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甘凉路和湟州有儿童团办的农业培训班,如何种好地也是一门学问。可惜在大名府路暂时无法大面积推行湟州的新政,基层官员的抵触情绪太强,就算皇帝给自己这些权利,想改变也得耗费几年时间。

    当初自己让朱八斤设立商铺专营化肥时已经千叮万嘱强调过这个问题,看来执行的还是不到位,这个大秃头有点不听话了。

    “讲倒是讲了,那么多谁能记得住,这又不是生病吃药,会那么邪乎?”

    黑脸汉子还是不太信,这话要是一位好庄稼把式讲的必须琢磨琢磨,可出自一个双手细皮嫩肉的士兵之口,就不太可信了。

    “爹,买药的时候人家给了一本书,还让回家必须按照书上写的配药,您就是不听……”这番对话周围的人都听到了,也包括另外几个年轻农夫,终于有明白人站了出来。

    “哎,看看、看看,还是您儿子有见地。这些药就是我的祖传秘方,岂能不知道药理?还是听您儿子的吧,按照说明书上讲的做。您想啊,咱人得了病是不是得照着大夫开的方子吃药,禾大壮就是给庄稼开的药,也得照着方子不能胡来。”

    小伙子的话让洪涛很欣慰,本以为是朱八斤阴奉阳违,现在看来是冤枉那个大光头了,合算是这个老汉不学无术,自己太经验主义。

    “俺家无人识字……找人念了听莫不是要好多钱。”黑脸汉子觉得这番话听着有点道理,可还是舍不得找人花钱请教。

    “小哥,去,回家把书拿来,我念给你听,很容易,三遍记不住就抓你爹去修路!”

    洪涛真是好脾气,干脆往田埂上一坐,不教会不走了。教授的方式也很有疯驸马的风格,蛮不讲理,不想学也得学,敢说半个不字让你家破人亡!

    这户人家没敢硬顶,小伙子撒丫子就往家跑,生怕跑慢爹就没了。教授的过程也不曲折,这玩意根本没难度,也不用认字,说几遍就会了。

    洪涛还不白教,写了一张纸条交给老汉的儿子,让他把这些禾大壮拿到县城里换同价的肥田粉回来用。虽然数量少了些,但肥力足够用,肥田粉不会酸化土壤,还能改善土壤的酸碱度。

    可是不能白教,得让这家人闲下来的时候多给村里人讲讲禾大壮与肥田粉的使用方法和特点,过些天再回来检查,如果还有弄错的依旧要抓人!

565 洛阳铲() 
“那些糖霜一般的东西真是种地用的?”队伍再次启程的时候,洪涛借口巡视田亩方便弃车骑马,车里就剩下两个女人了。特里公主亲历了刚才的一幕,比那位黑脸汉子的疑问还多。

    “是大人造出来的神药,可以让庄稼年年大丰收,是不是很厉害!”周一日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还会因人而异,一句话就把这件事儿给说清楚了。

    “本宫选的男人当然厉害,再多讲讲他还有什么厉害的地方,说对了本宫就去开国侯面前替你多美言几句。”

    特里公主对庄稼丰收不丰收兴趣不大,但开国侯越厉害就证明她的眼光越准,必须值得骄傲。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她已经以开国侯的女人自居了,还不怕别人知道,好事儿为啥要藏着呢。

    “那可太多了,殿下听本官慢慢道来……”周一日也是闲的,没准也是看这位异国公主挺好玩,权当解闷儿吧。

    有了平坦的驿道,车队不用太急于赶路,天擦黑时依旧走了100多里路,来到了翼州南宫县。

    这里位于河北中部,四周全是平原,还有葫芦河水系流经,灌溉方便,农业比较发达,地方上相对也比较富裕。

    在县城西南十里有座广隆寺,占地颇大,屋厦连绵,香火很是兴旺。可大名府路清查庙产时寺里的僧人和当地豪绅武力对抗,八十多僧人连同五十多信徒就在山门前被新军射杀,血流成河。

    幸亏主持和尚没卷入其中,才没被彻底罚没庙产,带着剩余的僧众守着二百多亩田地维持。香火嘛,一去不复返喽,老百姓认为此地不吉利,都不愿意来了。

    可有人乐意来,王七的工程兵临时指挥部就设在其中,还征用了多半座寺庙的院子,把大殿改一改就是很好的库房,既遮风又防潮,专门用来存放从邯郸运来的水泥。

    不光王七乐意来,这不洪涛也来了,不愧是养父子外加师徒,在很多事儿上脾气秉性都差不多,全不愿意过多接触朝廷官员,放着县城不住偏偏愿意躲清闲。

    “大人,前面发现了工程兵的暗哨,还请示下。”刚刚能看到远处黑暗中的一片灯火队伍就又停了,前行的探马来报。

    “二里外就有暗哨也算不错,告知一声吧,别给老七找麻烦了,他也怪累的。”

