赵佣马上从一位暴怒的皇帝变成了可怜的孤家寡人。这皇帝当得真窝囊,旧臣们整天巴不得自己死,新臣又不完全听自己的指挥。哪怕姑丈再忠心,他指挥和自己指挥也不是一个滋味啊。

    “陛下不用为这些事儿操心,更不该为了这些人脏了手,您是大宋皇帝,宽厚仁慈、公正廉洁的象征,此事交给摄政王处理比较妥当。”

    王二在赵佣这句话里听出了一丝不满,看来爹爹说得对,哪怕是儿童团的孩子坐到这个位置上,同样很难摆脱它的魔力,这个座位上有毒!

    “象征……我不想仅仅当象征,朕想亲手治理国家,朕想和你们一样为这个国家出力!”

    赵佣也傻不到哪儿去,他也听出了王二话里的规劝之意,有点无法接受。这些话他还不敢和姑丈当面说,又实在憋不住,和别人说也没用,其实和王二说也没用,只是想借她的嘴传到姑丈耳朵里面。

    别看姑丈在外人眼里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但赵佣心里清楚,那是个最讲理的人,只要能讲出道理,他不会为难自己,也不会记恨。

    “象征本身就是为国出力,陛下想过没有,将来的官员一旦是被各州各府选出来的,这个朝堂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们不会再惧怕皇家的权利,而是要为自己的利益做斗争,朝堂里会比瓦市里还热闹,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大家投鼠忌器的人坐镇,朝堂里恐怕什么事情都商量不明白。”

    王二不得不佩服爹爹的睿智,促进社只商议过如何改革,更多看到的还是改革的好处,却很少仔细考虑过改革之后的副作用。只有爹爹一个人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一直在试图降低副作用的影响。

    当时没有多少人理解,就算同意也是看在爹爹的面子上不好意思反对,也包括自己。现在看来,爹爹毕竟是爹爹,他还没老,也不是瞻前顾后不果断,而是比别人看得更远、更清楚。

    这不,赵佣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爹爹就明确说过他不会听之任之,毫无留恋的把皇权放掉,这里面必须有反复,甚至更甚。

    “做为皇帝,没有权利光有名望,就可以约束群臣了?”赵佣觉得王二的例子好像举错了,这不正是皇权的重要性嘛。

    “爹爹并没说过皇帝不可以有权利,只是不允许有不受控制的权利,要是陛下能一个人就约束群臣,这权利怕是也太大了吧?另外以后的朝臣也不用陛下约束,各州、各府、各省的代表会比陛下还尽心尽力,他们既不是陛下任命的,也不拿朝廷一文钱,陛下您除了自身做出表率,让人民承认您是一国之君,还能拿什么来约束官员呢?”

    王二觉得吧,这位皇帝虽然跟着儿童团学习了好几年,但天资好像并不太聪慧,到现在了还看不清形势,真不是个当皇帝的好人选。话已至此,再和他绕圈子已经没意义了。

    “姑丈不是还有新军……若是当皇帝什么都管不了,还要朕何用,不如让给姑丈算了。”赵佣听得浑身不自在,本想从王二话里找出破绽,可是刚说了半句就停住了。新军,那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摄政王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会拥兵自重,这一点陛下应该清楚。如果爹爹真想要这个位置,谁也拦不住,也不用拖这么多年。待到群臣的权利受到制约,陛下的权利交还给朝廷之后,兵权也会随之交还。”

    王二很清楚赵佣的感受,他和自己那个有名无实的丈夫是一样可怜,但又不得不说,他们都是幸运的,要不是爹爹不让自己乱杀无辜,要不是爹爹坚持不用内战夺取国家控制权,他们早就死翘翘了,哪儿还有机会诉苦?

    “……军权交给谁?”赵佣撇了撇嘴,他和洪涛学会的本事里,就属这个动作学的最像,内涵也差不多,不相信!

    “陛下,做为总理我只能说交还给国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谁也不能拿它对付异己。做为师姐,我多说一句,这种想法还是尽早从脑子里除去的好,太危险也太不明智。”

    赵佣不用说出来,王二就能明白他的想法,但她并不太担心,因为赵佣敢表达出来,就说明他还没想好,还把自己当亲信,愿意听自己的意见。自己也必须给他意见,爹爹让自己来当总理,就是要在赵佣身边当警钟用的。

    “唉……可朕如何对得起赵家列祖列宗!”

