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主流清穿-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八依旧是恭谦温和好弟弟形象,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心里也不耐烦了,尼玛老子就要跟这么个货混么?他快傻了吧他?唔,不能翻脸不能翻脸,惠妃妃母对我们母子还算不坏的。唉……
  终于,酷刑结束了,大家食不知味地吃了点东西,老大自己喝高了。步下踉跄地要送大家,弟弟们一致说:“不劳大哥远送,我们自己回就行了。”
  咱们终于解脱了!
  ————————————————————————————————
  她终于解脱了!
  这是淑嘉看到大福晋之后的感慨。
  洗三,标准的礼物送了出去,看一看还没长开的小婴儿。然后去看产妇。
  饶是对大福晋产子一事,产生了忧虑——这种忧虑不只是对事件本身,而是对其影响,会不会刺激得大阿哥更疯狂?让他铁了心拉胤礽下马——见到大福晋容光焕发的样子,还是会忍不住为她松一口气。
  淑嘉与伊尔根觉罗氏相见甚早,除开早先两人均未出嫁时那几面,自入宫之后,在淑嘉的眼里,伊尔根觉罗氏的身上总有一股化不开的忧郁。如今仿佛云开见日般,伊尔根觉罗氏的双眼不再阴沉,而是带上了慈爱与满足。淑嘉甚至觉得,这才是当日那个端庄的小姑娘成长后该有的模样。
  伊尔根觉罗氏是满足的,因是产妇,被大家谅解,同时要求她不要起身。伊尔根觉罗氏就着倚坐床头的姿势,双手交叠,压在腿上,权作行礼。皇太后喜欢热闹,喜欢儿孙满堂,直说伊尔根觉罗氏辛苦。
  惠妃也说:“你辛苦了。”
  辛苦二字,险些把伊尔根觉罗氏的眼泪给招下来。连忙拿帕子试泪,惠妃已经坐到床边儿上拉着她的左手了。伊尔根觉罗氏哽咽地对惠妃道:“额娘,我这才算是对得起他了。”
  她嫁胤禔,自是指婚。她爹本就与明珠走得近,当然也知道一点大阿哥的小心思。新嫁娘的心思,百转千回,一时是因得嫁入皇家的兴奋、一时是对未来丈夫抱负的担心,更有对未来丈夫的幻想。
  及至见了,胤禔是个长相不错的青年,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朝夕相处,更有了一种相濡以沫的味道。胤禔对她很好,婚前,他有侍妾。婚后,她心中不是不酸,却也忍住了不要明显表露,他终究没让她面上难看,不似太子,老婆没娶,儿女各成双。
  婚后胤禔一直与她腻在一起,不管是想要生个嫡子的心思占了多大的份量。即使是她生了女儿,他脸上失望看得见,还是对她说:“咱下一个生儿子。”
  一个女儿、两个女儿、三个女儿、四个……还是女儿。在太子抱了庶子之后,她快撑不住了,他还是坚持住了。就冲这个,不管他对她的好里,有几分是为了她,有几分是别有心思。她都格外的感激。
  如今,终于……圆满了。
  伊尔根觉罗氏脸上的表情,让观者伤感。
  皇太后存不住心事:“哎呀,大喜事儿,哭什么?咱们好好琢磨琢磨满月酒才是真的。”
  被她一搅和,什么感慨都没了,光剩下无力了。
  这老太太!
  淑嘉眨眨眼,发现四周的人从佟妃、德妃等开始,到大阿哥家的侍妾们,与她都是一样的表情。无语地抖抖嘴角,上前对伊尔根觉罗氏例行道喜、安慰。
  伊尔根觉罗氏也回说:“这些天有劳您了。”淑嘉回一声:“应该的。”就闪了闪身子,让其他人来表明心意了。大家都说了几句场面话,看一看,感慨的氛围已经被皇太后破坏了个干净,于是从佟妃一句:“老祖宗,孩子也该累了,叫她歇着罢。”为信号,陆续撤退了。
  淑嘉满心诡异,也转回了毓庆宫。她儿子别再饿着了。作者有话要说:附赠絮叨——《昨天一时手抽造成的惨案——现码党用一个乌龙庆祝本文章节过百》昨天,是个值得记念的日子,昨天,我双更了。起因,很乌龙。话说,昨天,某肉码完一章,更掉,发现是99章。下一章是100了啊!要记念一下,用早点更新来庆祝吧。决定为了保证更新,先把100章码出来,丢存稿箱子里。到时候大家可以早点看到,偶也可以有空做点其他的事情。鉴于某肉已经沦为现码党很久,已经习惯了点‘直接发表’按钮。悲剧,它就这么发生了……我应该点‘放入存稿箱’的!存稿就这么发出去了!泪奔,老天让你输,不服都不行!真是一天的有存稿人士都不让我做啊!继续现码党。码的时候还得意来着,码完了把TXT发给胖胖看,也算是当一回人家弟弟的福利。虽然这个胖子他从来不留言,一直在潜水,还美其名曰:投亲友票不太好啦。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为他人作嫁衣裳

  草原之行,康熙收获颇丰。不但是指其围猎的成绩,更是指与蒙古诸部之间的关系,期间还拉着带在身边的儿子们与他一道表演射箭,得了满堂彩。是以,康熙回来之后,很是和颜悦色了几天。不但见小胖子,还见了小胖子的堂弟弘升、弘昱。对众留守阿哥们在考查了功课,觉得过关了之后也颇为关切地询问了生活情况。
