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主流清穿-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嘉的笑容也淡了:“额娘这不是回来了?”旁边弘晨咿唔了两声。她也不想跟儿子分开,还是这种TMD一分几个月,回来儿子都不认识自己的分离!“以后的事儿,让额娘想办法,好不好?”
    弘晷这才重又开心了起来,额外解释道:“哥哥们都能跟着阿玛额娘,儿子也想的么。”淑嘉柔声道:“会的。”
    弘晨的嬷嬷有些急了,这太子妃回来,六阿哥居然没有亲近的表示,她们颇有失职的嫌疑啊。正着急的时候,太子妃已经看过来了:“把弘晨给我。”
    淑嘉带着指甲套,小心地避过孩子幼嫩的肌肤,把儿子抱到怀里。弘晨挣扎了两下儿,小鼻子一皱,眼睛一眯,面部表情向“哭”靠拢。忽然鼻子抽了抽,在淑嘉怀里挪动了两下,伸出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淑嘉的前襟,整颗脑袋往前一送就埋在淑嘉的胸前。抬起头,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疑惑,这味道、这触感,真的好熟悉哟~
    也不哭了,皱成包子状的脸也恢复成了馒头型。淑嘉笑着掂了掂他,他还笑了。又逗了一会儿,淑嘉问他:“还记不记得额娘了啊?”弘晨居然非常配合地叫了声:“额娘。”
    这里不是四福晋的地头,她的动作略慢了一点儿,出来就遇着这场景,笑道:“这一声儿可真好听。”
    满屋子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会说话的已经开始拍马屁了:“毕竟是亲母子,几月不见,这一会子就全忘起来了。”弘晷不甘寂寞地跑过来凑热闹,站在地下一跳一跳地:“我也要抱抱。”
    红袖急得满头汗,她是太子妃的贴身侍女兼心腹,太子妃的身体状况她是知道的——疑似有孕。连忙上前解围:“五阿哥,您等会儿要见万岁爷呢,别跳,衣掌弄乱了面圣不恭敬。”
    弘晷对她嘟嘟嘴,红袖一笑,又对淑嘉道:“主子,您这一身得再收拾一下了,奴才估摸着皇太后那边儿快要来人传话了。”好好的衣服被弘晨抓了一把,还是理一下比较好。
    淑嘉把儿子交给乳母,红袖扶她起来,给她理平了衣服上的褶皱。通风报信的人也来了:“万岁爷从皇太后那里出来了,太子爷叫弘晷阿哥、弘晨阿哥到澹宁居去见驾呢。”
    乳母们连忙把两个孩子身上的佩饰又给检查了一回,向太子妃告退。淑嘉对四福晋道:“正好,咱们也得去见见老祖宗了。”
    ——————————————————————————————————————————
    人回来了,皇太后的精神正好。对淑嘉招手:“你们出去一圈儿,像是黑了些儿。”淑嘉一招脸:“真的?”
    皇太后大笑:“我家孙媳妇,怎么着都好看。”
    两人又给佟妃等问好。佟妃算是卸了责任,一身轻松,天晓得她有多担心东宫活猴弘晷同学。这小东西没事儿就爱蹦跶,畅春园临水的地方儿又多——真怕出意外。
    宜妃八卦起四福晋来,上下把人一打量:“你这是喜信儿来的可真是时候儿。”不无取笑之意。却因是件喜事,说出来大家也不觉她失礼。
    德妃心有余悸状:“可算是回来了,我这两个月都没睡好,你说这在外头不比在家里,什么都不方便。”
    四福晋一脸甜蜜对婆婆道:“媳妇儿仔细着呢,又有二嫂照看。”
    淑嘉忙说:“我能帮什么忙啊,不嫌我添乱就好。”
    话题从肤色转移到了生儿育女上头,八卦一通,时间过得飞快。
    澹宁居里,前半段见面也是挺和谐的,弘晷本就是个调皮的,与弘曈遇到一起,规矩还遵守着,两人之间的气场就是非常活跃了。你拉我衣服、我捏你手背,他们俩的排行接近,正好站在一起,直到康熙开始问题,这两个小男孩儿才消停了下来。
    康熙看他们两个还有分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了。弘晨站在末尾,嬷嬷把他把到门内,弘晷就牵着他的手去排队,把弟弟放好,才跟哥哥胡闹去。
    一切都好,问话啊、总结啊什么的,直到弘晨同学被康熙叫到跟前。澹宁居事实上并不算太大,然而让个不满两周岁的孩子走,还是有点不太人道。缩到一边的嬷嬷这才悄悄上来,抱着他上前。
    到了跟前,弘晨同学妈都不认识了,更别说认识祖父了……
    还好因路远,弘晷、弘晨都是被抱了过来的,因为有了不认识妈的闹剧,这一路上嬷嬷们与统晷给弘晨作了个加强培训,弘晨这才喊了一声玛法。