    探马的话有两层含义,如果洪涛不想告之对方自己来了,那特种兵就会把暗哨拿下,然后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能非常直观的检视工程兵总部的工作状态。

    虽然名叫工程兵,但它的编制、规矩和新军基本一模一样,每日也要出操,闲下来还得进行军事训练。既然是军队,那在日常防卫上面就有硬性要求,一般洪涛出行的时候,都要顺便检查一下。

    “官人,您怎么突然来了!”不到两刻钟王七就来了,穿的整整齐齐,看样子还没睡。

    “来看看你是否偷懒,这么晚了还不睡,点灯熬油的又琢磨什么呢?”王七本来就高,这几年再去野外一顿跑,营养又跟得上,洪涛已经得平视他了。

    “学生正为修路的事情发愁呢,官人来了就全解决啦,快去准备热水!”

    王七个头高了,脸皮反倒薄了,当着外人不再张嘴闭嘴喊爹爹,而是学着高俅自称学生。不过对这位养父的习惯还没忘,爱洗澡,走到哪儿洗到哪儿,在戈壁滩上都要把雪化了冲一冲。

    电影电视里高官泡澡,旁边伺候的总是小丫鬟啥的,到了王七这里改了章程,他搬了一张小桌子放到木桶边上,一边拿着各种图纸数据讲,一边帮养父搓背。

    本来洪涛是打算让周一日充当绿荷的角色,结果让王七全给搅合了,还不能明说,干脆也别泡了,凑合涮涮起来吧,和一个大小伙子洗有个毛享受。

    “这是怎么弄出来的?”回到王七的房间,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桌上一大排泥土标本。它们的形状让洪涛非常好奇,全是圆筒状,锹把粗细、一尺来长。难道王七把钻探机都搞出来啦,不太可能啊。

    “用筒锹打出来的,有了它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以前想看地基土层需要打井,跑了水还容易塌。”王七正在发愁建桥的事情,顺手从桌边拿起一个工具递了过来。

    “呦呵,这不是洛阳铲嘛……谁发明的!”洪涛让这个工具吓了一跳,它虽然和后世的洛阳铲有点区别,但非常细微,稍微改动改动就是洛阳铲。难道是有穿越者混入了王七的队伍,这可是大事儿。

    “说不上谁发明,是当地人祖辈传下来的……”王七被养父的表情吓了一跳,难道这把铲子有问题?

    “没事儿了,本官看着它有点眼熟而已。”经过王七一解释,洪涛知道又是自己少见多怪。合算洛阳铲不是后世人发明的,最迟在汉朝就有了,是工匠们用来检查夯土层质量的一种工具。

    河北这边平原多石头少,筑城、筑堤都要用夯土,当地的匠人都会用这个工具。王七发现之后,用精钢重新打造了一批,铲头加长少许,更适合取土样。

    “接着说,你要造桥是吧?”确定不是穿越者带来的后世科技洪涛才算放下心,拿起了图纸。

    王七接下来要修的路并没什么难度,但越往北河流就越多,其中滹沱河、唐河、易水都是大水系,干流水深且急,动不动就二三百步宽,寻常的石桥、木桥甚至浮桥都有些无能为力。

    如果光把路修好不造桥,渡河的时候还靠摆渡船,那效率可就太差了。一旦赶上丰水期搞不好摆渡船都无法通过,不能满足新军的补给要求。

    “光纸上谈兵没用,还是早点休息,明日带本官去河边看看。”造桥!这对洪涛来讲是个新课题,几辈子都没接触过,自然也想不出任何办法。但他不想说没辙,能拖一天算一天吧。

    滹沱河的大名洪涛在后世略有耳闻,缘于他的爱好,钓鱼。石家庄附近有几座大水库,岗南、黄壁庄都在滹沱河干流上。这条河好像是发源于山西省北部,一路蜿蜒而下,切断了太行山脉横穿河北平原,最终汇于海河入海。

    后世的滹沱河水量减少了很多倍,但有些地方的古河道还依稀可辨。有多宽呢?至少两公里,不过大部分成了农田,有水的河道不过百十米,甚至还有季节性断流。

    但宋辽时期的滹沱河真与黄河有一拼,最宽的地方两公里都不止,且全是河水,窄的地方也有二百多步,换算一下三百米得有了。且水量充沛,泥沙含量多,有些地方已经高于河岸,不得不像黄河一般筑造堤坝。

    “这么宽的大河如何架桥,即便神仙来了也同样束手无策。”