  同样的,从草原回来,康熙还带回来不少草原特产,其中种类皮毛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也许是为了补偿胤礽没能随行反而要看家,康熙极大方地让胤礽先挑。咳咳,他就是不拿补偿当理由,有好东西很多时候也是先让皇太后、皇太子挑,剩下的才是他自己。
  胤礽自己只说了一句:“我再要两件猞猁的,旁的你看着办。”临抬脚又加了一句:“你和孩子们也再添些。”他是不管今年是不是已经做了六整套皮毛衣裳的,看着喜欢了,直接再做。
  他一句话说完,回去忙着年终总结去了,淑嘉又要处理这些事情。也还按着往年的例,太子妃的待遇从来都是不低的,给撷芳殿的两个也额外添了些:“吴明理,你去打听打听,三福晋、四福晋都用什么样的皮子。”不令毓庆宫的侧室高过了旁人家的嫡妻。
  三个男孩子里,小胖子还太小,用不了多少东西,但是要却极轻软的料子才好。棉衣都不能给他弄极厚的,而是薄薄的几件,一层一层套上,小胳膊都贴不到身侧,而是乍在两边,两条腿也因为棉裤的关系都并不拢,活脱脱一个大棉球儿。
  弘暘与弘晰倒还好,各把皮子分下去,让他们各自的针线上人给赶制出一套过年新衣来。还拣上、中等的皮子挑了一些放到库房里备用。说是挑,也不是对着一堆可能还带着点儿不美好气味的毛皮,而是在单子上勾选,然后派人去提货。
  接着又要清点过年要用的东西,她只要管毓庆宫与撷芳殿两处。发赏的单子开列出来,按等级每人发银若干、衣裳一套,也是过个欢乐年。过年要走礼的地方也不算很多,多数是要‘赏’一些人。然后大头就是给康熙和皇太后的年礼,再就是与皇子们的礼尚往来。
  这些都是往年做过的,如今也不用大改动,轻车熟路。又有十一月里,三福晋生了三阿哥的长子、五阿哥家的侧室纳喇氏给他添了个女儿,又是一通忙。
  如此这般,忙到了十二月底,康熙又在写福字了,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当年为孝庄祈福用的福字。不但宫中,就是宫外也颇收到了一些,根据各人的地位、受重视程度,一个两到到十个八个不等。又忙着张贴。
  等这些忙完了,也该穿上礼服,吃年夜饭去了。坐在桌子旁,淑嘉不由感叹,女人,只要结了婚,就过不得一天安生日子。
  知足吧,姑娘,光是这样忙,还算是幸福的!
  这不,麻烦来了。本来嘛,随着胤礽成家立业,康熙越来越放手把许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办,不说亲征时的坐镇后方,有时候连祭祀这样引人暇想的事情也交给他。看起来是对他很放心了。
  在淑嘉看来,也挑不大出胤礽有什么毛病了。如果不是知道他在历史上被废了,几乎要把他归入‘模范皇太子’的行列了。看吧,这人生活多规律,而且离‘荒淫贪敛’隔了十万八千里,即使原本担心的他与索额图走得太近,现在也好了许多。每每问崔太监:“太子爷今儿都见了谁?”
  名单里很少出现索额图的名字,即使两人碰面了,谈话的时间也不长。在崔太监的回答中,还时不时地出现“咱们老太爷”(指华善,崔太监语言上尽力与太子妃靠近乎)、“咱们都统”(指石文炳)、“咱们舅爷”。看起来危险度小了许多。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却不代表真的可以放松了。因为有人在康熙那里,挑了胤礽的一个小毛病:他身边的人品德不好,会影响太子的名声。
  在这里,要隆重介绍一下说话的艺术。如胤禔不过是借着“关心弟弟”的名义,还告了太子的黑状。换了明珠,这话就含蓄得多,也更容易打动康熙了。他抓住了康熙是个子控、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把胤禔的话略作加工,就变成了一句非常关心太子的话——“奴才只怕于太子令名有损。” 
  康熙已经翻来覆去想了很久了,他要培养一个各方面都让人说不出话来的太子,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经过调查取证,崔太监确有不好的地方,同时,康熙也把太子某些其他的小缺点,比如偶尔脾气不好打太监(虽然康熙觉得无所谓,但也不承认这是好事)认为这是崔太监这个狗腿兮兮的家伙不知劝阻而火上烧油的结果。 
  对比可知,娶了媳妇之后,太子妃贤良淑德,令太子脾气就好了很多,毓庆宫已经很久没死过人了。
  康熙越想越生气,不行,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教出来的太子,不能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走上邪路,千里这堤溃于蚁穴,坚决不能容忍。
  于是,在过完年后,康熙终于对崔太监下手了。
  淑嘉听说乾清宫来人宣上谕的时候,有一瞬间的怔忡。一大早的,胤礽就被康熙叫去说话,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只是给胤礽整整衣冠,送他出门。可现在,胤礽还没回来,上谕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情况? 
