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主流清穿-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
  “噤声!”
  “@¥…………”
  淑嘉已经听到了:“什么事儿?”
  画眉笑着进来道:“主子娘娘大喜!四福晋有喜啦!您要做祖母了。”
  四福晋?靠!雍王真能耐啊!呃?不对!这说的是弘曈媳妇儿啊。
  淑嘉反应了一会儿才弄明白,这个四福晋是她家四阿哥弘曈的老婆,而不是康熙四儿媳妇。
  淑嘉不自觉地就笑开了:“好好好,赏他!赵国士,你去澹宁居,跟皇上说一声儿,这可是大喜事儿。”又要去看博尔济吉特氏。红袖道:“主子,您已经卸了妆了,上了妆、换身衣裳再过去啊。奴才去传步辇来。”
  紫裳等也围着淑嘉道喜,这会儿皇子们有儿子,比皇后自己生儿子都值得庆贺。秀妞道:“主子,赏四福晋的东西,奴才就比着二福晋的给了?”
  淑嘉一顿:“知道了。”
  到了博尔济吉特氏处,却见赫舍里氏已经到了。淑嘉一看这两个儿媳妇,欢乐的心情登时减半:这要怀孕的是赫舍里氏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赫舍里氏与博尔济吉特氏交好,刚听到消息的时候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经过了宫女提醒,才恢复了从容。命准备贺礼,又邀嫂子格根塔娜同往贺弟妹,等到了博尔济吉特氏的住处,已是一脸的为博尔济吉特氏高兴了。
  格根塔娜心思就单纯得多,她自己万事不愁,至于弟妹们的事儿,她才不想去管呢。少说少做少出错,日后才有富贵安闲的日子不是?
  遇上这样的喜事,淑嘉也就绝口不提赫舍里氏尚没有喜信的事儿,只说让博尔济吉特氏好好休养,又把赏赐颁下,还说:“明儿叫你额娘过来说话。”
  接着,胤礽处也有赏颁下。太皇太后那里却没有动静了,据去通报的人回来说,老太太已经歇下了,没敢惊扰。
  淑嘉道:“这是懂道理的,断没有惊扰太皇太后的道理。天也不早了,都散了回去歇着罢。”
  博尔济吉特氏有孕,确实给赫舍里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淑嘉只是心里急,晚间胤礽过来的时候,先喜滋滋地说弘曈有出息,又说:“弘旦那里还没消息么?明年大挑,你留意给他择两个好生养的侧室。”
  与康熙的想法一样,生不出孩子来,儿媳妇要负主要责任。
  淑嘉只得答:“知道了。”
  然而麻烦还没完,在十月例行的请平安脉的时候,御医居然一脸喜色地对淑嘉道“恭喜”,她老人家又有孕了!
  淑嘉眼珠子瞪得比弹珠还大:“什么?!”我靠!跟儿媳妇一起怀孕,搞不好这一个比那一个还小,淑嘉不由老脸通红,尴尬不已。
  这份尴尬等见到赫舍里氏的时候又成了叹息,婆媳俩面面相觑。想怀的怀不上,不想怀的又怀上了。
  于淑嘉而言,这时候怀上了,明年大挑要不要充实后宫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于赫舍里氏而言,这时节再怀不上,明年家里不免要多几个侧室。
  婆媳二人心中一齐叫苦,淑嘉对赫舍里氏又多了两分理解与同情。
  这个难题却被太皇太后的死解决了,长泰六年正月初五,太皇太后逝于畅春园。新年的热闹还没过去,全国上下就接到了通知,太皇太后归天,赶紧的把喜庆的东西都收起来。百日内穿孝,官宦之家一年之内禁婚娶,全国禁演戏……等等等等。
  快马从京中出发直抵西藏大军之前,令弘晰、弘晟回京奔丧,其余人等不动,大军收缩,戒备准噶尔趁丧出兵。
  作者有话要说:天然萌的老太太,一路走好……




☆、大家都变成熟了

  正月初五,正是世祖福临的忌辰,派去祭陵的官员还没回来,太皇太后又死了。国家制度眼下已渐基本完备,二十多年前又曾经办过一次太皇太后的丧礼,在这一节上面倒不需要多扯皮。
  只是辛苦了可怜的内务府,这本就是一个“事儿妈”的机构,其任务之繁甚比居委会大妈,而且居委会大妈有什么做不到的地方顶多做个检讨,内务府的事情要是做不好就是罢官,有可能还捎带上降个爵位罚个俸禄什么的。
  有一利必有一弊,内务府是个油水丰厚的衙门,又是与皇室打交道最多的地方,讨好皇帝一家子再方便不过。既承此利,忙就忙一点吧。这绝对是新官上任几年没遇到特别重大事件的允禑的心声。
  允禑换上孝服,摘了缨子,挽起袖子干活了。
  内务府他与他五哥一道兼管的,允祺是个老实人,同时也是个不喜欢惹麻烦的人,他最爱的就是求田问舍,给子孙后代留家产,至于朝上的倾轧又或者是争夺圣宠,从他爹当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指望了。以前与老十二搭档的时候,凡老十二主动接手的活儿,他都是从来不抢的。现在有一个十五弟为他“服其劳”他也乐得自家轻松。