    勘探这个活儿不像旅游,本来洪涛没打算带女眷,但特里公主不干,非要去看看将来的夫君有多大本事,结果到了河边,第一个打退堂鼓的就是她。

    “哦,要是本官真把桥造出来呢!”假如只有王七和一干工程兵技术员陪同,洪涛真没有吹牛的兴趣。女人是祸水这句话讲的太有道理了,特里公主越说不可能他就越想证明一下自己不比神仙差。

    “……任你提出什么条件本宫都答应了!那要是造不出来呢?”俗话不是说了嘛,许牛逼不许抬杠,特里公主显然不是个好听众,就喜欢抬杠。

    “若是造不出来,本官立刻娶你!”俩杠头碰到一起,啥赌注都能下。听得王七和周一日直眼晕,怎么还惦记着娶辽国公主,这心也太大了。

567 滹沱河横铁索寒() 
“一言为定!老七啊,叫船渡载本官去对岸看看!”洪涛一拍大腿,齐活,就这么滴了。

    本来还在如何应付这位公主的事儿上为难呢,现在她自己把办法送上门了。只要这座桥建成,自己让她干啥就得干啥,当然得包括不嫁给自己,理直气壮嘛!

    乘渡船连人带马到了河对岸,再向东西各行了十里路,把滹沱河最窄的一段全部勘察完毕之后,洪涛的脸色趋于铁青。这个赌打的有点草率,不是赌不赢,而是代价有点高。

    这段的河道两岸都是浅滩,质地为泥沙淤积,想建造桥墩非常困难。再往西二十里倒是有一段砂石地基的河道,可是这里的水流太急,还深,修建不是有难度,而是根本不可能。

    “派人去造船厂调人来此建造石舟,让铸造厂打造长百米、大腿粗细的铁链二十四根,用车分段拉到这里连接。再打造手指粗的软铁条一并拉过来,有多少要多少。”

    造桥的难度是有点大,可不把这位辽国公主打发走麻烦更大。两害相较取其轻,思来想去洪涛还是觉得后者更重要一些。

    桥造好了不光能为战争服务,还能造福一方百姓,代价高点也值。不就是浪费些钢铁嘛,现在自己最不发愁的就是钢铁产量,大不了先把王浩那边的生铁减点量,也不会太久,几个月而已。

    “官人是要造铁索桥!”王七不愧潜心研究建筑多年,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琢磨出来个八九不离十。

    “嘿嘿,不错嘛,连索桥都懂。然也,河水太深无法在河中心建造桥墩,寻常桥梁跨度太大难以搭建,本官认为只有索桥合适。”

    索桥在宋代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只是大多集中在南方悬崖高耸、水流湍急、跨度不太大的河流上。

    王七能知道这些,就说明他不光埋头苦干,还翻阅了不少古代书籍。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想进步不能光顾眼前,还得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不管先进与否,知道的越多思路就越宽。

    “可此处两岸皆为黄土,无法固定铁索……”王七并没因为被养父夸奖而洋洋得意,脸上的忧虑反而更多了。建铁索桥除了铁索要结实之外,还有个必要条件,两岸得有坚固的岩石用来固定铁索。

    “不碍事,本官既然能造出石舟,弄点岩石出来也不会难的。”这才是洪涛装神弄鬼的好机会,要多高深莫测有多高深莫测。

    “官人要用水泥造岩石!”古人可能对混凝土的使用还不是很习惯,能修路、能造船,一到别的项目上又不敢想了,经过洪涛提醒王七终于开窍了。

    “然也……这次不仅仅是水泥,还得加上铁条笼子,叫做钢筋混凝土。你且安排人手在两岸浅水处筑坝,光有岩石还不够,这么大跨度需要至少两座桥墩,是个大工程啊。”

    说的挺简单,其实真干起来一点都不容易。在松软的河床上建造两座坚固的桥墩,缺少大型施工机械,筑坝和挖掘工作全得靠人力。

    在滹沱河边这一个月时间,特里公主对开国侯王诜的感官又加深了一层。原本只是觉得这个男人很有本事,现在她认为这个男人有点恐怖。

    他能让泥土变成坚硬的石头,比石头还硬,里面还有用钢条编的网子。彻底凝固之后,用大锤抡圆了砸也分毫不损。

    有了这种法术,被土坝围住并吸干了水的河床被深挖出一个大坑,一层一层的钢筋混凝土基座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增长。等它们超出河水五丈时,桥墩就算造好了。

    两座桥墩相距七十步,上面要固定八根大腿粗细的铁链,再在铁链上铺设木板并用钢钉固定,就是一座桥的主体。

    从桥墩到河岸还有六十步左右的距离,也是用这种方式建造,等于是把三座铁索桥连在了一起。建成之后要是合用,还会马上在易水河开工第二座,彻底解决这两条大河阻断道路的问题。

