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等就是二天,等到了第二天黑,负责白天值守的厢役已经换班了,莲儿和宸娘也看烦了,只剩下洪涛和蒋大郎还在城头上坚守。

    “大人,此处由副将看守即可,您还是回去睡会儿吧,还有那些孩子,她们也忙了一整天。”蒋大郎也等烦了,表现得很不敬业,居然要回去睡觉,只是洪涛不走他也没法走。

    “若是敌人夜袭该如何处置?”洪涛有些恼怒,夜袭,评书里不都是这么讲的,动不动就偷营劫寨啥的,怎么能大撒把呢。

    “夜、夜袭……末将在边关从未听过夏人会夜袭。谁也看不清谁,如何分辨敌军还是友军,也无法指挥。”

    蒋大郎让洪涛给说愣了,这要是换成别人他早就一脚踹过去了,就算是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文人将领也不会提出如此白痴的问题。但面前这位就提出来,还不敢踹,谁让人家总能出其不意呢,保不齐这次又有高招。

    “打起火把呢?”洪涛倒是听过古人夜间视力不太好的传闻,只是这里有积雪的反光,就算没有月亮也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走慢点看路还是能看到的。

    “那岂不成了弩手的靶子……”蒋大郎还是没搞明白帅司大人到底想问什么问题,又不敢乱问,只能随口应着。

    “这倒也是……你去睡吧,派人把本官的睡袋送上来。”左想右想洪涛也没琢磨出该如何夜袭,但依旧不死心,打算就在城楼上打地铺。

    “末将和大人一起……”蒋大郎很是郁闷,上官不睡自己肯定不能睡,得,陪着吧。可问题是这位上官白天睡了大半天,自己却没合眼,太坑人了。

    “……你给我有多远走多远,有你在本官还能睡着?自己打呼噜什么声儿自己不清楚?快滚,天亮之前不许上来,让我看到军法处置!”

    洪涛睡觉很沉,也很容易入睡,平日里不太怕人打呼噜。但今天不同,在此种环境肯定难以入睡,旁边再加上个鼾声如雷的还不如不睡呢。

    其实没有蒋大郎的呼噜洪涛照样睡不着,每次躺下就会听到城墙外面有响动,怎么听怎么像是人的动静。然后就得爬起来探头看看,结果毛也没有,只有刺骨的北风依旧不眠不歇。

    城楼里的厢役让这位帅司大人折腾得够呛,一会儿眼都不敢闭。天知道他在干嘛,一会儿一起身,探头探脑四处看,弄得大家跟着一起紧张。

    当然也有正面作用,所有值夜的士卒个个都睁着眼片刻不敢松懈,还主动在城墙上巡视,生怕这位天煞星那根筋儿搭错了,然后明日城外又多出几排吊尸体的木杆子。

    “我靠,有没有搞错,这么老远跑过来不赶紧进攻吃什么早饭啊!”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洪涛更生气,溜溜熬了一宿敌人啥动静没有,现在不光不进攻,还升起了炊烟。

    “大人也去吃点吧,听到牛角号声再上来不迟。如果这么熬下去夏人还未退兵,大人的身体恐怕先扛不住了。”

    蒋大郎看着帅司大人一双熊猫眼都不知道该说啥了。这表现也太业余了,围城战通常一打都是论月算的,半年一年也不是不可能,天天这么紧张那成啊。

    “也对,让他们吹号声响一点,本官先去睡会儿。”洪涛真不是紧张,是兴奋,就像小时候春游前夜睡不着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西夏人进行陆战,一窝蜂和马蜂窝实战效果如何、冰城能不能阻敌、敌人会用什么战术等等一大堆问题轮番在脑海中转圈。

    熬夜的人吃饭不香,洪涛只喝了两碗粥,把甲胄和外衣一脱,躺在床上闭着眼又琢磨开了。对于这场战斗他并不太担心,重点是以后。

    夺城拔寨、连斩敌军大将,这个功劳好像有点大。刚开始皇帝会高兴,因为他能向朝臣证明慧眼识才,可是以后呢?

    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特种部队逐渐成型,有部分队员就会进入禁军成为中下层指挥官,很快一支适应新战法、新装备的新军就可以上场了,到那时胜利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来,皇帝还会高兴吗?

