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人对羽毛球的改良洪涛就不打算过多关注了,六位皇家御用金银作大匠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凑齐了六百多个常用字铜模。铸造铅字的试验在第一批铜模制造出来时就做过了,效果嘛……不好也不坏。

    这个意思就是说,铅合金的软硬度还不太合适,铸造出来的铅字在很细小的部位还略有黏连。但经过大匠们一双双巧手的后期修复,绝大部分还是可以用的。

    所以洪涛暂时不打算再去改进铅合金的比例,就先用这些铅字进行印刷。等完成了宝绘堂的第一批订单之后,再由工匠们去慢慢摸索吧。

    不仅仅是铅合金的比例,还有印刷机的改良。自己只负责指路,顶多再带着往前走一段,后面的路得靠他们自己完成。

    “官人真乃神技,它、它们……”当一页又一页的朝廷邸报从印版上被取下来挂在飞羽堂中晾干时,第一个忍不住的就是许东来。

    他上过慈幼局里的识字班,但没有参加科考,不是不想是不能,没有那么多钱去买书读。而他的出身又注定找不到读书人朋友去借,连手抄本都弄不到。

    古人的科考和现代的考试异曲同工,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习题,没有课本、没有习题集,想考好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两台并不算很高明的印刷机让他看到了希望,按照驸马所言,此机器不管印制什么,只有两个优点,其一成本低廉,且印的越多成本越低。

    不管那个字符出现了磨损,印版不用作废,只需把铅字抠出来替换上一个新的即可。没有了印版的成本,光是油墨、人工和纸张真不值几个钱。

    其二快速灵活,由于印版是由上百个铅字组成的,理论上讲,一本上百页的书籍是可以由上百张印版同时印制完成的,所需要的只是足够多的铅字和足够多的印刷机,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印刷内容。

    这样算的话,不管你是印制一万册还是一百册,都可以成为现实,还是那个原因,不用单独刻板了。

    而洪涛发明的印刷机是个什么结构呢?假如让金河帝国的印刷工匠们看到了皇帝造出来的印刷机居然是这么一副倒霉德行,他们肯定会怀疑这位皇帝是不是假的。

    说叫印刷机,其实就是个带轨道的长条木头桌子,一头用来放置印版,一头是个简单的压床。

    每部印刷机由两人操作,一人手里拿着两个巨大的粉扑,蘸上合适量的油墨往印版上涂抹;另一人把桨好的白纸放到印版上,推动印版下面的垫板,把印版送到压床下,搬动手柄,用杠杆原理对印版施加压力,使纸张充分和印版接触。

    再然后嘛……就印完了。把纸张揭下来由小工像晾衣服一样夹到绳子上把油墨晾干,就可以进行反面的印刷了。

    要说一点技术都没有也不客观,油墨的涂抹量、压力的大小都需要匠人们自行寻找最佳值,而且温度变化对油墨的流动性也有影响。

    但这些问题都不关键,别说是心灵手巧的匠人,就算是洪涛自己试过几次之后,也有了不少心得。这玩意没啥难度,三个字,手熟尔。

    至于说印刷机的造价,洪涛都不好意思吹牛。几块破木板子、几根固定用的绳子。还别提那个杠杆压力装置,彭大说了,这玩意还没他家乡压豆腐干的装置复杂呢。并且一再暗示,千万别用他的名字给印刷机命名,太丢人,传出去这辈子的名声都坏了。

    “莫要鼓噪,大男人没事别瞎掉泪。我这里有一本术数口诀,你拿去与小童们背诵。待到印刷机有空就印出一些,每个孩子发一本。你没读过的书我慢慢帮你补回来,不光科举才能报国,好好跟着我干,早晚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写在史书上的。放心吧,官人我说话从来都是算数的。”

    许东来心里在想什么洪涛能猜到,和后世的人比起来,古人对知识的渴望更甚。并不是说他们好学,而是可以接触知识的机会太少,缺什么就爱什么,这是真理。

    但仅仅提供给他们知识还不够,借着这个机会洪涛也得耍点政委的手腕,收买人心!许东来与高翠峰、黄蜂、朱八斤他们不同,相对来说算比较纯粹的自己人,在情感上需要多投入一些。

    “大官人提携之恩断不敢忘……”真好忽悠,一本破书就跪下了。

    如果许东来知道驸马所说史书上的内容,估计立马就能翻脸。上史书还真保不齐,但很有可能不是正面人物,而是大大的奸佞之名,遗臭万年也不是奢望。

    “官人要出书著说乃大事,不如在府中设宴遍邀宾客为此书做序题字,要是官家肯来也无不可……”