    该见的也见了,康熙打发大家该回家的回家、该休息的休息,留下留京阿哥与太子、太孙,商议正事。需要回的事里就有一条:苏麻喇姑的后事。
    气氛陡然一降。
    十二阿哥原是申请穿孝的,康熙没批准。刚才站班的时候就是带着低气压,这会儿眼泪开始无声地往下落,呼吸也有些不稳了,引得众人侧目。他这一落泪不打紧,弘旦也绷不住了。
    毕竟是小孩子,感性的成份还要大些,他也压抑着。
    康熙也不训斥,只是让十二阿哥回去歇着:“你连日也乏了,回去罢,”又对弘旦道,“你也许久没见母亲了,去无逸斋罢。”
    弘旦泪眼汪汪地看着他:“孙儿想跟十二叔回趟宫里,呜呜。”
    康熙这回没同意:“你才回来,来回奔波不妥,后日朕回宫,你随朕去。”
    这才算完。
    ————————————————————————————————————————
    太子妃的身孕是回宫之后才诊出来的,彼时一应事务都已处理完毕,该分发的礼物也分发到各宫,圣寿节的礼也备好了,太子妃安心当她的孕妇安胎就好。东宫应付孕妇已经很有一套了:尖锐的东西收一收,孕妇的服装翻出来洗晒,平底的鞋子找出来……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别看惠妃当初出首告了胤禔忤逆,心里却还是疼儿子一家的。弘昱回来给她请安,她见弘昱气色不错,一问又知道太子夫妇对弘昱颇为照顾,于太子妃着人送了一份子塞外风物的时候,还特别带话道谢了。
    去送东西的是赵国士,把话带回来的时候胤礽正好在淑嘉这里。胤礽摸了摸鼻子,他对弘昱照顾也是有点儿私心的。
    胤礽对弘昱好,一是表现自己的大度作秀,二也是因为这孩子没什么威胁,最后才是觉得弘昱确实可怜了一点儿。这作秀也是有两层含义的:一、给康熙看;二、给朝臣们看,也是安抚明珠一系,瞧,我对弘昱对这样了,他爹还咒我来的,你们只管死了心跟我一条道走到黑吧。
    淑嘉道:“知道了。往后这宫里不管见了谁,都要一样有礼才好。”
    赵国士应了。
    胤礽把这件事扔到一边,对淑嘉道:“李光地将要进京,你这里有个数儿才好。”
    “李光地?他不管直隶了?”李光地,吏部尚书兼直隶巡抚。康熙为了让他把直隶的事情收拾完,哪怕给了他吏部尚书衔,还是让他在直隶办公。吏部满汉两个头子,比较得皇帝喜欢的那一个不在京里,直隶官员有福了。
    “汗阿玛的意思,是要调他入京做大学士了。”
    淑嘉倒吸一口凉气:“他快有七十了吧?”政治家的职业黄金期开始得再晚,也要考虑到当前人均寿命吧?
    胤礽也是感叹,别人到李光地这个年纪都该退休了,李光地却是事业更上一层楼了,又庆幸,近年来与他的关系倒是有所改善。“先备下一份子。”
    “他何日进京?”
    “再一、两个月罢,虽说直隶与京师离得近,路上花不了多少日子。他手上的那一摊子事儿还是要交割的,怎么也得把事务交割完毕。这事儿外头都不知道,你心里有数,不要说出去。一点儿也不能漏。”
    “放心吧,就算我想说,也得有得人听啊。”
    淑嘉掌管着东宫的交际事务,对于与李光地的关系也是略知一二的。李光地此人虽教过胤礽,但是与熊赐履等还是略有不同的。虽然熊赐履也做过挑战人品的事情,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熊赐履称得上是君子,是个可以交心、打动的人。李光地不同,此人就是个官油子,人品的事情一大把,最会看风向,死抱皇帝大腿。东宫是没办法把他绑上船的,只能维持一个不好不坏的关系。
    胤礽忍不住又唠叨了两句:“你又有了身子,也不要太操劳了,有些事儿就交给下头的人去做。”
    “我有数儿,你也别太操心。”
    两人都保证,不会钻牛角尖儿,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这局面却在圣寿节后被打破,至少,胤礽的烦恼又多了一样。
    十月里,刑部等衙门就李光地疏参革职原任云南布政使张霖一事汇报了几个月来的审查结果:张霖贩卖私盐得银一百六十一万七千八百两有奇。又纵子张埙、张坦骄淫不法,肆行无忌。应将张霖拟斩立决,家产入官,张埙、张坦、杖责折赎。
    康熙只把张霖的斩立决改成斩临候秋后处决。
    国家正缺钱,这张霖的家产正好充公了,贩卖私盐本就不对,赢利也是挖回家的墙角。这只是一个盐商出身的布政使而已,他就能有这样的家当,反了!反了!盐政必须改革!
