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下不下雨对新军并没什么实质影响,除了霹雳弹和火油弹的引信蜡封不要提前弄碎,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新军士兵们也有些麻木了,这种场面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大脑无法再有效处理,做出的多一半都是机械般的动作。

    上弦、举弩、上箭、对准那些活动的身影扣动机簧……直到腰腿酸软蹬不开弩弦,才会被下一批新军替换下来。

    弹药可以补充,可是人的体力无法快速恢复。除了不断蹬弦射击,巨大的刺激和高度紧张也偷偷的消耗着身体机能。一口气坚持下来还不觉得,一旦放松就会突然脱力,别说再上阵杀敌,能站起来都不太容易。

    这时候数量的优势终于体现了出来,夏军其实已经绝望了。前面冲不动、后面拦不住,眼看人数越来越少,很多士兵不再试图进攻,全都坐在了原地,宁可冒着被屠杀的可能也提不起战斗的欲望。

    但雨水救了他们,宋军强大的就是箭矢,可是随着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弓弩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这是常识,想必火箭也是箭,应该也会怕雨。

    不管这个想法对不对,人一有了希望就会有动力。于是西夏军在军官们的呼喊下,又向乌鞘岭发起了决死冲锋。

    为啥不回头前后夹击背后那支箱车队呢?因为没人乐意去。他们不光有强劲的弓弩和火箭,还有威力更大的巨弩和用巨响、烈火伤人的诡异武器。相比而言,悬崖上的天武步军显得更好对付一些。

    夏军猜对了一半,天武步军的弓弩确实完了。由牛角制作的复合弓臂无法在雨水中多次使用,被打湿之后很快就会变软。且不可逆,再弄干之后也恢复不到初始状态,基本就算废了。

16号月票加更()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ww。xxbi quge。c0m新笔趣阁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361 就差一口气(920票加更)() 
火箭,苗魁的亲从官训练过,可天武步军自打到湟州就没用过。不过洪涛舍不得给他们装备,而是这些传统军人比较骄傲,看不上这些奇淫技巧,也不觉得这玩意能打仗。

    其实就算没训练过,这种武器也应该拿起来就用,有啥准不准的,瞄的太准没准反倒射不准了呢。可是火箭的性能如果一点都不了解,也有可能会出麻烦。

    比如现在,天武步军为了使用方便,派专人把火箭的引信蜡封全敲开了,又没有放到防水的地方保存。现在好了,除了一部分放在山洞内的火箭,大部分都无法发射。

    面对眼睛都快瞪出血的西夏军,除了用火箭射击,剩下就只能是白刃战了。但在人数上天武步军是劣势,抵御的还是一群要逃命的疯子,战局突然急转而下,眼看乌鞘岭就要失守。

    “吹号!加快进攻速度,乌鞘岭不能丢!”洪涛看到远处漫山遍岭的西夏军就知道苗魁要顶不住了,不由得也急了起来。

    那个破地方真是易守难攻,需要耗费很多弹药,可是新军的箱车也都快空了,禁不起再折腾一次。

    “大人,王指挥说前锋的弹药告急,无法再加快进攻速度。”很快旗号兵就给出了王大的回答,前面的弹药消耗量比后面还大。

    “这尼玛才叫功亏一篑……想不到最终会变成此等状况。你们丫挺的都是废物,老子在此坚守了快两旬,居然一名援兵未见,猪队友啊!”听到这个消息洪涛全身都凉透了。

    前面还有至少四五千西夏军,后面也有不下二千人,没了弹药根本打不过。而且不管前路还是后路都已经被尸体铺满,想冲都冲不出去。原本这是场歼灭战,可就是由于宋军动作太慢,居然让敌人反败为胜。

    “官人,我们是要马革裹尸还了吗?”宸娘还是头一次见到洪涛如此跳着脚的大骂,吓得缩在箱车一角。

    “不会,官人肯定有办法,不过不能带着宸娘了。黄蜂听令,本官命令你带着宸娘翻过此山返回马尾城,顺便告诉高俅一声,他可以备车了。”

    原本是打算让这个小丫头和自己共生共灭的,可是事到临头洪涛还是心软了。她还没开始享受生活呢,哪怕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会受苦,那也是她的生活,自己还是别替她做主了。

    “大人……”黄蜂立刻就明白了目前的状况,驸马这是在向自己托孤呢。带着宸娘他有把握突围出去,但他还想把驸马也带上。

    “住嘴吧,有话去和你那个王八蛋皇帝讲,就说他妹夫说了,大宋之所以总受异族欺凌,全是他这个废物皇帝的原因,有再多旷世名将也得被他害死。你看看这仗打的,从兰州走到乌鞘岭很远吗?快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否则别怪我的蝎子弩不客气!”