    “二郎,回去之后提醒苗魁,让他尽快派人到此驻守。还要带上工兵,趁早用多余的铁链试验需多少药量才能炸断。将来万一有不测就炸断一侧的铁链,再用攻城弩封锁,至少能拖一两个月时间。此处不比湟州,大部队想砍树造船渡河很不容易。”

    在大部分人眼里滹沱河铁索桥只是座桥,再高科技也就交通方便而已。但在洪涛眼里它还是个大坑,战略大坑。利用好了不光可以阻敌,还能当成圈套用来诱敌深入围尔歼之。

    “这么好的桥炸了岂不可惜……”蒋二郎看着岸边堆放的铁链,真舍不得啊。一个铁环就一百多斤,都是上好的碳钢,稍加捶打就能用来做刀剑,锋利无比且坚韧。

    “又不是都给炸了,只断几根铁链,想接还能接上,费几日功夫而已。去准备准备,出来不少日子了,府城不能老不管,该回去了”主意出完,第一座桥墩的基础也打上了,洪涛立马就要开溜。

    干活儿不是他的长项,这里已经成了大工地,半个月内调来三千多工程兵和民夫,乱糟糟的不安全。也没人有功夫再听自己瞎叨叨,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回造船厂看看第一批远航的孩子们成绩如何吧。

    时隔一个月再次回到黄河大堤,眼前的景色又有变化。原本躺在岸边的船体龙骨已经被一片片厚木板覆盖,看起来不再显得散乱,大致的形状也有了,一艘下宽上窄的怪船。

    不远处还有比怪船更怪异的东西,一个黑乎乎的大球漂浮在半空中,大球下面还有人爬上爬下,远远望去很吓人。

    反正把特里公主吓得够呛,直呼神仙下凡了,死活不肯靠近,还拉着洪涛的袖子也不打算让自己的男人靠近。

    “看看,是神仙吗?他们要是神仙本官就是神仙头子。小心点你的腿,别走太快,本官还有事情要忙,自己去转转吧。”

    洪涛没废话,一把抄起公主的身体横抱在胸前大步走了过去,直到能看清热气球下面的绳梯才把人放了下来,再从黄蜂手里接过拐杖往公主腋下一塞,像哄小孩子般拍了拍人家的脑袋,转身下了大堤向船厂走去。

    特里公主恐怕都不知道王诜走了,脖子都快仰断了,死死的盯着头上那个大黑球,眼珠子半点不敢错,脑袋里估计正人神交战呢。

    和她一样怀有各种疑问的还有不少人,可惜他们都没有靠近观察的机会,只能远远站在大堤下面围观。

    自打这个大黑球突然出现之后,大名府城附近的百姓就炸了锅,头几天是吓得不敢靠近,后面改成了蜂拥而至,要没有新军拦着肯定得把香案摆到大球下面去。

    洪涛让新军把热气球升起来真不是装神弄鬼,以他的鸡贼性格,既然造出来了总得有点用,不能浪费。可干嘛用呢,他打算当做新军的瞭望哨。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热气球配望远镜,必须比谁看的都远。

    和训练水手一样,下海不容易上天更难。不管是新军还是特种兵,爬上千米的山峰没问题,可一说上热气球就晕。这种反应没辙,只能靠训练慢慢消除。

    于是这颗热气球就成了新军的又一个训练项目,每天都有一都士兵绑着热气球上垂下来的绳子挨个爬。光爬上去还不成,得清晰准确的用旗语向下面汇报两里外大堤上竖着的两排草人有多少个,才可以爬下来。

568 迟迟未归() 
“小老儿见过侯爷……”刚走下河堤,第一个跑过来的就是黄老爹。

    这个老头越来越懂礼节了,恭恭敬敬深揖之后垂头站在一边等待吩咐,身上半点之前的粗鄙感觉都没有,配上同样的新军作训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工坊里的老工匠。

    让他有如此大变化的除了衣服之外,主要还是各工坊工匠之间的传帮带作用。造新式大海船是综合技术的体现,光靠船匠和木作无法完成,需要所有工坊的工匠凑在一起合作。

    通过这些接触,黄家和他们带来的船匠很快就融入了体系中,速度不是一般快。尤其是家里的小辈儿,已经开始跟着工坊里办的识字班上课,能这么快意识到新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很大的进步。

    这些进步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听了其他工匠的话,而是这艘大海船的功劳。一艘还未建成的船就让黄家从上到下意识到不认字、不会术数几何有多难。

    所有工序都配着图纸,目前这些图纸黄家人还看不懂,需要洪涛亲自讲解。平日里还得配上几个儿童团的孩子,有忘了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