    皇太子的小本本上又添了一笔。他是有决心有魄力,没有是不行的,钱呐!但是要找对执行的人,找对执行的办法呢,胤礽的目光在朝臣中来回扫荡。结果却小有失败,他爹现在的为政风格就是不疾不徐,维稳而已。激进风格的官员不吃香,冒头的被按,有心眼儿的都主动趴下了。
    胤礽心里的火一拱一拱的,谁瞅着别人败他的家都难受,早晚把你们都砍了!
    行了,太子殿下,您还是先压压火气吧,您家李老师快进京了,这个老家伙不好对付。
    李光地果然是滑不溜手,进宫,谢恩,见了太子也是面上温和,胤礽对他可真是服气了。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样不冷不热又客客气气的关系刚刚好,对他态度再和蔼,他当时感动了,过一阵儿,又回来了。
    见面礼给了,人家收下,也谢恩。场面话说了,人家听了,也回话。就是眼睛里看不到真诚,你还有什么法子?
    皇太子夫妇相对哑然。
    最后还是胤礽道:“就这么着罢——保泰的婚事,放定就在眼前了罢?”
    裕王福晋死期早满一年了,也应该办正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刷评这种事情我会随便告诉大家么?严肃脸。
    T T,爱新觉罗保成同学,(这么称呼你我的表情有点丰富,其实我说的是那位留长评的同学),谢谢在晋江这么抽的时候还用这么认真的态度过来讨论。在晋江这么抽的时候还努力来注册,真令某肉太佩服了。晋江太抽了有木有
    某肉式交流如下:(抹汗,又像做报告了)
    一、太子这个职位太坑爹了!尤其清代的太子,兄弟统统被丢去培养自己的势力了。老大老八太凶残了,别人就算有贼心,一废之前也没什么行动。这两位是直接动手了,一个画圈圈,另一个直接找刺客,虽然最后没有成功。
    二、弘晰同学。这个是设定的原因,拿太子妃还是个穿的来当主角,还打算让她过得好,从设定确立开始,弘晰同学就布景板了。抹汗。PS:弘晰的那个‘嫡’字是乾隆说的。
    三、太子的性格问题。
    其实我个人觉得,太子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从遗留下来的史料来看,他处理政务的能力从各个方面都是得到肯定的,不管是康熙还是朝臣,还是从折子里分析,与其他人处事的对比。
    太子之所以被废,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凶残的兄弟,废立的主动权其实是在康熙手里的。他最后被废,与没有处理好和康熙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联系。
    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嗯,我是认为是情商的原因。性格到最后越来越暴躁,至少让别人看起来很不爽。
    所以只好对他的性格做压抑处理。
    PS:其实把他写得憋屈了,我也有点憋屈,他的性格会有爆发,但是还是没写到。小怪兽神马的不是目标,我的目标是写个大BOSS啊~
    四、二姑娘的性格。她一开始就是个吐槽系的,确实有不讨喜的地方。对于这个人物,是有金手指,我……尽量不要开得太大。
    还有遗漏的地方么?明天再回来看看,今天有点晚,先发文吧。

    被科普的穿越者

    保泰的婚事可以进入正式程序了,不仅仅是因为前妻之丧期已满,更因父孝也满了。福全是保泰之父,死于康熙四十二年七月,福全当守孝二十七个月,现在是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了,日子满了。当然,还有一道手续要先办一办。
    裕宪亲王过世数年之后,定于今年十二月葬于黄花山。清室葬仪,常有陵墓未就而置梓于暂奉安殿直至陵墓大成,而移葬。仁孝皇后过世,出于突然,并未起陵,暂奉安数年,康熙先址规划、动工建陵,直到初具规矩,方移皇后安葬。更不用提孝庄文皇后之事了。
    下个月把福全正式安葬了,开春之后继福晋就可以过门了。
    淑嘉心里过了好几回,还是没把“再等一年”的话给说出来。再等一年,是为了去裕王诸子心中芥蒂,不致因为母丧未过之时继母进门从而对继母产生不满。然而这桩婚事是康熙定的,胤礽也首肯,并且等着用这桩婚事来证明自己会遵从父命,照顾福全一脉。
    从规矩上说,福全之丧已满,裕王福晋过世已过一年,完全不违礼法。为了自己的小算盘而推迟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到时候石家全家都要受连累。只得按下这个念头,空为淑怡担心一场。
    很快,淑嘉的心思又被年里年外的事情给占据了。东宫里乱人不多,最主要的工作还是与东宫之外的人的交际。历年处置下来,经验已是丰富,过年最耗神的不再是送什么样的礼,而是……收礼要仔细!