    这个警告对赵佣已经很够份量了,想一想也是,新军除了儿童团成员之外,谁也指挥不动,哪怕王大、王三都站在自己这边,失去了那些工坊的支持,新军怕是连禁军的战斗力都比不上,想控制工坊……

    姑丈这些年真没闲着,居然在川陕四路、福建路、甘凉路复制了好几个魏桥镇,掰着手指头算算,这些地方都不在朝廷控制范围里,甚至连具体位置都不知道,现在又全都成了特区,连插手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陛下如果像前朝皇帝一般丢掉了江山,才真的无颜见列祖列宗。虽然新政下的皇帝没有了生杀大权,但依旧是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帝国取得何种成就都是在陛下领导下获得的。能做到这一点,即可比肩周天子、秦始皇,被后人膜拜。”

    在第一期儿童团里,她可能算是情商最高的,对经史子集学得也最好,反倒是自然科学方面成绩不太靠前。要不是洪涛没啥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肯定会把她往文科生方面培养。

    理科生忽悠人是讲事实摆道理,文科生走的是精神路线。相比较起来洪涛的办法有点笨,比较麻烦,王二的路数更先进、见效快。

    “……二姐,你们在凉州和朕说的国家真有可能吗?”赵佣已经是习惯性被忽悠了,当年在凉州的时候他的教育工作说是由洪涛负责,其实执行者多是王二和宸娘,人这个玩意吧,老听一个人的意见会上瘾。

    “换在十年前,陛下会相信大宋能灭掉西夏,把辽国活活逼死吗?就算金国大兵压境,还有内鬼作乱,他们依旧铩羽而归。不用多,五年之内,不管是叫金国还是辽国,那片土地都会归于陛下的大宋,而燕云十六州怕是这次就要完璧归赵了。”

    光靠打击忽悠只能让赵佣收敛,但不会让他有动力。王二的绘画功底也挺好,不是苏轼教的,洪涛本身就是个绘画高手,成名绝技就是……画大饼!

    。

881 一信释兵权() 
“这群佞臣贼子,全部都该杀!既然姑丈不让朕动手,那该如何处置?”

    燕云十六州啊,祖宗八代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上百年,拼死拼活耗尽了国努才收回个幽州,老爹愣是高兴死了,要是能在自己手里全部收回,这份功业足以载入史册!

    至于说让出部分皇权的事儿嘛,现在不让也不成,想多了屁用没有。更新最快如果真能把金国的土地变成大宋的,自己真不算给祖宗丢人。

    一想到这个事儿,赵佣突然又想起了一群人,他们可真是太可恨了,为了私欲勾结外敌祸害自己国家,还要把幽州拱手相让。

    不管当不当这个皇帝,赵佣也要为国除害,当年在凉州城时和宸娘的争论历历在目,她说自己做不了好皇帝,自己得证明给她看!

    “打草惊蛇,只要他们自己把兵权交出来,此事既往不咎。如若不然,无需用兵,只要把这些信件让开封日报、福州日报、成都日报登出来,他们的家族在大宋就难以存活了。”要问这事儿,请往王二和王十这边看。养活人她们俩不成,祸害人个顶个好使。

    洪涛并没在信里指明该如何处置这几家人,只说让官家和总理本着安定团结的原则,尽量保全朝臣的颜面,保全大宋的颜面,也算给皇家留点面子。

    王二和王十比赵佣先拿到了一个时辰的信件和战报,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商量出来三套应对之策,经过在开封的王大、王七、王十二、高翠峰和委员会成员审核同意,下一步就该说服赵佣了。

    “他们会那么听话?兵权就是命根子,没了兵,家族也就完了。”赵佣觉得王二把事情想简单了,他自己虽然没进入过禁军历练,但当年没少听枢密使和朝臣讲课,对如何治理国家还是有点纸上谈兵的能力。

