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宸娘明白了,西迪是不是和莲儿姐姐一样被官人逼着温习功课了?”可惜宸娘真不是普通小孩儿,她虽然还不太懂男女之事,可架不住从小在驸马府的长公主房里长大,可谓见多识广。

    “嘘,不可乱说,走,跟姨娘讲讲你们族里的话,以后说不定姨娘也会碰见说这种话的族群,到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来凉州找你了。”

    富姬闻言脸都有点红了,啥叫温习功课她也懂,而且还温习过不止一次,再在这个问题上聊下去,保不齐就会被宸娘说到自己。

    比赛的结果用大脚趾头都能算出来,出发的号声一响,黑压压的人群就顺着石羊河西岸向北滚滚而去,此时冰河上趴着的那架冰橇还在搬运货物呢,基本都是补给品。

    洪涛就算知道不会出现太大意外,哪怕碰上暴风雪也照样能顺着冰河滑回来,依旧要准备好够十五天吃喝的食品和固体酒精。还和讹力命交代了,超过三天不回来立马顺着石羊河向北搜索,不得有误。

    但是半个时辰之后,这架冰橇就和长了翅膀一般顺着冰河猛的冲了出去,不到十分钟就看不到影子了。

    来回二百三十多里路,洪涛只用了两天就跑完。这还是巡航速度,夜里也没有赶路,否则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回来,连早饭都不耽误。

    没人指责帅司大人以权谋私,冰橇的速度大家都看见了,这玩意不用吃不用喝,只要有风且帆不坏,真可以每天奔跑七八个时辰不休息。没风?那是不可能的,北地的冬日可以没太阳、没雪,唯独不会没风。

    唯一能限制它速度的就是人手,假如只让一个人参赛估计就不能跑这么快了,毕竟人不能像风一样从早刮到晚,总得吃饭休息。

    现在人们能做的就是赶紧跑到城门口去看布告,看看帅司大人犯规没有,没有的话,再看看第二名奖励啥,一百亩地肯定没了。

    还有一些脑子机灵的则想方设法的靠近冰面上的怪家伙,想仔细看看构造,琢磨着能不能仿造出来一架,即便没这么大,小点也可以。

    布告上说了,这个赛事会和夏天举行的足球联赛一般每年都有,今年拿不到好名次没关系,总结经验、提升装备,明年、后年再搏嘛。

    “拿来!”西迪刚刚回到卧室,脸上的笑容还没散去,一只小手就伸到了她面前。

    “什么?”看着宸娘一脸的阴沉,西迪觉得肯定没好事儿。

    “地契啊,一百亩,归女王所有了!”宸娘义正言辞的提出了一个很不讲理的要求。

    “为何?这是属下赢回来的,是私人财产!”西迪当然不会给,下意识的捂住了腰带上的小皮包。

    “哼,根本不是你赢的,这是官人给你的!你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若是我写信告诉长公主,你猜你会怎样?长公主就是官人的娘子,还是大宋皇帝的妹妹,没有长公主的允许你就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这就是死罪懂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宸娘把忽悠人这项技术也学得惟妙惟肖,话里百分之八十是真,但都没啥意义,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瞎话才是关键。

    “……”西迪傻眼了,宸娘说的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可一百亩土地啊,真舍不得交出去。

    “我又不是私吞,这些土地就算族中的公产,暂且由本女王保管。”眼看西迪已经开始犹豫,宸娘又在天平上加了个砝码。

    又受冻又受累,还得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捂着嘴和帅司大人肉搏,生怕被同行的特种兵听到异响,结果到头来财产全充公了,西迪真是委屈,一个人趴在床上留下了伤心的泪。

    “哼,让你们瞒着本女王偷偷去开封抱粗腿,等着吧,这只是收点利息,大头还在后面呢!”屋外的宸娘却是一脸坏笑,拿着地契向三位皇子的房间走去。

    为了防止地契再被官人要走,她打算先花出去。但什么东西能值一百亩地呢?这事儿早在西迪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谈妥了。

    三位皇子答应未来不管他们谁坐上了皇位,都要封宸娘一个不能低于知州的大官,用来偿还这一百亩土地的价值。而这张地契就成了皇子们的零花钱,可以用转让出去得来的钱去购买想要的玩具、零食、衣服。

    自打来到这里三位皇子就和儿童团里的孩子一样,每月只有定额的花销,且少得可怜,三个人的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人花。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儿童团什么都不发,额外的需求只能用钱买。没有一个凉州人会因为你是儿童团的孩子就白送东西,更不能泄露皇子的身份,这可难坏了他们。