    很难讲啊,古人不是说了嘛,功高盖主。当下属一旦做到让领导无法奖励也就离倒霉不太远了。不是领导不愿意下属有能人,而是需要平衡各方势力,谁也不能打破这个平衡。

    所以吧,自己要注意分寸,不能太过招摇。可打仗这个事儿不是说不想打就不打,尤其是对进攻一方。你按兵不动,敌人就会想办法来夺回失地,总不能为了藏拙而故意打败仗吧。

    其实这个办法是最合适的,找一些不是主力的军队舍弃掉,连带着还能把平日里不太听招呼的军官也抛弃,一举两得。

294 初试陆战() 
但洪涛自问干不出这种事儿,太缺德了。就算真有不太听招呼的属下,洪涛也会亲手解决了他们,而不是让一群无辜的士兵去陪葬。

    自己是坏人,可坏人也是有底线的,有些事儿能做,有些事儿不能做。一旦做了,自己就和那些被自己很看不起的人一样,活着也就没啥意义了。

    最容易的办法被否定了,洪涛就只能再想困难点的。通常吧,干好事就比较难,做坏事反倒容易。不知道这是人类天性使然啊,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还有什么办法能掩盖住自己的光环呢?如果这么想是想不出来的,有时候事情要反着想。

    比如光环难以掩盖,那就不掩盖,想办法让别人也一样闪亮起来,不就显不出自己了嘛,至少会分走很多关注的目光。

    “莲儿,帮官人写封信给高翠峰,让他给沈大人送去二百具马蜂窝和三万支火箭,再把卓啰和南军司大兵压境的事也提提。”那让谁亮起来呢?洪涛首先就想到了沈括。

    这位很有科学家品质的大宋文人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但也不是个只会看着兵书打仗的废物。他一旦有了火箭这种利器,又知道了敌方空虚,大规模进攻肯定不敢,小大小闹几下还是没问题的。

    虽然是小打小闹,但所处位置不同效果就不同。永兴军路是宋夏之间的主战场,双方的主力部队也都布置在这片区域,在这里获得一场胜利的影响力肯定比湟州要大得多。

    可是湟州和延州中间隔着好几个州,西夏的防御部队也不同。秦凤路这边是卓啰和南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永兴军路对面是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湟州这边的战事会影响到永兴军路吗?

    洪涛觉得很可能会,因为这次卓啰和南军司差不多已经是倾巢出动了,如果真的被自己一锅端的话,那秦凤路西侧的兰州、湟州、西宁州等于就失控了。

    西夏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那就只能从附近的军司调兵过来补充。为什么不能从腹地调集军队呢?很简单,这时是冬天,西夏腹地的军队肯定都已经变成牧人了,这是他们的军制决定的。

    而且边军有边军的优势,他们熟悉边关,战斗力不会消弱太多。就算最终还得从腹地调兵,那也得和边军混编才成,所以从附近军司调兵是肯定的。

    但问题来了,附近的军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抽出两万人,怎么办呢?就得临近的几个军司一起调,每个军司的数量还不会少,怎么也得有几千人规模。

    古人作战最讲究排兵布阵,这不仅仅是在阵前,还意味着平时的驻地也很讲究。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和补充,一点破绽不露是不可能的。只要露出破绽,再加上火箭的威力,宋军很可能会获得一场局部胜利。

    现在自己把时机和装备都给沈括送过去了,赢了,沈括升官晋职,对自己只有好处没坏处;输了或者没动作,自己也没啥损失,无非就是一窝蜂和火箭,以后慢慢用石油抵偿就可以了嘛。

    什么叫奸商,这就是,任何时候都在算计,尽量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时候吧,反倒是这种人更容易成功,只会什么都不顾的去爱国为民,结果反倒很容易偏差。

    初衷再高贵结果不理想也是枉然,想法再龌龊目的达到了,前者和后者孰优孰劣?

    “官人,外面有那么多敌人,这封信如何送?”莲儿的秘书技能都快满级了,只要洪涛把大概意思说明白,她提笔就能写,遣词造句根本不用操心。但是她不得不提醒洪涛,写了也是白写,送不出去。

    “让王大派人送,别看夏人多,可要是论爬雪山,他们谁也比不上本官的这些孩子。”

    莲儿担心的问题在洪涛眼里根本不是事儿,大摇大摆出城肯定没戏,但翻山越岭很容易。有了那些攀岩工具的帮助,什么步跋子也没用。

    “要不妾身也跟着王大一起去吧,我会踩滑雪板,能冲好远好快呢!”莲儿在马尾城呆腻了,每天就是滑雪滑雪,变着花样的滑雪,太没意思。

    “嘟嘟嘟……嘟嘟嘟……”就好像是故意和莲儿作对一般,外面突然想起了急促的牛角号声,夏人发起进攻了。

    “去个屁,晚上乖乖的给官人暖被窝吧。看好宸娘别到处跑,小心夏人的利箭,等官人收拾完他们就一起回湟州。”