    看到许东来都快上史书了,高翠峰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要论学问他不敢说比驸马高,那也是府上其他人无法比的。轮也该先轮到他,看来辅佐之功还是不到家,关键时刻不能让驸马想起自己,赶紧努力吧。

    “此书是供蒙童习之,不必去叨扰官家。不过你这个主意挺好,别急,官人我肚子里的货多着呢,等腾出功夫随便一写就是好几本。到时候请你帮我校对词句,算是你我合著,印出来之后专门给算学、太学里的那些教授和博士研读才风光嘛。”

    手下人争着表现是个好事儿,即便不打算培养也得好言好语的给点希望。这次不是流芳千古了,改成了教化天下,馅饼也不小。

    “学生不敢……自当为先生想……”得,都不知道书的内容是啥呢,高翠峰就以学生自居了,先生叫得那叫一个顺口。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里,主人的称呼可比不上先生给力。古人不是说了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就差不多等于是认干爹了。

    “光想可不够,以后宝绘堂就交由夏涑主持,可能否?”甜枣给了,担子就得挑着。

    “学生必不负先生之托……”高翠峰虽然没跪,但这一揖到底也和跪的意思差不多,与上史书相比显然著书立说的可能性更大、更现实。

066 盘炕() 
飞鹰社富姬主持、宝绘堂又与了高翠峰,那洪涛干什么呢?他改当泥瓦匠了,但不是盖房子,而是盘炕。还不是盘一个炕,是一批。

    琼林苑里有不少亭台楼阁,只要是密闭比较好的房子洪涛都要征用,做为米囊子花苗过冬的暖房使用。

    没有塑料薄膜保温,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提高室内温度。做铸铁炉子是个不错的思路,可惜时间有点来不及,而且这时的房屋比较高大还漏风,光靠炉子取暖的话效率太低。

    于是洪涛又改变了一下思路,不打算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了,重点放在苗床上。只要让植物的根系保持一定的温度,外部别上冻,那植物就不会死,说不定还可以继续生长。

    到底效果怎么样,这谁拿的准啊,还是老办法,试试呗。

    盘炕是个技术活儿,弄不好的话要不就是不热、要不就是凉的太快、或者烟往屋里倒灌。如何让土炕又保温、又清洁、热效率还高,这得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才玩得转。

    洪涛恰好认识这么一位,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媳妇的姥爷。老爷子睡土炕睡了大半辈子,本身又是个泥瓦匠,动手能力很强,不仅自己给自己盘炕,还帮着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盘过不少,手艺非常好。

    自老房子一拆迁搬进了楼房,老爷子就享受不到火炕了。什么叫死心眼?这位姥爷就是。他睡席梦思不舒服,也享不了暖气的福,干脆把楼房租了出去,又跑到胡同里租了两间平房,继续火炕的给。

    洪涛赶巧了,老头盘炕的时候他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工,从坨坯开始就是壮劳力,试烧的时候还在上面睡了一宿。舒服倒是挺舒服,可第二天牙床子就肿了,上火。

    老爷子说这是因为年轻人火力壮,没有从小就适应火炕,在炕尾多睡些日子就好了。洪涛当时的回答是:命薄,享不了这个福儿,还是您来吧!

    虽然福没享到,但技术和窍门学了不少。老头就这么一个小工,还是个特别好奇、特别好学的小工,除了干活之外,絮絮叨叨的没少显摆手艺,一个字不落都便宜给外孙女婿了。

    现在洪涛就打算在大宋朝试试自己的手艺了,他也有四位小工和十多个小小工。这都是朱八斤找来的泥瓦匠,最善于垒窑。

    “一尺三分长、一尺宽、三分厚,坨坯的时候中间要加入两根一尺长的细树枝为骨。”

    第一步就是制作土坯砖,这个手艺不用教,宋代的泥瓦匠比洪涛玩的利落,但规格和细节还是要强调的。至于说为啥是这个尺寸,无它,当初洪涛学会的就是这个尺寸,这样做比较熟悉。

    那为啥不用现成的青砖或者石块呢?同样的理由,当初老爷子说土坯砖保温好,所以洪涛也不打算改革了。

    正好,土坯砖的造价还低呢。这个年代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力,那些小工每天只需给30文钱,匠人也才50文,但要管两顿饭。

    洪涛大手一挥,只要活儿干的好,管三顿,还是顿顿干的!倒不是他大方,而是这笔钱根本不是他出,全算在琼林苑的改造款里了。对外而言,这座皇家园林是在重新修缮,他这是慷皇帝之慨,自己赚好名声呢。

    火炕的四周都要用土坯平着垒起来,中间空的地方用竖着的土坯砌成一个川字,炕头和炕尾再横着砌一道火墙。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灶台里的热空气不能直接从烟囱跑掉,必须在炕体内部来回来去的转。一头一尾两堵火墙除了改变热空气走向之外,还起到了防止烟雾倒灌的作用。

    “再高半分……对,就这样,炕尾要比炕头高一分!”