  老十五的老婆又是皇后的亲妹妹,胤礽想要抬举允禑的心思也是有的,允祺也就不枉做小人,只领会上意就是了。
  允禑摩拳擦掌,第一时间调出了当年孝庄的丧仪来,令内务府开库先调白布来,分制孝衣。太皇太后梓宫不能放在畅春园里,要运回宁寿宫。又清点太监、匠人,调竹子、纸、布,扎起棚子来。同时差人糊纸人纸马,制纸钱一类。
  宗室人等与大臣、命妇各依次序分两处哭灵,皇后与皇四子福晋虽然都有身孕,但是离预产期还早。太皇太后丧礼又不如皇帝大行之礼仪繁琐,她们都还支持得住。宫里也没有什么大事,皇帝的后宫几乎都是空的,想乱也乱不起来。
  远在青藏高原的弘晰、弘晟也飞马赶了回来,两人都年轻,骑术也不坏,在外面历练了不少时间,倒也能吃苦耐劳。顶风冒雪,日夜兼程,终于在太皇太后丧礼结束前回来了。
  太皇太后的棺椁是一早就预备好了的,坟地也是定好了的,就跟世祖埋在一块儿。她老人家的谥号也没有问题,凡皇后的谥号当然是跟着皇帝的走,就叫孝惠仁宁端懿纯德顺天决圣章皇后。
  这些统统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在升袝太庙的时候出现的。孝惠皇后没有儿孙,她的身后事就由着别人折腾了。国人做什么都喜欢排一个次序,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康熙是庶出,即使他当了皇帝,他妈也母以子贵被追认为顺治皇后了。顺治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孝惠皇后,虽然顺治本人并不喜欢。至于那位孝献皇后,咳咳,她在清廷就是个大家力图忘掉的存在。
  现在问题又来了,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早就死了几十年了,当然也已经升袝太庙了。本来么,死了一个皇帝一个皇后,当然是顺治配上康熙的妈。现在孝惠也死了,她跟孝康到底是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为此,朝臣们居然暂时放下了西部战事,清清喉咙为此大吵一架。
  讨好上司是为官的应有之意,要把皇帝他亲祖母给退后一步,未免就令人产生不太愉快的联想,诸如非嫡一类。当然,明面上绝不能说这个理由。这也难不倒这些饱读读书的大臣们,他们找了一条理由:孝康皇后袝庙已久,不可轻动,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就让孝康排在前头,孝惠排在后头吧。
  凭心而论,胤礽心里还是羞羞答答地想采取这个建议的。太皇太后是个可爱的老太太,佟家那些亲戚也是讨嫌的多,然而涉及到大义名份一类的事情,又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胤礽的脑子还没有烧糊掉。
  心里这样想,胤礽却不能直接说出口来,只说:“令大学士、九卿议之。”
  悔不该多说这一句话,他这话一出,大学士王掞秉承着一贯以来的态度,严肃地指出:“先帝圣孝格天,曩时孝庄文皇后祔庙,不以跻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跻孝惠上乎?”
  他的意见一出,意图拍皇帝马屁的人群起而反对之。
  大臣们可以反对,作为体统的代表,胤礽却只有捏着鼻子承认王掞说得对。非但要在这个问题上按照王掞的意见来,还要表扬王掞。心里虽怪王掞多事,却也得承认王掞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气节的。王掞虽不讨喜,却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正直之人。
  回来开玩笑地对淑嘉道:“好在咱们儿子不用担心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情以在后宫皇帝挨了皇后一个白眼,在朝堂诸臣议定日后升祔次序为元配、继室、本生而告终,帝国的重心重又回到了军国大事上来。
  虽然朝廷上吵得乱七八糟,事情过了也就过了,真正内心受到极大触动的却是太子妃赫舍里氏。
  康熙与胤礽对孝惠皇后的孝顺,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使这样,也架不住她身后一干希图讨好皇帝的“小人”乱了伦理纲常,欲置元配与侧室之下。究其原因,盖是因为这侧室生了儿子,而元配无子。
  赫舍里氏悚然而惊,借腹生子这种把戏,瞒得了自己也瞒不了别人,养母、嫡母毕竟不如生母亲近呐!