    刚刚躺下没一个时辰还得爬起来,一边穿甲胄一边糊弄莲儿,目的就是不想让她跟着往城上跑。

    这次夏人确实来了,左中右分成了三大块,同时从北、东北、东三个方向进攻,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原本城外是一片雪原,现在就像是撒了一层煤末子,黑乎乎的。

    “所有人都蹲下!”一上城头,洪涛问都没问就接管了蒋大郎的指挥权。不是鲁莽,而是为了更好作战。

    自己是没指挥过陆战,但夏人同样也没遇上过自己这种作战方式。原则上讲双方都是头一次,有没有经验不太紧要,要紧的是让每个人都听自己的命令。

    “所有人都蹲下……所有人都蹲下……”对于洪涛的命令王大向来不问为什么,瞬间就传到了下去,然后是一连串稚嫩的喊声。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蹲着一名儿童团员,或者叫青年团员。她们就是传令兵和督战官,负责传达洪涛的每一个命令,并要监督附近的厢役正确执行。

    这套指挥方式是洪涛根据海战总结出来的,效果很好,移植到陆战中来想必也不会太差。

    儿童团员就相当于军队的下层军官,比如排长和班长,在小规模军队中这些职位能否准确、及时的传达、执行命令,才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

    在这方面洪涛可以保证,儿童团员们不会漏掉自己的一个字,也不会丢下自己先逃跑。

    “大人,一般到二百步时夏人才会射箭,我们居高临下应该提前射击。”

    果然,蒋大郎对上司的这个命令心存疑虑,但他比较会做人,没有当众提出质疑,而是先和帅司大人一起蹲在城垛后面再小声建议。

    “你说的很可能对,但那是一般,本官不是一班也不是二班。这些大家伙光知道如何发射还不够,做为指挥官要明了它们的性能,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好好看着吧,很快这片雪原很快就会变成红色了。”

    真到了直面战争的时候洪涛反倒不紧张也不兴奋了,和海战相比陆战还是比较温柔的,至少是脚踩实地,不用去考虑风向、海况、船况,只需关注对面的敌人就可以,需要计算的东西相对少。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大,送信的人安排了吗?”现在洪涛觉得自己少发明了一样很有用的东西,就是潜望镜。没有这个设备自己就只能时不时露出半个脑袋去看敌人的动向,哪怕戴着头盔也不太安全。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十和王十一已经从西墙出去了,我让她们绕过南边这座山,然后顺着山脊走。”王大先把命令传达了下去然后才回答问题,轻重缓急判断得很明确,一个字废话都没有。

    “高俅呢?”这时洪涛突然想起了那个残疾人,王大本来应该是去照顾他的。

    “我把他放到藏兵洞里了,还盖上了我的睡袋,有宸娘陪着很安全也很暖和。”王大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回答着,就像是在说一件物品。

    “嘿嘿嘿……小高俅啊,以后有你小子受的了。还奸臣,每天不跪搓板就算是好样的。”洪涛觉得自己把王大许配给高俅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要是他这样还能继续为患作乱的话,那就是天意,活该大宋命绝。

295 这窝蜂……() 
在城墙的每个射击口后都有个长方形的木头架子,很简陋,谈不上任何美感,但绝对很结实,最细的木料也得胳膊粗细。

    每个架子上面都放着一具马蜂窝,洪涛所说的标尺就是架子下面的两根立柱,上面刻着简单的四五条横线。这两条立柱是活动的,可以带着上面的板子一起升降,城墙上的守军不用探出身体,就把马蜂窝的上下角度也调节了。

    具体哪个刻度是多少步远前些日子已经测量过了,调整的时候根本不用想,把正确刻度卡住就成,射出去准不准连洪涛自己都不知道。

    火箭这个玩意射程远、威力大,可它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准儿,弄出射界也顶多是概率学上的相对准确。

    蒋大郎说的很准,敌军在漫天号角声中越走越近,在距离城墙三百米做鱼才开始射箭。有些箭矢打在冰墙上叮当乱响,有些干脆就跨射到了城内,还有被城垛阻隔之后掉落的。射击密度很大,频率也很快。

    “蹲好……不要慌……大郎,去看看敌人的距离。”洪涛是不敢再露头向外看了,身边的马蜂窝木架上中了好几箭,整个箭头都看不见了,力道可想而知。但也不能光躲着不还击啊,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只能由蒋大郎来完成。