    光这样晾干了就完工吗?不不不,还远远不够,真正的窍门从这里才开始。火炕要想不倒烟,热气走的顺,首先就得形成一个坡面,才能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坡面不用太大,几厘米足矣,弄好之后不注意看都看不出来炕面是斜的。

    “这里再多放些瓦片……不够不够,再来!”

    只把炕面弄斜了也不够,还要在火炕的内部空间里堆放一些碎瓦片,也要弄成炕尾高、炕头低的摸样。

    原理很简单,这些瓦片就充当了蓄能装置。热空气来时它们会吸热,然后慢慢散热,和后世的储能式电暖气一个道理。

    而且它们还能把火炕内部的结构也变成前低后高,便于热空气流动,一举两得。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呢,他们会通过日常生活,慢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到了这里,火炕的内部构造就基本完成了,用土坯转把炕面盖住,再用泥糊死,阴干之后就可以试着点火了。

    注意啊,必须先阴干几天,不能太湿的时候就点火,那样泥和湿土坯会出现裂缝。一旦火炕漏气了,先别说温度怎么样,一屋子煤气谁也受不了。

    “官人,热了、热了!小的三人依言在子时生火半个时辰,再用杂草把灶洞和烟囱堵死,现已是卯时炕面依旧温热。”

    几日后,当洪涛一大早抵达琼林苑北门时,负责试火的工匠马上从殿中跑了出来,笑逐颜开的汇报着昨晚的成绩。

    当初他们刚跟着驸马盘炕时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玩意,等知道了以后没一个人信的。这不是疯话嘛,烧半个时辰的火就能热乎一晚上?

    也难怪,疯驸马疯驸马,不说疯话能叫疯驸马?看在一天三顿饱饭外加几十文工钱的份上,大家谁也没说三道四,让干啥就干啥呗。没看门口还有禁军守着,这是给皇家干活儿,还是少说为妙,爱热不热,爱疯不疯。

    但经过几天的摆弄,有两位老工匠就看出点眉目来了。虽然还不敢确定能成功,可态度上就不像原来那么应付,该记的地方也赶紧记,万一成功了这就是一门手艺啊。

    对于一个老百姓而言,学会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一辈子的饭碗,什么工作都不能跟人一辈子,唯独手艺可以。不管到了什么朝代,手艺人都不愁没饭吃。

    现在他们已经彻底服了,驸马是不是疯子他们不敢断言,但自己这些人是傻子应该板上钉钉了。

    跟着傻干了好几天,愣是啥玩意也没学全,具体土坯多大尺寸、斜坡高低多少、里面的图形如何垒、该放多少斤瓦片,谁也没记全,光会垒灶台和烟囱管个毛用啊。

067 成绩斐然() 
“最热之时炕头可烫手?”洪涛并不认为火炕成功了,光能保温远远不够,还得温度合适才成,太热太冷都是失败,必须要进行微调。

    “……我等粗鄙之人,并不觉得太烫……”几位工匠互相看了看,又举起自己满是老茧的手看了看,好像在琢磨细皮嫩肉的驸马爷会不会觉得烫呢?

    “恩,那就是炕面有点薄了。来,大家把炕面的土坯撬开,再铺上一层泥,厚一分即可。”

    其实洪涛也不懂如何调节温度,当初老爷子好像没做过这个步骤,人家是一次成功,根本不用调节。

    但他听老爷子讲过大概的办法,其实也没什么高难的,热了就把泥垫厚点,凉了就把泥弄薄点,就这么简单。

    连续试验了三个夜晚,几位工匠都快睡出痱子了,洪涛才算认可了火炕的温度,并且把各种数据都搞明白了。

    这就是今后的标准,空间大的房子里弄三盘或者四盘炕,小一些的就弄两盘。待到霜冻之前,就要把飞鹰社苗圃里的花苗都移栽到炕上,每日由专人定时定点引火取暖。

    “这、这不是给人睡的?”

    一听说要往炕面上铺设近一尺半厚的土层,还得是熟土外加一些发酵好的粪肥,几个老工匠才算明白过来,合算忙活了这么多天,这玩意是养花用的。

    “官家喜此花……”洪涛的回答很不是东西,把屎盆子都扣到皇帝脑袋上了。

    不惜耗费民力盘炕,还要每日燃烧泥炭取暖,只是为了在冬天养花取乐,这是多昏庸的皇帝啊!