    “这只是文的,让大家都保全脸面的上策。还有中策,几个时辰之前信使已经出了开封,前往青塘面见吐蕃新王溪罗撒,不出月余月,青塘精骑就会兵出熙河路,势如破竹向东过姚州、巩州、秦州、顺德军,直逼京兆府。新军主力远在银州,剩余只可保湟州省、凉州省、兰州安危,无力剿灭。朝廷调秦风路、永兴军路边军于渭州、陇州于之决战,力有不逮溃不成军,幸而新军从应理城赶到,克敌于当场。随后吐蕃新王上书请罪,此乃手下叛将所为,陛下降罪罚之,念其一贯与大宋交好,着其子入京为质。经此一战,种家、折家、姚家精锐损失殆尽,陛下可以用兵不善处之,何去何从想必朝中无人能说三道四。”

    想简单了?王二不去和赵佣分辨,背着手像背书一般,用了六成养父的白话,加上四成开封官话,拼凑出一个故事。

    “啊……”赵佣都听傻了,这圈子绕的,都绕到吐蕃那边去了。要是王二不提,别说赵佣,恐怕朝臣里也没有几个能想起还有个叫溪罗撒的青塘之主来。

    前几年他倒是给朝廷上过一份奏章,大概意思就是说他现在发达了,除了青塘、河湟一带的吐蕃族人之外,又向南稍微拱了拱,把积石山以南的土地都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新的吐蕃王朝。

    不管怎么讲,溪罗撒觉得自己是个讲究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要不是大宋拉了他一把,别说新吐蕃王朝,吐痰都没地方吐,所以他恳请大宋皇帝给他加冕个正式称号,同时也是一种表示,愿意以大宋为主,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当时赵佣还不是皇帝呢,他叔叔只要一看到和凉王有关系的人过好日子,晚饭都吃不下去。溪罗撒是谁?那是凉王在青塘养的一条狗,凉王扔根骨头当宝贝,别人给头整猪照样咬。

    赵颢登基之后,不是没打过他的主意,如果能把青塘拉拢到朝廷这边来,甘凉路可就难过了,啥特区不特区的,西边有青塘兵、南面和东面全是禁军,就北面的沙漠空着,用不了几年就得完蛋。

    可派了好几拨使节过去,全没见到溪罗撒本人,他不是出去巡视了,就是在和吐蕃各族打仗,最长的一次,愣是把使节晾了足足五个月,直到使节患了病,不得不返回朝廷复命,他依旧没出现。

    哦,合算姑丈一封信,甚至不是亲笔信,就能让溪罗撒举倾国之兵东征,花费多少钱粮、死伤多少族人不提,还得把儿子送到开封来当人质。

    赵佣觉得吧,如果不是因为溪罗撒年纪确实有点大,那必须是姑丈去湟州赴任时与当地蕃人留下的私生子!但凡不是亲儿子,真不会卖这么大力气。

    青塘兵有那么厉害吗?能长途征战几百里,深入大宋境内把好几家的精锐部队和多于他们几倍的禁军一战击溃?赵佣敢拿脑袋保证,绝对没有。

    但是赵佣也敢拿脑袋保证,他们就是能办到。不用王二说明,他就能想出来这些青塘兵和新军不会有太大区别,甚至里面就有不少来自湟州省和凉州省的新军。和大宋禁军打仗的不是青塘兵,而是由新军指挥、装备了新军武器的新军和青塘兵混编军队,数量还不会太少。

    光这样还不够,王二不是说了,应理城和银州的新军也会回师助战,这是嫌种家、折家、姚家死的不够干净啊,专门来围追堵截的,结果反倒成了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又得让大宋百姓津津乐道好几年。

    想起这些赵佣就是一后背冷汗,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姑丈,还有王二和王十这两位师姐。他们就不是人,坑人都坑到骨子里了,且花样百出,总有一款适合,绝不落俗套。

    “如若不成,臣还有下策……”王二没说过瘾,拿起桌上的杯子刚要喝口水,突然想起这是皇帝的,赶紧又放下,若不其实的继续往下讲。

    “总理大人,下策就免了吧,朕以为有中策对付他们足矣、足矣!”都把人坑成这样了,还不是最坏的结局,赵佣觉得自己不能再听下去了,全听完了晚上会做噩梦的。

    “其实下策最简单,当年大名府坑冶铸钱司监司的灭门惨案陛下还记得吧?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盗匪所为,而是……陛下、陛下、臣还没讲完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