    史说“康乾盛世”,实际上康熙年间安生日子并不多。刚继位是四辅臣与皇帝之间的恩恩怨怨,最后死的死、降的降、圈的圈。太平日子没过两年又是八年三藩之乱,三藩平了是党争,掐得你死我活。
    康熙摁下了明珠,朝堂暂太平了,又是葛尔丹。葛尔丹平了……吏治坏了、造反的人是此起彼伏、国家经济开始捉襟见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趁势。幸而眼下皇子们还算安份,呃,不安份的那一个已经被圈了。
    说这么说,只是为了讲明一点:礼是不能乱收的,收完礼之后也不能乱给承诺。如今吏治不好、贪腐横行,你要收了个贪官的钱,皇帝追查下来,你是帮他说话呢还是不帮?就算不帮,也要有个合适的对策,伸手就能够着账本儿,好跟皇帝回话。
    贪也就罢了,要是再有一个贪得官逼民反的,你也是帮凶!
    处置这一部分的时候,淑嘉不能不格外小心,免得沾上不该沾的麻烦,到时候可就难办了。
    ————————————————————————————————————————
    这样一直忙到康熙出行。老爷子这回出去,带了皇七子与皇十三子,一是安葬福全,二也是巡幸近塞。数九寒天,弘旦还得跟着去,胤礽倒是被留下来处理政务了。
    胤礽处理政务倒是越来越顺手,康熙不断地把詹事府的人派到各部为副手,新来的大学士李光地跟太子也很熟,办起事情来格外干脆利落。虽然是临近年关,胤礽倒比平日还轻松些。
    人闲了,也就跟怀孕的老婆多聊聊天儿,说些事儿来解闷儿。胤礽是整天工作的,说的当然也就是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都说后宫不得干政,事实上跟丈夫关系好的妻子,对于外面的事情绝对不是一无所知的。
    胤礽说事儿也是挑着说的,什么国家缺钱啊,哪里又造反了啊,我把让你哥哥去查我爹心腹的老底啊……这样的事情是肯定不会说的。眼下正好有一件新奇有趣又不太涉及国家机密的事情可以说。
    “什么?!他们还真敢啊?!”
    唉,你怎么这么激动了呢?我是拿来给你当件趣闻听的,你怎么就急了呢?胤礽仔细想了一下,他只是嘲笑罗马教廷不自量力,居然来管中国的事情,然后他们父子的处置非常宽宏大量,这才说了前半段,他老婆的反应怎么就这么大了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用太子殿下概括后的语言来说就是:“那个教化王遣了个叫多罗的使臣过来,很是无礼。要禁中国教徒称天主为上帝、禁祭孔拜祖!竟是不许人拜祖宗了!利玛窦规矩他们是不想遵守了。你说可笑不可笑?”皇太子是拿教皇和多罗当丑角来逗老婆一笑的。
    反应过来‘教化王’就是‘教皇’,淑嘉这就被点爆了。太子妃对于清朝最深刻印象除了辫子、鸦片、闭关锁国就是各种不平等条约,而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其诱因里总是能看到宗教的影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马神甫事件是突出的一例。至少历史书上是这样写的。
    多少年了,许多记忆都被磨平了,留下来的都是当年读到时最难过的痕迹。
    这回罗马教廷又干预中国礼仪之事,这爪子也伸得太长了吧?!欧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权是凌驾与世俗王权之上的,这点常识淑嘉是知道的。仿佛记得有一个忘了名儿的国王,不知是法国还是德国的,跟教皇对着干了一回,最后光头赤脚披着悔罪衣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三天,才得到教皇原谅。
    太子妃的脑子里瞬间划拉出个等式:宗教=侵略。做你娘的春秋大梦! “我大清的臣民还轮不到他们来管!就该把他们赶出去才是!”教皇接着要做什么啊?控制教徒之后就是收什一税了吧?
    皇太子完全不在状况之中,只是着急:“你这是怎么了?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不必因此而愤愤的,汗阿玛与我不是容不得人的。”孕妇的情绪果然是不稳定的。
    淑嘉一愣,反应过来是自己激动了。天主教与清代,实在不是个很好的联想,尤其是在教皇这样的挑衅举动的刺激之下。深吸一口气,坏了,刚才太激动了,不能撺掇着闭关锁国啊!
    淑嘉有些惴惴,虽说自己明白表示的意见,尤其是对于政事上的,胤礽未必会听。然而,天朝上国最好面子,万一觉得折了面子,正在两难之间,自己再一火上浇油……琢磨着说点儿什么挽回一下。
    胤礽看妻子冷静了下来,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