  这些日子她把婆婆说的话掰开了揉碎了地琢磨,终于品中了一些滋味。如果说先前对于那句“皇家媳妇儿,光当好了媳妇是不够的,还要记得皇家二字。”还是有一点抵触心理的,恐是婆婆在敲打她,让她的手不要伸得太长,皇家不容她胡来一类。
  比及孝惠皇后升袝次序问题被拿到朝堂上来吵了小半个月,她才对“皇家”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佟家法海为生母争葬,还有佟国纲压着,还有宗法压着。而在皇家,如果皇帝开口应了,谁敢再争?也就是皇帝脸皮薄,又颇受儒风熏陶,含羞认了王掞的说话。万一皇帝不坚持,光王掞抗议有个什么用?朝上多的是想讨好皇帝的人!
  皇室,何其残酷?!这世上本该最讲道理的地方,却是最可以不顾理法的地方。
  她的婆婆对她说了实话!她先前理解错了方向!
  可是,无子毕竟是一块心病,该当如何处理?她不想由于无子,死后却要落得个元配妻子居于侧室之后的凄凉结局。然而这样的忧心是连弘旦都不能说的,自己的娘家也是帮不上忙的,除非她能像孝端皇后那样……
  摇摇头,赫舍里氏也觉得这个想法真是异想天开,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典章未全,眼下却是不可能的了。
  问又不能问,只好自己找答案。赫舍里氏家风颇为儒雅,她也读了些书籍。苦思无解,只好书中寻觅。先前却是没想到“以史为鉴”,未曾“学以致用”。如今起了心思,看史书真是字字真言,事事都值得借鉴。
  东宫在淑嘉的手里就有个家庭图书馆,弘旦习惯了这样的布局,后来虽然藏书都搬到了坤宁宫里,弘旦又请旨,申请了一批图书充塞其间,他自己也有些收藏,眼下图书内容极为丰富。
  赫舍里氏单抽了历代后妃传记来看,越看越有心得。
  及翻到巫蛊事,又是一阵心惊。赫舍里氏已经有一点病急乱投医了,拜过了满天神佛,发了无数宏愿。想到此时如果有人说跳大神有用,她说不定就真悄悄搞一个了。
  掩上书卷,赫舍里氏犹自浑身颤抖,她差一点就犯了大错了。在这宫里,可以用心计,可以耍小聪明,只有这一条是沾不得的啊!
  由此又想到,但凡人被逼到绝境,给根稻草都想抓住,再没想过这稻草后头还有没有陷阱,会不会使自己落入更危险的境地。
  万不能病急乱投医,提起笔,郑重给自己写下了几样万万不能做的事情。
  赫舍里氏记下的禁忌之事,在此之前其实是早有人告诉过她,不论是在家里父母的叮嘱,还是入宫前内务府所遣之嬷嬷的告诫,无不提及了这些事情。然而人一旦逼到了那个份儿上,也就只有饮鸠止渴了。难道历次被抓到在宫里画圈圈的人,他们不知道画圈圈是死罪?
  ————————————————————————————————————————
  有了自己的章程,赫舍里氏就像变了一个人,依旧是举止有度,只是言谈间已经多了一份从容。东宫里事情也是不多,一个丈夫不算无能的女人一旦没有了宅斗宫斗,生活真是闲得可以。
  赫舍里氏的业余时间统统都奉献给了坤宁宫了,皇后有孕,皇帝已经决定太皇太后丧礼一结束就要搬到畅春园去。赫舍里氏收拾好了东宫的那一摊子,理所当然地要到坤宁宫来给婆婆搭把手。
  “今年额娘的千秋却是要到畅春园里过了呢。”赫舍里氏说这话的时候,堂下一干福晋、命妇都笑着附和。
  今年是皇后整寿,周岁三十九,按时下虚岁算法,却是四十了。如果不是太皇太后之丧,更应该大肆庆祝才是。如今淑嘉已是这个帝国唯一的女主人了,所有命妇、福晋等请安,也只要跑一个地方就够了。以往走太皇太后门路的人,此时也要多向坤宁宫示好。
  淑嘉有些懒懒的:“到园子里也好,我如今这个样子见人也不雅。”太皇太后的丧礼上她就已经很吃力了,怀着孩子,又要按着点儿哭灵,还怕伤着了胎儿,着实辛苦。
  她对生日已经没什么兴趣了,每过一回千秋节,就是提醒她又老了一岁。虽然胤礽比她还老,唇上已经开始蓄起了髭须,可是皇帝讨小老婆是不受年龄限制的!
  八福晋心直口快的毛病还是没见改,张口就说:“您这个样儿,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呐,怎么就不能给人看啦?”
  淑嘉哑然,赫舍里氏愀然。
  平王福晋氏连忙打圆场:“固然是一件大喜事,只可惜二阿哥又要赶赴军前,未必能在主子娘娘跟前磕头拜寿了。不知道二阿哥何时启程?”