    洪涛是憋了一肚子气,逃命的本事不用黄蜂帮忙自己也会,白跟着特种部队训练了大半年啊,爬个山啥的真不算难。

    但自己不能走,一是对不起这些被自己忽悠来的厢役,他们白白苦训了好几个月,狗屁好处没捞到反倒要葬身异乡,连尸首都回不去。

    二是自己没脸再去湟州接着忽悠了,老百姓不会说是皇帝和朝廷废物,因为打了败仗只身逃回来的是自己,这滩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官人不走宸娘也不走!谁若逼迫就一刀了结,宸娘死也要跟着官人一起死!”两个大人的对话都被宸娘听清楚了,想理解内容也不是很难。

    然后小丫头也不让人省心,摸出王大送给她的短刀就顶在了自己脖子侧面。这也是她从洪涛那里学到的知识,脖子正面是喉咙,隔断了有可能不会死,侧面才是大动脉,针尖大小的破洞就没救了。

    “……算了,不走就不走吧,自己人伤了自己人性命那不成笑话了。”洪涛看了黄蜂一眼,眼神里都是问询。黄蜂也看了洪涛一眼,眼神好像在说,没把握能在小女孩割伤脖子之前阻止。

    然后洪涛也不坚持了,这就是命。不光宸娘不走,青年团的团员也不想走,剩下的新军士兵想走也走不了,他们没那个本事。

    “全体上橐驼,本官和军官在前尽量杀出一条血路,如果能回到凉州城以南,说不定还能去青塘人的地盘里绕路回湟州。要是不成功大家也别责怪,本官已经尽力了。万一有谁能活着回到家乡,千万要记住本官的叮嘱。不要再为朝廷效力了,他们不值得我们用生命保护。关键时刻不是敌人打败了咱们新军,而是皇帝和朝廷从背后捅了一刀……出发吧!”

    在原地和敌人死战?这不是洪涛的风格。他让全军把所有剩余的弹药都分配给了一个营,其中半数都是军官,然后亲自披挂上阵,要折回头和后面的敌军较量较量。

    只要把他们打残就还有生还的希望,凉州城附近已经没有大规模西夏军队了,新军完全可以向西南取道青塘。

    假如溪罗撒不打算拿自己的人头去向西夏人买好的话,可能大部分人还能回去。但这里不包括自己和宸娘,估计王大她们也够呛。谁冲在前面谁就死得快,这是基本逻辑。

    但在死之前洪涛打算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传说,以后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凄美、悲壮的故事会流传,故事里自己就像《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每战必身先士卒,最终不幸死于古浪河畔。说不定古浪河会从此改名,改叫驸马河啥的……

    “咚咚咚……咚咚咚……”就在洪涛高举起手中的直刀,准备做出最后一个英雄标准动作,并嘶声裂肺的高喊一声时,身后突然传来的一阵阵战鼓,硬生生把那两个字给憋了回去,差点没憋出肺气肿来。

    “这是谁啊!本官什么时候说过击鼓了!”真忍不了,洪涛回身瞪着通红的眼珠子就和要吃人一般。哪怕是王大干的,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一刀劈过去,死都不让老子死得一帆风顺!

    “官人,新军无鼓……这、这好像是宋军的战鼓……”饶是王大天不怕地不怕,也让此时的洪涛吓了一哆嗦,这尼玛是要变身吧,怎么嘴都歪了?

    古代上阵指挥的将军,为什么有很多都在阵前暴毙而亡?洪涛觉得自己已经找到答案了,必须是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这玩意也太能折磨人了,刚刚还在地狱门口呢,瞬间又变成天堂接待处了。既然是宋军的战鼓,又是乌鞘岭那边传来的,只能有一种可能,援军来了!

    “宋军的战鼓?……兄弟们,援军来啦,给我冲啊!杀光他们,不要俘虏!”援军都来了还会死吗?答案是冲太快了也会。所以洪涛把原本要喊出来的两个字:冲啊!改成了四个字:给我冲啊!

    少两个字和多两个字内容全完不同,前者的意思是我先冲,你们爱跟着不跟着;后者的意思是你们先冲,本官在后面盯着,谁不冲回去让谁好看!