    然后他自己就没啥责任了,顶多算个听命于人的下属。

    其实这么做屁用都没有,宋神宗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名誉上的伤害,但洪涛就是嘴贱,不过过瘾浑身难受。

    有了一个成功的样品,其余的火炕就不用洪涛操心了,工匠们只要补齐细节,会把火炕造得更细致。

    因为驸马说了,这门技术就算送给大家的奖赏,趁着刚刚入冬赶紧忙完这里的差事之后,就可以回家也盘上一个火炕,然后在上面暖暖和和的过上一个冬天。

    要是有别人愿意花钱请他们的话,这一冬天也能挣不少钱。辛苦是辛苦了点,可手艺人啥时候不辛苦过?只要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多辛苦也是值得的。

    就冲驸马爷这份仁义,工匠们也得把差事办好,免得让驸马在皇帝面前不好交差。反正吧,这个屎盆子算是扣瓷实了。

    “切不可,宫中万事都有规矩,此物确实好用,官人也确实体恤陛下身体,可一旦出了纰漏,驸马府就会万劫不复,还望官人三思!”

    在往皇帝头上扣屎盆子的时候,黄蜂也在旁边听着呢,依旧是面无表情。但当洪涛说想找两个手艺好的工匠去宫里给皇帝也盘个火炕时,黄蜂突然上前一步,也学着高翠峰的德性耳语了起来。

    “善!峰所言极是,是官人疏忽了……也罢,官家应该也不冷,待火炕普及之后,自然会有宫中的匠人来操办此事,我还是别多此一举的好。”

    洪涛听了黄蜂的话,就差抡起巴掌给自己两个大嘴巴了。多玄啊,万一大舅哥听了自己的好意,脑子也一热答应了盘炕的事儿,那自己可就瞎了,等于随时多了一个能掉脑袋的理由,掉不掉全凭命。

    看来好心眼真不能四处乱放,尤其是对于皇家,该守的规矩必须守,这不光是保护皇帝,也是保护臣子。

    农历十月的最后一旬,赶在霜降之前,一亩多地的米囊子花苗全被移栽到了琼林苑的十多座大殿里。而在新盘好的二十多盘火炕上,被洪涛又种下了一批花籽。

    如果在冬天的三个多月里能正常发芽生长的话,明年开春之后就又可以多打一些种子。再把这些种子分配给指定的种植户,应该可以多种植不少亩。

    另外在琼林苑的西侧还由花匠们开辟出来了几亩新苗地,里面移栽了很多一人左右高的树苗,全部用稻草包裹了起来。

    这些树苗就是朝廷从全国各地收购来的白蜡树,花匠们说此树再粗一些就可自行过冬,即便是树苗,用稻草包裹也可确保成活。

    有了树苗,那白腊虫呢?其实它们来的更早,只是不太引人注目。在南面水边的马圈中堆了很多枯树枝子,但并不是过冬的柴火,仔细看的话,在树枝中间有很多白色的丝状物,那就是白腊虫的虫茧,非常小,还都贴在树枝上。

    本来洪涛还想把这些虫茧移到有火炕的房间里去,怕它们被冻死,结果遭到了花匠们的集体反对。他们说温度一高虫茧就会提前孵化,到时候这些小虫可没有枝叶可吃,那就只能拿米囊子花为食了。

    洪涛对这个说法深以为然,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既然这些白腊虫在野外就是这么成活的,应该是冻不死,自己也就别替虫子去操那份闲心了。

    至此,洪涛所计划的几样东西基本都算完成了,飞鹰社的球具、宝绘堂的印刷业务正在逐步盈利,米囊子花和养虫制蜡也做好了初步准备。只待明年春暖花开,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来北宋这半年来总算是没白忙活,成绩有点小斐然嘛。

    “官人我就没有个精致点的皮包吗?不成,莲儿,去找皮匠照这个样子给官人做一个,镶金带银就不用了,但要印上这些印记。”

    洪涛可没有因为丁点成绩沾沾自喜,他觉得还很不够,至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没顾得上去做呢,正好利用冬天这几月也给办了吧。

    但在去之前得好好打扮打扮,新做的锦袍穿上,再来双鹿皮长靴,披上带兜帽的斗篷,好像还缺点啥。

    左寻思右寻思,想起来了,缺个合适的皮包。自己这么大学问,总不能老提着个布袋子装东西,一个精致有型的公文包还是很必要的。

    不光要有,还得是名牌。莲儿拿走的那张纸上,不仅画着皮包的造型,还有牌子呢。

    正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