475 棉花() 
这次宸娘真是把洪涛也算计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儿,西迪不敢说,土地转手不转手他也不会过问,送出去就送出去了,谁会整天盯着这点小玩意。

    没错,在洪涛眼里一百亩荒地就是小玩意,凉州啥都缺,唯独不缺可以耕种和放牧的土地。之前分配出去的荒地只是靠近凉州城的一小圈,再往外扩的话,距离每多十里,面积就好多出好几倍。

    之前没有扩大垦荒范围,一是不确定朝廷的态度,先小小的试试水。二是没能力确保安全,万一西夏人派兵骚扰自己顾不过来。

    现在朝廷默认了垦荒令,西夏和大宋的边界也重新划分完毕,距离凉州还有二百余里,再把拓荒范围扩大好几圈都没问题。

    最主要的是拓荒令收到了预期效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大部分拓荒者都看到了希望,至少明年秋天交完税吃喝不愁了。

    古人真是要求低,满足吃喝就是天大的收获。有了第一批拓荒者做榜样,现在没敢迈出这一步的湟州人都在等机会,还有像王浩一样的内地商人也在磨刀霍霍,打算再有荒地分配的时候冲在第一个。

    只要有需求,用土地吸引人口的计划就算基本成功了。自己只需保护好规则、抵御住外敌,啥天气不天气的,不用想太多。

    不管是农夫还是牧民都有非常淳朴的观念,老天爷的事儿不归官府管,他们也不指望官府能帮忙,只要别添乱就是清官大老爷,剩下的全靠命!

    这次规划的荒地东至红水河西岸、北到石羊河中游汉长城以南、西到金山煤矿以东。南面没有,因为都是坡地树林,按照湟州律树林一律属于官府所有,不许随意砍伐。所需柴火全部由官府雇人采伐,再以很低的价格售卖,谁敢偷砍就等着去矿山做苦役去吧。

    等两年就连柴火都烧不上了,凉州和肃州都有煤矿,产量一上来石炭就会代替柴火,不习惯也得习惯,这就叫规矩!

    新的拓荒范围最远的距离凉州城差不多有三十里,中间还保留了几块地区不予分配,那是留给新军战士的退伍田。

    光许诺不足以让人完全信任,所以洪涛这次公布拓荒令的时候把退伍田也白纸黑字的写了上去,让大家看看官府不是在空口白牙的瞎说。

    不过这份公告不能马上登出,具体公布时间要等过了征兵期。别大家一听又有拓荒田了,更不乐意当兵,全种地放牧去了,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不说政客就没一个好东西,像洪涛这样没什么个人需求,完全为百姓着想的官员都得耍小心眼,其他官员基本十个政策有八个的目的都无法明说。

    公布之后还不能马上领取,正式认领的时间还得拖到二月份。这是为了照顾内地商人家族和一部分流民,给他们一个接受信息和准备的时间。

    那问题来了,目前整个湟州加上甘凉路总共也不到六万军民,弄这多地种什么呢?要知道从今年秋天开始,王浩家的运粮船队就只剩下三分一运输量了,完全都是大米。

    要不是为了照顾食物多样化,洪涛都不在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了。不到三年时间,湟州和甘凉路就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问题。

    这一方面说明政策合理,另一方面也见证了汉人是多能种地。但凡有点阳光,他们就能把所有土地都变成良田,高产低产反正总得产,一点都不带浪费的。

    另外湟州和甘凉路是不收粮税的,也就是说除了土地税之外,各家出产的农作物不用交给官府一斤一两,全部由自己支配。

    假如要拿出去销售,顶多再缴纳一次商业税也就到头了。官府所有的粮仓也都是用现金和农民采购,但数量不多。

    因为这里的官府没有收取这份税收,自然也就没义务在灾荒年代开仓放粮。如何抵抗灾难,全凭各家自己的能力。

    这个政策刚刚发布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很多百姓包括官吏都不理解如此做的用意,觉得官府不牧民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洪涛也没废话,亲自执笔算了一笔账,然后印出来上千份儿贴得满城都是。这笔账算的是啥呢?就是税收和赈济的效费比。

    不用太懂数学,能掰着手指头从一数到一百的人就可以看明白,交了这份额外的税之后,真正能得到的保障并不多。

    碰上小灾小难,各家用每年交税的钱物就能自救,要是来了大灾难,官府依旧救不了全部人,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亏了。