    “天亡我大夏!保义,带着族人走吧……”自打听到战鼓那一刻起,仁多保忠就停住了脚步,站在悬崖上看着北面滚滚而来的人流,又回头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烽火台,缓缓拔出了自己的短刀,一下就切开了左半边脖颈,带着一股血雾摔了下去。

    其实他还不知道,仁多保义此时全身都凉透了。他在雨点刚刚降下来时被一支胡乱飞行的火箭射中了大腿,血流不止,不到一刻钟就长眠在本族亲兵怀里。

362 后院起火() 
要说白马强镇军司的士卒也太彪悍了,主将已死愣是没有一哄而散,还在不断冲锋呢。估计他们也不想回去了,连正兵带负赡来了三万人,现在连三千人都不够,再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再说了,坐骑都都给推到古浪河里去了,咋回去?两条腿累死也跑不过四条腿或者四个轮子,与其被人像砍羊一样砍死,不如战死。

    夏军败了,彻底败了,但是没有溃败,因为他们连跑都不跑,就原地一坐一躺。太累了,跑不动,是杀是抓随意吧。这一场仗打下来把后几辈子的罪都受完了,没准死了还是一种解脱。

    但这两支夏军败的有点冤,如果他们能再坚持坚持,说不定还有一线赢的希望。因为来的不是宋军,连厢役都不是,其中只有三百多特种兵,剩下全是湟州各工坊里的工人。

    武器倒是挺齐全,从攻城弩到霹雳弹啥都有,可是能用利落的不多,更别谈阵型和纪律啥的,完全是凭着一腔激情和保护自己家业的想法,跟着蒋家兄弟自愿来给帅司大人增援的。

    蒋二郎确实到了青塘,但救兵一个没有,还损失了二十多名手下。此时的青塘也成了战场,对战双方是溪罗撒和董毡的亲生儿子欺丁。

    两边都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青塘之主,麾下也各自聚集着一群部落,正打得不可开交。溪罗撒目前并不在青塘,即便想调兵来解凉州之围也来不及了。

    见此情景蒋二郎也没招儿了,只能转道湟州打算再给驸马弄几十车武器装备送过去。可是当他到了湟州才知道,秦凤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王中正已经接管了湟州防务。命令还是朝廷下达的,所有湟州禁军和厢役谁也调不动,连蕃兵也一样。

    这时蒋二郎已经大概猜到要发生什么了,朝廷有人在背地里利用信息不通畅坑人。但知道也是白搭,他这个指挥使是帅司大人自封的,既没有官凭也没有朝廷文书,和谁说谁都不信,不给抓起来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也别说没人信,各工坊的工匠们信。这些工坊都是驸马的产业,秦凤路兵马都总管也无权染指。况且此时王诜生死未卜,还不到墙倒众人推的时候。

    王中正除了按照枢密院的命令辖制湟州所有兵马外,其它过份的举动也没有,甚至连湟州州衙的工作也不曾干涉。

    但是王中正干了一件比较操蛋的事儿,他把湟州边境给封锁了,任何人和货物都不许外流。

    也就是说工坊里存的那些武器弹药无法运到马尾城了,马尾城的蒋二郎只是个小小的厢役指挥使,他说的话更没人搭理。

    一听到帅司大人在凉州有可能被西夏大军包围,王大头、彭大、武家和胡家就先不干了。没有了帅司大人撑着,他们这些作坊、工匠早晚要被别人吞了,到时候谁家也落不到好儿。

    但怎么才能帮帅司大人度过难关呢,王大头说了,不管别人去不去,他要带着家族子侄装满三车军械罐头去凉州城与新军共存亡。

    让他这么一将军,其他几家工匠也动了真火,要去一起去!既然那些废物厢役拿着火箭和钢板弩都能无坚不摧,发明和制造这些器具的匠人们难道还能不会用?

    师傅大匠们都要去和夏人拼命了,手下的匠人大部分也选择了跟随。古人不是常说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个意思。

    湟州工坊和渭桥镇、金明池的人员组成还不太一样,这里的学徒匠人多是蕃人小伙。自己儿子要上战场帮师傅打架,蕃人家庭觉得也没啥可怕的,有人出人有马出马,大家一起去呗。

    打赢了带着战利品回家过好日子,打输了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回家继续该干嘛干嘛。

    蕃人这一动起来就不光是在工坊上工的家庭了,连带着种米囊子花的、替帅司大人放养马群的、借了州衙贷款的,都需要把这位帅司大人救回来。否则他们种的花、养的马、贷的款该找谁兑现呢?