    “二百三十步……二百步……大人,他们要冲锋了……”蒋大郎已经被自己这位领导的脸皮厚度打败过很多次了,见怪不怪,当下起身藏在城垛后面探头看一眼就汇报一次。

    洪涛向左右看了看,还成,所有厢役都老老实实的蹲在城垛后面,好像没看到有被射中的。

    这就很好嘛,看起来儿童团和青年团手中的蝎子弩暂时用不上了,她们得到的命令就是谁跑就射谁,不用警告也不用追,往死里射。

    “冲吧,不冲咋死呢……哎,我刚发现啊,夏人的箭羽是用木片做的,这有什么讲究吗?”利用这个间隙,洪涛伸手从旁边的木架上折断了一根箭矢,想看看它与宋人的箭有什么不同。

    箭头是看不到了,扎那么深拔不动,但是箭羽的构造还真的很不同。它们是用木片做的,不是传统的飞禽尾羽。

    “这是夏人的木羽箭,专门配合神臂弩用的,好像这样的箭飞的更远,为什么末将也不清楚。大人,快到一百步了!”蒋大郎脑门上的冷汗都出来了,真想一脚踢翻这个狗屁也不懂的家伙由自己指挥战斗。

    打仗哪儿有这么打的,都是在最远距离射箭,力求能多射几轮,一旦敌人跑近了城上的人就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

    在百步以内和城下的敌军互相对射,不管是神臂弓还是神臂弩的命中率都非常高,只能以命换命。

    这是攻城一方最喜欢看到的结果,因为攻城的总是比守城的人多,不怕换,二换一甚至三换一都乐意。

    “唉,你打仗还真不如二郎,胆子太小啦。王大,下令点火……”总让蒋大郎这么担惊受怕也不太合适,洪涛原本想等敌人再冲近一些,现在看来得提前点了。

    “吼……”好像是知道了洪涛的用心,夏人非常配合。点火的命令刚下达,城外就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吼声,然后大地也跟着一起震动了起来,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着。

    “废物,我让你跑!看什么看,把香拿起来点火!”随着这一声怒吼,城墙上也发生了变化。终于有两名厢役精神上扛不住,起身就要往下面跑,结果被蝎子弩从身后射倒。

    “大郎,别怪本官没提醒你,像我这样把布弄湿捂住口鼻……祈祷吧……”洪涛没有去关注那两名逃兵的命运,他们必须死,哪怕还有一口气,等敌人的箭雨一停,也会被儿童团补刀的。

    “轰……呜……嗷……嗖……嚯嚯嚯……”蒋大郎显然不太相信领导,迟疑了几秒钟,然后就后悔了。

    训练时几具马蜂窝发射的场面他见过,是挺唬人的,但也仅仅唬人而已。和上百具马蜂窝一起发射相比,平时的训练简直就是儿戏。

    光是发射时的爆破声就已经把城外所有的怒吼、脚步声盖住了,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尖啸,音调的高低、长短都不太相同。相同的是被群山扩大之后都那么凄厉、哀伤。

    这只是对耳朵的刺激,接着就是眼睛和鼻子了。估计远处山头上的哨兵会看得更真切、更全面。马尾城的东侧和北侧城墙上瞬间就窜起了七八米高的浓烟,还有无数道飞行的烟雾轨迹。

    其实洪涛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他只是想象着大规模发射可能有点震撼,没想到会这么震撼。

    同样的,连同蒋大郎在内的大部分厢役也都被吓傻了,只知道把身体死死缩在墙根里,恨不得钻进城墙里去。

    至于说平时训练时候的要领啥的全忘了,就算有些明白人也被呛鼻的浓烟熏得晕头转向,除了咳嗽就是流眼泪。

    “别捂耳朵了,赶紧更换新的发射具!”这时还得看儿童团员们的素质,她们也吓了一跳,但本能的把命令放在了第一位,只要还活着就得遵守命令。

    又是一声声娇喝在城头上响起,不光喊,还得去拉拽那些厢役,急眼了拿出蝎子弩比划,敢不起身就给你来两下。

    “标尺一百步……用湿布捂住口鼻……点火!”几十秒之后第二批马蜂窝就位,这次王大学聪明了,也把围巾在水桶里沾湿,并把它当做命令传达了下去。

    “停停停……外面好像没什么动静了。大郎,等啥啊,看看啊!”连续发射了三波马蜂窝,城头上已经看不到人了,更换发射具都得摸着来。

    洪涛觉得差不多了,就算装备再充足也不能这么无休止的射下去,得看看战果啊,于是把脸转向了身边的蒋大郎。

    “大人……烟雾太大,什么也看不见。”蒋大郎正处于一种短暂的失神状态中,听到喊声才想起自己的责任,又站起身躲在城垛后面探头探脑,但探了半天啥成果也没有。

    “……每隔三个发射位扔一颗霹雳弹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