  由不得她胡思乱想,赶紧准备接旨。
  这旨意却不是直接下给她的,而是给胤礽换太监。淑嘉一听,反倒放下心来。崔太监的事情,她是知道的,还特意瞒了胤礽。过年期间,西鲁特氏等人过来,她还通过西鲁特氏与家里通了通气,让家里人不要说已经知道了此事。
  现在,康熙的处罚决定下来了,淑嘉估摸着,光崔太监被告的那点儿事儿,不会被罚得太狠,不过调离现在的岗位而被降职的可能性倒是要大些。
  来宣旨的是梁九功,只提到了崔太监伺候主子不尽心,罪名是暗中克扣了太子的份例,居然还倒卖了毓庆宫的两件古董。虐待人家儿子,人家爹就要收拾你。崔同志,收拾行李,你挪个地方吧! 
  被扔到哪里了呢?去浣衣局了。
  毓庆宫的好东西太多了,胤礽根本不可能有数儿,这种生活上的事情,后来是有老婆打理,前期都是交给崔太监的。崔太监只要在上报申请的时候多留些虚头不让胤礽知道,就能狠捞一笔——太子用的都是好东西啊!
  崔太监后悔得要死,趴跪在地上,指甲抠着地砖的缝儿。知道我办这些事情的人告发了我?还是谁要办我?是太子妃么? 
  淑嘉胸有成竹,本是静听的,此时即招呼:“巧儿。”巧儿机敏,从里头就托出一张红漆托盘来,上面一个荷包,还有几个金银锞子。梁九功眯眼一扫,就知道这些都是为过年赏人内务府特顷的,成色十足。 
  至于荷包……里头估计会是银票。照梁九功的看法,面额不会小于五十两。
  梁九功也不矫情,利索地打了个利儿:“谢主子赏,”然后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拿钱的,还特意送了个情报,“万岁爷像是气狠了,您是没见过,万岁爷要是兴雷霆之怒,事情兴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要是这样不声不响,显是已经想好了的,就是气到家了,不愿意再提了的。”
  淑嘉很明白地点点头,就跟两口子过日子似的,能吵得起来,说明还有改善的可能,双方的情绪都为对方所牵动也都能牵动对方的情绪,要是其中一个连话都不想说了,这日子也就是真的过到头了。 
  “这个我尽知道的,”淑嘉一伸手,指着下手两溜椅子,“谙达坐,我只要问两句话,谙达也只是喝我一杯茶,不耽误你差使。”又让给随行的小太监也一人一杯热茶:“大冷的天儿,跑一趟也不容易,暖暖身子罢。也不用走得远了,廊下就有喝茶的地方儿。”
   梁九功是拿人的手短,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方是太子妃,当下斜签着身子坐下了,还只坐了个椅子边儿:“主子只管问。” 
  秀妞、小满,一边儿一个扶着太子妃坐这一,淑嘉这才开口道:“都不是什么麻烦事儿,也不用您担什么干系,头一件儿,我们太子爷是不是还在乾清宫跟汗阿玛说话?你看他们爷儿俩说得可投机?第二件,你只告诉我一句实情,这奴才做的事儿,我与太子且不尽知,汗阿玛是如何知道的?”