    就算能趁机赖账,可是人走灯灭,帅司大人一旦完了,这些政策也就跟着完蛋,然后即将过上的好日子也就烟消云散了。

    和宋人比起来蕃人确实更适合变为军队,只要是男的,十多岁到五六十多岁骑上马拿起刀就是战士,厉害不厉害放一边,跑起来砍人总是会的。

    于是一支二千多人、五十多辆车的部队就这么集结好了。以蒋二郎的特种兵为骨干,边走边训练,向着马尾城而去。

    别人不清楚特种部队是啥,南宗堡的守将清楚的很。现在帅司大人吉凶未卜,他也不想过早表态,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这支奇怪的队伍。

    队伍抵达马尾城之后,蒋大郎也是一脸苦涩。城内的禁军和亲从官他根本指挥不动,大部分士兵倒是想上阵杀敌,但没有朝廷的旨意和主官命令没人敢随便动,这可是杀头的重罪。

    指挥不动别人蒋大郎也没逃避,他选择了和弟弟一起去凉州城。说叫勇敢也成,说是一种表态或者抗争也成。

    他也不是一个人,还带上了富姬的驼队和马尾城里所有的钢板弩。这些武器从名义上讲都是帅司大人的私人物品,不归禁军或者亲从官所有,当然不算违反军纪。

    禁军们也权当没见过,亲从官干脆把战马也送了出去。他们原本都是步军,马匹也是到了湟州之后配备的,同样不算大宋军械,至少不在册。

    就这么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居然就畅通无阻的来到了乌鞘岭,碰巧救了正要拼命的洪涛和苗魁,还从精神上击溃了最后的几千夏军。

    不得不说运气这个玩意有时候比什么武器都好用,只是不容易了解它的规律,更无法掌控。

    “苗将军,胳膊上的伤势如何?”简短的听完了众人的叙述,洪涛脑容量有点不太够。这一系列变化太复杂了,短时间内计算不清,目前只能先找重要的事情处理。

    “无碍,其实大头水比中箭还疼……大人尽管吩咐,末将万死不辞!”苗魁的胳膊上中了一箭,目前箭头还在肉里,只是稍微做了消毒处理。

    不过他笑得挺开心,做为战将能经历此番大战而幸存,先不说功劳有多少,光是这份历练就不是大多数同行可以比拟的。

    但很快他的笑容就没了,因为洪涛的脸色很难看。凉州之战的始末谈不上百分百亲历,但其中变化他基本都清楚。驸马的脸色为何难看,也应该能猜出来。

    “此事确实要麻烦你带伤跑一趟,拿着本官印信回湟州城,在没有见到圣旨之前,湟州不归任何州路统辖,全为乱命。本官授予你临阵斩杀之权,凡是不尊圣命者皆为通敌反贼,格杀勿论!”

    凉州城能不能失而复得不是洪涛最先需要考虑的,自己后院都快起火了,要是无法平息,人员、装备、食物全都送不上来,这一年多的辛苦就会化为乌有,必须优先处理。

    而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儿的人就是苗魁,他有皇帝中旨,还有亲从官护卫,只要神宗皇帝没有明确圣旨下达,谁也无法与之抗衡。

    “末将遵命……备马,带上罐头,边走边吃!”

    对于让自己回去和某些朝中势力明刀明枪的对抗,苗魁没有半点犹豫和顾虑,也不再琢磨该如何善后了。自己这条命就是工匠和蕃人救的,也是帅司大人不顾生死拼回来的,再死一次又何妨!

363 再临凉州(980票加更)() 
“大郎,送大家先回湟州。大头、诸位老少,打仗的事儿交给本官,但士卒们不能拿着木棒去和夏人拼命,能不能获胜还需要大家帮衬。这份情本官至死铭记,短时间内还不上还有后辈,来日方长。”第二件事儿就是赶紧把工匠们送回湟州,他们可不能有闪失,否则自己依旧是白费力气。

    “只要帅司大人无恙我等就放心了,朝廷的事情还是莫要多问。大家回吧,此情此景太过惨烈,看久了孩子们会睡不好觉的。”

    王大头其实也不愿意留在这里,死人比活人还多、血迹比雨水还浓,大部分人都吐得哗啦哗啦的。而且帅司大人说得没错,工坊全都停了新军拿啥打仗啊。

    “莫急莫急,这些俘虏和受伤、阵亡的兵卒也一并用箱车带回马尾城,再把城里的天武步军和厢役全都派过来,抽调南宗堡的守军北上驻守马尾城,不得有误!”空着手回去可不成,这几千西夏战俘就是这次出征的唯一收获,必须好好利用起来。

    另外湟州的战线也可以向北推进了,附近除了卓啰城之外再无西夏兵马,就算有也不会翻山越岭的去湟州那个穷地方。在凉州城没从宋军手里夺回来之前,西夏军队哪儿也去不了。

    “大人不回马尾城?”蒋二郎终于听明白了,合算这位帅司大人并没完全心灰意冷,还打算为朝廷出力。

    “大家记住一件事儿,在对待敌国的态度上,只要是大宋人就该一致。互相之间有什么龃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和对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