    那有人说了,赈济是为了安定民心,防止民乱。没错,对于一个大国来讲确实有这个必要,因为人口众多,每人都拿一点儿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真可以起到作用。

    但凡事儿不能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懂得变通。对于大国有好处的办法,放到湟州和甘凉路这种人口稀少的地区可能就不是好事儿。

    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题,其中包括了精算学、概率学等等一大堆技术手段,到底有多少人口时采用这种办法才好用,少于多少人口时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洪涛算不清楚。

    但他能扒拉着算盘算清楚,以目前的人口数量这么做就是在坑官府,不用多,一年来两次天灾,规模也不用大,整个湟州和甘凉路的官府就破产了。

    玩不转的事儿洪涛从来不轻易答应别人,除非是为了坑人。自己肯定不能坑自己的百姓,他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没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官府怕亏钱,也做不到所要承诺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儿不干!

    既然已经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了,还鼓励老百姓开荒干嘛呢?全都放牧剪羊毛也不现实,凉州毛纺厂没有那么大产量和销量,根本不需要更多的羊毛来源。而这些荒地也不全是适合放牧的草原,大多数还是当初西夏居民耕种过的熟田,更适合种植农作物。

    其实洪涛就是想让大家耕种农作物,但不是粮食,而是一种经济作物,棉花!

    古代的农业大多是为了吃饱肚子,但也有经济作物,比如茶叶,还有桑树等等。换算一下的话,种植经济作物产生的效益往往比种植粮食来的高。当然了,前提是先吃饱,否则就谈不上经济效益了。

    湟州和甘凉路的未来如何发展,洪涛原本计划把它建设成一个商业为主、手工制造业为辅、农业保底的模式。

    充分利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带动效应,一心一意发展商业,再弄点特产吸引外来客商,粮食能自给自足就够了。

    但是王浩从瓜州回来时带的一袋子棉花种子,让洪涛不得不重新调整之前的计划。这玩意可是好东西,如果说丝绸主宰了古代的帝国经济,那棉织品就是唯一能取代丝绸地位的产品。

    它有一个丝绸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可以全民普及。丝绸只能作为高端产品,就算全大宋都种满了桑树,也无法让它成为寻常人家的日用品。

    可以这么讲,丝绸的潜能基本也就到这儿了,但毛纺品和棉织品的前景才刚刚显露。用后世的话讲,叫做朝阳产业。

    都朝阳了,洪涛必须得当朝阳升起时的第一缕光芒。种棉花,还得大面积耕种,以后凉州就是毛纺厂加棉纺厂,石羊河两岸全得是水车驱动的纺机,从凉州城到肃州城,遍地都要看见棉桃和羊群。

476 不确定因素() 
啥米囊子花啊,它和大规模纺织业相比副作用太大,既然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就该慢慢隐退,完全消失不见才好。

    新开辟出来的拓荒土地就是要种棉花用的,这里还有个问题,棉花对于此时的大部分人而言还是个新鲜物种,即便在西域也没有大面积种植,回鹘人也是把它当做一种珍贵的礼物送给王浩的。

    对于谁都不了解,心里都没底的东西,大家会乐意冒险耕种吗?种地不像工业,这炉钢没炼好,顶多耽误几天十几天时间,大不了下一炉换配方,啥事儿都不耽误。

    农作物种下去不管收成好坏都得辛勤耕耘,要是秋天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年基本就算交代了,全家人吃啥?

    对于这个问题洪涛毫不担心,当初米囊子花是如何普及的,现在棉花也照方抓药呗。咱继续搞合同收购,官府免费给提供种子,谁种棉花还低价供给土化肥。

    秋天的收获官府全数收购,第一年种砸了没关系,第二年官府依旧提供免费种子,而且还发放农业补贴,保证不让你家饿肚子。

    只要把收购价格公布出去,相信很多人都会眼红。这可比种粮食赚头大多了,一亩顶好几亩。其实种地和做买卖也差不多意思,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只是种地的周期要比做买卖长,不太好管控风险罢了。

    所以这件事儿官府必须插手,我们来分担一部分风险,你们就踏实种吧,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种不好还种不坏嘛。只要利益存在,农民们一样有探索和钻研精神,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让白花花的棉桃铺满大地。

    棉花种子也不用担心,周一日已经又派人去瓜州了,还带着好几车驸马酒。名义上是合作双方走动走动,按照大宋礼仪去拜个年,实际上就是骗人家种子去了。高度酒换种子,相信嗜酒的游牧民族是不会拒绝的。

    顺便再看看当地还有没有内地没有的玩意了,一并带回来。过几年棉布就是主打产品了,要大量返销回棉花种子的来源地。洪扒皮的酒是这么好喝的?喝多少就得吐出来多少,还得算利息,不要钱,要你们的土地!