  崔太监因是待罪,此时还趴在地上,耳朵也支愣得老高。
  林四儿亲端了茶盘上茶:“师傅,您用茶。”梁九功的眼睛闪了闪,接过了。没错儿,林四儿是他的徒弟。须知道,众人眼里,毓庆宫的差使那是个肥缺,除了乾清宫以外最重要的地方,众人无不削尖了脑袋想过来。能过来当差的,无不是有点本事或是有点后台的。当然,那是指胤礽一年要消耗那么一、两个太监之前,然后大家消停了不少,也依然有人本着高风险才有高收益的原则努力想挤进来。
   后来呢,来了太子妃,种种传闻里,这是个极好相处的人。退一步说,一个女人,再横又能怎么样?太子妃不可能比太子还狠的。太子妃这里又是肥差了,自然不能让随便什么人都进来。
  这样的好差使,伶俐如梁九功,是不会想放过的。选了一个既会伺候人,又不会精明到踹开师傅的林四儿,悄悄塞了进来。他在康熙身边日久,旁的不好说,这些小事上头还是揣摩得很到位的。
  再者,林四儿也在他跟前鞍前马后端茶倒水很久了,对他也很是恭敬,这不,梁九功就同意把他给夹名单里了。巧了,他也中了。今儿,他又出现了。
  遇见熟人好办事儿,梁九功也就不那么坚持了,脸上挂着得宜的浅笑,接过茶,先恭敬地抿了一抿,放下。接着就回答了头一个问:“奴才出来宣旨的时候,太子爷还在乾清宫呢,东暖阁里没旁的人,就万岁爷和太子爷两个,说着体己话儿,说了什么,奴才没大听清楚。不过,奴才临出门儿,只听到一句……万岁爷叫太子个爷不要担心。”
  淑嘉点头:“这件我承了谙达的情了,另一件呢?”
  梁九功还要拿拿乔:“这个么——” 
  “谙达,这里没外人儿。您可不用拿‘圣上圣明烛照’来告诉我了,我从来都知道汗阿玛圣明的。您得告诉我,纰漏出在了哪里,我往后也好改,总不能底下奴才出事儿了我还不知道,还要劳动汗阿玛他老人家。”轻快的语调,带着笑音,仿佛在与一干贵妇闲话家长,说的是‘嗳哟,昨儿我们家小胖子把他阿玛辫子给揪了’一样。 
  梁九功一怔,旋即恢复了过来:“哪儿能呢。”梁九功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太子妃今儿穿一件石青江绸绣金龙貂皮褂,头上戴着钿子、插着点翠首饰,耳边一对东珠坠子微微反着冬日太阳的暖光,口角含笑,正等着他回话呢。
  见他不说什么,她也不急,就这么端笑着,看他这张四十多岁的太监脸,仿佛是在赏一朵兰花一样悠闲。梁九功心里咯噔一声,这眼神儿、这态度,如此有把握得让他觉得像是看到了已经成佛了的某位皇宫女主人。
  敛了敛心神,梁九功小声道:“奴才,也是仿佛听到了一耳朵……咳咳,这小子的事儿,还真是万岁爷着人去查的。” 
  淑嘉依旧不语,梁九功咽咽唾沫,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小心地道:“是真的,在草原上的时候儿,万岁爷着人回京查的。” 
  跪在地上的崔太监身子猛地一僵,一抬头,见梁九功对着太子妃比划着,在空气中划了一道横线:“这一位跟万岁爷说了什么,晚上万岁爷宣了海拉逊。”
  淑嘉笑道:“难为谙达了,您就这么一说,咱们就这么一听。崔玉柱的事儿既是钦命去查的,谁又能疑心什么呢?”淑嘉知道,梁九功回答得这么痛快,不止是因为自己的应对,更主要的是两点:一、她是太子妃;二、她老公现在地位还挺稳。也不点破,又口头道谢一回,才说:“谙达与林四儿认识的?林四儿,你送送谙达吧。” 
  林四儿领命,前头给梁九功引路。梁九功跪安:“还有一样,请太子妃可怜奴才,奴才领了旨的,要把这小子带走。”一指崔太监。淑嘉道:“虽是如此,他却也是在毓庆宫里伺候过的,好歹叫他带几样衣服出去也算是我毓庆宫对得起他了。”
  梁九功一面说:“太子妃慈悲。”一面点头,表示同意了。走到门边儿,吩咐小太监,跟崔太监去收拾几件衣服。出了殿门,一使眼色,林四儿会意,晚上要往梁九功那里跑一趟了。
  梁九功喝完茶,领了好大一笔赏钱,带着小太监们回去缴旨了。小太监们呢,也喝了热茶用了点心,身上暖和了,还分了梁九功漏下的一点残羹,也心满意足地走了。横竖倒霉的不是他们,而他们又得了实惠,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 
  不满的是淑嘉,她觉得自己被康熙给坑了。这崔太监明明之前就做坏事了,自己来了之后还制住了他,怎么着不算有功也是无过吧。可康熙这一道旨意下来,这样办了崔太监,还用这样的名目,固然是于胤礽名声无损,却显得自己无能了。
  她这还算好的了,惨的是崔太监,今天早上起床还是有人给端痰盂的,马上就要被押着去劳动改造。虽然出门的时候,太子妃使人送了两包碎银子来,绿祍还说:“主子说了,给你大的,怕招眼,这些你倒是先拿去用罢。往后要好好做人啊。”
  崔太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被押走了,途中不忘给押送的太监一人一块银角子,倒也少吃了不少苦头。到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