  淑嘉乐得转移话题:“就在后天,一早陛辞离京。”
  曹佳氏顺着就道:“我还想托二阿哥给捎封家书呢,家里几个小子很是想念他们阿玛,都写了几个字儿,不知道能不能通融呢?”
  话题转移了,一帮女人开始清点着谁家的丈夫、儿子在军前,纷纷要求帮忙捎信,原本的话题倒是都忘了。
  乾清宫里,胤礽也在给弘晰训话。弘晰抵京头一天,见过胤礽,就被留下来问了许多关于西北军事上的事儿。胤礽听到信使晚到了一会儿,致使清军被大策凌所乘,未能毕其功于一役,而且情节还这般曲折离奇,不由扼腕叹息。
  类似的召对,在太皇太后丧礼期间还时有发生。弘晰又述,在他动身之前,清军与准部还是互有胜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清军占优势,慢慢蚕食着准部的占领区。所可恨者乃是准部也有火炮,前阵子跟着两千准部士卒一块儿入藏,让清军吃了不少亏。
  可喜的是,小策凌受命,返回,大策凌引军后撤,清军终于可以拜见活佛了。由于清军已与拉萨有了接触,终于知道拉藏汗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准部干掉了。
  如今弘晰快要走了,胤礽把这些日子以来通过弘晰的描述又与前线折子所写情况一一对照,心里已经对这场战争了个大概的数儿。如今弘晰要走,胤礽就不再是了解情况,而是面授机宜了。
  “既知拉藏汗已死,二子并为策妄阿喇布坦所害,你回去说与简王,随便祭一祭便罢了。不要过于兴师动众。当年他与青海争立达…赖喇嘛,闹得不可开交。如今朝廷尚有用得着青海的地方,断不可为一无用之拉藏汗而失青海之心。”
  “藏地地广人稀,先让一点子地方也没什么,要紧的是两位活佛。护持好两位活佛,毋使为准部所害。”
  “你到军前,多看、多学,少说话。不要学直王。”
  “护好锱重,准部也有炮……详探了报来。”
  ……
  终于,该嘱咐的都嘱咐完了,胤礽才放了弘晰走。弘晰动身往西北去后没两天,胤礽又带着大家搬到了畅春园,彼时已是一片花红柳绿,风光迷人。即使还要着素服,为太皇太后守长短不一的孝,在这片景色中也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胤礽的孝期说起来是三年,但是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朝臣们,谁都不提这一茬了。在胤礽心里,太皇太后的重要性终究是比不上康熙的。朝臣们则因有康熙为孝庄守孝的例子在,也不强求他。胤礽顺水推舟,也就以一年为期,也不弄个倚庐而居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只是在服饰、娱乐方面有所注意而已。
  今年搬进畅春园的人明显少了几个,淑嘉以陪伴为由邀了密太嫔、佟太贵妃等三、五人相伴,其余先帝余妃果如佟妃所预见,呆在已经封了主殿的宁寿宫里吃斋念佛去了。
  皇后的四十千秋,当然是在畅春园里过的。正逢国丧,淑嘉便上笺表,请停止筵席。胤礽的批准也是应有之意。
  实际上,皇后生日收的礼物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大家都明白,从此这宫里就是此君的一言堂了,哪里敢不巴结?就是简王等出兵在外,还搜罗了许多当地土物献上。最方便又显心意的当然是活佛开光加持过的诸多法器了。
  驻藏之将领,你也求、我也求,求完了都往京里送,弄得畅春园皇后住处像是要开法会了!
  西鲁特氏倒是颤巍巍地说:“主子娘娘再生这一胎,岁数是有些大了。有了这些法器,奴才也能放心了。”
  淑嘉:“……”低头看看这一堆外面求都求不来的法器,淑嘉从里面挑出了一个经筒,“这个就给额娘了。”西鲁特氏一如这时代的大多数老太太一样,越上了岁数越对神佛之事信得厉害,偏生年纪大了,不管是跪经还是诵经抑或是其它都很吃力。倒是转转经方便一点。
  西鲁特氏的眼神是一千一万个愿意,表情却在努力克制:“这是他们孝敬您的,再说了,您这不还有用么?”
  “这么些个,我哪用得过来?”
  既然已经分了,淑嘉索性就大方一点,反正她手头的法器足有两位数。几位太妃都得了,密太嫔与良太嫔也得了。又额外赐了雍王之嫡子弘昭一件数珠:“佩之以求福寿。”令众人眼热不已,其余的就都密密地收好,留着以后有事再好赏人。
  允禩听闻此事之后,不免酸溜溜地说:“这是在酬老四为皇上鞍前马后之功呢。”说起来他到现在仍是只有一儿一女,再努力也没见结别的果子,心里急得不行。他的儿子才是最需要祈祷寿数的一个,偏偏给了有好几个儿子的老四,无怪乎他觉得帝后偏心了。
  ————————————————————————————————————————
  帝后之偏心确有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