    总的来讲,元丰六年是丰收的一年,币制改革顺利推行了、天堂之路修好了、肃州也到手了、河西走廊的商路联通了、新军规模扩大了、商业交往加深了、情报系统建立了、外来的威胁降低了、工业和化工方面取得了突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缺陷嘛,就是自己在朝中的助力降低了,得罪的人更多了。连带着神宗皇帝的身体又不太好,身边还增加了三颗定时炸弹。且河西走廊这条商路并不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未来可能还会有变数。

    腊月初,富姬带着驼队又出发了,她要亲自去开封送礼,也算帮自家男人在朝中走动走动,能缓和的关系尽量缓和、能维护的朋友使劲儿维护、完全看不顺眼的敌人也别马上撕破脸,保持这么一种微弱的平衡。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是弱项,他能低头但低不到底,所以需要富姬去舍这个脸。她是内官出身,比这还低的头都低过不止一次,完全没心理负担。

    另外富姬还背负这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通过长公主的关系见一见神宗皇帝,哪怕就在一边看着不吱声,也要知道皇帝的身体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有了这个基本参数,洪涛才好相应的调整自己的计划。如果神宗皇帝身体确实危在旦夕,那有些事儿就得提前准备。

    要是神宗皇帝还能抗几年,就得琢磨是不是去试探试探西夏的虚实,看看有没有机会再来一次突袭把兴庆府解决掉。让辽国都来不及反应,西夏政权就名存实亡了。

    到时候该如何瓜分西夏的地盘,还不是看谁手快,总不能让新军把兴庆府这块塞上江南让出来吧。北面的大漠随便占,给老子老子都嫌累赘。

    这些其实都是后话,洪涛现在最想完成的就是湟州和甘凉路的经济体系和税收体系建设,生搬硬套的十抽一税率太影响经济发展了,利润低的行业会得不偿失、无力发展,官府也无法从利润高的行业里收取更多税收用来补贴。

    目前这个缺陷还看不太出来,但等将来商业繁荣之后种种弊端就会逐渐显露,到时候再修修补补,远没有制定规则之初就尽量完善来的有效率。

    自打富姬一离开,西迪就又可以夜宿在驸马的房间里了,名义上是照顾宸娘的生活起居,实质上是连宸娘带驸马一起照顾,后者好像还更多一些。

    “你们另外几位拉比什么时候能到?”这不,两个人刚刚就一个新的课题激烈讨论完毕,浑身上下的汗水还没干呢,洪涛就叼着一根枯草棍谈起了正事儿。

    这种枯草棍就产于大漠边缘地区,草茎有手指粗细,里面全是孔洞密布的松软结构。晒干之后会收缩到筷子粗细,非常容易燃烧,是牧民们引火的好东西,当地人俗称火苗草。

    但到了洪涛手里,火苗草就成了香烟的替代品。都几辈子了他也没把烟瘾戒掉,没事儿就喜欢叼着点东西。凡是他用过的毛笔,笔杆上都布满了牙印儿,和狗啃的差不多。

    自打有了这些火苗草,笔杆算是解脱了,但屋子里的味道又差了许多。这玩意点燃之后有一股子酸酸的气味儿,不太好闻。

    全凉州的军民现在都能顺风几百米就知道帅司大人来了,他走到哪儿这股子味道就跟到哪儿,独一份儿,没第二个人乐意抽这种玩意。

    其实洪涛也不乐意抽,味道酸不说烟雾还呛人,可是每次叼上火苗草杆之后,自己的心绪就能平静下来,脑子也清醒的多。这不是在抽烟,而是在自我暗示。

    “他们要从西边走很远,再穿过回鹘人的地盘。睿智的大官人,能不能告诉您最忠实的西迪,我的家乡真的像地图上画的那么远吗,它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和洪涛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被影响,他就像机器猫胸口的布兜,任何人伸手进去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西迪就找到了,除了越来越多的肉搏姿势外,还有她梦寐以求的故乡。

    “你偷看了本官的地图,又是宸娘干的吧!”

    洪涛这辈子活的和前几辈子不太一样了,几乎没有什么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